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山区乡村振兴示范试点建设经验与建议:以凤冈县临江村为例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14 点击:

任佳捷, 田茂兰, 王 卫

(1.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2. 凤冈县农业农村局,贵州 凤冈 564200;
3. 吉林大学 商学与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提出的“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重要指示精神[1],贵州省委作出推进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的安排部署[2],大力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探索乡村振兴贵州路径。2021年8月,凤冈县临江村秀竹组、三新组入选贵州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该村是贵州典型的山区农村,距凤冈县城18 km,总面积36.4 km2,辖15个村民组,全村1 742户、6 499人,其中秀竹组共205户815 人,有劳动力452 人;
三新组共有236户944 人,有劳动力686 人。全村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和“特色、田园、乡村”总方向,坚持以“改革引领、市场主导、农民主体”为抓手,初步建成了集“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九要素为一体的全省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3],对贵州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因此,以临江村为例,总结其实施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的主要措施及成效,并结合其建设经验提出推进贵州山区乡村振兴示范试点建设的建议。

1.1 坚持改革引领,实现农村改革深化突破

始终坚持改革开路、创新赋能,在深入实施“三变”改革的基础上,探索推行“四引四变”行动,全面激发乡村资源要素活力。

1.1.1 引企入村,资源变资产 按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思路,依托有机茶、优质稻、玫瑰等优势产业,培育引进一批种养、加工、营销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对农户原有家庭小作坊进行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改造并租用,引导群众将闲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闲置宅基地打包出租、挂牌出让或入股企业,鼓励群众利用房前屋后空闲地、花池、阳台等闲置空间发展庭院经济,盘活群众已有资源。截至2022年8月,秀竹组、三新组共计培育产值10 万元家庭农场11 家、100 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2 家、1 000万元种养小区2 个、亿元龙头企业1 家,共计盘活闲置土地超33.33 hm2。

1.1.2 引民入社,农民变股东 健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利益联结机制,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农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合作社垫资为农户提供农资并以保底价收购农产品,其收益按“235”比例分红(20%返还给农户,30%分红给合作社理事,50%用于合作社发展和公益事业)。同时,统筹中央财政衔接资金和东西部协作资金,以债权投资入股的方式,与龙滩口肉牛集团、瑰缘生物科技公司合作,按投入资金的5%进行收益分红,其中80%给脱贫户和监测户,20%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截至2022年8月,秀竹组、三新组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 个,利益联结农户411 户;
2021年合作社分红资金达10.35万元,带动户均增收2 000元以上。

1.1.3 引贤返乡,洼地变高地 积极传颂“古贤”、挖掘“今贤”、培育“新贤”,全力打造“仁孝乡贤”品牌,从成长于乡村、愿奉献于乡村的贤达人士中推选乡贤,通过召开座谈会、寄发慰问信、招商推介等方式引导在外能人返乡创业,为乡村发展献计出力。同时,大力实施“乡村掌墨师”人才振兴工程,深入挖掘产业引领型、经营管理型、技术技能型、社会治理型、乡土文化型“乡村掌墨师”,为群众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不断提升群众增收致富能力。截至2022年8月,秀竹组、三新组共挖掘培育“乡村掌墨师”8人,有11名当地乡贤坚守乡村带动群众增收致富,9 名在外乡贤带项目、带资金、带技术、带资源回乡创业。

1.1.4 引货出山,产品变商品 突出农特产品绿色、生态、有机卖点,充分利用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和东西部协作机遇,积极与成都、重庆、珠海香洲区的部门和企业合作,通过订单销售、直播带货、C端零售、举办农产品展销会等方式,推动凤冈优质农特产品开拓市场。截至2022年8月,秀竹组、三新组的雪花牛肉、有机茶叶、有机大米、玫瑰等农产品已成功打开成渝双城经济圈和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共计年销售额1 000万元以上。

1.2 坚持市场主导,实现特色产业高效发展

始终坚持把产业发展放在优先位置,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紧盯市场需求,扎实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功探索出一条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新路。

1.2.1 因村制宜优布局 立足产业基础,选择基础实、竞争强、效益好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构建“一主导一特色”的产业体系。秀竹组结合土地坡度大、乱石多、较为零散等特点,立足“玫瑰有约·康养秀竹”定位,确立主导产业为茶叶,特色产业为玫瑰;
三新组充分利用土地平整、土壤肥沃、水质良好等优势,确立主导产业为水稻,特色产业为肉牛,成功打造“有机三新·水韵稻乡”品牌。

1.2.2 横向耦合增产值 着眼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定位,做足“特色产业+”文章,大力推广“稻+油”“稻+鸭”“玫瑰+茶叶”等优良组合模式,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截至2022年8月,秀竹组成功发展茶叶 27.87 hm2、水 稻 8.33 hm2、玫 瑰66.67 hm2,年产值达800 万元;
三新组现有优质水稻33.8 hm2、茶叶24 hm2,养殖肉牛1 200头,年产值达1 816万元。

1.2.3 纵向融合提效益 依托现有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探索“农户种植+公司加工+产品销售+农旅观光+玫瑰疗养+民宿餐饮”发展模式,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发展。抢抓东西部协作机遇,积极争取与秀竹组结对的珠海市星汉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与三新组结对的珠海市世邦集团资金、人才、技术支持,引导瑰缘生物科技公司与珠海市香洲区国有企业正方集团合作,开发玫瑰产品,共同打造玫瑰产业中心,延伸产业发展链条。依托凤冈县九龙景区资源,鼓励群众发展玫瑰疗养、民宿、餐饮等产业,提升群众收入。截至2022年8月,秀竹组、三新组共培育大米加工厂4 家,年加工有机米200 t;
玫瑰加工厂1 家,年加工玫瑰150 t;
发展民宿4 家,康旅产值达200万元。

1.2.4 有机赋能促增收 坚持以全域有机、全产业链有机“双有机”战略为引领,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有机产业发展,积极探索畜-沼-稻(茶、果、菜)种养循环模式,协同推进种养殖产业发展,成功探索出有效提升传统粮油产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农业模式。同时,充分利用畜禽粪污和稻草、秸秆等生产加工有机肥,还肥到土,变废为宝,实现农业生产零污染、零排放、零剩余、全利用。2021年收集秸秆580 t,收储处理粪污达3 万t,菌渣800 t,生产有机肥12 800 t,产值达1 000万元。

1.3 坚持农民主体,实现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始终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秉持“为农民而建,让农民来建”的原则,让村民在基层党组织引领下,充分参与到议事协调、产业发展、公益事业、乡村治理中,确保试点建设符合农业发展、顺应农民意愿、体现农村特点。

1.3.1 政民共建增活力 充分征求村民意愿,合理规划设计居民院落、田园建筑、公共空间,注重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强化生产资料存储、农机具放置、畜禽养殖等方面的功能保障,有效保护乡村传统肌理、空间形态和传统建筑。在建设过程中,公共基础设施部分由政府投资建造;
农房升级和庭院改造部分,按照政府补助70%、农民自筹30%,政府补助不超过1.6万元的标准,鼓励群众自主筹资。同时,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引导村民主动参与项目实施、维护和长效管理。截至2022年8月,共计发动群众筹集公益事业建设资金200 余万元,撬动206 户群众自筹农房建设资金389 万元;
共有125 户农户参与示范试点基础设施建设,共计获得薪金110万元。

1.3.2 “党群直议”强动力 创新推行“党群直议制”,突出基层组织、党员和群众主体,不断优化组级党支部和组级议事会两个平台,规范“提→评→审→决”程序,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议事。通过召集党员与群众共同商议、共同决定,以党内民主引领人民民主、人民民主促进党内民主,达到“党员提、群众议,群众问、党员答”的党群直议共决目的,“自上而下”让党组织的主张转化为群众意愿,同时“自下而上”把群众好的意愿上升为基层党组织的主张。通过“党群直议”,成功把群众提出的机耕道建设、污水治理、集中供水等建议列入示范点建设规划。2021年以来,共召开党员群众议事会36场,解决公益性占地1.18 hm2,拆除危旧房屋41间。

1.3.3 “六治融合”聚合力 创新实施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数治、礼治“六治融合”基层治理模式,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机制,加强政策理论和法律知识宣讲,引导群众深化政治信念和法治观念,充分运用大数据和现代信息技术,设立“红白理事会”和“乡贤参事会”,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和礼仪教化群众,并通过村规民约的形式固化为群众自治的规章制度,推动群众从“被动管理”向“自我管理”转变。通过“六治融合”,秀竹组和三新组成功把农村规范建房、整治滥办酒席、环境污染治理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组规民约》,2021以年来群众自助处理民事纠纷28起,化解矛盾纠纷35起。

1.3.4 文化润村添魅力 扎实推进创文、创卫、创生态“三创”行动,充分发挥乡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点作用,展现新时代农村风貌,塑造当代农民形象。同时,充分利用乡土材料修复自然遗址、古井等乡愁记忆,原汁原味地传承乡村文脉;
利用来自香洲的生蚝壳建造蚝壳墙(取意“好客”),在纪念东西部扶贫协作深厚友谊的同时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截至2022年8月,秀竹组和三新组村民自行筹办乡村春晚和农民丰收节等活动50余次,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认同感、归属感和自信心持续增强。

从临江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的建设经验看,未来贵州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应贯彻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一总要求,立足村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现实条件,因村制宜、精准施策,更加注重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外在和内在、物质和精神、形象和气质,走特色化、多元化发展道路。

2.1 固本强基,提升乡村振兴组织力

一是建强基层战斗堡垒。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带头人,注重从党员致富带头人、高校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返乡创业人员等优秀群体中选好人、育好人、用好人,切实把村“两委”班子打造成为一支政治坚定、群众信赖、工作过硬的村级干部队伍。

二是发挥党员模范作用。严格党的组织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组织生活会等制度,激励党员在乡村建设中主动走在前列作标杆,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形成党员引领、党群联动,共建美丽乡村生动局面。

三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农民是乡村的建设主体、权益主体和评价主体,应秉持“为农民而建,让农民来建”原则,坚持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以政府奖补资金为引导,鼓励农民知事、参事、谋事,充分调动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避免政府越俎代庖、大包大揽。

2.2 因村制宜,凝聚乡村振兴向心力

一是合理规划布局。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把握村庄的差异性和发展特征,遵循村庄自身发展规律,做好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村庄布局定位,做实做细做精村庄规划设计,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操作性和实效性,确保村庄发展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二是选准特色产业。结合乡村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民俗传统等,突出优势产业特点,重点发展比较效益好的特色产业,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是完善利益联结。建立健全农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做好“农民变股东”文章,推广“龙头企业+公司+合作社+农户”机制,让农民与产业发展同进退、共成长。

2.3 改革拓源,释放乡村振兴驱动力

一是集成推进改革。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宅基地改革、农村“三变”改革等有机结合起来在乡村建设中整体推进,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

二是盘活存量资产。坚持市场导向,立足村级发展实际,采取发包、租赁、入股、合作、自营等多种方式,盘活闲置村小学、老房屋、土地、圈舍等存量资产,最大限度把闲置和低效的存量资产有效利用起来,确保农民受益。

三是建立容错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容错机制,激励基层干部在乡村建设的实践中改革创新、担当作为,最大限度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4 大抓产业,增强乡村振兴源动力

一是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市场需求和效益作为农业生产的主线,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高效益为主攻方向,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业综合效益和产业竞争力。

二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调整优化农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驱动农业、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构建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农业生产体系。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三是大力拓展农村产业发展空间。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以种养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商贸物流服务业,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重塑价值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众筹农业、品牌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大力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开展生产生活服务,不断拓展农村创业空间。

2.5 治理为要,强化乡村振兴持续力

一是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健全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数治、礼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推进“六治”融合,充分依托“乡村振兴指导员”“群众会”等模式,不断推进村民自治实践、提升乡村德治水平、推进乡村法治建设,助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是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因村制宜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弘扬孝道、尊老爱幼等,全面推行移风易俗,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社会治理新格局。

三是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统筹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实行“一站式”办公、开展“一条龙”服务,不断提升乡村数字化治理效能,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

猜你喜欢农民群众建设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多让群众咧嘴笑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饸饹面“贷”富农民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自贸区建设再出发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杂文月刊(选刊版)(2018年9期)2018-05-14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人大建设(2018年1期)2018-04-18《人大建设》伴我成长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保障房建设更快了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推荐访问:临江 凤冈县 贵州
上一篇:油菜种子纯度的田间小区种植鉴定方法
下一篇:林业果树种植技术及果品质量安全探讨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