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历史重难热点专练题型02,提取信息类材料题(解析版)

来源:入党申请书 发布时间:2020-12-30 点击:

 型 题型 02

 提取信息类材料题 【题型特点】

 随着各地新高考的出台,各种新颖的考查形式也随之产生,传统全国卷的思维与题型应该有所改变。2020 年山东高考重点考察了提取信息类材料题,通过对图片的分析提取必要的历史信息,从而归纳该现象所处的时期与阶段,这就要求提高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和对地图、图片的观察分析能力。

 【满分技巧】

 阅读图片,提取信息并回答问题,是基本考查形式。

 1. 明确材料类型,人口类,地点变迁与分布等; 2. 充分利用题干信息,明白可选选项; 3. 严格区分时间变化,思考在当下时期内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知识; 4. 完成上述的信息提取,多方面(政治、经济、文化)广角度(中外古今)回答事件所产生的影响; 【限时检测】(建议用时:30 分钟)

 1.(2020·山东卷)图 1、图 2、图 3 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东汉永和五年、唐天宝元年、明洪武二十六年)的人口密度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 分别提取图 1、图 2、图 3 的人口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答案】图 1:南北人口密度差异明显,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最高,南方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这与东汉政治、经济中心在北方,南方经济欠发达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 1 为东汉(永和五年)。

 图 2: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在长江下游地区(江浙地区)。这与明初政治中心在南京,南方经济发达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 2 为明代(洪武二十六年)。

 图 3:黄河中下游、长江下游地区人口密度都相对较高。这与唐朝政治中心在北方,江南经济不断开发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 3 为唐代(天宝元年)。

 【详解】

 图五中人口密度分布不均,差异明显,其中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最高,说明此时政治经济中心应该位于北方,而南方地区开发程度不高,由此判断图五应该是东汉时期,此时经济重心尚未南移,人口分布符合此时的社会状况。图六中人口分布密度发生变化,人口密度最高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而且南北人口分布较为均衡,南方隐隐多于北方,这种情况的出现应该与明代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江南经济发达有关,且此时政治中心也位于南方的南京,由此可判断图六应该是明代洪武年间;图七相较图五在人口分布上南方开始增多,人口密度较高的是关中地区和长江中下游,这种情况应该与唐代首都位于长安,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得到开发有关,因此形成了南北两个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由此判断图七应该是唐朝天宝年间。

 2.(2020·河北冀州中学高三开学考试)图 1、图 2、图 3 分别是两汉、北魏、明代的都城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据图 1、图 2,分析西周到隋唐时期一直定都在长安至洛阳一带的原因。

 (2)据图 3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成祖迁都北京的原因和意义。

 (3)据图 1、图 2、图 3,从时空发展的角度概括中国古代王朝都城迁移的趋势。

 【答案】(1)原因:这里是中华民族的起源地,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展起步较早,经济发展水平高;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战略地位重要,建都于此有利于加强对全国的控制。

 (2)原因:为有效抗击蒙古人的南袭;进一步控制北方和东北地区,维护全国的统一;北京是朱棣的封地和根据地。意义:增强了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防御力量;加强了对北方的控制,巩固了全国的统一;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3)趋势:总体呈现出由西向东发展的趋势:西安——洛阳——开封——北京;从南宋到清朝,都城的迁移出现由北向南,而后又由南向北移动的趋势:杭州——南京——北京。

 【详解】

 (1)原因:从文明起源来看,长安到洛阳是中华民族的起源地,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从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来看,古代中国以农业为主,西周到隋唐时期,黄河流域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展起步较早,经济发展水平高;从政治和战略位置来看,西周到隋唐,主要的政权活动区域在长安和洛阳一带,因此这里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战略地位重要,建都于此有利于加强对全国的控制。

 (2)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初年面临的主要敌人是北元,因此迁都北京能有效抗击蒙古人的南袭;从政治控制范围来看,都城北迁可以进一步控制北方和东北地区,维护全国的统一;从朱棣个人因素来看,其受封地在北京,因此北京是朱棣的根据地。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初迁都北京增强了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防御力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迁都北京将政治中心北移,加强了对北方的控制,巩固了全国的统一;政治中心北移带动大量人口北迁,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南北经济

 文化的交流。

 (3)趋势:从空间分布来看,古代中国的都城迁移,总体呈现出由西向东发展的趋势:西安——洛阳——开封——北京;结合时间分布来看,从南宋到清朝,都城的迁移出现由北向南,而后又由南向北移动的趋势:杭州——南京——北京。

 3.(2020·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结合图 1 及所学知识,说明唐朝中后期政治、经济状况。

 (2)比较图 1 和图 2,指出图 2 中北宋政治所发生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 2 的变化给北宋统治带来的主要问题,并说明为解决上述问题,王安石采取了哪些变法措施。

 【答案】(1)政治上: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经济上:北方战乱,经济遭到破坏;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海上

 丝绸之路兴盛。

 (2)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废道改路;北宋面临的少数民族威胁更加严重(或辽、西夏和北宋之间争战不已);失去了幽云地区。

 (3)问题:出现积贫积弱局面。举措:为改变积贫局面,推行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均输法。为改变积弱局面,推行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

 【详解】

 (1)据图一可知,唐中后期藩镇遍布,严重威胁的中央集权。因此此时在政治上主要是唐王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削弱唐朝的统治;经济上由于北方战乱,经济被破坏,南方相对安定,经济获得加大发展,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海上丝绸之路兴盛。

 (2)由图二可以看出,北宋结束了藩镇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北宋不是大一统的政权,面临多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巍峨,并失去了北方幽云地区。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由于面临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北宋时期维持了庞大的军队,并给北方政权缴纳“岁币”,由此造成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为了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了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均输法。为改变积弱局面,推行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根据王安石变法的内容进行作答即可。

 4.(2020·山东威海·高三一模)如图分别是德国不同时期领土变化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 1 中德国领土变化的原因。

 (2)结合图 2 及所学知识,分析德国领土不断扩张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 3 中德国领土变化的影响。

 【答案】(1)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凡尔赛和约》重新划定了德国疆界。

 (2)原因:《凡尔赛和约》刺激了德国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的蔓延;二战前德国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长;国际上绥靖政策的纵容。

 (3)影响:为德国的最终分裂埋下了伏笔;加速了两极格局(或冷战)局面的到来。

 【详解】

 (1)“原因”,依据图 1中对德国领土的分割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凡尔赛和约》重新划定了德国疆界。

 (2)“原因”,依据图 2 中德国领土的扩张及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凡尔赛和约》刺激了德国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的蔓延、二战前德国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长、国际上绥靖政策的纵容等角度分析。

 (3)依据图 3 中德国领土变化可知,这是二战后对德国的分区占领。“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为德国的最终分裂埋下了伏笔、加速了两极格局(或冷战)局面的到来等角度分析。

 5.(2020·山东青岛·一模)1961 年,曲阜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 年,被确定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94 年,孔庙、孔府和孔林三处文化遗产被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曲阜周、汉代、明清故城与“三孔”布局关系图

  ——姜腾根据曲阜鲁故城各时期平面复原图自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曲阜城市与三孔布局关系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其政治、文化因素。

 【答案】(1)演变特点:“三孔”的兴建与曲阜城市的营建与发展几乎同时进行,历史悠久;城市规模不断减小,但“三孔”建筑群规模不断扩大。

 政治原因:周朝实行分封制,曲阜是鲁国的都城;汉代、明清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曲阜是地方城市。文化因素:周朝实行周礼制度;汉代、明清时期,儒学成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使曲阜古城完成了从诸侯国的都城向儒家文化圣城的转变。

 【详解】

 特点,根据材料“曲阜周、汉代、明清故城与‘三孔’布局关系”及周、汉、明清时期孔庙、孔府、孔林位置布局可知,“三孔”的兴建与曲阜城市的营建与发展几乎同时进行,并且从周至明清一直延续下落,历史悠久;周、汉时期,孔庙、孔府等规模不大,但到明清时期“三孔”规模明显扩大,体现了城市规模不断减小,但“三孔”建筑群规模不断扩大的特点。政治因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曲阜市孔子故乡,商殷故国,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而曲阜是鲁都;汉至明清,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这时期曲阜市地方城市。文化因素,曲阜是孔子故乡,周朝时期文化方面实行礼乐制度,孔子维护礼乐制度;汉代通

 过董仲舒的改造儒学,儒学确立其正统地位,汉至明清,使曲阜古城逐渐完成了作为儒家文化圣城的转变。

 6.(2020·山东滨州·高三二模)下图分别是秦朝和元朝的陆路交通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据上图,指出与秦代相比,元代陆路交通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简述古代交通建设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答案】(1)变化:从空间布局看,向东、向南转移;从数量看,道路建设更加密集;从范围看更广。

 原因:政治统治中心的东移;经济重心的南移;农耕经济的发展;国家疆城的扩大;民族交融的加强。

 (2)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密切了各地的经济联系,推动了经济发展;为人们出行提供了便利;推动了文化传播与交流。

 【详解】

 (1)变化:对比两幅示意图可从陆路交通的空间布局、陆路交通的数量、陆路交通的覆盖范围三个视角进行说明。

 原因:结合所学可从政治统治中心的东移、经济重心的南移、农耕经济的发展、国家疆城的扩大、民族交融的加强等角度进行说明。

 (2)结合所学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角度进行说明。从政治的角度看,交通网络的发达可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从经济的角度看,交通网络的发达可以密切各地的经济联系,推动经济的发展;从文化的角度看,交通网络的发达可以推动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从社会生活的角度看,交通网络的发达可以为人们出行提供了便利。

推荐访问:高考 热点 题型
上一篇:2021届高考生物重难热点专练02,酶与ATP(解析版)
下一篇:保安考核细则1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