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存问题及对策建议探讨

来源:成人英语 发布时间:2020-09-18 点击: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探讨

  新形势下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随着国家社会环境的变化,高校党外代表人士自身群体情况也越趋复杂,对其队伍建设主体的工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该文从五个方面提出推进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建议:思想重视,明确工作内容和职责;丰富内涵,提升教育培训效果;打造平台,切实发挥联谊交流作用;凝聚力量,深入挖掘“智库”潜力;畅通渠道,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实践锻炼。

  一、引言

  与党外代表人士亲密合作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事业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颁发《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

 称《条例》),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根据《条例》,党外代表人士指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做出较大贡献、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人士,其标准是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同。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是从党外高级知识分子中产生,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北京高校党外高级知识分子占北京高校高级知识分子总数的 42%[1]。高校作为党外代表人士和党外干部的重要输送基地,培养其具有优良的政治素质,为国家社会地方发展贡献力量,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新形势下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发展日新月异,新形势下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面临的新情况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 国家社会环境的变化,对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家、社会发展变化快速,对高校发展提出更高要求,高校成为集科研攻关、教书育人、人才输出、市场孵化等综合性需求的重要阵地,高校考评体制机制发生重大变化,跨专业领域的突出人才更显稀缺。在习总书记提出的“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的思想指导下,面临复杂形势,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成为跨党、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课题,既要跟上时

 代需要,又要符合自身发展规律,不能盲目照搬照抄党内人才队伍建设及其他人才队伍建设模式。

  2. 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群体情况变化,使得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难度加大。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群体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改革开放前老一辈的党外代表人士将个人命运和国家、民族命运紧紧相连,政治责任感强,服从意识强。改革开放后新的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群体身份构成更加复杂,有民主党派、无党派、归国留学人员、少数民族成员。由于党外代表人士群体规模擴大、群体结构复杂、海外留学人员占比提高,加上社会环境影响,形成政治诉求个性化、思想价值观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性、意识形态复杂化的局面。以上情况使得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难度加大。

  3. 新形势下对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主体的建设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目前主要是由学校党委领导、统战部牵头、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基层统战干部协调配合完成。新形势下,《条例》的出台,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目前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工作面临上热中温下冷、用力不均、基层弱化的情况,表现为前瞻规划、整体设计、综合统筹、过程管理各方面的工作水平有待提升。此外,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分散在各二级院系各学科专业领域,需将基层统战工作

 抓实抓细抓好,才能真正发挥代表人士的作用。

  三、新形势下推进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对策与建议

  结合现状,为进一步完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高高校统战工作水平,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建议:

  1. 思想重视,明确工作内容和职责。根据《条例》,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事关坚持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事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持,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事关推动新形势下统一战线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由于高校统战工作在全局统战工作的重要地位,应将着力点放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条例》各项要求上,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纳入高校党建工作规划,树立主体主责意识,完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制度,以工作职责为基础完善工作体系和统筹协调机制。落实党外干部选拔任用政策,早发现、早培养,为高层次党外代表人士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条件。

  2. 丰富内涵,提升教育培训效果。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大多具有理工科背景,平时对于政治理论学习重视程度不够。结合现状,应加大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力度,丰富培

 训教育内涵,全方位推进统战教育工作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学院作为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主阵地作用,广泛利用党校、干部培训、行政培训等各类培训资源,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与政策、统战历史,以及增强参政议政、组织领导、合作共事能力等,挖掘高校资源优势,开设形式灵活、内容多样的教育培训,切实增强培训实效性。

  3.。

 打造平台,切实发挥联谊交流作用。《条例》提出,要把联谊交友工作贯穿于党外代表人士发现、培养、使用和管理各个环节。切实发挥知联会、留联会的联谊交流作用,以思想政治建设贯穿始终,以建立爱国主义战线为依托,以民主管理高校事业为着力点,逐渐引导其发展为具有自我运转、自我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更新的活动平台。在联谊活动的同时,有计划地安排学习、讲座和工作交流,并将平台建设和制度建设有机结合,逐渐完善基层单位领导和党外人士联系交流制度、学校重大情况通报制度、党外人士参政议政和日常管理考核制度。将联谊交流平台不仅打造为党内外人士广泛深入建交的桥梁、纽带,同时建设为发现、培养优秀党外代表人士的人才蓄水池和党外代表人士建言献策的集散地。

 4. 凝聚力量,深入挖掘“智庫”潜力。智库,顾名思义,充分发挥党外人士的智慧和才能,为高校、地方和社会经济

 发展贡献智慧。在“智库”建设方面,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具有一定优势,一是体现在高校统战工作性质、方法使其本身具有“智库”应有之义,广泛联合、博采众长;二是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普遍具有学历高、能力强、专业精的特征,对其引导思想、凝聚力量、团结尊重,能有效发挥“智库”作用。首先要抓好思想统战,促进同心同行,把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识作为第一要务,引导其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其次要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理论,激发其爱国爱校热情,巩固其与社会主义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最后,继续加强“心桥工程”活动建设,立足高校、服务社会、共促发展,以首善标准指导各项工作。

  5.。

 畅通渠道,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实践锻炼。《条例》强调,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实践锻炼,将党外干部纳入党政领导干部交流总体安排。实践锻炼有利于党外代表人士充分认识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政策,进一步拥护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高校岗位编制有限,应结合干部任用选拔管理规定,拓宽校内挂职渠道,打通校地、校企通道,将校外挂职和校内挂职有机结合,将挂职锻炼和实职安排有机结合,将党外干部任职政策和学校干部选拔任用规定有机结合。在重要岗位磨练,进一步增强政治把握、参政议政、组织领导、合作共事能力。关口前移,重视

 中青年党外代表人士发现培养工作,完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储备和梯队建设工作,保证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稳定性。

推荐访问:队伍建设 对策 党外
上一篇:校长廉洁自律情形述职述廉报告
下一篇:国庆演讲稿800字大学例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