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西苑中学校新教育实验构建理想课堂有效教学框架

来源:加拿大移民 发布时间:2021-06-28 点击:

 北川西苑中学校新教育实验构建理想课堂有效教学框架

  年级 八年级下 学科 语文 教材 部编版 设计人 黄茜 教学内容 2、《回延安》 课时数 2 教材解读:《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教学 目标 A 类:通过学习体会诗歌所深寓的感情并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B 类:掌握比兴、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C 类: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体会诗歌所深寓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比兴、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预习作业 同学们自己读通、读顺原文,并能够说出诗歌的大致内容。

 个体学习清单 教学板块

 同学朗读

 学生互读

  板块一:【目标 A ,5 分钟

 】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周末到了,当你踏上你离别多时的故土,看到那里的亲山、亲水、亲人,你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教师导语: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经写下辉煌的一页。从 1935 年到 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延安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诗人贺敬之也曾经在延安生活和学习过五年,时隔 10 年后诗人重回到延安采用信天游的格式写下了这首诗《回延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贺敬之写的《回延安》,体会诗人对延安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贺敬之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今枣庄市)人。1940 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1945 年,与丁毅合作创作了歌剧《白毛女》,主要诗歌集有《朝阳花开》、《乡村的夜》、《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等。

 1956 年作者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无限兴奋喜悦,因此写了这首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

 当时诗人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新闻报道,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说要诗人出个节目,于是诗人就采用了最具地方特色的“信天游”的格式写了这首诗。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注意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作用)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

 富,感情深切。

  学生理解

 思考问题

 小组交流 板块二:【目标 B ,30 分钟

 】

 三、教学过程:

 听录音朗读 要求,注意听,把还有不懂读的字圈点出来,与同桌合作讨论,或查字典,或问老师。

 预设字词 读准下列粗体字的读音。

  心窝

 搂定

 白羊肚手巾

  羊羔羔

 糜子

 油馍

  气喘

  一盏 一读诗 教师导语:诗人贺敬之曾经在延安生活和学习过五年,时隔 10 年后诗人重回到延,当他回到延安的时候,他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变化。请大家各自快速朗读这首诗,用简洁的语言理清思路,概括作者的 感情变化。

 (1)回延安,激动满情怀

  兴奋 (2)忆延安,圣地养育我

  感激 (3)话延安,欢聚话今昔

  喜悦 (4)看延安,旧貌换新颜

  赞颂 (5)祝延安,圣地大贡献

  热爱 再读诗 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导语:一首好诗,诗中少不了精彩的语言运用,现在请同学们请选择你自己喜欢的一部分有感情地朗读。

 1、圈出你认为用的好的字词、句子并和大家讨论与分享其表达效果

 (学生自主合作,教师引导)

 根据“从

  (字词、句),写出了/表现了/突出了

  。” 教师举例

 如题目中的“回”,“回”意味着重先到过去生活过的地方,容易使人联想到回家、回乡,重返自己的精神家园,拉近(突出/写出)了诗人和延安的密切关系。

 又如:开头第一部分中“莫要”,表现出心脏的剧烈跳动;“莫把”,表现出急欲望见延安的心情;抒发了急欲回到延安、行近延安万分激动的感情。

 学生自主合作 预设引导:

 又如第一部分:选用了一连串的动词:“抓”“贴”“搂”“扑”,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以及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

 2、 诗中运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小组合作分析其中的表达效果。

 根据从

  诗句中的可知,采用

 (修辞手法),写出了/表现了/突出了

  。

 教师举例

 如: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从主观感觉描写客观事物。“唱”、“笑”、“把手招”,拟人描写“杜甫川”、“柳林铺”和“红旗”,表现出河流、村庄、旗帜也都热情欢迎诗人等人的到来,体现了诗人故地重回的无限喜悦感情。

 学生自主合作

 预设引导 ①

 比兴

  如:第二部分中运用比兴方法、排比修辞方法描写当年延安生活。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兴中兼比,以“树梢”、“树枝”、“树根根”的一体关系,引起并喻写出自己和延安山水、延安人民密不可分的关系。“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兴中兼比,以“羊羔羔”吃“妈”的奶长大,引起并喻写出延安人民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兴中兼比,以大生产运动中“东山”、“西山”的茂盛庄稼,引起并喻写出自己投身其中锻炼、学习。

  预设引导② 排比

  以上这三个兴中兼比的诗节,又构成排比的形式,逐节递进地表现出诗人和延安、延安人民的亲密关系。

 预设引导③

  又如第四部分中“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写出了延安变化之大。突出了“延安精神”留给延安人民的财富。

 知识点学习:比兴关系:这是“信天游”中大量使用的。所谓“比”,即比喻。古人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所谓“兴”,即起兴。古人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理解交流 板块三:【目标 B ,30 分钟

 】

 四、拓展探究 1、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延安人民的什么特点?

  (热情好客、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

 2、在那个年月,为了革命信仰,为了建设新生活,在老一辈的革命者们的精神教育和影响下,延安人民经过了自己的努力,生活不断的好起来,那么在今天,这种“延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吗?

 板块四:【目标 B ,10 分钟

 】

 五、小结

 诗人自始至终把握住了对母亲延安的感情,通过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祝延安五部分内容来倾吐自己的激情。抒情方式上既有直接倾吐,又有间接抒情.或用动词,或描写,便感情抒发既酣畅淋漓,又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作品中思想感情一步步升华。诗人踏上延安的土地、见到延安的亲人,从“手抓黄土教不放,紧紧地贴在心窝上”“一头扑在亲人怀”等诗句看出,诗人产生的是激动、喜悦的感情;诗人回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描写和延安亲人欢聚畅谈的情景及看到延安的新面貌之后,爱延安、爱革命、爱人民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当诗人又要离别延安时,从结尾两句诗可以领会到,诗人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上升到了巅峰。

 朗读背诵 板块四:【目标 B ,10 分钟

 】

 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结束教学 六、作业:1、课后背诵这首诗。

  2、完成课后练习。

推荐访问:框架 构建 川西
上一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课看拼音写词语期末复习
下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