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看病难 医改定基调】中国医改现状

来源:高考 发布时间:2019-08-28 点击:

  据报道,目前一些地方无证行医的黑诊所,出租、承包科室,医疗机构超范围执行等问题仍然存在。   这些诊所之所以称“黑”,黑在什么都敢治,什么难治就治什么。许多不法“专家门诊”都挂着招牌,大言不惭地“根治”或“保好”乙肝、哮喘、风湿、不孕不育、皮肤病、性病、前列腺疾患、精神病、糖尿病、癌症等在世界尚未攻克或无法彻底根治的疾病。黑诊所以夸大宣传效果或专治难言之隐疾患为诱饵,误导或诱骗患者上当。患者一旦染上了性病、男科病、妇女病等这些“让人羞于启齿”的疾病,心情十分焦急,又怕到大医院碰上熟人,宁愿大把花钱以求“根治”。黑诊所也掌握了患者的心理,就算治不好患者也不愿告诉别人,因而就上了贼船。
  黑诊所另一个“优势”就是以低价诱人。目前老百姓到一些大医院看病不但要受到医生开贵处方、检查或重复检查使用贵仪器设备的刁难,还要排队挂号、划价、取药等楼上楼下疲劳奔跑以及医护人员脸难看、态度生硬等一系列的身心折磨。即使看了病,药费还有个报销难的问题。黑诊所就是钻了这个空子。一些黑诊所隐藏在城乡结合部。这种“诊所”十分简陋,往往利用出租屋作为开业地点,旧木板床上是浸满油渍的破棉被,桌上几个小酒精益放上酒精就是消毒杯,药品更是来路不明……这样的“诊所”开业成本低,看病“便宜”,而且便于转移,一有风吹草动便逃之夭夭。黑诊所骗人钱财、耽误诊治,出医疗事故就开溜。从表面上看是主管部门的管理问题,实际上折射出来的还是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老问题。
  关于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医疗体制改革,国家曾经下了大力气,老百姓也在翘首以待,但究竟改革的效果怎么样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作课题组,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总体上讲,改革不成功”的基本评价,在2005年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正是这份报告对现行医疗卫生体制商业化、市场化的走向予以严厉批评。
  2005年8月3日,卫生部部长高强在报告中坦言,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出现了市场化倾向,公益性质淡化。但他同时强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卫生事业需要引入市场机制。他认为,把握住三条“不能变”的基本原则就坚持了卫生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一是坚持走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不能变;二是坚持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和公益性质不能变;三是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居民健康权益的责任不能变。
  直到2006年9月,对医疗改革又出现了新的声音。据国家发改委透露,经国务院批准,由十多个相关部委组成的医疗体制改革协调小组已经成立,并已开始运作,负责协调统筹医疗改革各方的利益。接着,发改委在官方网站上开辟“我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言献策”栏目,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
  据《�望新闻周刊》报道,有不少专家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一位专家坦言:“不下力气解决这个问题不行。”因为医疗卫生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专家认为,看病难、看病贵这一不和谐因素,根子在公立医院的运行机制出了问题。从医院内部来看,问题出在医院收入指标分解落实到人;从医院外部来看,问题出在财政和物价部门的政策导向。
  医院收入指标分解落实到人,是指医院的收入和医生报酬挂钩。这是当初“国家不加钱,但给政策”的产物。在这种扭曲的机制下,医院和医生倾向于开大处方、大检查,导致过度医疗层出不穷,老百姓对医院渐失信任。财政和物价部门的政策导向,体现在财政对公立医院投入不足,迫其“以药养医”;物价部门则对医疗服务收费采取老项目老价格、新项目新价格的办法,挂号费、住院费等老项目难以调高,新项目如核磁共振等允许赢利,同时对药品虚高定价久治不愈。
  此外,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时间的应急处置机制,加强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力度,加强对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等都关系重大。如果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群众有病无处医、没钱治,损害健康,危及生命,就必然会影响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2006年10月23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安排的内容是国外医疗卫生体制和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专家们注意到,在这次学习中提及政府责任时,使用了“义不容辞”加以修饰,这说明政府责任被强化。
  专家们分析指出,现在政府责任有三个未到位。一是投入不到位。表现在政府卫生支出所占比例从1980年的36.2%下降到2003年的17.2%,而卫生总费用则从143.2亿元急剧上涨到6623.3亿元。二是监管不到位。表现在卫生主管部门与公立医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很难对医院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监管。再如黑诊所,表面看是游医问题,实际上是主管部门的姑息养奸。第三是职能转变不到位,没能有效地推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
  专家们认为,医疗卫生事业不是不能引入市场机制,但是市场只能解决效率问题,而不能解决公平的问题。医疗资源只能由政府主导配置才更为有效。此外,各国的医疗模式各有所长,我们应该学习人家的长处,但是不能照搬任何一种模式。英国模式也好,德国模式也罢,其精髓都是在有效利用市场机制的条件下,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看不到这一点,仅仅学人家的具体操作形式,只不过是学了人家的皮毛。我们应该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改革发展道路。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基调已经确定:“强调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明晰了深化卫生改革的路径。”2007年1月1日,卫生部部长高强发表新年寄语中称,今年将积极研究制订医改方案,加大政府投入,维护公益性质。
  在网上,有网民表示,希望高强部长抓住国家税收大幅度增加这一契机,多争取新医改资金,为新的一年里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打下物质基础。同时希望高部长在解决民生头号问题方面不要有什么顾忌,拿出大动作、大手笔。使新改真正体现“新”字。

推荐访问:基调 医改 看病难 解决
上一篇:医骨攀高峰 丹心为患者_峡谷丹心
下一篇:关注青年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知识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