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2月卷2(福建专用解析版)

来源:计算机等级 发布时间:2021-02-28 点击:

 备战 2021 年高考生物【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 第二模拟 考试时间 75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 选择题:

 本题共 6 16 小题,其中,1 1 ~2 12 小题,每题 2 2 分; 13 ~6 16 小题,每题 4 4 分,共 0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方面 B.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为外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组织液又叫细胞间隙液,主要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 D.若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则组织液生成增多 【答案】B 【分析】

 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

 【详解】

 A、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且理化性质是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的,A 正确; B、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为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B 错误; C、组织液又叫细胞间隙液,主要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为绝大多数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C 正确; D、若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会导致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得组织液渗透压增加,水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则组织液增多,D 正确。

 故选 B。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差速离心法处理真核细胞,最后分离出来的细胞器用光学显微镜能观察到 B.抗体的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体现了各种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密切联系 C.与硅肺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某种细胞器,可杀死入侵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D.细胞骨架与真核细胞的运动、分裂和分化密切相关,它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 【答案】A

 【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分离细胞器的方法、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及分泌过程、溶酶体的功能、细胞骨架的分布及其功能,据此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用差速离心法,最后分离出来的细胞器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但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例如核糖体,A 错误; B、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依次通过的细胞结构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不是细胞器),整个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体现了各种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密切联系,B 正确; C、硅肺的形成与溶酶体的结构和功能受损有关,溶酶体可杀死入侵细胞的病毒或病菌,C 正确; D、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D 正确。

 故选 A。

 【点睛】

  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般来说细胞分裂能力随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减弱 B.衰老细胞中各种酶的活性显著降低 C.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 D.癌细胞仍保留原来正常细胞的某些特征 【答案】B 【分析】

 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细胞衰老是指细胞在执行生命活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增殖与分化能力和生理功能逐渐发生衰退的变化过程。细胞衰老主要有以下特征:①细胞内的色素会出现积累的现象。②细胞内的水分会减小,体积相应的也会变小,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也会减小。③细胞的呼吸速度会减慢,细胞核的体积会增大等。

 【详解】

 A、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分裂能力越弱,A 正确; B、衰老的细胞中大多数酶的活性普遍降低,B 错误;

 C、细胞凋亡能够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C 正确; D、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培养时无接触抑制特征,D 正确。

 故选 B。

 4.下列中学实验均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编号 实验名称 实验操作或现象 ①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观察蝗虫精巢切片时,能看到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 ②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低倍镜下可观察到:不同细胞质壁分离的位置、程度均一致 ③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 ④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滴加培养液时,先将盖玻片盖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让其渗入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答案】A 【分析】

 1、把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在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物质溶液中,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的整个原生质层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记数前,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其自行渗入。

 【详解】

 A、精巢中的精原细胞是经过有丝分裂而来的,所以精巢是一个既有减数分裂又有有丝分裂的场所,显微

 镜下能够观察到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A 正确; B、不同的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不同,所以观察到的质壁分离情况不同,B 错误; C、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时,先用低温处理材料,再制成装片进行观察,C 错误; 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记数前,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其自行渗入,D 错误。

 故选 A。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了教材的实验,要求理解并识记实验的原理、材料、结果和结论。

 5.图为特异性免疫发生过程的图解,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表示了细胞的分裂分化情况,这些细胞的核基因都相同 B.①②③过程都经过了细胞间直接接触识别完成信息交流 C.细胞一、细胞二、细胞三都有记忆功能,称为记忆细胞 D.④过程的完成需经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和翻译,以及胞吐等过程 【答案】A 【分析】

 识图分析可知,图中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一部分继续在骨髓中分化形成 B 细胞,另一部分转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为 T 细胞。抗原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后,大部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 T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 B 细胞,同时 T 细胞会增殖与分化形成效应 T 细胞和记忆 T 细胞,抗原经过 T 细胞识别后呈递给 B 细胞,少部分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 细胞,B 细胞受到抗原和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与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 B 细胞,浆细胞可以分泌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因此图中细胞一 为 B 细胞,细胞二为记忆 T 细胞,细胞三为记忆 B 细胞;①过程是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处理和呈递过程,②过程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的过程,③过程是 T 细胞将抗原呈递给 B 细胞,同时

 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 B 细胞的过程,④过程为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的过程。

 【详解】

 A、图中展示了免疫相关细胞的分裂分化情况,细胞的分裂分化不会改变核基因,细胞分化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过程,A 正确; B、①②过程经过直接接触完成了细胞间信息交流,而③过程通过分泌淋巴因子间接完成了细胞间信息交流,B 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细胞一为 B 细胞,无记忆功能,C 错误; D、④过程的没有完成遗传信息的复制,D 错误。

 故选 A。

 6.切叶蚁中体型较大的蚂蚁将叶片咬下运回巢穴,交给体型较小的蚂蚁咬成小片,后者再交给体型更小的蚂蚁咬成更小的片,以此类推直至叶片被咀嚼为糊状,然后切叶蚁将叶糊平铺在巢穴中“养殖”真菌。真菌可以分解叶片中坚韧的组织,切叶蚁则以真菌为食。切叶蚁体表覆盖一层链霉菌,该菌可抑制本巢穴真菌寄生物的大量繁殖。由此能得出的推论是:

 A.“植物→真菌→切叶蚁”构成一条捕食食物链 B.体型大小不同的切叶蚁间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 C.该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组分之间完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D.蚂蚁能长期控制巢内真菌寄生物是共同(协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D 【详解】

 A、真菌是分解者,在捕食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所以“植物→真菌→切叶蚁”不能构成一条捕食食物链,A 错误; B、互利共生关系描述的是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而体型大小不同的切叶蚁是同一个物种,B 错误; C、该生态系统各种生物组分之间仅能体现部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但不能完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C错误; D、蚂蚁能长期控制巢内真菌寄生物是共同(协同)进化的结果,D 正确。

 故选 D。

 7.下图是水稻的两种不同的育种方法流程图。向水稻转入 4 个特定基因后获得的转基因水稻“黄金大米”能合成 β—胡萝卜素。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两种育种方法都运用了基因重组的原理,具体体现在①③⑤过程中 B.若要获得低产不抗病的植株作研究材料,采用左侧的方法更简便易操作 C.用图示方法无法获得“黄金大米”,但用诱变育种获得该新品种的概率会较大 D.图中的⑧过程一般无需处理所有的幼苗,且⑦、⑧过程可以调换次序做 【答案】B 【分析】

 分析题图:①⑤为杂交,②⑥为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③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受精过程,④是连续自交与筛选,⑦是花药离体培养,⑧是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①②③④为杂交育种,⑤⑥⑦⑧为单倍体育种。

 【详解】

 A、①②③④为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⑤⑥⑦⑧为单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发生在①②④⑤⑥过程中,A 错误; B、若要获得低产不抗病的植株作研究材料,采用左侧所示的杂交育种方法更简便易操作,B 正确; C、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低频性,依题意可知:“黄金大米”是向水稻转入4 个特定基因后获得的,属于基因工程育种,因此用图示方法无法获得“黄金大米”,但用诱变育种获得该新品种的概率会很低,C 错误;

 D、⑦是花药离体培养,⑧是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欲获得高产抗病新品种,可以先对⑦过程获得的幼苗进行抗病接种实验,然后对具有抗病性状的幼苗进行人工诱导,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图中的⑧过程一般无需处理所有的幼苗,但⑦、⑧过程不能调换次序做,D 错误。

 故选 B。

 8.下列与植物激素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西瓜发育凹凸不平,与种子发育不良合成生长素少有关 B.秋季修剪茶树能增加下年的采摘量,主要原因是修剪能影响生长素的分布 C.导致植物得“恶苗病”与赤霉素有关,移栽植物的叶片萎蔫主要由乙烯分泌造成 D.早春低温时为了让水稻种子早发芽,可将种子浸泡一段时间,减少脱落酸的含量 【答案】C 【详解】

 A、发育的种子能够产生生长素,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西瓜发育凹凸不平,与种子发育不良合成生长素少有关,A 正确;

 B、修剪茶树能够破坏顶端优势,从而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侧芽能够发育成侧枝,B 正确; C、恶苗病与赤霉素有关,而移栽植物的叶片萎蔫主要与蒸腾作用旺盛有关,C 错误; D、早春低温时将种子浸泡一段时间,可以减少脱落酸含量,促进种子萌发,D 正确。

 故选 C。

 【点睛】

  9.下图表示人体大量运动后补充葡萄糖和氨基酸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运动后摄食葡萄糖更有利于恢复体能 B.大量合成糖原的时间是运动摄食后 150 分钟左右 C.运动摄食后 50〜100 分钟,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相对减少

 D.补充氨基酸后胰岛素的分泌量变化不太明显的原因可能是氨基酸不易转化为葡萄糖 【答案】B 【解析】

 由图中数据可知,运动后血糖浓度较低,人体大量运动后补充葡萄糖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更明显,引起摄食更多葡萄糖更有利于恢复体能,A 项正确;由图中数据可知,运动后补充的葡萄糖浓度下降最快是在100 到 150 分钟之间,此时大量合成糖原,B 项错误;运动摄食后 50〜100 分钟,血糖浓度较高,则胰岛 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分泌胰岛素增多,胰岛 A 细胞的分泌活动减弱分泌胰高血糖素相对减少,进而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C 项正确;胰岛素的分泌量多少受血糖浓度变化的影响,因为氨基酸不易转化为葡萄糖所以补充氨基酸后胰岛素的分泌量变化不太明显,D 项正确。

 10.下图表示某种鼠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的变化。经调查,第 5 年时该种群的数量为 500 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种鼠种群数量始终呈“J”形增长 B.可用标记重捕法准确计算其种群密度 C.第 5 年后,使该种鼠数量减少的因素有天敌、资源和空间等 D.理论上该种鼠在新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 1000 只 【答案】D 【分析】

 1、据图分析,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表示 S 形曲线。

 2、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形增长曲线。

 【详解】

 A、由题图可知,该种鼠第 5 年后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小,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A 错误; B、标记重捕法只能用来估算其种群密度,不能进行精确计算,B 错误; C、第 5 年后,使该种鼠种群增长速率减小的因素有天敌、资源和空间等,但该种群的数量仍在增加,C 错误; D、图中第 5 年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应该在“S”形曲线的 处,而经调查,第 5 年时该种群的数量为500 只,所以理论上该种鼠在新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 1000 只,D 正确。

 故选 D。

 11.下列有关双链 DNA 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 DNA 分子一条链中的碱基 A 所占比例为 a,则另一条链的碱基 C 所占比例为 1/2-a B.如果一条链上(A+T)/(G+C)=m,则另一条链上该比值也为 m C.如果一条链上的 A∶T∶G∶C=2∶2∶3∶3,则另一条链上该比值为 3∶3∶2∶2 D.由 50 个碱基对组成的 DNA 分子片段中至少含有氢键的数量为 150 个 【答案】B 【分析】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

  (1)在双链 DNA 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DNA 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 DNA 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3)DNA 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 1; (4)不同生物的 DNA 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与(C+G)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 DNA 分子的特异性。

 (5)双链 DNA 分子中,A=(A 1 +A 2 )÷2,其他碱基同理。

 【详解】

 A.若 DNA 分子一条链中的碱基 A 所占比例为 a,据此无法计算出另一条链的碱基 C 所占比例,A 错误; B.如果一条链上(A+T):(G+C)=m,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则另一条链上该比值也为 m,整个 DNA 分子中该比例的比值也为 m,B 正确;

 C.如果一条链上的 A:T:G:C=2:2:3:3,则另一条链上该比值为 2:2:3:3,C 错误; D.由 50 个碱基对组成的 DNA 分子片段中至少含有氢键的数量为 50×2=100 个,最多含有氢键的数量为50×3=150 个,D 错误。

 故选 B。

 12.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双缩脲试剂 A 液与斐林试剂甲液浓度不同,但 B 液与乙液浓度相同 B.在“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盐酸水解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C.健那绿染色后,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蓝绿色的线粒体具有两层膜 D.用高倍镜观察菠菜细胞叶绿体形态时,临时装片需要保持有水状态 【答案】D 【分析】

 1、斐林试剂的甲液是质量浓度为 0.1 g/mL 氢氧化钠溶液,乙液是质量浓度为 0.05 g/mL 硫酸铜溶液,鉴定还原糖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现配现用;双缩脲试剂的 A 液是质量浓度为 0.1 g/mL 氢氧化钠溶液,B 液是质量浓度为 0.01 g/mL 硫酸铜溶液,鉴定蛋白质时,要先加甲液后再加入乙液。

 2、斐林试剂使用时需要水浴加热;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观察 DNA 和 RNA 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甲基绿与 DNA 结合形成绿色,吡罗红把 RNA 染成红色,DNA 集中分布在细胞核,RNA 分布在细胞质基质; 【详解】

 A、双缩脲试剂 A 液与斐林试剂甲液都是 0.1g/ml 的氢氧化钠,但双缩脲 B 液是 0.01g/ml 的硫酸铜溶液,斐林试剂乙液是 0.05g/ml 的硫酸铜溶液,A 错误; B、在“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盐酸水解时间过长会破坏核酸,影响效果,B 错误; C、健那绿染色后,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蓝绿色的线粒体,但无法观察到其具有两层膜,C 错误; D、用高倍镜观察菠菜细胞叶绿体形态属于活体实验,所以临时装片需要滴加清水,保持有水状态,D 正确。

 故选 D。

 【点睛】

 本题考查生物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

 合运用的能力。

 13.图为某植株在不同温度(最适温度为 25℃)、一定光照强度(低于于最适光照强度)的环境中,光合作用强度随 CO 2 浓度的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M 点对应条件下,该植株叶肉细胞吸收的 CO 2 全部来自其自身线粒体 B.25℃时,若光照强度增强,则 N 点将向左侧移动 C.P 点对应条件下,两种温度下该植株光合作用固定的 CO 2 的量相等 D.H 点和 L 点对应条件下,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相同 【答案】B 【分析】

 图中随着 CO 2 浓度的升高,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先增加后不变,达到饱和,25℃时植物呼吸作用速率明显大于 10℃。

 【详解】

 A、M 点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但由于植物还存在一些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此叶肉细胞吸收的 CO 2 来自其自身线粒体和细胞外,A 错误; B、25℃时,若光照强度增强,植物光合作用增加,光补偿点降低,即 N 点左移,B 正确; C、P 点对应条件下,两种温度下该植株光合作用吸收的 CO 2 的量相等,但由于 25℃的呼吸作用大于10℃,所以 25℃固定的 CO 2 大于 10℃,C 错误; D、分析题干信息“低于于最适光照强度”,H 点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光照强度,但 10℃限制因素是温度,D 错误。

 故选 B。

 14.利用一定方法使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处理 G 1 期细胞,不影响细胞进入 S 期 B.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会被阻断在 G 2 期 C.用 DNA 合成抑制剂处理细胞,受影响的细胞都处于分裂期 D.培养液中缺乏血清可以使细胞周期停滞在间期 【答案】D 【分析】

 细胞的分裂间期(G 1 期主要进行 RNA 和蛋白质的合成,S 期主要是 DNA 的复制,G 2 期主要是 RNA、蛋白质的合成)。

 【详解】

 A、G 1 期进行蛋白质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处理 G 1 期细胞,会使细胞停留在 G 1 期,A错误; B、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产生,分离的姐妹染色单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细胞停留在 M 期,B 错误; C、用 DNA 合成抑制剂处理细胞,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不会受影响,C 错误; D、培养液中缺乏血清,使细胞无法经过 G 1/ S 检验点,无法进入 S 期而使细胞周期停滞在间期,D 正确。

 故选 D。

 【点睛】熟悉细胞有丝分裂间期的各个时期的主要功能是解答本道题的关键。

 15.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已分化的细胞就不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B.细胞凋亡可发生于胚胎发育过程中 C.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体固缩 D.抑癌基因可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进程 【答案】B 【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4、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

 A、已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A 错误; B、细胞凋亡可发生于胚胎发育过程中,B 正确; C、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C 错误; D、原癌基因可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进程,D 错误。

 故选 B。

 16.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无菌操作步骤至关重要。下列关于无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耐高温的植物激素需过滤除菌后才能添加到已灭菌的培养基中 B.超净工作台可用紫外线消毒,镊子、剪刀可灼烧灭菌 C.植物材料用次氯酸钠消毒后接种到培养基中 D.玻璃培养皿常采用干热灭菌法灭菌 【答案】C 【分析】

 消毒和灭菌:

 消毒 灭菌 概念 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芽孢和孢子)

 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常用方法 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 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适用对象 操作空间、某些液体、双手等 接种环、接种针、玻璃器皿、培养基等 【详解】

 A、对不耐高温的植物激素除菌时无法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可以用滤膜过滤除菌,再添加到已灭菌的培养

 基中,A 正确;B、接种室和超净工作台等表面消毒,可用紫外线进行消毒,镊子、剪刀等金属器具可灼烧灭菌,B 正确; C、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外植体用 70%的酒精和氯化汞(或次氯酸钠)进行消毒,外植体取出后,在无菌水中漂洗了消毒液后才能接种到培养基中,C 错误; D、玻璃培养皿常采用干热灭菌法灭菌,D 正确。

 故选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5 5 小题,共 0 60 分。

 17.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灰身是显性,受 3 号染色体上 E 和 e 基因控制;果蝇的正常翅和截翅是一对相对性状,正常翅是显性,受 X 染色体的上的 B 和 b 控制;果蝇的红眼和紫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红眼是显性,受 H 和 h 基因控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只考虑果蝇的正常翅和截翅一对相对性状,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种。

 (2)用黑身截翅雄果蝇与纯合的灰身正常翅雌果蝇进行杂交(正交),F 2 中出现黑身截翅雌果蝇的概率为___________;若进行反交,F 2 中出现黑身截翅雌果蝇的概率为___________。

 (3)某同学为确定控制红眼和紫眼的基因(H/h)是在 3 号染色体上还是在 2 号染色体上,用黑身紫眼雌果蝇与纯合的灰身红眼雄果蝇杂交,若 F 2 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则 H 和 h 基因在 3 号染色体上;若 F 2 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则 H 和 h 基因在 2 号染色体上。

 【答案】5

 0

 1/16

 灰身红眼∶黑身紫眼=3:1

 灰身红眼∶灰身紫眼∶黑身红眼∶黑身紫眼=9∶3∶3∶1

  【分析】

 果蝇的正常翅和截翅是一对相对性状,正常翅是显性,受 X 染色体的上的 B 和 b 控制,故果蝇的翅形相关的基因型为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Y、X b Y。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会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配子,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进入不同的配子。

 【详解】

 (1)只考虑果蝇的正常翅和截翅一对相对性状,果蝇的基因型有 5 种(X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Y、X b Y)。

 (2)用黑身截翅雄果蝇(eeX b Y)与纯合的灰身正常翅雌果蝇(EEX B X B )进行杂交(正交),F 1 基因型为EeX B X b 、EeX B Y,F 2 中出现黑身截翅雌果蝇(eeX b X b )的概率为 0。若进行反交,即 eeX b X b ×EEX B Y,F 1 为EeX B X b 、EeX b Y,F 2 中出现黑身截翅雌果蝇(eeX b X b )的概率为 1/4×1/4=1/16。

 (3)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灰身是显性,受 3 号染色体上 E 和 e 基因控制。若 H 和 h 基因

 在 3 号染色体上,则亲本为黑身紫眼雌果蝇(eehh)与纯合的灰身红眼雄果蝇(EEHH),F 1 为 EeHh,F 1 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 EH∶eh=1∶1,F 2 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灰身红眼∶黑身紫眼=3∶1。若 H 和 h 基因在 2号染色体上,则亲本为黑身紫眼雌果蝇(eehh)与纯合的灰身红眼雄果蝇(EEHH),F 1 为 EeHh,F 1 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 EH∶Eh∶eH∶eh=1∶1∶1∶1,F 2 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灰身红眼:灰身紫眼:黑身红眼:黑身紫眼=9∶3∶3∶1。

 【点睛】

 本题考查常染色体遗传和伴性遗传的规律,也比较基因连锁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

 18.V-ATPase 为溶酶体膜上的一种蛋白质,其形成过程类似于分泌蛋白。V-ATPase 具有 ATP 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 ATP 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将细胞质基质中的 H + 转运到溶酶体内。回答下列问题:

 (1)将细胞内的溶酶体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参与细胞内 V-ATPase 合成、运输的具膜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核糖体

  ②内质网

 ③高尔基体

 ④线粒体

 ⑤细胞膜

 ⑥溶酶体 (2)由 V-ATPase 的特性可说明溶酶体膜蛋白具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功能。

 (3)溶酶体膜的基本支架为_____________,分泌蛋白分泌出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_____________的结构特点。

 (4)请在下列坐标图中画出肝细胞内 V-ATPase 运输 H + 的速率与氧浓度的关系_________。

  (5)溶酶体膜上的蛋白质是高度糖基化的,性质非常稳定,不易被水解酶水解,这可能有利于防止溶酶体膜被_____________分解,从而对细胞结构和功能造成损伤。

 【答案】差速离心法

 ②③④

 催化

 运输(顺序可颠倒)

 磷脂双分子层

 具有一定的流

 动性

 自身水解酶

  【分析】

 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进行初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①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③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④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详解】

 (1)分离细胞器常用的方法为差速离心法。V-ATPase 为溶酶体膜上的一种蛋白质,其形成过程类似于分泌蛋白,参与其合成、运输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其中具膜的细胞器为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即②③④。

 (2)由题干可知,V-ATPase 具有 ATP 水解酶活性,说明具有催化功能;V-ATPase 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 H +转运到溶酶体内,说明具有运输功能。

 (3)溶酶体膜由蛋白质和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其中磷脂双分子层为膜的基本支架;分泌蛋白分泌出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通过题干分析,V-ATPase 能够利用水解 ATP 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将细胞质基质中的 H + 转运到溶酶体内,可知 V-ATPase 运输 H + 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运输速率与氧浓度的关系为

 。

 (5)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其膜上有高度糖基化的蛋白质,有利于防止溶酶体膜被自身水解酶分解。

 【点睛】

 本题考查了蛋白质的功能、分离细胞器的方法、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过程、以及主动运输等内容,需要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结合题干准确作答。

 19.人类心脏组织受损后难以再生。该现象可追溯到哺乳动物祖先,随着它们恒温状态的建立,心脏组织再生能力减弱。

  (1)哺乳动物受到寒冷刺激后,通过______________(神经/体液/神经-体液)调节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使机体产生更多热量以维持体温。

 (2)活跃分裂的动物细胞多是二倍体细胞,多倍体细胞通常不能分裂。

 ①对比不同动物心脏中二倍体细胞所占比例及其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如图。恒温动物的心脏组织因二倍体细胞比例______________,再生能力较差;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______。由此表明甲状腺激素水平

 与心脏组织再生能力呈负相关。

 ②制备基因工程小鼠,使其心脏细胞缺乏甲状腺激素受体,导致心脏细胞不受______调节。与正常小鼠相比,基因工程小鼠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心脏组织中二倍体细胞数目却大幅增加。由此证明甲状腺激素________________正常小鼠心脏组织再生能力。

 ③以斑马鱼为材料进一步研究。将成年斑马鱼分成 A、B 两组,分别饲养在不同水箱中,A 组作为对照,B组加入甲状腺激素。若________组斑马鱼心脏组织受损后的再生能力比另一组弱,则证明甲状腺激素对变温动物斑马鱼心脏组织再生能力的影响与对恒温动物小鼠的影响一致。

 【答案】神经-体液

 低

 高

 甲状腺激素

 抑制

 B

  【分析】

 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方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

 低温条件下体温调节的过程: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冷觉感受器会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至神经中枢下丘脑,经下丘脑的分析综合后,经传出神经作用于效应器,引起汗腺分泌减少和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等,从而减少散热;另外引起立毛肌收缩,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从而增加产热,维持体温稳定。

 由图可知,变温动物心脏中二倍体细胞比例较高,甲状腺激素水平较低;恒温动物心脏中二倍体细胞比例较低,甲状腺激素水平偏高。

 【详解】

 (1)哺乳动物受到寒冷刺激时,冷觉感受器会兴奋,兴奋经反射弧传至效应器,如汗腺、皮肤血管、立毛肌、骨骼肌、肾上腺、下丘脑内分泌细胞等,引起相应的效应,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另外下丘脑内分泌细胞分泌的 TRH 会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的 TSH 会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加产热,该过程属于体液调节。故寒冷刺激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2)①由图可知,恒温动物心脏中二倍体细胞比例较低,因为活跃分裂的动物细胞多为二倍体细胞,故恒温动物再生能力较差;又因为恒温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偏高,故推测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心脏组织再生能力呈负相关。

 ②基因工程小鼠心脏细胞缺乏甲状腺激素受体,故甲状腺激素不能作用于心脏细胞。转基因小鼠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但不能作用于心脏,而心脏中二倍体细胞数目会出现大幅增加,可以证明甲状腺激素会抑制正常小鼠心脏组织的再生能力。

 ③利用斑马鱼做实验时,A 组无甲状腺激素,B 组有甲状腺激素,若甲状腺激素对变温动物斑马鱼心脏组织再生能力的影响与对恒温动物小鼠的影响抑制,即会抑制心脏组织的再生能力,则 B 组斑马鱼心脏受损

 后的再生能力会比对照组弱。

 【点睛】

 本题的难点是对曲线图的分析,由曲线图可知,甲状腺激素与心脏中二倍体细胞比例呈反比,又因为“活跃分裂的动物细胞多为二倍体细胞”,故做出推测:甲状腺激素会抑制心脏组织的再生能力。

 20.学习、记忆是高等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 区)密切相关。

 (1)在小鼠 H 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 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神经递质,此时突触前膜出现的信号变化为____________。

 (2)如果在 H 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 100 次/秒、持续 1 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 HFS 处理时高 2—3 倍,研究者认为是 HFS 使 H 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

  ①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 N 受体被激活后,Ca 2+ 会以________方式进入胞内,Ca 2+ 与_______共同作用,使 C 酶的________发生改变,C 酶被激活。

 ②如果对小鼠 H 区传入纤维施以 HFS,休息 30 分钟后,可检测到 H 区神经细胞的 A 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 A 受体数量明显增加。据图可知,细胞膜上增加的 A 受体可能直接来自____________形成的具膜小泡,该过程需要依靠细胞膜的____________来实现。

 ③图中 A 受体胞内肽段(T)被 C 酶磷酸化后,A 受体活性增强。据图可知,C 酶被激活后一方面可以增强 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以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通过消耗 ATP 的过程________(填图中序号)使 A 受体胞内肽段(T)的磷酸化,A 受体活性增强。这样就使突触后膜对

 ________的通透性显著增加,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明显增强。

 (3)图中内容从____________水平揭示了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答案】电信号→化学信号

 易化扩散/协助扩散

 钙调蛋白

 空间结构

 高尔基体

 流动性

 Ⅱ

 细胞膜上 A 受体的数量

 I

 Na +

  细胞和分子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相关知识。题目新颖,需要考生从题目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和题目内容进行综合分析作答。

 (1)在小鼠 H 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 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神经递质,此时突触前膜出现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

 (2)①分析图示可知,突触后膜上的 N 受体被激活后,Ca 2+ 会通过离子通道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进而与钙调蛋白共同作用,使 C 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C 酶被激活。

 ②对小鼠 H 区传入纤维施以 HFS,休息 30 分钟后, H 区神经细胞的 A 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但细胞膜上的 A 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说明发生了图中的Ⅱ过程,即胞内的 A 受体转移到了细胞膜上。据图可知,细胞膜上增加的 A 受体可能直接来自高尔基体形成的具膜小泡,该过程需要依靠细胞膜的流动性来实现。

 ③据图可知,C 酶被激活后一方面可以增强Ⅱ过程(胞内的 A 受体转移到了细胞膜上)以增加细胞膜上 A受体的数量;另一方面通过消耗 ATP 的过程Ⅰ使 A 受体胞内肽段(T)磷酸化,A 受体活性增强。这样就使突触后膜对 Na + 的通透性显著增加,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明显增强。

 (3)图中内容从细胞水平(神经细胞)和分子水平(蛋白质分子)揭示了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21.绿色荧光蛋白(GFP)会发出绿色荧光,该蛋白质在生物工程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形成重组质粒,需要限制性内切酶,如果限制性内切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 ↓ GATCC—,限制性内切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 ↓ GATC—。在质粒上有酶Ⅰ的一个切点,在目的基因的两侧各有 1 个酶Ⅱ的切点。在____________和上述两种不同限制酶的作用下,能否将质粒和目的基因连接起来?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②过程进行转基因体细胞的筛选时,比较简易的筛选方法是通过设备检测,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细胞即为转基因体细胞。绿色荧光蛋白在转基因体细胞的_______中合成,这是遗传信息的_____________(填“转录”或“翻译”)过程。

 (3)实施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__(填图中数字标号)。

 (4)在以上③核移植过程中,供体细胞一般选用传代到______代以内的转基因体细胞,科学家通过改变氨基酸排序,造出能吸收、发出不同颜色光的荧光蛋白,并能让它们发光更久、更强烈。对荧光蛋白的改造属于___________工程。

 【答案】DNA 连接酶

 能

 不同的限制酶切割出来的粘性末端相同(互补)

 细胞质基质(细胞溶胶)

 翻译

 ①

 10

 蛋白质

  【分析】

 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由 RNA 聚合酶进行,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合成相对应的 RNA 分子。翻译过程是以信使 RNA(mRNA)为模板,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蛋白质工程就是通过对蛋白质化学、蛋白质晶体学和蛋白质动力学的研究,获得有关蛋白质理化特性和分子特性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对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进行有目的的设计和改造。

 【详解】

 (1)用酶Ⅰ和酶Ⅱ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使质粒和目的基因有相同的粘性末端,用 DNA 连接酶可以形成重组质粒。

 (2)绿色荧光蛋白在转基因体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细胞溶胶)中核糖体上合成,这是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3)基因工程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得、重组 DNA 的形成,重组 DNA 导入受体细胞也称(宿主)细胞、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和目的基因的表达等几个方面。实施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①-重组质粒的构建。

 (4)在以上③核移植过程中,供体细胞一般选用传代到 10 代以内的转基因体细胞,科学家通过改变氨基酸排序,造出能吸收、发出不同颜色光的荧光蛋白,并能让它们发光更久、更强烈。对荧光蛋白的改造属于蛋白质工程。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及蛋白质工程的概念,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处理信息的能力。

推荐访问:年高 地市 福建
上一篇:建筑钢结构项目投资计划书例文参考
下一篇:最新国开大学电大专科《货币银行学》多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18)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