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健康状况与生命周期-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

来源:计算机等级 发布时间:2020-09-23 点击:

 

 残疾人健康状况与生命周期

 课题主持人:陈功

 课题组成员:陈功、宋新明、刘岚、陈三军

 主持人所在单位: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2011年10月

 关于残疾人健康状况的研究方兴未艾,残疾人口健康状况的改善与提高意味着残疾人死亡水平的下降,但健康不容易测量,而死亡的测量则相对容易。体现残疾人死亡水平的残疾人预期寿命是度量残疾人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预期寿命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折射到残疾人身上就表现为残疾人的生命事件与生命历程即生命周期的影响。显然,不同年代或者说不同年龄段的残疾人所经历的生命周期是不同的,与特定时代有关;而残疾人预期寿命是通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残疾人分年龄死亡率计算得到的。本研究聚焦北京市残疾人口,利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和随后进行的残疾人状况监测调查数据来估算北京市残疾人口预期寿命,测量北京市残疾人口死亡水平,描述和反映出不同生命周期的残疾人健康状况,为改善北京残疾人健康状况、提高其生存质量、制定残疾人口相关政策提供实证数据支持。

 一、文献回顾

 国外残疾人死亡研究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开展,而我国残疾人死亡研究目前还是非常缺乏。由于不同类别国外残疾人死亡研究是按照不同的残疾类别的。

 死亡风险是描述视力、听力和精神残疾人口死亡水平的主要指标。(B.L. Lam et al., 2006)。视力残疾与较高的死亡率直接相关(T.E. Clemons et al., 2004, S. Cugati et al., 2007, E.E. Freeman et al., 2005, R. Klein et al., 1995, M.D. Knudtson et al., 2006, C.A. McCarty et al., 2001, J.J. Wang et al., 2001) ,其作用机制仍然未知(M.J. Karpa et al., 2009)。所有的精神疾病都会导致相当高的过早死亡的风险,精神性药物滥用和进食障碍是影响死亡风险的最重要因素(E.C. Harris and B. Barraclough, 1998)。

 按照国外智力残疾的定义,智力残疾在18岁以前诊断确认,因此智力残疾人口预期能够活多长是研究的重点,预期寿命是描述智力残疾人口死亡水平的主要指标。大多数智力残疾人居住在社区环境中,使用着普通的卫生服务。因此,健康专家需要智力残疾人口预期寿命的准确信息对残疾人家庭提供合适的建议,制定照料计划,预测不同的服务需求。

 目前,大部分预期寿命的研究对象是福利机构的残疾人或者来自服务提供方的注册信息。这些信息受到不同时期政策的影响,会把许多残疾人群体排除在外,例如残疾儿童,轻度残疾患者等(McGuigan等,1995)。这样导致智力残疾人口预期寿命的研究结果之间难以比较。尽管如此,不同的研究结果显示,智力残疾人口死亡率高于总人口(Wolf L.C. Balakrishnan T.R., 1976, G. Carter and J. Jancar, 1983, J.D. Munro, 1986),预期寿命低于总人口(P.A. Baird and A.D. Sadovnick, 1988)。但智力残疾人口预期寿命在过去几十年内得到了极大的提高(Wolf L.C. Balakrishnan T.R., 1976, M.F. Hayden, 1998, K. Patja et al., 2000),医疗卫生服务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G. Carter and J. Jancar, 1983, T. Fryers, 1986)。性别、年龄、残疾等级、居住类型、居住地区医疗水平等是影响智力残疾人口预期寿命的重要因素。

 二、 研究数据与方法

 2.1 研究数据

 本文数据来自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和残疾人状况监测调查。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进行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按照全国统一的调查方案,北京市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组织实施了本市的调查。此次调查的重点是残疾人。

 2006年4月1日零时,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在本市各区县抽取88个乡(镇、街道),共176个调查小区,平均每个调查小区420人左右。共调查了26670户、74795人,调查的抽样比为4.85‰。入户见面6839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91.44%;按照《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筛查方法》,7岁以上疑似残疾人筛出率为12.54%,疑似残疾人检查率达到99.47%。

 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残疾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6.49%,据此推算2006年4月1日零时北京市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99.9万人。各类残疾人的人数及各占残疾人总人数的比重分别是:视力残疾6.7万人,占6.71%;听力残疾22.7万人,占22.72%;言语残疾0.6万人,占0.60%;肢体残疾35.5万人,占35.53%;智力残疾5.0万人,占5.01%;精神残疾7.1万人,占7.11%;多重残疾22.3万人,占22.32%。经对调查实施过程和数据质量进行综合评估,本次调查是一次成功的调查,数据真实可信。

 2、北京市残疾人状况监测调查

 北京市残疾人状况监测是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拓展和延伸,旨在更加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残疾人状况的变化情况,为相关立法、政策、规划及业务工作的调整、评估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和依据。

 组织领导 监测工作在中国残联统一领导下,由残联组织实施。

 监测对象

 监测内容 残疾人状况监测的主要内容根据残疾人小康指标体系和第二次中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主要指标确定,包括残疾人生存、发展和环境状况,涉及残疾人生活、康复、教育、就业、社区服务、无障碍环境、法律服务等方面的状况及变化情况。

 监测频率与起止时间 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从2007年起每年进行一次。2007年监测的起止时间为2006年4月1日至2007年3月31日。以后每年的时间依此类推。截止到20年4月1日,已经进行了监测。

 监测基本情况 在第二次中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静态数据基础上,每年进行一次残疾人状况的动态监测。该监测对在2006年调查中已确定的全部残疾人及其家庭的状况进行监测。监测样本,代表残疾人。监测对象的人口特征信息(如年龄、性别、是否残疾等)来自2006年抽样调查数据。截止到20年4月1日,残疾人状况监测已经进行了次,分别是2007年、2008年2009年监测。每年监测收集到监测样本的死亡信息包括是否死亡和死亡年月信息,为残疾人口死亡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监测质量评估 残疾人状况监测每年的监测数据问卷验收合格,通过监测数据录入软件的逻辑验证和双录入纠错处理,问卷有效率100%。每年监测问卷数据通过关系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完备性验证,各项监测数据填写的差错率小于万分之一,因此数据质量是可信的。

 变量

 本研究使用的主要变量。人口学变量包括出生年月和性别。残疾变量包括残疾类型、残疾等级。

 本文研究内容包括测量残疾人口死亡水平的指标和预期寿命。预期寿命不受年龄结构的影响,可以真实反映出一段时期内人口的平均死亡水平。(CL Chiang, 1984)。

 三、 北京市残疾人口预期寿命

 本根据2007-20年监测残疾人口的死亡经历来残疾人口的预期寿命,描述残疾人口的死亡水平。首先分析不同特征监测残疾人口经过年监测期后的生存状况,了解不同残疾类别、残疾等级、年龄、性别、居住地残疾人口存活与死亡比例。依据监测样本死亡数据来残疾人口预期寿命。

 本节描述北京市监测残疾人口的特征和监测残疾人口3年的生存状况分布。表-1显示了分残疾类别、年龄组、性别、居住地、残疾等级等不同特征的残疾人口在经过年监测后的生存状况。在监测的人中,年后生存人口比例为7.1%,死亡人口比例为1.5%,失访人口比例为%。经检验发现,全部监测人口中,失访人口与未失访人口在上没有显著差异(p=0.000)。下将分别描述监测残疾人口不同特征的生存状况。

 残疾类别

 七类残疾人口所占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分别是肢体残疾、听力残疾、多重残疾、精神残疾、视力残疾、智力残疾和言语残疾,所占比例依次是.6%、2.6%、.3%、.2%、.7%、.0%和.6%。

 残疾生存人数比例是8.6%最高,残疾多重残疾死亡人数比例最高,为.2%,其次是视力听力肢体残疾死亡12%,智力残疾死亡比例最低,为.9%。

 年龄

 残疾人口老龄化程度非常高,其中0-15岁儿童人口、16-59岁中年人口和60+岁老年人口比例分别是%、%和%。

 0-15岁儿童16-59岁成年人口的生存人数比例是%, 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生存比例69.3%。成年人口的死亡人数比例%最高,老年人口和儿童的死亡比例分别为%和%。

 性别

 残疾人口男女比例分别是%和%。

 残疾人口生存人数比例死亡人数比例

 残疾等级

 7%的残疾人口是轻度残疾人口,其中残疾三级和四级人口比例分别为.1%和4.5%。重度残疾人口中残疾一级和二级人口比例分别为1.0%和1.5%。

 残疾程度最严重的残疾一级人口死亡比例最高

 城乡居住地

 残疾人口中70.%居住在,而不到30%人口居住在。

 农村残疾人口的存活比例城镇残疾人口的失访比例高达%,比农村残疾人口的失访比例高出个百分点。

 表- 1北京监测残疾人口生存状况分布,2007-20

 人口特征 生存人数 死亡人数 失访人数 总计 p n % n % n % n % 残疾类别 0. 视力残疾 70.5 39 12.0 57 17.5 325 100.0 听力残疾 69.8 133 12.1 199 18.1 1100 100.0 言语残疾 80.6 4 12.9 2 6.5 31 100.0 肢体残疾 69.8 223 12.9 298 17.3 1725 100.0 智力残疾 70.8 24 9.9 47 19.3 243 100.0 精神残疾 71.2 42 12.1 58 16.3 347 100.0 多重残疾 69.8 143 13.2 184 17.0 1081 100.0 年龄 0. 0-15 77 71.3 11 10.2 20 18.5 108 100.0 16-59 1241 71.3 227 13.0 272 15.6 1740 100.0 60+ 2081 69.3 370 12.3 553 18.4 3004 100.0 性别 0. 男 69.2 314 13.1 426 17.7 2403 100.0 女 70.9 294 12.0 419 17.1 2449 100.0 残疾等级 0.0 一级 71.6 91 11.8 129 16.7 774 100.0 二级 68.4 74 14.5 87 17.1 509 100.0 三级 67.0 184 13.5 266 19.5 1363 100.0 四级 71.8 259 11.7 363 16.5 2206 100.0 居住地 0.000 农村 80.2 155 10.7 133 9.2 1452 100.0 城镇 65.7 453 13.3 712 20.9 3400 100.0 总计 70.1 608 12.5 845 17.4 4852 100.0

 3.2 北京市残疾人口死亡率

 本节估算北京市残疾人口死亡率,初步了解北京市残疾人口死亡水平。

 从上节北京市监测残疾人生存状况分布来看,失访人口比重高达到17.4%,失访比例超过10%会影响残疾人口死亡率和预期寿命的估算。本文将对失访人口进行处理后再估算死亡率。

 本文对失访人口采取三种办法处理:一是删除失访的样本;二是假定失访人口一半存活,一半死亡;三是假定失访人口全部存活。

 假定失访人口和死亡人口在不同年龄上均匀分布,分年龄死亡率的计算方法详见表2-1。北京市残疾人口死亡率由于受到残疾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无法直接与总人口的死亡率进行比较。因此,在分析时采用标准化死亡率。本文使用2008年我国人口结构来标准化北京市残疾人口死亡率。表3-2显示了按照上述三种方法处理失访人口后估算的北京市残疾人口死亡率结果。

 方法一结果:

 删除所有失访样本,使用2008年我国人口结构标准化后,北京市残疾人口死亡率是18.8‰ (18.1-19.5‰),比2008年我国人口死亡率7.1‰(国家统计局,2009)高出11%,比2008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死亡率4.8‰(北京市统计局,2009)高出14%。

 Z检验发现,男性残疾人口死亡率高于女性(p=0.000),城镇残疾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残疾人口(p=0.000)。

 0-16岁残疾儿童死亡率低于17-59岁残疾成年人口死亡率,但差异在统计上不显著(p=0.136)。残疾老年人口死亡率2.4‰ (2.2-2.7‰),显著低于残疾儿童和残疾成年人口死亡率。

 不同残疾类别人口死亡率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听力残疾、多重残疾、肢体残疾、视力残疾、精神残疾、言语残疾和智力残疾人口。

 不同残疾等级人口中死亡率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残疾二级人口、残疾三级人口、残疾四级人口和残疾一级人口。Z检验发现,残疾一级和残疾二级人口之间死亡率差异在统计上不显著(p=0.053),三级和四级人口之间死亡率差异在统计上不显著(p=0.081)。

 方法二结果:

 假定失访人口一半存活一半死亡,使用2008年我国人口结构标准化后,北京市残疾人口死亡率是16.7‰ (16.1-17.3‰),是2008年我国人口死亡率的2倍多,是2008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死亡率的近4倍。

 Z检验发现,男性残疾人口死亡率高于女性(p=0.000),城镇残疾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残疾人口(p=0.000)。

 0-16岁残疾儿童死亡率低于17-59岁残疾成年人口死亡率,差异在统计上显著(p=0.029)。残疾老年人口死亡率2.1‰ (2.0-2.3‰),显著低于残疾儿童和残疾成年人口死亡率。

 不同残疾类别人口中,听力残疾人口死亡率最高,其次是多重残疾和肢体残疾,视力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言语残疾人口死亡率依次排列在后。

 不同残疾等级人口中死亡率从高到低依次是:残疾二级人口、残疾一级人口、残疾三级人口和残疾四级人口。Z检验发现,残疾一级和残疾二级人口之间死亡率差异在统计上不显著(p=0.139),三级和四级人口之间死亡率差异在统计上不显著(p=0.469)。

 方法三结果:

 假定失访人口全部存活,使用2008年我国人口结构标准化后,北京市残疾人口死亡率是15.5‰(15.0-16.1‰),是2008年我国人口死亡率的2倍,是2008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死亡率的3倍多。

 Z检验发现,男性残疾人口死亡率高于女性(p=0.000),城镇残疾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残疾人口(p=0.002)。

 0-16岁残疾儿童死亡率低于17-59岁残疾成年人口死亡率,但差异在统计上不显著(p=0.154)。残疾老年人口死亡率2.0‰ (1.8-2.1‰),显著低于残疾儿童和残疾成年人口死亡率。

 不同残疾类别人口死亡率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听力残疾、多重残疾、肢体残疾、视力残疾、精神残疾、言语残疾和智力残疾人口。

 不同残疾等级人口中死亡率从高到低依次是:残疾二级人口、残疾三级人口、残疾四级人口和残疾一级人口。Z检验发现,残疾一级和残疾二级人口之间死亡率差异在统计上显著(p=0.021),三级和四级人口之间死亡率差异在统计上不显著(p=0.062)。

 表3-2 北京市残疾人口标准化死亡率a(‰)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标准化死亡率 (95% CI) 标准误 标准化死亡率 (95% CI) 标准误 标准化死亡率 (95% CI) 标准误 总体 18.8(18.1-19.5) 0.4 16.7(16.1-17.3) 0.3 15.5(15.0-16.1) 0.3 性别 男性 21.0(19.8-22.2) 0.6 18.5(17.4-19.6) 0.6 17.2(16.2-18.2) 0.5 女性 17.4(16.5-18.5) 0.5 15.3(14.5-16.2) 0.4 14.3(13.5-15.1) 0.4 年龄 儿童 12.1(5.4-18.9) 3.4 8.3(2.8-13.7) 2.8 10.3(4.5-16.1) 2.9 成年 15.9(14.8-17.1) 0.6 13.7(12.7-14.7) 0.5 13.3(12.4-14.3) 0.5 老年 2.4(2.2-2.7) 0.1 2.1(2.0-2.3) 0.1 2.0(1.8-2.1) 0.1 城乡居住地 农村 16.7(15.4-18.0) 0.7 15.4(14.2-16.6) 0.6 14.7(13.5-15.9) 0.6 城镇 21.1(20.1-22.0) 0.5 18.3(17.5-19.1) 0.4 16.8(16.0-17.6) 0.4 残疾类别 视力残疾 17.7(14.0-21.4) 1.9 16.3(12.8-19.9) 1.8 15.4(12.0-18.8) 1.7 听力残疾 20.5(17.8-23.1) 1.4 18.7(16.2-21.2) 1.2 17.8(15.3-20.3) 1.2 言语残疾 14.0(0.4-27.5) 6.9 14.0(0.4-27.5) 6.9 14.0(0.4-27.5) 6.9 肢体残疾 19.4(18.0-20.8) 0.7 17.1(15.8-18.3) 0.6 15.9(14.7-17.1) 0.6 智力残疾 12.7(7.1-18.1) 2.8 15.6(8.2-23.0) 3.8 10.4(7.9-12.8) 1.3 精神残疾 15.5(12.5-18.6) 1.5 14.3(11.4-17.2) 1.5 13.5(10.7-16.3) 1.4 多重残疾 19.7(18.0-21.4) 0.9 17.7(16.2-19.3) 0.8 16.7(15.3-18.1) 0.7 残疾程度 一级 17.2(14.8-19.6) 1.2 16.6(14.2-19.0) 1.2 14.4(12.4-16.5) 1.0 二级 20.3(17.3-23.3) 1.5 18.6(15.7-21.4) 1.4 17.9(15.1-20.7) 1.4 三级 19.4(17.9-20.9) 0.8 16.0(14.5-17.5) 2.5 15.9(14.7-17.2) 0.6 四级 18.0(16.9-19.1) 0.6 15.8(14.8-16.8) 0.5 14.7(13.8-15.6) 0.5 a. 根据2008年我国人口结构进行标准化。

 本节通过三种方法处理失访人口后估算了北京市残疾人口死亡率。从估算结果来看,北京市残疾人口死亡水平较高。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城镇死亡率高于农村。老年残疾人口死亡率较低。

 3.3 北京市残疾人口预期寿命

 本节估算北京市残疾人口预期寿命,进一步了解北京市残疾人口死亡水平。根据小样本估算总体人口预期寿命的条件,样本人口数量大于5000人时估算预期寿命结果较好(D. Eayres and E. S. Williams, 2004)。北京市监测残疾人样本数量是4952人,略小于5000,可以用来估算北京市残疾人口预期寿命。

 2007-2009年北京市残疾人平均分年龄死亡率

 估算预期寿命需要得到某一时期残疾人口的分年龄死亡率。本文是利用2007-2009年北京市残疾人监测数据估算了2007-2009年北京市残疾人平均分年龄死亡率,估算过程和结果见表3-3。从估算的结果来看,2007-2009年北京市残疾人平均分年龄死亡率表现出以下特点:

 1. 0岁死亡率为0。

 2. 除了10岁年龄组外,1-59岁不同年龄组死亡率都在14‰以上。其中1岁组、5岁组和15岁组死亡率高于20‰。

 3. 60岁及以上不同年龄组死亡率保持在15‰左右。

 北京市残疾人0岁死亡率为0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样本数量太小。1-59岁间不同年龄组死亡率都非常高,可能是残疾人死亡水平在这个年龄段上的真实体现。而60岁以上不同年龄组的死亡率较低,其原因有待探讨分析。

 表3-

 年龄组 年龄组间距 死亡人口平均存活时间 累存活人口数 死亡人口数 失访人口数 生存人年数 死亡率 估计的死亡概率 死亡概率标准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0-1 1 0.1 3 0 0 3 0.00000 0.00000 0.00000 1-5 4 0.5 53 4 3 56.5 0.02360 0.09014 0.07446 5-10 5 0.5 90 6 4 95 0.02105 0.10000 0.06708 10-15 5 0.5 77 1 6 80.5 0.00414 0.02049 0.03513 15-20 5 0.5 127 9 9 136 0.02206 0.10453 0.05711 20-25 5 0.5 159 8 9 167.5 0.01592 0.07656 0.04505 25-30 5 0.5 168 10 16 181 0.01842 0.08803 0.04604 30-35 5 0.5 165 9 13 176 0.01705 0.08174 0.04522 35-40 5 0.5 308 17 21 327 0.01733 0.08305 0.03341 40-45 5 0.5 546 31 30 576.5 0.01792 0.08578 0.02551 45-50 5 0.5 730 45 47 776 0.01933 0.09219 0.02268 50-55 5 0.5 998 47 68 1055.5 0.01484 0.07156 0.01742 55-60 5 0.5 936 42 49 981.5 0.01426 0.06886 0.01776 60-65 5 0.5 788 40 62 839 0.01589 0.07642 0.02011 65-70 5 0.5 1151 60 90 1226 0.01631 0.07837 0.01682 70-75 5 0.5 1836 90 125 1943.5 0.01544 0.07431 0.01305 75-80 5 0.5 1700 90 149 1819.5 0.01649 0.07918 0.01387 80-85 5 0.5 1072 58 77 1139.5 0.01697 0.08138 0.01774 85+ 134.2 0.5 863 41 67 917 0.01490 1.00000 0.00000

 残疾人死亡规律的假定

 人类的死亡是有规律的。游允中和郑晓瑛对人类的死亡现象进行了一般性总结(游允中&郑晓瑛,2005),发现人类的死亡现象是有相当规律性的。无论是在死亡水平较高的人口或是较低的人口,婴儿和老年人的死亡水平总比青少年和较年轻的中年人口的死亡水平要高,男性死亡率一般比女性高,特别是在死亡水平降低到比较低的程度以后。在死亡水平较高的人口中,因为婴幼儿和老年人的死亡率相对较高,死亡年龄曲线呈现U字型;但是在死亡水平较低的人口,因为婴幼儿的死亡水平已经下降到较低的程度而高年龄人口死亡水平仍然比较高,其年龄曲线呈现J字型。高死亡水平人口与低死亡水平人口相比较,不仅表现在婴幼儿死亡率较高,而且在青年、中年和老年的死亡率也较高。当整体死亡水平开始下降时,不同人口死亡年龄曲线的变换也都应追随这一相似的规律。

 对残疾人死亡研究的文献回顾发现,残疾人死亡与一些变量虽然呈现出一定的趋势,例如死亡率随着残疾程度加重而升高,但在规律性的研究上还远远不足。Bittles等的研究发现(AH Bittles et al., 2002),智力残疾人死亡符合总人群的死亡规律。但由于缺乏基于残疾总人口的死亡研究,无法提炼出残疾人口一般性的死亡规律。

 图3-1显示,2008年我国总人口死亡水平较低,死亡年龄曲线呈现出J型曲线。而2007-2009年北京市残疾人平均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没有呈现出类似总人口的死亡规律:1-59岁上北京市残疾人分年龄死亡率低于20‰,远高于2008年总人口相应年龄段死亡率,但60岁以上死亡率保持在15‰左右,远低于总人口相应年龄段死亡率。

 为了估算残疾人口预期寿命,本文假定残疾人口死亡率符合总人口死亡规律。4.1节估算北京市残疾人死亡率结果显示,北京市残疾人死亡水平较高,在假定残疾人死亡规律符合总人口死亡规律的条件下,残疾人死亡年龄曲线应该呈现U字型。因此,在估算北京市残疾人口预期寿命之前,需要调整北京市残疾人分年龄死亡率。

 调整北京市残疾人分年龄死亡率

 在假定残疾人符合总人口死亡规律的前提下,结合北京市残疾人死亡的特点,对北京市残疾人分年龄死亡率进行调整。北京市0岁残疾人死亡率为0,我们认为主要是样本量不足导致的,不需要进行调整。1-59岁间不同年龄组死亡率在15-20‰,可能是残疾人死亡水平在这个年龄段上的真实体现,也不需要调整。60岁及以上不同年龄组死亡率保持在15‰左右,比1-59岁年龄段死亡率还要低,我们认为需要调高此年龄段死亡率。

 我们认为北京市老年残疾人死亡率会高于监测数据估算的死亡率,而低于总人口死亡率。死亡率的调整分两步进行:

 1. 增加60岁及以上年龄段的死亡人数,将失访人数添加到死亡人数中。利用新的死亡人数提高死亡率。

 2. 将第一步提高后的分年龄死亡率和2008年总人口分年龄死亡率进行算术平均,得到60岁及以上年龄段调整死亡率。

 图3-1显示了调整前和调整后的2007-2009年北京市残疾人平均分年龄死亡率。图中的2008年我国总人口分年龄死亡率来自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发布的死亡数据。

 图3-1 2007-2009年北京市残疾人平均分年龄死亡率调整

 北京市残疾人预期寿命估算

 在调整的分性别、城乡和残疾程度的北京市残疾人分年龄死亡率的基础上,通过生命表技术估算不同属性北京市残疾人口预期寿命。具体结果如下:

 表-4 北京市残疾人口分性别预期寿命,2007-20

 年龄组 女性 男性 预期寿命 标准误 预期寿命 标准误 预期寿命 标准误 0-1 45.26 8.687 39.36 6.327 44.48 5.423 1-5 44.26 8.687 38.36 6.327 43.48 5.423 5-10 44.33 6.012 37.99 5.822 43.69 4.624 10-15 42.70 4.875 37.86 4.864 43.37 3.818 15-20 39.53 3.937 32.86 4.864 39.24 3.595 20-25 34.53 3.937 35.44 3.602 38.65 3.022 25-30 31.49 3.656 33.90 2.812 36.76 2.641 30-35 30.47 2.882 31.01 2.339 35.20 2.164 35-40 28.12 2.041 28.42 1.624 33.11 1.573 40-45 26.26 1.391 25.13 1.288 30.91 1.205 45-50 23.16 1.133 22.52 1.016 28.60 0.990 50-55 20.25 0.869 19.56 0.863 26.30 0.816 55-60 16.60 0.777 15.88 0.798 23.16 0.735 60-65 12.44 0.734 12.05 0.764 19.71 0.665 65-70 11.46 0.555 10.98 0.587 17.22 0.513 70-75 10.36 0.428 9.84 0.447 14.77 0.409 75-80 8.87 0.399 8.32 0.401 12.33 0.369 80-85 7.68 0.390 7.52 0.365 10.45 0.329 85+ 7.18 0.000 6.24 0.000 9.14 0.000 注:是i岁年龄的预期寿命估计值;是i岁预期寿命的标准误。

 表3-5 北京市残疾人口分预期寿命,2007-20

 年龄组 农村 预期寿命 标准误 预期寿命 标准误 0-1 39.66 3.209 44.14 7.385 1-5 38.66 3.209 43.14 7.385 5-10 40.36 2.239 42.13 6.954 10-15 38.83 1.920 42.06 6.378 15-20 33.83 1.920 38.76 5.930 20-25 34.81 1.461 35.56 5.802 25-30 32.19 1.144 34.00 5.287 30-35 29.07 0.924 35.43 3.267 35-40 26.75 0.738 32.50 2.275 40-45 24.26 0.598 29.72 1.827 45-50 21.16 0.517 27.55 1.422 50-55 18.42 0.418 24.10 1.196 55-60 15.03 0.367 19.99 1.143 60-65 10.92 0.344 16.35 1.097 65-70 10.25 0.286 14.77 0.895 70-75 9.39 0.230 12.96 0.729 75-80 8.11 0.210 10.75 0.673 80-85 7.27 0.196 9.25 0.623 85+ 6.51 0.000 8.09 0.000 注:是i岁年龄的预期寿命估计值;是i岁预期寿命的标准误。

 表3-6 北京市残疾人口分预期寿命,2007-20

 年龄组 轻度残疾 预期寿命 标准误 预期寿命 标准误 0-1 40.67 8.406 44.25 1.651 1-5 39.67 8.406 43.25 1.651 5-10 38.27 7.688 44.04 1.254 10-15 40.57 6.129 41.79 1.096 15-20 35.57 6.129 36.79 1.096 20-25 35.73 5.204 34.95 0.948 25-30 35.15 4.264 31.92 0.816 30-35 32.66 3.301 30.40 0.599 35-40 29.46 2.662 27.87 0.475 40-45 27.89 1.821 24.99 0.411 45-50 24.63 1.361 22.37 0.354 50-55 20.40 1.233 19.75 0.277 55-60 16.43 1.130 16.20 0.245 60-65 12.31 1.082 12.31 0.228 65-70 10.92 0.828 11.32 0.193 70-75 9.70 0.616 10.26 0.159 75-80 8.15 0.518 8.80 0.147 80-85 6.97 0.462 7.84 0.133 85+ 6.37 0.000 6.70 0.000 注:是i岁年龄的预期寿命估计值;是i岁预期寿命的标准误。

 本文没有估算除性别、残疾等级和城乡之外的其他属性残疾人口预期寿命,主要原因其他属性的分类较多,导致每一类别的样本数量不足,不具备估算预期寿命的条件。

 从估算预期寿命结果来看,北京市残疾人口预期寿命44.5岁(标准误5.4岁),低于我国2008年总人口预期寿命73.8岁。

 四、 结论与讨论

 本文使用2007-2009年北京市残疾人状况监测调查数据,利用2008年我国总人口结构标准化北京市残疾人年平均死亡率,了解北京市残疾人死亡水平。接着使用北京市2007-2009年残疾人监测数据,计算2007-2009年北京市残疾人三年平均分年龄死亡率,估算北京市残疾人预期寿命。

 研究结果发现,根据2008年我国人口结构标准化后的北京市残疾人死亡率是16.7‰ (16.1-17.3‰),比我国2008年人口死亡率高出近10%,比2008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死亡率高出近12%,这反映出北京市残疾人死亡水平较高,需要采取措施降低残疾人死亡率。国外残疾人口研究,医疗服务的改善能够。提高残疾人口保障水平将有残疾人口我国残疾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与服务体系。

 北京市卫生资源配置情况高于全国平均和其他城市水平,但北京市卫生资源配置在医疗机构数量结构、卫生人力资源和资金投入上都存在着城乡差异,城镇医疗资源配置优于农村医疗资源配置(李琳,张宝秀,2009)。从卫生资源利用的角度来看,北京市残疾人有着更多机会利用北京市丰富的卫生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存状况,降低死亡率。但本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残疾人死亡率依然大大高于全国总人口以及北京市常住人口死亡率,这可能意味着北京市残疾人的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同样,北京市城镇残疾人相比农村残疾人更有可能利用卫生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存状况,降低死亡率,而研究结果显示城镇残疾人死亡率高于农村残疾人,说明城镇残疾人和农村残疾人一样,没有有效利用北京市城区的丰富卫生资源。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改善残疾人的卫生资源利用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老年残疾人口死亡率要显著低于残疾儿童和成年人口的死亡率,也低于总人口死亡率和北京市常住人口死亡率。这个结果与一般人口的死亡规律不符,可能的原因是有待进一步探讨。

 北京市残疾人口的预期寿命是通过调整2007-2009年北京市残疾人平均分年龄死亡率后估算的。从估算的结果,残疾人口预期寿命低于我国总人口预期寿命,。这残疾人口死亡水平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残疾人口预期寿命。

 从理论上分析,不同残疾类别的死亡水平不相同;即便是残疾类别相同,不同残疾等级的残疾人死亡水平也应有差异。因此,死亡水平的研究应该充分考虑残疾人口的异质性,将残疾人口细分后估算细分人口的预期寿命。,从生命表本身含义来看,需要的死亡数据来自具有同质性的同批出生人口的死亡经历。本文的研究对象虽然都具有残疾的特征,通过其死亡经历可以综合反映研究对象的死亡水平,但由于残疾发生的时间不同,不满足同批出生人口的条件,实际估算得到的预期寿命是目前患有残疾人口的预期寿命,用此预期寿命来代替残疾人口的预期寿命。

 参考文献

 Balakrishnan T.R., Wolf L.C. 1976. "Life Expectancy of Mentally Retarded Persons in Canadian Institutions." American Journal of Mental Deficiency, 80(6), pp. 650.

 Bittles, AH; BA Petterson; SG Sullivan; R. Hussain; EJ Glasson and PD Montgomery. 2002. "The Influence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on Life Expectancy." 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A: Biological Sciences and Medical Sciences, 57(7), pp. M470.

 C.L., Chiang. 1972. "On Constructing Current Life Tabl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67(339), pp. 538-41.

 Carter, G. and J. Jancar. 1983. "Mortality in the Mentally Handicapped: A 50 Year Survey at the Stoke Park Group of Hospitals (1930-1980)." Journal of Mental Deficiency Research, 27, pp. 143.

 Clemons, T.E.; N. Kurinij and R.D. Sperduto. 2004. "Associations of Mortality with Ocular Disorders and an Intervention of High-Dose Antioxidants and Zinc in the Age-Related Eye Disease Study: Areds Report No. 13." Archives of ophthalmology, 122(5), pp. 716.

 Cugati, S.; R.G. Cumming; W. Smith; G. Burlutsky; P. Mitchell and J.J. Wang. 2007. "Visual Impairmen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Cataract, and Long-Term Mortality: The Blue Mountains Eye Study." Archives of ophthalmology, 125(7), pp. 917.

 Eayres, D. and E. S. Williams. 2004. "Evaluation of Methodologies for Small Area Life Expectancy Estimatio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 Health (1979-), 58(3), pp. 243-49.

 Freeman, E.E.; B.L. Egleston; S.K. West; K. Bandeen-Roche and G. Rubin. 2005. "Visual Acuity Change and Mortality in Older Adults."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 46(11), pp. 4040.

 Fryers, T. 1986. "Current Topic Survival in Down's Syndrome."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30(2), pp. 101-10.

 Harris, E.C. and B. Barraclough. 1998. "Excess Mortality of Mental Disorder." 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173(1), pp. 11.

 Hayden, M.F. 1998. "Mortality among People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Li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Research Review and Policy Application." Mental Retardation, 36(5), pp. 345-59.

 Karpa, M.J.; P. Mitchell; K. Beath; E. Rochtchina; R.G. Cumming and J.J. Wang. 2009.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Visual Impairment on Mortality Risk in Older Persons: The Blue Mountains Eye Study." Archives of ophthalmology, 127(10), pp. 1347.

 Klein, R.; B.E.K. Klein and S.E. Moss. 1995. "Age-Related Eye Disease and Survival: The Beaver Dam Eye Study." Archives of ophthalmology, 113(3), pp. 333.

 Knudtson, M.D.; B.E.K. Klein and R. Klein. 2006. "Age-Related Eye Disease, Visual Impairment, and Survival: The Beaver Dam Eye Study." Archives of ophthalmology, 124(2), pp. 243.

 Lam, B.L.; D.J. Lee; O. Gomez-Marin; D.D. Zheng and A.J. Caban. 2006. "Concurrent Visual and Hearing Impairment and Risk of Mortality: The 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 Archives of ophthalmology, 124(1), pp. 95.

 McCarty, C.A.; M.B. Nanjan and H.R. Taylor. 2001. "Vision Impairment Predicts 5 Year Mortality." 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85(3), pp. 322.

 McGuigan, S.M.; S. Hollins and M. Attard. 1995. "Age Specific 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s in People with Learning Disability."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39(6), pp. 527-31.

 Patja, K.; M. Iivanainen; H. Vesala; H. Oksanen and I. Ruoppila. 2000. "Life Expectancy of People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A 35-Year Follow-up Study."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44(5), pp. 591-99.

 Wang, J.J.; P. Mitchell; J.M. Simpson; R.G. Cumming and W. Smith. 2001. "Visual Impairment, Age-Related Cataract, and Mortality." Archives of ophthalmology, 119(8), pp. 1186.

 北京市统计局.2009. 北京市2009年度统计年鉴. /tjnj/2009-tjnj/content/mV35_0312.htm. 访问于2011年10月16日.

 国家统计局.2009. 中国统计年鉴2009. /tjsj/ndsj/2009/indexch.htm. 访问于2011年10月16日.

 李琳,张宝秀. 2009. 北京市卫生资源空间配置分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2期,p68-72.

 彭晓霞,王嵬. 2009. 残疾概念框架演变对残疾调查的影响. 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服务国际论坛暨第三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文集.

 游允中, 郑晓瑛. 2005. 中国人口死亡与健康——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死亡水平、类型、原因和发展趋势.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

推荐访问: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 北京市 残疾人 健康状况
上一篇:北京市残疾人职业康复劳动项目绩效考核标准细则 -- 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
下一篇: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网站建设指标体系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