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

来源:托福 发布时间:2020-09-08 点击:

  ........

 第 5 课时:乘法分配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 26 页例 7 及“做一做”、第 27、 28 页练习七。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并能用字母表示发现的规律。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与合作交流的能力,会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

 教师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从而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和总结乘法分配律。

 学法: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理解乘法分配律并进行简便计算。

 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常规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回顾我们已经学过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什么是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让学生用字母表示。

 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乘法的另一个运算定律。

 板书课题: 乘法分配律 。

 二、新课探索究

 课件继续出示“植树”情境图后,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解决问题。

 试题试卷

 ........

 (1)从图中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

 (2)要想解决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条件?

 生:一共有 25 个小组,每组里 4 人负责坑、种树, 2 人负责抬子、浇树。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汇报预测:

 根据题意,你能列式解答吗?

 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方法一:先求每组有多少人,再求参加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4+2)× 25

 =6×25

 =150(人)

 方法二:先求挖、种树的有多少人,再求抬水、浇树的有多少人,最后求参加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4× 25+2×25

 =100× 50

 =150(人)

 师:谁能说一说这样做的道理?

 生:先算出每一组植树的有 6 人,再乘 25 个组,就是一共植树的人数。

 )

 2.有没有不同的做法?

 生:分别算出 25 个小组挖坑、种树的人数和 25 个小组抬水、浇树的人数,把这两部分加在一起,就是一共植树的人数。

 师:这两种做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相同点:结果相等,(4+2)× 25= 4×25+ 2× 25。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等式吗?(展示学生的举例, 4— 5 组。)

 师: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

 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乘法分配律吗?

 (a+b)× c= a × c +b×c

 想一想:

 a ×( b + c )= _ × _ + _ × _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1.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教材第 26 页“做一做”第 1 题。)

 56×( 19+ 28)= 56×19+ 28 ( )

 32×( 7×3)= 32× 7+ 32×3 ( )

 64× 64+36×64=( 64+36)× 64 ( )

 问题:说一说你的判断理由。

 2.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教材第 27 页练习七第 4 题。)

 试题试卷

 ........

 3.李阿姨购进了 60 套这种运动服,花了多少钱?(教材第 27 页练习七第

 题)

 师:根据题意,你能列式计算吗?说一说你这样计算的理由。

 观察下面的竖式,说一说在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面各题。

 师:观察数据的特点,说一说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四、布置作业

 1.教材第 28 页练习七第 7、 8、 10、11 题。

 2.练习册第 33 页。

 五、课堂总结

 谁来主说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师生交流后小结: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板书设计:

 5 课时:乘法分配律

 7: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方法一:

 (4+2)× 25

 试题试卷

 ........

 =6×25

 =150(人)

 方法二:

 4× 25+2×25

 =100× 50

 =150(人)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 再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 乘法分配律 。

 用字母表示:

 (a+b)× c= a × c +b×c

 想一想:

 a ×( b + c )= a × b +a×c

 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内容, 是一节比较抽象的概念课, 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学习这几个定律中的难点。因此,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学,

 我没有把重点放在数学语言的表达上, 而是把重点放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的计算去完整地感知, 对所列算式进行观察、 比较和归纳, 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举例进行验证

 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定位在: ( 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 , 通过观

 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 , 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 , 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本单元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是, 不再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 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 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这样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 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运算定律。

 教材提供了这样一个主体图:春季里,同学们开展植树活动,一共有 25 个小组,每组里 4 人负责挖坑、种树, 2 人负责抬水、浇树。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植树活动?学生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分别列出算式, 接着通过计算发现,两个算式可以用“=”连接,即 25×( 4+2)= 25×4+25×2。我将其首先呈现给学生, 目的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 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

 接着设计“悬念”, 抛出四组题目, 把学生引到“两算式的结果相等”的情

 况中来。先请学生猜想,而后验证,再请学生编题,让每一个学生都不由自主地

 参与到研究中来。

 在编题过程中, 很多学生都交出了正确的“答卷”, 增强了他

 们学习的自信心和继续研究的欲望。 接着,请同学在生活中寻找验证的方法, 以

 四人小组为研究单位,学生的思维活动一下子活跃起来,纷纷探究其中的奥秘。

 小组讨论的方式,更促使学生之间进行思维交流, 激发学生希望获得成功的动机。

 通过实践、讨论,揭示了乘法分配律。

 再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述乘法分配

 律加以内化。这样做,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自己动手编题、自

 己动脑探索, 从数量关系变化的多次类比中悟出规律, “扶”得少, 学生创造得

 多,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一条规律,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自主自动,学会了

 试题试卷

 ........

 进行合作,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像数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发现!这对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其激励作用无疑是无比巨大的,而“爱思、多思、会思”的学习习惯,会让孩子一生受益。纵观教学过程,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

 我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感受到: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宝贵资源,

 会使教材的内涵更有广度和深度, 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提供了更

 广阔的空间。

 试题试卷

推荐访问:新人教版四年级教案 分配律 乘法 下册
上一篇: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参考资料
下一篇: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期终试题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