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78页)

来源:程序员 发布时间:2020-09-14 点击:

 摘 摘

 要 一、行业发展概况 2010年化肥产业取得了不错的效益,实现产值5773亿元,同比增长25.5%;前11个月,化肥产业实现利润244亿元,比2009年同期增长59.8%。2010年国内受益于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以及粮价上升,外部受全球经济复苏和粮食短缺、粮价上涨等有利因素影响,化肥国内需求量和出口量明显增加,化肥行业效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预计2011年受相同因素的影响,化肥价格将整体上扬,行业盈利能力将有所增强。

 (一)行业供需分析 2008-2010年实物产销率反映了国内化肥市场整体过剩的局面。我国化肥行业的整体产能出现结构性过剩是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氮肥仍处于最重要的化肥品种,2010年总体供需平衡;钾肥方面,国内钾肥需求量将不断增加,但供应能力增加非常有限,供应紧张,仍需大量进口钾肥满足国内需求;磷肥方面,2010年,我国磷肥产量创记录地达到1701.4万吨,而国内每年消费量在1200万吨左右,加上出口约400万吨,仍有100多万吨的过剩,不改过剩局面。综合而言,我国在较长时间内仍将面对氮肥、磷肥过剩和钾肥紧缺的局面。

 (二)价格情况 2010年化肥价格总体回升,就年内来看,四季度以前,国内化肥产品价格基本处于低迷状态,但进入四季度,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国内尿素、磷铵、钾肥、复合肥等化肥产品的价格已全面摆脱低迷状态并快速上涨,11月尿素、硫酸钾等产品的月平均价格已升至2010年最高价位,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在年初暴跌之后也再创年内新高。

 受全球经济复苏和粮食短缺、粮价上涨等有利因素影响,2011年全球化肥需求量将明显增加,化肥价格将整体上扬,行业盈利能力将有所增强,但国内化肥市场将有所分化。预计氮肥、钾肥价格将持续小幅上涨,磷复肥价格则基本保持稳定,难以出现大幅上涨。其中,2011年尿素出厂价将在1700~2300元(吨价,下同)之间波动,较2010年抬高300元左右;2011年氯化钾出厂价将在2300~3200元,价格中枢将较2010年上翘400元左右;预计2011年磷肥主流出厂价将分别在2500~3300元和2300~3100元,全年平均价格将与2010年基本持平。

 (三)进出口 2010年我国累计进口化肥718万吨,价值25.59亿美元,分别比2009年同比增长74.6%和28.8%。从进口结构上讲,主要是钾肥,占比为74.01%,其次是复合肥。近年来,钾肥一直占据着化肥进口的主导地位,这与我国资源禀赋密切相关。我国钾肥短缺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改变,预计2011年我国还将进口相当数量的钾盐,复合肥方面由于产能存在过剩,预计2011年复合肥进口量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进口价值将有一定量上升,幅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国际主要出口市场。

 2010年我国累计出口化肥1657万吨,价值53.86亿美元,分别比09年增长83%和110.8%。出口均价为每吨325美元,同比上升15.13%。从出口结构上讲,2010年仍为氮肥和磷肥,主要出口产品为尿素和磷酸铵肥产品。由于中国氮肥和磷肥产能过剩,需要出口缓解产能压力,氮肥和磷肥将继续占据着化肥出口的主导地位。

 2011年实施新的化肥出口政策,尿素旺季时间由原来的7个月增加为8个月,磷铵出口旺季时间由原来6个半月变成了7个月;同时降低化肥淡季出口基准价格,抑制尿素及磷铵类产品出口,而尿素和磷铵类产品是主要出口产品,预计2011年出口量将出现较大程度的下降,而出口价格基本保持稳定。

 二、行业财务状况分析 与09年的惨淡经营相比,2010年1-11月,化肥行业的整体表现较好,基本回归常态,经济效益出现大幅上升。具体地,化肥行业的销售收入实现5193.92亿元,同比上升27.55%,主要得益于化肥价格上涨;2010年1-11月,各项盈利能力指标均比2009年有所提高,但仍处于2006年以来的次低水平,说明化肥行业虽然有所好转,但仍比较艰难;营运能力均较2009年有所提高,反映了化肥行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不断进步中;由于亏损面减少以及利息保障倍数提高,偿债能力有所上升。近五年来,化肥行业资产均处于增长中,反映了行业的扩张,但需求增长并没有跟上,导致产能过剩。

 三、区域及子行业发展情况 我国化肥行业主要分布在山东、湖北、四川、河南、青海等省份,2010年11月末,我国共有规模以上化肥企业2777家,其中9个省份超过100家。整体而言,化肥行业区域分布比较分散,不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和资源优势。2010年1-11月,我国化肥行业销售收入排名前三名是山东、湖北和河南;利润排名前三的是山东、青海和湖北;销售利润率方面,海南的销售利润率最高,为43.78%,其次为青海,远远高于其他地区。

 2010年,氮肥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导致需求疲软、产能过剩的局面略有好转,前三季度,由于内旱、涝、冰冻等自然灾害接连不断,导致氮肥市场旺季不旺,氮肥产品价格屡创新低,进入10月,国内尿素价格摆脱低迷状态并快速上涨,11月尿素月平均价格已升至2010年最高价位,随后却遭遇了关税上调,出口受到抑制,价格也有所回落;磷肥行业受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渐趋消退,产销两旺,销售收入和产量均实现大幅度增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利润大幅度增长,从2009年的微利增长22倍至20.32亿元,但利润总水平仍低于08年高峰时水平,2011年将有300多万吨新增磷肥产能释放,产能过剩将愈发严重。氮肥和磷肥行业的出路在于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升级;企业的出路在于做大做强,这样供需矛盾才能得到根本化解。复混肥行业发展较好,销售收入和实现大幅度增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我国复混肥行业的出路不在通过产能扩张降低成本和获得竞争优势,而在于高端复混肥。

 我国水资源日趋匮乏,国家在大力推广节水农业,这给复混肥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滴灌灌溉技术的进步、推广,需要大量的水溶性肥料,硝基复肥、聚磷酸铵、硫代硫酸铵等产品都将得到大力发展。另外,由于专用复混肥比通用型肥料更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并且提高化肥利用率,改善作物品质,增产增收,随着我国测土施肥工作的推进,复混肥品种、配方将不断增加,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和作物不同的生长时期,生产企业将结合实际情况适时推出某作物专用复混肥,以及某些作物生长周期内的系列复混肥,以更好的满足农业生产需要。

 四、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在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下,2009年以来化肥产业逐步回稳,2010年回升的势头进一步明显,产业总体呈现持续稳定发展态势,较好的完成了保障农业生产用肥和价格基本稳定的任务。但是,产业发展受高品位磷、硫、钾矿资源不足约束,产能过剩的同时,低成本产品产能不足和钾肥紧缺等问题仍然存在。

 未来,氮肥行业将开展原料和动力结构调整,资源地大规模建厂将成为主流;随着高品位矿资源的消耗,提升开采技术,综合开发中低品位磷、硫、钾资源将成为一种趋势;国内外钾矿资源勘探开发力度也将强化;另外,未来政策将进一步鼓励企业兼并重组,这也是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低成本化肥供应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

 五、行业风险分析 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2010年化肥行业整体逐步走出了危机的阴霾,化肥总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工业总产值实现快速增长,但是行业仍面临总体产能过剩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困境,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波动走势。2011年,受全球经济进一步复苏、粮食短缺和粮价上涨等有利因素影响,全球化肥需求量将明显增加,国际化肥价格将整体上扬,全球化肥行业盈利能力将有所增强,但对国内化肥制造企业来说,生产经营

 活动仍存在某些风险。化肥行业存在的主要风险有:经济环境的风险;产业政策风险;供需不平衡的风险;产品结构风险;价格风险;原材料风险;人民币汇率风险;兼并重组风险;技术风险等。

 从整体上看,化肥行业的风险评级是维持类,风险固然存在,但仍有不少投资机会,可选择性介入。其主要原因是:化肥行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行业,我国正处于从化肥大国向化肥强国转变阶段,企业也正从盲目扩张产能向做大做强的阶段过渡,行业的发展趋势是行业内兼并重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通过支持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和政策鼓励的项目和企业,将会有良好的回报。

 六、行业信贷建议 2010年中国化肥市场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波动走势。一方面,在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政府继续加强对“三农”的投入和补贴、国际化肥市场回暖等利好因素下,化肥市场出现明显回升,至年底各类化肥价格已全面超越09年价位,其消费量也有较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政策环境收紧、原村料成本走高、市场竞争加剧、产能过剩等负面因素也不断发展,导致2010年上半年出现化肥价格旺季走跌的反常局面,年内价格走势出现多次较大幅度波动。

 由于供需状况总体偏于宽松和2010年底的价位较高,化肥价格在2011年难以出现大幅上涨。同时,由于化肥施肥季节性变化、政策调控频繁以及竞争日趋激烈的影响,化肥市场走势的波动性将继续增强,因此我们对化肥行业在2011年的利润预期保持中性。“十二五”化肥行业发展规划,把目标指向了发展转型上,重点发展缓释肥、控释肥及各种专用肥、功能肥等。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规划指向无疑对行业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2011年,化肥行业的信贷总体原则是:顺应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对应用新技术、新工艺的项目给予信贷支持,对行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的项目给予支持,对单纯扩大产能项目限制信贷,退出落后产能项目,从而在信贷上推动化肥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

 目 目

 录

 附 附

 表

 附 附

 图

 第一章 化肥行业基本情况 第一节 化肥行业的定义及分类 一、化肥行业的定义及分类 化肥,是化学肥料的简称,以矿石、酸、合成氨等为原料经化学及机械加工制成的肥料。土壤中的常量营养元素氮、磷、钾通常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需要施用含氮、磷、钾的化肥来补足。其中只含有一种可标明含量的营养元素的化肥称为单元肥料,如氮肥、磷肥、钾肥以及次要常量元素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且可标明其含量的化肥,称为复合肥料或混合肥料。化肥的有效组分在水中的溶解度通常是度量化肥有效性的标准。品位是化肥质量的主要指标,它是指化肥产品中有效营养元素或其氧化物的含量百分率,如:N、P2O5、K2O;CaO、MgO、S;B、Cu、Fe、Mn、Mo、Zn的百分含量。

 作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有16种。按作物生长需要量分两大类:常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常量营养元素又分为三类:一类是碳、氢、氧,作物能直接从空气和水中取得,这不属于肥料的范围;第二类氮、磷、钾,称主要常量营养元素,是化肥的主要内容;第三类钙、镁、硫,称为次要常量营养元素(中国习称中量营养元素),它们在一般土壤中不缺,所以不是重要的化肥内容。微量营养元素是硼、铜、铁、锰、钼、锌、氯等,在化肥中通常不讨论。

 化肥一般是无机化合物,虽然尿素等是有机化合物,但习惯上,将化肥常称作无机肥料;又由于生产化肥的原料多是天然矿物,所以化肥又称矿物肥料。含有作物营养元素的天然有机废物称为有机肥料或天然肥料,不属于化肥范围。

 二、子行业及其主要产品 化学肥料按所含养分可分为氮肥、磷肥、钾肥和复混肥料。

 (一)氮肥 氮肥是含有作物营养元素氮的化肥。元素氮对作物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植物体内氨基酸的组成部分、是构成蛋白质的成分,也是叶绿素的组成部分。施用氮肥不仅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还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可做氮肥的有尿素,氨水,铵盐,在生产上经常使用的氮素化肥有:

 1硫酸铵(硫铵)

 白色或淡褐色结晶体。含氮20%一21%,易溶于水,吸湿性小,便于贮存和使用

 。硫铵是一种酸性肥料,长期使用会增加土壤的酸性。最好做追肥使用,一般每667平方米施用量为15—20千克。

 2碳酸氢铵(碳铵)

 白色细小结晶,含氮17%,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易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易分解挥发。可作基肥或追肥使用,追肥时要埋施,及时覆土,以免氨气挥发烧伤秧苗。

 3尿素 白色圆粒状,含氮量为46%。尿素不如硫铵肥效发挥迅速,追肥时要比硫铵提前几天施用。尿素是固体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一种,尿素为中性肥料,不含副成分,连年施用也不致破坏土壤结构。

 (二)磷肥 磷肥是以磷矿为原料生产的含有作物营养元素磷的化肥。磷是形成细胞核蛋白、卵磷脂等不可缺少的元素。磷元素能加速细胞分裂磷肥还能促进植物苗期根系的生长,使植物提早成熟。植物在结果时,磷大量转移到籽粒中,使得籽粒饱满。在生产上常用的磷肥有:

 1过磷酸钙 灰白色或浅灰色粉末,也有颗粒状的,含P 2 O 5 12%—18%,具有吸湿性和腐蚀性,施入土壤后易被土壤固定而降低肥效,可作基肥和追肥使用,在施用时宜集中施用或和有机肥料混合施用,这样可以降低磷的固定,从而提高肥效。也可用作根外追肥,使作物直接吸收。

 2重过磷酸钙(重钙)

 含P 2 O 5 约45%左右,是一种高效磷肥。施用重钙的有效方法和过磷酸钙相同,重钙有效成分含量高,用量要相对减少。

 (三)钾肥 钾肥,以钾为主要养分的肥料,肥效的大小,取决于其氧化钾含量,主要有氯化钾、硫酸钾、草木灰、钾泻盐等。钾元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参与光合作用,能使作物茎秆长得坚强,防止倒伏,促进开花结实,增强抗旱、抗寒、抗病虫害能力。在生产上常用的钾肥有:

 1氯化钾 易溶于水的速效性钾肥,含K 2 O60%左右,呈白色、淡黄色或紫红色结晶。物理性状好,可作为基肥和追肥使用。在酸性土壤上施用氯化钾应配合石灰和有机肥料。

 2硫酸钾 白色结晶,溶于水,含K 2 O50%—52%左右。除可作基肥和追肥外,也可作根外追肥使用,根外追肥浓度以0.2%为宜。

 (四)复混肥料 上述所说的化学肥料一般只含一种营养元素,属单元素肥料。复混肥料是复合肥料和混合肥料的统称,由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加工而成,是指在成分中含作物营养元素氮、磷、钾中任何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肥。其作用是满足不同生产条件下农业需要的多种养分的综合需要和平衡,具有养分含量高,副成分少,养分释放均匀,肥效稳而长,便于贮存和施用等优点。生产中常用的复合肥料有:

 1磷酸铵 以磷为主的氮磷复合肥料,含氮12%~18%,含P 2 O 5 46%-56%,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多种土壤,最适合条施作基肥,667平方米用量7-10千克,撒施作基肥667平方米25~30千克。其中磷酸一铵呈酸性,磷酸二铵呈碱性,二者均易溶于水,水溶液为中性,有一定的吸湿性。

 2氮磷钾复合肥 含氮磷钾各约10%,淡褐色颗粒。氮钾均为水溶性,有一部分磷是水溶性的。主要用作基肥,667平方米用量25~30千克。

 3磷酸二氢钾 含P 2 O 5 24%、K 2 O21%,白色易溶于水,一般用于黄瓜无土育苗及无土栽培生产。因价格较高,在大面积生产中多用于根外追肥。

 第二节 2010 年化肥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生产在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通常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主要有扩大耕地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虽然我国尚有许多未开垦的土地,但大多存在投资多、难度大的问题,继续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有限。这就决定了我国粮食增产必须依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施肥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更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化肥是农业生产最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物质投入。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化肥在对农作物增产的总份额中约占40%~60%。我国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1%的人口,可以说化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化肥工业仅能生产氮肥,磷肥和钾肥生产一片空白,且1949年化肥总产量仅为0.6万吨(折纯量),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和国家政策的推动发展,20

 09年我国化肥总产量6700多万吨(折纯量),与60年前相比增长了一万多倍。目前中国的化肥产量和使用量处于世界之首,但供需结构非常不平衡,氮、磷肥工业产能过剩,钾肥工业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一半左右钾肥产品仍需依赖进口。

 在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下,2009年以来化肥产业逐步回稳,2010年回升的势头进一步明显,产业总体呈现持续稳定发展态势。一是产业总量稳步增长,2010年化肥产业实现产值5773亿元,同比增长25.5%。生产化肥6620万吨(折纯,下同),同比增长2.5%,其中磷肥、钾肥产量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增幅分别为20.2%和12.7%;二是经济效益显著改善,2010年前11个月,化肥产业实现利润244亿元,同比增长59.8%。虽然化肥产业在2010年进一步回升,但是我国化肥产业发展仍受高品位磷、硫、钾矿资源不足约束,低成本产品产能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

 表 表1

 2006-2010 年化肥行业工业总产值、增长率及占GDP 比重 单位: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现价)

 增长率

 化肥行业工业产值

 增长率

 比重

 2

 .4 2869.88 17.53 1.57 2

 .6 3192.64 27.57 1.64 2

 .0 4233.26 35.12 1.79 2009 335353 8.7 4027.89 3.64 1.34 2

 .3 5071.1 25.29 1.39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6-2008年我国化肥工业保持高位增长趋势,2009年受众多不利因素影响,化肥工业产值的增长率大幅低于GDP增长率,而2010年化肥工业产值则经历了V型反转,增长率再次回到高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 图1

 2006-2010 年化肥工业产值增长率与同期GDP 增长率比较 化肥工业作为发展农业的必备行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行业。2009年我国化肥工业遭遇较大危机,增速迅速放缓,工业产值占GDP比重显著降低,2010年在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下,化肥工业企稳回升,工业产值占GDP比重略有回升,预计2011年化肥工业产值占GDP比重将继续小幅上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 图2

 2006-2010 年化肥工业产值及占同期GDP 比重 农民增收问题一直是政府关注的焦点,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改善农民的生活及生计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近几年,中共中央、国务院1号文件均把发展农村经济、实现粮食稳定增产作为重要工作。

 由于化肥是确保粮食增产的重要物质,国家制定了大量的政策鼓励化肥行业快速发展,但是我国化肥利用率较低,给我国资源带来了较大压力;同时,大量流失的化肥,还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和大气温室效应,形成了较大的环保压力,企业、行业以及政府都在探索低成本、高效率且对环境友好的化肥产业发展。

 第二章 2010 年化肥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2010 年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国内宏观经济运行 (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09年增长10.3%,增速比09年加快1.1个百分点。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

 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350000400000450000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亿元0246810121416 %GDP(现价)

 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 图3

 2001-2010 年各年度GDP 及增长率 分季度看,国民经济经历了前高后低的走势,2010年一季度同比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四季度增长9.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与2009年相比,第二产业增速明显加快。

 0246810121408Q108Q208Q308Q409Q109Q209Q309Q410Q110Q210Q310Q4%GDP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 图4

 2008-2010 年各季度GDP 同比增速 总体而言,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进一步巩固了2009年以来的V型反转走势,并且实现了平稳着落,宏观经济调控成效显著。预计2011年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基本走势为前低后高。

 (二)工业生产平稳增长 2010年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企业效益大幅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09年增长15.7%,增速比09年加快4.7个百分点。分季度看,前高后低,一季度同比增长19.6%,二季度增长15.9%,三季度增长13.5%,四季度增长13.3%。分行业看,在39个大类行业中,38个行业实现比09年增长。分地区看,区域经济更加平衡,其中东部地区增长14.9%,中部地区增长18.4%,西部地区增长15.5%。

 0510152025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1-11 1-12%2008 2009 201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 图5

 2008 年-2010 年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 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9%,比09年提高0.2个百分点。受宏观经济调控和2009年翘尾因素影响,2010年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逐月回落,实现了平稳着落。

 (三)投资增速回落 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比09年增长23.8%,增速比09年回落6.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5%。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增长22.8%,中部地区增长26.9%,西部地区增长26.2%。

 2224262830323436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1-11 1-12%2008 2009 201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 图6

 2008 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

 高额的固定资产投资在2009年显著提振了经济,2010年随着经济增长回归常态,政策也回归正常,投资增长减缓,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刺激效应也会逐渐减弱。预计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将有所分化,调结构的特征将更加明显。

 (四)消费平稳较快增长 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554亿元,比09年增长1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3689亿元,增长18.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865亿元,增长16.1%。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7636亿元,增长18.0%;商品零售136918亿元,增长18.5%。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58056亿元,增长29.9%。另外,热点消费快速增长,其中金银珠宝类增长46.0%,家具类增长37.2%,汽车类增长34.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7.7%。

 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2008-012008-052008-092009-012009-052009-092010-012010-052010-09亿元05101520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增长率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 图7

 2008 年-2010 年各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及增速 由于消费的刚性特点,消费将保持平稳增长,预计201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五)进出口总额较快增长 2010年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比09年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38.7%。进出口相抵,顺差1831亿美元,比09年下降6.4%。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 图8

 2008-2010 年我国进、出口月度增速 我国外贸进出口经历了自2009年3月份开始企稳反弹,并在2009年12月份进口和出口同时出现强劲增长。2010年世界经济逐渐回归常态,中国的进出口实现了快速增长,预计2011年中国进出口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顺差进一步降低。

 二、金融运行及货币政策 (一)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 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2010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72.6万亿元,比09年末增长19.7%,增幅同比回落8个百分点,但仍然超过2010年M2目标;狭义货币(M1)26.7万亿元,增长21.2%,回落11.2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4.5万亿元,增长16.7%,加快4.9个百分点。经历了2009年的高速增长后,2010年货币供应量逐步回归常态,预计2011年M2增速将保持在17%左右。

 -50510152025303540452008-012008-042008-072008-102009-012009-042009-072009-102010-012010-042010-072010-10%M2增速 M1增速 M0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 图9

 2008-2010 年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速

 (二)信贷平稳增长 2010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7.9万亿元,同比增长19.9%,增速比09年低11.8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7.9万亿元,比09年少增1.6万亿元;各项存款余额71.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2.0万亿元,少增1.1万亿元。贷款节奏更加均衡,各季新增贷款分别为2.60万亿元、2.03万亿元、1.67万亿元和1.64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4.2万亿元,同比少增7938亿元。票据融资比年初减少9051亿元,同比多减1.4万亿元。总体看,2010年金融机构大体保持着压票据融资增一般贷款的态势。

 2009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银行信贷增量创历史新高,政策的效果也比较明显,但随着经济的逐渐复苏好转和通胀压力的不断增大,2010年人民币贷款增速高位回落后总体走稳,回归正常水平。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 图10

 2008-2010 年我国月度信贷投放规模 (三)通胀压力上升 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其中,城市上涨3.2%,农村上涨3.6%。分类别看,食品上涨7.2%,烟酒及用品上涨1.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3.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6%,居住上涨4.5%,衣着下降1.0%,交通和通信下降0.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持平,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6%。

 -10-50510152008-012008-032008-052008-072008-092008-112009-012009-032009-052009-072009-092009-112010-012010-032010-052010-072010-092010-11%CPI增速 PPI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 图11

 2008-2010 年CPI 、PPI 走势 国内受2009年以来信贷大规模扩张、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资源价格改革等因素的影响,外部受美元等主要计价货币总体贬值输入型通胀压力进一步上升,2010年CPI逐月攀升,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价格上涨风险不容忽视,通货膨胀也成为2011年中国经济的最大的不确定性。

 (四)人民币汇率升值 2010年6月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小幅升值,双向浮动特征明显,汇率弹性明显增强,人民币汇率预期总体平稳。2010年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6227元,升值幅度为3%;人民币对欧元为1欧元兑8.8065元人民币、较2009年末升值11.25%。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10年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24.97%,对欧元汇率累计升值13.71%。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计算,2010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1.8%,实际有效汇率升值4.7%;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10年12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14.7%,实际有效汇率升值23.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 图12

 2008-2010 年人民币兑美元及欧元加权平均汇率走势 虽然人民币自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已经显著升值,但是目前中国仍然存在着巨额的贸易顺差,人民币升值压力依然显著,不仅来自于发达国家,也来自于国际组织和发展中国家,预计2011年人民币汇率依然会渐进式升值。

 (五)货币政策 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逐步引导货币条件从反危机状态向常态水平回归。

 1. 大额发行央行票据 2010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强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银行体系流动性变化的分析监测,按照货币调控的要求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不断优化操作工具组合,促进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适度,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进一步加大了流动性回收力度。2010年全年累计发行中央银行票据4.2万亿元,开展正回购操作2.1万亿元;截至2010年年末,中央银行票据余额约为4万亿元。

 2.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受全球流动性宽松和中国国际收支顺差仍然较大影响,2010年总体上仍面临银行体系流动性供给偏多的格局,中国人民银行在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的同时,较多地使用了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发挥其深度冻结流动性的作用。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分别于1月18日、2月25日、5月10日、11月16日、11月29日和12月20日6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累计上调3个百分点。

 3. 上调存贷款利率 2010年前三季度,利率政策保持稳定。第四季度以来,为稳定通货膨胀预期,抑制货币信贷快速增长,中国人民银行于10月20日、12月26日两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2.25%上调至2.75%,累计上调0.5个百分点;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5.31%上调至5.81%,累计上调0.5个百分点。12月26日同时上调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其中1年期流动性再贷款利率由3.33%上调至3.85%;1年期农村信用社再贷款利率由2.88%上调至3.35%;再贴现利率由1.80%上调至2.25%。

 4. 优化信贷结构 2010年,人民银行继续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合理调整信贷结构和投放节奏,加大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消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巨灾应对和灾后重建等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的金融支持与服务,积极改进和完善涉农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产能过剩行业以及不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

 信贷结构继续优化,金融机构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进一步增强,个人住房贷款增长明显回落。银行业机构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比年初增加3.3万亿元,年末余额同比增长22.4%,其中,小企业贷款比年初增加1.7万亿元,年末余额同比增长29.3%,增速比中型企业高11.5个百分点,比大型企业高16.0个百分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初步得到缓解。

 二、国际宏观经济运行 (一)世界经济金融形势 2010年,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全球贸易增长恢复至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回升,但各经济体复苏不均衡。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缓慢,财政可持续性堪忧,失业率居高不下。美国经济复苏在第四季度出现积极迹象,但受困于高失业率、巨额的财政赤字与贸易逆差,前景仍不明朗;欧元区受主权债务危机拖累,整体经济复苏缓慢,德国经济复苏较好,成为带动欧元区复苏的主要动力,但是其他欧元区国家复苏乏力,希腊、爱尔兰和西班牙等受主权债务危机波及的国家甚至陷入负增长或零增长;日本通货紧缩和就业状况无明显改善,2010年核心CPI同比下降1%,全年平均失业率为5.1%,增长动力减弱。

 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强劲,但面临资本流入及通胀压力上升,部分国家逐步收紧了货币政策。2010年以来,受国内需求增长及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回升影响,亚洲、拉美等地区的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复苏强劲,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IMF预

 计印度、巴西、俄罗斯2010年经济增长分别达到9.7%、7.5%、3.7%。由于全球流动性持续过剩和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套利资本大量流入经济增长相对强劲、利差较大的新兴经济体,加剧了新兴市场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上涨压力及货币升值压力。资本流入还增大了新兴市场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印度、巴西和俄罗斯央行预计2010年CPI将分别达到8%、4.7%和7.0%。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11年1月份的《全球经济展望》中指出,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5.0%,其中美国、欧元区、日本、新兴经济体2010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8%、1.8%、4.3%和7.1%,比2009年分别高5.4个、5.9个、10.6个和4.5个百分点。

 (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 2010年,经济复苏不均衡使各国货币政策呈明显差异。发达经济体央行继续通过低利率和加大量化宽松政策等手段刺激经济增长,部分增长强劲和通胀压力较大的经济体则收紧了货币政策。

 为促进经济和就业增长,美联储、欧央行、英格兰银行2010年继续将基准利率水平分别维持0-0.25%、1%和0.5%不变。11月3日,美联储宣布推出6000亿美元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旨在支持经济复苏并使通胀率回升至目标水平,并在此后表示资产购买规模可能超过6000亿美元。10月5日,日本银行时隔四年多重启零利率政策,宣布将银行间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从现行的0.1%降至0-0.1%,并推出了总额5万亿日元的资产购买计划。12月7日,日本银行表示将为国内106家金融机构提供9983亿日元贷款,以刺激银行业向实体经济放贷。欧央行在量化宽松政策方面相对谨慎。为应对主权债务危机,欧央行等先后与希腊、爱尔兰政府达成1100亿欧元和850亿欧元的救助方案,并通过再融资操作、证券市场计划等措施向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英格兰银行也继续将短期利率维持在0.5%,并维持2000亿英镑的资产购买规模不变。

 部分经济复苏强劲、通胀压力较大的经济体逐步加快了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步伐。印度、韩国、越南、智利、澳大利亚、瑞典等为抑制通胀相继提高利率。为阻止投机资本大量流入和汇率持续过快升值,部分新兴经济体加强了资本流入管制和外汇市场干预。巴西宣布调高外国投资者购买本国证券的金融交易税和国内银行外汇头寸的准备金要求,印尼央行宣布加强银行业短期外债限额管理,并逐步提高银行外汇资产准备金率,土耳其央行则通过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和降息等手段抑制投机资本流入。

 (三)国际经济形势展望 展望未来,全球经济复苏仍将继续,新兴经济体仍将引领全球经济复苏,但不稳

 定和不确定因素仍较多。发达经济体高失业和低增长状况短期内难以明显改观,欧洲主权债风险、发达经济体加强财政整顿也将影响需求回升。IMF在2011年1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中指出,世界经济的“双速复苏”仍在继续,预计2011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5%,相对2010年10月预测上调了约0.25个百分点。

 其中,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有望继续保持在6.5%的水平,比2010年的7%略有放缓;发达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2.5%,考虑到2009年经济衰退的程度,这一增速仍然较低。

 三、宏观经济运行对化肥行业的影响 2010年化肥产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实现产值5773亿元,同比增长25.5%;前11个月,化肥产业实现利润244亿元,比2009年增长59.8%。

 国内受益于粮价大幅上涨,农民收入大幅提高,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增长14.9%。首先,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快速增长保障了对化肥的购买力;其次,粮价上涨促进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增加对化肥的需求量。外部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及国际粮价上涨,2010年化肥出口量同比大幅增长,特别是氮肥和磷肥出口量同比均实现了100%左右的增长,大大缓解了国内氮肥和磷肥产能过剩的困境,同时2010年主要化肥产品的出口价格如尿素、磷酸氢二铵与09年相比均有较大幅度上升,进一步增加了出口化肥企业的利润,但化肥出口依然面临着人民币汇率升值带来的冲击。

 2011年,货币政策对化肥行业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信贷政策的调整上,一方面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行业重组;另一方面,化肥行业作为农业的重要基础,国家信贷政策予以扶持,集中体现在钾肥生产以及运用新工艺新技术化肥生产领域。总之,调整产业内部结构、推进产业升级是未来货币政策对化肥行业的主要影响。

 综上所述,2010年国内受益于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以及粮价上升的影响,外部受全球经济复苏和粮食短缺、粮价上涨等有利因素影响,化肥国内需求量和出口量明显增加,化肥行业效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预计2011年受相同因素的影响,化肥价格将整体上扬,行业盈利能力将有所增强。

 第二节 2010 年化肥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重点政策汇总 2010年,国家颁布的化肥行业相关的政策中,最主要就是运用税收手段调节化肥市场,同时保障化肥物资安全和降低能耗、保护资源、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也是政策的主要着力点。

 表 表2

 2009-2010 年化肥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时间

 政策名称及举措

 政策思路

 2009.01 改革化肥价格形成机制 促进化肥价格市场化,确保化肥产品的稳定生产供应 2009.02 完善钾肥价格管理政策 完善钾肥进口价格管理 2009.02 石化产业振兴规划通过 调整化肥生产结构,完善化肥淡季储备制度 2009.02 部分化肥生产许可证下放省级审批 简化化肥生产审批 2009.05 石化产业振兴规划细则出台 细化说明振兴规则,提出未来三年内化肥行业发展方向 2009.06 磷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意见出台 促进磷肥行业科学发展 2009.07 部分化肥产品出口关税下调 促进化肥出口,解决过剩产能 2009.08 关于进一步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 放开化肥经营限制,鼓励连锁集约经营 2010.02

 做好 2010 年春耕化肥供应工作

 保障国内春耕化肥产品供应

 2010.3

 加强化肥农药行业管理

 保障国内化肥物资安全

 2010.04

 补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

 促进科学施肥

 2010.09

 《尿素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征求意见稿)》公示

 降低能耗,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2010.11

 2011 年磷矿石出口配额申报

 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2010.11

 调整 2010 年 12 月化肥出口关税

 保障国内化肥产品供应

 2010.12

 调整 2011 年化肥出口关税

 保障国内化肥产品供应 数据来源:相关部委、世经未来研发部 二、重点政策及重大事件分析 (一)调整 2011 年化肥出口关税政策 2010年12月2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了《关于2011年关税实施方案的通知》,宣布自2011年1月1日起,对尿素、磷酸氢二铵、磷酸二氢铵及磷酸二氢铵与磷酸氢二铵的混合物等上述化肥产品的出口关税进行调整。

 表 表3

 2011 年化肥关税政策与2010 年的主要区别

  1 2011 年关税新政

 0 2010 年关税政策

 尿素 基准价格为 2100 元 / 吨 基准价格为 2300 元 / 吨 旺季( 1-6 月, 11 、 12 月):税率为110% 旺季(2-6 月,9 月 16 日-10 月 15 日,12月 1 日-12 月 31 日):税率为 110% 淡季( 7-10 月):当出口价格不高于基准价格时,税率 7% ;当出口价格高于基准价格时,税率 = ( 1.07- 基准价格 / 出口价格)

 *100% 淡季( 1 月, 7 月 1 日 -9 月 15 日,10 月 16 日-11 月 30 日 ):当出口价格不高于基准价格时,税率为 7% ;当出口价格高于基准价格时,税率 = ( 1.07- 基准价格 / 出口价格)*100% 磷铵 二铵基准价格为 3400 元 / 吨,一铵基准价格为 2900 元 / 吨 二铵基准价格为 4000 元 / 吨,一铵基准价格为 3700 元 / 吨 旺季( 1-5 月, 10-12 月):税率为110% 。

 旺季(2-5 月,9 月 1 日-10 月 15 日,12 月1 日-12 月 31 日):税率为 110%。

 淡季( 6-9 月):当出口价格不高于基准价格时,税率 7% ;当出口价格高于基淡季( 1 月, 6-8 月, 10 月 16 日 -11 月 30日 ):当出口价格不高于基准价格时,税率

 准价格时,税率 = ( 1.07- 基准价格 / 出口价格)

 *100% 为 7% ;当出口价格高于基准价格时,税率=(1.07- 基准价格 / 出口价格 )*100%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研发部 2011年的化肥关税政策与2010年的政策相比有了两大变化:

 一是淡旺季时间的变化,2011年化肥出口关税的旺季时间整体延长。具体来看,2011年,尿素出口旺季时间增加了1月份和11月份,取消了2010年9月16日-10月15日的旺季时间,旺季时间由原来的7个月变成了8个月,增加了一个月时间;2011年旺季磷铵出口旺季时间增加了1月份、10月份和11月份,取消了2010年9月1日-10月15日的旺季时间,旺季时间由原来6个半月变成了7个月。

 二是2011年化肥淡季出口基准价格降低。具体来看,尿素基准价格由2010年的2300元/吨降到2100元/吨,每吨减少200元;二铵基准价格由2010年的4000元/吨降到3400元/吨,每吨减少了600元;一铵基准价格由2010年的3700元/吨减少到2900元/吨,每吨减少了800元。

 政策点评:

 这是2010年年内化肥关税的第一次调整,也是令企业反响最大的一次调整。出口关税是调控产品出口量,保障国内市场供应、稳定价格的有力工具,我国经常利用出口关税来调整化肥供应和价格,也会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适时调整关税政策。具体来说,此次关税政策调整主要是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第一,2010年四季度以来化肥以及农产品等价格上涨较快,而抑制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需要从源头上平抑农资价格,这是化肥出口关税调整的根本原因;第二,国内化肥产量下降,出口急剧上升影响国内市场供应,提高出口关税将增加出口压力,这是此次关税调整的直接原因;第三,化肥行业存在结构性的产能过剩矛盾,而且化肥生产能耗较大,通过关税政策可以促进化肥行业结构调整升级,并严控两高一资产品出口,这是该政策出台的深层次原因。

 因此,这次紧急上调化肥出口关税最重要的目的是通过大幅提高化肥出口关税,严控化肥出口量,保证国内化肥市场供应充足和价格基本稳定,从而从源头上抑制当前农产品价格过快上涨势头。

 从维护农资市场稳定,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来看:国家上调化肥出口关税的最直接影响就是抑制尿素及磷铵类产品出口,抑制农化产品价格的上涨,总体来说有利于国内化肥市场稳定和农民基本利益;但是从化肥生产企业角度来看,新政将对国内化肥企业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加剧国内化肥市场竞争。

 化肥企业一方面成本不断攀升,另一方面新政造成化肥出口受限,这将导致化肥

 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下降,尤其是中小化肥企业处境将尤为艰难,而资源或技术优势较大的企业则容易获得超额利润。行业有望借此进入新一轮兼并重组和洗牌局面,从而有利于淘汰过剩产能,促进行业结构调整升级。

 (二)必和必拓收购阿萨巴斯卡钾盐公司 2010年1月底,必和必拓以每股8.35加元总值3.41亿加元的价格,收购了位于加拿大萨斯克彻温省的阿萨巴斯卡钾盐公司。据保守测算,必和必拓的计划产能至少已经达到了1000万吨,占现在全球钾肥产量的1/4,是我国整整一年的钾肥需求总量。

 事件点评:

 此次必和必拓对该公司进行收购,进一步昭示了其在全球布局钾肥市场的野心。同时,也折射出我国钾肥行业在对外开采钾资源方面的努力程度不够。我国钾肥需求量在1000万吨左右,虽然经过“十一五”的发展,我国钾肥自给率已经由30%提升至50%左右,但供需缺口仍达500万吨。假如对这些基础资源不能实现自我控制,我国将来整个粮食生产和人们的生活状况都会有被他人控制的危险。

 (三)稳定性肥料壮大 2010年11月13日“2010年稳定性肥料产业发展论坛暨稳定性肥料行业标准新闻发布会”在江苏南京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全国肥料和土壤调节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土壤学会土壤肥力与肥料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共同主办,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等2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稳定性肥料行业标准》将分别对稳定性肥料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有关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适用于氮肥、磷肥、钾肥、复混肥料、复合肥料等产品所有颗粒经特定工艺加工而成的稳定性肥料,以及在包装容器上标有“稳定性肥料”字样或标称稳定性肥料(复合肥料)或缓控释掺混(BB)肥料。

 事件点评:

 稳定性肥料是了未来肥料发展方向之一,标准的出台,标志着稳定性肥料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化肥领域正式形成并已经壮大。它也必将为稳定性肥料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约束稳定性肥料生产厂家质量行为、规范稳定性肥料市场、保护消费者权益、推动稳定性肥料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稳定性肥料行业标准,不仅将保证和规范稳定性肥料产业行业发展,而且对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产业升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政策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化肥行业处于产能过剩状态,在我国化肥价格形成与流通领域放开之后,继续调整产业结构、用关税政策调节化肥出口、推进产业升级、明确化肥生产施用标准等四个方面是未来化肥产业政策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我国化肥行业的典型特征就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一方面氮肥、磷肥、复合肥产能过剩,靠出口解决部分产能;另一方面钾肥自给率在50%左右,还需进口,这就要求政策更好的引导钾肥的产能扩大,鼓励钾肥生产,抑制过剩产能生产。

 二是用关税政策调节化肥出口。我国化肥关税政策,经历了由出口退增值税,到取消出口退税,再到加征出口关税,再到...

推荐访问:分析报告 化肥 风险
上一篇:浅谈住房公积金廉政风险与防控汇编
下一篇:工商管理企业转型升级重要作用-工商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