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高血压类型] 高血压最常见的类型

来源:三支一扶 发布时间:2019-09-01 点击:

  有关高血压的称谓或术语很多,为帮助读者了解这方面的一些有关知识,下面简单介绍几种高血压的概念。   青年高血压目前将发病年龄介于15~20岁的高血压患者称为青年高血压,有时也指40岁以下的高血压患者。目前对于诊断青年高血压的血压值标准尚无统一意见。临床上,青年高血压相对少见,患者周围血管阻力和舒张压常明显增高,多伴有心动过速,病情发展较快,常伴有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及肾功能障碍。对于青年高血压患者,应注意除外继发性高血压。该病患者对降压药治疗效果不佳。
  老年高血压在高血压诊断标准中,老年人高血压的诊断与成年人相同。老年高血压有哪些特点呢?临床上,老年人高血压较为常见,病情发展缓慢。有些老年人年轻时血压正常或偏低,进入老年期后血压才慢慢升高,这时多表现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以单纯舒张期高血压为主者罕见。如果老年前期就有高血压者,进入老年期后的高血压可表现收缩压和舒张压同时升高。老年高血压脉压差增大 ,常伴有靶器官损害,如高心病或冠心病(表现如心绞痛、心力衰竭)、脑卒中(如脑梗死或脑出血)和肾功能不全等,容易发生直立位低血压。实验室检查血浆肾素水平降低。
  肥胖性高血压肥胖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单纯性肥胖,另一种是继发于某种特定疾病的肥胖。在肥胖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病率高于体重正常的人群,特别是中心型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致病因素。有研究报道,体重每增加10%,收缩压升高约6.5毫米汞柱。肥胖性高血压是指单纯性肥胖伴有轻、中度高血压的患者。中年期肥胖妇女,特别是绝经期后患高血压的较多。肥胖性高血压可能与肥胖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嗜好、运动较少、高脂血和多种内分泌激素(高胰岛素血、血儿茶酚胺和醛固酮水平升高,甲状腺素转化增加)分泌异常有关。肥胖性高血压患者易患动脉硬化、冠心病,脑卒中发生率也较高。控制热能摄入和减轻体重是降压治疗的前提和基本措施。
  直立位高血压顾名思义,直立位高血压是指直立位时舒张压≥90毫米汞柱,卧位时舒张压正常。患者由卧位变为直立位时在血压升高的同时常伴有心动过速。该病患者的血压呈轻度或临界性升高。直立位高血压可能与患者体位变换时体内血容量再分布,使有效循环血容量相对不足,刺激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目前尚未发现此类高血压对靶器官有何不良影响,因此,不宜应用利尿药治疗,应用利尿药治疗后反而会加重症状和血压升高的幅度。
  白大衣性高血压凡在家庭测血压正常而在诊所测定血压偏高者称谓“白大衣性高血压”。白大衣性高血压患者发病率约为30%左右,在临界性高血压患者中发病率约为21%,女性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形消瘦的女性,与高血压家族史无明显关系。动态血压监测是鉴别白大衣性高血压的主要方法,对于患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患者,特别是女性应除外白大衣性高血压的可能。白大衣性高血压多是由于不良环境的刺激,使患者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引起的。有些白大衣性高血压最终可以发展成为真正高血压。
  应激性高血压是指在大手术、创伤、严重烧伤和强烈的精神刺激后发生的高血压。有的学者将大手术前、中、后发生的高血压称为围术期高血压。诊断根据术前无高血压史,围术期血压≥160/100毫米汞柱,在术后恢复期血压逐渐降到术前正常血压水平。其原因可能与剧烈的疼痛和高度精神紧张等有关。应激性高血压是在应激原作用下使血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和血管加压素水平升高,引起外周阻力血管收缩;同时使抗利尿激素、醛固酮分泌也增多,体内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使阻力血管对儿茶酚胺敏感性增强,结果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外周血管阻力增高,心输出量增多,血压升高。
  高原高血压高原高血压是指长期在高原地区生活的患者发生的高血压,返回平原地区后血压逐渐恢复正常。长期在高原地区生活的人群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在平原地区生活的人群。高原高血压可能是对高原缺氧的一种适应性反应。高原缺氧使血液儿茶酚胺、垂体加压素和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肾素、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系统活性增强,导致血压升高。患有高原高血压的人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症状,很少引起心、肾损害,同时常伴有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原高血压可进行氧疗、降压药或易地治疗。
  肾性高血压高血压由于肾脏(实质性和血管性)疾病引起者,为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原因。该病患者肾脏疾病在先,以后发现高血压。能引起高血压的肾脏疾病有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动脉狭窄和多囊肾等。肾性高血压的诊断:有能引起高血压的相关肾脏病史,多表现颜面部水肿,不同程度的贫血;尿液检查可发现镜下血尿或红细胞、蛋白、颗粒管型,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腹部超声和肾血管造影有助于诊断。严重高血压晚期引起的肾损害有时不易与肾性高血压相鉴别。肾性高血压患者对降压药物疗效不理想。
  内分泌性高血压由内分泌性疾病引起的高血压为内分泌性高血压。能引起高血压的常见内分泌疾病有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每种伴有高血压的内分泌疾病各有相应的临床表现。例如,嗜铬细胞瘤引起高血压的患者多表现阵发性高血压,少数患者也可为持续性高血压,发作时常伴有头痛、心慌、出汗和发抖等。该病患者多见于20~50岁年龄段。当怀疑到此病时,医生常在疾病发作期进行血糖和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香草基杏仁酸、甲氧基肾上腺素和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测定,然后再做肾上腺B超或CT检查,多能做出肿瘤的定位诊断。多数内分泌性高血压患者诊断较为容易,因为患者出现高血压时,往往内分泌疾病的临床表现已很明显。随着原发疾病的根治,继发的高血压随之恢复正常。
  妊娠高血压通常,孕前血压正常者怀孕后血压大都偏低,尤其是舒张压下降较明显。妊娠期高血压是指妊娠前无高血压,妊娠20~24周或临产前或分娩后48小时内发生高血压者。目前对其病因尚不清楚。子宫―胎盘缺血和小动脉痉挛及水钠潴留可能对发病有重要作用。也有人认为与体内前列腺素合成障碍、血醛固酮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敏感性增高有关。妊娠期高血压多见于年轻初产妇,常伴有蛋白尿和水肿,严重者可发生子痫,有生命危险,产后6周恢复正常。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需要间隔4~6小时至少连续测量两次,舒张压≥90毫米汞柱,或一次舒张压≥100毫米汞柱才能确定。
  药物性高血压患者由于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后引起的血压升高称为药物性高血压,是医原性高血压的一种。能够引起高血压的药物有很多种,能直接使血压升高的药物有儿茶酚胺类(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麦角胺咖啡因和麻黄素等;药物不良反应所致者,如环孢素性高血压;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对抗血管扩张作用而升高血压的药物有非甾体类抗炎药(如水杨酸类、消炎痛、保泰松等);对抗降压药胍乙啶、甲基多巴、可乐定的降压作用而升高血压的药物有三环类抗抑郁药(如多虑平)、氯丙嗪和可卡因;激素类药物,如口服避孕药、雌激素、甲状腺激素和糖皮质激素都能产生和加剧原有的高血压;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和噻吗洛尔)能加重可乐定停药后的反跳作用,引起血压升高;长期应用甲基多巴、胍乙啶、普萘洛尔、可乐定、硝普钠和利尿药突然停药时,血压会出现反跳性升高;氯胺酮可使血浆儿茶酚胺水平升高,引起血压升高;胃复安和顺铂合用会产生一过性高血压。因此,在应用上述药物时应注意应用方法和进行血压监测。
  高血压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不同类型的高血压都有特定的病因。如果你是位高血压患者,应想到在高血压的背后还有许多背景。你了解到上述一些类型的高血压类型后,能否对号入座,进行自测,对病情心中有数呢?
  

推荐访问:高血压 几种 常见 类型
上一篇:性的“门当户对”|门当户对
下一篇:如何给老年人讲课 [老年心理健康有标准]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