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管子不管之中:从管子里看豹管中什么豹

来源:教师招聘 发布时间:2019-08-24 点击:

  父母管孩子,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是孩子健康成长所必需的,不管孩子则是父母失职,这是常理。但也确有对孩子管得太多、管得不当而适得其反的。   有个孩子非常聪明,学习相当好,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学生中的佼佼者,并提前升入大学,19岁就读完了大学本科。大学毕业后,轻而易举地考取了研究生。学校看他才华出众,认为很有发展前途,决定送他到国外留学深造。一般的青年人有这样的机会是非常高兴的。可这个学生听到要出国的消息非常害怕,说:“到国外学习,妈妈不能跟我去,谁照顾我的生活呀?”因为他没有一点儿生活自理能力,上大学时,妈妈每星期都要去学校两次,给他带好吃的,帮他收拾内务、洗衣服。他在学习上是强者,但在生活上却是弱者。在出国前训练期间,由于担心出国后无法独立生活,他每天晚上睡不着觉,得了习惯性失眠症。到后来发展到只要有人一当他的面提到“出国”二字,他便浑身抽搐,口吐白沫。经多方治疗无效,最终成为一个废人。医生把这种怪病称为“出国恐惧症”。
  这样的事例虽不多,但在许多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管教越多,造成孩子身上的问题越多。比如在生活上,父母成了孩子的保姆,使得五六岁的孩子不能自己吃饭,上小学了还不会穿衣服,上中学了由父母收拾书包,上大学了仍需要大人给洗衣服……这种保姆式的管,使孩子没有自己动手的机会,丧失了基本的生存能力;在学习上,有的父母甘当孩子的“拐杖”,陪孩子读书,帮孩子做作业,不惜重金为孩子请家教。在父母不辞辛苦、忘我地付出之中,孩子自幼便产生了学习上的依赖性。一些在小学时名列前茅的“尖子生”,一旦上了大学,没有了父母的“拐杖”,就变得寸步难行,学习成绩一落干丈。这种“拐杖”式的管,往往使孩子前功尽弃,功败垂成。在亲子关系上,不少父母以长者自居,言行专制,总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习惯于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企望孩子时时处处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孩子做这不行,做那也不行,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全由父母支配,结果使得已经有了独立意识、独立人格的孩子的自尊心、上进心受到了伤害,父母表面上管了孩子的事,却管不了孩子的心,这种专制式的管使孩子逆反心理强烈,极易误入岐途。
  我国自古就有“功夫在诗外”,“无为无不为”的说法。在家庭教育中,此理亦同。我一位朋友的孩子是我国首届宋庆龄奖学金获得者、“津门十佳少年”之一,这位朋友的教子“诀窍”便是“寓管于不管之中”。从孩子上幼儿园时起,她就训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记好,需要家长做的,让孩子来提醒,孩子能做的,家长从不代劳。有一次孩子上少年宫学画忘记了带纸,她看到之后只是在一旁提醒孩子:“再检查一下,有忘记带的东西吗?”孩子漫不经心地回答“没有”,背起画夹就走了。到了教室才发现没带纸,于是只好自己回家去拿。有的人说她这样不管孩子未免太过分了,在她看来,对孩子来说,惩罚错误的方法,必须是自己去改正,家长替他们去改正,永远也“改不正”。这次孩子虽然上课迟到了,但这事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后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
  许多事情就是这样,家长事事替孩子想得周全,孩子就会想不周全,而在家长的“周全”当中去享受;家长事事“不管”则能调动孩子的思维和四肢自己去管。让孩子这样管下去,就能逐渐地管好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孩子事事不管才是最好的管。
  美国教育学家A・罗伊在研究杰出的科学家幼年成长背景后得出结论:“一旦理智的独立被真正地体验到,那么教育上就没有别的事比这个更重要的了。”这就是说,一些科学家之所以有伟大的发明创造,不是父母手把手地教出来的,而是源于他们有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使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欲望得到保护,得到发展。这便是父母对孩子教育成功的真谛,也是父母“不管”孩子的结果。
  当然,对孩子管与不管是相辅相成的、相互包容的。这就要求父母们要以自身优良的榜样影响孩子,用无声的教诲为孩子展示做人的准则: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孩子,允许孩子在实践过程中跌跟头、犯错误,进而帮助孩子总结教训,建立信心,继续前进;要以理智的方式指导孩子,给孩子指明成长的道路,奋斗的方向。如此管不过度,不事无巨细;不放任自流,便可达到高层次的教子境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推荐访问:
上一篇: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药 痛风性关节炎的预防
下一篇:降压药夏天可以停吗 夏天,降压药能否停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