市政施工技术交底2汇编

来源:二级建造师 发布时间:2020-10-13 点击:

 1.12 桥梁支座安装 1.12.1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路及城市桥梁工程中板式橡胶支座、盆式橡胶支座、球形支座的安装。

 1.12.2 施工准备 1.12.2.1

 技术准备

 1. 认真审核支座安装图纸,编制施工方案,经审批后,向有关人员进行交底。

 2. 进行补偿收缩砂浆及混凝土各种原材料的取样试验工作,设计砂浆及混凝土配合比。

 3. 进行环氧砂浆配合比设计。

 4. 支座进场后取样送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验。

 1.12.2.2

 材料要求

 1. 支座:进场应有装箱清单、产品合格证及支座安装养护细则,规格、质量和有关技术性能指标符合现行公路桥梁支座标准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

 2. 配制环氧砂浆材料:二丁酯、乙二胺、环氧树脂、二甲苯、细砂,除细砂外其他材料应有合格证及使用说明书,细砂品种、质量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3. 配制混凝土及补偿收缩砂浆材料。

 (1) 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进场应有产品合格证或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对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取样复试,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 175)等的规定。

 当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 3 个月时,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复试,并按复试结果使用。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2) 砂:砂的品种、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的要求,进场后按国家现行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 058)的规定进行取样试验合格。

 (3) 石子:应采用坚硬的卵石或碎石,并按产地、类别、加工方法和规格等不同情况,按国家现行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 058)的规定分批进行检验,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的规定。

 (4) 外加剂:外加剂应标明品种、生产厂家和牌号。外加剂应有产品说明书、出厂检验报告及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有害物含量检测报告应由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检测部门出具。进场后应取样复试合格,并应检验外加剂的匀质性及与水泥的适应性。外加剂的质量和应用技术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的有关规定。

 (5) 掺合料:掺合料应标明品种、生产厂家和牌号。掺合料应有出厂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和法定检测单位提供的质量检测报告,进场后应取样复试合格。掺合料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定,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6) 水: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 63)的规定。

 4. 电焊条:进场应有合格证,选用的焊条型号应与母材金属强度相适应,品种、规格和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

 5. 其他材料:丙酮或酒精、硅脂等。

 1.12.2.3

 机具设备

 1. 主要机械:空压机、发电机、电焊机、汽车吊、水车、水泵等。

 2. 工具:扳手、水平尺、铁錾、小铁铲、铁锅、铁锹、铁抹子、木抹子、橡皮锤、钢丝刷、钢楔、细筛、扫帚、小线、线坠等。

 1.12 .2.4

 作业条件

 1. 桥墩混凝土强度已达到设计要求,并完成预应力张拉。

 2. 墩台(含垫石)轴线、高程等复核完毕并符合设计要求。

 3. 墩台顶面已清扫干净,并设置护栏。

 4. 上下墩台的梯子已搭设就位。

 1.12.3 施工工艺 1.12.3.1

 工艺流程

 1. 板式橡胶支座安装 垫石顶凿毛清理→测量放线→找平修补→拌制环氧砂浆→支座安装 2. 盆式橡胶支座安装 (1) 螺栓锚固盆式橡胶支座安装 墩台顶及预留孔清理→测量放线→拌制环氧砂浆→安装锚固螺栓→环氧砂浆找平→支座安装 (2) 钢板焊接盆式橡胶支座安装 预留槽凿毛清理→测量放线→钢板就位、混凝土浇筑→支座就位、焊接 3. 球形支座安装 (1) 螺栓连接球形支座安装 墩台顶凿毛清理→预留孔清理→拌制砂浆→安装锚固螺栓及支座→模板安装→砂浆浇筑 (2) 焊接连接球形支座安装 预留槽凿毛清理→测量放线→钢板预埋、混凝土浇筑→支座就位、焊接 1.12.3.2

 操作工艺

 1. 板式橡胶支座安装 (1) 垫石顶凿毛清理:人工用铁錾凿毛,凿毛程度满足“2.3 桥梁混凝土施工”关于施工缝处理的有关规定。

 (2) 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上标明的支座中心位置,分别在支座及垫石上划出纵横轴线,在墩台上放出支座控制标高。

 (3) 找平修补:将墩台垫石处清理干净,用干硬性水泥砂浆将支承面缺陷修补找平,并使其顶面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4) 拌制环氧砂浆 1) 将细砂烘干后,依次将细砂、环氧树脂、二丁酯、二甲苯放入铁锅中加热并搅拌均匀。

 2) 环氧砂浆的配制严格按配合比进行,强度不低于设计规定,设计无规定时不低于40MPa。

 3) 在粘结支座前将乙二胺投入砂浆中并搅拌均匀,乙二胺为固化剂,不得放得太早或过多,以免砂浆过早固化而影响粘结质量。

 (5) 支座安装 1) 安装前按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标准有关规定对产品进行确认。

 2) 安装前对桥台和墩柱盖梁轴线、高程及支座面平整度等进行再次复核。

 3) 支座安装在找平层砂浆硬化后进行;粘结时,宜先粘结桥台和墩柱盖梁两端的支座,经复核平整度和高程无误后,挂基准小线进行其他支座的安装。

 4) 当桥台和墩柱盖梁较长时,应加密基准支座防止高程误差超标。

 5) 粘结时先将砂浆摊平拍实,然后将支座按标高就位,支座上的纵横轴线与垫石纵横轴线要对应。

 6) 严格控制支座平整度,每块支座都必须用铁水平尺测其对角线,误差超标应及时予以调整。

 7) 支座与支承面接触应不空鼓,如支承面上放置钢垫板时,钢垫板应在桥台和墩柱盖梁施工时预埋,并在钢板上设排气孔,保证钢垫板底混凝土浇筑密实。

 (6) 其他板式橡胶支座安装 1) 滑板式支座安装 ①滑板式支座的不锈钢板表面不得有损伤、拉毛等缺陷,不锈钢板与上垫板采用榫槽结合时,上垫板开槽方向应与滑动方向垂直。

 ②滑板式支座安装时,支座与不锈钢板安装位置应视气温而定,不锈钢板滑板应留有足够的长度,防止伸缩时支座滑出滑道。

 2) 四氟板支座安装时,其表面应用丙酮或酒精擦干净,储油槽应注满硅脂。

 3) 坡型板式橡胶支座上的箭头要与桥梁合成坡度的方向相对应。

 2. 盆式橡胶支座安装

 (1) 螺栓锚固盆式橡胶支座安装方法 1) 将墩台顶清理干净。

 2) 测量放线。在支座及墩台顶分别划出纵横轴线,在墩台上放出支座控制标高。

 3) 配制环氧砂浆。配制方法见 1 款(4)拌制环氧砂浆的有关要求。

 4) 安装锚固螺栓。安装前按纵横轴线检查螺栓预留孔位置及尺寸,无误后将螺栓放入预留孔内,调整好标高及垂直度后灌注环氧砂浆。

 5) 用环氧砂浆将顶面找平。

 6) 安装支座。在螺栓预埋砂浆固化后找平层环氧砂浆固化前进行支座安装;找平层要略高于设计高程,支座就位后,在自重及外力作用下将其调至设计高程;随即对高程及四角高差进行检验,误差超标及时予以调整,直至合格。

 (2) 钢板焊接盆式橡胶支座安装方法 1) 预留槽凿毛清理。墩顶预埋钢板宜采用二次浇筑混凝土锚固,墩、台施工时应注意预留槽的预留,预留槽两侧应较预埋钢板宽 100mm,锚固前进行凿毛并用空压机及扫帚将预留槽彻底吹扫干净。

 2) 测量放线。用全站仪及水准仪放出支座的平面位置及高程控制线。

 3) 钢板就位,混凝土灌注。钢板位置、高程及平整度调好后,将混凝土接触面适当洒水湿润,进行混凝土灌注,灌注时从一端灌入另一端排气,直至灌满为止。支座与垫板间应密贴,四周不得有大于 1.0mm 的缝隙。灌注完毕及时对高程及四角高差进行检验,误差超标及时予以调整,直至合格。

 4) 支座就位、焊接。校核平面位置及高程,合格后将下垫板与预埋钢板焊接,焊接时应对称间断进行,以减小焊接变形影响,适当控制焊接速度,避免钢体过热,并应注意支座的保护。

 (3) 盆式橡胶支座安装要求 1) 盆式支座安装前按设计要求及现行《公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标准》(JT 391)对成品进行检验,合格后安装。

 2) 安装前对墩、台轴线、高程等进行检查,合格后进行下步施工。

 3) 安装单向活动支座时,应使上下导向挡板保持平行。

 4) 安装活动支座前应对其进行解体清洗,用丙酮或酒精擦洗干净,并在四氟板顶面注满硅脂,重新组装应保持精度。

 5) 盆式支座安装时上、下各座板纵横向应对中,安装温度与设计要求不符时,活动支座上、下座板错开距离应经过计算确定。

 3. 球形支座安装 (1) 螺栓连接球形支座安装方法:

 1) 墩台顶凿毛清理。当采用补偿收缩砂浆固定支座时,应用铁錾对支座支承面进行凿毛,凿毛程度满足“2.3 桥梁混凝土施工”关于施工缝处理的有关规定,并将顶面清理干净;当采用环氧砂浆固定支座时,将顶面清理干净并保证支座支承面干燥。

 2) 清理预留孔。清理前检查校核墩台顶锚固螺栓孔的位置、大小及深度,合格后彻底清理。

 3) 配制砂浆。环氧砂浆配制方法见 1 款(4)拌制环氧砂浆有关要求,补偿收缩砂浆的配制按配合比进行,其强度不得低于 35MPa。

 4) 安装锚固螺栓及支座。吊装支座平稳就位,在支座四角用钢楔将支座底板与墩台面支垫找平,支座底板底面宜高出墩台顶 20mm~50mm,然后校核安装中心线及高程。

 5) 安装模板。沿支座四周支侧模,模板沿桥墩横向轴线方向两侧尺寸应大于支座宽度各 100mm。

 6) 灌注砂浆。用环氧砂浆或补偿收缩砂浆把螺栓孔和支座底板与墩台面间隙灌满,灌注时从一端灌入从另一端流出并排气,保证无空鼓。

 7) 砂浆达到设计强度后撤除四角钢楔并用环氧砂浆填缝。

 8) 安装支座与上部结构的锚固螺栓。

 (2) 焊接连接球形支座安装方法:参照 2 款(2)施工。

 (3) 球形支座安装要求 1) 按设计要求和订货合同规定标准对球形支座进行检查,合格后安装。

 2) 安装时保证墩台和梁体混凝土强度不低于 30MPa,对墩、台轴线、高程等进行检查,合格后进行下步施工。

 3) 安装就位前不得松动支座锁定装置。

 4) 采用焊接连接时,应不使支座钢体过热,保持硅脂和四氟板完好。

 5) 支座安装就位后,主梁施工应做好防止水泥浆渗入支座的保护措施。

 6) 预应力张拉前应撤除支座锁定装置,解除支座约束。

 1.12.3.3

 季节性施工

 1. 雨期施工 (1) 雨天不得进行混凝土及砂浆灌注。

 (2) 盆式支座及球形支座安装完毕后,在上部结构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其采取覆盖措施,以免雨水浸入。

 2. 冬期施工 (1) 灌注混凝土及砂浆应避开寒流。

 (2) 应采取有效保温措施,确保混凝土及砂浆在达到临界强度前不受冻。

 (3) 采用焊接连接时,温度低于-20℃时不得进行焊接作业。

 1.12.4 质量标准 1.12.4.1

 基本要求

 1. 支座的材料、质量和规格必须满足设计和有关规范的要求,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安装。

 2. 支座底板调平砂浆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灌注密实,不得留有空洞。

 3. 支座上下各部件纵轴线必须对正。当安装时温度与设计要求不同时,应通过计算设置支座顺桥向预偏量。

 4. 支座不得发生偏歪、不均匀受力和脱空现象。滑动面上的四氟滑板和不锈钢板不得有划痕、碰伤等,位置正确,安装前必须涂上硅脂油。

 2 1.12.4.2 实测项目

 见表 1-29。

 1.12.4.3

 外观鉴定

 支座表面应保持清洁,支座附近的杂物及灰尘应清除。

 1.12.5 成品保护 1.12.5.1 当上部结构预制梁板就位不准确或梁板与支座不密贴时,必须吊起梁板重新就位或垫钢板消除缝隙,不得用撬棍移动梁板。

 1.12.5.2 当支座钢体采用焊接时,要将橡胶块用阻燃材料予以适当覆盖遮挡,防止烧伤支座,并避免钢体受热。

 1.12.5.3 球形支座运营一年后应进行检查,清除支座附近的杂物及灰尘,并用棉纱仔细擦除不锈钢表面的灰尘。

 1.12.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12.6 .1 预制梁板就位后支座下沉。要求环氧砂浆配合比准确且有足够的固化时间。

 1.12.6.2 板式支座粘结不牢固。要求支座槽或垫石按要求充分凿毛且凿毛后彻底清理。

 1.12.6.3 支座受力不均匀。板式支座粘结应平整,且砂浆饱满。支座粘结完毕后,多余环氧砂浆应清理干净,支座周围不得有松散环氧砂浆。

 1.12.6.4 滑板支座活动不正常。应对滑板支座的储油槽进行彻底清洗并注满硅脂。夜间施工时要加强质量监督管理。

 1.12.6.5 支座四角高程误差超标。要求环氧砂浆搅拌均匀,以免受力后出现不均匀沉降,进而出现脱空现象。

 1.12.7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 1.12.7.1

 环境管理措施

 1. 要防止人为敲打、叫嚷、野蛮装卸等产生的噪声,减少噪声扰民现象。

 2. 对产生强噪声机械作业的工序,宜安排在白天进行;若安排夜间施工时,应采取隔音措施。

 3. 支座处凿毛和清扫时,应采取降尘措施,防止粉尘污染周围环境。

 1.12.7.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

 1. 高处作业时要系好安全带。需设工作平台时,防护栏杆高于作业面不应小于 1.2m,且用密目安全网封闭。

 2. 安装大型盆式支座时,墩上两侧应搭设操作平台,墩顶作业人员应待支座吊至墩顶稳定后再扶正就位。

 3. 因乙二胺挥发性较强且属有毒物质,操作人员要按要求佩戴口罩、眼罩、手套,并选择通风良好的位置进行环氧砂浆拌制。

 1.18 桥面 APP 卷材防水施工 1.18.1 适用范围 适用于高速公路及城市桥梁工程中 APP 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类桥面防水施工。

 1.18.2 施工准备 1.18.2.1

 技术准备

 1. 进行施工图纸审核,编制防水施工方案,经审批后向有关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

 2. 对原材料进行复试检验,取得卷材的试验检测数据,对于卷材的主要性能指标必须经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

 1.18.2.2

 材料要求

 1. APP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1) APP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厚度一般为 3mm、4mm,幅宽为 1m,卷材面积通常为 15m2、10m2、7.5m2,出厂应有合格证及产品检验报告,进场后应抽样复试,其各项性能指标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 18243)的规定。

 (2) 储运卷材时应注意立式码放,高度不超过 2 层,应避免雨淋、日晒、受潮,注意通风。

 2. 辅助材料:冷底子油、密封材料等配套材料应有出厂说明书、产品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并在有效使用期内使用;所选用的材料必须对基层混凝土有亲和力,且与防水材料材性相容。

 1.18.2.3

 机具设备

 1. 设备:高压吹风机、刻纹机、磨盘机等。

 2. 工具:热熔专用喷枪和喷灯、拌料桶、电动搅拌器、压辊、皮尺、弹线绳、滚刷、鬃刷、胶皮刮板、剪刀、壁纸刀、小钢尺、小平铲及消防器材等。

 1.18.2.4

 作业条件

 1. 防水施工方案已经审批完毕,施工单位必须具备防水专业资质,操作工人持证上岗。

 2. 涂刷冷底子油之前应确保基层混凝土表面坚实平整、无尖刺、无坑洼且粗糙度适宜,无酥松、起皮、浮浆等现象。

 3. 基层混凝土必须干净、干燥。含水率应控制在 9%以下,采用简易检测方法,即在基层表面平铺 1m2 卷材,自重静置 3~4h 后掀起检查,如基层被覆盖部位与卷材被覆盖面未见水印可进行铺设卷材防水层的施工。

 4. 卷材铺贴前应保持干燥,表面云母、滑石粉等应清除干净。

 5. 在原基层上留置的各种预埋钢件应进行必要的处理,割除并涂刷防锈漆。

 6. 基层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防水层施工。

 1.18.3 施工工艺 1.18.3.1

 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基层涂刷冷底子油→铺贴卷材附加层→弹基准线→铺贴卷材→检查、交验 1.18.3.2

 操作工艺

 1. 基层处理 (1) 利用钢丝刷清理基层表面上的浮渣、酥皮、浮浆等。

 (2) 桥面两侧防撞墙抹八字或圆弧角。泄水口周围直径 500mm 范围内的坡度不应小于5%,且坡向长度不小于 100mm。泄水口槽内基层抹圆角、压光,PVC 泄水管口下皮的标高应在泄水口槽内最低处。

 (3) 通过试验对基层进行检测,即任选一处(1m2 左右)已处理好的基层,涂刷冷底子油并充分干燥(干燥时间视大气温度而定)后,按要求铺贴卷材,在充分冷却后进行撕裂试验,如为卷材撕裂开,不露出基层,则视为基层处理合格。

 (4) 对于基层表面过于光滑的表面,应视情况做刻纹处理,增加粗糙度。

 2. 基层涂刷冷底子油 (1) 冷底子油涂刷前应确认基层表面已处理完毕,并经职能部门验收合格。

 (2) 冷底子油使用前应倒入专用的拌料桶中搅拌均匀,采用滚刷铺涂。

 (3) 铺涂时必须保证铺涂均匀,不留空白,且冷底子油分布均匀。

 (4) 铺涂完毕后应给足够的渗透干燥时间,冷底子油干燥的标准为手触摸不粘手且具有一定的硬度,禁止人或车辆行走。

 3. 铺贴卷材附加层 根据规范要求对异形部位(如阴阳角、管根等)采用满贴铺贴法做卷材附加层,要求附加层宽度和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

 4. 弹基准线 按防水卷材的规格尺寸、卷材铺贴方向和顺序,在桥面铺装层上用明显的色粉线弹出防水卷材铺贴基准线,尤其在桥面曲线部位,按曲线半径放线,以直代曲,确保铺贴接茬宽度。

 5. 铺贴卷材 (1) 将卷材按铺贴方向摆正,点燃喷灯或喷枪,用喷灯或喷枪加热卷材和基层,喷头距离卷材 200mm 左右。加热要均匀,卷材表面熔化后(以表面熔化至呈光亮黑点为度,不得过分加热或烧穿卷材)立即向前滚铺。铺设时应顺桥方向铺贴,铺贴顺序应自边缘最低处开始,从排水下游向上游方向铺设,滚铺时不得卷入异物。

 (2) 用热熔机具或喷灯烘烤卷材底层近熔化状态进行粘结的施工方法。卷材与基层的粘贴必须紧密牢固,卷材热熔烘烤后,用钢压滚进行反复碾压。

 (3) 在卷材未冷却前用胶皮刮板把边封好,铺贴顺序应自边缘最低处开始,顺流水方向搭接,长边搭接 100mm,短边搭接 150mm,相邻卷材短边搭接错开 1.5m 以上,并将搭接边缘用喷灯烘烤一遍,再用胶皮刮板挤压熔化的沥青,使粘结牢固。

 (4) 路缘石和防撞护栏一侧防水卷材应向上卷起并与其粘结牢固。

 (5) 泄水口槽内及泄水口周围 0.5m 范围内采用 APP 改性沥青密封材料涂封,涂料层贴入下水管内 50mm。然后铺设 APP 卷材,热熔满贴至下水管内 50mm。

 (6) 基层面坡度小于等于 3%时平行于拱方向铺贴,坡度大于 3%时其铺贴方向视现场情况确定。

 (7) 所有卷材搭接接头施工时,应挤出一道热沥青条,以保证防水层的密实性。

 1.18.3.3

 季节性施工

 1. 冬期施工

 (1) 冬季进行防水卷材施工时应搭设暖棚,保证各工序施工时的温度大于 5℃时方可进行施工。采用热熔法施工时,温度不应低于-10℃。

 (2) 防水卷材严禁在雪天施工,5 级及 5 级以上大风时不得施工。

 2. 雨期施工 (1)

 对于基层冷底子油施工前必须保证基层干燥,含水量小于等于 9%。

 (2) 经过雨后的基层必须晾干,经现场含水量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步施工。

 (3) 严禁雨天进行卷材铺贴作业。

 1.18.4 质量标准 1.18.4.1

 基本要求

 1. 防水层铺设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经检验各项指标合格,能适应动荷载及混凝土桥面开裂时不损坏的特点。冷底子油涂刷均匀,不得有漏涂处。

 2. 应严格按规定的工艺施工。防水层之间及防水层与桥面铺装层之间应粘贴紧密,结合牢固,油层厚度及搭接长度符合设计规定。

 1.18.4.2

 实测项目

 见表 1-39。

  1.18.4.3

 外观鉴定

 防水层表面平整,无空鼓、脱层、裂缝、翘边、油包、气泡和皱折等现象。

 1.18.5 成品保护 1.18.5.1 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穿软底鞋,严禁穿带钉鞋进入现场,以免损坏防水层。

 1.18.5.2 防水卷材施工完毕应封闭交通,严格限制载重车辆行走,进行铺装层施工时,运料汽车应慢行,严禁调头刹车。

 1.18.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18.6.1 为防止粘结不牢、空鼓,施工时应严格执行操作工艺,确保基层干燥,含水率必须控制在 9%以下。如果遇到下雨,基层必须经晾干后才能进行防水施工。卷材粘结过程中要注意烘烤均匀不漏烤且不要过烤,防止卷材的胎体破坏。此外,冷底子油应注意铺涂均匀,不留空白。

 1.18.6.2 为防止出现防水卷材搭接长度不够,卷材铺设作业前,应精确计算用料,并按弹线铺贴。边角部位的加强层应严格按规定施工,保证卷材防水的搭接长度。

 1.18.6.3 施工时,应将防水卷材内衬伸进泄水口内规定长度,防止在泄水口周围接茬不良导致漏水。

 1.18.7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 1.18.7.1

 环境管理措施

 1. 有毒、易燃物品应盛入密闭容器内,并入库存放,严禁露天堆放。

 2. 施工下脚料、废料、余料要进行分类、及时清理回收。

 3. 基层处理和清扫时,应采用防尘措施。

 1.18.7.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

 1. 施工用的材料和辅助材料多属易燃物品,在存放材料的仓库与施工现场必须严禁烟火,同时要备有消防器材。材料存放场地应保持干燥、阴凉、通风且远离火源。

 2.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工作服、安全帽和其他必备的安全防护用具。

 3. 所用汽油应妥善存放,避免暴晒。

 4. 施工现场严禁烟火,吸烟到专设吸烟室,用火要有用火证。

 5. 防水作业区应封闭施工,严禁闲杂人员入内。

 1.15 桥面混凝土铺装层施工 1.15.1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路及城市桥梁工程中桥面混凝土铺装层的施工。

 1.15.2 施工准备 1.15.2.1

 技术准备

 1. 施工前已对图纸进行会审,编制施工方案已经审批,并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详细交底。

 2. 桥面梁板顶面已清理凿毛和梁板板面高程复测完毕。对最小厚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地方,会同设计人员已进行桥面设计高程的调整和测量放样。

 1.15.2.2

 材料要求

 1. 钢筋 (1) 冷轧带肋钢筋网片 1) 工厂化制造的冷轧带肋钢筋网片的品种、级别、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进场应有产品合格证、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并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试验,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冷轧带肋钢筋》(GB 13788)的规定。

 2) 钢筋网片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

 3) 钢筋网焊点应符合设计规定,并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的规定。

 (2) 普通钢筋: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进场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并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试验,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的规定。

 2. 水泥:宜采用强度等级 32.5 级以上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进场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对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取样复试,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 175)等的规定。

 3. 石子:应采用坚硬的碎石或砾石,粒径 5mm~20mm 连续级配,含泥量不大于 1%。进场应有法定检测单位出具的碱活性报告,进场后应按产地、类别、加工方法和规格等不同情况分批进行检验,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的规定,禁止使用 D 种高碱活性石子。

 4. 砂:宜采用洁净、坚硬、符合规定级配的河砂,河砂不易得到时,也可用山砂或用硬质岩石加工的机制砂。砂的细度模数宜在 2.5 以上的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 3%。进场应有法定检测部门出具的碱活性报告,进场后应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 058)的规定取样试验,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的规定。禁止使用 D 种高碱活性砂子。

 5. 掺合料:可采用质量指标符合表 1-32 规定的Ⅰ、Ⅱ级粉煤灰,进场应有合格证明书及法定检测单位出具的碱含量报告,进场后应取样复试,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

 1596)的规定。

  6. 外加剂:进场应有产品说明书、出厂检验报告和合格证明,进场后应取样复试,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的规定。有害物含量和碱含量应由法定检测单位出具。掺量通过试验确定。

 7. 水: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 63)的规定。

 1.15.2.3

 机具设备

 1. 混凝土铺装机具:混凝土罐车(预拌)、自卸翻斗车(现场拌制)、汽车吊、料斗、振捣棒、平板振捣器、振捣梁、振捣梁行车轨道、操作平台、混凝土泵车。

 2. 浮浆清理机具:凿毛锤、空压机、高压水枪、铁锹、扫帚。

 3. 材料加工机具:钢筋剪刀、弯曲机械、冷拉机械、电焊机、木工机械、电锤、手锤、大锤。

 4. 养护、拉毛、切缝机具:钢抹子、木抹子、排笔、切缝机。

 5. 计量检测用具:水准仪、全站仪、钢卷尺、3m 靠尺、塞尺等。

 1.15.2.4

 作业条件

 1. 施工方案和分项工程开工报告已审批。

 2. 桥面铺装前,桥梁梁板铰缝或湿接头施工完毕,桥面系预埋件及预留孔洞的施工,如桥面排水口、止水带、照明电缆钢管、照明手孔井、波形护栏及防撞护栏处渗水花管等安装作业已完成并验收合格。

 1.15.3 施工工艺 1.15.3.1

 工艺流程

 1.15.3.2

 操作工艺

 1. 清除桥面浮浆、凿毛 先采用凿毛锤对桥梁板顶面进行人工凿毛,去除浮浆皮和松散的混凝土,再对每片梁进行检查、补凿。剔凿后的桥梁顶面验收前采用空压机吹扫,若采用高压水枪冲洗时,须用空压机将水吹干。

 2. 振捣梁行走轨道高程测设 (1) 轨道可采用钢管或槽钢架设。

 (2) 轨道沿桥面横向铺设间距不大于 3m,铺装面两侧轨道支立位置距每次浇筑铺装作业面外侧 300mm 左右。

 (3) 轨道纵向定位后,弹墨线,每 2m 设置高程控制点。在控制点处用电锤钻孔,打入钢筋,锚固深 60mm~80mm,外露 30mm。设定钢管顶面高程与桥面设计高程一致,用水准仪

 在锚固钢筋上测放,然后焊接顶托,架立钢管。为保证轨道刚度,将轨道支撑加密,支撑间距不宜大于 2000mm。

 3. 铺设、绑扎钢筋网片 (1) 成品钢筋网片大小应在订货前根据每次铺筑宽度和长度确定,确保网片伸入中央隔离带宽度满足设计要求,并应考虑运输和施工方便。

 (2) 成品钢筋网片要严格按照图纸要求铺设,横、纵向搭接部位对应放置,搭接长度为30d,采用 10#火烧丝全接点绑扎,扎丝头朝下。

 (3) 现场绑轧成型的钢筋网片,其横、纵向钢筋按设计要求排放,钢筋的交叉点应用火烧丝绑扎结实,必要时,可用点焊焊牢。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4) 钢筋网片的下保护层采用塑料耐压垫块或同强度等级砂浆垫块支垫,呈梅花形均匀布设,确保保护层厚度及网片架立刚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对采用双层钢筋网时,两层钢筋网片之间要设置足够数量的定位撑筋。

 4. 立模 (1) 模板安装前桥梁顶面要经精确测量,确保铺装层浇筑宽度、桥面高程、横纵坡度。

 (2) 模板可根据混凝土铺装层厚度选用木模或钢模两种材质。木模板应选用质地坚实、变形小、无腐朽、扭曲、裂纹的木料,侧模板厚度宜为 50mm 宽木条,端模可采用 100mm³100mm 方木。模板座在砂浆找平层上,后背用槽钢、钢管架做三角背撑。模板间连接要严密合缝,缝隙中填塞海绵条防止漏浆。铺装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内侧要涂刷隔离剂。

 5. 拌制、运输混凝土 (1) 混凝土的拌制 1) 混凝土应按批准后的配合比进行拌制,各项原材料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2) 施工配合比按照现场骨料实际含水量进行确定。混凝土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制,严格控制搅拌时间,其时间按全部材料装入搅拌筒至开始出料的最短搅拌时间,可参照表1-33。

 (2) 混凝土的运输 1) 场内短距离运输混凝土时,可采用不漏浆、不吸水、有顶盖且易于卸料的自卸翻斗车运输。当运距较远时,宜采用混凝土搅拌车运输。

 2) 混凝土拌合物运输时间限制参见表 1-34,表列时间指从加水搅拌至入模时间。掺入外加剂的混凝土,应通过试验确定运输时间限制。

 6. 混凝土浇筑、摊铺、整平 (1) 混凝土浇筑前准备: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支架、模板、钢筋网片和预埋件进行查核,清除作业面杂物后,将梁体表面用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2) 混凝土浇筑要连续,宜从下坡向上坡进行,混凝土浇筑自由下落高度不宜大于2m。进行人工局部布料、摊铺时,应用锹反扣,严禁抛掷和搂耙,靠边角处应先用插入式振捣器顺序振捣,辅助布料。

 (3) 混凝土的振捣:一次插入振捣时间不宜少于 20s,使粗细骨料分布均匀后,再用平板振捣器纵横交错全面振捣,振捣面重合 100mm~200mm,一次振捣时间不宜少于 30s。然后用振捣梁沿导轨进行全幅振捣,直至水泥浆上浮表面。

 (4) 混凝土的整平 1) 采用振捣梁操作时,设专人控制行驶速度、铲料和填料,确保铺装面饱满、密实。垂直下料与整平作业面应控制在 2m 左右。

 2) 振捣梁行走轨道随浇筑、振实、整平的进度及时拆除,清洗干净后前移。轨道抽走留下的空隙,随同铺筑作业及时采用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填补找平。

 (5) 施工缝的处理:桥面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若需留施工缝时,横缝宜设置在伸缩缝处,纵缝应设在标线下面。施工缝处理,应去掉松散石子,并清理干净,润湿,涂刷界面剂。

 (6) 伸缩缝处的浇灌:浇筑前可采用无机料做填缝垫平处理,桥面铺装混凝土浇筑作业时连续通过。

 (7) 试件制作及试验:混凝土强度试验项目包括抗压强度试验、抗折强度试验、碱含量试验、抗渗试验。施工试验频率为同一配合比、同一原材料混凝土每一工作班至少应制取 2组,见证取样频率为施工试验总次数的 30%。

 7. 抹面 (1) 一次抹面:振捣梁作业完毕,作业面上架立钢管焊制的马镫支架操作平台,人工采用木抹子进行第一次抹面,用短木抹子找边和对桥上排水口、手孔井进行修饰抹平。第一次抹面应将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抹出。

 (2) 二次抹面: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采用钢抹子进行二次抹面。施工人员可在作业面上平铺木板作为操作台,操作时应先用 3m 刮杠找平,再用钢抹子收面。

 8. 拉毛 二次抹面后,选用排笔等专用工具沿横坡方向轻轻拉毛,拉毛应一次完成,拉毛和压槽深度为 1mm~2mm,线条应均匀、直顺,面板平整、粗糙。

 9. 养生 混凝土拉毛成型后,采用塑料布或保水材料覆盖,开始养生时不宜洒水过多,可采用喷雾器洒水,防止混凝土表面起皮,待混凝土终凝后,再浸水养生。养生期在 7d 以上。

 1.15.3.3

 季节性施工

 1. 冬期施工 (1) 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尚未达到 1.0MPa 或抗压强度尚未达到 5.0MPa 时,成型铺装面要采取保温材料覆盖,不得受冻。

 (2) 混凝土搅拌站应在迎风面搭设围挡防风,设立防寒棚。

 (3) 混凝土拌合物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 5℃,当气温在 0℃以下或混凝土拌合物的浇筑温度低于 5℃时,应将水加热搅拌(砂、石料不加热);如水加热仍达不到要求时,应将水和砂、石料都加热。加热搅拌时,水泥应最后投入。加热温度应使混凝土拌合物温度不超过35℃,水不应超过 60℃,砂、石料不应超过 40℃。

 (4) 混凝土拌合物的运输、摊铺、振捣、做面等工序,应紧密衔接,缩短工序间隔时间,减少热量损失。

 (5) 冬期作业面采用综合蓄热法施工养护。混凝土浇筑完后的头 2d 内,应每隔 6h 测一次温度;7d 内每昼夜应至少测两次温度。混凝土终凝后,采用保温材料覆盖养护。

 2. 雨期、暑期施工 (1) 雨天不宜混凝土浇筑作业。若需在雨天施工时,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

 暑期气温过高时,混凝土浇筑应尽可能安排在夜间施工,若必须在白天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降温措施。

 1.15.4 质量标准 1.15.4.1

 基本要求

 1. 桥面铺装应符合设计要求。

 2. 桥面泄水孔进水口的布置应有利于桥面和渗入水的排除,其数量不得少于设计要求,出水口不得使水直接冲刷桥体。

 3. 桥梁板顶面必须彻底清除浮浆,并按设计规范凿毛,确保面层与基层结合牢固。

 1.15.4.2

 实测项目

 1. 钢筋网片实测项目见表 1-35。

 2. 桥面铺装实测项目见表 1-36。

 1.15.4.3

 外观鉴定

 铺装层表面不得有松散、浮浆、掉皮、空鼓和严重开裂现象;表面平整,排水良好;膨胀缝直顺,灌缝密实,顶面与混凝土面齐平。

 1.15.5 成品保护 1.15.5.1 桥面铺装抹面时,要在工作面上架设操作架,避免在成品混凝土铺装面上留下脚印,确保平整度。

 1.15.5.2 混凝土初凝后,应及时覆盖养生,避免产生收缩裂缝。养生期间,桥面铺装层要严禁车辆通行或搁置重物。

 1.15.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15.6.1

 铺装层空鼓

 1. 铺装基层要做到彻底清理凿毛,防止污染。

 2. 预制梁板有刻槽设计要求时,要严格技术标准,确保粘接质量。

 1.15.6.2

 铺装层表面不平、纵横坡不准确、桥面积水、排水不畅

 1. 确保模板及振动梁轨道安装准确,支垫稳固。

 2. 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和水灰比,浇筑过程要依据高程控制点标志认真找平;布料均匀,要振捣密实、压平,抹面、收面要适时,拉毛要均匀、粗糙。

 3. 严格控制砂石料质量,骨料含泥多的要洗过再用,避免骨料脱落形成坑点。

 4. 混凝土浇筑后,要加强成品保护,在未达到强度前不得踩踏和堆压重物。

 1.15.6.3

 表层开裂

 1. 应加强桥面铺装层混凝土的振捣、二次抹面工作,并严格覆盖养生。

 2. 要严格控制预制梁的拱度。安装时做必要调整,使拱度互相协调,相邻梁顶面高差尽量减少。

 3. 严格控制保护层厚度。

 1.15.6.4

 钢筋保护层偏差大

 进行桥面铺装施工时,要搭设操作支架,不得直接在钢筋上踩踏。双层钢筋网的层间距要有架立筋固定牢固,防止上层钢筋下沉。

 1.15.6.5

 表层龟裂

 1. 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及各种材料用量应准确,减小混凝土的坍落度,水泥、砂、碎石的材质及各种性能要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其中,砂、石应控制含泥量,水泥要经过安定性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2. 铺装面抹面、收面作业要及时,仔细找平,确保混凝土表面平整,避免水泥浆淤集。

 3. 根据天气状况,适时覆盖和养护。

 1.15.6.6

 铺装层表面起砂

 1. 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砂的质量,不用细砂。

 2. 施工中,要有防雨措施,避免混凝土初凝前表面遭雨淋水冲。养护要及时。

 1.15.7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 1.15.7.1

 环境管理措施

 1. 施工中的中小机具要由专人负责,集中管理、维修,避免漏油污染结构。

 2. 施工垃圾要分类处理、封闭清运。混凝土罐车退场前要在指定地点清洗料斗,防止遗洒和污物外流。

 3. 在邻近居民区施工作业时,尽量避免夜间施工。要采取低噪声振捣棒,混凝土拌合设备要搭设防护棚,降低噪声污染。同时,施工中采用声级计定期对操作机具进行噪声监测。

 1.15.7.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

 1. 桥面铺装作业时,防撞护栏外侧要安装安全网及操作架,防止人及物体高空坠落。

 2. 钢筋网片及混凝土吊装作业时,由专人指挥,吊装设备不得碰撞桥梁结构,吊臂下不得站人。

 3. 电焊机、混凝土振捣机具的接电应有漏电保护装置,由专职电工操作,接电及用电过程中的故障不得由非专业人员私自处置。

 4. 操作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并按操作规程操作,操作时要戴安全帽及使用相关劳动保护用品。

 1.7 桥式模架施工 1.7.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桥梁工程中盖梁采用抱箍牛腿法的桥式模架施工。

 1.7.2 施工准备 1.7.2.1

 技术准备

 1. 模板体系的设计与制作 (1) 盖梁模板宜力求采用定型钢模板,如果采用钢木组合定型模板时,要力求方便拆装和组合,盖梁底模力求采用大块拼装,以方便拼装和拆卸,同时方便模板落架;如果采用钢木组合模板时,模板的混凝土接触面必须要用不小于 3mm 的镀锌覆盖。钢木模板的设计可参照《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 025)的有关规定。如果采用其他材料如玻璃钢制作的模板时,制作接缝必须严密,变肋和加强肋安装牢固,与模板成为一个整体。

 (2) 钢模板及钢木组合模板宜采用定型模板,并力求标准化和系列化,模板支架的设计和施工要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J 214)的规定。

 (3) 钢模板及钢木组合模板及其配件应按标准的加工图在工厂加工,成品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 施工前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

 1.7.2.2

 材料要求

 1. 钢材:盖梁支撑体系所使用的钢筋、钢材必须有出厂合格证。

 2. 电焊条:焊接用焊条应有出厂合格证,强度应与母材匹配。

 3. 高强螺栓:高强螺栓宜采用性能等级为 10.9 级的制成品,应有出厂合格证,进场后应按高强度螺栓有关标准抽样检验,其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1.7.2.3

 机具设备

 1. 支撑梁:支撑梁宜优先采用桁架梁或其他组合杆件装配的强力支撑,对于体积较小、施工荷载不大的盖梁,当通过荷载计算满足施工要求时也可用钢板桩加重型钢等。

 2. 抱箍:抱箍采用 A3 钢板加工,钢板厚度不得小于 7mm;抱箍的连接螺栓采用高强螺栓。

 3. 牛腿:牛腿采用 A3 钢板加工,钢板厚度宜小于 7mm,并在安装前与抱箍焊接牢固。

 4. 砂箱:砂箱用 A3 钢板加工,钢板厚度不小于 5mm,砂箱用砂必须采用粒径小于 3mm的干细砂,砂的含水量不得大于 5%。

 5. 横向分配梁:横向分配梁宜采用方木或型钢(如槽钢、工字钢、薄壁方钢)等材料。

 6. 其他机具设备:起重机、倒链、电焊机、钢筋弯曲机、木工刨锯机、烘干机、氧气—乙炔切焊机、刨光机等。

 1.7.2.4 4

 作业条件

 1. 墩柱混凝土已浇筑完毕,其强度已达到设计强度。

 2. 模架方案已审批完成。

 3. 施工现场道路畅通、场地平整,施工用临时水、电满足施工要求。

 4. 模板、支撑体系的各个部件已加工完毕,且经过验收符合设计要求。

 1.7.3 施工工艺 1.7.3.1

 工艺流程

 支撑体系制作→安装抱箍→安装砂箱→安装支撑梁和分配梁→模板安装与拆除

 →绑扎钢筋及浇筑混凝土→卸砂落架→模架拆除 1.7.3.2

 操作工艺

 1. 支撑体系制作 (1) 支撑梁及支撑结构应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制作,应尽可能采用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构件拼装。无论采用何种支撑体系,均应进行施工图设计,并验算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2) 支撑梁应采用桁架梁或其他组合杆件装配的强力支撑拼装;支撑梁的横向连接构件宜依据支撑体系设计图采用槽钢或角钢加工,宜用螺栓连接。

 2. 安装抱箍 (1) 采用简易脚手架、爬梯等方法人工安装;安装时须将抱箍位置处的立柱表面清理干净,以免抱箍与立柱表面存有杂物,影响抱箍与立柱的紧密接触、降低抱箍的摩擦力,从而影响支撑体系的承载力。

 (2) 在安装抱箍时,首先要在立柱表面与抱箍间加垫不小于 5mm 厚的橡胶板,橡胶板的面积不得小于抱箍与立柱的接触面积。

 (3) 抱箍应通过倒链固定在柱头钢筋上,通过倒链调整抱箍位置。

 (4) 连接抱箍的螺栓必须采用高强螺栓连接,不得用普通螺栓替换,所有连接螺栓必须用公斤扳手施加到设计的预紧力,同时确保每个连接螺栓有效。

 (5) 在紧固连接螺栓时,要两侧交替对称施加预紧力,以免不对称紧固引起部分螺栓不能充分发挥效力降低抱箍与立柱间的摩擦力。

 3. 安装砂箱 (1) 砂箱宜用不小于 5mm 厚的钢板加工,同时在砂箱的底部留好出砂口,砂箱的顶部要预留灌砂口。砂箱所用的砂宜采用洁净细干砂,不得混有小石子或其他粗砂,以免堵塞出砂口和增大砂箱的压缩量。

 (2) 砂箱宜在地面组装好以后再安放到抱箍之上,同时砂箱组装总体高度宜不小于设计高度,以便于控制支持体系的高度。

 4. 安装支撑梁和分配梁 (1) 预拱度设置:为了保证结构竣工后尺寸的准确性,应在支撑梁上采用不同高度的横向分配梁设置预拱度,在确定预拱度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 支撑体系承受施工荷载引起的弹性变形。

 2) 超静定结构由于混凝土收缩、徐变及温度变化引起的挠度。

 3) 由结构重力引起的砂箱、牛腿、反兜钢筋的压缩变形或拉伸,支撑梁的弹性挠度。

 4) 受荷载后卸落设备压缩产生的非弹性变形。

 预留施工沉落值参考数据见表 1-22。

 (2) 支撑体系使用的支撑梁采用桁架梁或其他组合杆件装配的强力支撑,支撑梁宜在地面拼装后再进行垂直吊装,吊装就位的两道支撑梁要及时设置横向连接,以确保两道支撑梁成为一整体牢固安放于砂箱之上。

 (3) 在支撑梁上布设横向分配梁时,要严格依据设计图纸设置预拱度,预拱度可以通过横向分配梁的不同高度来调整,也可以通过在横向分配梁下面加垫木楔或木马来实现;预拱度的设置要考虑支撑梁由于承受施工荷载产生的挠度。

 (4) 支撑体系安装完毕以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高度、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全面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5. 模板安装与拆除 (1) 模板应始终保持表面平整光滑、尺寸准确、不漏浆,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模板每次拆模以后要根据情况进行整修,模板的混凝土接触面要用刨光机刨光,以备下次使用时涂刷脱模剂。外露面混凝土模板的脱模剂应采用同一品种,不得使用易粘在混凝土表面上的或使混凝土变色的油料。

 (2) 模板与钢筋的安装应配合进行,先安装底模绑扎钢筋,再安装侧模和端模。

 (3) 模板安装完毕后,应保持位置正确。浇筑时,发现模板有超出允许偏差变形时,应及时纠正。

 (4) 固定于模板或钢筋上的预埋件和预留洞必须安装牢固,位置准确。

 (5) 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连接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各专业会签以后方能浇筑混凝土。

 (6) 浇筑混凝土后,当其强度达到 2.5MPa 后,方可拆除侧模。当盖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要求时,方可拆除盖梁底模和支撑设备。

 6. 绑扎钢筋及浇筑混凝土 参照“桥梁钢筋加工及安装”和“桥梁混凝土施工”的相关内容。

 7. 卸砂落架 (1) 砂箱卸砂时应保持均匀、同步进行。

 (2) 个别砂箱卸砂困难时应停止卸砂,及时查找原因,排除障碍后再统一卸砂作业。

 8. 模架拆除 在拆除底模和支撑体系时,先卸砂落架使模板与混凝土分离,然后用起重机或其他起重设备将支撑体系整体吊出,最后分解拆除。

 1.7.3.3

 季节性施工

 参见“桥梁混凝土施工”中季节性施工的有关规定。

 1.7.4 质量标准 1.7.4.1

 基本要求

 1. 施工时除严格控制模板支架的高度和平面位置外,还应控制模板预留拱度符合设计规定。

 2. 模板必须拼缝严密,不得漏浆,模内必须洁净。

 3. 严格控制抱箍与立柱间的摩擦力,确保抱箍满足设计要求的支撑力。

 1.7.4.2

 实测项目

 见表 1-23、表 1-24。

 1.7.5 成品保护 1.7.5.1 加强混凝土养护工作,保证混凝土养护时间,在拆除侧模、端模时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 2.5MPa;在拆除底模时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和规范规定强度前,不得拆除支架和底模。

 1.7.5.2 拆除模板以后,要立即采用“覆盖法”进行养护,并保证混凝土表面在养护期间始终保持湿润状态。

 1.7.5.3 防止在拆除支撑设备时损坏盖梁混凝土,造成结构缺棱掉角现象。

 1.7.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7.6.1 为防止抱紧力不足而导致滑架。施工时,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安装抱箍,确保抱箍的每个连接螺栓达到设计预紧力,同时要保证抱箍下面的橡胶的接触面不小于设计要求。

 1.7.6.2 在支撑体系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纵梁的刚度满足几何尺寸要求,若强度满足、刚度不足时,必须加大纵梁截面,提高刚度,保证盖梁结构尺寸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1.7.6.3 为防止盖梁悬臂端或墩柱跨中挠度过大,严格按设计预留拱度。

 1.7.7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 1.7.7.1

 环境管理措施

 1. 施工现场由专人负责清理,模板加工下脚料、锯末等不得随处乱扔;保持施工现场整齐清洁。

 2. 对模板加工机械(电锯、电刨等)应采取封闭隔音措施,防止噪声扰民。

 3. 模板涂刷隔离剂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污染钢筋和周围环境。

 1.7.7.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

 1. 安装抱箍时,应有简易施工脚手架,脚手架应有围护设施。如采用爬梯、吊梯应牢固可靠。

 2. 在支撑梁吊装作业时,由专人指挥,严禁违章作业;在吊装作业区两端设置明显的施工标志,非施工人员禁止通行;在吊装过程中,起重臂下及吊车回转半径内严禁站人。支撑梁安装就位后及时与牛腿进行固定,固定前严禁上人作业。

 3. 高空作业时,操作人员必须系安全带,风力在 4 级以上时,停止高空作业。对高度较高的桥墩,采取可靠的防雷击措施。在盖梁横向分配梁的外侧必须设置不低于 1.5m 的护栏,在支撑梁的下面设置防护网。支撑梁与横向分配梁、横向分配梁与护栏间均应有牢固的连接措施。

 4. 夜间施工,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定期对施工现场的所有电器设备、临电线路进行检查,保证用电安全。

 5. 配电系统...

推荐访问:交底 汇编 施工技术
上一篇: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财政局财务核算软件升级项目(第二次)竞争性磋商采购公告3312
下一篇:大学生学期个人学习总结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