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音乐演奏时具有的表演美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2-04 点击:

孙筱怡(浙江歌舞剧院有限公司)

扬琴是中国民族乐器中的一种击弦乐器,音色明亮、颗粒性强、音域宽、节奏感强,被誉为中国钢琴,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扬琴在中国发展了五百多年,与其他民族的乐器相比,尽管时间不算悠久,但是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令人称奇,已成为我国极为重要的传统民族乐器。扬琴的演奏要使扬琴音乐的音色之美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必须熟练运用多种弹奏技法,才能将扬琴的表演美完美地表现出来。

明末清初,扬琴传到了中国的沿海地区,最初在广东一带发展,后来逐步向全国各地传播,并成为中国民间乐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域文化、地理条件等原因,扬琴的发展具有多种不同的特色,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数广东扬琴、江南丝竹扬琴、四川扬琴和东北扬琴。如《雨打芭蕉》《旱天雷》,是广东扬琴的代表作品,曲调爽朗清新,给人欢乐活泼的感觉;
《弹词三六》《欢乐歌》有着浓郁的江南韵味,曲调流畅,节拍轻快,富有感染力,使人感到一种清新、空灵的感觉;
四川扬琴的《将军令》是其代表,其音调雄浑,具有一种雄浑大气的感觉;
在发展中,东北扬琴把民族技艺和艺术手段结合起来,使得扬琴的表现手法更加多样,而以独奏的表演形式最为普遍,从而为东北地区扬琴迅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音色是乐器具有的特殊的音乐特性,它取决于不同的振动方式、发音方式等因素而导致的泛音数量。声调上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乐器的种类上,还表现在同一乐器的演奏方法、演奏技巧上,而且还受到演奏风格、地域流派等方面的限制和影响。目前扬琴的音色分为三个不同的类别。

(一)乐器本身结构和发音方法决定的基本音质

弦鸣与弹奏的构造特点,使得整体的扬琴音色有着强烈的穿透和颗粒的感觉。其特有的发音形式,导致了每个音域的音调都发生了音色变化:低音浑厚、中音轻柔、高音清脆。

在扬琴艺术当中,扬琴的基本音色是音色美的基础。扬琴是一种多弦乐器,其各个音阶之间的关系非常清晰,因此,在弹奏时要注意掌握各个音位的特征。不同的扬琴类型,其原有的声调也不同,这与扬琴本身的结构、性能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很多方面,音质与音色有很多相似之处,而音质则是声音质量的好坏,它直接影响着扬琴的音色美。因此,在技术层面上,必须具备更高的技艺水准,以更好地表现扬琴的艺术。音色是由演奏者对力度、速度等因素的控制来表现的。针对各种材质制作的扬琴,要做到人与琴融为一体,这就要求对扬琴的演奏技巧进行娴熟的掌握,并与各种不同的乐器技巧进行充分的磨合,以提高乐器本身的发音条件,提高其音质效果。

(二)不同演奏技法作用下的音质变化

技术水准是构成音色美的重要因素,要想使演奏者技艺得到提升,就需要强化演奏技巧,将演奏技巧与情绪融合,使演奏的音乐内容具有精神内涵,从而达到音色美。单竹、双竹、轮竹、反竹、滑抹、吟揉、刮奏等多种技法对发音体的作用,使得扬琴的音色变化多样。另外,不管是演奏什么类型的乐器,表演者的心理素质都会对演奏技巧有很大的影响。在演奏扬琴的过程中,表演者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的心态始终处于一种宁静的状态,从而使自己完全沉浸于演奏之中。

(一)音乐表演是音乐作品的再创作

作曲者在构思作品后,只是将自己的想法、内在的感受转换成乐谱,这就像一个由精神到物质的转变。表演和作曲同样是创造行为,区别在于,表演是将物质的乐谱,经由自己的理解和演奏,转换成能够感受到的真实表达。作曲与演出是由乐谱连接在一起的,乐谱是物质的,而演出则是精神到物质、物质到精神、精神再到物质的不断转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表演者的工作不仅仅是模仿和复制,更多的是重新创作。

音乐表演被称为二次创作,作曲者的作品是第一次创作,二次创作是以第一次创作为起点和终点。即演奏者要仔细地研究第一次创作的成果,精确地分析和研读,准确地表达和重现第一次创作的作品。但是,作曲者在创作阶段的乐谱,不管音乐谱系如何详细,都无法准确地描绘出人的情感活动的细微的改变。要发掘乐谱之外隐藏的内容,充实和丰富不能记录的内容,要让演奏出来的作品更贴近作曲者的初衷,演奏者就必须重新创作,并遵守三个基本原则:

首先,二次创作的音乐演奏,既要对原有的作品进行真实再现,还要充分利用演奏者的创作激情和表现力,这样,才能达到真实性与创造性的协调与融合。真实就是对作品进行真实再现;
而创造性则需要演奏者的高度的参与感和创造力,还要能反映表演者的创作个性。

其次,在音乐表演中,既要坚持以上几点,在此基础上,要把音乐作品的所处的历史风格和表演者的时代精神相结合,达到历史和时代的统一。在音乐表演的历史和时代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使两者达到和谐和统一。

最后,高超的演奏技巧与精湛的艺术表现是相互补充的。演奏技巧是一种很好的音乐表现形式,也是不可缺少的基础。如果没有艺术表达,演奏技巧就会丧失其本身的价值。在任何时代、任何类型的音乐演出中,表演技巧和艺术表达的结合都是行之有效的,也是实现音乐演出达到最高境界的重要保证。

(二)扬琴演奏中的二度创作

扬琴的演奏者就是创造美的主体。扬琴的演奏者不仅要在技术、技巧和音色处理上进行累积和发掘,还要在对乐谱的处理、创造形象、表现环节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以求达到完美的演奏水准。本文主要从下列角度来论述对扬琴作品的二次创作:

1.正确地读谱

扬琴乐谱以多声部为主,其节奏对位较为繁复,结构多变,演奏时需仔细研习曲谱,弄清曲式结构、采用何种节奏,并在阅读乐谱时感受其表现的内容、情感及这些情感的发展与变化,以及运用何种技法,最后形成一种怎样的音乐意象。因此,在阅读乐谱的时候要注重对演奏技巧的科学安排和合理使用,要把握好音色和音量,要做到虚实相统一,要探究、理解乐谱要表达的意思、使用怎样的方法进行表达,要在实际的演奏中有思想、理解、组织、安排、准备地表现音乐中的内容。

2.准确的节奏与速度掌握

节奏是音乐之魂,因此,扬琴演奏者务必准确把握作品的节奏和速度。控制不同类型的节奏和速度,产生的演奏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扬琴是一种独特的乐器,它能通过琴竹的弹奏力度来调节琴竹击弦的强度,使其发出各种音色和音调,在扬琴演奏者的连续演奏下形成一首优美的扬琴曲目。在弹奏过程中,因为演奏者的琴竹会施加很大的压力给琴弦,使得琴竹击打琴弦的力度变得更大,在乐曲演奏出来的时候音色会更大,音调也会更高。如果演奏者对琴竹施压较小,那么琴竹对琴弦的压力也就减少,从而使乐曲的音调变得更低,音色较小。扬琴演奏主体是扬琴演奏者,通过琴竹击打琴弦,从而发生音调。这对扬琴演奏者的控制力和节奏都有很大的要求,需要扬琴演奏者对击弦力度有较大的控制,而这种高强度的击弦连贯性,就是扬琴在演奏过程中最让听众欣赏的地方。一个好的扬琴演奏者,可以对自己的琴竹进行完美的掌控和控制,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对扬琴的整体形成全面的了解,才能熟练地弹奏出一首专业的扬琴曲目。

3.完美的音色

音色是指表演者利用技术控制带来的音乐效果。只能用耳朵来分辨声音的柔美、醇厚、丰纯、悦耳,因此在演奏的过程当中,要学会倾听,形成较好的听觉能力。如果没有好的音色,就不要说二次创作的表现力。感情是音乐的根本,音乐是情感的表达,在音乐演奏中,一切情感的表达都是建立在表现声音的基础上的,因此,出色的音色和完美发挥的技巧是对乐曲进行表达和再创作的主要手段。

4.扬琴演奏的歌唱性

旋律是音乐中最富有表现力的部分,与演奏技术相比,音乐表现更难。扬琴是一种指点式的乐器,很难通过音色的颗粒和娴熟的技巧来弹奏出线性结构。要把乐句和乐段分开,就像演唱歌曲那样,要体现两个音节间的情感变化,弹奏时要有节奏,结尾要有收感,两句或两段间要有“呼吸”,弹奏时要注重音断意续,句子、段落和篇章要一口气完成,并且要注意乐句中的语气:肯定、疑问或叹气。在音乐片段中找到情感:欢乐、回忆、平静、激动或愤怒。让乐曲的演奏有内涵,有感情。

5.深刻地理解作品,努力地刻画音乐形象

扬琴演奏者要掌握乐谱的时代背景、音乐的风格,要从乐谱的体裁、主题的提炼、调式调性的安排、和声的完成以及曲式结构的编排等几个层面来进行深入的探讨,这就需要演奏者要对乐谱进行理解和处理,从而揭示乐谱的深层含义,而不是只局限于乐谱的表面,而是要根据自身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利用演奏手法和技术手段来进行二次创作,使乐谱的思想、音乐意象形成更真实、更丰满、更细致的生活画面,塑造完整、生动的音乐意象。

6.演奏中“情”的重要

音乐和情感有着很深的联系。音乐是一门以情感为中心的艺术,音乐的形象就是情感的形象,每个音乐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它不仅表现在音乐的内容和形式上,还表现在对音乐的情感和意境的描述上,所以需要演奏者对乐谱有正确的理解。就好像是一个演员,在演戏的过程中,有入戏和不入戏的区别。一首乐曲,唯有演奏者将自己的情绪融入乐曲中,才会曲调优美,充满生机。这些都表明,在扬琴演奏中,必须做到“以情带音”“以情带弹”“以情带韵”。当今的很多演奏者在演奏时一味地追求技巧过硬、声音完美,却忽略了情感的重要性,使他们的演出虽然有形但是无神,虽然有声音,但是没有任何感情。演奏者应根据乐曲的需要,有起伏,有刚有柔,有露有含蓄,有感情有声音,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正所谓,想要打动一个人,首先要打动自己,让自己融入其中,让自己的情感表达变得更加自然。

(一)情感之美

应当是由情感之美造就音乐的美感,因而被大众所接受。

扬琴艺术是一种以作品——表演——欣赏为主要表现的形式,其实质在于表现作品的内涵,表现扬琴的技巧,以及人们对音乐的鉴赏。然而,这三者同时在表演的时候出现,演奏一旦出现差错,一切的努力都将化为乌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演奏的过程是由扬琴的艺术表达而产生的真实的再次创作。演奏是完成音乐作品演奏、履行艺术使命的一种神圣的活动,因此,在音乐作品的表演中,要有良好的表现形式,才能保证演奏的高质量与二次创作的作品的思维意识相结合。所以,要把握好演奏的状态,就必须要把情感投入进去,而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好自己的情感。一名成熟的演奏家在演奏之前会注重音乐的情感准备,在演奏的第一声起时,他的脑海里就没有了其他的想法。而演奏者在弹奏乐曲的时候,所有的身心和情感都集中在乐曲上,就会形成情感从内心生出、音乐与情感保持同步、人琴合一的忘我境界。这时,演奏者的思想已经离开了舞台,他的注意力被吸引到了他的身上,他被他的音乐所吸引:他的思维和想象跨越了时间和空间,跨越了舞台,在他的作品和表演的环境中,在他演奏的乐曲的氛围中,所有的技巧、手法、音色,都在他的潜意识中被赋予了一种本能的反应。

而在演奏中,乐曲的生命得以延续、丰满、鲜活、放射出灿烂的光彩。演奏既要有情绪,又要有呼吸。气息不仅仅是简单地呼吸,更重要的是与它紧密相连的内部支撑。这就是“情动气动,情气相济”,气息随着乐曲的情绪而改变,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交互作用。

比如在表演之前有紧张感,可以用深呼吸的方式来让自己的心态回归正常。此外,在演奏时,还可以通过调整、控制呼吸等方式来提高乐曲的情感表达。另外,呼吸对音色、力度、速度都有很大的影响。总之,音乐的韵律、起承转合都需要演奏者的呼气、吸气的协调。若说气息是音乐的内部支撑,那么在舞台中的风范就是音乐的外部气韵。不管是演奏者具有的优雅风度还是气质,都能加强音乐演奏的分量,通过适当的演奏肢体语言可以有效加强音乐氛围,再加上对舞台风度的正确掌握,对演奏者的状态也有很大的帮助。台上演奏者的一举一动,都应与乐曲内容、风格相符。例如在弹奏欢乐、节奏明快活泼的乐曲时,要注意面部表情轻松;
忧郁、肃穆的乐曲要求演奏者要严肃,甚至对听众微笑也要含蓄一些。

(二)演奏之美

正如叶苛气于内,精神在外。可以说,演奏者从走上舞台演奏的那一刻起,一直到走下舞台作为结束的时间都是由演奏者根据乐曲自行把握的。值得一提的是,在演奏的时候,听觉和动作都是由演奏家掌握的,熟练的演奏人员会根据这些因素调整自己的心态、进入演奏状态的过程和时间。表演,当然不是矫揉造作,而是一种乐感的自然表达,与乐曲的内容相得益彰。这说明演奏的境界是一种忘我的、多元的、有机的精神世界。简言之,对扬琴作品演奏的再创作,是演奏者身体和精神的劳动,这是艺术修养、生活积累和文化积淀的结果。演奏者需要在不断地提高自己水平的同时,兼顾对各种不同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让自己可以完美地承担这个十分神圣的使命,让扬琴表演艺术变得更加辉煌。

扬琴表演是运用传统的演奏思维,将表达手法与气息融为一体,以体现音乐作品内在的意蕴与精神,从而使其具有最高的气韵传神效果。

(三)音乐之美

在我国的传统音乐体系中,最突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使用了许多带有腔调的声音,这个音乐特性已经被提升成为华夏音乐的传统美学理念,它与我国各个民族的艺术追求自由生动、曲线美的表现方式是一脉相传、触类旁通的。比如中国的建筑就以弧形的屋脊和曲折的园林布局为特色;
中国诗歌也很注重“忌直贵曲”;
“曲折沉圆”是书法艺术中的重要内容;
“气韵生动”是绘画艺术的重要内容;
演唱歌曲时要注重“字正腔圆”,这些都是我国传统审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我国传统审美注重的“情理相依,文质彬彬”,反映出对曲线性格的内在精神的追寻。

古筝、琵琶、古琴等都属于我国传统的弹奏乐器,讲究吟揉、推拉、滑抹等弹奏技法,可谓是百花齐放,千变万化,自成一体。其声学特点在于其直线性的平稳发展,同时又有许多曲线状声学的变奏,带腔音被充分地开发和运用,突出“忌直贵曲,以曲为美”,注重“余音绕梁,韵味隽永”,这正是中国传统音乐审美特征的体现。为了增强扬琴的表现与韵味,将其余音袅袅的优点进行了修饰和改变,形成了多种形式的音质表现技巧,使扬琴由最初的线性静止音符变成了线性与曲线结合的跳动音符,使扬琴的音色有了质的飞跃。

赵殿学,辽宁知名民间艺人,擅长东北地区的扬琴演奏。20 世纪,他吸取古琴演奏的揉捻技术,创造了扬琴演奏中的揉弦技术,他用中指和无名指对琴弦进行揉动,弹奏出具有波浪曲线状的动态音乐。上滑揉、下滑揉、回滑揉等手法,可针对各种不同的节奏和表情,揉弦的频率和压揉的力度也会发生变化。揉弦的位置通常是在微调滚珠和琴马的中间,并且要稍微接近于琴马。由于现代的扬琴比传统的扬琴要宽,因此它的琴弦拉力很高,因此在压弦的时候,不会像传统的扬琴那样容易。而且非常容易出现走音的情况。所以,在进行调弦时,要注重琴马间的音准均衡,以达到压音、不跑弦的目的。

历史的长河已经流进21 世纪,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在艺术表演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舞台表演艺术形式,但是,无论是摇滚音乐的震撼,还是流行音乐的通俗易懂,都是在展现表演美,只有将以上所提到的扬琴演奏中不可缺少的各项因素相结合,在坚持不懈的基础上练习加以不断的探索求新,才能把扬琴演奏的表演美充分地展现出来,要具备上述条件,不只是通过学者的刻苦练习就能达到的,是随着演奏者的生活阅历、思维特征、知识才能、性情品格等各方面知识的不断完善而逐步形成的。演奏者只有积累丰富的学识,才能发挥无限的想象,去创造准确而完美的音乐,用音乐的表演美来感染和陶醉每一位欣赏者。

猜你喜欢 扬琴乐谱演奏者 器乐演奏舞台艺术实践音乐表演心理调控探究戏剧之家(2022年6期)2022-11-13浅析中国扬琴重奏的现状与发展戏剧之家(2022年11期)2022-11-12山之高歌唱艺术(2022年6期)2022-10-23浅析中国扬琴乐器改革历程乐器(2021年4期)2021-09-10乐谱:放飞梦想北方音乐(2019年20期)2019-12-04二胡演奏者的合奏技能探究北方音乐(2018年20期)2018-05-14一毛学琴记——乐谱失踪琴童(2018年11期)2018-01-23浅析心理活动对钢琴演奏的重要影响西江文艺(2017年15期)2017-09-10浅谈中国平均律扬琴人民音乐(2017年8期)2017-09-06基因密码乐谱小猕猴学习画刊(2017年1期)2017-02-17推荐访问:扬琴 演奏 表演
上一篇: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场景构建研究——基于场景理论的视角
下一篇:基于图对比的上下位关系检测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