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讲座第三章

来源:托福 发布时间:2020-09-08 点击:

  第三章 抗日战争

 教学目的和要求:着重学习党和毛泽东同志关于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战略方针的科学论述,理解关于人民战争的思想和抗日游击战争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了解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英勇斗争事迹和历史经验。了解国共两党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分歧,着重学习党和毛泽东同志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的论述,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方针;了解党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投降活动和党内克服王明右倾机会主义,并防止“左”倾错误的历史经验。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政策,认识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规律;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党的整风运动著作,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根本原则和正确处理党内关系与人民内部关系的理论和政策。认识党的“七大”制定的路线、规定的党指导思想以及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的形成;延安整风运动;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王明右倾投降主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

 教学手段:集中学习

 课时安排:一个学习日

 教学内容:

 一、抗日战争的爆发

 (一)日本对全面侵华的策划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妄图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开始;1932年3月建立伪“满州国”;1935年进一步侵占华北。之后加紧侵华准备。表现在:1、政策上:军人政府宣布“以武力为后盾”。1936、8“五相会议”规定“要以外交、国防相辅相成,一方面巩固帝国在东亚大陆之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扩张发展”。2、军事上:将国民经济纳入为军事服务的轨道。1937年国家预算28亿元,军事预算就占总预算的60%。军队1936年才45万,1937年底增至95万。3、外交上:同德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后来意大利加入,形成三国同盟集团。

 (二)抗战的全面爆发及抗战爆发后的时局分析

 1937、7、7,芦沟桥事变发生,日军大举进攻中国,抗战爆发。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次日,国民党政府被迫宣战,全国性的抗战局面实现。

 抗战爆发后,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1、从国际而言,围绕中国的抗战有三种不同态度:

 (1)、苏联和各国人民支持中国的抗战。尤其是苏联,在1938年——1939年之间,给中国贷款2亿5千万美元,派遣航空人员2000余人,战斗机1000多架。

 (2)、德、意等国支持日本,破坏中国的抗战。如德、意、日结成三国同盟集团,互相勾结,狼狈为奸。

 (3)、英美帝国主义采取中立、观望政策。它们既希望日本侵略中国,又希望中国反击。

 2、从国内来看,围绕抗战有三种不同力量:

 (1)、积极抗日力量。我党是中心支柱,包含广大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中的开明绅士等。

 (2)、投降力量。最反动的大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被日军收买,是民族的败类。

 (3)、两面派力量。国民党中的亲英、美派,是国民党的主体。他们一方面要抗日,另一方面又反对人民起来抗日。

 抗战爆发后,中国出现了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国民党坚持片面抗战路线,我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由于抗战路线不同,因而出现了两个不同的抗日战场局面。国民党的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收复失地。

 (三)红军的改编

 1、八路军:洛川会议结束后,中共中央军委根据国共谈判的协议和洛川会议的决定发布命令,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以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付之;叶剑英为参谋长。左权付之;任弼时为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付之,全军3万人,下辖三个师:115师,师长林彪;120师,师长贺龙;129师,师长刘佰承。

 2、新四军: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为军长,项英付之;张云逸为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全军10300人,下辖四个支队。

 3、第一、二、三路军:战斗在东北地区的东北抗日联军整编为一、二、三路军,由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分别领导,在极端困难之条件下,坚持游击战争,配合全国抗战。

 二、《论持久战》

 (一)历史背景

 抗战爆发后,中国人民渴望取得胜利,但抗日战争究竟怎样发展?能否取得胜利?怎样取得胜利?对这些问题党内外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1、蒋汪之流大肆宣扬“亡国论”。

 2、党内少数人宣扬“速胜论”。

 “亡国论”和“速胜论”对抗战都具有严重危害性。前者产生妥协投降倾向,后者产生轻敌倾向。二者都将导致抗日战争的失败。为驳斥以上两种错误论凋,毛泽东于1938.5发表了《论持久战》一文,进一步阐述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

 (二)文章的内容

 1、从时代基本特征出发引申并论述了敌我双方的四个矛盾(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敌退步我进步),阐述了抗战发展的客观规律。

 2、阐述了抗战中必须坚持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

 3、规定了持久战应采取的战略方针,强调了游击战的重要战略地位。

 (三)文章的作用

 1、是中共指导抗战的理论纲领,成为中国人民打败日本的强大思想武器。

 2、是一部杰出哲学著作,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3、是一部杰出军事著作,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的形成

 (一)理论内容

 毛泽东于1939.10—1940.元,先后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内容是:

 1、现阶段的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2、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革命。理解: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依靠力量—人民大众;斗争目标—反帝反封。

 3、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纲领: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4、指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

 5、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二)理论意义

 1、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为革命的成功指明了方向。

 2、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学说。

 3、批判了党内“左”“右”倾错误,统一了思想,促进了革命发展。

 4、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与成熟。

 四、延安整风运动

 (一)必要性和可能性

 1、必要性

 (1)、是战胜严重困难的基本环节之一。

 (2)、是进一步消除教条主义影响,统一全党思想的需要。

 (3)、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需要。

 2、可能性

 (1)、以毛为首的党中央正确领导,马克思主义路线占主导。(主观条件)

 (2)、毛泽东、刘少奇写的文章为整风作了思想理论准备(主观条件)。

 (3)、我们在敌后站稳了脚跟,局势相对稳定。(客观条件)。

 (二)整风运动内容和方针

 整风运动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第一条是中心内容。

 整风运动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三)整风运动意义

 1、是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极大加强了全党在思想上的统一与团结。

 3、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

 五、中共“七大”

 (一)“七大”召开前的形势及会议的召开

 1、“六大”以来的经验教训需总结

 2、抗战即将胜利,需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在延安召开“七大”,毛泽东主持并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重要讲话

 (二)“七大”的突出贡献

 1、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国。

 2、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3、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使全党在组织上达到空前团结。

 六、抗战的胜利及意义

 (一)抗战的胜利过程(略)

 (二)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毛泽东对抗战的意义作了精辟的概括:“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具体来说,抗战胜利的意义表现在:

 1、抗战的胜利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中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举1840年以来外国侵略中国的史实为例)

 2、抗战的胜利是中共运用马列主义于中国革命实际,对抗战作出科学预见和有力指导的胜利。这段历史表明,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党唯一正确的指导思想。

 3、抗战的胜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4、抗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亚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为他们提供了弱国能打败强国的宝贵经验。

 (三)如何认识中共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中共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作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认识:

 1、中共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顶梁柱。表现在:

 (1)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与谋略作用。

 (2)推进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主导作用。

 (3)粉碎三次反共高潮对统战的稳固作用。

 2、解放区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1)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作战方针对抗战的指导作用。

 (2)建立敌后根据地和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主战场作用。

 (3)人民战争对抗日胜利的决定作用。

 3、中共的领导是全国人民团结抗日的主心骨。

 (1)排除“左”与“右”,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2)整顿党的作风,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推荐访问:党史讲座主持词 党史 第三章 讲座
上一篇:开学典礼主持词结束语
下一篇:2018年某乡镇禁毒重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