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妻甜宝:顾少,早安! “糖友”为何无缘“早安”

来源:加拿大移民 发布时间:2019-04-09 点击:

  50岁的周先生发现患糖尿病已2年,今年年初开始用胰岛素治疗,血糖基本得到控制。半个月前,他清晨自测空腹血糖有点偏高,于是便把晚餐前的胰岛素增加了几个单位。岂料当晚睡到凌晨时分,妻子发现他虚汗淋漓,呼之不应,急将其送到医院急诊。医生询问病情,急查血糖,诊断为 “苏木杰现象”低血糖昏迷。立即静脉注射葡萄糖等处置后方告脱险。
  丁阿姨患糖尿病5年余,一直在家自我调理,并自测血糖和进行胰岛素治疗。近十多天她发现早餐前空腹血糖增高,且三餐后的血糖更高,遂到医院住院诊查。入院后经血糖监测和各项检查,最后诊断为糖尿病“黎明现象”。按医嘱在睡前给她注射中效胰岛素,很快控制了病情,令她无缘“早安”的晨间空腹血糖增高得到了控制。
   上述两个病例,同样是早餐前空腹血糖增高,医生给予的诊断和处理却不一样:周先生是胰岛素过量引起的晨间空腹血糖增高,对胰岛素的用量应采取“减法”而使其化解;丁阿姨是胰岛素用量不足引起的晨间空腹血糖增高,对胰岛素的用量采取“加法”而得到控制。他们晨间空腹血糖虽然是“一般高”,但处理却非“清一色”。
  如果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来解读“苏木杰现象”和“黎明现象”,便可以了解这两种现象的来龙去脉,不会被两种现象所“戏弄”和忽悠。
   “苏木杰现象”――血糖“先低后高”
  “苏木杰现象”,准确地说应该称为“苏木杰氏现象”。因为这种现象是匈牙利出生的美国生化学家迈克尔・索莫基(苏木杰)发现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苏木杰就发现胰岛素用量过大可导致糖尿病血糖不稳定,当减少胰岛素用量时,反使患者血糖下降,于是他提出“有低血糖就有高血糖”的观点,从而称这种现象为苏木杰反应或苏木杰现象。
  “苏木杰现象”是指由于降糖药(尤其是胰岛素)用量过大或过度饥饿而引起短暂低血糖,随后出现血糖反跳性增高的一种反应。简单地说,也就是“低后高”现象。这种反应实际上是人体对血糖平衡的一种自我调节,当人体出现低血糖以后,机体内的升糖激素(如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分泌增加,促进糖原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升高,以帮助机体纠正低血糖。也正是因为有这种反应才使体内血糖不至于过低而发生危险。
  不过,正常人因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当血糖上升时,胰岛素分泌亦随之增多,使血糖仍然维持在正常水平。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B细胞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明显升高。
  “黎明现象”――血糖“高后再高”
  “黎明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夜间无低血糖发生,由于人体内有许多不同的激素,很多激素都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如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等等,而这些激素的分泌高峰一般出现在上午3~8时,因此,在这段时间容易导致血糖升高,这一现象最初是1981年由国外学者Schmidt首先提出。
  “黎明现象”表现为凌晨3时高血糖和早餐前高血糖,简单地说,也就是“高后高”现象。它主要与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拮抗激素(如生长激素、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以及胰岛素抗体产生有关。在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血糖不能被充分利用而出现高血糖。
   如何鉴别
   尽管“苏木杰现象”和“黎明现象”在临床上都表现为早晨空腹血糖升高,但两者却是“同母异父”的双胞胎。由于病因不同,处理也就迥异,故需仔细鉴别。
  具体做法是,患者可从夜间0点开始,每隔2小时测一次血糖,直至早晨。亦可在半夜3时测一次血糖,相对较易执行。如果在黎明前后发现有低血糖(血糖<3.3毫摩尔/升),同时早餐前空腹血糖大于8毫摩尔/升,即“低后高”则为“苏木杰现象”;若凌晨3时血糖大于6.1毫摩尔/升,同时早餐前空腹血糖大于8毫摩尔/升,即“高后高”,就可断定为“黎明现象”。

推荐访问:早安 无缘 糖友
上一篇:皮肤瘙痒不能挠等_皮肤瘙痒一挠就起疙瘩
下一篇:痛经针灸治疗扎哪里 痛经的针灸治疗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