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因病机 漫谈中医的病机学说(十)

来源:新西兰留学 发布时间:2019-08-30 点击:

  (接上期)   2.虚实转化 虚因正气不足,实因邪气过盛。但是,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正邪交争,盛衰易位,从而导致疾病的虚实性质发生转化,如由实转虚,或由虚转实等。
  由实转虚 是说病本属实,由于邪气过盛,消耗正气而转化为虚证。或是实证因失治、误治等原因,使病程延久,邪气虽然渐去,而正气亦已损伤,逐渐转成虚证。例如,外感暑热所致的大汗、口渴、脉洪大之实热证,由于治疗不当,致使津液损伤,气随津液脱失,形成热盛阴虚证,进而发展为阴虚证,再发展则为亡阴证。症状表现,初为肌肉消瘦、面色苍白、虚羸少气、不饥不食、低热口干、脉细而数,属阴虚证,进而为冷汗淋漓、四肢清冷、脉微欲绝,属亡阴证。
  由虚转实 即本属虚证,由于脏腑机能减退,气机不行,从而产生气滞、水饮、痰浊、瘀血等实邪,以致出现种种实证,是为因虚致实,或称虚中挟实。如老人脾虚气亏,胃肠传导不利,或产妇失血过多,大肠液枯不润,都可见有大便秘结不通的实证。再如正虚病证,由于复感外邪,病情突然变化,也可发生正虚邪实的病理变化。如肺肾两虚的哮喘病人,感受风寒后,可突然发作哮喘,而见恶寒无汗、痰涎壅盛的实证。
  以上说明,无论外感或内伤病,在发生虚实转化过程中都有突变和渐变两种形式,而以渐变者为多,且多为虚实夹杂证。
  
  二、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
  
  决定疾病传变与否的因素包括正邪两方面的情况。如正盛邪衰则不发生传变,易于趋向痊愈;邪盛正衰则传变迅速且病情趋于恶化;正邪俱盛则病情强烈,恶化趋势小;正邪俱衰则传变缓慢,或缠绵难愈。而决定正邪盛衰强弱的因素,除体质和精神状态外,尚有地域因素、气候因素和生活因素诸方面。
  (一)体质因素 人的体质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正气的强弱盛衰,因而也就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例如,素常体质强盛者一般不易感邪发病,即使发病也较少变化,病程较短;体质素弱者,则易于感邪发病,且一旦发病,邪气较易深入,以致病程延长多变。
  体质因素不仅影响疾病的发生和传变与否,而且还决定着病邪的“从化”。一般说来,属于阳盛体质的人,病邪多从热化,疾病多向热证演变;阴盛体质的人,病邪多从寒化,疾病趋向寒实或虚寒演化。因此,同是感受“湿”邪,就有形成“湿热”和“寒湿”的不同。
  总之,人的体质不同,其对病邪的反应性也各异,因而对疾病的传变和病邪的从化亦有不同的影响。《医宗金鉴》说:“六气之邪,感人虽同,人受之而生病各异者,何也?盖以人之形有厚薄、气有盛衰、脏有寒热,所受之邪,每从其人之脏气而化,故生病各异也。”
  (二)病邪因素 病邪是影响疾病传变迟速以及病位、病性传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疾病传变的迟速与病邪的性质有直接关系。例如,外感六淫之邪中,阳邪如火、风、暑等传变快;阴邪如湿邪则传变缓慢。疫疠之气的传变尤为急速。内生之邪如痰、饮、瘀血等,较之外邪传变迟缓。此外,邪气盛者传变快,邪气微者传变慢。
  不同性质的病邪不仅伤人的途径不同,其传变的路径亦有差别。如外邪伤人多袭于体表,传表途径多为表里传变;内伤病邪则多为脏腑传变。另外,病性的变化与病邪的属性亦有一定关系。如燥为阳邪,易从热化;湿为阴邪,易从寒化等。但决定病邪从化的主要因素还是体质因素。
  (三)地域与气候因素 地理环境与气候变化对疾病的传变也往往有较为重要的影响。一般说来,生活在不同地域环境的人群其体质特点和多发疾病不同,传变途径也有差异。如居处高原干燥地区的人群,感邪后较易化热、化燥、伤阴;地处低洼潮湿地区的人群,感邪易从湿化伤阳。
  (四)生活因素 人的精神、情绪、饮食、劳逸等均属于生活因素,可以通过对正气的作用而影响疾病的传变。如情志平和,气机调畅,则利于疾病向愈,健康恢复。若情志过激,气机失调,则干扰人体正气,引起疾病传变。如癫、狂、痫等疾病,往往因情志刺激而使病情加重或反复发作;肾虚病人,可因惊恐伤精而致阳痿、遗精等病。饮食因素与脾胃、大小肠等方面的病证有密切关系。如胃痛患者,可因饮食不节,损伤血络,发生便血、痔疾;心悸患者,则因饮食过饱而使病情加重等。此外,过劳则耗伤气血,过逸则气虚运滞,均会影响疾病的传变。其他如失治、误治、用药不当、护理不慎等,均会成为影响疾病传变的常见因素。

推荐访问:漫谈 学说 中医
上一篇:漫谈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治脱发吗
下一篇:【冬天多喝紫菜汤等(9则)】 紫菜汤的做法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