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与教育策略

来源:校园招聘 发布时间:2020-08-26 点击:

  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与教育策略

 摘 要: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对社会心理也十分敏感。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需要共同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高校教育

 1、存在问题

 1.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阶段接受的是基础教育,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阶段接受的是专业教育,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高中阶段的学习基本靠老师的讲解,而升入大学后往往老师讲得少,自觉、自立、自主、创造是大学学习的特点。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因未能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而导致考试不及格,从而带来厌学、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有的同学甚至得了考试恐惧症,每遇考试就生病或不敢参考。美国人类资源心理学家赫伯特说,未来的文盲已经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而学会学习的实质就是要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初入大学的新生正是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才阻碍了知识的获得和智能的发展,甚至导致整个心理活动的紊乱。

  1.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大部分学生在中学时代没有寄宿经历,进入大学后,班级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为主要生活区域,日常生活完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及其其他家庭成员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往往也会导致心理失衡。

  1.3、人际关系的复杂化

 任何人都要与周围的人产生交往。而大学生正处在步入社会的关键期,他们从内心渴望着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调节身心、完成学业。但他们由于对交往的本质与技巧缺乏认识与掌握,又使他们陷入交往的误区,正是由于这种高期望值与低成果造成心理上的巨大落差,苦苦寻觅却又毫无结果。于是开始闭锁自己,郁郁寡欢,久而久之,形成忧郁症、交际恐慌症等心理疾病。

  1.4、生活上的挫折

 一些偶然的因素,带给大学生生活挫折,影响他们心理情绪的稳定,诸如失恋、失去朋友、家庭的重大变故、经济困难等由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是在家长和教师的保护下一帆风顺地成长起来的,很少遭受严重的挫折,更缺乏独立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因而,遇到挫折就束手无策,耐受性比较差,从而造成他们焦虑、烦恼、自卑、痛苦、嫉妒、失望、逆反等不良心理。

  2、策略

 面对以上种种主观和客观造成心理问题的因素,我们认为,高等学校领导和老师必须采取良好的心理教育策略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1、着重加强对学生的自主性、自律性和心理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

 时代对大学生的自主性、自律性和心理适应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工作中尤其要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多途径、多方法地指导和训练学生学会独立探索、规划自己的学业和生活,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和课余生活;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觉抵制生活中尤其是网络中的负面诱惑、消极影响,做自我的主人,指导他们在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有意识地磨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刻意培养个人的心理适应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调适能力。

  2.2、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成长中的个体,常常有许多成长的烦恼困扰着他们,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

  高等教育大众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在知识、能力与心理素质方面对他们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他们成长、发展的环境更具有竞争性、挑战性。所以,21世纪的大学生经受着成长的压力、时代的压力和环境的压力。这三重压力构成了对个人心理健康最严峻的考验。此时,他们尤其需要心理疏导和帮助,但多数人主动求助的意识较弱。因此,我们应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个人求助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常识,尤其是自我调适方面的小常识,必要时进行自我调节;另一方面使他们懂得健康的重要性,自觉地维护心理健康。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想起心理咨询,想起寻求帮助。为此,宣传工作不仅要经常开展,而且要广泛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2.3、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小学开始设置了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4、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与、早疏导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高校一定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障碍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2.5、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由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2.6、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我国大中小学的课程设置都共同存在一个问题,即是关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改造,很少关注青少年自身的修养,有,也是较空洞的说教。其实,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自我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景安,大学生心理问题探讨[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2]刘宁.积极稳妥的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等教育,2009,(1).

推荐访问:心理问题成因不包括 成因 心理问题 策略
上一篇:XX年村干部个人述职述廉报告
下一篇:青少年暴力犯罪心理成因浅析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