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域下的谜题叙事与不确定之美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1-16 点击:

贺文瑾

(南华大学,湖南衡阳 421001)

艺术作品离不开观赏者,在观赏者接受的过程中,艺术作品才可能成为“现实的存在”。接受美学理论把作品和观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确立了观者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1]。一个好的作品是由创作者与观者共同参与完成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动态实现模式。

在传统的线性叙事中故事发展的顺序一般会严格按照现实的时间顺序来进行,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四部分,形成一个叙事闭环。这种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往往追求流畅、完整的叙事,因此观者往往处于作品之外的位置,与作品的距离遥不可及,很难参与到整个作品的构建中去[2]。而“非线性叙事”,打破前者有序、单线的模式,“单线+无序”“多线+有序”抑或“多线+无序”。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在这种多元化非线性叙事的发展中,谜题叙事凭借其吊诡的时空建构、抽象化的情感表达、充满不确定性的情节发展、独特的审美趣味以及前所未有的观者的主观地位,从众多复杂叙事的模式中脱颖而出。

谜题叙事通过复杂的叙事方式让观者在观影过程中不断刺激着大脑的“思考”,类似一种魔术师的障眼法,抓住观者的视线以迷惑观者造成误读,营造出既是意料之外又合乎于情理之中的“谜题”,不断地跟随创作者的镜头,去完成步步解谜的“游戏”体验,这种具有游戏性的特点,给予了观者观赏的主动性和高度的参与性,有些观者甚至喜欢通过反复观看影片,挖掘不同层次的细节,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成就感。

叙事离不开时间,无论是话语还是影像,都是在时间中展开的艺术形式,谜题叙事大胆的打破了固有的时空结构。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时间是相对的,相对观察者的运动而言。利用时间的相对性来理解,电影中的时间所具备三重含义:放映时间、情节时间和心理时间。放映时间为电影的实际播出时间,是一个固定有限的时间区间。情节时间,是指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区间,在电影中情节时空通常是无限的。心理时间,指的是感知意义的时间,即观者感受到的时间。情节时间和心理时间则与创作者和观者的体验息息相关。而非线性叙事就是有意识的打破常规线性叙事中的时间的连续性,创作者通过对线性时间的断裂与重建,来提升叙事的张力,延伸有限的放映时间,重构情节时间与心理时间,改变观者的心理感知。

比如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成名作《记忆碎片》,虽然在叙事顺序上错综复杂,呈现出一种“打乱”的状态,但基本上围绕着一条主线,即“患有短期失忆症的主人公,通过文身、纸条收集线索,为妻子报仇。”;
再比如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前半部分以主人公的梦境展开,后半部分回到现实,空间与时间的关联被刻意模糊,故事层面的逻辑顺序也被弱化,最终呈现出了一种“如梦似幻”的效果。电影创作者为了寻求在视觉上的革新,打破传统叙事固有结构,对于情节时间与心理时间的操控,当观者需要更多信息时相应的延长时间,当观者感到无聊时适当的压缩时间,打破时间的连续性,改变叙事的时序,将多个叙事时间交织并行,以建立平行发生的情节。将过去、未来与现在并置,提升了叙事的张力,不同的时空处理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一书中提到的“因为对理性的人来说,在新的物质形态中看见或认出自己的经验,是一种无须代价的生活雅兴。”[3]可以理解为,叙事是为了把创作者与观者联系起来,去探索创作者、角色、与观者的心理。谜题叙事则迫使创作者把自己放在观者的位置上,考虑观者会怎么想,观者的眼睛会往哪里看,最重要的是创作者希望观者如何感受,怎么引导观者陷入谜题。

把叙事时空进行碎片化处理,是谜题叙事中最充满戏剧张力的手段之一,这种碎片化叙事的概念源于记忆的短暂性与不确定性。曼德拉效应的精神现象学实质是记忆重构下记忆碎片的错误组合。记忆是可以被篡改的吗?记忆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选择性,不完全客观性。“不可靠的记忆与不充分的材料相遇所产生的确定性就是历史。”[4]我们的大脑存储记忆的方式不像电脑硬盘储存信息那么直观,我们的记忆非常碎片化,这就使得我们的记忆欠缺完整性,记忆中那些我们认为最重要的部分,我们可以记得很清楚,而那些不太重要的就会被主观忽略掉[5]。正因为我们忽略掉的事件经过的许多部分,所以当我们需要重新提取记忆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很难描述事件的全部。面对这些碎片,人们通常会会根据个人的好恶及经验进行组合,在碎片组合的过程中,其个人喜好会夹杂个人情感或自身对事件的某种预判,与人类的感性思维相似,也充满了类似的无序性和不确定性,意识流的碎片化叙事,其实是一种对观者思维的引导,通过运用这种碎片拼贴的方式模仿人的记忆和思维,是具备非线性叙事特点的一种常用叙事手法,是一种现代叙事风格,它可以不遵循传统叙事里的各种景别衔接规律,随意剪辑,创造蒙太奇,渲染情绪,带来灵动性的叙事体验,同时结合音效与运镜的配合,从而构成动态的叙事结构。

而作为创作者,也常常会运用这种碎片拼贴式的方法来展示自身的叙事功底,用碎片化的叙事结构来设置悬念,营造出叙事迷宫,将现实的时间和空间打碎重组,多线索交叉并行,提升作品的悬念性,同时通过充满迷惑性的碎片化的时空,带给观者强烈的力量感和混乱,让观者就不由自主地想知道“故事”到底从哪里开始。碎片化叙事的特点,简而言之就是“快,准,狠”但并不乱套,这其中没有强大的镜头嗅觉,内功修炼是不会出效果的,比如虽然它快,但还是遵循最基本的镜头内在逻辑,从功能性上看,这种叙事方式甚至可以弱化表演,遮挡演员的一些瑕疵。碎片化叙事不局限于时间与空间的流畅性、亦不受制于动作的完整性,大量的信息是由观者自行延伸的,观者通过创作者呈现出的线索而在自己的认知中去建构完整的信息,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使得叙事架构更为自由灵动,也使镜头内部充满张力[6]。它需要借鉴广告MV的蒙太奇意识,但同时,这种风格并不是随便就能玩的,首先要有相匹配的题材风格,运动镜头,最后还是回归到创作者的自身功力上。从游戏的角度来分析,创作者将各种不同的碎片化的时空有机建构起一个虚拟的时空环境,每一个线索分支都可能影响结局,观者需要反复观看,去斟酌每一条线索带来的情节转变,挖掘不同层次的细节分支,而在观影的过程中不同的线索对情节的影响,往往伴随着一连串的危险与困境,从而使得观者产生了游戏一般的不确定性以及强烈的代入感。这种反复观看提取线索的模式,无形中满足了观者反复挑战之后的心理上的成就感。对创作者而言,必须具备对时空的立体化把控能力,且在创作指出就必须理清所有碎片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巧妙地将之交接,方便观者的在隐蔽的线索之下找到谜题背后的真相,展现出谜题叙事表面混乱无序,实际上一环扣一环的戏剧张力。

碎片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也使得观者具备了能够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碎片化叙事的作品更需要观者依据个人日常的身心体验去填充信息与信息之间的碎片,去重建时空的流畅性与动作的完整性[7]。这就要求观者不仅仅只是对作品内容的跟随与接受,更是强调了观者在作品中的主观地位。

谜题叙事独特的审美趣味在于其相较于传统叙事具有更大的自由度,从想要的地方开始,在想要的地方结束,打破固有的空间关系,不断变换交替线索,这些丰富又错综复杂的叙述结构与假定性的表达,让观者去探索电影的更多可能,增加了叙事的趣味性和不确定的意味。在电影《盗梦空间》的故事尾声主要人物柯布是留了在梦境还是回到了现实,陀螺最终是永不停止的旋转还是倒下不得而知;
在电影《星际穿越》中主要人物库珀所驾驶的宇宙飞船,最终是与在第二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上的艾米利亚相遇,还是在无垠的宇宙中永远漂泊下去;
在电影《信条》中关键人物尼尔是义无反顾地回到逆向结束生命,还是选择走出循环重新开始。这些充斥着不确定的开放性的结局体现了叙事的留白与“少即是多”的美学原则。

在谜题叙事中,通过这种不确定性的叙事形式,玩味故事情节与主体人物设定,探索创作者与观者复杂的内心世界,使作品构建出庞大的“谜题式”的精神空间。学者尹丹认为“叙述层上不确定的人物眼光对人物主体意识具有塑造作用。无论在第一人称还是在第三人称叙述中,人物的眼光均可导致叙述话语的不确定,这种‘不确定叙述’又可对塑造人物形象起重要作用。”[8]谜题叙事中存在的“趣味性”和“不确定性”,常常让观者不得不去抓住每一个可能的线索,比如去思考主体人物的某一个表情或者动作,抑或是画面中出现的某一事物或者情景中出现的某一种声音,它们与故事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关联[9]。

观者去电影院体验一场酣畅淋漓“心智游戏”和视觉享受,拉近了作品与观者的距离,也拉近了创作者与观者的距离,观者不再是像传统观影模式那样以严肃的态度去“朝圣”遥不可及的电影作品。谜题叙事给观者带来的不安感,并不是为了榨取观者对故事理解的可能性,让观者感到无能为力只能坐以待毙,而是试图提供一种良性的压力,去迫使观者理性的去思考情节背后的叙事逻辑,积极主动地去寻求正确的叙事路径,在观影的过程中观者的大脑必须飞速运转、精神高度集中,跟随着创作者在作品中布置好的每一个细微的线索甚至说是陷阱,去探索谜题背后的真相。谜题叙事对观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变了观者的观影思维方式。观者需要从完全“浸入式”的感性体验中脱离出理性的思考,从单方面被动接受创作者抛出的线性信息到在错综复杂甚至自相矛盾的信息网络中积极主动地寻求隐蔽的真相。观者的观影趣味来自短暂的挫折之后的顿悟,主动寻找线索,将若干碎片化的细节连接、修补,体验像玩游戏一样在电影迷宫中寻找最终隐蔽真相的爽快乐趣[10]。观者除了需要留意那些隐蔽的信息外,还要克服频繁的情节转折和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结局,然而克服这种来自创作者的迷惑和误导是一种享受,激起观者的挑战心理。当观者自信地绕过创作者设计的各种花样,走出叙事迷宫,最终在叙事逻辑和价值判断上与创作者达成情感共鸣,在最微观和最宏观的尺度上,建立起一种有趣的,保持共振的情感与思想的节奏,让观者信任并把自己全部交托给作品。

谜题叙事通过限制观者的视角,复杂的叙事结构,碎片化的时空关系,开放式的结尾,以及来自创作者不可靠不确定的叙述来构建出看似混乱游离的动线、无序的却又环环相扣的故事以及多重主体人物设定的情节,导致观者远离真相、增加故事的理解难度。谜题叙事以人物的内心感受作为叙事逻辑,将内心独白、思维想象、无意识、梦境、幻觉等非逻辑符号的内容混合在一起,具有明显的抽象化、碎片化、跳跃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

随着谜题叙事的发展,观者开始参与到电影作品中来,分析电影,玩味电影。在创作者与观者共同探索电影作品中的精神空间的过程中,开拓了当代电影新的样貌。而谜题叙事对观者的高要求,必然会带来电影的进步。谜题叙事的作品需要观者的参与,并不是为了盲目的响应观者。在笔者的观点看来,观者的在场是有益的,观者会成为一种纠正力量,可以阻止某些过分迷恋所导致的对影片的腐蚀,并指出由于创作者过于熟悉材料而形成的盲点。谜题叙事的发展也警醒着我们在成为一个优秀的创作者之前要先成为一个好的观者。无论是对创作者来说,还是对观者而言,这种通过类似游戏的体验,刻意模糊时空与线索,而达到一种让人忽略甚至忘却现实与真相的方式,从本质上来说,透露出的其实是一种抗争的态度和一种挑战的心理。

总而言之,当下信息化的时代大环境下,电影作为一种既包含商业属性,又兼具艺术属性的艺术品,应当注重观者对作品的接受形式,适应当代社会“地球村”式的信息传播规律。因此不管是从创作者的角度还是从观者的立场来讲,电影艺术都应当要更贴近现实,谜题叙事正迎合了时下观者的接受口味,迎合了当下大众对电影消费的体验需求,是时代发展的现实产物。

猜你喜欢 谜题观者时空 跨越时空的相遇四川党的建设(2022年8期)2022-04-28镜中的时空穿梭小学生学习指导(低年级)(2020年11期)2020-12-14端午节观龙舟赛东坡赤壁诗词(2020年5期)2020-11-06国庆谜题猜猜猜小学生(看图说画)(2020年10期)2020-10-29怪兽谜题数学大王·趣味逻辑(2020年6期)2020-06-22电影院谜题数学大王·中高年级(2020年3期)2020-03-13玩一次时空大“穿越”作文大王·低年级(2018年10期)2018-12-06教授的谜题儿童故事画报(2016年5期)2017-02-07光影行者大众摄影(2016年8期)2016-08-01心中的景致大众摄影(2016年7期)2016-07-08推荐访问:视域 不确定 叙事
上一篇:浅谈俄语谚俗语中“乌鸦”的文化伴随意义
下一篇:母亲的夜读人生(外一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