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 (2)

来源:小学周记 发布时间:2020-08-26 点击: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

 西峪学区杜河小学 杨颖

 (一)来自小学生自身的因素

 1、遗传因素

 在农村,由于近亲婚姻造成儿童生理发育先天不足,相貌不佳或残疾,智力偏低等,这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学习和生活,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其他人也用异样的眼光去看他们,必然造成他们的一些心理问题。

 2、气质类型

 小学生同成年人一样,气质类型可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其中,胆汁质和抑郁质类型的学生对不良刺激反应敏感,他们极易产生不健康心理。就教师批评而言在我们看来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对他们来说却是莫大的打击。如辽源市一小学生因受老师批评而服毒自杀的事件,恐怕与那位学生的气质类型有直接的关系。

 3、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需要

 童年期儿童的身体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缓的阶段,其大脑的发育趋于成熟,这对其 心理发展极为有利,因此,童年期儿童的 心理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但因为其心理还不够稳定,很容易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变化,因此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二)来自家庭的因素

 家庭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初环境,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情感意志,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1、父母的溺爱

 众所周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经20多年,使我国的家庭发生了重大变化: 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在 独生子女家庭中,有的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生活上百般呵护,不愿让他们受一点委屈,经历一点风雨,甚至在子女犯了错误时,父母也不说一个“不”字,天长日久,子女自然形成了“ 唯我独尊”的心理,当他们走进学校,走向社会同他人交往,遇到挫折时,便不能接受, 无所适从。

 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有的家庭,父母从来不把子女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一员,认为子女只能 逆来顺受,惟命是从。他们对子女过于严厉、粗暴和专制。还有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家庭教育往往陷入“爱的误区”,对子女过高要求,过度期望,过分保护,过度溺爱。他们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 琴棋书画样样学,英语电脑门门通,考试 名列前茅……只要学习好就 言听计从, 有求必应。而一旦失误,就挖苦讽刺,棍棒相加。家长这种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子女的自尊心受到损害,独立性受到压抑,加上彼此间生活观,价值观等存在差异,很容易造成父母和孩子间关系紧张, 隔阂加剧,使子女形成反抗、疑惧、胆怯等消极心理品质,诱发心理问题。

 3、家庭气氛不和谐

 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给越来越多的孩子带来了不幸,严重破坏了儿童正常的生活环境,给他们造成的心理创伤难以愈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离婚的父母,有的没人要子女,有的随法院判决,不管哪种情形,都容易使子女放任自流,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心理,更有甚者,在学龄期就仇视社会,嫉妒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还有在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中,有心理问题的儿童比例比较大,研究证明,家庭冲突不仅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还会导致孩子在神经和心理上的某些病态。

 (三)来自学校的因素

 1、学习负担过重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小学生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背负着父母的希望和老师的期望。由于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课堂的现象依然存在。老师评价学生,社会衡量学校,理论上是全面发展,实质上是分数和升学率。为了追求升学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价值了学生的负担。这种局面使小学生疲于应付,心理极度紧张,导致他们用脑过度,皮层机能降低,从而影响学习效率,造成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或者产生焦虑、苦闷、压抑、恐惧等不良心境,久而久之,部分人就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障碍。

推荐访问: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 成因 小学生 心理问题
上一篇:2017年科级干部个人述职述廉报告
下一篇:2017年两会心得体会800字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