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条文说明

来源:新加坡移民 发布时间:2020-08-07 点击: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

 SL XXX—XXXX

 条文说明

 目

 次 1

 总则

 ................................ ................................ ......

 6 6 2

 综合说明

 ................................ ................................ ..

 8 8 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

 ................................ .....................

 9 9 3.1 项目建设的依据 ........................................................ 9 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9 3.3 工程任务 ............................................................. 10 3.4 项目建设的外部条件 ................................................... 10 4

 水文

 ................................ ................................ .....

 11 4.1 流域概况 ............................................................. 11 4.2 气象 ................................................................. 11 4.3 水文基本资料 ......................................................... 11 4.4 径流 ................................................................. 11 4.5 洪水 ................................................................. 12 4.7 泥沙 ................................................................. 12 4.8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 12 4.9 江河水位与潮水位 ..................................................... 13 4.10 水面蒸发和冰情 ...................................................... 13 4.11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 .................................................... 13 4.12 图表及附件 .......................................................... 13 5

 工程地质

 ................................ ................................. .

 14 5.1 概述 ................................................................. 14 5.2 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震动参数 ........................................... 14 5.3 水库区工程地质 ....................................................... 14

 5.4 场址工程地质 ......................................................... 14 5.5 输水线路工程地质 ..................................................... 15 5.6 堤防和河道整治工程地质 ............................................... 15 5.7 灌区水文地质 ......................................................... 15 5.8 天然建筑材料 ......................................................... 16 5.9 图表及附件 ........................................................... 16 6

 建设规模

 ................................ ................................. .

 17 6.1 防洪 ................................................................. 17 6.2 治涝 ................................................................. 17 6.3 河道及河口整治 ....................................................... 18 6.4 灌溉 ................................................................. 18 6.5 供水 ................................................................. 19 6.6 水力发电 ............................................................. 20 6.7 综合利用工程 ......................................................... 21 7

 节水分析

 ................................ ................................. .

 23 7.1 现状节水水平及潜力分析 ............................................... 23 7.3 规划水平年节水符合性评价 ............................................. 23 7.4 节水措施方案与节水效果评价 ........................................... 24 8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 ..........................

 25 8.1 设计依据 ............................................................. 25 8.2 工程等级和标准 ....................................................... 25 8.3 工程选址及选线 ....................................................... 25 8.4 主要建筑物选型 ....................................................... 26 8.5 工程总布置 ........................................................... 26

 8.6 主要建筑物设计 ....................................................... 27 9

 机电与信息化

 ................................ .............................

 28 9.1 水力机械 ............................................................. 28 9.2 电气 ................................................................. 28 9.3 工程信息化 ........................................................... 29 9.4 金属结构 ............................................................. 29 10 施工组织设计

 ................................ .............................

 30 10.1 施工条件 ............................................................ 30 10.2 施工导截流 .......................................................... 30 10.3 主体工程施工 ........................................................ 30 10.4 施工交通及施工总布置 ................................................ 30 10.5 施工总进度 .......................................................... 31 11 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

 ................................ .......................

 32 11.1 概述 ................................................................ 32 11.2 征地范围 ............................................................ 32 11.3 征地实物 ............................................................ 32 11.4 移民安置 ............................................................ 33 12

 环境影响评价

 ................................ ............................

 34 12.1 概述 ................................................................ 34 12.2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34 12.3 环境影响分析 ........................................................ 34 12.4 环境保护措施 ........................................................ 35 12.6 图表及附件 .......................................................... 35 13 水土保持

 ................................ ................................. .

 36

 13.2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 ................................................ 36 13.3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 ...................................... 36 13.5

 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和初步防治方案 ..................................... 36 14 工程管理

 ................................ ................................. .

 37 14.1 设计依据 ............................................................ 37 14.2 工程管理体制 ........................................................ 37 14.3 工程运行管理 ........................................................ 38 14.4 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 38 14.5 管理设施与设备 ...................................................... 38 15 投资估算

 ................................ ................................. .

 40 15.1 概述 ................................................................ 40 15.2 编制原则及内容 ...................................................... 40 16 经济评价

 ................................ ................................. .

 41 16.1 概述 ................................................................ 41 16.2 费用估算 ............................................................ 41 16.3 国民经济评价 ........................................................ 41 16.4 资金筹措方案分析 .................................................... 42 16.5 财务评价 ............................................................ 43 16.6 图表及附件 .......................................................... 43

 1

 总则 1.0.1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是进行初步投资决策选择建设项目和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近年来,国家有关水利建设项目的法律法规、审批程序、技术标准和工程设计理念等发生了较大变化,大中型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节水评价篇章编制指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单项环境要素评价技术导则、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水土保持工程调查与勘测标准等相关规范、标准相继颁布或修订实施,都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理念和工作内容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水利部 2013 年 11 月颁布实施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SL617—2013)存在缺少节水评价篇章,工程建设与生态红线协调,水土保持勘测以及生态文明新要求等主要问题,其主要内容已不能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为适应新形势下水利发展的要求,统一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原则、工作内容和深度、编制格式,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条提出了规程的适用范围。本规程不考虑建设项目投资主体、审批程序和审批部门可能的区别,适用于所有需要编制项目建议书的新建、改扩建的大中型项目。对于条件简单的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其报告编制内容可适当简化。考虑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情况复杂多样、中央与地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事权划分等因素,对于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内容和深度,本规程未做规定,如果需要编制项目建议书,可根据具体情况参考本规程执行。对于特别重要的大型和利用外资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其工作内容和深度可根据需要由主管部门提出补充要求。不同功能的项目可根据工程任务特点对本规程的条文内容有所取舍。改扩建项目可根据其特点对报告内容有所增减。

 1.0.3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涉及国家、流域或区域的发展战略和资源配置以及上下游、左右岸、地区间、行业间利益关系,因此,编制项目建议书必须以批准的国土空间规划、江河流域(河段)、区域综合规划或专业、专项规划为依据,工程建设必须符合已批准的相关水利规划控制指标要求。没有规划依据或不符合规划方案的工程不应开展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

 1.0.4 本条提出了项目建议书编制的总体要求,以及本阶段工作的侧重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应贯彻国家方针政策,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拟建规模、节水分析、投资估算、资金筹措以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进行初步分析。本阶段应突出必要性、建设规模、节水分析、投资和资金筹措方案、工程重大问题论证等重点。

 1.0.5

 本条规定了本阶段各主要专业的工作内容和深度要求。为满足项目前期立项和基本

 建设程序要求,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三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工作深度有所区别,各专业的设计深度也随着前期工作的进展逐渐加深,三个阶段有关工作深度都主要按照初步确定(初步选定、拟定)、基本确定(基本选定)和确定(选定)三个层次掌握。基本深度用词为:

 (1)初步确定级包括拟定、初步选定、初步确定结论,本级确定的结论在进一步比较论证后可调整。

 ① 拟定:根据现行政策、规范及工程经验,经初步分析起草制定。

 ② 初步选定:根据已获得的资料及工程经验,对至少两个方案进行综合比较后的起初选择(结论)。

 ③ 初步确定:根据现行政策、规范、已获得的资料及工程经验,进行综合论证后的起初肯定结论。

 (2)基本确定级包括基本确定、基本选定。本级要求论证充分,结论可靠,做到主要影响因素无遗漏、依据的基础资料基本齐全可靠、参与比较的方案具有足够的代表性、方案取舍时利弊权衡得当。

 ① 基本选定:在初步选定和进一步获得资料的基础上,经多方案、多方法对比论证形成的主要选择结论。

 ② 基本确定:在初步确定和进一步获得资料的基础上,经多方案、多方法对比论证后得主要肯定结论。

 (3)确定级包括确定、选定,本级确定的结论无特殊情况不得变更。

 ① 选定:在基本选定的基础上经进一步论证后的最终选择。

 ② 确定:在基本确定的基础上经进一步论证后的最终肯定结论。

 2

 综合说明 2.0.1~2.0.16 综合说明是项目建议书设计文件的纲要和结论,要求能反映项目建议书的主要内容、综合评价结论和今后工作及建议,叙述力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以便对项目有一个总体了解。对大型工程本章要求可单独成册。

 2.0.17 根据工程的类型、规模、条件等实际情况,可对附图和附表有所增减。

 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 3.1 项目建设的依据 3.1.2

 项目与所在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流域(河段)和区域综合规划、专业规划的关系及国家主管部门对规划的审批意见等是项目立项的主要依据,项目建议书阶段要予以说明。

 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2.1~3.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是项目建议书阶段的工作重点。项目所在地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流域规划、区域水利规划是确定项目开发任务和目标的重要依据。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要按照项目的不同建设任务和目标,有目的地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分述洪、涝、旱、碱、渍等灾害情况和水利设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论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防洪安全、农业灌溉、城镇供水和水力发电方面的需求。

 在流域、区域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专项规划中,为满足某一区域的兴利除害和治理开发与保护的要求,往往会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功能相近或计划在不同时期实施的规划项目,如要实施其中的某个项目,应在相关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流域治理开发的总体要求,对该项目和其他功能类似项目的建设条件、工程技术指标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从整体开发目标的满足程度、社会环境影响范围及可接受程度、资金筹措能力和经济产出效果、工程技术和施工条件等方面,分析各项目的优劣,提出较优的项目方案,并论证推荐项目优先实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根据水利行业特点和目前国家有关规定,大部分水利建设项目的主要任务是防洪、治涝、河道(河口)整治、灌溉、供水、水力发电等,因此,要根据近、远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项目建设任务和规模的需求,分析项目建设的主要功能、服务对象和主次次序,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逐项进行论述。

 3.2.4 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及具有航运、旅游、水产养殖等方面任务的项目,要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项目建设的具体情况,分析项目建设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航运、旅游、水产养殖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3.3 工程任务 3.3.1

 要根据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在流域和区域治理、开发、保护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明确其需承担的任务。水利建设项目的主要建设任务包括防洪、治涝、河道(河口)整治、灌溉、供水、发电等,以及航运、改善水生态和水环境(如湿地、湖泊补水等)、水土保持、库区养殖、水利旅游等。

 供水(调水)、灌溉工程及治涝、防洪和河道治理等工程通常由许多单项工程组成,如供水、灌溉工程中包括隧洞、管道、水库、泵站等建筑物,防洪、河道整治工程包括堤防的加固和新建、疏浚河道、穿堤建筑物、水闸等建筑物等,因此,除明确项目在兴利除害等功能方面的建设任务外,还需说明该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

 3.3.2

 项目建设任务的主次排序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项目综合利用的要求关系密切。项目建设任务主次排序要根据项目在治理、保护和开发中所承担的各项任务的重要程度,分别予以论述。

 3.3.3 对于建设规模较大、建设内容较多及效益逐步增长、达效期较长,拟分期建设的项目,应分析近期、远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拟定项目近、远期开发目标和项目分期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对项目分期建设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提出项目是否需要分期建设的意见。

 3.4 项目建设的外部条件

  项目所在地区的生态、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相关行业规划、有关部门和地区对项目建设的要求等外部条件,都会对项目的建设目标和任务产生影响,甚至制约项目的立项条件。在项目建议书阶段应充分调查、收集项目相关地区的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总体规划、工程规模、布置、效益和损失补偿等方面的要求和建议,统筹考虑,并遵循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提出意见和建议。

 4

 水文 4.1 流域概况

  流域概况是对水文基本资料和计算成果进行合理性检查的基础资料,已建、在建水利水电工程和流域水土保持情况是水文资料还原计算要考虑的要素。对短缺资料地区,借用临近流域的水文资料时,需将流域自然地理情况进行分析对比。

 4.2 气

 象

  气象资料是工程水文计算的基本资料,也是工程施工的基本资料,气象资料包括降水、蒸发、气温、湿度、风向、风速、日照时数、地温、雾、雷电、霜期、冰期、积雪深度、冻土深度等。在进行合理性分析时,有时需要参考邻近地区的气象资料;有时还需要将邻近地区气象资料合理修正后,移用于工程所在地点。

 4.3 水文基本资料

  水文基本资料是水文计算的基础,关系到水文计算成果的质量。工程地点与水文站的流域特征值,常用于将水文站的水文成果换算至设计断面。在水文计算时,首先要了解水文站历年的水文测验和资料整编情况,对大水年、小水年测验和整编资料,高水的浮标系数和水面流速系数,以及历年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等进行重点复核,必要时进行修改。

 4.4 径流

  径流系列和成果是水利调节计算的主要依据。径流资料往往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其影响要素主要有上游水库对径流的调蓄影响、工农业及城镇耗水影响、水保措施减水影响等,还原前后年径流值相差 3%以上时,一般需还原为天然情况的具有一致性的径流系列。考虑到现行水文计算规范和水利计算规范中对还现计算没有具体的规定,且还现计算的研究与应用还处理探讨阶段,故本规程对还现计算未做要求。

  水库的调节能力不同,径流的计算时段也应不同,年调节或多年调节水库一般需要以月为时段的径流系列;调节能力小或无调节能力的水库一般需要以日为时段的径流系列。

 在确定设计断面、区间的年径流参数和成果时,通常要结合流域降水量、径流系数、

 流域自然地理特征,并按上、下游水量平衡的原则进行合理性检查;采用典型年法时,还要结合工程任务,检查主要供水时间径流的合理性。

 为满足供水、灌溉、航运、发电、环保等要求,需要对枯水径流进行分析计算,计算内容和统计时段可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对于无调节或日调节水利水电工程,且短缺实测径流资料时,需分析丰、平、枯水年(月、旬、日)径流。

 4.5 洪水

  设计洪水成果是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应根据工程任务及设计要求、水文资料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分析计算设计洪水,提出满足设计要求的洪水成果。

  特殊条件形成的洪水(如垮坝洪水、冰川湖溃决洪水等)与暴雨和融雪型洪水成因不同,一般不宜参加频率计算。

  水库建成后,产汇流条件有明显改变,对水库调洪结果有较大影响时,需分析入库设计洪水。

 为满足水库汛期调度运行要求,常需计算分期设计洪水。为保障防洪安全,在确定分期洪水成果时,主汛期通常是采用年最大设计洪水成果。

 4.7 泥 沙 4.7.1 泥沙较少或泥沙问题不严重的工程,一般可提出悬移质泥沙系列和多年平均悬移质、推移质年输沙量。

 4.7.2 泥沙对水库运行、库区移民、水工建筑物防沙与排沙、水轮机磨损等影响较大,需要较详细的泥沙资料,可视为泥沙问题严重。

 4.8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设计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是分析工程效益与工程安全的依据之一。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一般依据不少于 3 年的实测水文资料以及调查的大洪水资料拟定工程场址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当短缺水文资料时,一般要及早提出建设专用水文站或水位站的要求。

 4.9 江河水位与潮水位 4.9.1~4.9.3

 河道 防洪、排涝或取水等工程,需要设计断面的设计洪、枯水位 或特征水位,可采用多种方法分析计算。

 引(输)水工程需提出交叉断面设计洪水位。

 4.9.4

 在河口或沿海地区的工程,需分析潮水特性,研究潮水与洪水的遭遇规律,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分析计算年最高潮水位、年最低潮水位和年平均潮水位, 当潮水位趋势性变化明显时, , 设计潮水位需考虑工程建成后 0 30 至 至 0 50 年的变化值。过海工程还需增加有关内容的分析。

 4.10 水面蒸发和冰情 4.10.1

 平原水库工程和抽水蓄能工程需要可靠的水面蒸发资料。

 4.10.2

 寒冷地区的河流,冰情是研究工程施工和运行的基本资料。

 4.11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是水利信息化的基础。系统的初步规划主要是初拟遥测站网范围、站点数量、通信组网方式、软件配置、设备数量、土建工程量,进行投资估算。

 4.12 图表及附件

  所列图表是就一般情况而言,水利水电工程类型复杂多样,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工程任务和水文资料情况,增减有关图表。

 5

 工程地质 5.1 概述 5.1.1 本条提出的主要结论是指项目建议书以前不同时期对一些影响工程成立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如活断层、大型滑坡等的研究结论。有些工程勘察历史较长,资料比较多,为总体把握工程地质条件,因此需列出前期勘察过程和取得的主要成果。

 5.1.2

 完成的主要勘察工作量应包括项目建议书及以前不同时期已经完成的各类地质勘察工作量,一般以表格形式列出。

 5.2 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震动参数 5.2.1

 区域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物理地质现象和水文地质条件等。

 5.2.2

 本阶段以收集资料为主,结合必要的现场复核工作。收集的资料包括:各省(自治区)地质志、各类区域地质图及说明、各类区域构造纲要与地震分布图,已有的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等。地震动参数可按 1:400 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查取。当工程场地地震动参数对方案比选影响较大,或对工程投资影响较大时,应开展相关专题、专项研究工作。

 5.3 水库区工程地质 5.3.1

 水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物理地质现象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如果需要,可以分库段简述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

 5.3.2

 对项目建设征地实物影响较大的滑坡、塌岸和浸没问题是指这些问题规模较大或影响范围较大,常常涉及到较多的移民、较大范围的土地或重要的设施,因此需要开展专题工作,加深地质勘察工作。

 5.3.3

 本阶段主要是根据地震地质背景、库区地质条件及相关经验等,对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进行初步分析。是否需要设立监测台网应结合工程规模、水库诱发地震可能性和强度及国家相关规定确定。提出监测台网建议主要是为了将其投资列入工程估算。

 5.4 场址工程地质 5.4.1

 坝(闸、站)址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物理地质现象和水文地质条件等。物理地质现象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岩体风化、卸荷等。

 5.4.2

 坝(闸、站)址的工程地质比选主要是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及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包括河床及两岸覆盖层的厚度及组成物质)、地质构造、物理地质现象(包括岩体风化卸荷情况)、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等方面。不同坝型地质条件的要求不同,同一坝址对不同坝型存在不同的工程地质问题,因此在进行坝址工程地质评价时,一定要结合坝型进行。

 5.4.4

 初步确定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是指以室内试验为主,结合地质条件和工程经验等提出的地质参数。

 5.5 输水线路工程地质 5.5.2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是输水线路比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工程的安全和投资影响较大。本阶段对大型工程可根据工程的特点和重要性对各比较线路总体和分段进行工程地质评价。主要建筑物包括输水渠道、隧洞、渡槽、倒虹吸和管道等,应根据建筑物不同评价重点有所侧重,着重论述与选线有关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渠道应重点评价渠道渗漏、边坡稳定等;隧洞应重点评价围岩稳定条件;渡槽、倒虹吸和管道应重点评价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本条增加深埋长隧洞地质条件对 TBM 施工的适应性。

 5.6 堤防和河道整治工程地质 5.6.1 堤防和河道整治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物理地质现象、地下水情况等。地形地貌还应包括微地貌类型与分布,特别是岸坡型态、冲淤变化、水系特点和淹没范围等,以及古河道、古冲沟、渊、潭、塘的埋藏分布情况。

 5.6.2 堤防工程包括新建及改扩建和已建加固堤防工程,一般来说只有新建及改建堤防工程存在堤线比选问题,对加固堤防工程可能存在局部堤线比选问题。从地质专业进行堤线比选时,应进行总体和分段评价,并着重从堤基抗滑稳定、沉降变形及渗透稳定问题方面进行。

 5.7 灌区水文地质 5.7.1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主要含水层与隔水层,地下水的补、径、排关系等等。根据需要,可分区简述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5.7.2

 采用地下水作为灌溉水源时,地下水水资源评价是项目的关键,因此,地下水源的水文地质勘察必须有一定深度。本条要求在收集有关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按 C 级精度要求补充必要的勘察工作。

 5.8 天然建筑材料 5.8.1 工程所需各类天然建筑材料的种类和数量,一般用表格形式表达,应包括推荐方案和各比选方案对天然建筑材料的需要量。

 5.8.2~5.8.3 从已建工程的情况分析,天然建筑材料的位置、储量和质量。开采和运输条件,对工程建筑物型式比选、施工总布置、工程量和投资影响较大,勘察工作必须有一定深度、避免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设计工作出现大的调整。

 5.9 图表及附件 5.9.1

 本条只规定了作为项目建议书报告工程地质章应附的主要图件,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工程项目情况及需要适当增减。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附图应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的规定附图,一般来说应比工程地质章的附图更多一些。

 6

 建设规模 6.1 防洪 6.1.1~6.1.4

 建设项目在防洪工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流域(区域)暴雨、洪水特性、防洪保护区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及规划拟定的流域(区域)防洪工程体系的关系十分密切。项目建议书阶段要根据规划拟定的流域(区域)防洪工程体系、防洪保护区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流域(区域)暴雨、洪水特性和历史洪灾情况,分析确定防洪保护范围、保护对象和防洪标准;说明整个防洪工程体系(包括水库、河道、堤防及行、蓄洪区)的总体布局及相互关系。

 6.1.5 河道与堤防工程是防洪工程的主要措施,是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议书阶段要明确河道整治、堤防加固改造的范围,合理确定河流治导线、堤线、堤距和河道行洪断面形式;推算河道治理水面线;明确需要改造、新建的穿堤建筑物数量和规模。

  感潮河段的潮位对河道行洪影响较大,不同地区的河道洪水特性、潮位变化等对工程规模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感潮河段需分析潮位变化对行洪的影响。

 6.1.6 蓄滞洪区包括泛区、行洪区、滞洪区、洼淀等。流域(区域)规划确定的蓄滞洪区的防洪任务、启用标准和控制运用条件,是确定蓄滞洪区的蓄洪面积、蓄洪容积、蓄洪水位的重要前提条件。项目建议书阶段要根据流域(区域)的防洪要求,对分洪方式进行初步研究,复核规划拟定的蓄滞洪区控制运用条件,初步拟定调度运行方式。

 6.1.7 对具有防洪任务的水库工程,要分析水库满足下游不同防洪要求的运用方式、控制下泄流量、汛期限制水位、防洪库容和防洪高水位等指标,以及水库承担防洪任务与兴利任务的关系,在技术经济比较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水库工程的防洪库容规模。既承担防洪任务,同时具有供水、发电等功能的综合利用水库工程规模论证可参照本规程 6.7 有关说明。

 6.2 治涝 6.2.1~6.2.3 涝区治理的范围和治理标准要根据涝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降雨、水系和地形自然地理情况,充分考虑涝灾成因和特点等因素,结合已有的水利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治涝的要求分析确定。

 6.2.4~6.2.6

 截、排、蓄、滞的关系是确定涝区治理方案、主要工程措施和规模的重要条

 件,项目建议书阶段要分析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治涝工程总体布置方案,并初步选定治涝典型区和主要建筑物规模;对大型建筑物规模还应进行专门论证。对总体规模大,实施时限长的工程,还需分析论证分期实施的必要性和经济合理性。

 6.3 河道及河口整治 6.3.1~6.3.3 河道及河口整治工程的治理标准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工程建设投资和效益等,项目建议书阶段要分析提出河道及河口的治理要求和原则,论证河道及河口的治理范围,在此基础上,根据河流规划或《防洪标准》拟定河道及河口的治理标准与堤防的设计标准,提出设计水(潮)位、设计流量、设计河宽。必要时还需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6.3.4 确定河道及河口治导线时,要充分考虑河道及河口的行洪、纳潮等方面的要求以及河道冲淤变化的影响,进行方案比较和论证。

 6.3.5~6.3.6 河道及河口治理工程的总体布置方案与河道疏挖工程、堤防工程的建设规模关系密切,涉及到工程建设占地移民、环境、投资和效益等方面的因素,项目建议书阶段要充分论证河道疏挖与堤防工程建设之间的关系,拟定河道扩挖疏浚工程的高程和尺寸、控导工程布置、堤防加固工程规模等,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河道及河口治理的主要工程措施,提出治理工程的总体布置方案;对大型跨河(穿堤)建筑物规模需进行专门论证;必要时,需论证工程分期治理方案的合理性及可行性。

 6.3.7 目前,国内大部分河口地区已建设的挡潮(洪)闸闸下淤积严重,特别是水资源短缺的北方地区,由于入海水量逐年减少,闸下淤积现象尤为明显,同时,河口地区建闸还将影响河口的纳潮、区域生态环境等,因此,需进行专门论证。项目建议书阶段应进行必要的数学模型计算,分析建闸前后河口水流特性变化、泥沙冲淤变化情况,以及建闸对河口地区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论证其他替代方案并与建闸方案进行比较。

 6.3.8 本条规定的围垦工程是指河道、河口区的滩涂开发。在河道及河口地区实施的滩涂开发的围垦工程不得影响河道及河口行洪、纳潮的基本功能,要重点分析围垦工程建设对河道行洪、纳潮的影响。

 6.4 灌溉 6.4.1~6.4.4 根据当地农牧业水利发展规划和目标、相邻灌区的范围和关系,分析确定设计灌区的范围和灌区开发方式。根据水源和灌区土地分布高程及灌渠布置情况,灌区开发方

 式可分为自流灌溉、提水灌溉、自流与提水结合灌溉等。同一灌区的水稻、小麦等不同作物或常规灌溉、高效节水灌溉等不同措施可选取不同的灌溉设计保证率,也可经分析后提出灌区综合灌溉设计保证率。

 6.4.5~6.4.8

 在对灌区现状作物种植结构和主要作物灌溉制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要根据国家和有关部门对农牧业生产的要求及农牧业灌溉试验资料、节水灌溉技术水平等,提出设计水平年灌区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规划和主要作物灌溉制度、灌溉定额等。灌区的水土资源必须匹配,要对灌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和土壤耕作条件、灌溉工程现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水土资源平衡分析,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设计灌溉面积。在此基础上,提出灌溉需水量及灌区水资源配置与灌溉工程总体布局方案。

 6.4.9 灌溉水源工程一般有河道引水枢纽及水库工程。以水库(闸)工程作为水源工程时,项目建议书阶段要基本确定水库工程的正常蓄水位和灌溉的最低引水高程。在多泥沙河流引水的工程,还需分析泥沙对工程取水条件、运行方式和渠道淤积的影响,提出初步的泥沙处理措施。

 以地下水作为主要灌溉水源的灌区,要分析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以及地表水变化对地下水可开采量的影响,结合地下水开采条件,合理确定地下水的供水量。

 6.4.10~6.4.13 灌溉骨干渠道的设计流量是灌区设计的重要技术指标,骨干渠道的设计流量需根据灌区作物种植结构、灌排方式和灌区布置方案分析确定;以水库为主要水源工程的灌区,还需结合水库径流调节计算,综合分析确定渠道设计流量。灌溉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可参照《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99)的相关内容。

 对灌区内的大型建筑物规模需进行专门论证;对支渠以下的田间工程应分区进行典型设计,提出田间工程典型设计方案。

 6.5 供水 6.5.1~6.5.6

 供水工程包括城镇供水工程、工业供水工程和跨流域调水工程。供水工程要根据受水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分析当地地下水、地表水水资源量、各业用水定额及回归水和不同水源的可供水量,在分析预测设计水平年城市生活和工农业需水量的基础上,提出受水区水资源配置方案,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基本选定工程总体布置方案和主要工程规模。

 6.5.7 对跨流域调水工程,首先要保证调出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用水,避免因水资源调

 出对调出区当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项目建议书阶段需根据调出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分析其需水量,并留有余地,提出调出区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和可调水量,合理确定调水规模。

 6.5.8~6.5.14 供水工程的水源工程、调蓄工程、输水工程规模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分析确定。以水库(闸)为水源工程时,要分析满足供水要求的正常蓄水位、兴利调节库容和最低引水水位,基本选定水库工程的主要特征水位和工程规模。

 在供水过程中,输水线路存在蒸发、渗漏现象,分别计算供水工程渠首断面的引水量和工程末端的供水量。

 对水库水质现状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水源保护规划方案。承担供水任务,并具有灌溉、发电、防洪等功能的综合利用水库工程规模论证可参照本规程 6.7 有关说明。

 多沙河流上的水源工程,为防止泥沙淤积影响取水,还需提出水库(闸)的泥沙冲淤计算成果,分析泥沙淤积对取水的影响,合理确定最低引水位。

 6.6 水力发电 6.6.1~6.6.2

 根据水电站供电范围的电力系统发展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分析确定工程设计水平年。设计水平年可采用工程建成投产后的 5~10 年,并宜与国民经济 5 年发展规划相协调。

 6.6.3~6.6.6 水库的正常蓄水位、调节库容和电站装机容量是水电站工程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建议书阶段应根据设计水平年电力系统对电力需求,拟定不同方案,分析水库移民淹没、工程投资及效益等技术经济指标,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合理确定水库正常蓄水位和电站装机容量。

 对装机容量较大,或调节性能较好,在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电站,还需收集有关电力系统运行和设计水平年负荷预测,在进行电力系统电力电量平衡后分析确定电站装机容量;对装机台数较多的低水头电站,确定电站装机容量时还需考虑机组台数变化可能对装机容量的影响。

 对装机容量相对较小,投入运行后对电力系统影响不大的电站,可不进行电力电量平衡。

 对日(周)调节电站,要初步拟定水库日消落深度和日调节库容。

 6.6.7 如水电站工程下游河道有供水、航运等综合利用要求,还需分析水电站调峰运行时引起下游河道流量、水位骤变,对供水、航运的影响。一般可选取丰、平、枯不同代表年的典

 型日出力过程,采用非恒定流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提出水电站调峰运行时下游河道水位的最大日变幅、最大时变幅和最大流速等指标,分析其对供水、航运的影响,如不能满足供水、航运的要求,要提出相应措施。

 6.7 综合利用工程 6.7.1~6.7.3

 流域(区域)规划拟定的综合利用水库工程的建设任务是确定工程建设任务和工程规模的重要依据,因此,项目建议书阶段应根据流域(区域)规划,按照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工程建设的要求,分述综合利用各部门对项目的要求,包括防洪、灌溉与排水、城镇和工业供水、发电、通航、渔业旅游等,并说明环境保护方面的有关要求,论证项目建设任务的主次关系。如在流域(区域)规划的基础上对综合利用工程的任务进行调整或改变任务的主次关系,必须进行充分的论证。

 根据相关专业规范要求,对工程承担的各综合利用任务和影响范围进行定量分析,对工程建设规模、水库淹没范围和工程投资等影响较大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水库正常蓄水位、汛期限制水位、防洪高水位、防洪库容、电站装机容量等应基本选定。死水位、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等其它技术经济指标可初步选定。

 6.7.4~6.7.7 项目建议书阶段要拟定不同方案进行水利动能计算,分析综合利用水库的防洪和兴利规模之间的关系,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推荐方案。水利动能计算包括径流调节计算和洪水调节计算,要对照工程的防洪、城镇生活和工业供水、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要求,拟定不同工程规模进行水利动能计算;对承担防洪任务的综合利用水库工程,防洪库容与兴利库容要尽可能结合,要拟定不同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水库汛期限制水位、防洪库容和防洪高水位;对电站规模较大,在电力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工程,还需对电站装机容量进行专门论证。

 6.7.8

 多泥沙河流上的水库工程,泥沙淤积对选定水库特征水位、工程规模、以及库区移民占地、水库运行方式和工程效益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对主要特征水位要拟定不同方案,进行冲淤计算和多方案比较后确定,并提出引水建筑物的防、排沙运行方式和工程措施;对回水变动区,要分析泥沙淤积对回水位、库区淹没及移民的影响。

 6.7.9

 回水计算是水库蓄水后在各种设计条件下库区沿程水位壅高情况的计算。由于水库淹没和移民安置的投资占工程总投资比重越来越大,为在项目建议书阶段反映方案比较的可靠性,合理推荐工程规模,要采用实测河道纵横断面和调查历史洪水水面线推算河道糙率,

 计算水库回水曲线。多泥沙河流还应考虑泥沙淤积对回水上延的影响。

 6.7.11

 本条是对除水库以外的具有综合利用和综合治理任务的其他枢纽工程(如平原地区承担防洪挡潮蓄水灌溉和发电等任务的拦河水闸枢纽,既要防洪排涝又要灌溉的抽水泵站枢纽等)的建设规模论证提出的要求。

 6.7.12 在通航河流上修建拦河闸、坝等水利水电工程,要设置通航建筑物。通航标准通常指航道等级和通过船舶的船闸、升船机建筑物标准,航道等级由有关航运规划和规定予以确定,通航建筑物的标准要根据预测的过坝(闸)运量、船型和船体结构尺寸、行船要求等综合确定。

 7

 节水分析 7.1 现状节水水平及潜力分析 7.1.1

 基准年实际供用水资料必要时可采用近三年的平均值。

 7.1.2

 现状用水水平包括不同用水对象的用水量、用水过程、用水水平、用水效率等。现状供水情况包括已建供水工程总体布局、供水水源工程(蓄、引、提水工程,地下水,非常规水源等)、输水工程基本情况,以及供水工程设计供水规模、实际供水能力等;以及非常规水利用情况,供水工程在输水系统各级渠系(管道)中的水量损失情况等。供用水水平对比分析内容包括建设项目供水区用水总量是否超过分配给该区域的用水总量分解指标;城乡生活、工业、农业灌溉等用水户现状实际用水定额与国家相关标准及各省份发布的用水效率红线的符合性;与建设项目供水区所在流域( 或区域)其他类似工程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间的比较,评价供水区各主要供水对象的供用水效率、供用水水平。在与其他地区分析比较时,宜选择产业结构、气象水文条件、土壤和作物种植结构类似的地区。

 7.1.3

 存量节水量计算方法可参考节水评价规范。

 7 7. .3 3 规划水平年 节水 符合性 评价

 7.3.1

 需水预测成果节水符合性分析包括对设计水平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用水定额和用水效率、需水预测成果的节水符合性分析;经济社会发展预测指标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当地发展定位的符合性;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符合性及与区域资源环境的协调性;城镇生活、工业需水采用的需水定额及用水效率指标是否严格遵照相关文件及规划指标要求。必要时采用近五至十年以来的实际用水资料进行年用水量和节水量变化趋势分析;对高耗水用户的节水可能性要单独进行重点预测分析。农业灌溉需水量评价应重视基础资料的一致性分析,考虑灌溉需水量与降水补给的关系; 评价说明采用节水(或非充分)灌溉制度的可能性,分析节水量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提出经济灌溉定额;评价农业作物种植结构和节水灌溉制度与当地水土资源条件的适应性,结合节水资金筹措难易程度,挖掘农业灌溉需水预测成果进一步节水的可能性。

 可供水量预测成果节水符合性分析。调查评价供水区现有水源工程、输配水工程状

 况,梳理其他非常规水源利用情况,从工程提升挖潜、合理配置、运行调度管理等方面,考虑水质、水量、保证率等情况,分析评价设计水平年已有供水工程是否具有进一步提高可供水量的可能性,分析供水区可供水量预测成果的合理性。

 7.3.2

 综合评价水资源配置方案中是否进一步强化了输水效率和非常规水源的利用;评价新增供水能力的合理性;分析水资源配置方案与用水总量控制分解指标、相关水量分配方案的符合性。

 7 7. .4 4 节水措施 方案与节水 效果 评价

 7.4.3 3

 节水经济效果评价主要包括: : 减少开源成本、减少供水成本、减少污水处理成本、提高用水效益等。节水社会效果评价主要包括: : 提高供水和用水保证率、提高社会公众节水意识等。节水生态环境效果评价主要包括: : 减少废污水排水量、减少地下开采量、减少新鲜水取水量、增加河湖生态水量等。

 8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8.1 设计依据 8.1.1 基本资料包括水文气象数据、地基特性及设计参数、建筑材料特性及设计参数、地震动参数及相应基本烈度、建筑物特征水位及流量等。

 8.2 工程等级和标准 8.2.1 根据基本选定的工程规模、并结合重要性分析,按规范规定基本确定工程等别,建筑物级别和洪水标准,提高或降低等级及标准的,应有必要的论证和说明。

 8.2.2 应明确需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物及相应动参数...

推荐访问:条文 规程 编制
上一篇:工作计划,法务工作规划
下一篇:副校长年度考核个人总结2020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