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动态影响—基于VEC模型实证分析

来源:新西兰留学 发布时间:2020-10-27 点击:

 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的动态影响—基于 VEC 模型的实证分析

 论文导读::模型估计。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的动态影响—基于 VEC 模型的实证分析。论文关键词:VEC 模型,脉冲响应方差分解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以财政支出为主要载体的社会经济建设活动,带来了我国前所未有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1978—2007 年期间,国家财政支出从 1122.09 亿元增加到 49781.35 亿元;GDP 总量从 3645.2亿元增加到 249529.9 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 9%;人均 GDP 由 381元增加到 18934 元,增加了近 50 倍[1]。但是,截至到 2008 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例也扩大到 3.36:1,绝对差距首次超过 1 万元。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为代表的社会不公平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不容忽视的问题。可见,在财政支出所具有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增长的三大职能中,收入分配职能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发挥和体现。那么,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协调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问题上,财政支出应怎样安排呢?这不但是发达国家财务管理论文,也是转轨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常争论不休的问题。因此,本文试图借助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系统地研究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2]的动态影响机制。

 一、文献述评与理论分析 (一)文献述评

 从亚当·斯密开始,经济学研究都强调经济效率,而不太注意收入分配差距。只要经济增长符合帕累托效率,就没有坏处,哈耶克认为这就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命题核心期刊。受其影响,西方学者们大多重视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加之二战后世界各国政府普遍把经济增长列为财政支出的首要目标,使得这种研究趋势更是盛极一时,而对于财政支出结构与社会公平关系的研究则明显滞后。

 对于国内研究而言,目前已有的关于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的影响研究还比较少。学者们大多侧重于财政支出总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或者是财政支出结构与社会公平关系的研究,鲜有把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其与财政支出结构之间的关系。而且,在划分财政支出结构的分类标准上大家还未达成共识,再加上对社会公平系数的界定和研究方法的不同,最终导致实证分析结论存在差异。寇铁军、金双华(2002)以基尼系数为社会公平指标,将财政支出划分为公共福利支出和非福利支出,利用简单回归分析得出我国财政支出对社会公平问题重视不够的结论。孙文祥、张志超(2004)以城镇对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差额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比值作为社会不公平指数,构造了六个模型方程分别研究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财政支出结构与社会公平的问题,得出地方财政支出具有显著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中央财政支出可以明显改善社会公平程度,不同的财政支出项目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贡献具有显著差异的结论。王莉、冉光和(2007)利用基尼数据等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得出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呈负效应的结论。刘成奎、

 王朝才(2008)以城乡居民收入差为社会公平指标,分析不同财政支出项目对城镇、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冉光和、潘辉(2009)对全国居民、城乡居民以及东中西居民三个样本进行公共支出与收入分配关系的 VAR 模型实证研究,得出公共支出对居民收入分配起到了负面影响结论。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论文,国内外关于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影响研究基本上是围绕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或者是财政支出结构与社会公平进行单一静态研究。然而,追求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是政府安排财政支出所面临的永恒主题。只考虑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而忽视社会公平的问题,或者离开经济增长而单一的研究财政支出结构与社会公平的关系,得出的结论都可能有失偏颇。这是分析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影响不可或缺的研究思路。基于此,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等动态分析方法系统考查财政支出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动态影响。

 (二)理论分析 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各类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按照经济性质不同,财政支出结构可以分为政府投资性支出、政府消费性支出和政府转移性支出三种。三种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所占比重的变动,直接反映了财政支出职能的调整。一般而言,投资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直接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促进经济增长。具体地说,从需求方面讲,投资性和消费性支出与私人支出无异,直接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通过

 乘数效应拉动经济增长;从供给方面讲,投资性支出会影响生产函数而间接拉动经济增长,如基础设施建设等支出会形成社会物质资本,从而解决制约经济增长的瓶颈因素;科学、教育以及卫生等领域支出会形成人力资本,从而提高劳动者生产率,改善社会生产技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核心期刊。相反,转移性支出具有两面性,它不仅能促进经济增长,也能熨平收入分配不均。具体地说,从需求方面讲,转移性支出直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扩大了社会总需求。同时财务管理论文,当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时,转移性支出能够缩小甚至弥补收入分配不均的缺口,稳定社会公平秩序。从供给方面讲,转移性支出也是一种典型公共品,具有很强的外部性特征。

 因此,在财政支出结构上,投资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比重越大,表明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较强;转移性支出比重越大,表明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较强。

 二、变量选取与研究方法 (一)变量选取 本文选取 1978—2006 年社会公平指标、经济增长指标以及财政支出结构指标共同构建 VEC 计量模型进行分析。各变量均为年度变量,并用 GDP 平减指数扣除物价因素的影响。由于中国统计年鉴中没有 GDP平减指数,这里借鉴司春林(2002)的做法,用公式进行换算,GDPiindex 表示第 i 年的 GDP 指数,GDP1978index 表示 1978 年 GDP指数(1978 年=100),GDPi 表示第 i 年的名义 GDP 值,GDP1978 表示1978 年名义 GDP 值。需要指出,我国预算外支出结构不具有明显特

 征,波动性较大,所以我们暂不考虑财政预算外支出,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2008》以及国研网教育版宏观经济年度统计数据库。

 (1)社会公平指标上我们选取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衡量。首先,选择上梯形面积法计算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具体计算公式为,Mi 表示某一收入水平组家庭累计百分比,Qi 表示某一收入水平组收入数累计百分比。其次,按照 R.Msunarum 公式计算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具体计算公式为,G1G2 分别表示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财务管理论文,P1P2 分别表示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占总人口的比重,u1u2 分别表示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u 表示全体居民的人均收入,G 表示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

 (2)经济增长指标上我们选取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衡量。根据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指数-100)/100 公式计算而得,其中以上年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为 100。

 (3)财政支出结构指标上我们分别选取财政投资性支出、消费性支出以及转移性支出各自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来衡量。依据官方统计数据,财政投资性支出包括基本建设支出、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支农支出以及科教文卫支出等;财政消费性支出包括增拨企业流动资金、地质勘探费、工业交通等部门事业费、国防支出以及行政管理费等;财政转移性支出包括社会保障支出和政策性补贴支出等。

 表 1 变量定义表

推荐访问:实证 经济增长 财政支出
上一篇: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与新媒体发展对策「范本」
下一篇:素质教育心得感悟2020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