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化2035

来源:美国留学 发布时间:2020-09-13 点击:

 - 1 -

  教育现代化 2035

  2020 年 8 月

 - 2 - 目

 录

 一、战略背景....................................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一)发展现状..................................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二)发展环境..................................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二、总体战略....................................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一)指导思想..................................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二)基本理念..................................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三)基本原则..................................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四)战略目标..................................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三、战略任务....................................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一)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三)推动基础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四)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五)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六)加强完善终身学习体系......................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七)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八)加快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变革..................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九)推进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新局面..............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十)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四、保障体系....................................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一)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二)科学设定实施路径..........................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三)完善教育现代化投入支撑体制................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四)完善落实机制..............................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 3 - 教育现代化 2035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教育现代化是教育高水平的发展状态,是以教育理念的现代化为先导,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促进教育理念、发展方式、体系制度、内容方法等全方位转变,实现教育的普及化、终身化、个性化、国际化、信息化,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

 教育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重要支撑。推进 MJ 教育现代化,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阳绚丽篇章作出 MJ 人民的贡献。

 一、战略背景 (一)发展现状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决策部署。县委、县政府政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洛阳“9+2”工作布局和 MJ“一二三四八”总体思路,着力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工作扎实推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断强化,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截至 2019 年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91%,普惠性幼儿园学位占比 82.2%,普惠性资源为主体

 - 4 - 的学前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小学净入学率 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7%。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97.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持续实施职教攻坚工程,中等职业教育布局更加优化。

 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基础教育巩固发展,实施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入公办园难、入优质民办园贵”问题有效缓解。实施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计划,起始年级基本消除大班额,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不断推进,2016 年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各项指标名列前茅,超过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高中优质资源有效扩大,普通高中内涵式、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成效显著。职业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实现新突破。

 教育公平有效推进。教育发展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教育事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不断提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实现“应入尽入”。实施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特殊儿童入学率达 95%,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得到有效保障。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学生资助体系更加完善,教育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显著增强。

 教育改革持续深化。出台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建立健全以县为主、县乡两级共管、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教育管理体制。探索实施学校融合式发展、强校带弱校和地方结对帮带等办学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区域和校际间差距。

 - 5 - 不断加强教育督政,完善对镇级政府和县政府相关单位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机制。完善县级督学对教育的督导机制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机制,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督学队伍,实现挂牌督导常态化,督导工作规范性、科学性得到进一步提升,督导结果更加有效。

 教育保障更加有力。持续强化教育优先发展,健全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提高生均拨款水平。稳步推进“校舍维修”及“能力提升”工程,教育资源向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和弱势群体倾斜。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严格落实乡村教师和寄宿制学校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实施校舍安全工程,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扩大。

 (二)发展环境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不确定性增加,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教育国际化的潮流浩浩荡荡,国际间的人才竞争加剧了教育竞争,教育成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等,都需要教育现代化的强有力支撑。MJ 教育的未来发展,外部机遇与挑战并存,内部优势与劣势同在。

 发展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

 - 6 - 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的省级战略,洛阳“9+2”工作布局,从三个层面为 MJ 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注入了巨大动力。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共识,教育在 MJ 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更加凸显。河南省、洛阳市发展研学旅游的政策,有利于打造集农事体验、文化感知、寓教于乐于一体的特色研学品牌,依托洋丰生态园等研学旅游资源,为 MJ 教育与旅游融合带来崭新机遇。

 面临挑战。从中观层面看,MJ 面临融入洛阳城市区发展的挑战,为配合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重要交通枢纽、国际人文交往中心,打造都市圈,引领全省发展的新引擎,MJ 教育需要主动作为。从微观层面看,MJ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程加快,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贡献度不断提升,对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需求加大,人才需求的类型、层次发生变化;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人口流动不断加大,教育资源空间布局面临深度调整;人口老龄化加速和生育政策放宽,学龄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和结构发生变化,迫切需要 MJ 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迫切需要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

 发展优势。MJ 教育厚植开放创新基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托举广大莘莘学子的梦想。MJ 注重擦亮教育品牌,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鼓励优质资

 - 7 - 源向农村流动,打造各级各类多所特色学校。MJ 高中教育突出亮点,第一高级中学、第二高级中学作为老牌名校,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老城高级中学、平乐高级中学及新区高中等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始终秉承“办学目标高标准” “培养目标高层次”“师资队伍高水平”“教学质量高要求”,构建了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体系、多样化的学科课程体系、多元化的质量评价体系、科学的学生管理体系和富有实效的德育工作体系。义务教育重视文化传承,基础较厚,质量较高,特色化、多样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MJ 营造出全社会助力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政府部门统筹协调,积极作为;新闻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好党的教育方针、科学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宣传报道;教师队伍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坚定三尺芳华、初心不改的信念,秉持学为人师、身正为范的境界,持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

 发展劣势。科学的教育理念尚未牢固树立,素质教育尚未得到充分发展,重成才,轻成长。重结果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国际化水平低,思想品德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尚不能满足教育现代化需要,教师队伍存在结构性短缺问题,老化问题,未能建立能进能出的机制,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岗位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发展仍存在差距,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不高,未能形成大数据、“互联网+”新理念、新思维,教育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线上

 - 8 - 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

 存在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不充足,未能实现乡镇行政村公办幼儿教育全覆盖,学前教育办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优质资源短缺,学校教学设施设备配置需要加强;职业教育学位不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待提升;有效服务全民终身教育学习的体系制度尚不健全,教育支撑引领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亟待提升;教学经费城乡标准不统一,拨付不够及时足额等。

 面对 MJ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MJ 教育事业发展未能完全适应新要求新期盼。必须抢抓机遇、超前布局,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远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战略举措、更务实的项目工程推动全县教育现代化进程。

 二、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市教育大会精神,立足县情,优先发展教育,尊重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大力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和治理现代化,着力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为 MJ 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

 - 9 - (二)基本理念 更加注重以德为先。以立德为根本、以树人为核心,坚持育人和育才相统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培养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学生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核心素养,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水平,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更加注重面向人人。坚持有教无类,保障每个人平等受教育权利,努力提供公平、优质、包容的教育,使教育选择更多样、成长道路更宽广,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让人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更加注重终身学习。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创造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提供开放优质的学习资源,畅通灵活便捷的学习渠道,营造绿色友好的学习环境,让学习成为每个公民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更加注重因材施教。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培养模式,努力使不同性格禀赋、不同兴趣特长、不同素质潜力的学生都可接受符合自己成长需要的教育,促进学生自主、自觉、全面发展。

 更加注重知行合一。将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强化实践环节,坚持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着力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职业素养和

 - 10 - 创新创业能力。

 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推动教育向社会开放、向产业开放,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推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促进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更加注重共建共享。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多元参与,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多渠道扩大教育供给,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共同参与治理、共同分享成果的教育发展新格局。

 (三)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教育系统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牢牢掌握教育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坚持中国特色。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基础性,立足县情、开放办学,扎根 MJ、融通内外,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MJ 教育现代化道路。

 坚持优先发展。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谋教育就是谋未来的理念,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资源保障上把教育事业发展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在全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超前规划、优先发展教育。

 - 11 - 坚持服务人民。深入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问题,努力办好 MJ 人民满意的教育。

 坚持改革创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着力推动教育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开放创新发展。

 坚持依法治教。加强教育管理制度体系和学校章程建设,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和学校治理机制,大力推动依法行政、依法办学、依法执教,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法治保障。

 (四)

 战略目标 总体目标:到 2025 年,各级各类教育实现更高水平、更有质量的发展,综合实力位居全市、全省前列。学前教育更加优质普惠,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高中教育更加多样化、更具特色,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更加紧密,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破解,教育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教育开放水平持续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

 到 2035 年,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全面普及、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形成学习型社会,建成教育强县、人才强县,在市、省内率先实现教

 - 12 - 育现代化。

 5 2035 年主要发展目标:

 ——提供充裕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规范有序、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体系和科学保教体系,使适龄幼儿通过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健康快乐成长。

 ——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巩固及完成水平和学生学业质量达到或超过国家指标要求。

 ——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现高中阶段多样化办学格局,加快普通高中特色化优质发展,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范围,高中阶段教育普及与完成水平达到国家指标要求,城乡新增劳动力普遍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有效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需求,学生自主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为成长成才提供坚实的知识和能力储备。

 ——显著增强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中职学校和一批骨干专业,力争 1-2 所中职学校建成专科层次的高职高专,形成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灵活多样的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让劳动者在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不同阶段都有机会获得必要的技术技能,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完善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特殊教育投入力度不

 - 13 - 断增强,形成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建立更加完善的以财政拨款为主、社会支持、全面覆盖、通畅便利的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让残疾学生接受适合自身特点、有利自身发展、有质量的教育。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智能化校园建设,探索新型教学方式,创新教育服务业态,推动教育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创新,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形成共建共享的教育治理新格局。坚持依法治教,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参与教育决策机制,政府依法行政、引领教育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教育管理信息化和决策施政科学化、民主化、精细化水平显著提高,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各方共同推进的教育治理新格局,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实现各类教育的沟通衔接,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互融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密切配合、良性互动,形成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建成学习型社会。

 表 1 MJ 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预期指标

 - 14 -

  单位:% 指标 2019 年 2025 年 2035 年 MJ 洛阳 河南 MJ 洛阳 河南 MJ 洛阳 河南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91 91 89.50 96 95 - >98 >95 >95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7 96 95.45 >97 >97 - >98 >97 97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97.5 92.5 91.62 >94 >94 - >98 >97 97 学前教育教师持证率 40 79 97.43 >85

 >85

 - >100 >95 >95 义务教育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比例 71 73 62.7

 85 85 - >97 >95 >95 新增劳动力中受过高中及高等教育比例 91 91 — 94 94 - >95 >95 93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0.8 11 10.6 11.5 11.5 - 12 12 12 三、战略任务 (一)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贯穿到教育改革发展全过程,落实到教育现代化各领域各环节。

 坚持从源头抓起,在中小学认真落实国家统编“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中小学教育。积极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选修课和主题团课党课。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校、不同学习者特

 - 15 - 点,打造一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示范课堂,推出一批精品网络公开课,扩大受众覆盖面。

 统筹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丰富中小学教学形式,通过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等多种途径,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让中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情感认同和理论认同,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

 加强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新成果,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等,及时进课程、进课堂、进头脑。优化课程设置,强化课程育人功能,让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健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成果传播机制。立足 MJ 文化特色,推出一批精品网络公开课,扩大受众覆盖面。积极向洛阳市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库输送人才,大力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成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要求,要全面落实立

 - 16 - 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质量标准,加强课程教材体系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开展教育质量评估监测,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

 1. 大力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

 实现立德树人教育全覆盖,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各领域。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以德育人、以智启人、以体健人、以美化人、以劳树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人才培养体系。

 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等教育,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国意识、爱国情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树立远大理想,增长知识见

 - 17 - 识,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思维、能肩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增强综合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智育要更加注重激发好奇心、想象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要保质保量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引导学生把体育锻炼当作终身生活方式,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美育要着眼于提升审美素养、培养艺术爱好,帮助学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和爱好,在艺术熏陶中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劳动教育要积极融入日常,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和家务劳动,弘扬劳动精神,养成劳动习惯。加强宪法教育,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青少年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优化育人体系,丰富和完善教育载体。突出齐抓共管,形成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紧密衔接的完整育人链条。加强“三全”育人责任体系的构建,明晰不同群体的育人责任和育人路径,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政府等各行各业各方人士的育人职责,始终坚持学生成长成才的发展主线,营造立体的教育生态。注重第二课堂建设,积极推进 MJ 中小学研学旅行、综合实践等活动,拓宽育人渠道,打通“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网络课堂”的壁垒。加强学生社团管理,发挥学生社团作用,充分发挥优良育人环境的熏陶作用。

 - 18 - 2. 贯彻执行教育质量标准

 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实施科学保教,严格防止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落实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的儿童发展要求和幼儿园实施要求。执行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和体质健康标准。围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对接行业标准、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注重提升职业教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落实人才培养资源要素标准。立足各级各类教育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根据 MJ 教育发展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依据办学条件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对标以师资配备、生均拨款、教学设施设备配备等资源要素为核心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和提升办学条件。积极推进绿色学校建设,创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

 3.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围绕学生发展加强核心素养培养,落实国家中小学基本课程,以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为主,科学设置地方特色课程,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探索开发以培养综合素质为核心的跨学科课程、主题学习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以及以 MJ丰富的历史文化、自然人文资源为载体的研学旅行课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课程形式,加大微课程、开放在线课程、讲座式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开发力度,推进课程多样化。推动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

 - 19 - 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健全专业教学资源库,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

 4. 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深化教学改革,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以及走班制、选课制等教学组织模式,促进学生主动把学习、观察、实践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完善的学生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保障激励机制,落实社会企事业单位育人责任。

 在中小学普遍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职业教育全面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职业教育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加强和改进公共基础课教学,为学生职业发展奠定较为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

 积极推动社会资源为人才培养服务。加大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运动场、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公益设施建设,免费向学生开放。积极开展校内外结合的科技教育活动,鼓励中小学与科技馆、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协同加强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

 重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丰富家庭教育资源,加强对家长的教育指导服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校委员会等多种方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教育方法,注重家风建设,推进家庭学校共同育人。积极发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规范有序的校外教育,推动校外培训机构回归育人本源。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促进

 - 20 - 全社会负担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

 5. 开展教育质量评估监测

 按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着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

 实施“管办评”分离,强化教育督导职能,提升学校办学质量。推动学校以持续提高质量为目标,针对课堂教学、实习实践、考试评价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制定指导性规范,建立全过程、全方位人才培养质量反馈监控体系,推动学校不断改进教学过程、优化资源配置,持续提高办学质量。施行学校年度教学质量报告发布制度,接受社会评价和监督。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体系。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建立质量监测信息公开和结果反馈机制,推动监测结果与资源投入挂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推动基础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 基础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要重点关注农村地区,不断完善发展机制,精准施策,补齐短板,全面扩大人民群众受教育机会。

 - 21 - 1. 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保教质量

 以农村为重点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规范有序、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到 2035 年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超过 98%,实现优质、普惠学前教育全覆盖,为幼儿提供更加充裕、更加普惠、更加优质的学前教育。重视特殊儿童学前教育,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和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设立幼儿园或学前班(部),开展学前融合教育,增加残疾适龄儿童入园机会。

 健全学前教育发展机制。强化政府的统筹责任,落实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乡镇政府作用,加快发展公办幼儿园,到 2035 年公办幼儿园达到 70%。完善政府扶持政策,切实通过政府补贴、购买服务、引导社会资金和其他社会资源等方式,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创新学前教育教师、保育员培养和补充机制,按标准补足配齐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提高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具有大专学历的教师比达到 80%以上。完善幼儿园教师职称评聘标准,实行单独分组评审,畅通民办幼儿园教师职称评聘通道,满足高质量学前教育发展需求。

 提高学前保教质量。加强县教育部门学前教育管理力量,完善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监管任务相适应的专业化管理队伍。严格幼儿园准入标准和审批程序,持续开展幼儿园办园行为评估,健全并落实幼儿园办园行为规范,实现幼儿园年检制度,健全县乡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导体系和

 - 22 - 教研指导网络,完善家园共育工程。杜绝“小学化”倾向,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成独具 MJ 特色的园本教研和区域教研,打造具有县域特色的幼儿园课程体系,全面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建立完善的农村薄弱幼儿园帮扶指导体系,切实提高乡村地区学前教育水平。

 2. 提升义务教育巩固水平

 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强化“五育”并举,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遵循教育规律,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优化教学方式,加强教学管理,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积极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有效保证学位供给。根据城镇化发展趋势,加大城镇学校尤其是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力度,有效扩充学位,优化教育资源配备,整合优质资源,着力消除大班额。采取小班化教学,鼓励学校按照小学每班不超过 45 人、初中每班不超过 50 人招生。

 严格执行城镇新建小区配套建设学校制度,加强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保障学生就近接受优质教育,防止学生因就学不便而失学。

 健全更为严密的控辍保学制度。积极履行控辍保学主体责任,完善落实控辍保学实施方案和行政督促复学机制。协同教育、政法、公安、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以及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建立义务教

 - 23 - 育入学联控联保工作机制,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坚持依法控辍,提高质量控辍,落实扶贫控辍和强化保障控辍。把初中作为重点监测学段,把流动、留守、残疾、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少年儿童与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作为重点监测群体。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儿童、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关爱与精准帮扶责任制,防止学生因经济困难、身体残疾、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而辍学。健全控辍保学工作责任体系,落实政府、学校和监护人责任,切实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受教育权益。建立学习困难学生个性化帮扶机制,确保学生不因学习困难而失学。

 完善控辍保学督导机制和考核问责机制,建立学籍系统和户籍系统比对核查机制,及时发现未入学适龄儿童少年,建立完善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数据库,安排其接受合适形式的义务教育并纳入学籍管理,防止空挂学籍和中途辍学。

 3. 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高中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拓宽高中建设资金筹措渠道,加大经费投入,将高中阶段教育投入列入财政预算,落实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构建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持续补充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建立入学机会保障体系和贫困生精准资助机制。探索中职教育入学激励机制,完善技术技能人才保障政策,推动初中毕业未升学学生和从业人员通过各种形式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增加有效学位供给,

 - 24 - 保障城乡新增劳动力普遍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实现 MJ 县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有质量的普及,2035 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98%以上。

 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水平。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运行机制,加快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统筹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以课程改革为抓手,着力构建富有特色的现代化课程体系,推动课程的地方化和校本化,提升学生学业质量;制定课程实施监测方案,定期对新课程新教材落实情况进行进度和效果监测,建立相应的课程实施反馈改进机制,保证新课程的全面落实。设置选修课,推行学分制,增强课程选择性,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特色化发展。切实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倡导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健全教学管理规程,完善作业考试辅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集体备课为着力点,全面推进课堂革命,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自主学习能力;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教学研究,有序推进选课走班制度。落实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有序推进导师制;加强学生职业体验与发展指导,建设 MJ县学生职业体验拓展中心。完善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教师绩效考评和奖励机制,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积极开展校园体育、艺术、阅读、写作、演讲、科技创新等社团活动,发挥学生

 - 25 - 特长,鼓励学校特色发展。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激发办学活力,培养一批“教育家”型校长,打造一批全省知名、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质普通高中,擦亮 MJ 一高教育品牌,推行集团化办学战略,把 MJ 建成“双一流”大学的优质生源输送基地和河南高中教育的新高地。

 持续推进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强化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发展素质教育、转变育人方式的重要制度,强化对学生爱国情怀、遵纪守法、创新思维、体质达标、审美能力、劳动实践等方面的评价。建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与实施办法,推行学生发展成长自我评价。探索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基础教育和高考招生录取工作的有效衔接,搭建 MJ 县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探索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实施路径,建设一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拓宽学生综合实践渠道,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四)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基本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差距,努力让全体 MJ 人民享有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

 1. 全面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化。通过合理的行政资源配置,促进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硬件设施、师资配置和学校管理水平等方面再提升。健全城乡对口帮扶机制,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加强城乡特别是农

 - 26 - 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助力乡村振兴。健全年度督导评估机制,推动城乡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配置等方面均衡发展。

 2. 推动随迁子女 入学待遇同城化

 扎实做好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应入尽入”。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有序扩大城区学校学位供给,完善义务教育入学政策,租售同权,实现随迁子女入学待遇同城化。大力推行阳光招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免试就近划片入学。根据就近入学原则,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和受教育的权利。

 3. 实现困难群体深度帮扶精准化

 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建立教育、民政、残联、扶贫、工会等相关部门家庭经济困难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利用全国资助应用系统、河南省困难学生识别系统、扶贫智慧系统等信息技术平台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施精准资助。改进资助方式,推动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把资助育人体现在资助全过程。

 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计划,加大教育投入和师资培养培训力度,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深入推进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逐步提高学校食堂供餐比例和学生膳食标准。

 - 27 - 4. 全面办好特殊教育

 推进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全覆盖。探索建立适合残疾幼儿康复和身心发展的学前教育模式;全面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重点提升农村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率;提高残疾青少年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针对学生不同情况,实施差别化教育、个性化培养和专业技能培训。对中、重度和多重残疾学生实施送教上门、个性化帮扶。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引进特殊教育康复教育专业人才,提升特殊教育教师和康复人员专业水平,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建立健全特殊教育监测和督导制度,落实各级政府的法定责任,确保每个残疾人都能够接受公平教育,获得自我发展能力。

 (五)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1. 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结构与布局,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形成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利用 MJ 在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中的文化、地域、产业布局上的优势,引进大型企业和社会资金建设产业学院并逐步发展独立的高职院校。遴选中医正骨、家政、护理、机械加工、汽车维修、电子商务等专业,发展 2-3 个高水平院校为引领的品牌化、连锁化职业教育集团,对接职业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改革,扩大对初中毕业生 “3+2”“3+4”中高职、本科贯通培养的招生规模。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

 - 28 - 训。多种形式大力发展面向农业农村的职业教育,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服务乡村振兴。

 2. 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

 围绕构建适应 MJ 产业发展需求的职业教育布局,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产业集聚区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校办企业和产业孵化园区。持续推进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改革,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形成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到 2035 年,实现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教育类型转变。

 (六)加强完善终身学习体系 要坚持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导向,整合各类资源,建立各级各类教育互联互通的终身教育服务网络,建立学习型社会。

 1. 完善终身学习服务平台

 推动各类学习资源开放共享,发展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整合各类数字教育资源向全社会提供服务。发展继续教育,强化职业学校和社区学院的社会培训服务功能。面向社会群体,提供多样化教育与培训服务。

 推动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学习型县城建设,广泛开展学习型乡镇(街道)、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

 - 29 - 习型家庭等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鼓励各基层组织和家庭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和培训活动,促进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家庭的形成。建设县、乡镇、村 (社区)三级教育办学网络体系,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完善各级各类学习型组织的系统推进机制与区域协调机制,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积极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书香社区”等创建活动。构建与 MJ 县发展相适应的区域终身教育体系,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

 2. 优化终身学习资源配置

 扩大社区教育资源供给,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教育,培育多元办学主体,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加快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结合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养教结合,丰富教育内容与形式,满足老年人多元学习需求。

 加强社区教育设施统筹、资源共享和服务联动,加快推进“书香 MJ”建设提升工作,打造县城的“精神地标” “文化书房”。创新家庭教育指导方式,构建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融合机制。开展面向“三农”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社会文化生活教育。

 3. 建立终身学习的制度环境

 健全终身学习质量评价机制。落实各类终身学习成果的学分认定标准、积累办法和转换途径,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落实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认。

 - 30 - 完善招生入学及继续教育制度。落实终身教育法律法规,确保终身学习活动在法制的框架内规范、有序地进行。逐步将在职人员教育、农村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等非学历继续教育纳入教育事业统计。建立健全终身学习的目标责任、部门协调、评估表彰和总结通报等机制,强化经费、场所及人员保障。

 (七)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是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关键。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激发教师专业发展活力,努力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承担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和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完善教师发展和管理机制,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组织教师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把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和管理工作中,形成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热爱祖国奉献祖国。

 健全“双带头人”制度。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利用新载体,强化社

 - 31 - 会实践参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选优配强中小学校党支部书记,配齐建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

 创新师德建设机制。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首要标准,把师德表现作为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要求。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推行师德负面清单制度。坚持严格制度规定和日常教育督导相结合,形成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机制。构建师德状况定期调研和评议制度,完善师德舆情快速反应和重大问题报告、惩处机制。提炼和宣扬优秀教师为学为师的大爱师魂,塑造教师良好社会形象。

 2.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实施教师专业化成长工程。积极实施“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化成长“三专”模式,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建立教师培训学分制管理制度,分层分类设计培训项目,开展新教师入职培训、青年教师助力培训、骨干教师提升培训及教师培训者团队研修和校园长任职培训,提高高级研修及专题培训。推进中小学校本研修制度和全员培训制度,发挥教学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利用“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优势平台,加强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培训,实施农村学校名师、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学科教师等培训计划。实施中职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支持中职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实施特教教师医教结合专项培训。落实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

 - 32 - 纳入财政预算并足额拨付。建立教师培训质量抽查工作机制,将教师培训质量测评情况纳入对学校的绩效考核。

 提升校长办...

推荐访问:现代化 教育
上一篇:警示教育心得(纪检监察)
下一篇: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情况表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