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山东省胶州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来源:美国留学 发布时间:2021-05-03 点击:

 山东省胶州市实验中学 2020- -1 2021 学年高一上学期 2 12 月月考试卷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Fe :56

  O:

 :16 第 Ⅰ 卷(共 共 50 分 分) 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 2 分,共 50 分 分) 1. 某南极考察队在印度洋发现了一种不寻常的鱼,它的血液像水一样无色透明。经研究发现这种鱼的血液中某种元素的含量是其他鱼的血液中的十分之一,这种元素是(

 )。

 A. Cu B. Pb C. Ag D. Fe 『答案』 D 『解析』

 『分析』

 『详解』 血红蛋白是存在于红细胞中的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它的特性是在氧气浓度高的时容易与氧结合,氧气浓度低的时容易与氧分离,血液呈现红色主要是血红蛋白造成的,无色透明就是几乎无血红蛋白,所以这种鱼的血液中铁元素的含量是其它鱼的血液中的十分之一,所以 D 符合题意; 故 『答案』 D。

 2. 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这里的“黄芽”是指(

 ) A. 硫 B. 铜 C. 铁 D. 金 『答案』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液态的金属汞,受热易变成汞蒸气,汞属于重金属,能使蛋白质变性,属于有毒物质,但常温下,能和硫反应生成硫化汞,从而防止其变成汞气体,黄芽指呈淡黄色的硫磺,故选项 A 正确。

 『点睛』 题考查汞、硫的性质及应用的知识。通过物质的状态、颜色等进行判断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 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向饱和 Na 2 CO 3 溶液中通入 CO 2 ,无明显现象

 ②Na 2 CO 3 溶液和 NaHCO 3 溶液都可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③向淀粉 KI 溶液中通入 NO 2 ,溶液呈蓝色 ④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说明该气体一定是 SO 2

 ⑤向某溶液中加入烧碱溶液,加热后生成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有 NH 4 ⑥向 CaCl 2 溶液中通入 SO 2 ,有白色沉淀生成 A. ①②⑥ B. ②③⑤ C. ①④⑤ D. ③④⑥ 『答案』 B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向饱和 Na 2 CO 3 溶液中通入 CO 2 可生成 NaHCO 3 ,由于 NaHCO 3 的溶解度小于Na 2 CO 3 的溶解度,所以 NaHCO 3 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能观察到有白色浑浊出现,故①错误 ②Na 2 CO 3 溶液和 NaHCO 3 溶液都显碱性,都可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②正确; ③NO 2 与水反应生成 HNO 3 和 NO,HNO 3 可将 KI 氧化成 I 2 ,淀粉遇 I 2 变蓝,故③正确; ④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除 SO 2 外,还可能是 Cl 2 、O 3 等,故④错误; ⑤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为 NH 3 ,故可说明原溶液中有4NH,故⑤正确; ⑥亚硫酸的酸性小于盐酸,根据强酸制备弱酸的反应规律,SO 2 与 CaCl 2 溶液不反应,故⑥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 B。

 4. 设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1molSO 3 的体积为 22.4L B. 1molCu 与足量的 S 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2N A

 C. 0.2molCu 与含 0.4molH 2 SO 4 的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时,生成的 SO 2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4.48L D. 0.5molCu 与足量浓 HNO 3 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N A

 (信息:4HNO 3 (浓)+Cu加热Cu(NO 3 ) 2 +2NO 2 ↑+2H 2 O

 『答案』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标准状况下 SO 3 不是气体,不能按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体积,A 错误; B.Cu 与足量的 S 反应生成 Cu 2 S,Cu 元素从 0 价升高到+1 价,则 1molCu 与足量的 S 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N A ,B 错误; C.浓硫酸在与铜反应过程中,随着反应的进行会变稀,变稀的硫酸不能继续与铜反应,所以生成 SO 2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小于 4.48L,C 错误; D.根据反应 4HNO 3 (浓)+Cu加热Cu(NO 3 ) 2 +2NO 2 ↑+2H 2 O 可知,Cu 元素从 0 价升高到+2价,则 0.5molCu 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1A0.5mol 2 mol N  =N A ,D 正确; 故选 D。

 5. 《新修本草》是我国古代中药学著作之一,记载药物 844 种,其中有关于“青矾”的描述为“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烧之赤色……”据此推测,“青矾”的主要成分为(

 ) A. 4 2CuSO 5H O 

 B. 4 2FeSO 7H O 

  C.  4 22KAl SO 12H O 

 D.  2 4 23Fe SO 9H O 

 『答案』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4 2CuSO 5H O  为蓝色晶体,受热失去结晶水变成白色,故 A 不符合题意; B.4 2FeSO 7H O  为绿色晶体,+2 价铁离子不稳定,易被氧化成+3 价铁离子,即4 2FeSO 7H O  在空气中灼烧后生成赤色的三氧化二铁,故 B 符合题意;

 C.  4 22KAl SO 12H O  为无色晶体,加热失去结晶水后,变成白色粉末,故 C 不符合题意;

  D.  2 4 23Fe SO 9H O  为黄色晶体,加热后失去结晶水,变成硫酸铁粉末,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睛』 根据不同晶体的颜色判断是解答关键。

 6. 在一种酸性溶液中可能存在 Fe 3+ 、NO 3、Cl - 、I - 中的一种或几种,向该溶液中加入溴水,再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由此可推断溶液中(

  )

 A. 一定含有 I - ,不能确定是否含有 Cl -

 B. 可能含有 NO 3、Cl - 和 I -

 C. 可能含有 NO 3 D. 一定含有 Fe 3+

 『答案』 A 『解析』

 『分析』

 『详解』 加溴水后再加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说明溶液中一定含 I - ,酸性条件下的 Fe 3+ 、3NO 都能将 I - 氧化,则一定不含 Fe 3+ 、3NO  ,不能确定是否含有 I - ,故答案为 A。

 7.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

 选项 ① ② ③ 实验结论 A 浓氨水 碱石灰 酚酞溶液 NH 3 属于碱 B 浓硫酸 蔗糖 溴水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 C 稀盐酸 Na 2 SO 3

 Ba(NO 3 ) 2 溶液 SO 2 与可溶性钡盐反应的可生成白色沉淀 D 浓盐酸 二氧化锰 碘化钾溶液 氧化性:Cl 2 >I 2

 『答案』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3NH 是碱性气体,但不是碱,选项 A 错误; B.浓硫酸有脱水性,可使蔗糖炭化,并放出大量的热,进而与 C 反应生成了2SO ,使溴水褪色,通过蔗糖变黑、溴水褪色可以得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选项 B 正确; C.稀盐酸与2 3Na SO 反应生成的2SO 与 32Ba NO 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4BaSO 白色沉淀,2SO 与2BaCl 溶液则不反应,选项 C 错误; D.浓盐酸与2MnO 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反应生成2Cl ,图中没有加热装置,因此不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选项 D 错误。

 答案选 B。

 8. 3 FeCl 、2CuCl 混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

 ) A. 加入 KSCN 的溶液一定不变红色 B. 溶液中一定含有3Fe C. 溶液中可能含2Cu D. 剩余固体中一定有铜 『答案』 B 『解析』

 『分析』 Fe 3+ 的氧化性强于 Cu 2 + ,加入铁粉,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先后规律,反应的顺序为 Fe+2Fe 3+ =3Fe 2 + 、Fe+Cu 2 + =Fe 2 + +Cu。铜与铁离子不能共存:Cu+2Fe 3 + =2Fe 2 + +Cu。

 『详解』 Fe 3+ 的氧化性强于 Cu 2 + ,加入铁粉,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先后规律,反应的顺序为 Fe+2Fe 3+ =3Fe 2 + 、Fe+Cu 2 + =Fe 2 + +Cu。铜与铁离子不能共存:Cu+2Fe 3 + =2Fe 2 + +Cu。

 A、因为有固体存在,该固体可能是 Fe、Cu 的混合物、也可能是 Cu,无论哪种哪种情况,得出溶液中一定不含 Fe 3+ ,因此加入 KSCN 溶液后,溶液不变红,故 A 说法正确; B、根据 A 选项分析,溶液中一定不含 Fe 3+ ,B 说法错误,本题选 B; C、如果铁粉与 Cu 2+ 反应,铁粉不足,溶液中有 Cu 2 + ,固体为 Cu 单质,也符合题意,故 C说法正确; D、根据上述分析,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铜,故 D 说法正确。

 9. 用下列两种途径制取 H 2 SO 4 ,某些反应条件和产物已省略,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途径①S3HNO浓H 2 SO 4

 途径②S2O

 SO 22O SO 32H O

 H 2 SO 4

 A. 途径①反应中体现了浓 HNO 3 的强氧化性和酸性 B. 途径②的尾气可以用氨水进行处理 C. 由途径①和②分别制取 1 mol H 2 SO 4 ,理论上各消耗 1 mol S,各转移 6 mol 电子 D. 与途径①相比,途径②更能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因为途径②污染相对小且原子利用率高 『答案』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S 与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 H 2 SO 4 、NO 2 和 H 2 O,该反应中浓硝酸只体现了强氧化性,并不体现酸性,故 A 错误; B.途径②的尾气中主要含有有害气体 SO 2 ,通常用氨水进行处理,故 B 正确; C.途径①和②都是由 S 来制取 H 2 SO 4 ,S 的化合价从 0 升高至+6,制取 1 mol H 2 SO 4 ,理论上各消耗 1 mol S,各转移 6 mol 电子,故 C 正确; D.途径①中 S 与浓硝酸反应生成 H 2 SO 4 、NO 2 和 H 2 O,NO 2 会污染大气,与途径①相比,途径②更能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故 D 正确; 故选 A。

 10. 下图中能较长时间看到 Fe(OH)

 2 白色沉淀的是(

 )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氢氧化亚铁能够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要较长时间保存氢氧化亚铁沉淀,只要满足在制取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和空气接触即可,据此对各选项进行判断。

 『详解』 根据题中信息可知要较长时间保存氢氧化亚铁沉淀,必须在制取过程中尽可能减

 少和空气接触,对比 4 个实验明显可以发现选项④加入有机物作隔离层;②中 Fe 和稀硫酸生成氢气能排出装置中的氧气,所以也能减少与氧气接触;①中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滴管伸入放有还原性铁粉的硫酸亚铁溶液中,可以避免试管中部分氧气对氢氧化亚铁的氧化,则能减少与氧气接触;只有③生成的氢氧化亚铁能够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 4Fe (OH)

 2 +O 2 +2H 2 O=4Fe(OH)

 3 ,导致不能长时间观察到氢氧化亚铁,故答案选 D。

 『点睛』 本题考查了氢氧化亚铁的制取,氢氧化亚铁极易被氧气氧化,所以制取氢氧化亚铁时注意必须在无氧气条件下进行反应,这是高中化学中较重要的一个实验,是学习重点,注意熟练掌握反应方程式 4Fe(OH)

 2 +O 2 +2H 2 O=4Fe(OH)

 3 。

 11. 空气中的硫酸盐会加剧雾霾的形成,我国科学家用下列实验研究其成因:反应室底部盛有不同的吸收液,将 SO 2 和 NO 2 按一定比例混合,以 N 2 或空气为载气通入反应室,相同时间后,检测吸收液中 SO24的质量分数,数据如表所示:

 反应室 载气 吸收液 SO24的质量分数/% 数据分析 ① N 2

 蒸馏水 a i:b≈d>a≈c; ii:若起始不通入 NO 2 ,则最终检测不到 SO24 ② 质量分数为 3%的氨水 b ③ 空气 蒸馏水 c ④ 质量分数为 3%的氨水 d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控制 SO 2 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是治理雾霾的有效措施 B. 反应室①中可能发生反应:SO 2 +2NO 2 +2H 2 O=H 2 SO 4 +2HNO 2

 C. 本研究表明:硫酸盐的形成主要与空气中的 O 2 有关 D.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铵态氮肥可能会加重雾霾的形成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控制2SO 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是治理雾霾的有效措施,故 A 正确; B.由题意可知反应室①中可能发生反应2 2 2 2 4 2SO 2NO 2H O=H SO 2HNO    ,故 B 正

 确; C.依据数据 b d a c    可知,硫酸盐的形成与空气中的氨有关,与氧气无关,故 C 错误; D.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铵态氮肥使空气中氨的含量增加,依据实验可知空气中的氨更有利于硫酸盐的形成,从而加剧雾霾的形成,故 D 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 C。

 12. 下列有关铁的氧化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常见的铁的氧化物 FeO、Fe 2 O 3 、Fe 3 O 4 都呈黑色 B. 铁的氧化物中 Fe 2 O 3 、Fe 3 O 4 都有磁性 C. 作为炼铁原料之一的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 Fe 2 O 3

 D. 铁的氧化物 Fe 2 O 3 、Fe 3 O 4 都只有氧化性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Fe 2 O 3 为红棕色,不是黑色,A 错误; B.Fe 2 O 3 无磁性,Fe 3 O 4 有磁性,B 错误; C.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 Fe 2 O 3 ,C 正确; D.Fe 3 O 4 中即有+2 价的 Fe 元素,也有+3 价的 Fe 元素,因此 Fe 3 O 4 不仅具有氧化性,也具有还原性,D 错误; 故选 C。

 13. Y 形管是一种特殊的仪器,与其他仪器组合可以进行某些探究实验。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探究 SO 2 与 BaCl 2 反应生成沉淀的条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玻璃管的作用是连通大气,使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广口瓶,参与反应 B. c、d 两根导管都必须插入 BaCl 2 溶液中,保证气体与 Ba 2+ 充分接触 C. Y 形管乙中产生的是氧化性气体,将 BaSO 3 氧化为 BaSO 4 沉淀 D. e、f 两管中的试剂可以分别是浓氨水和 NaOH 固体

 『答案』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玻璃管的作用是连通大气,平衡压强,以便左右两边产生的气体顺利导入,故A 错误。

 B.如果 Y 形管乙产生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氨气,将导管 d 插入 BaCl 2 溶液中,会引起倒吸,故 B 错误。

 C.2SO 与 BaCl 2 不反应,不能生成 BaSO 3 ,若 Y 形管乙中产生的是氧化性气体,氧化性气体将23SO氧化成24SO,而不是将 BaSO 3 氧化为 BaSO 4 沉淀,故 C 错误; D.若 Y 形管乙中产生的气体是氨气,氨气是碱性气体,导入3NH 使溶液呈碱性或中性时,3NH 可以与2 3H SO 反应生成大量的23SO,23SO与2BaCl 反应生成 BaSO 3 ,浓氨水和 NaOH固体混合可以制得氨气,因此 e、f 两管中的试剂可以分别是浓氨水和 NaOH 固体,故 D 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 D。

 14. 高铁酸钾(K 2 FeO 4 )是一种环保、高效、多功能饮用水处理剂,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用 K 2 FeO 4 对饮用水杀菌消毒的同时,还产生 Fe(OH) 3 胶体吸附杂质净化水 B. 用 FeCl 2 溶液吸收反应 I 中尾气后可再利用 C. 反应 II 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2 D. 该生产条件下,物质的溶解性:Na 2 FeO 4 < K 2 FeO 4

 『答案』 D 『解析』

 『分析』 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加入 NaClO、NaOH,次氯酸钠将铁离子在碱性条件下氧化成 Na 2

 FeO 4 ,加入饱...

推荐访问:胶州市 山东省 高一
上一篇:四川省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检测
下一篇:2020-2020学年江苏省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高二6月学情调研化学试题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