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政治理论冲刺纲要

来源:心理咨询 发布时间:2020-08-08 点击:

 2020全国硕士研究Th招Th考试 思想政治理论 冲刺讲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20考研政治冲刺讲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要事件考点

  (一)近代史

 1 、事件:鸦片战争性质:侵略战争 结果:战败,中英南京条约 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根本原因。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意义:中国开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两大历史任务由此开始。

 人物:林则徐(第一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相关内容: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早期维新。

 2 、事件:太平天国

 性质:农民阶级反压迫反剥削。事件:金田起义、天京事变 结果:失败 原因 :根本原因: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其他原因:太平天国是以宗教而不是科学理论来发动、组织群众的;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第五,在 19

 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人物:洪秀全,洪仁玕 相关内容:

 :《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根本上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未能付诸实施。《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未能付诸实施。

 3 、事件:洋务运动性质:地主阶级探索 事件: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结果:失败(甲午战争战败)

 原因:封建性,依赖性,腐朽性。

 意义: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培养人才,社会风气变化。

 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冯桂芬(最早)相关内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自强求富;稍分洋商之利

 4 、事件:中日甲午战争性质:侵略 结果:战败,马关条约

 2020考研政治冲刺讲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根本原因。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意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标志洋务运动失败,民族意识普遍觉醒,西方瓜分中国达到高潮。

 5 、事件:戊戌维新运 动 (120 周年)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探索 事件:论战;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结果:在守旧势力打压下失败。仅保留京师大学堂 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维新派的局限性:一是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二是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三是惧怕人民群众;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意义:爱国救亡运动;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思想启蒙运动。

 人物: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变法通议》)、谭嗣同(《仁学》)、严复(《天演论》)

 (120 周年)

 6 、事件:辛亥革命 (护法运动失败

 100 周年)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派,革命。

 背景: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清末“新政”的破产;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事件 :论战(民报-新民丛报: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萍、浏、醴起义(同盟会第一次)、广州新军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结果: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政治专制,经济反动,文化复古),失败。

 失败的原因 :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首先,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其次,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最后,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辛亥革命的 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能够救中国。

 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影响 :辛亥革命虽然没有能够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是它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客观社会条件。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辛亥革命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理论基础;辛亥革命也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干部条件。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ft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 最坚定 的 支持者 、最亲密的合作 者 、 最忠 实 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的是辛亥革命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是为争取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

 人物: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孙中ft、黄兴、宋教仁,蔡锷,袁世凯 相关内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第一个革命团体是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其他革命组织: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

 2020考研政治冲刺讲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4

 中国同盟会 :孙中ft被公举为总理。以《民报》为机关报,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

 7 、 补充:

 :

 (1 )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刘铭传,冯子材,关天培,陈化成,海龄(满族),史荣椿、乐善(蒙古族),邓世昌,林永升。

 (2)

 过 去 一 切 失败 的 原 因 :

 根 本 原 因 :道 路 走 不通 。客 观 :反对力量强大。

 主观 :阶级局限性;不彻底反帝反封;指导思想不先进,惧怕人民群众。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

 1 、事件 :

 新文化运动(《新青年》改为同人刊物 100 周年)背景:北洋军阀统治 人物:陈独秀(《新青年》,北京大学),口号:民主、科学 意义: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2 、事件: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世界性的历史事件。它推动着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昭示着人们,资本主义制度并不是永恒的,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一旦觉醒、组织起来,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创造出维护绝大多数人利益的崭新的社会制度。

 李大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 的胜利》(100周年)、《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3 、事件:五四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00 周年 )

 背景 :是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是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是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原因: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和“还我青岛” 特点 :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4 、事件: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和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

 工作 :其一,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其二,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其三,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其四,进行有关建党问题的研究和讨论。

 特点 :其一,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其二,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去研究和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其三,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主张知识分子“向农村去”、“到民间去”。

 5 、事件:中国共产党成立

 决议: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

 2020考研政治冲刺讲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5

 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书记。人物:陈独秀,张国焘,毛泽东等 特点: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源于工人运动。

 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有着光明的前进方向,有了崭新的革命方法。

 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6 、事件:大革命(国民革命)

 背景:国内各派军阀之间的纷争也进一步扩大,社会矛盾日益加深,人民生活更趋恶化,“打倒列强,除军阀”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过程:北伐,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评价 :比之以往任何一次革命,群众的动员程度更为广泛,斗争的规模更加宏伟,革命的社会内涵更其深刻,因此被称作大革命。

 结局:失败;汪蒋清党,合作破裂。

 败因 :从客观方面来讲,是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是由于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被拉进反革命营垒里去了,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

 从主观方面来说,是由于大革命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在基本问题上都没有经验,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都懂得不多,不善于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共产国际不了解中国的具体情况,对于中国革命作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指导。

 意义 :首先,大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其次,大革命教育和锻炼了各革命阶级,党领导的工农大众经受了革命的洗礼,提高了政治觉悟,为后来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开展奠定了群众基础。再次,大革命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望。

 教训 :首先,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其次,在中国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无产阶级必须发动广大农民群众,满足农民土地要求,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才能保证革命的胜利。再次,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主要组织形式是军队,无产阶级要实现对革命的领导,必须建立和掌握革命的武装。最后,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加强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建设,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和实行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这是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7 、事件: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90 周年)

 特点 :首先,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其次,国民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再次,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最后,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性质:维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巩固自身统治

 8 、事件:土地革命(十年内战)

 过程 :八七会议,三大起义(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 开 端),土地革命,反围剿(1,2,3,4,5),长征(长征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遵义会议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2020考研政治冲刺讲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6

 9 、事件:抗日战争(台儿庄战役,保卫中国同盟成立,论持久战发表,转向战略相持 80 周年)

 日本 国民党 中共 其他 开端 九一八事变(开始侵略),华北事变 攘外必先安内。十九路军(蔡廷锴、蒋光鼐),察哈尔民 众 抗 日 同 盟 军 (冯玉祥,吉鸿昌)

 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的目的是使中国完全变成它的殖民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改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

 满洲国,一二·九运动 【1】;西安事变。【2】

 战略防御 ( 卢 沟桥 事 变 到 1938 年广州、武汉失守)

 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速战速决 ( 全 国 性 抗战),日军占很大的优势。

 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台儿庄大捷,片面抗战 人民战争,《论持久战》,敌后战场, 平 型 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

 中国抗日战争逐渐形成战略上互相配合的两个战场。

 战略相持 ( 从战略防御阶段转入战略相持阶段是中日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的 结果)

 以华制华,以战养战,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豫湘桂战役: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 “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对日作战。陆军第二〇〇师师长戴安澜殉国。

 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百团大战。游击战还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三三制政权;减租减息,发展生产;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整风运动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汪精卫。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战略反 攻与胜利

 日本天皇发表终战诏书 根据波茨坦公告,被日本占领 50 年之久的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由中国收回。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结果:

 首先,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其次,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再次,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3】原因:

 【4】意义:

 【5】地位:

 【1】一二·九运动:“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3 】抗日 战 争胜利 的 原 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第一,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第二,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第三,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4 】抗日 战 争胜利 的 意 义: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第一,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第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第三,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

 2020考研政治冲刺讲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7

 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第四,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人民革命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为中国共产党赢得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5 】中国 在 二战中 的 地 位: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10 、事件:解放战争(五一劳动节口号,三大战役 70 周年)背景:二战胜利,两大阵营对立 过程:争取和平:

 :“和平、民主、团结”口号;结果失败,政治胜利 内战开始:国民党军队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中国共产党坚决认定,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为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优势和美国的援助,只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而蒋介石发动的战争的反人民性质,我们占着优势。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

 防御阶段 :政治上,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人,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军事上,必须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根本上粉碎了国民党统治集团的速战速决计划。

 战略进攻 :不待完全粉碎敌人的战略进攻,不等解放军在数量上占有优势,立刻将主力打到外线去,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挺进大别ft。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标志着中国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口号:“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土地改革:

 :《五四指示》,《中国土地法大纲》 第二条战 线: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也迅速地发展起来,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国民党之所以迅速失去民心,主要是由于它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一二·一运动。

 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意义 (注意)

 )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导,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占世界人口总数 1/4 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条件。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群众基础 :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群众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随着斗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也逐步向共产党靠拢.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各少数民族、爱国的知识分子和华侨等,都在这场斗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人民政协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基本经验: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三)社会主义改造、探索与改革

 1 、事件:社会主义改造

 2020考研政治冲刺讲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8

  社会性质 :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中,主要的是三种,即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而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体的个体经济,则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基本的阶级力量。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应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就集中地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和基本矛盾,提出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并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阶级构成: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基本的阶级力量。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也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立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对于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来说,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作为可以接受共产党和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力量,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初始问题 :第一,解放全中国的任务还没有完全结束。第二,中国的经济十分落后。第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企图通过实行强硬的对华政策,即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搞垮新中国。第四,中国共产党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

 两大任务 :一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二是动员人民努力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破败的国民经济。(七届三中全会)1950 年 6 月,朝鲜战争爆发。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抗击美国侵略者的正义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的军威,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范例。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支援了朝鲜人民、保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而且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全世界对新中国刮目相看,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从此,帝国主义不敢轻易做侵犯新中国的尝试,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向社会主义过渡原因 :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计划 :党和毛泽东对于何时向社会主义过渡、怎样过渡的问题,经历了一个从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到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即逐步过渡的发展变化过程。

 总路线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 唯 一的经济基础。”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 “一化三改”(一体两翼)。“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必然性 :第一,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第二,对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客观需要。

 可能性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2020考研政治冲刺讲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9

 步骤 :

 开始 :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三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已经开始实行了:第一,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第二,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第三,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工业化:

 农业: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先合作化、后机械化。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在实现农业合作化以后,国家应努力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展农业经济。

 手工业 :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手工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是由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步骤是从供销人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生产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 :

 和 平 赎 买方式 。

 必要性 :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也有利于争取和团结那些原来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可 能 性 :首先,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其次,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这就为将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性的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并按照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提供了前提。再次,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再加上当时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以及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等因素,这样,就使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只能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采取从低 级 到高级的国家资本 主 义 的 过渡形式 :第一步,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企业的利润,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即当时所说的“四马分肥”。这就使企业具有了社会主义的因素。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公私合营。包括两个阶段,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第二步: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企业利润仍采取“四马分肥”的办法,国家派干部(即公方代表)进入企业内部,居领导地位。资本家的剥削进一步受到限制。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发展生产、满足人民需要和完成国家计划为目标,因而已经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

 第三步:全行业公私合营:国家对资本家原有的生产资料进行清理估价,以核实私股股额;在合营期间,每年发给资本家 5%的股息,这就叫定股定息。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这些企业基本上已经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除资本家领取定息外,同国营企业已经没有原则的区别。这标志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经过国家资本主义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意味着国家对资本家采取和平赎买的政策。

 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2 、事件:探索中发展

 第二次结合 :随着苏共二十大对于苏联模式弊端的进一步披露,中国共产党人决心走自己的路,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任务,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

 要点:

 :《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 年夏季形式》

 2020考研政治冲刺讲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0

 主要事件: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1975 年整顿, 3 、事件:改革开放 (真理标准讨论,中央工作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40 周年,海南经济特区

 30 年)

 重要理论与过程 :真理问题讨论与两个凡是,农村改革,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四项基本原则,评价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三个代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中国梦,“两学一做”。新常态,核心价值观,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重要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六中全会,十二大,十三大,南方谈话与十四大十五大,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十八届五中全会,十八届六中全会,十九大,十九届二中全会,十九届三中全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90 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近现代史知识总结

 一、近现代史相关会议

  一大:党的名称,党的纲领,领导机构。

 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最高纲领、当前纲领,群众路线。

 三大: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ft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国民党一大 :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大会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四大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如果不发动农民起来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的。

 八七会议 :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毛泽东强调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八七会议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

 六大(90

 周年):在继续把城市工作的复兴视为革命高潮到来的决定条件的同时,肯定了农村根据地和红军是决定革命新高潮的更大的发展基础和重要力量。

 古田会议: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规定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绝对服从共产党的领导,必须担负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的任务,必须加强政治工作。决议案强调,必须加强思想和政治路线的教育,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六届二中全会:在中国,找不到一个经济力量能够统治全国的大城市,所以中国革命要胜利,必须要有红军,必须要有广大的苏维埃区域的帮助。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土地法令、劳动法等法律文件;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中央苏区党组织第一次代表大会(赣南会议):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指责为“狭隘的经验论”、“富农路线”、“极严重的一贯右倾机会主义”。剥夺了毛泽东对中央根据地红军的领导权。中共苏区中央局全体

 2020考研政治冲刺讲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1

 会议(宁都会议):对毛泽东和他在红军中实行的战略战术原则进行错误的批评和指责,决定毛泽东回后方主持临时中央政府工作。

 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瓦窑堡会议 :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首先阐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其次,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强调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再次,规定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政策。决定用“人民共和国”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同意国共两党进行谈判,会议文件上第一次写上了“抗日”的字样。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

 洛川会议 :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六届六中全 会 (80 周年)

 )

 :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 六届七中 全 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的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结论,使全党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上的高度一致。

 七 大:毛泽东在会上作题为《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报告和《愚公移ft》闭幕词。;七大概括了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

 杨家沟会议:制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行动纲领。

 七届二中 全 会 (注 意)

 )

 :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毛泽东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他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会议提出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并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要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不要四面出击。四面出击,树敌太多,造成全国紧张,而应该集中力量向国民党残余势力、封建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进攻。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着重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2)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没收官僚资本,在企业内部开展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建立起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3)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抗美援朝(4)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三反五反。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

 中共八大 :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在经济建设上,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在政治建设上,提出

 2020考研政治冲刺讲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2

 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在执政党建设上,强调要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陈云提出“ 三个主 体、 三个补充”的思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八届三中全会:开始改变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认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这一理论上和指导思想上的失误给中国造成了长时期的严重后果。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八届九中全会:从 1961

 年起在两三年内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这是党在经济工作指导方针上的重大转变。

 “七千人大会”:这次会议对纠正“左”倾错误,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会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十一届三中全会(40

 周 年)

 )

 :会前邓小平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实际是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保障基层干部和农民因时因地制宜的自主权,发挥其主动性。

 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毛泽东思想,基本矛盾,拨乱反正。

 十二大: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制定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十三大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第三,大会制定了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十四大 :第一,大会做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就是明确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第二,大会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十六大:三个代表写入党章,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十七大: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十八大:科学发展观定为指导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化改革 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依法治国。

 十八届五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五大发展理念十八届六中全会:

 全 面 从 严治党。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 次 全 国 代表大会: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大会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内

 2020考研政治冲刺讲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3

 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十九届二中全会: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十九届三中全会: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

 二、近现代史相关文章与文献

  《国民革命与农民 运 动》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所谓国民革命运动,其大部分即是农民运动”。

 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

 《中国的红色政权 为 什 么 能够存在?》 》、 、 《井冈 ft 的 斗争》 》 (90 周年)

 ):明确地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同时还科学地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分析了处于白色政权包围的环境中,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星星之 火 ,可 以 燎原》 》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到来的最重要因素。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这篇文章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

推荐访问:纲要 近现代史 政治理论
上一篇:学习心得体会
下一篇:审计报告整改措施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