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6《我们神圣国土》说课稿2篇

来源:初一 发布时间:2020-10-21 点击:

 1

 6. 《我们神圣的国土》说课稿 (1 1 )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我们神圣的国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6 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我们神圣的国土》是统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 6 课,共有三个话题,本节课学习的是第一个话题《辽阔的国土》,主要是引导学生知道我国国土面积、疆域及行政区划,知道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每一寸土地都神圣不可侵犯。

 二、学情分析

 祖国是学生生活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我国的国土距离学生既近又远,毕竟学生年龄小,大部分生活的范围仅限于出生地,对于国土的了解有限。因此,要通过有效的教学,帮助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国土的辽阔和神圣不可侵犯。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基于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解,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三个。

 1. 知道中国国土面积、疆域及行政区划,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

 2. 提高读图、识图能力和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

 2

 3. 知道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重点是:了解我国的国土面积、疆域及行政区划的相关知识,感受祖国幅员辽阔。

 难点是:理解台湾自以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四、教法与学法

 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以活动为教学的主要组织与实施形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领悟,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落实行为实践;在学法上,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导入新课、学习新知、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四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大中国》,学生说说从中听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到祖国到底有多大的话题,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我们神圣的国土。

 设计意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作好铺垫。

 环节二:合作探究,学习新课 这一环节我安排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从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上感知国土的辽阔

 首先,学生阅读教材第 44 页,结合文字材料,教师引导学生读世界地图,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她在世界的位置,了解陆地面积,板画出中国地图的轮廓图。

 3

 接着,小组合作读中国疆域图,找一找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濒临的四大海域和我国的台湾岛。再全班汇报交流。板书在中国地图的轮廓图上。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说说有什么感受?再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说一说祖国疆域的辽阔。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从祖国的疆域感受国土的辽阔,同时,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的能力。

 活动二:从行政区划上感知国土的辽阔

 学生先阅读教材第 46 页的阅读角,了解到中国省级行政区域,再小组合作读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图,找出我国的 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2 个特别行政区和中国的首都。并板书在中国地图轮廓图中。

 然后,学生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对中国行政区域的情况还知道哪些。学生再试着在图中找出自己和家人出生的地方,并与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从中感受国土的辽阔。

 活动三: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神圣不可侵犯

 学生阅读教材第 47 页的图文资料,结合课前查阅到的有关台湾省的资料,先小组内交流分享台湾省的美丽风光和民风民情,以及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等,再全班分享,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体会到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板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知道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环节三:课堂小结,内化提升

 学生谈一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相机引导。

 4

  设计意图:梳理总结,体验收获与成功的喜悦,内化提升学生的认识与情感。

 环节四: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课后,以辽阔的国土为主题写一篇日记。

 设计意图:将课堂所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利于落实行为实践。

 六、板书设计

 为了突出重点,让学生整体上感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设计板书:在黑板中上方的中间位置是课题《我们神圣的国土》,下面是:板画的中国地图的轮廓图及邻国、临海和行政区域的划分。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5

 《我们神圣的国土》 说课稿

  第 一课时

 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我们神圣的国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的设计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

 一、 说 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的单元标题为《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而第6课的标题则为《我们神圣的国土》,由此可以看出,本课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课文牵涉到许多关于祖国方方面面的介绍,其本质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于祖国大好河山和同胞的热爱,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在本课乃至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具体的知识点是介质与手段,在其他学科中也多有涉及,要把重点放在加深学生对祖国的认识、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怀上面。

 二 、 说 学情分析

 祖国是学生生活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我国的国土距离学生既近又远,毕竟学生年龄小,大部分生活的范围仅限于出生地,对于国土的了解有限。因此,要通过有效的教学,帮助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国土的辽阔和神圣不可侵犯。

 三、说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面积,知道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疆域辽阔。

 2、观察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图,了解我国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

 6

 政区的地理位置。

 3、了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风土人情,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观察中国地形图,了解我国主要的山脉和江河,了解长江、黄河、黄山、天山等名山大川,体会祖国的大好河山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韵味。

 5、知道我国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繁衍,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面积、疆域以及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划分情况。

 2、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懂得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真正懂得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世界地图、中国疆域图、中国省级行政区域图、中国地形图等等。

 四、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张世界地图,引导观同学们观察,找一找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地图 上的位置。

 7

 2、指一名学生上讲台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教师引导: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祖国,几年来,我们学习了很多赞美祖国的优秀诗篇 大家还记得吗?学生背一背自己学过的有关祖国的名篇名句。

 预设:

 《爱祖国更爱家乡》—余秋雨。

 《把祖国搂进明月》—叶蒨心凉 《腾飞吧,我伟大的祖国》—淮河柳 3、是啊,这就是作家们眼中的中国。对于我们国家,大家有细致的了解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大家一起深入了解我们国的国土。

 4、板书课题:6、我们神圣的国土 二、辽阔的国土 (一)地理位置和面积 1、引导学生继续观察世界地图,进一步了解中国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了解我们国家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我们的祖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陆地面积为 960 多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

 2、引导学生看一看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再看一看加拿大的国土面积,体会我国幅员辽阔。

 3、把中国国土面积和欧洲国土面积进行比较,引导学生看一看世界地图,指生上讲台指一指中国的位置,再指一指欧洲的位置,明白我国的国土面积与欧洲面积差不多,再次体会我国国土面积之大,疆域之辽阔。

 4、同学们,在学这一课之前,你们知道我国国土面积非常大吗?是从哪里知道的? 预设:

 我跟爸爸妈妈旅游的时候知道的,我们去三亚旅游,从北京坐飞机到三亚,要飞 4-5个小时左右,后来我查了一下北京到三亚的距离,一共有 2710 公里。

 我是从网上查阅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面积约为 960 万多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1.8 万多千米,岛屿岸线 1.4 万多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 470 多万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 7600 多个,其中台湾岛最大,陆地同 14 个国家接壤,与 6 个国家海上相邻。

 8

 我是从一些诗歌上知道的,记得我们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过一篇诗歌,题 目叫《祖国多么广大》,这篇诗歌就写出了我国领土面积非常大。

 5、教师小结:是的,我国的领土面积非常大,疆域辽阔。从古到今,我们一直用“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等词语来形容我们伟大的祖国。

 (二)了解我国的疆域 1、出示中国的疆域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了解我国的疆域。

 预设:

 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在祖国大陆的东面自北向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南海四海相连。

 我国近海岛屿众多,台湾是我国的第一大岛,除了台湾岛之外还有钓鱼岛、赤尾屿、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岛屿。

 我国领土的四面分别为:最东边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边在帕米尔高原附近,最南端在立地暗沙,最北边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特别提醒: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疆域的时候,一定要结合中国地图,边说边引导学生看地图上的地理位置,这样更加形象直观的体会中国疆域的辽阔。

 2、实践操作题 请大家再看中国的疆域图,找一找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哪些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再找一找我国大陆边临的四大海域和我国的台湾岛。

 教师将中国的疆域图放至最大,便于学生查找。

 全班交流,指生上讲台指一指相应的地理位置。

 预设:

 在陆地上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 14 个,分别是朝鲜、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与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6 个,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3、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体会到了我国疆域的辽阔。下面我们将目光投向我们内部,了解一下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域。

 (三)我国省级行政区域

 9

 1、出示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图,学生仔细观察,初步了解我国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教师引导:同学们,我国现在有 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下面请大家来找一找我们国家的首都北京在哪里?然后再找一找我们家乡江苏的位置。

 2、出示课本 46 页的阅读角,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我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的一些知识。

 3、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回到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图中来,师生共同观察地图,大概了解我国的 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的位置。4、了解台湾省 (1)将中国地图放大到学生清楚的看到台湾省。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地方是哪里吗?(台湾省)

 (2)是的,这就是我国的台湾省,关于台湾大家了解多少呢? 师生共同交流,了解台湾的一些知识。

 预设:

 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

 台湾省的组成: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等岛屿。

 台湾省的特点:台湾岛山地面积大,气候温暖湿润,景色秀美,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有“海上明珠”“亚洲天然植物园”“海上米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等美称。

 台湾省在我国领土中的地位: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大致了解了台湾的一些知识,不过,要想更深入的了解台湾,我们还需要查阅更多的资料。课前老师 布置大家查阅一些有关台湾省美丽风光、民风民情和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资料,下面请大家拿出自己搜集的资料在小组中与同学们分享分享。学生分小组活动,交流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这些资料可以是文字资料,如果有图片资料就更好了。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收集的资料,然后有选择的选取一些资料在全班进行交流。

 (4)教师再补充一些音频、视频和图片资料,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台湾的美丽风光、民风民情,了解民族英雄收复台湾的故事。

 1 5、教师总结:同学们,幅员辽阔的国土,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我们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

 三、好山好水好风光 1、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中国有 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许多名山大川,景色优美,风光秀丽。

 2、出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中国地形图,找一找我国的主要山脉和大江大河,看看他们都分布在哪里。

 预设:

 大江大河——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塔里木河、淮河等主要河流。

 山脉——太行山脉、长白山脉、大兴安岭、阴山山脉、秦岭、巫山、雪峰山、横断山脉、祁连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等。

 3、请大家再仔细看看,我们的家乡江苏有什么著名的山脉呢? 学生找一找家乡江苏的名山大川。

 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江苏属于里下河地区,是平原地带,没有大的山脉,河流主要是长江、淮河,还有一条从北京到浙江的大运河流经江苏。

 4、教师引导:同学们,我国幅员辽阔,有连绵巍峨的高山和气势磅礴的高原,有群山环抱的盆地和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高低起伏的丘陵和纵横交错的江河湖泊,祖国的大好河山就像一幅山水画卷,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韵味。

 5、出示课本 49 页的 4 幅插图,学生观察这四幅插图,并读一读下面的文字 说明,了解长江、黄河、黄山、天山的有关资料。

 6、除了我们书上提到的这 4 个地方之外,我国还有许多名山大川,你对这些名山大川有哪些了解呢?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名山大川。

 预设:

 喜马拉雅山脉(梵语:hima alaya,意为雪域),藏语意为“雪的故乡”。位于青藏高原南巅边缘,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其中有 110 多座山峰高达或超过海拔 7350 米。是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也是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等国的天然国界,西起克什米尔的南迦-帕尔巴特峰(海拔 8125 米),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海拔 7782 米),全长 2450km,宽 200~350km。

 1 主峰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又名圣母峰,藏语名:Qomolangma),是藏语第三女神的意思,海拔高达 8844.43 米。据最新测定数据表明,珠穆朗玛峰平均每年增高 1 厘米。

 雅鲁藏布江:是中国最长的高原河流,位于西藏自治区境内,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之一。发源于西藏西南部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上游称为马泉河,由西向东横贯西藏南部,绕过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的南迦巴瓦峰转向南流,经巴昔卡出中国境。水能蕴藏量丰富,在中国仅次于长江。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获得中国世界纪录协会的世界最深大峡谷、世界最长大峡谷两项世界纪录的认证。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我们国家的地理位置、面积、疆域以及省市自治区等情况。知道了台湾是我国的第一大岛,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还知道了我国有许多名山大川,风景秀丽就像一幅山水画卷,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韵味。

 五、 板书设计:

 6、我们神圣的国土 辽阔的国土好山好水好风光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我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1 《我们神圣的国土》 说课稿

  第二课时

 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我们神圣的国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的设计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

 二、 说 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的单元标题为《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而第6课的标题则为《我们神圣的国土》,由此可以看出,本课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课文牵涉到许多关于祖国方方面面的介绍,其本质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于祖国大好河山和同胞的热爱,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在本课乃至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具体的知识点是介质与手段,在其他学科中也多有涉及,要把重点放在加深学生对祖国的认识、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怀上面。

 二 、 说 学情分析

 祖国是学生生活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我国的国土距离学生既近又远,毕竟学生年龄小,大部分生活的范围仅限于出生地,对于国土的了解有限。因此,要通过有效的教学,帮助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国土的辽阔和神圣不可侵犯。

 三、说 教学目标:

 1、观察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分布图,了解中国的世界文化自然遗产,进一步感受祖国的美景,懂得我们要保护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我们身边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1 2、知道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我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各具特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全班交流等方式,了解我国不同地区因为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真正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中国地形图、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分布图、我国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资料等等。

 四、教学过程 :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我们国家的地理位置、面 积以及疆域,知道了我们国家现有 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和两个 特别行政区,还知道了台湾是我国的第一大岛,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 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还领略了我们国家的名山大川。

 2、这节课,我们将继续了解我们国家的风土人情。

 3、板书课题:6、我们神圣的国土 二、好山好水好风光 1、教师引导:同学们,祖国处处是美景,其中有些美景很独特,有些美景 很罕见,还有些美景对研究自然环境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成为人类重要的 世界自然遗产。

 出示课本 50 页的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分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地图,

 1 了解我国有哪些世界自然遗产?这些世界自然遗产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区? 2、讨论交流:中国有无数的风景名胜,为什么只有书上的这些被选为世界 自然遗产呢?大家了解这些世界自然遗产吗?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交流自己知道的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的有关知识,也可以说一说自己去这些地方旅游的经历和感想。

 教师相机补充一些有关这些世界自然遗产的资料,如图片资料、文字资料或者视频资料。

 预设: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的资料。

 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 AAAAA 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是中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地处青藏高原、川西高原、山地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南距成都市 300 多公里,是一条纵深 50 余千米的山沟谷地,总面积 64297 公顷,森林覆盖率超过 80%。因沟内有树正寨、荷叶寨、则查洼寨等九个藏族村寨坐落在这片高山湖泊群中而得名。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以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及其自然生态环境。有 74 种国家保护珍稀植物,有 18 种国家保护动物,还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古冰川地貌。

 “九寨归来不看水”,是对九寨沟景色真实的诠释。泉、瀑、河、滩 108 个海子,构成一个个五彩斑斓的瑶池玉盆。长海、剑岩、诺日朗、树正、扎如、黑海六大景观,呈“Y”字形分布。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藏情、蓝冰,被称为“六绝”。神奇的九寨,被世人誉为“童话世界”,号称“水景之王”。3、既然这些世界自然遗产十分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去保护呢?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整个国际社会都有责任通过合作保护世界自然遗产。

 出示课本 51 页的“阅读角”《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这篇文章,初步了解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什么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了解我国有哪些地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

 1 4、同学们,对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北京故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杭州西湖、泰山、黄山这些地方,你们了解吗?下面我们就以北京故宫为例,请大家来谈一谈自己对北京故宫的了解。

 教师相机出示一些有关北京故宫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引导学生看一看, 并读一读。

 附有关北京故宫的资料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 72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 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 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 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 961 米,东西宽 753 米,四面围有高10 米的城墙,城外有宽 52 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是国家 AAAAA 级旅游景区,1961 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 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5、教师引导:同学们,对于这些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景区我们该如何去做呢?请大家想一想,然后设计一份《旅游文明公约》。

 学生独立完成《旅游文明公约》的设计,小组进行交流,对自己的《旅游文明公约》进行修改。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旅游文明公约》的设计情况。

 全班交流,教师有选择的出示学生设计好的《旅游文明公约》,引导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对《旅游文明公约》进行修改完善。

 学生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旅游文明公约》,然后举行一个承诺仪式。

 6、教师小结:同学们,保护世界遗产需要人类的共同行动,我们身边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同样需要保护尊重自然,爱护生态和保护环境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三、一方水土,一方生活 (一)不同的气候特点

 1 1、教师引导:同学们我国疆域辽阔,最南端到最北端约为 5500 千米,最东端到最西端约为 5000 千米。而且我国的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正如一首诗歌里面说的:“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南疆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色。”大家了解我国 哪些地方的气候特点呢? 2、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的我国一些地方的气候特点。

 预设:

 海南长夏无冬,黑龙江等地冬季漫长,长江中下游等中部地区四季分明。中国冬季温度最低的地方在黑龙江的漠河镇,1 月平均气温为-30.6℃,极端最低气温-52.3℃;温度最高的地方在西沙群岛附近,1 月平均气温为 22.9℃。中国夏季温度最高的地方是新疆自治区的吐鲁番,7 月平均气温为 33℃,极端最高气温 49.6℃。

 中国各地降水差别很大,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东南沿海的年降水量多在 1600 毫米以上,西北有大片地区年降水量在 50 毫米以下。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基本沿秦岭根据年降水量的多少,中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的最低纪录出现在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年均降水量 5.9 毫米,年降水天数不足 10 天,1968 年仅为 0.5 毫米。

 (二)各具特色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正因为不同的气候,因此就有了人们各具特色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1、生产方式 出示课本 52 页的 4 幅插图,了解这 4 幅插图的内容,想一想这 4 幅插图分别在我国的什么位置?为什么这些地方会生产这些作物? 预设:

 江南丘陵上的茶园 丘陵多为红色酸性土壤,由于茶叶不需太多养分,水、热足矣,所以红壤适合,而红壤多为丘陵,所以适合种在丘陵。丘陵地区由于斜坡的关系,排水方便,适宜种茶。丘陵地区多为热带或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热量充足,适合种茶。丘陵地区多雨,水汽不易扩散,导致丘陵间云雾缭绕,空气湿度大,茶叶喜湿,所以丘陵适合种茶。

 东北东北平原上的农田

 1 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地理文化大区和经济大区。东北肥沃的黑土地使得黑龙江省、吉林省皆为农业大省。东北盛产大米、玉米、大豆、马铃薯、甜菜、高粱以及温带瓜果蔬菜等。“寒暖农分异,干湿林牧全,麦菽遍北地,花果布南山”即说明了当地的农作物分布现象。

 南方的渔业小镇 在我国,海洋渔业主要分布在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因为渔业资源丰富。淡水鱼业发达的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内蒙古高原上的牧场 内蒙古高原是四大高原中最平坦广阔的高原,地面起伏不大,草场广布,成为温带草原牧场。而青藏高原气候寒冷,植被较少,牧场为高寒牧场。内蒙古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牧场,草原面积约占高原面积的 80%,属欧亚温带草原区的一部分,是中国最大的绵羊及山羊放牧区和中国骆驼主要产区之一。除了这些大家还了解我国哪些地区的各具特色的生产方式吗? 预设:

 江南水乡的特点:气候温和,季节分明,雨量允沛,以水运为主的交通体系。居民的生产生活依赖着水,这种自然的环境和功能的需要,塑造了极富韵味的江南水乡民居的风貌与特色。

 我国的种植业区也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区。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在耕作制度、农作物种类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牧业我国畜牧业可以分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两类。我国的牧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半干旱、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是我国四大牧区。

 水产业水产业包括淡水水产业和海洋水产。根据生产方式又可分天然捕捞和人工养殖两大类。我国的水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发展水产的水域条件优越,陆地上河湖面积广大,养殖历史悠久;海洋方面,自北而南,依次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广阔水域。

 2、生活方式 是的,因为气候不同,所以人们的生产方式也各不相同,不仅如此,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各具特色,其中以人们的居住表现得尤为突出。

 1 出示课本 53 页的三幅插图,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了解这三张插图上人们的居住特点,再读一读旁边的文字,想一想这些地区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居住特点? 预设:

 东北雪乡的传统居住特点:

 近代东北农村住宅,则都有取暖的火炕和火墙。一般民居,中间进门为活动场所的堂屋,两边为卧室,堂屋两侧均有灶,灶高度不大,但铁锅通常较大,一则便于一次可蒸较多馒头,供几天食用,其二则利用较大锅膛燃烧木柴来使两边住房中的炕暖和起来,锅膛与睡炕是相连的。火墙则是指用砖或土坯砌制成中间嵌空的墙,与灶膛相通因而可以使墙体温暖,它在室内兼作隔墙,散热量大,温度均一,灰尘较少,保温时间长。

 陕北窑洞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传统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劳动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一般窑洞为用石头或者砖头砌,窑洞上面覆盖厚厚的夯实的黄土,规模大的可做成并列多间或上下多层,外部也可另建房屋形成院落。下沉式是在平地上向下挖院式天井,再在井壁横向挖窑洞,分正房和厢房,入口坡道在东南角。独立式实际上是窑洞形的地面建筑,冬暖夏凉。它与一般四合院没有太大不同,前面有木构檐廊,屋顶覆土成平顶。

 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分布多而集中,他们的建筑,尤其是干栏式住宅颇具特色,其中苗族民居就是一个重要方面。苗族多居住在山区,山高林密,就地取材修筑民居,黄土墙黑瓦房和古香古色的吊脚楼便成为苗族民居的主要式样;苗族的一些上层首领也修筑砖石彻的带风火墙壁的四合院落,宽敞而幽深;苗族一些贫寒的人家也筑简陋的竹楼,低矮的石板屋和树皮盖顶的茅屋。但苗寨的主体部分仍是黑瓦房,吊脚落。

 3、家乡衣、食、住、行 除了居住上的特点之外,人们在衣、食、行等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就拿我们的家乡江苏来说,请大家想一想我们江苏的衣、食、住、行各有什么特点?这与我们江苏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小组交流,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谈一谈,我们江苏人的衣食住行有什么特点?与我们江苏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预设:

 1 江苏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 7 万多平方公里,占江苏省面积的 70%以上,比例居中国各省首位,主要由苏北平原、黄淮平原、江淮平原、滨海平原、 长江三角洲平原组成。江苏地势低平,河湖较多,平原、水面所占比例占江苏省的90%以上,比例仍居中国各省首位,这是江苏的地理特点。江苏属于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气候分明,以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一线为界,以北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江苏菜简称苏菜,主要以金陵菜、淮扬菜、苏锡菜、徐海菜组成。起始于南北朝、唐宋时,经济发展,推动饮食业的繁荣,苏菜成为“南食”两大台柱之一。

 江苏民居以苏州为代表。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苏州水网密布,地势平坦,房屋多依水而建,门、台阶、过道道均设在水旁,民居自然被融于水、路、桥之中,多楼房,砖瓦结构为主。青砖蓝瓦、玲珑剔透的建筑风格,形成了江南地区纤巧、细腻、温情的水乡民居文化。由于气候湿热,为便于通风隔热潮防雨,院落中多设天井,墙壁和屋顶较薄,有的有较宽的门廊或宽敞的厅阁。南方民居特点:窗户大,注重通风。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南方房屋多有前廊用以避雨。

 出示江苏的一些图片资料,引导学生欣赏这些图片,进一步体会我们家乡江苏的风土人情。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很大的差异,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地区的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这需要人们不断增加了解,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

 五、 板书设计:

 6、我们神圣的国土 好山好水好风光一方水土,一方生活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我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推荐访问:上册 五年级 法治
上一篇: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
下一篇:建筑规划设计城市规划重要性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