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全面小康谈谈自已看法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08-09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现全面小康谈谈自已看法,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实现全面小康谈谈自已看法

实现全面小康谈谈自已的看法3篇

第1篇: 实现全面小康谈谈自已的看法

浅谈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浅谈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国家统计局2014年1月20日公布,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同比增长7.7%,人均GDP约为6767美元。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954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7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7亿元,增长4.0%;
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84亿元,增长7.8%;
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8.3%。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全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7%。从上述数据中,我们看到我国在全面实现小康过程中已有了巨大的进步,但就目前社会状况来说,我国在就业、三农”、 社会差别、 社会秩序与公共安全等方面都还存在着巨大的问题。我们要想实现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还需要更加全面的发展,切实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得到问题。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原意是指古代自然经济条件下比较宽裕的生活状态,是比理想中“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较低级的发展阶段和社会形态。所谓全面的,不仅仅是解决问题,而是要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十六大报告中,从、政治、文化、的四个方面界定了的具体内容。特别将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体就是六个“更加”: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不难看出,在全面小康建设中我们不断提出各种理论并丰富其内涵,也不断地与时俱进解决各种问题。

从经济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结构的调整,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经济各类结构更加适应中国国情,更加适应中国社会市场需求也更加合理更加高效。总的趋势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甚至是在原有第三产业基础之上的高科技产业、文化产业、健康产业、各类服务产业获得巨大的发展机会。但我们在科学技术上缺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未能正真运用到发展中,在整个社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随着城镇化、地区差异化的缩小、国内消费的升级、国外市场的开拓,中国经济拥有者巨大的增长动力,因而使中国经济可以保持较长一个时期的高速增长,至少应该看到新的黄金十年。在这样的一个巨大的经济增长背景下,应该有更多的市场机会,尤其是与百姓消费密切相关、增长潜力巨大的产业或产品,会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这些产业正真想要得到发展机会,刺激内需、增加人民可支配收入是其关键。可就目前社会状况来看,虽然我们的人均GDP很高,2013恩格尔系数为37.9%已达到相对富裕水平,但人民实际可支配收入严重不均,这导致我们的内需不能有效的扩大。

金融市场虽然一定程度的开放,但缺乏有效的监管,未能有效地支持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使资金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从政治来看,政府体制改革得到进一步地彻底推进,民主法治进一步完善,政府和市场作用科学明确,市场作用将得到了充分发挥,一个更加科学的政府体制正在建成。政府将权力更多地交给市场,政府的职责更多地由市场分担,政府廉政建设、官员责任的加大将使机构更加精简,人员更加减少,从而也带动整个社会就业观念等转变。但在这一改革中,我们还是看到有失社会公平正义,市场经济主体在自由发展上任受到一定的限制。

从社会来看,对全体人民福利事业的关注与日俱增,各项法规、政策日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明确提出扩大公共 财 政覆盖农村范围,并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 扶贫开发、防灾减灾、社会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部署。众多高含金量的“实 招”, 回应了亿万农民对“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 期待,必将有效改善农村民生。但是,在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上,目前仍处于法 规、 政策层面,亟待通过完善法制建设做保障。

在解决就业方面,通过落实鼓励劳动者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贷款、场地安排等政策,扶持一大批劳动者成功就业;
深入推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体系建设,积极推动人力资源市场整合。但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旧比较突出。

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政府在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而要正真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进行如改革:

一.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首先,是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地减少许可、审批和资质资格认定,激发市场主体投资创业的积极性,为经济转型提供不竭动力。二是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规则,按照负面清单的思路制定统一的市场准入规则。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建立能够反映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的价格体系,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与促进经济增长结合起来。三是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服务业和高技术领域。最后是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鼓励外资参与境内并购重组,放宽境内居民境外投资限制,确立企业和个人对外投资主体地位。

二.坚持创新取向的改革。一是深化教育改革,加速人力资本积累。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创新源泉作用,为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夯实基础,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二是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公开透明的国家科研资源管理和项目评价机制。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和商业模式,促进科技创新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三是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创新创业的支持作用。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取向的改革。一是加快建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科学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和监测体系,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强化指标约束。二是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和城市交通拥堵防治。三是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耕还牧等生态工程,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四.坚持普惠取向的改革。一是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二是建立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统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借鉴其他国家实施福利政策的经验教训,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避免出现福利水平过高诱发“福利病”和福利水平过低不足以保障基本生活的问题。

第2篇: 实现全面小康谈谈自已的看法

课堂流程:

1、 导入(5min)

2、 分组 探究(27min)

3、 归纳总结(8min)

四、日清(5min)

课题

10.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科 目:政治

年 级:高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表现及不足;
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和平发展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领导签字:

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三大区别。

【课外知识储备】

改革开放之后的成就有:在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国家坚持把农业放在首位,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粮棉产量稳步增加,跃居世界首位,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1987年,产值已经超过农业总产值。工业方面,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建成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工程项目,如宝山钢铁公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亚湾核电站和京九铁路,近年的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也打开了新局面,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增加,还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科技、教育、文化事业也都蓬勃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亮点预设】

1、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要特别注意提醒学生注意两者之间的区别,学生对于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比较理论化,必须通过一些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活动形式】

1、导入部分学生主动回答问题

2、探究部分每个探究题学生根据材料先小组内讨论,再学生展示,老师做总结点评。

3、最后的课堂小结,学生自己归纳知识框架。

【重点关注学生】

高一一:吴明涛(走神)欧伟杰(瞌睡)

高一二:何子健 蒋子龙(看课外书)

高一三:陈泽杰(瞌睡,讲话)

高一四:刘文羽、周杰(讲话,发呆)

【教师生成】

思想政治课具有很强的时政性,因此是更具有发展性,需要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和教学机智。本节课中,在讲总体小康社会特点是,很多同学对于“不全面”和“发展不平衡”不能很好的区分,会有很多问题,此时恰恰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讨论、举例来理解这个问题。经过学生的讨论和比较,学生在辨证思维指导下消除了迷惑。这节课中老师敏锐而机智地抓住并运用了生成性问题,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入,课堂讨论中的激烈碰撞声多了,学生思维活跃了,对问题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了,这将会成为本节课的亮点。

课前检测:

1、在2011年严峻的国内外经济背景下,央行不断的调整利率,国务院调整税率并启动一系列振兴经济计划等,表明了中央防止经济增长滑坡的坚定决心。如果撰写一篇报道,请你选择恰当的标题( )
A.“无形之手”,保持特价稳定
B.执法为民,健全保障体系
C.“有形之手”,调节经济发展
D.依法行政,彰显政府权威

2、面对我国日益严重的通胀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6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上述做法是我国政府运用( )进行宏观调控的。
A.政治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经济手段

教学过程:

1、导入

课堂探究一:

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到现在生活的变化。

问题:我国人呢么生活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生:思考,积极讨论并一起回答。

师:点评总结,引入新课。

二、探究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课堂探究二:

观看一段关于新疆大山深处一个少数民族,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的视频。

问题:

①视频中新疆发生了哪些变化?

②新疆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生:思考并分组讨论、回答。

师:点评总结:

总体小康的表现

1)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温饱问题得到解决。

课堂探究三:

材料一:至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第六位,但人均GDP800多美元,200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2003年人均GDP增至1090美元,但与世界水平相比,我国世界排名在130多位,仍属下中等收入国家。

材料二:2000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6%;
截止2004年6月,全国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5806万人;

2003年全国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为5428万人,这与有着13亿人口7亿多劳动力的大国相比极不相适应;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

材料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2001年人均GDP已达到或超过三四千美元,远远高于中西部一些落后地区。目前,人均GDP最高为上海市,已经突破4000美元,最低的贵州省却只有300多美元。

问题:上述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什么特点?

生:思考并积极讨论,每组分别回答。

师:点评总结:

1)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课堂探究四: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21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问题:从总体小康社会到全面小康,要经过几个阶段,两者之间的区别,以及要达成目标有哪些要求?

生:思考并积极讨论,分组回答。

师:点评总结: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1979——2002年,建设小康社会。

第二阶段:2002——2012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三阶段:2012——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

注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基础性配置作用的经济,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调节作用,就必须主要靠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

3、

注意:

实现过程:不平衡

有条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
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三、知识归纳总结

四:日清
日清题:

过关标准:A类学生做对AB类所有题目(《优化方案》对应练习和《课时作业》对应练习以及随堂练习),B类学生做对B类所有题(《课时作业》对应练习以及随堂练

随堂练习:

1、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社会状况是( )

A、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B、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

C、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D、殷实的小康社会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 )

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②人民生活同步富裕

③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④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认识错误

的是( )

A、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B、必须保持各地平衡发展,不允许出现贫富

差距

C、支持部分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

D、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3篇: 实现全面小康谈谈自已的看法

实现全面小康离不开德治建设

作者:张艳燕;田秀云

作者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

来源:经济论坛

ISSN:1003-3580

年:2003

卷:000

期:019

页码:92-93

页数:2

中图分类:F323.8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全面小康;农村德治建设;道德教育;法治;精神文明建设

摘要:@@ 一、农村德治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程rn首先,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传统德治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民族个性.实践证明,德治具有道德教化、价值导向、规范人们行为、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提升人类道德精神的重要作用.因此,挖掘我国历史上德治文化宝藏,实现传统德治文化的现代转换,充分发挥德治在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推荐访问:自已 谈谈 全面小康 实现全面小康谈谈自已看法 实现全面小康谈谈自已的看法 谈谈自身对全面小康
上一篇:幼儿园开学准备工作方案(全文)
下一篇:2022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原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