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报告,(2)

来源:新西兰移民 发布时间:2020-08-08 点击:

 社会调查报告

 题目:关于学前儿童父母陪伴时间 --- 性格养成的调查报告

  学校:

 年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1 关于学前儿童父母陪伴时间 --- 性格养成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十分重视学前儿童的成长健康发展,学前是儿童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家庭是幼儿生活的第一环境,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在幼儿一生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父母的一举一动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以及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庭教育的方法尤为重要。幼儿的性格与其心理健康状况、认知发展水平以及同伴接纳程度密切相关。家庭教育作为幼儿最早接受到的教育,对幼儿性格的识别、表达以及调节能力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此,家长应该从树立正确的性格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方式、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加强幼儿的情感体验四个方面来促进幼儿性格的健康发展。

 二、调查过程

 调查时间:本人于 2018 年 9 月 6 日至 10 月 7 日,历时一个月,进行相关调查。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家庭教育不当不利于学前儿童良好性格的养成 由于当下社会生活节奏快,如果父母双方都是上班族,周末还要做家务及各种应酬,生活压力过大,因此,下班后身心俱疲,无心与孩子玩耍,只能把孩子交给老人看管,不能跟孩子有很好地精神沟通。为了补偿孩子,就在物质上无节制地满足孩子,加之老人带孩子,隔代抚养溺爱现象更严重。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爱攀比,花钱大手大脚,不听从管教,爱耍脾气,不懂得尊重他人,独立性差,与父母的关系不好。还有一些家庭是母亲全职在家里照顾孩子,由于母亲生活单一,加之家务劳累,母亲脾气比较暴躁,导致家里从早到晚弥漫着“火药味”。在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脾气暴躁、敏感、好胜心强。这样性格的孩子如果不加引导教育,有可能走上歪路。

 (二)父母陪伴缺失不利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 当前家庭教育的缺失主要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的缺失。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发展。大量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致使我国出现大量留守儿童,随之而来的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凸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隔代教养 据调查,留守儿童教育中隔代教养类型占总数的 60%以上,而且教养人员文化水平

  2 普遍不高,除了满足孩子吃穿外,其它教育被忽略。

 2.物质满足 父母外出打工,不能陪伴在孩子的身边,所以为了弥补对孩子教养的缺失,父母往往在物质上极力满足儿童,在行为上过度迁就儿童。致使儿童在道德上缺乏引导,在行为上缺乏管束。

 3.照顾分歧多 很多隔代教养者反映儿童越来越难带,越来越难管教。甚至公然顶嘴,打骂长辈。让隔代教养者非常头疼。父母回家时,隔代教养者会向父母反应,但是父母这时往往不接受,就会造成隔代间的分歧。

 (三)父母陪伴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幼儿性格识别能力的影响能否正确地识别性格,即能否准确的认识自身的性格以及他人的性格,是幼儿性格发展的前提。在家庭中,父母日常使用的带有性格性的词语和性格化的行为对幼儿区分并命名其性格与行为提供了参考。当幼儿对性格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家长再加以引导,幼儿对性格识别的能力会得到提高。有追踪研究发现,如果父母在幼儿期经常与孩子一起谈论各种性格,那么他们今后判断别人性格的能力会更强。其次,不当的抚养方式也会导致幼儿的性格识别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受到父母正常抚养的幼儿相比,受到父母虐待或者忽视的幼儿对于大部分性格的识别能力较差。如,受到凌虐的幼儿在识别面部性格时,会倾向于认为是愤怒;受忽视幼儿也会比其他幼儿更倾向于将面部性格认为是悲伤。

 目前,王跃生将家庭结构分为六大类型,分别是:核心家庭,即指夫妇及其子女组成的家庭;直系家庭;复合家庭;单人家庭;残缺家庭;其他类型的家庭。其中占主要比例的是核心家庭、直系家庭和单人家庭。随着年轻一代的社会压力和工作时间等因素,祖辈与父辈同时担任幼儿家庭教育的主要负责人的现象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这种现象的儿童的主要年龄阶段聚焦在幼儿时期,两代人同时对幼儿进行家庭教育的现象值得我们关注。目前,我国的现状是很多家庭都是“4+2+1”的家庭结构方式。这种家庭结构非常容易导致对幼儿的关注过多,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以自我为重心、自私自利等。

 (三)从家长自身素质上看对幼儿品格形成的影响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强令不从。”要教育好孩子,父母首先要严于律己,做出示范,言行一致,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孩子,以道德榜样引导孩子。事实证明,好孩子是具有家庭教育优势的家长带出来的。家长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引导的作用。因此,为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家长必须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

 3 岁以后,幼儿依恋的对象逐渐转向同伴,一个孩子最好的玩具就是另一个孩子。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活动范围的扩大,同伴交往在其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

  3 的角色,对其社会性发展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幼儿需要伙伴一起参与闲暇活动,需要与伙伴一起分享闲暇的喜悦。在伙伴交往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从伙伴那里获得社会认知和社会技能,促进自身社会性的发展,没有伙伴的闲暇生活是孤独的。而和亲朋好友聚会的决定权往往不在幼儿自己手里,受到家长时间、精力、性格等因素的多重干扰,因此参与状况不如同伴互动。在幼儿所参与的生活活动中,做家务活动的得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尽管现在大多数家长已经意识到孩子独立的重要性,但是父母包办一切的家庭情况依然存在。在大多数家长们根深蒂固的思想中,孩子就不应该做这些“粗活”,因此做家务活动在大多数的家庭中并不常见,且这种不重视家务活动情况并没有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改善。相比家务活动,幼儿购物活动的得分较高,主要是因为购物活动并不是经常进行的活动,一般一周一次。购物活动中幼儿并非处于活动主体,幼儿不需要付出太多的体力和脑力,很多时候,家长将购物活动视为一周当中难得的亲子相聚时光和闲暇时光。所以每次逛街或上超市,幼儿一般都会同行,购物活动也因此成为家长和幼儿一起进行的最常见的家庭活动之一。

 另外,家长的学历水平也会影响其陪伴情况,本科学历的家长在社会交往活动的陪伴得分上要显著高于大专及以下学历水平的家长。这与秦旭芳,王悦对幼儿家长教育素养的调查结果相一致,即本科学历的幼儿家长教育素养水平最高,更愿意投入更多的经历陪伴教育幼儿。

 四、对策建议

 (一)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 幼儿是一个独立有充分自我意识的个体。作为家长不能只注重幼儿物质上的满足,更应该在精神上给予幼儿更多的养分。

 1.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良好的家庭氛围包括家长良好的榜样作用、亲子活动的有序开展、拒绝家庭暴力等方面。家庭氛围是一种无形的精神环境,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在与幼儿互动中做好幼儿榜样,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同时,家长要重视与幼儿的亲子交流。父母可以和孩子共同合作完成一件或者多件事情,在与幼儿进行亲子活动中,让幼儿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增进父母与幼儿之间的感情,幼儿通过亲子游戏学会分配和分工合作,遇到事情思考问题积极动脑,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增加参与活动的兴趣,性格乐观,抗挫能力增强,更加自信。家庭暴力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幼儿身心的极大伤害。它包括父母间的暴力、父母对幼儿的暴力等。家庭暴力不仅对幼儿身体造成伤害,更重要的是对幼儿心理的伤害。拒绝家庭暴力,创建和谐家庭,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温暖、平等、自由的家庭环境对幼儿树立健全、健康的人格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对幼儿实行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相结合的教育方法

  4 在家庭教育中对幼儿进行表扬奖励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重视。因为表扬奖励可以使幼儿在一种积极的状态下取得更多更好的进步,可以进一步巩固发展幼儿的优点与长处;还能让幼儿保持积极愉快的性格,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但是不能只有表扬奖励,批评惩罚这种教育手段也是很重要的,它会让幼儿产生不愉快的性格体验,产生内疚、难过等性格,但是这样可以使孩子明辨是非,还可以促使他们用意志克服自己的缺点与错误。所以在对幼儿的家庭教育中要将两者结合起来,科学应用。很多家长认为表扬鼓励很简单,就是夸孩子,给物质奖励。其实不然,对幼儿进行表扬鼓励也有学问。应用得当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对幼儿的表扬奖励要及时,但也不要事先许诺。二是对幼儿的表扬奖励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表扬奖励对幼儿不但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评价,让幼儿在家长的评价中正确认识自己。那么在进行批评惩罚时怎样做效果才会更好呢?一是批评惩罚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公正合理,恰如其分。批评不是简单地对幼儿进行体罚,体罚百害无一利,这一点家长一定要明确。二是正确对待和应用“自然后果的惩罚”。“自然后果的惩罚”这—理论是教育家卢梭提出的,他主张幼儿犯了错误不给予人为的惩罚,而是让幼儿在错误造成的直接后果中自作自受.从而体验不快或痛苦,从而迫使其改正错误纠正过失。在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要对幼儿进行说服教育,要让幼儿明白为什么,并且在好的时机还要进行补救,不能将动机只停留在让幼儿吃苦头的层次上。

 (三)重视家庭环境的影响.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家庭精神环境对幼儿产生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物质环境对其的影响。家长需为幼儿创设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当父母的性格经常处于消极状态,会导致幼儿消极性格的迅速增长。而父母经常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性格状态,幼儿亦能够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得积极性格得以显现。《儿童权利公约》中指出:“幸福、亲爱和谅解的家庭气氛能够帮助幼儿充分且和谐的发展个性。”幼儿最主要的生活场所便是自己的家,和他们密切相连的人便是家庭中的成员。家庭生活环境对幼儿的影响作用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幼儿接受这种影响也是不知不觉的。这种教育方法看来是无意识的。而恰是由于无意识地进行教育,才更易于幼儿接受,教育的效果才更明显、更深刻。朱庆澜先生说:“家庭生活环境好比家庭的气象。气象就是样子,家里是个什么样子,小孩子一定变成那个样子。家庭气象,好比立个木头.小孩子好比木头的影子,木是直的,影子一定直;木是弯的。影子—定曲。”。可见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多么的大。怎样为幼儿创造有利的、形成积极的家庭环境呢?首先家庭氛围应是愉快、温暖、轻松与和谐的在这种氛围的家庭中生活,幼儿会感受到爱,进而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去爱他人。学会与他人相处。其次家庭环境应该是清洁、卫生、舒适宜人的。当然这并不是说要将家庭布置得多么奢华与漂亮,即便是很简陋、很小的家,也应当是干净、整洁,布置体现主人风格的。小朋友默默的妈妈无论工作多么的忙和累,总

  5 是要将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各种物品的摆放也总是井井有条的。两岁的默默没有人教他分类收拾玩具,但是每次玩完玩具,小家伙总是将汽车、娃娃、积木等各类玩具分别放在不同的纸盒里并贴墙摆放好。这个小小的例子就让我们看到在妈妈每天创造的整洁环境中儿子自然就形成了收拾玩具的好习惯。最后家庭成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修为。父母的一言一行尽在孩子的眼中。如果做父母的整日抱怨、懒散,那么就会给幼儿带来消极的影响;如果父母自身兴趣广泛,保持充沛的精力,平日读书学习,那么幼儿受到的肯定是良好的、积极的影响。

 五、小结

 总之,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家庭环境教育密切相关,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幼儿就像需要呵护的幼苗,需要家庭环境教育为他提供良好的土壤、阳光、空气、水分等营养的环境。

推荐访问:社会实践报告
上一篇:纪检组长度述职述廉报告
下一篇:【精品】对于本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及实施方案相关情况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