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化学难点探讨的突破:中学化学期刊

来源:雅思 发布时间:2019-08-05 点击:

  【摘要】教学难点,要善于抓住本质,弄清关键,由浅入深地讲解问题,化大为小,借助各种媒体,突破难点。   【关键词】化学教学;难点探讨突破;关键性   【中图分类号】G632.5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5-0118-02
  
  
  如何突破难点,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是防止分化、激发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提高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工作。在多年的教学中,使自己体会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要讲策略,讲方法,讲效率。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运用到如下一些方法:
  一、抓住本质,弄清关键
  化学教材的知识体系有严密的科学逻辑包含了科学的认识顺序和规律,但各个知识点又有其不同的内涵和特点,对难点内容的教学要善于抓住本质,弄清关键,由浅入深地讲解问题。例如溶液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这类计算,难点在于一个变字――条件的改变。当外界条件发生改变后,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变为不饱和溶液,浓溶液可变为稀溶液,稀溶液可变为浓溶液;当不同物质的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溶质,溶液不仅发生量变,而且还发生了质的变化等等。从本质看,外界条件的变化,其结果无非是使溶液的组成发生了变化而已。只要我们将原来的溶液(始态)与变化后的溶液(终态)的组成加于对比,弄清终态溶液的组成这一关键,难点即突破。如:将a克物质的A物质(A不含结晶水)溶于b克水中,所得溶液t1℃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再冷却到t2℃时,有c克A物质结晶析出。求t2℃时A物质的质量分数。始态溶液为t1℃时的不饱和溶液,t2℃时为终态饱和溶液。将过程状态溶液作为桥梁、比较始终溶液的组成,弄清终态溶液的组成,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始态溶液(t1℃)溶质:a克,溶剂:b克,溶液:{a+b}克;终态溶液{t2℃}溶质;{a-c}克,溶剂:b克,溶液:(a+b-c)克,据此,可以计算出结果:p%=(a-c)/(a+b-c)×100%。
  二、分解难点,循序渐进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分解难点,分善难点,常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将“大难点”转化为若干个“小难点”。
  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它们之间关系密切,相互影响,如果元素符号掌握不好,化合价记得不清,就不能正确地写出所要的化学式,化学式不正确,则化学方程就不会写,所以这些知识的掌握在全书的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学好掌握好才行。为使学生掌握重点内容,而且不感到难,我从绪言开始,每一节课教两个元素符号,等讲到元素符号一节时,学生就已经掌握了所要去的元素符号了,而且学生不感到突然。另外在教元素符号时,是按元素符号的核电荷数从小到大依次排列顺序进行,这样又为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打下基础,为使学生尽快地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创造了条件。
  再如通过分解难点来学习习题的解法。例1:写出H2S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0LH2S气体和aL空气混合点燃,若反应前后气体的温度和压强都相等(20℃,1.1×105Pa),试讨论当a的取值范围不同时,燃烧后气体的总体积V(用含a的表达式表示。假定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4:1,其他成分可忽略不计)。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如能合理分解难点,再结合过量计算的知识,便可迎刃而解。H2S燃烧反应:2H2S+O2=2S+2H2O,1.此反应完成后,如还有O2过量,则发生反应:S+O2=SO2,此反应不改变体积,直至S全部生成SO2 乃至有O2过量,所以只需讨论2H2S+3O2=2SO2+2H2O;2.讨论两种情况:(1)H2S过量(包括恰好按①式完全反应)a≤2.5L,V=(1+2a/5)L(2)生成SO2,直至O2过量a>2.5L V =(a-0.5)L分解难点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有层次的设计好知识阶梯,循序渐进地进行。把难化易,引导学生充满激情。学会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问题,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点拨、突破难点
  初次接触“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的初三学生就很容易感到困惑和迷茫,如果不以他们经验范围内的实例为铺垫,很难要求他们对这些抽象概念进行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如我们说石子与石子之间有间隔,黄豆与黄豆之间有间隔,这些学生都会非常相信,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这部分感性知识。当你说液体与液体之间有间隔,学生就绝不会信息,因为他们没有这部分的感性知识。你说分子与分子之间有间隔,当然他们更不相信。所以我在讲分子间的间隔性时,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用演示分子之间有间隔的实验,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如我往一碗石子倒一碗沙子,沙子能倒入石子的碗中,说明石子与沙子之间有间隔。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100ml,说明水与酒精之间有间隔。从而使分子之间有间隔这一难点得于突破。
  四、不断巩固,加强练习
  围绕一个难点进行练习,可以这个难点为思维的聚敛
  点,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多层次地进行一点多练,反复强调,使学生在类比过程中加深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以氢氧化铝的两性为思维聚敛点可以进行下列练习:1.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渐滴加入氯化铝溶液至过量有什么现象?发生哪些反应?2.将铝盐溶液逐渐滴加入强碱溶液中至不定量,又有何现象?3.在铝盐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有何现象?4.怎样由氯化铝制取纯净的硫酸铝?
  例如: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用溶质的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表示的溶液的浓度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数量表达式为: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容量/溶液容量×100%。溶液质量(或溶剂质量+溶质质量)这个概念的引入和建立并不难,难的是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具体运用。所以在建立这个概念之后,通过下列练习,讨论:
  1.10克食盐溶解于90克水中,它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 100克水溶解20克食盐,它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对不对,为什么?
  3.20%的食盐溶液100克,倒去50克食盐水后,剩下溶液的浓度变成10%,对不对,为什么?
  4.KNO3在20℃时溶解度为31.6克,则20℃KNO3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1.6%,对不对,为什么?
  以上思维与练习从溶质、溶剂量变化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影响,使学生较准确地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这对后面运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有关计算也有很大帮助。
  五、借用多媒体,突破难点
  “学习障碍”的存在是教学难点的成因之一。抽象思维的障碍、逻辑思维的障碍、语言表达的障碍等在计算机技术的上述功能下被打通了、降解了、消失了,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如讲“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它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我把【实验4―2】改成学生实验,让几个组所测定的化学反应内容各不相同,从多个反应规律中找出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共性。这样边操作、边观察、边思索,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激发了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化。当学生初步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以后,教师再用电脑制作的软件,从微观角度向学生展示2H2O=2H2↑+O2↑,C+O2=CO2的反应动画,从而使学生从本质上更清晰的看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新分子的生动过程,进一步理解到,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的内涵,为今后学习化学方式、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准备了基础知识。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实验和教具,使教学内容充实、生动、活泼,学生兴趣浓厚,达到学生易于学、乐于接受,化难为易的效果。
  难点探讨突破方法很多,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引向教师揭示的核心问题――教学难点上,师生互动,以达到教学目标。

推荐访问:浅谈 难点 探讨 突破
上一篇:[浅谈高中数学思想教学的重要性] 高中数学的重要性
下一篇:周公诫子_周公姬旦的教育思想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