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俄语谚俗语中“乌鸦”的文化伴随意义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1-16 点击:

□莫燕/文

汉语和俄语中都有着大量的谚语、俗语,这些谚俗语中凝聚了本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其中不乏大量以动物为喻体的谚俗语,它们有着丰富的文化伴随意义,反映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感知。本文探讨了“乌鸦”在俄语谚俗语中的文化伴随意义,分析其中蕴含的丰富感情色彩,感受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异同。

在许多神话传说和文学著作中都可以看到乌鸦的身影,它在东西方文化中是一个复杂的形象,它既是祈愿胜利的吉祥之鸟,也是象征厄运的不祥之鸟。既有积极的意义,也有消极的意义。

人们通常认为“Ворон”是雄性乌鸦,而“Ворона”是雌性乌鸦,但事实并非如此。俄语中的“Ворон”通常译作“大乌鸦”或是“渡鸦”,它体型较乌鸦大,同乌鸦近缘,同属于鸦属。“Ворона”指通俗意义上的乌鸦,是雀形目鸦科约25种黑色鸟类的俗称。渡鸦和乌鸦的生活习性相近,最大的不同在于渡鸦喜好独栖,而乌鸦却喜群栖。

在古希腊神话中太阳神阿波罗为了惩罚因为说谎而铸成大错的侍从乌鸦,将乌鸦身上漂亮的白色羽毛变成了黑色,并永受干渴之苦,因此乌鸦的羽毛是黑色的,而且叫声嘶哑难听。神话虽然是虚构的,但是点名了乌鸦最鲜明的外貌特征。俄语单词“Ворона”源于意为“黑色的,乌黑的(常用来形容马的毛色)”的单词“Вороной”。“Ворона”在俄语中还有另一层含义,这源于克雷洛夫寓言里面《乌鸦与狐狸》这个故事,乌鸦听信了狐狸的花言巧语张开了嘴巴以显示自己能够发出声音,也因此被狐狸抢走了原本衔在嘴里的奶酪,所以“Ворона”还意为疏忽大意的人,马虎的人,马大哈等。

语言文化学中的观念/概念分析,其目的就是要“确立个体或群体语言意识中词语的深层次、潜意识的联系(这种联系不是结构的或成分的,而是文化的,并通过联想获得的)”[1]。许多词语的深层含义就是通过与之相关联想进行转义和引申获得的。比如乌鸦常常使人们联想到死亡,邪恶和不幸,这种联想也存在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许多国家。因为乌鸦是杂食性动物,好吃腐肉且嗅觉灵敏,常常出现在尸体旁。乌鸦与尸体的这种联系,慢慢在人们的思维中因果倒置,形成了乌鸦兆凶的观念。同样地,斯拉夫神话中也有着与乌鸦这种习性相关联的描述,乌鸦被看作是邪恶和地狱的化身。在崇拜多神教的基辅罗斯时期,乌鸦被视为强大的斯拉夫神瓦鲁纳(Варуна)的助手。“乌鸦游离于两个世界,能够与死者交流。瓦鲁纳神是人类命运的仲裁者,如果他认为一个突然死亡的人不应当死,那么他会将乌鸦引向死者的灵魂,让他复活。”

通过对“Ворон”一词的观念/概念分析,我们发现俄语中还有一些特有的词汇和成语与之相关,例如:

“Каркать/накаркать”,该词源于拟声词“кар-кар”,它的发音与乌鸦的叫声相似,因此原意为“鸦叫”。由于人们脑海里乌鸦抱凶的认知,所以这个单词的引申意为“预言不详而招来(不幸);
以不吉祥的话招来(不幸)”。该词与汉语中的“乌鸦嘴”一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Чёрный ворон”,“Воронок”

则有运输囚犯的囚车之意。这源于前苏联时期,那时用于解运囚犯的车构造简单,在卡车或者货车上面简单安装一个摸不透风的装甲箱,里面没有任何设施和照明设备,一片漆黑。这些囚车不是因为外表而与乌鸦联系起来,而是与乌鸦喜食腐肉的习性相关。因为进入这些囚车的犯人通常是没有平安出来的机会,进入囚车的犯人们就好似进入乌鸦肚子里的腐肉一般。

“Белая ворона”,白乌鸦,比喻较为罕见特别,与众不同,标奇立异的人或物。在自然界中,人们见到的乌鸦都是黑色的,白色的乌鸦十分罕见的,被视作“异类”。俄语中有这样一句俗语“Белую ворону и свои заклюют”,白乌鸦甚至会被同类们啄。

“Над кем ворона каркает”,“乌鸦在某人的头上大叫,喻指怀疑某人是小偷”[2]。俄罗斯文化中乌鸦有小偷的意义,所以又有人认为俄语“Ворон”的词源是вор。在农村,乌鸦会在农民播种之后吃掉埋在土地里的种子,它们还喜欢亮闪闪的圆形物体,会趁人不备偷走珠宝首饰。

谚俗语作为在民间流传的固定语句,其特点就是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寥寥数字通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大多数的谚语是从古代文献中摘取或是民间口头中继承下来的,反映了先民们对世界的认知。“认识”和“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认知关系着文化的发展和继承,另一方面,文化又影响着认知的方式和形成。文化伴随意义。指的是“从文化范畴阐释所指意义或意义的形象派生,它作为语言符号中的文化成分,是语言符号‘二次称名’中依靠‘形象联想机制’对原有意义进行转义或引申而获得的。[3]”分析俄语谚俗语中的文化伴随意义,我们可以领悟谚语中隐藏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寓意。

2.1 俄语谚俗语中“乌鸦”的积极文化伴随意义

虽然俄罗斯文化中,“乌鸦”常常与一些不好的事物联系到一起,但也有其正面的文化伴随意义。

例:Старый ворон не каркнет даром: либо было что, либо будет что.

释义:老乌鸦不会凭空大叫,要不事情(可以指好的事情,也可以指坏的事情)已经来到,要不即将到来。比喻拥有丰富生活经验的老年人不会说空话,言出必有道理。

2.2 俄语谚俗语中“乌鸦”的消极文化伴随意义

2.2.1 乌鸦叫预示着灾祸来临

例:Ворон каркает не к добру.

释义:乌鸦叫,不祥之兆。

2.2.2 比喻装腔作势,装模作样的人

这类谚语主要源于《克雷洛夫寓言》中的故事“乌鸦”,讲的是一只乌鸦在自己的尾巴上插上了孔雀的羽毛,它以为如此一来就会像孔雀一样受人喜爱,却没有想到身上插着的孔雀羽毛和自身的羽毛都被孔雀啄掉了,十分难堪,令人唏嘘。

例:Ворона в павлиньих перьях.

释义:装成孔雀的乌鸦。比喻那些煞费苦心把自己装扮成有地位或有学识等人物的人,企图用美好的外表迷惑他人,终无成就,反成笑柄。也可以用来比喻仿效失真,最终却不伦不类。

2.2.3 比喻平凡庸俗,没有才能的人

这类的谚俗语主要与鹰的形象有关。鹰由于其凶猛,飞行姿态十分雄伟,自古以来就被许多部落和国家作为勇猛、权利和自由的象征,俄罗斯的国徽正是双头鹰,由此可见“鹰”在俄罗斯文化的地位。在俄罗斯民族的观念中,它是受到尊崇的鸟类,是公认的百鸟之王。它们往往与诸如勇敢、高尚、爱好自由、骄傲、独立等优秀的品质联系到一起,在谚俗语中也常常以正面形象出现。《克雷洛夫寓言》中鹰向羊群俯冲而下,叼起一只羊羔。乌鸦看在眼里,心中暗忖:难道羊群里只有小羊吗?何不抓一只最大的。乌鸦学着雄鹰的样子,向着一只又高又壮的公羊俯冲而下,却反而被俘。

例:Плох сокол, что ворона с места сбила.

释义:不好的雄鹰连乌鸦都可以取而代之。这句谚语虽然说的是无能的“雄鹰”也会被“乌鸦”替代,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乌鸦”才能平庸。只能与无能的“雄鹰”相提并论。

2.2.4 比喻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来到陌生新奇的花花世界

例:Залетела ворона в боярские (в высокие, в царские ) хоромы.

释义:乌鸦飞进了豪宅(相府,皇宫)。用来喻指那些见识短浅、孤陋寡闻的人,同汉语中的“刘姥姥进大观园”。

2.2.5 比喻有着很多经历,却没有多大智慧的人

例:Ворона и за море летала, да вороной и вернулась.

释义:乌鸦即便飞过了海,回来的还是乌鸦。乌鸦即使去过很多地方,回来的时候还是原来的那只乌鸦,不管是外表还是内在都没有任何改变。比喻那些经历过很多事情,却没有应有的智慧。

“现实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人脑中有关世界的形象和知识的总和就构成了世界图景;
而观念概念世界是人对现实世界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活动。[4]”虽然俄罗斯民族和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历史传统和文化渊源都相差甚远。但是,人们的思维活动有着共同的特点,加之认知过程往往是相通的。“乌鸦”在两个国家的物种和生活习性基本相似,“乌鸦”的文化伴随意义在中俄社会中既有相同,也有不同是必然的。

不论是在俄罗斯还是在中国,说起乌鸦的特征,最明显的就是乌鸦的羽毛是黑色的,再与“黑色”的文化意义结合起来。例如汉语“黑”有“黑心,坏”之意,成语“天下乌鸦一般黑”就有“不管哪个地方的剥削者、压迫者都是一样的坏”之意。其次就是乌鸦“兆凶”的特点,这一方面在中国和俄罗斯社会都是相似的,汉语中就有“乌鸦嘴”一说,形容某人的嘴巴十分可恶,说好事不灵,坏事一说就灵。同样的,“乌鸦”在中国也有着不好的联想,汉乐府民歌《战城南》:“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识。为我谓乌:‘且为客嚎!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之逃?’,可见因为乌鸦总是在有死亡的时候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所以人们认为这种鸟与邪恶有关。[5]”在中国,关于“乌鸦”的记载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东经》中“有谷曰温源谷。旸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古时候,人们认为乌鸦是居住在太阳里的神鸟。除此之外,“乌鸦”还被认为是孝鸟。汉语中谚语“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一句十分深入人心。据说,小乌鸦被母亲哺育着长大后会寻找食物衔回来,喂给年老体衰,已经不能觅食的老母亲,直到老乌鸦年老到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可以看出,不论是在俄罗斯谚俗语,还是汉语谚俗语,大部分都与本民族耳熟能详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谚语中隐藏着深层的民族文化内涵,正如洪堡特提出的“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每一种语言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认识世界。分析俄汉谚语中的文化意义,可以感受中俄两个民族认识世界方式的异同,有助于我们掌握俄罗斯民族文化的丰富精神内涵。■

引用

[1] 赵爱国.语言文化学论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77.

[2] 赵琳.俄语中含动物名称的熟语的语言文化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4.

[3] 赵爱国.语言文化学论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68.

[4] 赵爱国.语言文化学论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84.

[5] 吴志英.汉英语言中“乌鸦”的文化内涵与翻译[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5(5):140-141.

猜你喜欢 俗语谚语俄语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与人名有关的英语俗语学生天地(2020年12期)2020-08-25客家俗语巧诵读作文大王·低年级(2019年5期)2019-06-13信息时代背景下关于针对本科生的俄语学习APP的思考今日财富(2019年34期)2019-01-14——探索古俄语的奥秘">穿梭于俄语的时光隧道
——探索古俄语的奥秘长江丛刊(2018年23期)2018-11-14数字俗语阅读(中年级)(2017年2期)2017-03-07改进俄语教学方法 提高俄语教学质量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5年9期)2015-10-21谚语趣画小猕猴学习画刊(2015年4期)2015-05-05谚语趣画(一)小猕猴学习画刊(2015年1期)2015-01-2224节气早期教育(美术教育)(2010年5期)2010-05-14推荐访问:俄语 俗语 浅谈
上一篇:与杨志共饮
下一篇:接受美学视域下的谜题叙事与不确定之美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