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优质科学家绘本,引领孩子点亮理想灯塔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1-05 点击:

◆文/本刊记者 何思源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首席专家,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教授、副主任,主编“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等图书百余部,策划“科技梦·中国梦——中国科学家主题展”等大型展览并在全国巡展。

本丛书共24 册,是国内首套权威且成体系的中国科学家绘本丛书,旨在向大众宣传和弘扬中国科学家的高尚品格和崇高精神,在大众特别是少年儿童当中树立科学强国的意识,引领大众崇尚科学,激发青少年树立未来投身科学事业的志向,力争在全社会强化爱国、爱科学、以中国科学家为榜样、弘扬科学精神、崇尚科学的风气。

“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丛书

张藜 任福君 主编 唐子涵 王慧斌 高晓玲 等著 刘颖爽 周倩 于春华 等绘

北京出版社

2019.9-2022.5/48.00元/册

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长大了想当科学家”的梦想,因为科学家们总是在用各种奇思妙想改善着我们的生活,锲而不舍地攻克一个个世界难题,不断拓展人类认知的边界,在充满未知的前沿领域中勇敢探索。而提到熟悉的科技界榜样人物,大家脑海中最先浮现的名字往往是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钟南山,而对中国的“居里夫人”何泽慧、植物界的“活字典”吴征镒、“世界的黄土之父”刘东生、航天事业奠基者梁思礼等老科学家们的事迹有了解的人则相对较少。

1 中国—中东欧 国家图书馆联盟在杭成立[EB/OL].[2018-11-01].http://zjnews.zjol.com.cn/zjnews/hznews/201810/t20181022_8535074.shtml.

为了更好、更全面地向大众展示从20 世纪风雨中走过来的中国科学家们为祖国的发展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丛书取材于国务院责成中国科协牵头、会商中组部等11 个单位共同组织实施的“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用文字通俗易懂、绘图精致细腻的绘本形式,形象地介绍了钱三强、王大珩、施雅风、彭士禄、张钰哲、王守武、孙家栋、卢永根等奋斗在不同科研领域的老科学家们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

在书中,老科学家们不再是以往严肃正经的形象,故事从他们的生平讲起,将趣事和失败都娓娓道来,拉近了他们与孩子们的心理距离。同时,以他们的探索故事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开拓孩子的眼界;
以他们爱国报国、敬业奉献、无私无畏、追求真理、不怕失败的卓越精神提升孩子的格局,为孩子树立真正优质的榜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科学家精神世代传承,让孩子们立志成为共和国脊梁”。

绘本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童书体裁,很受家长和孩子们欢迎,国外也有不少优秀的科学家绘本,受此启发,在2013 年采集工程第一批10 册传记丛书出版时,我们就计划着日后要出版青少年版读本和低幼版读本,希望为不同年龄段的读者讲述中国科学家的故事。所以商讨选题时,我们与北京出版集团对科学家绘本的形式一拍即合。

目前,采集工程已采集了500 多位为中国科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中国科学家们,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故事。我们策划这套图书的初衷就是希望把中国科学家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为孩子们树立人生榜样,让科学家的精神走进孩子们的心里。

我们特别希望孩子们读了这套绘本之后可以有所收获,将科学家们作为榜样,所以在故事的呈现上,我们着重表现了科学家们毕生爱国报国、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不畏艰险、淡泊名利,为我国科学事业的繁荣和祖国的富强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作者们从儿童视角出发,回顾了老科学家们的学术历程和成就,描述了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感人细节及其丰富的心灵世界,以及他们在国家发展历程中的闪光足迹。在内容上,我们力图真实呈现,不夸张、不夸大,严谨地表述科学家们的成就。绘画则主要采用了传统的写实手法,刻画朴实无华的人物形象,努力拉近孩子们与科学家的距离。

每本书涉及的是不同的科学领域,专业性很强,又要考虑到孩子的理解能力,所以我们在人物背景扩充和注解上花了很多心思,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资料。这套丛书与其他绘本区别较大的是文字作者以采集工程学术团队的科学史研究者为主,他们对科学家颇有研究,治学严谨,能做到实事求是地讲述科学家的故事。这种方式也许不及文学写作那般有趣,但因为朴实,反而增添了科学家与孩子们的亲近感。故事从科学家们小时候的经历讲起,纵观他们的青年、中年及老年,读罢这套书,孩子们会觉得原来这些科学家爷爷奶奶也是平凡人,他们也遇到了很多困难,面临过很多失败,他们在科研领域所取得的成就都是靠严谨、认真、努力换回来的。

虽然市面上已经有一些原创科学家绘本,但我相信这套兼具科学性、趣味性、艺术性的科学家绘本丛书是经得起检验的。为了确保内容过硬,在创作过程中针对每一本绘本,我们均邀请了相关科学家家属或秘书、科学史研究者来把关。这点是独特且难以超越的。比如,《竺可桢的故事》的审稿专家李玉海是竺可桢的秘书,他在审读稿上写下了密密麻麻的修改意见,给绘本提供了很大帮助;
吕春朝研究员是吴征镒院士的学术秘书,他给《吴征镒的故事》一书写下了长达5000 字的审稿意见和修改意见,而那时的他即将做白内障手术。在即将出版的“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丛书第三辑中,《吴良镛的故事》的作者王青春将绘本带给了传主吴良镛本人审看;
《孙家栋的故事》的审稿专家是孙家栋的家人、秘书、研究员等;
钟南山也亲自审看了《钟南山的故事》。这套小小的绘本丛书,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与努力。

两个字,认真。在绘图的过程中,对每个环节都认真对待,才可能做出优质的图书。以《施雅风的故事》为例,其中有一处冰川堆积物的画面,最开始我们并不觉得这张图的画面有什么不妥,但一位从事野外考察的老科学家看到这张图后,给我们提出了修改意见:冰川堆积物应该有很尖的棱角,大小不一;
泥石流堆积物虽然也大小不一,但每块石头有一定的磨圆(磨角);
卵石则是磨圆得很好的。我们根据这位老科学家的意见对画面进行了修改,并且在图书制作过程中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多找一些专家把关,尽力把错误降到最低。

《中国科学家的故事》是根据“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丛书改编并拓展延伸而成的,目前已经推出了两辑,第三辑即将上线。在音频故事中,我们能够更详细地了解科学家的生平及其成就。音频制作班底也相当强大,项目数字产品制作人常常姐姐出品过多部畅销精品,由央广睡前故事主播董乐、北广播音主任武传艺、声音导师于浩、一甲水平播音员达叔、小M 及童声演绎。在制作过程中,音频成品都经过反复审听,不仅保证了故事内容及情感的准确表达,为听众带来更好的听觉感受,还很好地体现了趣味性和科普性。

要给孩子讲好科学家的故事并不容易。我们在每个分册结尾设置了科学家的个人小传,进一步拓展科学家的生平背景,也补充了一些文中没有讲到的信息,帮助孩子们了解更多关于科学家的故事和贡献。还有科学家年谱,可以帮小读者们捋清科学家的生平。为了减少孩子们理解文本的障碍,每个分册的结尾还专门开设了词汇园地栏目,尽量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孩子解释清楚书中所涉及的专业知识。父母也可以借助书后的内容给孩子进行讲解,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一个互动。

我们推出了三辑科学家绘本同款音频故事、拓展音频故事,还与北京知名的小学老师合作推出了24 节公益公开课、教案、学习单等,未来我们还会继续探索数字化转型新方式,在融合出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深挖衍生产品。

首先是故事性。绘本的页数较少,叙事空间有限,因此,创作者对传主事件的选取必须慎之又慎,还要对材料进行合理的裁剪整合、想象扩展,以增进故事的戏剧性,这并不是信手拈来的事情。其次是艺术性。第一眼印象决定了一部作品的基础品相,也体现着创作者的诚意所在。无论是“神似”的人物塑造、考究的“服化道”,还是手绘与板绘的相互成全,绘者要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带着极大的敬畏面对每个细节,不留遗憾。再次是科学性和科普性。由于现代科学的前沿性和涉密性,使科学家们的工作不仅远离公众的视野,更是超出小读者的认知范围。因此我们的目标是在儿童心中埋下一个学科概貌的种子即可,更多地是在传达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未来我们出版的绘本也会继续在这三个方面努力深耕。

猜你喜欢 绘本科学家孩子 绘本读者·原创版(2021年2期)2021-02-26绘本读者·原创版(2021年1期)2021-01-19绘本读者·原创版(2020年11期)2020-11-19假如我是科学家作文评点报·低幼版(2020年24期)2020-06-21孩子的画孩子(2016年5期)2016-05-06孩子的画孩子(2016年4期)2016-04-13孩子的画孩子(2016年3期)2016-03-11孩子的画孩子(2016年2期)2016-02-23与科学家面对面少儿科学周刊·儿童版(2015年10期)2015-11-07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二)少儿科学周刊·少年版(2015年2期)2015-07-07推荐访问:灯塔 点亮 引领
上一篇:从《美术丛书》到《中国书画全书》
下一篇:让二十四节气立体起来的茶香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