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教案

来源:中华会计网 发布时间:2020-09-30 点击:

 第二章

 企业文化的塑造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著名教授彼得• 圣吉主张,我们应该用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世界是一个系统,不仅如此,即便是其中的每一个要素本身也是一个微观的系统。同样,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这个大系统的构成要素,而它本身又是这样一个微观的子系统,在企业文化这个系统结构中,我们可以从它的物质层、精神层、行为层以及制度层 4 个层次上进行考察。

 第一节

  企业物质文化

 一、物质文化的含义 一个好的企业,或者说一个注重自身形象的企业,总是从建设物质文化开始的。因为,人们对一个企业的判断首先是从直观认识开始的。首先,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有趣的现象:

 1、明天就要和新介绍的女友第一次约会了,为此,小王今天可忙个不休;他首先去理了发,然后先从朋友小李那儿借来一双新皮鞋,最后又从朋友小宋那儿借来一套名牌的西装和一条高级领带。他在想:打扮千万不能太寒酸了,否则对方会怀疑自己的物质基础和能力。

 2、在企业招聘会上,女孩子们个个着装时髦,打扮得妩媚无比,而站在长长等候队伍中的小李还不断地照着镜子,并偷偷地问身边的同学小杨:“嗨,你说我今天这样打扮好看吗?招聘的人会注意我吗?” 物质文化是以器物的形式出现的,因此通常又称器物文化。由于具体的器物是企业与社会、与顾客最直接最先的接触媒介,因此,它对社会而言是评价企业总体文化的起点。人们通过物质文化来了解企业的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在这个意义上说,企业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中的浅层基础文化。企业物质文化直接影响顾客的感性认识,进而决定顾客对该企业的优劣判断。

 含义:企业的物质文化,是由企业职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包括产品或服务等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以及企业的厂房、设备等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二、物质文化的内容 1 1 、企业产品或服务 (1)

 :

 定义:《市场营销管理》作者菲利浦• 科特勒——产品是指用来使用或消费的可以满足某种需要而提供给市场的一切东西。它包括有形物品和无形服务,物品如汽车、书籍,服务如理发、美容、宾馆等等,甚至可以包括人物如乔丹、张德培,观念如计划生育、禁烟、好点子等。

 ( (2)

 )

 层次:

 潜在产品 附加产品 期望产品 一般产品

 核心利益

  图 图 2 2- - 1

 产品层次图 A、 核心利益:是产品最基本的层次,是顾客真正要购买的服务或利益。如,对于旅馆业来说,顾客购买的就是“休息和睡觉”,对于电影院来说,顾客购买的就是“娱乐”,对与冰箱,顾客购买不是冰箱这一实体,而是想得到冰箱的“冷藏”功能。

 B、 一般产品:这是产品的基本形式。如为了向顾客提供“休息和睡觉”,旅馆就是包含许多出租房的建筑物。

 C、 期望产品:顾客购买产品时期望的一整套属性和条件。如对于旅馆的顾客来说,除了能满足“休息和睡觉”这一基本需求,他们还期望相关的服务设施与环境。如对于新婚夫妇来说,他们喜欢选择环境安静、条件舒适的旅馆;对于公务员来说,他们则喜欢价格适中又体面的旅馆。

 D、 附加产品(特色):是产品包含的附加服务和利益,把一个公

 司的产品与其他公司区别开来。对于旅馆来说,可以通过鲜花、速递、代订机票等优质服务来增加其产品的内涵。正如美国一位著名的营销专家埃尔默• 惠特所说:“我们不要卖烤牛排,而要卖咝咝声。”如今的竞争主要体现在附加产品上,诸如包装广告、顾客咨询、融资、送货等服务,以及顾客期待和重视的其他价值。

 E、 潜在产品:指产品最终可能的所有增加和改变。如果说附加产品表明了产品现在的内容,而潜在产品则指出了产品可能的演变,这是一种厂商努力满足顾客并使自己与竞争者区别开来的新方法。

 企业的产品体现了企业的精神,如松下电气产品以“物美价廉”为存在价值,其企业精神是“所有工业品要像自来水一样便宜。”丰田公司提出的“从干毛巾中挤出水来”的企业精神,使丰田汽车成本的下降率一再创记录。因此,现代的产品是体现企业精神的产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也具有文化价值。

 (3 3 )要点:

 A、 遵循“品质文化”的规范:即强调企业产品的质量。产品的竞争首先是质量的竞争,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维系企业商誉和品牌的根本保证。例:奔驰(Benz)汽车 1 。海尔,坚持不让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出厂,砸冰箱事件。

 B、 遵循技术审美原则:企业在强调产品质量的同时,也要重视产品的美感。现代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科技和美学相结合的成果。包括产品的形态、色彩、包装等。

 C、 遵循顾客愉悦原则(服务文化):企业通过产品、商店和广告等途径,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构造一个愉快关系的场合,日本学者把

 1 号称跑 20 万公里不用螺丝刀,跑 30 万公里以后换个发动机,可再跑 30 万公里。以卓越的质量为后盾,他们敢于播发这样的广告:如果有人发现奔驰汽车发生故障被修理厂拖走,我们将赠您 1 万美元。奔驰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品质,首先在于全公司范围内树立起“品质至上”的企业理念,使全体员工人人重视质量。另外,奔驰公司要求全体员工精工细作,一丝不苟。奔驰车座位的纺织面料所用的羊毛是从新西兰进口的,粗细在 23-25 微米之间,细的用于高档车,柔软舒适;粗的用于中低档车,结实耐用。纺织时还要加进一定比例的中国真丝和印度羊绒。皮面座位要选上好的公牛皮,从养牛开始就注意防止外伤和寄生虫。奔驰公司有一个 126 亩的试车场,每年拿出 100 辆新车进行破坏性试验;奔驰在全世界各大洲设有专门的质量检测中心,每年抽检上万辆奔驰车。这些措施,使奔驰车名冠全球,使奔驰的“品质文化”深入人心。

 “愉快关系的场合”称为“共生圈”。具体地说,顾客愉悦原则应当包括品质满意、价格满意、态度满意和时间满意。“顾客愉悦”集中表现在顾客重复购买的程度上(“回头客”)。一般地说,第一次购买可能出于偶然,但以后重复购买,就说明顾客的满意程度。

 2 2 、企业环境 企业环境体现出了企业文化的个性特点,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外在象征,企业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企业环境包括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两大部分。

 A A 、工作环境:引入例子,某铸造厂 (1)

 优化工作环境的作用:提高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对建立稳定的生产群体起凝聚作用;能促进企业员工身心的健康发展。

 (2)

 优化工作环境的要点:

 a、 调节工作环境的色调:红、黄、橙为暖色调,绿、蓝、紫为冷色调。在冷性的工作环境中,如冷藏仓库、地下室等,可将墙壁涂成暖色,以次增加温暖、明亮的心理感受。在暖性环境,如炼钢车间、热加工车间等,可采用冷色。在中性环境中,色彩应适中。

 b、保持清新的空气 c、 适当的照明度 d、适宜的温度:工作环境的温度影响工作效率,现代的温度以24—26℃为宜。

 e、 控制噪音 f、 设备的设置:如果机械系统根本不适合操作者操作,那么这个机械系统实际上是无用的。

 g、音乐调节:工作环境中的音乐,应挑选一些悦耳的轻音乐,它对人的神经系统可产生良好的刺激。

 B B 、生活环境 (1)居住条件(2)环境卫生(3)治理污染(4)服务设施:游泳池、电影院、图书室等(5)绿化:根据我国《森林法》规定,有条件的城市和工矿区,应按照人均绿地面积不少于 5 平方米的要求,营造园林和环境保护林,根据这个标准,不少企业还要做大量的工作。

 第二节

  企业行为文化

 一、行为文化的含义 人的行为是复杂的,但总体看来可以分为两类不同性质的行为。一类是人类肌体的骨骼、肌肉、神经、器官等的生理活动,称为生理性活动,与动物的行为并无多大的差别;另一类行为要受制于各种文化意识和规范,是一种超生理的行为,即行为文化。

 含义:企业行为文化是企业人在生产经营、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一方面不断地向人的意识转化,影响企业精神文化的生成;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向人的物质文化活动转化,最终物化为企业的物质文化。它包括企业经营行为、人际关系行为、企业公共关系行为和企业服务行业中产生的文化现象,是企业精神文化的折射和反映。

 二、行为文化的内容 (一)企业家行为 企业家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现代企业不同于作坊小店,它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和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它的内部分工细密,工作协作复杂,生产经营过程中也需要处理“人—人”、“人—机”之间的关系。如果没有一个能执掌全局,具有远见卓识和高超组织指挥才能的企业家,很难想象能够对企业进行创造性经营和科学的管理、企业正常运营和发展。

 一般地讲,企业家通常指企业的董事长、厂长、经理或 CEO,他们是企业的核心领导人,是企业的法人代表。但从本质上看,企业家指创新事业和冒险事业的经营者、组织者。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领导人都能称得上企业家,中国目前具有厂长、经理、总经理、董事长甚至CEO 头衔的人颇多,但其中堪称企业家的人并不多。企业家与经理的区别在于:(1)企业家富有创新精神;(2)企业家有很高的素质和能力水平;(3)企业家能塑造先进的企业文化。

 1 1 、企业家的文化角色定位(企业家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著名企业家张瑞敏 2 在“99《财富》论坛”前面对媒体记者谈到个人在海尔充当的角色时,他认为:“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如何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

 “牧师”实际上就是企业家在企业中的文化角色定位,他是企业精神的人格化代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

 (1)

 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积极倡导者。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具有超前文化意识的企业家,就不会有先进企业文化的产生,没有一个企业拥有的优秀文化不是经过企业家倡导和培育的。

 例:青岛海尔集团在短短的 20 年间由一个当年亏空 147 万元的小厂变成年销售收入超700 亿元的国际化大型企业集团,与张瑞敏积极倡导企业文化,率先建立企业文化中心,强化企业文化的功能是密不可分的。

 (2)

 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建设方案的设计者。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很多内容,比如制定企业文化战略,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推广企业文化等一系列工作中,企业家是灵魂人物,在萌发构思、提炼升华、形成方案中,起着企业文化建设总设计师的作用。

 (3)

 企业家是优秀企业文化的身体力行者。有了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的设计与构思后,员工往往看领导是怎么做的,企业家只有领导带头,身体力行,用自己正确的言行、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崭新的精神面貌影响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担负起引导企业文化方向的重任。

 (4)

 企业家是企业文化转换和更新的推动者。由于企业家的市场角色和在经营中的地位,容易发现企业现有文化存在的弊端,发

 2

 张瑞敏,1949 年 1 月 5 日出生,山东省莱州市人。1984 年 12 月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1995 年获中国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97 年荣获《亚洲周刊》颁发的“1997 年度杰出华裔成就奖”;1999 年出任董事局主席,同年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全球 30 位最具声望的企业家” 名列第 26 名;2000 年 5 月改任首席执行官,高级经济师,现任海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是中共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代表,2001 年,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为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1998 年以来,先后应邀登上哈佛大学、瑞士国际管理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等世界一流大学的讲坛。2002 年 9 月 6 日,荣获国际联合劝募协会设立的“全球杰出企业领袖奖”和“最佳捐赠者奖”,是国内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家。2003 年 2 月 14 日,在中国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 2002年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中,成为惟一获此殊荣的企业家。

 现企业现有文化的冲突,因此,他们就成为向旧文化挑战、推进新文化、转换文化形态的关键人物。

 例:河北某企业董事长兼总经理吕吉泽,善于发现自己企业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对症下药”,在狠抓基础工作、推动产品开发、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外,着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他上任后没多久,企业效益逐年递增,员工收入水平迅速提高,这时企业内部出现了“小富即安”的文化倾向。吕吉泽很快发现这是个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严重问题,于是一方面采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员工积极性,另一方面借鉴国外先进文化的管理思想,提高全员的需求层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使企业突破了小生产的狭隘眼界。后来,他又专门聘请有关专家帮助企业制定了以人为中心、以和谐管理为基础的企业文化战略,从而把企业带入文化管理的新境界。

 2 2 、企业家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课堂小测试:请列举你认为作为一个企业家应具备的十项素质或能力,并思考自己具备以上几种品质? 企业家素质指企业家应有的品质、特征、知识素养及在创新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作风和能力的综合。

 美国企业管理协会曾经调查了 4000 名职业经理人,从中选出成功的 1800 名职业经理人,总结出他们良好的素养与能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特征方面:工作效率高,有进取心;(2)才能方面:逻辑思维能力强,创造性强,判断力强;(3)人际关系方面:有较强的自信心,组织能力强,善于交际,乐于和大家一起干;(4)成熟个性方面:有自制力,主动果敢,客观、灵活,能做出正确的自我批评。日本对成功的企业家总结出十个方面的素质与精神特征:使命感、信赖感、诚实、忍耐、热情、责任感、积极性、进取心、公平、勇气。

 ★例:哈佛商学院是美国培养企业经理人才最著名的学府,美国以及世界许多大企业家和政治家都在这里学习过。在美国 500 家最大公司里担任最高职务的经理中,有 1/5 毕业于这所学院。因此,哈佛工商管理硕士成了金钱和权力的象征,成了世界许多国家青年梦寐以求的学位。哈佛商学院经理人才应当具备的技能清单:

 ①创造性思考问题的能力;②解决问题的能力;③综合能力;④严密推理的能力;⑤表达能力和谈判能力;⑥领导才能;⑦团队精神;⑧企业家精神;⑨知识结构;⑩道德准则;(11)超越自我的能力。

 综上所述,企业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是:

 (1)

 职业追求:只求办实业,只想在企业界大显身手,把整个身心同企业联系在一起,不为各种荣誉所动心,不为各种仕途所吸引,把走实业道路作为一生最高尚的追求。

 (2)

 职业修养(七点):A、政治坚定:具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自觉遵纪守法,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B、品德高尚:诚实、正直、襟怀坦白,大公无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C、博才识广:熟练掌握经济学、市场学、管理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及法律、金融、财会等方面的知识。D、眼光敏锐:善于发现商机,把握时机。E、坚韧不拔 F、乐于行动 G、身心健康:做到精力充沛,心理健康,可以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3)

 职业意识:A、发展意识 B、客户意识 C、盈利意识:在依法经营的前提下,追求利润最大化;D、信誉意识。

 (4)

 职业能力 :

 A、预见能力 B、开拓能力 C、决策能力 D、组织能力 E、反省能力。

 3 3 、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既是企业家个人素质、信仰和行为的反映,又是企业家对本企业生存、发展及未来命运所抱有的理想和信念。

 (1)

 独具慧眼的创新精神:著名的日本本田公司创始人大久保睿塑造的“本田精神”就特别强调创新精神,他把“本田精神”归结为三大点:“人要有创造性,决不模仿别人;要有世界性,不拘泥于狭窄地域,要有被接受性,增强互相的理解。” (2)

 敢担风险的开拓精神:

 例:迈克尔• 戴尔是美国第四大个人电脑生产商,也是《财富》杂志所列 500 家大公司的首脑中最年轻的一个。在他上大学初期,在电脑没有非常普及的年代,戴尔按成本价从 IBM 公司购得经销商的存货,然后对它们进行改良,并以售价的八五折卖出,完成了他的第一桶金。此时,他与父亲达成一个协议:他可以在暑假时试办一家电脑公司,如果办得不成功,到 9 月份他就回到学校读书。戴尔拿出全部的积蓄,在 19 岁时创办了戴尔电脑公司,后来他的公司一直推行直销,按客户的要求装配电脑,到了他本应毕业的时候,他的公司营业额已达 7000 万美元,戴尔开始停止出售改装电脑,转为自行设计、生产和销售自

 己的电脑。

 (3)

 敢于拼搏的进取精神 (4)

 科学理性的实效精神 (5)

 尊重人才的宽容精神 (6)

 面向世界的竞争精神 (7)

 热爱祖国的奉献精神 课外阅读:企业家与企业文化相关文章与案例(读后感)

 (二)企业楷模 企业楷模也称企业英雄,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一批具有较高思想水平、业务技术能力和优秀业绩的劳动模范、先进骨干分子和英雄人物。这些人在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总是走在前面,是企业先进文化的体现者,是企业文化建设不可多得的主力军。

 1 1 、作用 (1)

 榜样作用 (2)

 聚合作用:企业楷模产生于群众之中,他们的理想、信念、追求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易于为群众所认同和钦佩,于是产生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周围的员工,使整个组织同心同德,形成整体力量。

 (3)

 舆论导向作用:能够起到引导员工言行、强化企业价值观的作用。

 (4)

 调和作用:企业楷模以自身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优势,在解决企业内部各类矛盾、冲突时起着调和作用。

 (5)

 创新作用:企业楷模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把先进的文化因子传递给组织其他成员,点燃大家的创新激情,带动着整个企业文化的创新。

 2 2 、积极造就企业楷模 (1)

 善于发现楷模“原型”:楷模在成长的初期往往没有惊人的事迹,但是他的价值取向和信仰的主流往往是进步的,是与企业倡导的价值观保持一致的,企业的领导人应善于深入群众,善

 于透过人们的言行了解群体成员的心理状态,以及时发现具有楷模特征的“原型”,善于发现“亮点”。

 (2)

 注意培养楷模:为其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动的参与机会,更深刻地了解企业文化的价值体系;另外培养楷模切忌脱离群众,应使楷模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3)

 着力塑造楷模:当楷模基本定型,为部分员工群众所拥护之后,企业应该认真总结他们的经验,积极开展传播活动,提高其知名度和感染力。在宣传过程中绝不能“拔高”,一旦被曝光会使效果适得其反。

 (三)企业员工 1、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力量:企业员工是推动企业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力量。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断创造、不断实践的过程。

 2 2 、建立以人为本的文化 (1)

 尊重人:实践证明,在管理活动中,只见物不见人,重物轻人,只重视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进行外部强制,不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把人作为外在文化的约束,不尊重员工的文化创造,是无法是管理的预期目的的,也不可能增强企业的生机和活力。

 (2)

 关心人:员工不仅有物质方面的需要,也有精神方面的需求。在可能的条件下,管理者们都应尽量给予满足。例 (3)

 有效激励人:进一步完善企业的民主管理制度,改变管理方式,为员工制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发挥个人才能、实现个人抱负的条件,注意满足员工物质和精神上的各种需求。

 (4)

 建立培训制度,提高员工素质:如美国麦当劳有自己的大学,专门提供给员工进修用。海尔每年都输送一些青年科技人才到国内外培训,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等。

 第三节

  企业制度文化

 企业制度是企业及其成员共同的行为规范,是企业协调员工的力量,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基本手段。制度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实践经验的总结,它既是企业的价值观、道德规范、经营哲学的反映,也是企业管理民主化、科学化程度的体现,它既构成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文化的载体之一。企业的规章制度既是企业文化规范性的反映,也是企业文化得以强化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制度文化的含义及特点 1、 含义:企业制度文化,是指与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企业精神、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

 2、 特点:

 (1)

 企业制度文化是“中介性”文化:在企业文化中,精神文化是心理文化,是人的意识和观念形态的反映;行为文化是与人在生产、学习、娱乐中的活动直接相联系的文化,其主体是人;物质文化是由劳动者创造的各种物质设施所构成的实体文化,是文化的物质的部分。而企业制度文化则是人与物结合的部分,它既是人的意识与观念形态的反映,又是由一定物的形式所构成。同时,企业制度文化的中介性,还表现在它既是精神与物质文化的固定的形式,又是塑造精神文化的主要“存在”。

 (2)

 企业制度文化是一种“规范性”文化:企业制度文化的“规范性”是一种来自职工自身以外的、带有强制性的约束,它规范着企业及其每个员工的行为。

 二、制度文化的内容 1 1 、企业领导体制:是企业领导方式、领导结构和领导制度的总称,其中主要是领导制度。在企业制度文化中,领导体制影响着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制约着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所以,领导体制是制度文化的核心内容。

 西方企业领导体制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1)

 家长式领导体制: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

 落后,当时的企业主,既是企业财产的所有者,又是企业的经营者,企业一切经济活动都由他说了算。他们的决策,往往凭个人经验进行。这种封建式的家长或领导体制一直延续到 19世纪中叶。

 (2)

 经理领导体制:指社会化大生产时期的企业管理阶段。19 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方式不断改变(由原来的手工作坊式演变为半机械化生产),原来的家长式领导体制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经理制应运而生。这时担任经理的主要是一些在企业中精通业务的技术专家,即所谓的“硬专家”。经理制的推行是企业领导体制的一大进步。

 (3)

 职业“软专家”领导体制:20 世纪初以后,企业又有了很大的发展,企业生产进一步社会化,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内部进一步专业化;企业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的范围日益扩大,任务日益繁重;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内部结构更加复杂,与外部环境的联系也日益增强。企业发展的这些变化使精通专业技术的“硬专家”也难以适应企业领导工作的需要,于是一些经过系统经营管理训练、掌握各方面专业知识、具有经营领导才能、以企业管理为职业的“软专家”开始走上了经理的岗位。

 (4)

 现代企业领导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出现了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企业的规模和领导的复杂性都急剧增长。领导者以个人的力量管理企业的方式已经过时了,代之而起的是集合许多专家,依靠集体的智慧,以高水平的群体力量管理企业。由专家组成的集团型的领导方式,是现代企业领导体制的基本特征。

 2 2 、企业组织机构(自学)

 ★作业:列举组织结构的类型,分析各自的优点、缺点及适用性。

 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文化的一种载体。企业组织机构是否适应生产经营与管理的需要,不仅反映出不同企业文化的特点,还直接影响和企业管理的成效。

 根据责权关系,企业组织机构形态,大致有以下几种:

 (1)

 直线制:是早期的企业组织机构形式,没有职能机构,从最高管理层到最低管理层,上下垂直领导,统一管理,效率高。适合产品单一、工艺简单的小型企业。

 (2)

 职能制:在企业内部各管理层次都设置职能机构,各职能机构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有权向下级发布命令和进行指挥,各级负责人除了要服从行政领导的指挥外,还要服从上级各职能部门的指挥。优点:专业管理;缺点:多头领导。

 (3)

 直线 —— 职能制:按照生产工艺特点、产品对象或区域分布来划分车间、工段和班组,建立直线指挥系统,同时各个层次设置职能机构,作为同级领导者的参谋机构,对下级进行业务指导。优点:能发挥专业管理的长处和作用,同时能保证统一指挥。缺点:各专业分工的管理部门之间横向关系较差,容易产生脱节和矛盾。

 (4)

 事业部制 :

 是目前国外大型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管理组织形式。特点:集中决策、分散经营。即在最高领导层下设若干个有一定自主权的事业部门,每一个事业部都是一个总公司控制下的利润中心,独立经营、单独核算、自负盈亏;总公司主要负责研究和制定总目标和战略规划,对各事业部实行财务控制、例行控制和监督检查等。优点:有利于最高领导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集中精力处理战略问题;有利于发挥各事业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增强责任心。缺点:管理机构重叠,管理人员多,各事业部之间的横向沟通协调困难。

 (5)

 :

 矩阵制:既有按管理职能设置的纵向组织系统,又有按产品项目划分的横向组织系统,纵横两套管理系统组成长方形的组织机构。特点:接受双重领导,即在执行日常工作任务方面,接受原属职能部门的领导,当参与产品(项目)工作时,接受项目负责人的领导。每个项目组不是固定的,一旦任务完成,项目组即行解散,人员仍回原单位工作。优点: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信息沟通和激发积极性。缺点:双重领导。适用性:创新任务较多的企业和某些需要集中各方面专业人员完成的项目和任务。

 3 3 、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制度是有关约束和调整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各种特定经营管理行为方式和关系的行为规则。这种规则可以是管理行为者在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一致认可的约定俗成正式规定下来,见诸于文字的规章、条例等等。

 (1)

 市场营销管理:包括市场营销决策,制定和选择市场营销战略与计划的过程;市场营销计划的执行过程和控制过程。

 (2)

 生产管理:包括生产准备和组织、生产计划、生产控制(进度控制、库存控制、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等)。

 ( (3)

 )

 研究开发管理 (4)

 人力资源管理:包括求才、用才、育才、激才和留才。

 ( (5)

 )

 财务管理

 第四节

  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文化的精神层又叫企业精神文化,相对于企业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来说,企业精神文化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在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中,它处于核心的地位。

 一、精神文化的含义 企业精华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它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企业价值观念、企业道德、企业风貌等内容,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是企业的上层建筑。

 1、 它是企业人文化心理沉淀的一种群体意识:企业精神文化源于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文化学习,长期性和渐进性是其一般的特点,并且受社会文化环境和舆论的影响,是群体文化心理的长期沉淀。它根植于企业员工的心理中,并且通过一定的文化网络得以传承和发

 展。因而,企业精神文化能供企业员工共享,而不像“物质文化”那样为个人占有,或经过一次和几次消费就消灭无踪。

 2、 它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大的系统结构,居于系统核心的精神文化一方面主导和决定着其他文化的变化和发展,另一方面又是其他文化的结晶和升华。

 二、精神 文化的内容 1 1 、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和思想境界。它往往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形式加以概括,通常通过厂歌、厂训、厂规、厂徽等形式形象地表现出来。

 (1)

 它是企业现实状况的客观反映。企业精神是企业现实状况、现存生产经营方式、员工生活方式的反映,这是它最根本的特征。

 (2)

 它是全体员工共同拥有、普遍掌握的理念。

 (3)

 它是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统一。企业精神一旦确立,就相对稳定,但这种稳定并不意味着它就一成不变了,它还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4)

 它具有独创性和创新性。每个企业的企业精神都应有自己的特色和创造精神,这样才可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生产活动更具有针对性,让企业精神充分体现它的统帅作用。

 2 2 、企业哲学 (1)

 企业哲学,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提升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不同的哲学思想,必然构成不同的企业发展的道路。

 (2)

 现代企业管理学者是以人为中心的哲学,它突出把人当作“人”来管理,而不是把人当作物来管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企业中人与物的关系有深刻的理解。这样,在贯彻管理的“人文性”原则时,就不会脱离企业物质发展要求而空谈对人的管理,也不会把对人的管理仅仅从属于物的发展之下。

 (3)

 日本企业哲学:重视通过调整人际关系来实现对物的控制,以人为中心。

 (4)

 西方企业哲学的发展史:泰罗:科学管理(物>人)——梅奥:“社会人”(人>物)——德鲁克:目标管理(把人和物结合起来,遗憾的是德鲁克并没有打动许多人,有统计表明,20 世纪70 年代美国实行目标管理的企业仅占 10%左右。)——20 世纪80 年代(人本主义):如《Z 理论》、《日本的管理艺术》、《企业文化》等书再次奏出了美国企业哲学中人本主义的最强音。

 3 3 、企业价值观 企业价值观是以企业中的个体价值观为基础,以企业经营管理者价值观为主导的群体价值观念。企业价值观受企业哲学的影响,企业哲学不同,必然导致企业价值观念不同。例如,以物为本的企业哲学,就会形成一切有利于物的发展为标准的评价体系;而以人为本的企业哲学就会形成一切有利于人的自觉性发挥的评价体系。

 (1)

 价值观的层次:管理学界认为,在认识企业价值观时,至少应考虑以下几个层次:

 A、个人价值观 B、群体价值观:正式或非正式的小群体所拥有的价值观,它影响个体的行为和组织行为。C、组织价值观:整体价值观。

 (2)

 企业价值次序 —— 什么是企业最高价值? A、 人的价值高与一切 B、 共同的价值观念高于硬管理因素 C、 为社会服务的价值高于企业利润的价值 D、 共同协作的价值高于独立单干的价值 E、 集体的价值高于自我价值 F、 企业知名度的价值高于利润的价值 G、 维护职工队伍稳定的价值高于赚钱的价值 H、 保证质量的价值高于推出产品的价值 (例:温州某民营企业出口产品,那时还不是特别注重产品的质量,只注重产品的销量,厂长把打包好的产品全部拆开重新检查直到没有次品为止,因此耽误了装箱

 的时间,给公司带来了近 20 万的损失,但是却赢得了良好的质量信誉。)

 I、 顾客第一、家庭第二、工作第三 4 4 、要点

 (1)

 参与、协作、奉献的企业精神 a、 参与:员工通过参与企业管理,发挥聪明才智,得到比较高的经济报酬,改善了人际关系,实现了自我价值;而企业则由于员工的参与,改进了工作,提高了效率,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益目标。根据日本和美国公司的统计,实施参与管理可以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一般都可以提高 50%以上,有的可以提高一倍至几倍;增加的效益一般有 1/3 作为奖励返还给员工,2/3 作为企业增加的资产投入再生产。

 b、协作:是现代企业必须强调的重要内容。方法:聚餐、郊游等形式来增进同事之间的私人感情和协作精神。

 c、 奉献:是与企业社会责任相联系的一种企业精神。它是指组织企业经济运营过程中关心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社会多做贡献的境界。如在美国,教育是企业资助最多的领域。因为处于激烈竞争的企业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它们希望有更多的人才涌现。这一目标贯穿于从小学到大学的整个过程中,那里有它们公司的未来。

 (2)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哲学 (3)

 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

推荐访问:企业文化 教案
上一篇:地铁监理规划
下一篇: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设立登记审查流程图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