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服装工艺实训课的提质培优建设策略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10 点击:

朱晓琳

(临沂市工业学校,山东 临沂 276700)

为贯彻国家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精神及部省共建职教高地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质培优为主线,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校企合作为保障,争创建设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本校各专业都在积极探索自身的专业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如何实现各科专业课的提质培优,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每个专业教师都在积极思考和努力探索。

1.1 学生特点

中职学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爱玩、好动;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也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文化基础差,以及手机、游戏、网络等的影响,学习热情和动力下降,不能认真细致,吃苦耐劳,学习能力逐年下降,严重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班级学生人数较多,作为专业实操课班额过大,专业教师就不能精准到位指导,在现有教学条件下,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阻碍明显。

1.2 专业课时

在职业学校立德树人,德技双修的育人理念下,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公共基础课,在课程体系中开设了历史课,加大了体育课,思政课程的比例;
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主题教育,专业课的课时比例明显减少。而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训练习是服装缝制工艺课程质量下降的又一因素。

1.3 教材内容

现在服装工艺课用的教材图示复杂不立体,文字太多,而学生大多文化成绩差,学习习惯不好,没耐心看课本内容和读图,更不愿去认真研究,造成很多步骤读不懂,看不会。另一方面教材带有一定的滞后性[1],款式更新慢,不能把最新的技术、方法、标准更新进教材里,造成学生上岗后无法适应企业岗位技术要求。

1.4 实训条件

一方面与服装缝制工艺课配套的实训设备老旧、常出故障,延误课程进度,影响作品质量,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满足企业先进设备操作岗位的技术要求,出现学业与产业脱节现象。另一方面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落后,基本沿用传统的课堂示范讲练的方法。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教师在示范过程只能让小部分学生看清楚,班级学生人数多就得分组演示,这样既无法维持课堂纪律,又延误课程进度;
二是学生基础差,理解力和记忆力不强,往往老师操作演示讲解完了,学生自己制作时很多步骤就忘记了,演示步骤不能循环回放;
教师的辅导也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段内全员覆盖,对于单纯的技术操作都不能从容地完成,更不要说设计其他的教学活动来丰富课堂,基于此种情况很难有好的教学效果。

1.5 校企合作

因国情与办学机制所致,不管是国企、私企还是合资、独资企业都是效益为先,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只是停留企业接收学校输送人才的层面,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还不够深入,不够灵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没真正做到按计划企业与学校交替学习、实践,缺乏合作的长效机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的工学交替。而没有定期的轮岗实习,学生所学技能就不能在反复的实践中得到锤炼和强化,教学质量得不到提升,毕业生就不能满足社会人才的需求标准。

在职业教育双高建设的背景下,专业教师要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原有的教学问题改进更新,以课堂为主阵地,积极探讨服装工艺实训课的提质培优建设策略,创设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2.1 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我校根据国家职业教育精神和企业产业变革对人才的新需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确定服装专业实行“两主体,三学段,早介入,校企耦合,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两主体”是指企业和学校。签订长期固定的企业,为学校提供学生实习、学习、比赛、证书考核的场地、设施与技术支持;
学校根据企业典型工作岗位的人才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为企业输送合格专业人才,实现校企的有机融合。“三学段”是指文化与专业基础项目学习学段、专业方向的知识与技能项目学习学段和顶岗实习学段。“早介入”指学生入学第一学期就早去合作企业进行行业岗位认知——识岗,了解服装行业发展与企业生产情况,以此提高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知识。“校企耦合”是指每学期安排一段时间让学生去学校的合作装企业或学校的产教融合生产基地进行岗位体验——轮岗。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去合作企业顶岗实习——定岗,以此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岗课赛证融通”指岗课、课赛、课征的相互融通,即课程充分融合了企业岗位能力标准、专业技能大赛标准、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考核标准等多项标准,使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真正一体规划、一体实施。建立基于能力标准的学习成果认定办法,推进1+X 的有机衔接,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

2.2 建设先进的实训室,提升信息化技术水平

先进的教学设施是实训课能高质量完成的必要保障,也是培养的技能人才与企业零距离接轨的重要条件。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要求,经科学的企业调研、论证、评估及可行性分析,对接企业生产服务智能化流程,建设服装理实一体虚拟仿真实训室。实现:1.实时教学:服装工艺仿真虚拟教学系统由实时同步画面传送至学生端无延迟教学、屏幕广播、实时教学录制等功能,解决了传统小组围观重复式教学的难题;
同时支持自定义添加上传课件,存储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式的同时,更加便于积累课程教学资源、便于教师备课以及信息化应用,有助于优化师资力量,提升教学效率及质量。2.网络教学:学生端可在局域网内观看实时教学画面,同时教师可自主调取之前录制好的视频课件进行回放,学生可观看教师端上所有的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虚拟仿真系统把工艺操作过程简单化,工艺流程形象化,示范讲解持续化,极大提升了教学质量,也促进专业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高。

2.3 优化教学资源,创设高效课堂

按照“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成果为导向、促进自主学习”的思路,融入模块、项目、任务、案例等内容,按企业生产任务订单式积极编制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教材要强化行业指导,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参与教材建设,实行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及时将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纳入教材内容,反映典型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对接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岗位规范、职业技能等标准、技能大赛内容,做到“岗课赛证”融通。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建设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库、微课、在线精品课程、生产实际教学视频案例,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广泛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创设高效课堂,促进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

2.4 成立专业社团,强化专业辐射

组织建设的专业性较强的服装与美食的设计、制作及服务的实践性服务型社团,吸纳全校服装爱好者及服装专业想拓展专业技能与知识的同学。专业教师为社团总指导老师,专业技能扎实的服装专业学生为社团的辅导员。学生在社团的辅导中,自己的专业技能相应提高,个人能力也得到训练和培养,为人师的感觉能增加他们的自信,更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同时也带动更多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热情。

社团服务的宗旨是努力提高服装文化水平与专业技能,为全校师生做服饰修补、美化等服务。社团服务可以外延到社会单位、辐射到村镇社区。如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合作企业完成部分订单任务的加工生产,不仅可以吸收企业的先进工艺技术和资金,既赚取部分社团活动经费,还加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又让学生的操作技术因高强度的磨炼而飞速提升。社团走进社区,为留守老人和儿童缝补衣物、收纳整理服饰、内务,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社会价值、专业的重要性,增强自豪感,加深对专业的热爱度,更努力地学习专业技能。社团是课堂的补充、知识的拓展,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审美,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创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学生服务于全校师生和社会的同时,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了德育培养,同时也扩大了服装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2.5 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实现产教深对接

技能大师的工作室的核心是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打造专业高技能人才,实现产教融合的深对接[2]。学校与合作企业对接,让企业技术骨干、师傅、能手走进校园,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帮扶教师,指导学生,给学生讲授企业先进的技术、理念、文化、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等;
对学生进行定期的、细致的培训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也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师资水平。按学徒制的模式,每位大师招2~3 名成绩较好的学生带徒培养,与专业老师一起把他们培养成专业“小能手”,让他们积极参与各级服装专业赛事,以赛促学,“小能手”通过“传、帮、带”的形式引领指导班级和社团其他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也以大赛标准来要求自己,做到认真细致,精益求精,发扬工匠精神[3],完成高品质的作品,使服装工艺课的教学成效快速提升,也让学生能快速成为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实现学生毕业即上岗的零距离接轨。

2.6 建设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实现立德树人

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在教学内容上充分挖掘思政元素融入教材、教案、教学设计中,如服装的审美、服装的科技、文化、历史传承等的元素的渗透,对学生的价值观、审美观、爱国情怀及民族服饰文化与技艺的传承等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4]。通过模块、项目任务教学法、微课、慕课、小组合作学习,借助依能教学平台、超星学习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该课程所需态度、素质,培养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实训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示范法、小组合作与分组竞赛法、一对一辅导法,集中讲评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觉弘扬“科学、规范、专注、敬业、创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改革创新的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在企业和社会实践中,通过识岗、轮岗、定岗的任务实施,向他们传递安全规范的操作要求,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职业素养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通过社团成员走进社区与村居的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在奉献过程中既让学生有了责任担当与社会服务意识,又加强了热爱祖国的情感,也使他们自身的价值得以提升。通过各种专业技能赛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标准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能力。

基于“德技双修”的育人理念,对于学生的综合评价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实现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5],既有教师评价,社会评价,还有学生自评和互评,既关注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又关注学生社会能力的发展,既要加强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考核,有注重综合素养的考评。学校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评价实行“学生德育千分制”考核办法,其中德育素养评价包含道德素养评价、职业素养评价、公民素养评价三块,通过实施学生德育千分量化考核办法进行过程性考核管理。依托千分制考核办法,建立服装工艺课程学习的多元化的考评细则,从学生在校学习过程、轮岗和定岗实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合作能力、安全意识、操作规范性和节能环保意识、综合素养等方面来进行考核评价,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习惯及学习习惯,实现技能与德育的共同发展。

服装工艺课作为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实践性非常强的核心基础课程,借助信息技术媒体资源和产教融合,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建设符合市场需求的教学资源。对接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实现课程的改革创新,培养德技双修的高质量人才,对于服装专业的高质量发展及学校的高水平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服装专业教学让人心碎的服装趣味(作文与阅读)(2021年9期)2022-01-19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专业降噪很简单!摄影之友(影像视觉)(2019年3期)2019-03-30专业化解医疗纠纷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领导决策信息(2018年50期)2018-02-22“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米娜·女性大世界(2016年9期)2016-12-02服装家纺个股表现股市动态分析(2015年20期)2015-09-10推荐访问:实训 中职 策略
上一篇:粪菌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下一篇: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