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二十四节气话养生(小暑\大暑篇)]手抄报二十四节气小暑大暑

来源:日本留学 发布时间:2019-04-25 点击:

  小暑   节令特点   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此时天气已热,但尚未达到极点,所以称作“小暑”。时至小暑,已是绿树浓荫,炎热之感渐渐袭来,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小暑是全年降水最多的一个节气,并会出现大暴雨、雷击和冰雹。
  小暑三候为:“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意思是说一到小暑节气,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也就是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此时天气炎热,所以蟋蟀离开炎热的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天空中可以看到老鹰在飞翔,练习搏击的方法。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养生要领
  小暑时节,正是人们一年中最忙的时间。这个时候,天气已经十分炎热,在忙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防暑降温。多饮水,是解除疲劳、缓解体内代谢的好办法。水是人体内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寿之物。水约占人体重量的70%。传统的养生方法十分推崇饮用冷开水。根据民间经验,每日清晨饮用一杯新鲜凉开水,几年之后,就会出现神奇的益寿之功。日本医学家曾经对460名65岁以上的老人做过调查统计:五年内坚持每天清晨喝一杯凉开水的人中,有82%的老人其面色红润、精神饱满、牙齿不松,每日能步行10公里。在这些人中也从未有得过大病的。可见水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阳历七八月份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最潮湿的日子。民谚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常出现在夏至后,小暑与大暑之间,立秋后还有一段“秋老虎”。“三伏”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这一段时间。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一天当中,白天还是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等于散发的热量,天气也就达到最热了。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温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三伏”。“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
  节令衣着
  有些人喜欢在夏天光着上身乘凉,认为赤膊凉爽,其实未必如此。当气温接近或超过人的体温(37℃左右),赤膊不但不凉爽,反而会感到更热。因为人的体温调节不仅靠皮肤蒸发,还和皮肤辐射有关。当外界温度超过37℃时,体温主要靠皮肤蒸发来散热;当气温继续升高时,皮肤不但不能通过辐射方式来散热,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使人感到更加闷热。所以,夏天最好不要光着上身。相反,应适当穿些衣物,一来可以隔热,二来可以阻挡紫外线的照射。紫外线既容易产生热量,又容易造成晒伤。小暑节气,太阳距地面较近,晴天时空气中紫外线含量在一年当中是比较高的,因此应当多加小心。
  起居须知
  一年中最热的天气来了,而阴气也在这时候开始生长,所以不能过于贪凉,而应当适当使身体排汗降温。这样还可以排出体内的一些毒素,对身体是有益的。
  夏季的特点是日照时间长,天亮得早,黑得晚。因此,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应随之做一些相应的调整,以迟睡早起为宜。定时起睡最好,可保护生物钟不受影响。定时,是体内生物钟准点运转的基本要求,可形成神经系统的动力定型。一旦形成“动力定型”,则人们的行为便有了预见性和适应性。这是对环境的最好的适应。夏季养生应有个夏季的作息时间。一旦规定下来,便要自我约束,决不无故违反,即使节假休息日也不例外。只有这样才可能形成“动力定型”。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好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小暑时节,应该遵循定时起睡的原则。虽然个体差异很大,但大多数人可能是这样:即晚上22:00-23:00点就寝,早上5:30-6:30起床;午饭后半小时进行短时午睡。此外,三餐及锻炼、用脑、休闲的时间均应明确。这种“定时”在夏季尤其重要。炎热的天气影响人们的睡眠,尤其使人睡得不深不甜。但是一旦养成了定时就寝的习惯,就比较容易排除气候对睡眠的干扰,上床不久即可入睡,并很快转入深睡,早晨也容易自然醒来,而且醒后有舒适惬意感。如此,即使在炎夏,人体生物钟也不会“错点”。
  小暑节气中很多人喜欢在室外露宿,这种习惯不好。因为当人睡着以后,身上的汗腺仍不断向外分泌汗液,整个肌体处于放松状态,抵抗力下降。而夜间气温下降,气温与体温之差逐渐增大,很容易导致腹痛、头痛、关节不适,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
  另外,“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小暑时节,气温高、湿度大。木头,尤其是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如果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病。所以在小暑节气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头上。
  节令养生食谱
  小暑节气天气已热,但尚未达到极点,其时养生的饮食方案如下。
  荷叶粥
  制作原料:荷叶50克,白糖30克,粳米250克。
  制作方法:鲜荷叶洗净,去蒂及边缘。另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铝锅内,加适量水,将荷叶盖于粳米上。再将铝锅置武火上烧沸,改用文火煎熬,粳米熟透后揭去荷叶,放入白糖,拌匀,停火即成。
  适宜人群:适用于暑湿泄泻、雷头风、吐血、衄血、眩晕、水气浮肿、崩漏、产后血晕者。
  荷叶性味苦、涩、平。入心、肝、脾经。《日华子本草》说:“止渴,并产后口干,心肺燥,烦闷。”《本草纲目》说:“生发元气,裨助脾胃,涩精浊,散淤血,消水肿,痈肿,发痘疮。治吐血、衄血、下血、溺血、血淋、崩中、咯血、产后恶血、损伤败血。”由此可见,荷叶不仅是清暑利湿的要药,而且与其他中药为伍,又是止血的要药。
  砂仁粳米粥
  制作原料:粳米250克、砂仁3克。
  制作方法:将砂仁选干净,碾成细末;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铝锅内。将铝锅置灶上,加水适量,用武火熬煮热烂,加入砂仁末,再烧沸即成。
  适宜人群:适用于消化不良、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气逆呕吐、脾胃虚寒、腹痛泻痢者。
  禁忌:阴虚有热者忌食用。
  滋补原则
  夏季滋补与冬季滋补不同,一定要清淡,不可过于滋腻,否则极易伤胃。中医认为,山药、大枣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且补而不腻,非常适合脾胃虚弱者夏季煮粥喝,且二者均具有提高肌体免疫力的作用,可有效对抗夏季因酷暑而造成的免疫力降低。蜂蜜、牛奶、莲藕、银耳、豆浆、百合既可益气养阴,又可养胃生津,是夏季体弱多病、出汗较多、食欲不振者的食疗佳品。
  小暑时节气候炎热而又多雨,由于暑热挟湿,常使脾胃受困,食欲不振。再加上气候炎热,使人多喜食生、冷、寒、凉之物,往往因食之太过,又伤脾胃。故在炎暑之季,切忌过食生、冷之物。此时的饮食应以甘寒清淡、利湿清暑、少油之物为宜,如西瓜、冬瓜、绿豆汤、酸梅汤、薄荷汤、绿茶等均为清热利暑、利湿养阳之品,夏季可以经常服用;更不可多食油腻厚味或不洁之品,以防痢疾、泄泻等胃肠道疾病。
  节令养生小贴士
  小暑药浴 祛病健身
  药浴的使用方法在我国由来已久。据载,自周朝开始就流行用香汤浴洁身,宋明期间,这种香汤浴传入民间,便出现了专供人们洗芳香浴的“香水行”,逐渐形成了一种习俗。人们择日选用不同的药浴洁身、防病。如春节这天用五香汤沐浴,浴后令人遍体馨香,精神振奋;农历的二月二,古人称之为“中和节”,民间称为“龙抬头”的这一天,多取枸杞煎汤沐浴,可令人肌肤光泽,不老不病;夏季常用五枝汤洗浴,是为疏风气、驱瘴毒、滋血脉。到了清朝,药浴不仅作为健身益寿的方法,而且广泛应用于治疗和康复疾病。
  药浴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浸浴、熏浴、烫敷,作为保健养生则以浸浴为主。浸浴的具体方法,以五枝汤(桂枝、槐枝、桃枝、柳枝、麻枝)为例:先将等量药物用纱布包好,加十倍于药物的清水,浸泡20分钟,然后煎煮30分钟,再将药液倒入浴水内,即可浸浴。有条件的可每日一次,这种药浴方法适用全身浸浴,亦可用于局部泡洗。
  另外,此节令,女性还可在泡澡的时候加入下列材料,在夏季养颜美白,还有香体的效果。绿豆、百合、冰片各10克,滑石、白附子、白芷、白檀香、松香各30克研成粗末儿,装纱布袋煎汤浸浴,可使容颜、肌肤白润细腻,并香体驱邪。
  节令美食――黄鳝
  “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是反映夏日暑热程度的节气。每个节气都有特有的食物,而这种食物往往在这个节气里成为特定的美食。就如同“冬至”吃饺子,“夏至”吃凉面,“小暑”这一天的美食是黄鳝。
  黄鳝,又叫鳝鱼、长鱼,与甲鱼、泥鳅、乌龟并称为“四大河鲜”。在我国除西部高原外,全国各地均有。黄鳝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刺少肉厚,能烹调多种菜肴。生炒、红烧、熟焖、油炸,方法不同,口感不同。远在两千年前的我国古代就已经把黄鳝列入食谱之中了,不少文人墨客更对黄鳝大加赞赏。如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吟咏食物中,有“杂莼多剖鳝,和黍半蒸菰”之句,意为吃黍米饭时,须配以莼菜与鳝鱼制作的菜肴。清人黄家骥在《湘江竹枝词》中也留有“莼菜鳝鱼新产出,桃进春城价更高”的诗句。
  那为什么偏要在小暑这天吃黄鳝呢?相传,远在三国时期,“医圣”华佗得罪了曹操,被打入死牢。他痛惜自己的一身医术未能传人,想把医书交给自己的夫人。看管华佗的人敬仰华佗的医术和乐善好施,便决定为他传书。不料走漏了风声,传书人被杀,书也被烧成灰烬。灰烬飞落到水田,恰被黄鳝吃了,从此黄鳝变得特别命大。由此,人们认为黄鳝可以去除百病,免遭灾难。
  这只是个传说。但据医学史料记载,黄鳝性温,味甘,入脾、肾,能补中益气、治虚损、除风湿、强筋骨、祛风止痉、滋补肝肾,所以历代名医常用以治病补身,在夏季食用功效更为显著。而小暑时的鳝鱼肥壮、肉质结实、味道鲜美,故有“小暑黄鳝赛人参”之说。
  节令养生运动――“呵”字功
  “呵”字功是夏季气功养生的辅助功法。它不仅有养心的作用,而且对治疗舌体糜烂、舌强语蹇、心悸、心绞痛、出汗过多、失眠、健忘等症起辅助作用。
  “呵”字功:发音(ke),音“科”,读“科鹅”。
  开始练习时,双脚分开直立,与肩同宽。两膝微屈,头正颈直,含胸收腹,直腰拔背。两手臂自然下垂,两腋虚空,肘微屈,两手掌轻靠于大腿外侧。全身放松,两眼微开,平视前方。身体虚弱者,也可采用坐位。
  练功时采用腹式呼吸的方法,呼吸要自然均匀,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呼气时收腹,提肛,缩睾,人体重心略向后移,脚跟着力,足趾轻微点地;吸气时两唇轻合,舌抵上腭,腹部隆起。站定放松,呼吸调顺后,两手缓缓上提,提至胸胁部时,两手收指虚握拳,在胸前用力向内互击,以两拳不碰撞为原则,击至胸正中线位置时,各左右回缩,然后再互击互缩,反复六次。
  互击后,两手手指自然展开,在胸前部,右手心先转向内,然后向外翻,右手向上托起,如擎重物;同时,左手心先转向内,然后向下翻,左手向下按。随右手缓缓擎起,头慢慢向右侧,微向右上方仰起,上半身稍微向右侧转,整个过程为吸气阶段。待右手擎定,头已微仰,两目仰视右手背,口吐浊气,同时发“呵”字音。
  呵气毕,右手下收,左手上提,待至脑前,右手改为向下按,左手翻掌,改为手心向上。左手向上托起,如擎重物。随左手缓缓擎起,头慢慢转向左侧,微向左上方仰起,上半身稍微向左侧转。整个过程配以缓吸气。待左手擎定,头已微仰,两目仰视左手背,吐口浊气,同时发“呵”字音。然后再改为右擎左按,反复二次,共呵六次。
  呵毕,左手回收,右手上抬,在胃脘部相交,两手呈抱球状。一并略微下移,移至上腹部丹田,意守丹田三分钟。然后,两手十指交叉,缓缓上提,提至胸前,手掌由内向外翻转,慢慢上擎至头顶部。提擎的过程中,配以吸气,擎定后,头部尽量往后仰,仰定,两目注视手背,用力呵气。呵气后,两手慢慢下移,头缓缓恢复正位。两手下移的同时,掌心向内向上翻,旋转360度,恢复手心向上姿势。至胸前后,两手分开,改为手心向腹,两手向下移动,移至丹田,意守二分钟。整个过程配以吸气。待移至丹田,用力呵气。然后重复上述动作,连做三次。
  最后一步是调息。呼吸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平定情绪,息心静虑;上下齿相互轻轻叩击36次,多则更佳。叩击过程中,口中津生,尽力咽下,以意送入丹田;两唇轻合,舌抵上腭,两目微闭。
  妙方巧治本季常见病――小儿厌食症
  小儿厌食症是指长期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儿科常见病。夏天一般出汗较多,孩子体内水分、盐分流失较快。散热时,皮肤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血液流经皮下血管较多,而胃肠道等内脏器官的血液供给相对减少,胃肠道活动减弱,消化液也分泌减少。而且夏季暑热湿气重,暑热往往伤脾阴,湿气积滞体内也会使胃肠呆滞。一些体质弱的宝宝脾胃功能易下降。
  以下偏方可缓解小儿夏季厌食。
  山楂方
  [原料]山楂3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先将山楂、粳米研细,加白糖及适量凉开水拌匀,然后抖散在打了油的方盒内,隔水蒸熟,取出切成小块,随意服食。
  [用法]量随意。
  [主治]小儿厌食症。
  枣饼方
  [原料]大枣肉250克,生姜、生鸡内金各60克,白术120克,桂皮9克。
  [制法]将以上各药共焙于研末、和匀,加白糖、面粉适量做成小饼,于锅中烘热。每次2-3个,每日2-3次,空腹时做点心食用。
  [用法]连服7-8天。
  [主治]小儿脾胃湿困厌食,症见面色发黄、疲乏懒动、口腻乏味等。
  大暑
  节今特点
  “大暑”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度。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这个节气雨水多,谚语说:“小暑大暑,淹死老鼠。”
  大暑三候为:“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两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红楼梦》中最短的一个谜面便是“花”,答案为“萤”,即取其“草化为萤”之意。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会有大的雷雨出现,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转向立秋。
  养生要领
  大暑时分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所以暑湿之气比较容易乘虚而入,而且因为暑气很盛,心气比较容易亏耗,特别是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抵挡酷热暑湿,从而导致疰夏、中暑等病。对于疰夏,常要采取芳香悦脾,辟秽化湿的方法,减少食量,清淡饮食,少吃油腻,以使脾健胃和。夏季预防中暑应注意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曝晒,注意室内降温;睡眠要充足,讲究饮食卫生。当出现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全身明显乏力、头昏、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症状时,就可能是中暑先兆。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将中暑者抬到通风阴凉处休息,最好同时给病人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等。
  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意思是说一些在冬季比较容易发作的病应该在夏季治疗,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症等阳虚证。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也是阳气最旺盛的时节,因此对于很多病来说都是最佳的治疗时期。
  大暑天气,合理饮食、注重饮食的营养作用,从而养生益寿,是减少疾病、防止衰老的有效保证。夏季的饮食调养应当以暑天的气候特点为基础。由于夏令气候炎热,容易伤津耗气,因此常可选用一些药粥来滋补身体。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尤其推崇药粥养生。他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药粥对老年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都是适宜的。所以,古人称“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医药六书)赞:“粳米粥为资生化育坤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可见粥对人有多重要。
  节令衣着
  夏季出门时如果不戴帽子,人们通常都会强烈地感觉到热。因为头发既将头部散发出来的热量捂在里面,又大量吸收紫外线,感觉到热的时候头上最先出汗就是这个道理。戴帽是为了遮挡阳光、防热、保护头脑。因此,夏季的帽子必须具有散热透风的性能。
  凉帽种类很多,有草帽、布帽、太阳帽等。每种凉帽都有其优点。比如,草帽的散热、防热性能好,而通风、散汗性能差;竹笼帽的防热、散热、散汗性能均好,但是比较重。选用凉帽时,只要能遮阳散热、透风散汗就可以了。此外,白布对热辐射的反射最大,吸收辐射最少,所以夏天戴帽最好选择白色。
  起居须知
  大暑时节,炎热的程度到达高峰。在日常起居上,睡眠要充足,不可在过于困乏时才睡,应当在微感乏累时便开始入睡,并且睡眠前不可做剧烈的运动。睡时要先睡眼,再睡心,逐渐进入深层睡眠。不可露宿,室温要适宜,不可过凉或过热。房中也不可有对流的空气,即所谓的“穿堂风”。
  早晨醒来,要先醒心,再醒眼,并在床上先做一些保健的气功,如熨眼、叩齿、鸣天鼓等,再下床。早晨可到室外进行一些健身活动,但运动量不可过大,以身体微汗为度。当然,最好选择散步或静气功为宜。气温高的中午不要外出,而居室温度亦不可太低。
  众所周知,皮肤覆盖在人体表面,具有保护、感觉、调节体温、分泌、排泄、代谢等多种功能。在人体皮肤上有几百万个汗毛孔,每天约排汗1000毫升。每毫升汗液在皮肤表面蒸发可带走246焦耳的热量。当外界气温超过35℃,人体的散热主要依靠皮肤汗液蒸发,加速散热,使体温不至过度升高。大暑节气中,大街小巷有些人光着脊梁,误以为这样凉快,其实并非如此。此时若光着脊梁,皮肤就会从外界吸收热量,且不能通过蒸发的方式达到散热的目的而感到闷热。
  风邪可引起多种疾病,伤人常在不经意之间。大暑时节天气闷热,晚上也酷热难耐。有些人喜欢纳凉至深夜,甚至贪凉而露宿于外;或睡于电风扇下,直吹取凉,这些都是不好的习惯。中医指出:“夏夜避风如避箭。”夏季虽热,但仍阴气逼人,下半夜风也很凉,尤其在室内过道的风力比较大。而夏季人体皮肤毛孔开泄,入睡之后,肌体抵抗力较弱,极易遭受风邪的侵袭。
  节令养生食谱
  豆芽鸡丝
  制作原料:绿豆芽100克,仔鸡胸肉200克,麻油、精盐、味精、醋、白糖、姜、蒜瓣适量。
  制作方法:姜切成细丝,蒜去皮捣成泥状。鸡胸放入开水锅煮至六成熟,捞出沥干,切成丝。绿豆芽去头脚洗净,放进开水锅内略烫,捞出沥干,也装入盛鸡丝的盘内,用适量的醋、麻油、白糖、精盐、姜丝、蒜泥调成卤汁,浇入盘内,拌匀入味即可。
  泥鳅丝瓜汤
  制作原料:丝瓜100克,泥鳅150克,姜5克,薄荷叶10克,香油4克,蒜泥15克。
  制作方法:将丝瓜皮去掉,切成薄片,洗净,将肠中杂物排净的泥鳅冲洗干净,放入沸水中煲10-15分钟后,放入丝瓜、薄荷叶、姜、蒜泥,煮熟丝瓜,放入少许精盐、香油4克,即可食用。
  适宜人群:可治痱子疖毒,人人皆宜。
  此汤有清热解毒、利水渗湿的功效。
  百合莲子蛋羹
  制作原料:百合、莲子肉各50克,鸡蛋2-3个,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整鸡蛋煮熟,去壳待用;百合、莲子肉洗净后,与鸡蛋同放入炖盅内,加适量冰糖,隔水炖半小时左右即可。
  适宜人群:可用于妇女更年期综合征,还可抗衰老、补虚损。还适用于慢性气管炎,肺热咳嗽,劳嗽咯血及心肾不交或心肾两虚之失眠、心悸、遗精、尿频、白浊、带下,脾虚泄泻者。
  禁忌:百合性寒,故风寒咳嗽者忌食。
  本炖品补中有清,为体弱之人常食之佳品。莲子味涩,有收敛作用,故大便干结、疳积、疟疾及外感初起有表证者忌食。百合味甘能补,性寒能清热,莲子可补五脏及十二经脉气血,与鸡蛋同炖食,有滋养润肺、清心安神之功。
  滋补原则
  在谈到夏季如何养生时,《理虚元鉴》作者汗绮石在书里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这里指明了夏季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在盛夏防暑邪,在长夏防湿邪。长夏是每年阴历六月,大暑时节正当长夏。长夏最适宜养津液,这样不但能安度盛夏,对防病健身、延年益寿也大有好处。同时又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即《黄帝内经》里所指出的“春夏养阳”。也就是说,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仍然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饮食宜减苦增辛。
  大暑时节气候炎热,万物生长旺盛,人体气血趋向体表,从而形成阳气在外、阴气内伏的生理状态。所以夏天食物应着眼于清热、消暑、健脾益胃,以清淡爽口、利水渗湿、富含营养、易于消化为佳。
  节令养生小贴士
  刮痧治中暑
  盛夏季节,容易发生中暑。在发病初期,病人大都有腹痛、脘腹胀闷使头部昏沉的感觉,十分难受,中医谓之痧症。此时必须尽快进行刮痧治疗。
  刮痧疗法虽是流传已久的民间方法,但实际上它却蕴含着中医经络理论。刮痧讲究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刮拭经络穴位,通过良性刺激,充分发挥营卫之气的作用,使经络穴位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疏通经络、舒筋理气、驱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淤、消肿止痛、祛除邪气,以增强肌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目的。中医认为五脏之系皆附于背(即后背正中线及中线两侧),凡邪气上行则逆,下则顺。通过向下刮痧,使邪气下降,经络中的气机得到通畅而正常运行,所以痧症得以痊愈。
  刮痧疗法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治疗中暑,有立竿见影的功效。方法:刮拭颈项胸背前后,施力由轻到重,从头顶侧向足跟方向刮拭。如无专用工具,可用硬币涂抹万金油或清凉油,刮拭面尽可能拉长,待皮表出现斑(痧),色鲜红或暗红,有明显疼痛时,再寻痛点短刮加强至皮色变得更深暗为止。
  节令美食――西瓜
  民间有俗语:“暑天几块瓜,药剂不用抓。”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西瓜“甘寒无毒”,不仅“消烦止渴,解暑热”,而且“宽中下气,利小水,治血痢,解酒毒”。《本经逢源》记载:西瓜能引心包之热,从小肠、膀胱下泻。能解太阳、阳明中喝及热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汤”之称。白虎汤为汉伤寒论方,有清热生津、解渴除烦的功效。说西瓜是“天生白虎汤”,即指西瓜皮与其同功。西瓜的瓜皮也是可以入药的部分,被中医称作“西瓜翠衣”。其实,瓜皮在清暑涤热、利尿生津方面的作用远胜于瓜瓤。
  西瓜堪称“瓜中之王”。味道甘味多汁,清爽解渴,是盛夏佳果。西瓜除不含脂肪和胆固醇外,含有大量葡萄糖、苹果酸、果糖、氨基酸、番茄红素及丰富的维生素C等物质,是一种富有营养、纯净、食用安全的食品。
  应细说的是,西瓜虽好,但它总属寒凉之品,素体虚寒胃弱之人如若贪食过多,易引起腹痛、腹泻。它还不宜与油腻之物一同食用。西瓜若与温热的食物或饮料同食,则寒热两不调和,易使人呕吐。
  节令养生运动――游泳
  游泳是夏季最为适宜的健身运动。我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中,就有“泳之游之”的词句。大暑盛夏炎热,酷暑难消,游泳既可让人得到乐趣,消暑去凉,又能让人从中得到锻炼。
  游泳时,人在水中承受的压力比在空气中大许多倍。站在齐胸深的水中,呼吸肌可得到有效的锻炼。经常游泳的人,心脏能得到锻炼,心肌发达,收缩能力强。同时,呼吸肌亦强壮有力,肺活量大。
  游泳过程中全身肌肉有节奏地进行着紧张收缩、放松舒张的交替活动,锻炼了肌肉,也消耗多余的脂肪。因而,经常游泳,能使人体肌肉富有弹性,体型健美。经常在冷水中锻炼,体温调节机能得到改善,从而增强了人体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游泳时,人体各部分的器官都参与活动,从而加大了人体能量的消耗,促进了新陈代谢,增强了神经、呼吸和消化、血液循环等系统的功能。
  游泳时,水流和波浪对身体的摩擦和冲击还形成了水对人体的特殊“按摩”。这样能使全身肌肉得到放松,紧张的神经得到休息,可以对经常失眠的人进行有效的催眠。
  不要刚吃饱饭就游,以免因体表血管扩张,胃肠血液相对减少而影响消化功能。也不要空腹游泳,以防体内能源供不应求,使大脑血糖不足,引起头晕眼花、四肢无力,甚至晕倒。游泳的最佳时间是在饭后一小时左右。不宜在烈日下长时间游泳,最好避开中午阳光特别强烈的时间段,以防中暑。游泳前,应充分做好四肢、躯干各类关节和肌群的准备活动,再用凉水浇浇面、胸等部位,慢慢适应水温,切不可贸然入水,以防发生抽筋事故。剧烈运动后出汗较多,也不应立即游泳。此时体力疲劳,肌体反应迟钝,如立即下水,容易产生因动作不协调而引起的呛水,还会使张开的汗腺和毛细血管急剧收缩,出现肌肉痉挛。
  妙方巧治本季常见病――中暑
  中暑是发生于夏季或高温作业时的一种急性病症,属于中医学“暑厥”、”暑风”、”闭证”的范围。长时间受到烈日暴晒或气温过高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因素。临床表现轻者可见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突然昏迷、肢厥、面色苍白、呼吸不匀、血压降低、高热等。本病患者以老年人、身体虚弱者及长期卧床的病人与产妇为多见。
  以下偏方可缓解中暑,减轻痛苦。
  新鲜薄荷方
  [原料]新鲜薄荷30克,大米60克,冰糖20克。
  [制法]先将薄荷加水煎汤,待其冷却,再用大米煮粥,快熟时加入冰糖、薄荷汤,再煮一二沸即可。
  [用法]每日两次。
  [主治]中暑。
  鲜竹叶方
  [原料]鲜竹叶10克,鲜薄荷叶2克,绿茶5克。
  [制法]将鲜竹叶、鲜薄荷叶、绿茶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用法]量随意。
  [主治]中暑。
  苦瓜方
  [原料]苦瓜1个,绿茶适量。
  [制法]将苦瓜上端切开,去瓤,装入绿茶,把苦瓜挂于通风处阴干。取下洗净,连同茶叶切碎,混匀。每服10克,以沸水冲沏,代茶频饮。
  [用法]每日一次。
  [主治]中暑发热、口渴烦躁、小便不利等症。
  青竹叶方
  [原料]青竹叶1把,鲜藿香叶30克,茶叶10克,青蒿15克。
  [制法]先将竹叶、藿香、青蒿三味加水煎汤,取汁冲沏茶叶,代茶饮用。
  [用法]每日一剂。
  [主治]中暑高热、汗出、口渴、烦闷、恶心、呕吐等症。

推荐访问:小暑 大暑 节气 二十四
上一篇:[乳腺增生不必过度紧张/中年腰疼,不全是腰肌劳损]腰肌劳损腰疼吃什么药
下一篇:外貌能当“年龄计算器”/积极思考延寿七年/改掉吃药坏习惯省大钱_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