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导向的高职思政生态课堂模式构建的三个维度研究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17 点击:

徐芳丽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0)

教学常改常新。随着教育生态学时代的到来,教育生态学的兴起和发展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视野。它从生态学的教学、解释以及解决思政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以生态的方式进行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站在问题导向的视角,以教育生态学思维为切入点,构建高职思政生态课堂,不失为当下思政教学改革的优化之举。

1.1 问题导向式教学在思政课堂教学中的意义阐述

问题导向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现实社会生活场景中的高质量问题为教学素材,强调教与学要围绕具体问题展开,突破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模式,建立了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模式,通过问题的设定与分析和自我主导型学习,学习者组成学习小组来解决问题并进行知识共享、相互评价,从而完成掌握知识、拓展知识的教学。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支撑、引导课堂顺利进行。

1.1.1 问题导向式教学可以提高课堂聚焦力

课堂中高质量的问题设计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燃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因此,高职思政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品德涵养和理论提升[2]。当提出的问题能贴近实际、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带来真正有效的学习时,这种问题是高质量的。高质量的问题具有高度导向性,需要教师在设置该问题之前,明确设置问题的目标、具体学情以及授课的场域情况,针对学生知识基础、关注的问题以及接受的点层层推进课程内容,可以明显提高课堂教学的聚焦力。

1.1.2 问题导向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高质量的问题作为学习的核心,可以助力学生扩宽知识学习途径,获得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学生学习的动力。问题导向式教学将学生学习的专题以具有针对性、具象化的问题呈现,并紧密关联学生实际生活情境与学习,吸引学生关注并将问题带入学习和探讨中,学生根据问题的不同思考角度可以提供不同方案。在问题导向式学习中,学生跟着问题设计梳理基本问题和条件,分析问题,理解、探索问题的内涵与本质,从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通过具有聚焦性的问题链,层层推进,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成为独立的思考者与学习者,最后成为理论的掌握者。

1.2 生态课堂理念底蕴寻绎

生态课堂最早由美国教育学家沃勒提出。这一教学理念后来被国内学者广泛关注,应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生态课堂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以生为本,学教并重,强调教师与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双主体,课堂是由学生、教师、课程内容、教学环境等因素组成的有机生态系统,这些因素良性互动,相互辐射、共生共存、协同发展,使课堂生态系统达到一种平衡[3]。生态课堂强调让学生健康成长、个性化发展,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思政课堂的改革,可认为生态课堂的出现是一种教学的必然趋势,生态课堂体现了独特的生态主体和生态环境。生态课堂中的生态,具体体现在从生态的角度观察课程,将生态的思想观念和具体观点融入思政课堂的教学中,师生都是平等的主体,是相互沟通和相互协作的生态个体,课堂对优等生和后进生来说都是平等的,所有的学生都要受到同等的关注,他们的学习需求和个性也需要被尊重和理解。生态课堂要求用全新的教育模式贴近学生生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生机,营造符合现代化教学需求的课堂氛围。

1.3 基于问题导向的思政生态课堂基本特征

思政生态课堂是以教育生态学为基础,将生态学思想、理念、原理、原则与方法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通过培育互动和谐、富有生命力、全方位的教学生态文化,构建生态教学课程体系,形成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师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4]。与翻转课堂、实践教学、理论传授不同,生态课堂不是以上的简单相加,而是力求多路径形成良性合力,是有机整体,具有系统性。基于问题导向的思政生态课堂是以问题为聚焦和主线,由学生、教师、学习内容、方法、环境和学习评价组成的用于思政课教学的“生态系统”,与智育课程紧密相连,双向奔赴。基于问题导向的生态课堂构建是高职思政课堂改革的一个新视角,基于此,它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师生合作共生。课堂是师生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发展的关键渠道。基于问题导向的生态课堂核心理念是,通过课堂改革,体现“尊重、唤醒、激励生命”,让学生和教师双向得到获得感。课堂的生命力体现为师生在其活动中输出的能量及其流动。在生态课堂中,教师是教练、是引导者,更是见证者,学生是主体践行者。教师的付出促成学生的进步,教师和学生不再是简单的教和学的关系,而是在合作交往中互相成就,各自的价值在此过程中都得到充分体现。

第二,形成多维互动的场域。“思想政治理论”课强调人的发展方向,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基于问题导向的高职思政生态课堂不是知识灌输的场所,而是由一个个问题联动着的多维互动、共同探究的场域。这个场域包括思政教学双主体、客体、介体以及环体等多维互动因子。在多维互动的场域中,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得到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培养。生态系统强调生态主体在交互开放的过程中获取能量和信息,生态课堂不是一维主体课堂,而是师生、生生、人与环境间多维、多向、多元、多级互动的良性互生场域[5]。

第三,强调学生综合性发展。基于问题导向的生态课堂以人的整体性、综合性发展为教学终极目标,其教育任务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关键性能力。生态系统强调各生态因子的整体协调发展,基于问题导向的生态课堂要抓住教学的本质、学科的本质开展深度教学,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的高度协调发展。

基于问题导向的生态课堂把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以问题贯穿整个过程,突破教学知识重点、化解教学难点,以高质量问题设计层层推进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从而促进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素养。

2.1 打造“三阶段六环节一循环”思政模式,提升理论教学效果

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理实一体,知行合一”的原则,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践应用”的逻辑理路,将教学流程总体设置为三阶段:课前探究问题、课中弄通重难点、课后进行实践;
六环节:创设问题、合作探究、小组汇报、精讲点拨、提炼升华以及应用拓展;
一循环:小组汇报分享成果完成之后的问题再生、理论再提升凝练,也就是“三阶段六环节一循环”(图1)。突破教学知识重点、化解教学难点,打造有序、有情、有效、有趣、有获得感的生态课堂。

图1 “三阶段六环节一循环”生态课堂模式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第二章中的“武装斗争”为例,讲解展示“三阶段六环节一循环”教学实施过程。

首先是“三阶段”。

课前:教师集体研究,凝练本课程核心内容和关键问题,提前1周发布课前学习资料(《建军大业》影片、中山舰事件、当前国际发展局势)及思考题“中国共产党能不能交枪”“新时代的武装斗争形式有哪些”。学生在超星平台接收课前问题,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课中:教师围绕问题“中国共产党能不能交枪”,以视频节断播放方式层层推进问题思考,引入小组汇报课前成果,找准切入点,一起走进“先辈们当时的想法与选择”(继续播放视频)。精讲点拨:对!不能交枪!回顾历史,无产阶级的革命从最早的巴黎公社到十月革命,都伴有武装斗争,自中山舰事件后,国民党开始镇压在武汉的共产党人,共产党人组建自己的武装力量的想法更强烈。继续提问“新时代,我们还需不需要武装斗争”,课中展开讨论与分享,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理论结合现实的能力和问题,多维评价,及时答疑解惑,做出分享。最后结合通信专业,发问“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通信人,应该怎么做好‘武装斗争’”。

课后:应用拓展。课后安排学生相互交流、收集具体实际问题或联系专业实际等,让学生联系实际拓展性理解知识。

教学过程中,围绕“创设问题—合作探究—小组汇报—精讲点拨—提炼升华—应用拓展”六个环节,形成从“提出问题”到“实践应用”的知识理解闭合模式,让学生能从问题的思考上升到理论的深度理解与灵活运用的高度,并联系实际,结合自己的专业,解答现实疑惑。

在课中,设有“一循环”,即“新时代,我们还需不需要武装斗争”,课中即时展开讨论与分享,学生再次头脑风暴,教师及时答疑解惑。

问题导向下“三阶段六环节一循环”生态课堂模式的关键是通过“问题设计”与“问题引发”,使师生、生生之间持续不断地产生能量并进行能量流动。在这种课堂中,学生的需要与教师的成长是浑然一体、同步推进的共同体。

教师将问题贯穿教学全过程,环环相扣,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兴趣和普遍关注点进行授课,基于问题导向构建思政生态课堂。专业知识不同,聚焦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也会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看法、究竟哪个观点是正确的、如何区分,将最初的理论引向对实践的思考,努力打造“一专业一思政”,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精神、科学辩证思维、甘于奉献和壮志满怀、能担当新时代使命的英才。

2.2 促成教学平衡,促进课堂科学高效

基于问题导向的思政生态课堂把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作为选择知识的依据。这就使教学“有的放矢”,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前的设计者、课中的引导与支撑者和课后的反思与诊改者。突出学生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一个重要主体,有利于教与学的平衡,促进课堂教学科学高效。

通过问题导向,学生被鼓励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相结合,使先前的知识被激活,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大量应用知识的机会,这样学生就能找到学以致用的成功感。通过课前完整的教学设计,教师在课程导入设计环节,创设各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并发出疑问,引导学生对未知或未曾想到的概念或话题做出相应的反应。在此基础上,学生进入探究环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教师观察和倾听学生的讨论,在必要时,提出可探测性问题并间接指导学生的探究。课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查漏补缺、补充与纠正,引导学生建立较完整、正确的科学概念。课后,教师根据课前和课中的情况,进行诊断、反思,进而总结与调整。

数字化是新时代的脉搏,基于问题导向的思政生态课堂只有在互联网、数字化的背景下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才能够真正赢得大学生的心。高职思政生态课堂要抓住高职学生理论学习兴趣不足的特点,充分利用高职院校优势资源,即其内“五脏俱全”,其外“更易于接近地方单位,特别是专业技术对口的单位”,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互联网与数字化相结合的思政实践课程的新思路与新路径。为适应数字化转型人才需求,思政实践教学主题的教学目标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对标数字化的人才要求,将数字化转型的人才需求作为内容之一。同时还需要将我国“数字中国”的战略方向融入教学内容,将数字技术应用于教学创新。不仅使学生在专业课上感受到行业发展方向,在思政课教学中融进数字中国的战略方向、应用数字化技术,更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当前我国数字化发展的浓厚氛围,关注自身在数字化中的发展。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教材〔2020〕6号)“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切实提高实践教学实效”思想,高职教师应贯彻全员、全程和全方位“三全育人”理念,坚持“三教”改革的方向,共同探讨数字时代下如何合力服务于高职学生思政实践教学,全力推进“理实结合”,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良性互动,构建符合国家教育战略及符合现代潮流的思政实践教学内容。秉承创新理念,坚持“看、听、说、践、演、比”六字诀,高职思政生态课堂围绕问题导向探索多种创新形式,打造“1+1+N”模式的特色思政实践教学。

“1+1+N”模式即1个横向设计方向、1个综合性团队、N种实践创新方式,其理念是寓教于乐,春风化雨,知行合一。

3.1 “1”个横向设计方向,贯穿全程

高职思政生态课堂在高职院校丰富企业培训资源的基础上,要以更“大”的战略布局、更“大”的学科合力、更“大”的资源整合,努力探索多种信息化、智能化的实践教学方式融入思政课建设。充分吸收高职院校培训中的有益元素,克服理论教育的枯燥性,全情投入角色扮演,全方位重温知识、浸润思想。

3.2 “1”个综合性团队,出谋划策

高职院校基于自身优势,可以组建一支以“思政骨干教师+培训师+学生处学工骨干+地方企事业单位党建工作人员”为核心的教学创新团队,形成“理论队伍+实践队伍+学生工作队伍+地方单位建设队伍”“手拉手”密切合作机制,利用高职院校特色策划具有针对性、实操性的思政实践教学活动方案。

3.3 “N”种实践创新方式,让高职学生全方位融入思政课

以“看、听、说、践、演、比”六字诀为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眼耳鼻舌身意,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智能、信息化资源,以多元、有趣、生动、活泼的方式与思政课结合,开展一系列活动,如课外的“云网中心参观”“VR课堂”“5G展厅”“数字化课堂”等,课内的“先进人物进校园”“我与导师面对面”“理想的足迹,经典重现”红色故事、“音乐思政,歌醒校园”等课程环节。

充分利用互联网,使用教学一体机、思维导图、视频等信息手段及利用超星学习平台中的弹幕、投票、随机点名、投稿等功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利用线上教学平台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导入超星学习通App的方式进行知识拓展,拓展链接中有评论、视频、音频,使学生真正做到用智能手机去学习,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学生也在课堂学习当中接触各种数字化、智能化的教学技术、教学平台,感受数字教育。

采用“线上+线下的沉浸式情景教学方式”开展实践教学。在线上,利用易班、超星学习通平台组织讨论;
在线下,教师亲身示范,让学生穿上红军服、拿起话筒,成为小小红色宣讲员,让更多的学生分享红色故事。课堂实践中还可以邀请先进人物进课堂,在课堂中和学生互动;
结合专业特色,紧跟时代发展,多元化挖掘教学元素,丰富教学资源。

反思与评价,可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构建与巩固,达到能力提升与学习兴趣的进一步激发,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储备“弹药”以迎接新的挑战。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给予中肯的评价,一方面表扬、鼓励学生,另一方面提出期望要求。教师也要在接收学生学习反馈信息后对自我教学及时进行总结和反省,优化问题设计,让高职思政生态课堂成为一门回归自然生长、提升生命质量、充满智慧挑战、关注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高效课堂。

第一,学生需要公正、全面的评价以得到正面、适时的自我认可。比如,综合分析学生的现状,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基于问题导向的思政生态课堂教学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期末的表现,依据知识理解、实践运用、职业素养、政治观念四个维度展开评价。

第二,教师需要虚心接受学生的评价和课堂的有效反馈。比如开学时,教师通过学习通App客户端发布调查问卷,征求学生对教学、教材和教师的意见,并据此备课。教师还可以在智能教学平台上收集学生的建议,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通过不断地接受教学反馈,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让学生更喜欢思政课,并从中受益。

第三,思政生态课堂建设需要多维评价构建高效课堂。评价主体分为教师评分、学生互评、实践表现评分,评价指标分为课前作业、小组汇报、知识测验、实践研讨、知识运用、方案可行性、学习心得、课堂参与度、方案完成度等多个指标,全过程、多元化考核学生知识、技能、素质目标的达成度,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评价体系全员参与,全方位映射,应更多侧重于过程性评价。学生、教师根据评价动态自我调整,促成高效课堂良性持续。

思政教学改革的实现,是在遵循思政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在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挖掘并凸显其价值。基于问题导向的高职思政生态课堂教学源于对传统课堂改革的思考,但在概念和特点上不同于传统课堂,其以高质量的问题贯穿教学过程,基于“三教改革”的视角,高度重视教学内在要素的相互影响,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发展,促进师生相互成就,促成高效课堂良性持续。教学常改常新。基于问题导向的高职思政生态课堂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整合发力,推动思政教学改革,实现“三全育人”。

猜你喜欢导向思政高职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2022年8期)2022-11-21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偏向”不是好导向当代陕西(2020年23期)2021-01-07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中国洗涤用品工业(2017年2期)2017-04-16犬只导向炮小猕猴智力画刊(2016年12期)2017-01-05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年6期)2015-03-01推荐访问:维度 高职 导向
上一篇:上跨既有铁路线桥梁转体施工质量和安全控制技术分析
下一篇:PBL在外科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思考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