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活血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应用与研究前景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1-18 点击:

李 萍

(潍坊市中医院 山东潍坊 261041)

近几年,由于我国人口老化速度不断加快,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改变,这也导致了一些人患上了颈动脉粥样硬化[1]。而60%~70%脑梗死是由颈动脉硬化引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约63%检查出颈动脉硬化。目前,积极有效预防、诊断、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已成为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的首要任务。在治疗方面,中医药突显出了对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的作用。现将我院临床应用补肾活血法(方选李祥云经验方补肾祛瘀方加减)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应用结果进行分析,希望能为临床提供参考。总结如下。

1.1 资料

1.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潍坊市中医院脑病门诊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接诊的160 名缺血性中风患者,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男性46 例,女性34 例,年龄45 岁~74岁,平均(63.22±6.67)岁。病程1 年~2 年,平均(1.52±0.23)年。

治疗组男性50 例,女性30 例,年龄46 岁~74岁,平均(61.26±7.66)岁。病程1.5 年~3 年,平均(2.02±0.21)年。

两组患者资料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病情轻重、斑块软硬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具有可比性。

1.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异常标准:参照第6 版《超声医学》[2]确定诊断标准。超声示:(1)IMT(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0 毫米为颈动脉粥样硬化;
(2)IMT(内膜-中层厚度)≥1.2 毫米时,判断为动脉硬化斑块形成;
(3)斑块性质判断标准:软斑:呈低回声/等回声;
硬斑:回声增强(由纤维化、钙化所致),斑块浅层为线状强回声伴后方声影;
混合斑块:混合回声,不均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于2002 年发布。

主要症状:头痛,头晕,腰膝酸软,四肢无力。

第二种症状:健忘,失眠,耳鸣,烦躁。

其中主症具备2 项,次症具备1 项,再结合患者舌苔、脉象(舌质红,舌苔暗紫,脉弦涩),即可诊断。

1.2 方法

(1)治疗组:口服补肾祛瘀汤加减,每日1 付,潍坊市中医院中药400 毫升,分为早、晚两次,温服;
在每天早饭之前,可以口服拜阿司匹灵(阿斯匹林肠溶片),100 毫克/天;
阿托伐他汀钙(立普妥),每日晚餐后2 小时服用10 毫克。

(2)对照组:口服拜阿司匹灵(阿司匹林肠溶片),每天早上1 次,每次100 毫克;
每日晚饭后2 小时,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立普妥),10 毫克一次。

(3)两个试验周期各24 个星期,所有患者都停止使用其它有效果的药物,并于疗程后重新评估。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性的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用()表示;
不符合正态性的计量资料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1 疗效判定标准

IMT(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判定标准:临床控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2 毫米;
显效:与治疗之前相比,颈动脉内膜层厚度降低了20%以上;
疗效:与治疗之前比较,颈动脉内膜层厚度降低10%以上;
不起作用:颈动脉的内侧壁-中段壁厚或在处理期间比以前更严重。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1~表3)

由表1 可知,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内-中膜厚度P=0.63,P>0.05,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31,P<0.05;
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0.033,P<0.05,二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两组治疗后结果显示P=0.041,P<0.05,有明显差异,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MT(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比较

由表2 可知,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CRP(毫克/升)P=0.88,P>0.05,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比较P=0.00,P<0.01,存在显著差异。两组治疗后比较P=0.024,P<0.05,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治疗组减低CRP 方面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 比较

由表3 可知,两组治疗前比较血脂水平,P>0.05,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P<0.05,有显著差异;
治疗后组间t 检验,结果P<0.05,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比较

由表4 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后用秩和检验进行中医症候疗效比较,P=0.003,P<0.01,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见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总疗效比较

颈动脉是脑部供血的主要血管之一。而缺血性中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显示,60%~70%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会存在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应当充分认识缺血性脑卒中和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之间存在的关系,及时发现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对于有效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颈动脉斑块非常常见。2017 年《中华医学杂志》调查研究了清华大学832 例教职工的数据,结果表明50.7% 的人有颈动脉斑块,而60 岁以上的人群中,这个比例达到了70%以上。一般人群的数据会高于这个数据。

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目前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第一,颈动脉血管闭塞和/或狭窄引起脑组织低灌注而导致的分水岭区域脑组织缺血;
第二,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软斑及混合班容易破裂,容易形成血栓,从而成为脑梗死的重要栓子来源。在血流的高速冲击下,如果大的血栓脱落引起脑动脉主干的栓塞,从而导致恶性脑梗死的发生;
第三,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破溃,在颈内动脉血流高速冲击下,溃疡底部斑块的碎片被血流冲向远端血管,导致相应远端小的栓塞事件;
第四,颈部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表面破溃,激发凝血机制障碍,从而形成血栓,继发堵塞血管。

引起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很多,其中,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肥胖以及吸烟等是最主要原因,这些危险因素都可以引起颈部动脉血管内膜的损伤,从而导致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据统计,在65 岁以上人群中,老年患者中,颈动脉瘤的发生与其年龄有关。老年时,由于生理变化,引起动脉内壁的负担,造成内皮损伤,并使其内皮细胞中的脂类成分增多,从而形成了动脉硬化斑块。膏脂在人体内过多聚集,则形成病理产物,人体利用以及排泄功能失调,水谷运化失常,均可使膏脂停聚为痰浊。阻于脉络,久则内生瘀血,痰瘀互结留于颈部脉道,最终导致颈部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而致血管狭窄,从而出现眩晕、眼花、头闷重如裹、头痛、头昏、胸闷、胸痛、呕恶、纳呆、言语艰涩、肢麻、肢体无力或活动不利等痰瘀互结之症。瘀血是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致病因素,又是其病理产物,故活血通脉、行气化瘀是本病治疗的关键所在,贯穿于本病治疗始终。

此病主要是由于饮食失节、先天遗传、情志过激、劳累过度、房事失度等原因,导致气滞血瘀、脏腑失衡、气机逆乱,痰瘀互结,阻塞脉络所致。颈动脉斑块是因为气血、津液紊乱,而与肝、脾、肾3 个脏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由于血液不通、肝气虚弱等原因,会造成血液淤血阻塞,进而造成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其根本还是肾精亏虚。情志过激、饮食失度以及酗酒吸烟、房事不节等原因均可伤及脾胃肾等脏腑,直接影响脏腑气机正常运行,而致经脉气滞、血瘀等。动脉粥样硬化和瘀血关系密切,血行不畅、经脉不通、心血瘀滞,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运用活血化瘀等药物治疗一般会取得良好效果。血瘀肾虚是李基敏博士在20 世纪80 年代初正式提出的,本临床观察选用李祥云补肾祛瘀汤加减,疗效显著。现代药理学结果表明:本品所含的中药成分具有抗凝、抗血栓、改善循环等功效。经3 年多的临床实践,证明其效果明显,而且不良反应小,可为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从中医理论看,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大多是属于痰证或瘀证,还有就是痰浊、瘀血等多种表现。然而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键,也应以病因为基础,辩证用药,严格以中医理论基础理论为指导,随着进一步的临床运用和研究,我们坚信,中医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研究和运用,必将在近期内有重要的突破。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中医药在治疗颈动脉的斑块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规范的中医临床试验相对来说还是偏少一些。中医中药治疗颈动脉斑块以中医学理论体系为依托,以中医治疗的整体性为前提,采用中医药理论,对其病机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采取合理合规的单复方制剂,在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除斑块、调整血脂、甚至改善血管内壁等方面均取得一定的疗效,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指导下,进一步加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医辨证的研究,全面发挥中医中药对于各证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颈动脉缺血性斑块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健康体检与管理(2022年4期)2022-05-13脑脉泰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锦州医科大学报(2022年2期)2022-05-07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9期)2022-04-19软斑危险,硬斑安全?不一定保健与生活(2022年7期)2022-04-08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妇女之友(2021年9期)2021-09-26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或只一步之遥家庭科学·新健康(2021年5期)2021-06-21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百姓生活(2019年2期)2019-03-20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评价特别健康·下半月(2018年2期)2018-04-24颈动脉狭窄要手术吗家庭医药(2017年5期)2017-05-18亲吻会致死,是真的吗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2017年1期)2017-01-19推荐访问:活血 补肾 硬化
上一篇:肉制品真空冷却技术研究进展
下一篇:五味子发芽特性及特征成分研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