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式题收集

来源:心理咨询 发布时间:2020-09-18 点击:

 变式题的收集、改编与利用

 萧山中学 吴晓红

 一、什么是变式题:从一个知识点出发,改变一道题目的条件、问题或设计的情景从而得到相同或不同的结果,以巩固知识或揭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变式题的作用

 1.帮助学生脱离“题海”,提高练习的效率

 2.促进学生的思维,减少练习的差错率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

 例1.大豆子叶有3种颜色,基因型BB表现深绿,Bb表现浅绿,bb表现黄色(幼苗阶段死亡)。用子叶深绿与子叶浅绿植株杂交得F1, F1随机交配得到的F2成熟群体中,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知识点1:F1随机交配的组合类型

 知识点2:F2中基因型为bb的植株淘汰后BB、Bb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4.打破思维定势,提高教师的命题水平

 三、变式题的收集

 1、课本、参考资料、试卷

 2、学生的反馈

  关键是要做有心人,及时整理、补充

 2四、变式题的改编

 2

 11、变化的途径

 1

 (1)变条件

 例2.右图为一只黑色狗(AaBb)产生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该细胞减数分裂结束后能产生 种配子

 变式:若1位点为A,2位点为a,该细胞以后如果减数分裂

 正常进行,至少能产生 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

 例3.下面是四种质粒的示意图,其中ori为复制必需的序列,amp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et为四环素抗性基因,箭头表示某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酶切位点。若要得到一个能在四环素培养基上生长而不能在氨苄青霉素培养基上生长的含重组DNA的细胞,应选用的质粒是( )

 改编(1):若要得到一个能在氨苄青霉素培养基上生长而不能在四环素培养基上生长的含重组DNA的细胞,应选用的质粒是( )

 改编(2):若要得到一个能在两种培养基上生长的含重组DNA的细胞,应选用的质粒是( )

 改编(3)上图质粒中不能作为该基因工程载体的是( )

 (目的基因插入质粒后,不能影响质粒的复制,但质粒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定向改变)

 (2)变问法

 例4.狗体内合成色素的过程如下图所示,该过程表明: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之一是基因通过 ,从而控制性状

 B

 B

 A

 酶Ⅱ

 酶Ⅰ

 物质Ⅰ

 物质Ⅱ

 黑色素

 A变式:狗体内合成色素的过程如上图所示,可得出的结论是

 A

 例5.(06全国卷Ⅲ)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在小鼠体内S型、R型活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存在着S型、R型两种类型的细菌

 B.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大量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所消灭

 C.曲线bc段上升,与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免疫力下降有关

 D.刚注射时,因S型和R型细菌的竞赛关系导致R型细菌含量下降

 变式:

 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最可能是下图哪个选项

 反思:教材中的结果结论都是经过实验得出的。这些结果、结论在教材中多以文字表达为主。依据高考的宗旨“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故高考中更多的会把教材实验进行变型处理:借助数学模型(曲线图、柱形图、表格图等不同的形式)去描述实验结果。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曲线分析能力

 (3)变解法

 例6.已知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果蝇的体色有灰身和黑身,已知实验中的果蝇为自然种群(即显性个体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请设计实验确定灰身和黑身的显隐性(只要求写出杂交方案、结果和结论)

 方法1:选取多对灰身和黑身果蝇进行杂交,对子一代进行分析

 如果子一代中灰身个体多于黑身个体,则灰身为显性,黑身为隐性

 如果子一代中黑身个体多于灰身个体,则黑身为显性,灰身为隐性

 方法2:选取多对灰身和灰身果蝇进行杂交,对子一代进行分析

  如果子一代出现黑身个体,则灰身为显性,黑身为隐性

  如果子一代全为灰身个体,则黑身为显性,灰身为隐性

 方法3:选取灰身和黑身果蝇进行杂交得到子一代,再取子一代的灰身和灰身果蝇进行杂交,对子二代进行分析

  如果子二代出现灰身果蝇,则灰身为显性,黑身为隐性

 如果子二代全为灰身个体,则黑身为显性,灰身为隐性

 1.4变情景

 例7.写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变式:写出与G点高低有关的生理过程的反应式:

 CO2

 CO2吸收量

 G

 0 F CO2含量

 例8.(08年上海高考)右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和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依次分别为( C )

 A.a和b B.b和a

 C.b和c D.c和b

 变式1.如右图所示,甲图表示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的照射,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果甲图中b处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a处生长素浓度X的范围是( A )

 A.m<X<n B.X<m C.n<X<i D.m<X<i

 (用该图分析植物的向光性)

 变式2: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在茎的向光性实验中,若测得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b点浓度,则背光—侧的浓度—定在de之间

 B、若c点表示某植物根远地一侧的生长素浓度,则近地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一定在ef之间

 C、在利用生长素作用原理来培育无子番茄时,所用生长素浓度应低于e点浓度

 D、若c点表示促进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则a、d点分别表示促进根、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5)变题型

 例9.(09重庆卷4)如果给人注射灭活的甲型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 )

 A. 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B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

 B. 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

 C. 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D. 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

 变为简答题:

 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现在已经研制出了预防该病的疫苗,当给人注射灭活的病毒疫苗后,在体内会引起的免疫反应。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当该灭活病毒进入机体后被 细胞首先识别,激活相应的免疫细胞。

 (2)该免疫反应为 免疫,其中 细胞分泌的抗体会与该病原体结合。

 (3)若某人已患过甲型流感,当病毒在次入侵机体,他是否患病? 。原因是 。若不患病请写出二次免疫的反应简图

 参考答案:(1)巨噬

 (2)体液免疫 效应B

 (3)不一定 如果引起这次流感的流感病毒和上次相同,那么可能会由于机体内存在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会幸免;如果引起这次流感的流感病毒和上次不同,那么由于抗体具有特异性,对该流感病毒则不可能发挥作用。

 简图:

 甲型流感病毒(抗原)

 甲型流感病毒(抗原)

 记忆B细胞

 浆细胞

 抗体

 中和或凝聚

 辅助性T细胞

 白细胞介素-2

 (6)变图形

 例10.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有:

 扇形图

 扇形图

 柱形图坐标图直线图

 柱形图

 坐标图

 直线图

 变式:下图A、B、C、D分别表示某哺乳动物细胞(2n)进行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a表示细胞数目。请判断b、c、d依次代表的结构或物质

 A.DNA分子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

 B.染色体数、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

 C.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

 D.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DNA分子数

 

 2、改编的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在尽量不出现科学性错误的前提下,注意深度(层次性)、广度、难度。把握的依据是教材、教学指导意见和考试说明。

 例11.(08江苏)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D )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变式1: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菌+DNA酶→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菌+DNA酶→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变式2:R型细菌被转化的这种现象属于可遗传变异的

 变式3:从活的R型菌中抽取DNA,与活的S型菌混合,进行悬浮培养,在培养液能否找到R型菌?

 资料:R型活肺炎双球菌(受体菌)在对数期后期(生长后期)约40分钟内处于“感受态”,吸收外源DNA的能力比其他时期大1000倍。此时,R型活肺炎双球菌(受体菌)细胞膜表面有30-80个“感受态因子”位点。感受态因子是一种胞外蛋白,它可以催化外来DNA片段的吸收或降解细胞表面某种成分,从而使细胞表面的DNA受体显露出来(也可能是一种自溶酶,可特异性地结合双链DNA)。

 被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供体菌)自溶,释放出自身的DNA片段(已经失活,但双链结构尚存在,分子量小于1×107,约含15个基因),称为“转化因子”。当“转化因子”遇到感受态的R型活肺炎双球菌(受体菌)时,就有10个左右这样的双链片段与R型活肺炎双球菌(受体菌)细胞膜表面的“感受态因子”位点相结合,在位点上进一步发生酶促分解,形成平均分子量为4-5×106的DNA片段,然后双链拆开,其中一条降解,另一条单链逐步进入细胞,与受体菌染色体组上的同源区段配对,并使受体染色体组的相应单链片段被切除,从而将其替换,于是形成一个杂种DNA区段(它们间不一定互补,故可呈杂合状态)。随着受体菌染色体组进行复制,杂合区段分离成两个,其中之一类似供体菌,另一类似受体菌。当细胞分裂后,此染色体发生分离,于是就由R型肺炎双球菌产生出S型肺炎双球菌的后代。这个过程称为原核生物的转化,其实质是基因重组。

 转化之所以会发生: 一、因为R型与S型的DNA可以同源区段配对,形成杂合细菌,通过分裂生殖形成R型和S型两种后代,不象许多人认为的(R型直接变成S型); 二、无荚膜的R型有非常重要的感受态,保证了S型的DNA可以进入。反之则不会发生:S型有荚膜,无感受态,不能作为受体菌,若人为除去荚膜,培养出无荚膜的后代,它就同时丧失了毒性,变成R型,当然就会有了感受态。

 三、真核生物的细胞膜表面结构与原核生物的大不相同,不会发生转化(转化本身只发生在同种菌株间或近缘菌株间)。我们可以放心去吃想吃的东西,包括被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

 四、S型可以变成R型吗?当然可以!产荚膜细菌由于有黏液物质,菌落表面湿润、有光泽、黏液状,称光滑型—S型(smooth);无荚膜细菌由于无黏液物质,菌落表面干燥、粗糙,称粗糙型—R型(rough)。自然状态下通过基因突变来完成,不是转化。人工方法是诱变,物理、化学方法都行,变过来的还能再变回去。

 参考资料:《微生物学》(第二版)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编

 五、变式题的利用

 1.因人而异

 2.因时而异

 3.因课而异

推荐访问:小学数学变式题 收集 变式题
上一篇:模范党员家庭事迹
下一篇:主题班会:法制主题班会教案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