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版微观经济学(第三版)课后答案第7-8章

来源:澳洲移民 发布时间:2020-09-17 点击: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第一部分

 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

  1.根据图 7-20 中某垄断厂商的线性需求曲线 d 和相应的边际收益曲线 MR,试求:

  (1)A 点所对应的 MR 值; (2)B 点所对应的 MR 值。

 图 7-20

 :

 答:由图 7-20 可知需求曲线 d 为 P=- 351 Q , TR(Q)=P·Q= - Q Q 3512 ,

 所以 MR=TR′ (Q)= - 352 Q

  (1)A 点(Q=5,P=2) 的 MR 值为:MR (5)= - 352 Q =1;

 (2)B 点(Q=10,P=1) 的 MR 值为: MR (10)= - 352 Q =-1 本题也可以用 MR=P(1--dE1)求得:

 E A =2,P A =2,则 MR=P(1--dE1)=2x(1- 12)=1 E B =12,P B =1,则 MR=P(1--dE1)=1x(1- 10.5)=-1

  2.为什么垄断厂商实现 MR = MC

 的利润最大化均衡时,总有 P > MC ? 你是如何理 解这种状态的?

 解答: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由于厂商的 MR = P ,所以完全竞争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R = MC 可以改写为 P = MC 。这就是说,完全竞争厂商的产品价格等于产品的边际成本。

 而在垄断市场条件下,由于垄断厂商的 MR 曲线的位置低于 d 需求曲线的位置,即在每一产量水平上都有 P > MR ,又由于垄断厂商是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 MR = MC 来决定产量水平的,所以,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均有 P > MC 。这就是说,垄断厂商的产品价格是高于产品的边际成本的。而且,在 MC 曲线给定的条件下,垄断厂商的 d 需求曲线以及相应的 MR 曲线越陡峭,即厂商的垄断程度越强,由利润最大化原则 MR = MC 所决定的价格水平 P 高出边际成本 MC 的幅度就越大。

 鉴于在垄断市场上的产品价格 P > MC ,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个度量厂商垄断程度的指标:勒纳指数。勒纳指数可以由1(1eMR P   )=MC 推导出,1(1eMR P   )=MC ,整理得,勒纳指数为:

 1e PP MC = 。显然,P-MC 与 e

 呈反方向变动。市场越缺乏弹性,垄断程度越强, d需求曲线和 MR 曲线越陡峭时, P - MC 数值就越大,勒纳指数也就越大。

  3.“由于垄断厂商拥有控制市场的力量,所以,垄断厂商可以任意地决定市场价格水平,以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你认为这句话对吗?

  4. 已知某垄断厂商的短期总成本函数为 STC =0.1 Q3 —6 Q 2 +140 Q +3000,反 需求函数为 P =150—3.25 Q 。

 求该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解答:根据反需求函数可得:

 TR = P ( Q )· Q =(150-3.25 Q )· Q =150 Q -3.25 Q2 , 进而可得边际收益为

 MR = TR′ ( Q )=150-6.5 Q 。

 根据短期总成本函数可得短期边际成本 SMC = STC′

 (Q)=0.3 Q2 -12 Q +140。

 垄断厂商短期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为

 MR = MC ,即0.3 Q2 -12 Q +140=150-6.5 Q ,求解可得: Q 1 =20, Q 2 =53

  (舍去),代入反需求函数可得 P =150-3.25×20=85。

 5.已知某垄断厂商的短期总成本函数为 S TC =0.6 Q2 +3 Q +2,反需求函数 P =8-0.4 Q 。

 (1)求该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收益和利润。

 (2)求该厂商实现收益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收益和利润。

 (3)比较 (1)和 (2)的结果。

 解答:(1)根据反需求函数可得:

 TR = P · Q =8 Q -0.4 Q2 ,即 MR =8-0.8 Q 。

 根据成本函数可得 TC =0.6 Q2 +3 Q +2,即

 MC =1.2 Q +3。

 垄断厂商短期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为

 MR = MC ,即8-0.8 Q =1.2 Q +3,得:

 Q=2.5, P =7, TR =17.5,π= TR - TC =4.25。

 (2)总收益函数为:

 TR =8 Q -0.4 Q2 。

 MR =8-0.8 Q ,当

 MR =0,即 Q =10时, TR 取得最大值, TR =40。此时, P =8-

 0.4 Q =4;把 Q =10, P =4代入利润等式可得 π = TR - TC =40-(60+30+2)=-52。

 (3)由此 (1)和 (2)可见,收益最大化并不意味着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是收益 和成本两个变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6.已知某垄断厂商的反需求函数为 P=100-2Q+2 A ,成本函数为 TC=3Q2 +20Q+A,其中,A 表示厂商的广告支出。

 求:该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 Q、P 和 A 的值。

 解答 :厂商的目标函数  =TR-TC=P  Q-TC=80Q-5Q2 +2A ·Q-A 由利润 最大化时可得:

 解得:

 Q =10, A =100。将结果代入反需求函数得:

 P =100-20+20=100。

 7.假定某垄断厂商生产一种产品,其总成本函数为 TC =0.5 Q2

 +10 Q +5,市场的反需求函数为P =70-2 Q 。

 (1)求该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产品价格和利润量。

  (2)如果要求该垄断厂商遵从完全竞争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那么, 该厂商的产量、产品价格和利润量又是多少?

 (3)试比较 (1)和 (2)的结果,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解答:(1) π = TR - TC=70Q-2Q2 - 0.5 Q 2 -10 Q -5=-2.5 Q 2 +60Q-5 令π'(Q)=-5Q+60=0 解得:Q=12, P =70-2 Q= 70-24=46 利润量π=46×12-72-120-5=355 (2)如果垄断厂商遵从完全竞争原则 P=MC 得:70-2 Q=Q+10 , 解得:Q=20,那么, 该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产品价格 P =70-2 Q=70-40=30

 利润量π=30×20-(200+200+5)=195 (3) 如果要求该垄断厂商遵从完全竞争原则, 那么, 该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扩大,产量由 12 扩大到 20、产品价格降低,产品价格由 46 降为 30、利润量由 355 减少为 195,消费者剩余增加。所以垄断行为一般对厂商有利,对消费者不利。

  8.某寡头行业有两个厂商,厂商 1 的成本函数为 C 1 =8 Q ,厂商 2 的成本函数为 C 2 =0.822Q ,该市场的需求函数为 P =152-0.6 Q 。

 求:该寡头市场的古诺模型解。

 解答:厂商 1 的利润函数为

  π 1 = TR 1 - C 1 = P · Q 1 - C 1 =[152-0.6( Q 1 + Q 2 )] Q 1 -8 Q 1

 =144 Q 1 -0.621Q -0.6 Q 1 Q 2

 厂商 1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11Q =144-1.2 Q 1 -0.6 Q 2 =0 由此得厂商 1 的反应函数为: Q 1 ( Q 2 )=120-0.5 Q 2

 (1)

 同理,厂商 2 的利润函数为: π 2 = TR 2 - C 2 = P · Q 2 - C 2 =[152-0.6( Q 1 + Q 2 )] Q 2 -0.822Q =152 Q 2 -0.6 Q 1 Q 2 -1.422Q

  厂商 2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22Q =152-0.6 Q 1 -2.8 Q 2 =0

 由此得厂商 2 的反应函数为: Q 2 ( Q 1 )=1152 0.62.8 2.8Q 

  (2) 联立以上两个反应函数式(1)和式(2),构成以下方程组:

 Q 1 =120-0.5 Q 2

 Q 2 =1152 0.62.8 2.8Q 

 得古诺解:

 Q 1 =104, Q 2 =32。

 9.某寡头行业有两个厂商,厂商 1 为领导者,其成本函数为 C 1 =13.8 Q 1 ,厂商 2 为追随者,其成本函数为 C 2 =20 Q 2 ,该市场的需求函数为 P =100-0.4 Q 。

  求:该寡头市场的斯塔克伯格模型解。

 解答:先考虑追随型厂商 2,其利润函数为

 π 2 = TR 2 - C 2 = P · Q 2 - C 2 =[100-0.4( Q 1 + Q 2 )] Q 2 -20 Q 2

 =80 Q 2 -0.4 Q 1 Q 2 -0.422Q

 其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22Q =80-0.4 Q 1 -0.8 Q 2 =0

 其反应函数为: Q 2 =100-0.5 Q 1

  (1)

 再考虑领导型厂商 1,其利润函数为

 π 1 = TR 1 - C 1 = P · Q 1 - C 1 =[100-0.4( Q 1 + Q 2 )] Q 1 -13.8 Q 1

  并将追随型厂商 2 的反应函数式(1)代入领导型厂商 1 的利润函数,于是有

 π 1 =[100-0.4( Q 1 +100-0.5 Q 1 )] Q 1 -13.8 Q 1 =46.2 Q 1 -0.221Q

  厂商 1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11Q =46.2-0.4 Q 1 =0

 解得 Q 1 =115.5。

 代入厂商 2 的反应函数式(1),得

 Q 2 =100-0.5 Q 1 =100-0.5×115.5=42.25

 最后,将 Q 1 =115.5, Q 2 =42.25 代入需求函数,得市场价格 P =100-0.4×(115.5+42.25)=36.9。

 所以,此题的斯塔克伯格解为

 Q 1 =115.5 Q 2 =42.25 P =36.9

  10.假定某寡头市场有两个厂商生产同种产品,市场的反需求函数为 P =100- Q ,两厂商的成本函数分别为 TC 1 =20Q 1 ,TC 2 =0.5Q 22

 (1)假定两厂商按古诺模型行动, 求两厂商各自的产量和利润量, 以及行业的总利润量。

 (2)假定两厂商联合行动组成卡特尔,追求共同利润最大化,求两厂商各自的产量和利润量,以及行业的总利润量。

  (3)比较 (1)与 (2)的结果。

 解答:(1) 假定两厂商按古诺模型行动, P=100-Q 1 -Q 2

 厂商 1 利润函数π 1 =TR 1 -TC 1 =1 00Q 1 - Q 1 Q 2-21Q -20Q 1 =80 Q 1 - Q 1 Q 2-21Q

 厂商 2 利润函数π 2 =TR 2 -TC 2 =1 00Q 2 - Q 1 Q 2-22Q -0.522Q =1 00Q 2 - Q 1 Q 2 -1.522Q

 由π 1 '(Q 1 )=0 和π 2 '(Q 1 )=0 得方程组为: 1 22 1100 380 2Q QQ Q   , 解得 122824QQ  P=100-28-24=48 厂商 1 利润量π 1 =TR 1 -TC 1 =48  28-20  28=784 厂商 2 利润量π 2 =TR 2 -TC 2 =48  24-0.5  242 =864 行业的总利润量=784+864=1648

 (2)假定两厂商联合行动组成卡特尔,等同于一个垄断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 Q 1

 和 Q 2 是影响此厂商利润的自变量,求一个垄断厂商利润函数π(Q 1

 ,Q 2 )最大化即可。

 厂商利润函数π=π 1 +π 2 =P 1 Q 1 -TC I +P 2 Q 2 -TC 2 =(100- Q 1 - Q 2 )Q 1 -20Q 1 +(100- Q 1 - Q 2 )Q 2 -0.5Q 22 =80 Q 1 -21Q +100 Q 2 -1.522Q -2 Q 1

 Q 2

 由π'(Q 1 )=0 和π'(Q 2 )=0 得方程组为: 2 11 240 0100 2 3 0Q QQ Q     , 解得 122020QQ  P=100-20-20=60 两厂商各自利润量 π 1 (Q 1 )= P 1 Q 1 -TC I =60  20-20  20=800 π 2 (Q 1 )= P 2 Q 2 -TC 2 =60  20-0.5  202 =1000 行业的总利润量π=π 1 +π 2 =1800 (3)比较 (1)与 (2)的结果可知,假定两厂商联合行动组成卡特尔,价格提高了,产品价格由 48 涨为 60,每个厂商产量减少了;单个厂商利润和行业总利润量都增加了,消费者剩余减少。所以卡特尔勾结一般对厂商有利,对消费者不利。

  11.试述古诺模型的主要内容和结论。

 古诺模型的前提假设:(1)市场上只有 A、B 两个厂商生产和销售相同的产品;(2)它们的生产成本为零;(3)它们共同面临的市场的需求曲线是线性的,A、B 两个厂商都准确地了解市场的需求曲线;(4)A、B 两个厂商都是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确定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即每一个厂商都是消极地以自己的产量去适应方已确定的产量。

 分析过程:因为成本为 0,收益最大则利润最大,所以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应为市场份额的一半。

 在图中 7-7 中,D 曲线为两个厂商共同面临的线性的市场需求曲线。由于生产成本为零,故图中无成本曲线。在第一轮,A 厂商首先进入市场。由于生产成本为零,所以,厂商的收益就等于利润。A 厂商面临 D 市场需求曲线,将产量定为市场总容量的21,即产量为 OQ l =21O Q 价格定为 OP 1 ,从而实现了最大的利润,其利润量相当于图中矩形 OP 1 Q 1 F 的面积(几何意义上讲,该矩形是直角三角形 O Q P 中面积最大的内接矩形)。然后,B 厂商进入市场。B 厂商准确地知道 A 厂商在本轮留给自己的市场容量为 Q l Q =21O

 Q ,B 厂商也按相同的方式行动,生

 产它所面临的市场容量的21,即产量为41O

 Q 。此时,市场价格下降为 OP 2 ,B 厂商获得的最大利润相当于图中矩形 Q l HGQ 2 的面积。而 A 厂商的利润因价格的下降而减少为矩形 OP 2 HQ l 的面积。

  在第二轮,A 厂商知道 B 厂商在本轮中留给它的市场容量为43O

 Q 。为了实现最大的利润,A 厂商将产量定为自己所面临的市场容量的21,即产量为83O

 Q 。与上一轮相比,A 厂商的产量减少了81O

 Q 。然后,B 厂商再次进入市场。A 厂商在本轮留给 B 厂商的市场容量为85O

 Q ,于是,B 厂商生产自己所面临的市场容量的21的产量,即产量为165O

 Q 。与上一轮相比,B厂商的产量增加了161O

 Q 。

 在这样轮复一轮的过程中,A 厂商的产量会逐渐地减少,B 厂商的产量会逐渐地增加,最后,达到 A、B 两个厂商的产量都相等的均衡状态为止。

  A 厂商的均衡产量为:

 O

 Q (21-81-321-„„)= 31O

 Q

 B 厂商的均衡产量为:

 O

 Q (41+161+641+„„)= 31O

 Q

 所以在均衡状态中,A、B 两个厂商的产量都为市场总容量的31,即每个厂商的产量为31O

 Q ,行业的总产量为32O

 Q 。

 双头古诺模型推论:令寡头厂商的数量为 m,则可以得到以下一般的结论为:

 每个寡头的均衡产量=市场总容量×m  11;行业的均衡产量=市场总容量×mm 1

  12.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是如何解释寡头市场上的价格刚性现象的?

 解答:基本假设条件是:(1)如果一个寡头厂商提高价格,行业中的其他寡头厂商都 不会跟着改变自己的价格,因而提价的寡头厂商的销售量的减少是很多的;(2)如果一个 寡头厂商降低价格,行业中的其他寡头厂商会将价格下降到相同的水平,以避免销售份额 的减少,因而该寡头厂商的销售量的增加是很有限的。

 分析过程:在以上的假设条件下可推导出寡头厂商的弯折的需求曲线。如图7—8有某寡头厂商的一条 dd 需求曲线和一条 DD

 需求曲线, dd 需求曲线表示该寡头厂商变动价 格而其他寡头厂商保持价格不变时的该寡头厂商的需求状况, DD

 需求曲线表示行业内所 有寡头厂商都以相同方式改变价格时的该厂商的需求状况。假定开始时的市场价格为 dd 需求曲线和 DD

 曲线的交点 B

 所决定的 P 0 ,那么,根据该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该垄断 厂商由 B 点出发,提价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 dd 需求曲线上的 dB

 段,降价所面临的需求 曲线是 DD

 需求曲线上的 BD

 段,于是这两段共同构成的该寡头厂商的需求曲线为 dBD 。

 显然,这是一条弯折的需求曲线,折点是 B 点。这条弯折的需求曲线表示该寡头厂商从 B

 点出发,在各个价格水平所面临的市场需求量。

 由弯折的需求曲线可以得到间断的边际收益曲线。图中与需求曲线 dB

 段所对应的边 际收益曲线为 MR d ,与需求曲线 BD

 段所对应的边际收益曲线为 MR D ,两者结合在一起, 便构成了寡头厂商的间断的边际收益曲线,其间断部分为垂直虚线 FG 。

 结论:利用间断的边际收益曲线,便可以解释寡头市场上的价格刚性现象。只要边际 成本SMC 曲线的位置变动不超出边际收益曲线的垂直间断范围,寡头厂商的均衡价格和 均衡数量都不会发生变化。有的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虽然弯折需求曲线模型为寡头市场 较为普遍的价格刚性现象提供了一种解释,但是该模型并没有说明具有刚性的价格本身, 如图7—8中的价格水平 P 0 是如何形成的。这是该模型的一个缺陷。

  图 7-8 弯折的需求曲线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第一部分

 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

  1 . 说明生产要素理论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地位。

 解答:第一,从商品的角度分析,微观经济学可以分为 “产品”的理论和“要素”的理论两个部分,前者讨论产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后者讨论要素 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第二,产品的理论和要素的理论是相互联系的。特别是,产品理论离不开 要素理论,否则就不完全。这是因为,首先,在推导产品需求曲线时,假定消 费者的收入水平为既定,但并未说明收入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其次,在推导产 品供给曲线时,假定生产要素的价格为既定,但并未说明要素价格是如何决定 的。上述两点不完全性可以概括为缺乏对要素价格和使用量决定的解释。为了 弥补这个不足,需要研究生产要素市场。因此,要素理论可以看成是产品理论 的自然延伸和发展。

 第三,在西方经济学中,产品的理论通常被看成是 “价值”理论,要素理 论通常被看成是 “分配”理论。产品理论加上要素理论,或者,价值理论加上 分配理论,这样才构成了整个微观经济学的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2.试述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

 3.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与利润最大化产量原则有何关系?

 4.试述完全竞争厂商及市场在存在和不存在行业调整情况下的要素需求曲线。

 解答:第一,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随着要素 价格的下降,厂商对要素的需求量将增加。

 第二,在完全竞争市场,如果不考虑某厂商所在行业中其他厂商的调整,则该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就恰好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这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随着要素价格的下降,各厂商对要素的需求量将增加。

 由于不存在行业调整,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与边际产品 价值曲线重合,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就是市场上所有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的简单加总。

 第三,完全竞争市场厂商要素需求若存在行业调整,那么,要素价格的变化引起所有其他厂商的要素 需求量和要素使用量及产量的变动。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单个厂商产量变化不会影响产品价格,但全体厂商的产量变动将改变产品的市场价格。产品价格使厂商 n 的边际产品价值 曲线发生改变,从而厂商 n 的要素需求曲线也不再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这是因为随着要素价格的变化,如果整个行业所有厂商都调整自己的要素使用量从而都改变自己的产量,则产品的市场价格即会发生变化。产品价格的变化会反过来使每一个厂商的边际 产品价值曲线发

 生变化。于是,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将不再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在这种情况下,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叫做 “行业调整曲线”。行业调整曲线仍然向右下方倾 斜,但比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要陡峭一些。

 厂商的要素使用曲线 d n

 如图8—1所示。

  图8— 1

 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假定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中包含有 n 个厂商,每个厂商经过行业 调整后的要素需求曲线分别为 d 1 , d 2 ,„, d n ,整个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D

 可以看成是所有这些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的简单水平相加,D=1niid。

 5.设一厂商使用的可变要素为劳动力 L,其生产函数为:

 Q=-0.01 L3 +L 2 +38L 式中,Q 为每日产量,L 是每日投入的劳动小时数,所有市场(劳动市场及产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单位产品价格为 0.10 美元,小时工资为 5 美元,厂商要求利润最大化。问厂商每天要雇佣多少小时劳动? 解 :

 (1) 由 题 设 , Q=-0.01L3 +L 2 +38L , P= 0.10 , W=5 , 当 厂 商 利 润 最 大 时 , 有W=VMP L =P·MP L =P·dLdQ

 即:5 = 0.10×(-0.03 L2 +2L+38)

 整理得:(3L-20)( L-60)=0

 解得 L 1 =60,L 2 =320 因为 MP′= -0.06L+2, MP′(60)=-1.6<0,L 1 =60 满足利润最大化条件。

 MP′(320)=1.6>0, L 2 =320 不满足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应该舍去。所以厂商每天应该投入 60 小时劳动.

 6.已知劳动是唯一的可变要素,生产函数为 Q=A+10L-5L2 ,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劳动价格为w,试说明:

 (1)厂商对劳动的需求函数。

  (2)厂商对劳动的需求量与工资反方向变化。

  (3)厂商对劳动的需求量与产品价格同方向变化。

  答: :根据题意,产品市场为竞争市场。由于生产要素价格确定,劳动价格为 w,所以要素市场也是完全竞争的。

  由厂商的生产函数为 Q=A+10L-5L2

 ,可得 MPL =10-10L 把 MP L =10-10L 代人完全竞争市场厂商要素需求原则 VMP=MP L  P=W 得:(10—10L)

 

 P=W

  由此可得 L=1-10WP (2)根据厂商对劳动要素的需求函数 L=1-10WP求得:

 110LW P p 0,即厂商对劳动需求量与工资量反方向变化 (3)同时由 L=1-10WP求得:210L WP P> 0,即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是与产品价格同方向变动。

 7. 某完全竞争厂商雇用一个劳动日的价格为 10 元,其生产情况如表 8-4 所示。当产品价格为5 元时,它应雇用多少个劳动日? 表 8-4 劳动日数 3 4 5 6 7 8 产出数量 6 11 15 18 20 21

 解:由表设,可求出该厂商的边际产量及边际产品价值数值,如下表, 劳动日数(L) 产出数(Q) 边际产量 MP 产品价格 P VMP=P•MP 日工资 W 3 6 --

 10 --

 20

  4

  11

 5

  10

 50 20

 5

  15

  4 10

 40 20

  6

  18

  3 10

 30 20

 7

  20

  2 10

 20 20

  8

  21

  1 10

 10

 20

  对于追求最大利润的完全竞争厂商来说,当 VMP›W 时,它必须增加使用劳动量;当 VMP‹W 时,它又必将减少使用劳动量.只有当 VMP=W 时,达到均衡,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由表可看出当 L=7时,VMP=W=20,故该厂商应雇用 7 个劳动日。

  8.试述消费者的要素供给原则。

 解答:第一,要素供给者(消费者)遵循的是效用最大化原则,即作为“要素供给”的资源的边际效用要与作为“保留自用”的资源的边际效用相等。

 第二,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等于要素供给的边际收入与收入的边际效用的乘积。

 第三,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是效用增量与自用资源增量之比的极限值,即增加一单位自用资源所带来的效用增量。

 dUdL自用=dU dYdY dL他用

  9.如何从要素供给原则推导要素供给曲线?

 答:要素供给曲线一般随要素价格的上升而增加,即向右上方倾斜。下面以劳动这一要素为例,说明这一结论。根据要素供给原则,“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等于“保留自用”的边际效用。“劳动供给”的边际效用为dUdL 劳动=dU dYdY dL劳动。若劳动供给的边际收入即要素价格,这里假定为工资率 W。因此,dUdL 劳动=W·dYdU;劳动者“保留自用”资源(实指闲暇)用 L 表示的话,则闲暇的边际效用为dUdL 闲暇。于是,劳动者供给要素时效用最大化条件为:dUdL 闲暇=W·dYdU,或dUdLdUdY闲暇=W,即闲暇边际效用与劳动收入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工资率(劳动价格)。

 显然,收入的边际效用一定时,工资率 W 与闲暇边际效用同方向变动,而闲暇边际效用与闲暇数量反方向变动,故闲暇数量与工资率 W 反方向变动,又因为劳动供给数量与闲暇数量反方向变动。所以劳动供给数量与工资率 W 同方向变动,劳动供给一般随工资率上升而增加。

 10.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向后弯曲? 解答:第一,劳动者一定时期支配的时间既定,劳动供给和闲暇需求此消彼长;劳动的价格即工资也可以看做是闲暇的价格。于是,劳动供给量随工资变化的关系即劳动供给曲线可以用闲暇需求量随闲暇价格变化的关系即闲暇需求曲线来说明。如:劳动供给量随工资上升而下降对应闲暇需求量随工资上升而上升。

 第二,闲暇价格变化造成闲暇需求量变化有两个原因,即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由于替代效应,闲暇需求量与闲暇价格变化方向相反,劳动供给与工资同方向变动。由于收入效应,闲暇需求量与闲暇价格变化方向相同,劳动供给与工资反方向变动。

 第三,当工资即闲暇价格较低时,闲暇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较小,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劳动供给与工资同方向变动。而当工资增加超过一定数量时,闲暇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闲暇需求量随闲暇价格上升而上升,亦即劳动供给量随工资上升而下降,劳动供给与工资反方向变动。

  11.土地的供给曲线为什么垂直? 解答:有人可能理解:自然供给的土地是固定不变的,它不会随土地价格和地租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土地的供给曲线是垂直的。这里主要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

 第一,土地供给曲线垂直并非因为一定时期自然赋予的土地数量为固定不变。

 第二,土地供给曲线垂直是因为假定土地只有一种用途即生产性用途,而没有自用用途。或者自用用途很微小,可以忽略不计。

 第三,任意一种资源,如果只能(或假定只能)用于某种用途,而无其他用处,则该资源对该种用途的供给曲线就是垂直于数量轴的垂线。

  12.试述资本的供给曲线。

 解答:第一,储蓄可以增加资本量,资本的数量是可变的,因此,资本供给问题,即如何确定最优的资本拥有量的问题,可以归结为确定最优储蓄量的问题。

 第二,资源所有者进行储蓄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能够得到更多的收入,从而有可能在将来进行更多的消费。所以,既定收入如何在消费和储蓄之间分配问题,又可以看成是在现在消费和未来消费之间的选择。一般利率提高,资源所有者会放弃现在消费而增加未来消费(即储蓄)。从而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第三,利率对资本供给的影响也存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当利率上升,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资本供给增加,当利率上升很多,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时,资本供给减少,资本供给曲线也可能向后弯曲。

  13.“劣等土地上永远不会有地租”这句话对吗? 解答:这句话不对。

 根据西方经济学,地租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的稀少,供给不能增加;如果给定了不变的土地供给,则地租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对土地的需求曲线右移。土地需求曲线右移是因为土地的边际生产力提高或对土地产品(如粮食)的需求增加从而产品价格提高,土地的需求曲线右移。如果假定技术不变,则地租就因土地产品价格的上升而产生,且随着产品价格的上涨而不断上涨,租用劣等土地也会产生超额利润,超额利润形成地租。从另一个角度分析,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繁荣,中等、优等土地已不能满足人类需求,劣等土地也被人类争先租用,不仅存在地租而且地租还不断上升。马克思把劣等土地也要交纳的地租称为绝对地租。

  14.为什么说西方经济学的要素理论是庸俗的分配论? 解答:根据西方经济学的要素理论,要素所有者是按照要素的贡献大小得到要素的报酬的。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剥削。除此之外,西方经济学的要素理论还存在如下一些具体的缺陷。

 (1)西方经济学的要素理论建立在边际生产力基础之上。然而,在许多情况下,边际生产力

 却难以成立。例如,资本代表一组形状不同、功能各异的实物,缺乏一个共同的衡量单位,从而也找不到资本的边际生产率;这样边际生产率分配论赖以成立的边际产量决定要素价格的说法就无从建立。

 (2)西方经济学的要素理论不是一个完整的理论,因为它只给出了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各种人群或阶级得到不同收入的理由,而没有说明倡导这种分配制度社会制度形成的原因。

 (3)其否定劳动价值理论,按此分配会出现资本所有权对劳动所有权的剥削,造成广大劳动者越来越贫困,社会的两极分化。

 (4)按照边际生产率分配论,资本家的利息是节欲或等待而承受的负效应。而事实证明节欲或等待是任何东西也创造不出来的,投资或投资的多寡根本与节欲或等待无关。

  15.某劳动市场的供求曲线分别为 D L =4000-5w;S L =50w。请问:

 (1)均衡工资为多少? (2)假如政府对工人提供的每单位劳动征税 10 美元,则新的均衡工资为多少? (3)实际上对单位劳动征收的 10 美元税收由谁支付? (4)政府征收到的税收总额为多少?

  16.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 U=lY+l,其中,l 为闲暇,Y 为收入(他以固定的工资率出售其劳动所获得的收入)。求该消费者的劳动供给函数。他的劳动供给曲线是不是向上倾斜的?

  17.一厂商生产某产品,产品单价为 15 元,月产量为 200 单位,产品的平均可变成本为 8 元,平均不变成本为 5 元。试求准租金和经济利润。

推荐访问:课后 第三版 人大
上一篇:文化情感节目朗读者观后感例文
下一篇:大学生暑假社会工作实践报告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