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技并修”育人模式融入高职英语课程的研究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1-25 点击:

崔 颖,岳 刚

(天津工业职业学院,天津 300400)

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使得各行各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从而推动着我国职业教育不断发展。怎样确保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水平满足国际化日益发展的要求,已成为高职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职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途径就是培养学生“德技并修”。新时代的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更需要将职业道德品质教育渗透到通用能力、技术和技能的培养训练中,注重将学生的职业道德、品质及职业技能有机融合。“德技并修”,一方面逐渐成为职业院校育人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也成为当今国家对职业教育人才的检验标准。职业院校里培养出来的技术技能人才“德技兼备”,不仅具有高技能,更具备高水平的职业素养,必将成为推动我国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生力军。

新时代高职英语教学不能止步于“听、说、读、写、译”五大基本能力的培养。职业院校在英语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其课堂吸收率,更需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以专业群为单位,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注重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整个教学活动不断总结与反思。同时,教学团队还要积极挖掘思想政治元素并有效融入教学内容,将德育理念融入英语教学全过程,寓德以技,育德于技,德技并修,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中母语文化的传承不再有陌生感。

(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五大育人基本要素“德、智、体、美、劳”中,“德”作为育人过程中的主导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职业院校学生,普遍自我管理能力不高,恰恰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道德信念使其树立正确的认知观、价值观。英语课程作为一种外来语言文化,在学习过程中,很多高职学生在认知观上出现偏差,仅仅把其作为一种语言,甚至作为一种“试卷”语言。这种意识偏差导致学习目标狭隘,从而阻碍技能的进一步提升,所以需要使用道德信念去调节学习意识,重新认识英语学习对于能力提升和未来发展的意义。还有部分学生“舶来文化至上”,在价值观上出现了偏差,盲目崇洋。这种意识偏差导致学生丧失母语文化自信,所以需要借助优秀母语文化去召唤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

因此,职业院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渗透这种“立德树人”的学习理念,不仅重视英语语言能力的提升,更需要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一些劳动模范的光荣事迹、重要会议的决策精神、科研团队的创新历程等作为案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职业精神。通过英语学习,树立起在未来承担各行各业全球化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做一名有担当、有奉献的大学生。以“德”作为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德技并修”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推动了科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

职业院校是新时代产业发展生力军的摇篮。高职院校纷纷提出以“育人”为最高目标,但在培育学生环节,部分院校则更多聚焦显性技能的培育,存在弱化隐性思政教育的发展这一现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惟技能至上”,这种“技术技能过硬便是职业发展资本”的片面认知不利于科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大部分职业院校的学生并不擅于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学习方法单一刻板,对相应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的认知也较为薄弱,即便具备良好的技能,在后续职业成长中也会因为缺少职业态度、行业道德、匠心精神等职业“软实力”,难以跟上时代步伐。

目前,部分院校的高职英语课程也存在“重技轻德”现象:课本中西方文化的强势输出使得部分学生只看到西方文化中光鲜亮丽的一面,却缺乏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崇拜济慈、拜伦的文风,甚至羡慕其奢靡的生活,却看不到诗人在创作过程中付出的辛苦和努力;
还有一些学生本身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但却在学习过程中面对复杂语法、长难句的挑战时退缩了,只知其然,甚至不知其然,丧失了探究所以然的热情;
更有甚者,个别学生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盲目浏览英文报纸、杂志,却不能去其糟粕,意识形态发生了偏差。如果能在教育培养过程中关注“德育”的培养,就不会产生如此恶劣的结果。未来人才的竞争不仅仅是技能的竞争,更是综合素质的比拼,如耐心、韧性、应变能力、探究精神、创新思维等等,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德育”培养的基础上,因此“德技并修”是推动科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

(三)加强了校企协作育人

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与企业的实际岗位对标,一方面可以令教学情境更接近于生产实际,另一方面根据企业用工标准来指导教育教学体系构建。企业所需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应具备“技能硬实力”和“素养软实力”。在精技专术的同时,还须具备敬业爱岗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以及继往开来的创新精神等。无论“硬实力”的打磨还是“软实力”的塑造都需要在职业教育中完成、完善。高职英语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使学生通过学习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培养德才兼备复合型技能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石作用。因此,高职英语教学体系应全方位、全过程与企业共建、师资共构、教学资源共享,从而还原劳动生产真实情境,并且以学生为主体,融入“德技并修”的育人模式,涉外沟通、跨文化交际的语言技能与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并育共举,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企业用工标准,从而激发内驱动力、明确学习方向、树立职业目标。

职业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要以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以能力提升为导向,合理融入思政元素,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优化评价体系,从专业技能、职业精神和道德修养等方面培养学生,实现德技并修。高职英语作为公共基础课程,更需要在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评价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将“德技并修”育人模式融入高职英语课程。

(一)将职业精神融入培养目标

在产业升级、技术革新的新时代,各行各业都更加注重引进具备良好职业精神和道德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也必须打破“实践性、操作型”的技能型人才的局限,改变课程“重技能轻素养”的工具性倾向,将思政元素科学有效融入,实现知识学习、技能强化与品德修养提高相统一。高职英语教学是语言类教学,依托教材中呈现的人物、事件,培养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将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教育纳入培养目标,改变以往介绍外国人物、事件为主的教学内容,选取我国行业楷模、劳动模范的光荣事迹,以英语为媒介,运用英文素材,结合词汇、语法知识,用句子、段落来阐述职业精神内涵,将职业精神贯穿语言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中呈现的劳动模范、先进人物、技术革新、光辉历史等,了解其专业领域中那些坚持不懈、艰苦奋斗和伟大奉献,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自强、自立意识,培养职业精神。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院校应建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着眼点”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不仅需要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更要使学生能够在职业素养、劳动精神、创新意识方面不同程度上有所提升。新时代的职业教育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实用性人才,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更是战场上的“先锋队”。高职英语课程需要结合企业所关注的岗位胜任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运用“德技并修”的育人模式,彻底打破“技能至上”的狭隘认知。通过个人任务,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意识;
通过小组任务,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
通过开展信息化和国际化教学,提升学生语言运用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通过讲述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帮助学生树立“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劳动精神、“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三)营造文化育人氛围

英语作为语言文化学科,应利用文化滋养师生心灵,优化师生品行。通过一些人物、事件,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也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品德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习内容巧妙设计德育环节,例如:以企业文化为背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以历史文化为背景,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以科技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运用“德技并修”的育人模式,营造文化育人氛围,实现立德树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教师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认知规律,因地制宜实施情境式、案例式、活动式等教法,采用优秀母语文化案例,树立母语文化自信,使得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文化氛围贯穿整个英语学习过程。此外,职业院校可以利用课外时间,拓展文化第二课堂,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并鼓励师生参与其中,例如设立“英语角”“英语论坛”,开展线上活动,如英语道德教育礼仪规范、职业规划讲座、技能演练示范课程,使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得到锻炼,品德得到升华,做到“德”与“技”的共融互通。

(四)开拓国际化教学视角

国际先进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高职英语课程就是开拓学生国际化视角的“前沿阵地”。以英语为工具,以语言学习为载体,选取其他国家优秀教学资源带入课堂,了解其他国家科学技术与先进文化的发展,拓宽学生的学习视角,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人文特点,突出“德技并修”育人模式的重要作用。此外,借助“鲁班工坊”等新型国际教育合作形式,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树立文化自信,逐步构建起国际化的思维模式,进而培养学生在国际化工作环境中的职业素养。

(五)修订课程标准,突出“德技并修”

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是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目标要求。高职英语课程既要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又要突出学生的德育修养的塑造,那么在课程标准中体现“德技并修”尤为关键。优化课程目标,在原有能力、知识、素质目标的基础上深度融合职业、发展和情感要素,突出学生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优化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英语课程是文化宣讲的重要阵地这一特点,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及时将新知识、新工艺、新科技、新思想引入课程教学,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前瞻性,例如,在教学内容中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动模范光荣事迹,科研团队的创新历程,以及“中国制造”“中国标准”“中国速度”等各行各业的创新发展,使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技能的同时,也通过思政案例了解行业技术的发展历程,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增加民族自豪感。英语课程通过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导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修订课程标准,拉近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与行业企业人才标准之间的距离,全面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六)建立“德技并修”评价体系

传统的英语课程的考核就是一张试卷,即便考核内容包括翻译、写作等客观题目,也无法准确评价学生英语应用技能的水平,更无法体现“品德”的培养。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实施了“德技并修”,那么在考核评价体系中就应该反映出“德技并修”的教学过程。“德技并修”的评价体系,参考国际化行业对英语能力的标准,结合未来企业对人才能力与素养的需求,打破传统考卷理念,以过程性考核代替终结性试卷考核,根据学生各阶段任务的完成情况形成评价结果。在考核评价方法上采用由平时成绩、过程考核成绩、结果考核成绩三位一体的方式,且每一部分考核都体现“德”与“技”并重并举。在评价学生对英语掌握情况的过程中,加大对学习过程即形成性评价考核的比例,利用平时作业、团队任务、课堂活动、随堂测试等形式,将学生的每一次表现都纳入评价考核体系形成最终结果。例如:“线上学习+随堂测试+课堂表现”或者“查阅资料+团队任务+成果展示”等,既能考核学生的技能,又能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素养的提升。

(一)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升

“德技并修”视域下高职英语课程改革,教学模式科学有效,教学内容与时代同步、与专业接轨,教学方法推陈出新,使英语课堂不再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升。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打破教育教学的时空局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思辨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吸纳知识、提升素养、突破能力的主体。“德技并修”视域下高职英语课程改革实施一年来,我院英语课程通过率由之前的68.75%增加至82.74%,四级通过率大幅提升。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学习变得积极主动,不再有畏惧、逃避的心理,也对所在专业领域的发展有了进一步了解,对未来职业发展充满期待。

(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侧重对学生品德修养、职业素养、劳动信仰的培养,结合行业企业发展趋势和职业资格标准,按照“新、正、实”的要求精选教学内容,转变思想观念,德育先行,德技并修,从而实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目标。在2020年天津市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中,我院派出的参赛团队获得高职组二等奖的好成绩。在2022年举办的全国高等学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中,我院派出的两组外语教师团队分别获得全国决赛一、二等奖的好成绩。教师们在教育教学中也更多地收获了荣誉感、获得感和职业幸福感。

(三)进一步促进了对外交流合作

2019年我院开始与乌干达埃尔贡学院合作建设“鲁班工坊”项目,2020年12月顺利实现“揭牌”。在与乌干达埃尔贡学院交流中,乌方教职人员高度赞扬我院英语课程“德技并修”的育人模式,并准备运用到对乌干达外国语言及其专业课程的教学中。

“德技并修”肩负着更新传统课堂教学理念,优化教育教学资源的使命。随着职业教育由单一强化技能向综合职业素质培养转化,高职院校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号召,在英语课程中融入“德技并修”的育人模式,不断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国际化“人才强国”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职业院校育人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1期)2022-12-02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理财·市场版(2022年5期)2022-05-30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科学素养视角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21年2期)2021-08-13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年1期)2014-06-15推荐访问:育人 高职 融入
上一篇:HPLC法测定参芍胶囊中人参皂甙Rg1,的含量
下一篇: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宽带混合光纤放大器的设计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