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注册税务师涉税法律精讲考点重点知识汇总

来源:教师资格 发布时间:2020-10-14 点击:

  1

  本篇概况 篇次

 章节

 均值

 复习难度

 均率

 第一篇 行政法律制度

 第 1 章 行政法基本理论 5±

 ★★★

 25%±

 第 2 章 行政许可法律制度

 5±

 ★★

 第 3 章 行政处罚法律制度

 5±

 ★★

 第 4 章 行政强制法律制度

 5±

 ★★

 第 5 章 行政复议法律制度

 8±

 ★★★

 第 6 章 行政诉讼法律制度

 8±

 ★★★

  单元概要

  1.行政法与行政法律关系

  2.行政主体

  3.行政行为

 考情分析

  本章内容 抽象,学习本章内容以 理解为主,本章是奠定学习行政法其他章节内容基础。

  考试题型主要是单选题、多选题,分值 5 5 分左右。

 单元一

 行政法与行政法律关系

 大纲框架 单元一 要求 要点 行政法基础 掌握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熟悉 行政法的渊源 了解 行政法的特征 行政法律关系

  知识点

 行政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行政法的概念

  【概念解析】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权力的 授予、行使以及对行政权力进行 监督和对其消极后果予以补救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围绕行政权力 事前控权 “ 设定”权力

 某法统一规定:如组织法 单行法规定:如 行政强制法

 事中控权 规范权力“ 实施” 规范特别机关权力:税收征管法 各机关普遍适用规则: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 全程控权 “ 监督”权力

 权力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 事后控权 权力后果“ 补救” 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

 (二)行政法的特征 形式 ◆无统一法典+数量多、渊源多 实质 ◆内容广+易于变动+兼有实体和程序

  行政法总体框架:

 2 1 3 →

 2 2 个人、1 1 件事、3 3 个程序

  ◆“2 2 个人” 行政主体→相对人( 官→民)

  2

  ◆“1 1 件事”行政管理:行政许可、处罚、强制法律制度(具体行政行为)( 官管

 民)

  ◆“3 3 个程序”行政监督:行政复议、诉讼、赔偿法律制度( 民告

 官)

 知识点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一)行政合法性原则

  (1)行政权力的 存在和行使有法律依据;

  (2)行政权力必须按照法定程序 行使。

  【实例】税务机关征税既要符合 实体法税法相关规定,又要符合 程序法税收征管法。

  【解释】行政合法性原则讲的是无法律无行政的问题,即“ 法无授权即禁止”。

  公民权叫“ 法无禁止即自由”。

  (二)行政合理性原则(实质合法:行政裁量权的体现)

  1.行政行为应 符合立法目的。

  【实例】城管不能追着“小贩”满街跑。

  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 考虑相关因素的基础上。

  3. 平等地适用法律规范,符合 公正法则。

  4.行政行为应符合 比例原则要求。

  【实例】政府不能用“大炮”打“蚊子”。

  5.符合自然规律、客观要求和社会道德观念,符合 人类理性和公平正义观念。

  (三)行政应急性原则(合法性例外)

  1.必须存在明确无误的 紧急危险或危害;

  2. 非法定机关不得行使应急权力,否则无效,事后追认 除外;

  3.行政机关作出应急行为应接受有权机关的 监督,尤其是权力机关的监督;

  4.行政机关行使应急权力 应当尊重和保障人权,应当遵循合目的原则、比例原则以及安全原则。其中遵循比例原则主要是要求行政行为 应当适当、适度,尽最大可能将负面损害控制在 最小或者 最低的范围内。

  【例题·单选题】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应当考虑相关因素,不能考虑不相关因素。这是( )原则的要求。

  A.诚信行政

  B.合理行政

  C.越权无效

  D.形式合法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和行政应急性原则,“行政行为应建立在考虑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是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内容之一。

 知识点

 行政法的渊源

  (一)行政法的渊源

  宪法

  法律

  法规×3(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

  规章×2(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

 渊源 制定机关 效力层级 1 宪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最高 2 法律 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仅次于宪法 一般法律 全国人大常委会

  3 3 行政法规 依职权 国务院 仅次于宪法、法律,高于行政规章和地方性法规 依全国人大授权 4 地方性法规 省、自治区、直辖市、 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1)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 (2)在本行政区域内有效

 5 民族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大 6 行政规章 部门规章 国务院各部委、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 (1)低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 (2)在本部门管辖范围内适用 地方政府规章 省级政府、 设区的市、自治州政府

 (1)低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同级地方性法规

 (2)在本地区管辖范围内适用

 【法条解读】

  (1)

 法律保留: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由“ 法律”规定。

  (2)“ 部门规章” 不得自行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不得增加本部门的权力或者减少本部门的法定职责。

  (3)“ 设区的市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市情况和需要,在 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 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二)行政法渊源中效力冲突的解决方式( 家长裁决制)

  1.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适用冲突

  (1)法律之间:由“ 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2)行政法规之间:由“ 国务院”裁决。

  2.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适用冲突时:由“ 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3.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适用冲突时:由“ 国务院”裁决。

  4.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之间适用冲突时:

  (1)由“ 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

  (2)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 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例题·多选题】根据《立法法》规定,下列关于法律效力冲突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法律之间发生法律效力冲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裁决

  B.行政法规之间发生法律效力冲突由国务院裁决

  C.部门规章与部门规章之间发生法律效力冲突由国务院裁决

  D.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发生法律效力冲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E.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之间发生法律效力冲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正确答案』BCE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法的渊源。(1)法律之间的效力冲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所以选项 A 错误;(2)行政法规之间的效力冲突由国务院裁决;各部门规章之间、各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的法律冲突由国务院裁决,所以选项 BC 正确,选项 D 错误;(3)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之间发生法律效力冲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所以选项 E 正确。

  知识点

 行政法律关系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1.当事人一方必须是 行政主体;

  2.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 非对等;

  4

  3.内容 一般法定;

  4.行政主体实体上的权力、义务往往是 重合的;

  5.行政法律关系 争议通过行政程序、准司法程序以及司法程序解决。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要素( 主体 、客体、内容三要素)

  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主体 行政主体(官)

 包括 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相对人(民)

 外部 如:对外部管理活动的行政处罚 内部 如:对内部公务人员的行政处分

  2.行政法律关系客体:包括 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

  3.行政法律关系内容 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权力( 职权)

 行政立法权、行政决定权、行政命令权、行政处罚权、行政强制权、行政司法权等 行政主体义务( 职责)

 正确适用法律、依法行使职权、遵守法定程序 行政相对人 行政相对人权利 参与权 如:直接参与管理权;听证权等 受益权 如:享受养老保险、救济金等社会福利的权利;获得许可、奖励、减免税等其他利益的权利 请求权 如:请求行政复议权或请求行政诉讼权;请求赔偿或补偿权 行政相对人义务 遵守行政法律法规、服从行政管理、执行行政决定等

 【例题·多选题】根据行政法理论,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包括( )。

  A.行政受益权

 B.行政参与权

  C.行政强制权

 D.行政请求权

  E.行政决定权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相对人的权利。行政相对人的权利有三方面:(1)行政参与权。(2)行政受益权。(3)行政请求权。选项 C、E 属于行政主体的职权内容。

 单元知识树

 单元二

 行政主体

  5

 大纲框架 单元二

 要求 要点 行政主体 掌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熟悉 行政主体的特征及行政职权 其他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

  知识点

 行政主体的 特征和职权

  (一)什么是行政主体

  1.行政主体是社会 组织;任何个人,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不能成为行政主体。

  2.行政主体是享有 行政权力的组织。

  ( 立法机关:人大; 司法机关:法院; 党务机关:党委等除外)

  3.行政主体是能以自己的 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内部机构除外)

  4.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承担法律 责任的组织。(受委托的组织除外)

  【解释】行政主体的标准有三个:“ 权、名、责”。

  (二)行政主体的行政职权

  1.行政职权的特征

  (1)公益性:

  如治安管理权、食品卫生监督检查权等。

  (2)优益性:

  优先权和受益权。

  (3)支配性:

  行政职权一经行使,即被推定为有效,在被撤销之前,相对人必须遵守执行( 行政行为公定力的体现)。

  (4)不可自由处分性:

  行政职权 不得随意转移, 不得随意放弃或抛弃。

 2.行政职权的内容(10 类)。

  (1)

 行政立法权(特定的行政主体才有立法权);

  (2)行政解释权;(3)

 行政决定权;

  (4)行政许可权;(5)行政命令权;

  (6)行政执行权;(7)行政监督检查权;

  (8)行政强制权;(9)行政处罚权;

  (10)

 行政司法权(行政调解、仲裁、裁决和复议权)。

  【实例】市、县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及补偿决定的权力属于 行政决定权。

  【例题·多选题】行政职权除具有权力的一般属性外,还具有( )的法律特征。

  A.支配性

  B.自治性

  C.优益性

 D.公益性

  E.平衡性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职权的特征。行政职权除了具有权力的一般属性,如强制性、命令性、执行性等以外,还具有公益性、优益性、支配性、不可自由处分性特征。所以选项 ACD 正确。

  6

 知识点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一)中央行政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

  1.中央行政机关 国务院

  行政主体:行政法规制定权 管理全国性行政事务 国务院组成部门 行政主体:规章制定、事务管理 如: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等 国务院 直属机构 行政主体:规章制定、争议裁决权 如: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海关总署、国家医疗保障局等 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 行政主体 如:中国人民银行管理的国家外汇管理局等 国务院办事机构 不是行政主体 如:港澳办、国务院研究室 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一般不是行政主体,经过法律、法规授权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如: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银保会)、证监会、社科院、工程院等

 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 行政主体 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例题·单选题】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由国务院设置。关于其法律地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国务院组成部门,具有独立的行政主体资格,享有规章制定权

  B.它是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不具有独立的行政主体资格,也不享有规章制定权

  C.它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具有独立的行政主体资格,享有规章制定权

  D.它是国务院直属机构,具有独立的行政主体资格,但不享有规章制定权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法律地位、行政规章的制定主体。证监会经法律、法规的授权可成为行政主体,享有规章制定权。

 2.地方行政机关包括: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派出机关。

  【提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二)行政机关中的工作人员

  1.概念:

  公务员是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 从事行政公务活动的工作人员;其行为结果归属于相应的行政机关。

  【解释】

  国家公务员 不具有诉讼当事人的地位, 不能成为行政诉讼中的原被告; 不具有承担国家赔偿的责任主体资格。

  2. 公务员应当具备的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籍;

  (2)

 年满 8 18 周岁;

  (3)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4)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 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

  (7)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

  3.下列人员 不得录用为公务员:

  (1)因犯罪受过 刑事处罚的;

  7

  (2)被开除 中国共产党党籍的;

  (3)被 开除公职的;

  (4)被依法列为 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

  (5)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

  4.公务员享有权利:

  (1)获得履行职责 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

  (2)非因法定事由、 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

  (3)

 获得工资报酬,享受褔利、保险待遇;

  (4)参加培训;

  (5)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 提出批评和建议;

  (6)提出 申诉和控告;

  (7)申请 辞职;

  (8)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例题·单选题】根据行政法理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地位体现在( )。

  A.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

  B.对重大、复杂案件所作的处理免责

  C.行政诉讼中具有诉讼当事人的地位

  D.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机关工作人员。(1)选项 A 是公务员享有的权利。所以选项 A 正确,选项 B 的说法没有法律依据。(2)在行政诉讼中,国家公务员既不能做原告,也不能做被告,不具有诉讼当事人的地位。所以选项 C 错误。(3)任何个人,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不能成为行政主体。所以选项 D 错误。

  知识点 其他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

  (一)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授权行政主体)

  1.行政机构

  (1)内部机构

  如: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内设的交通警察大队;省以下税务局设立的 稽查局等

  (2)派出机构

  如:公安派出所、 税务所、财政所等。

  【解释】派出机构 VS 派出机关 区别 派出机构 派出机关 设立机关 政府职能部门 各级人民政府 职能范围 专门性 综合性( 相当于一级政府)

 主体资格 授权行政主体 职权( 地域性)行政主体 举例 税务所、财政所、公安派出所等 行政公署、区公所、 街道办事处、管委会

  2.事业单位

  如高等院校的学位授予权。

  3.社会团体

  如工会、消协。

  4.其他组织

  如居委会、村委会。

  【例题·多选题】根据行政法理论和法律规定,税务所的机构性质和法律地位体现在( )。

  8

  A.税务所是税务机关的派出机构

  B.税务所是税务机关的内部机构

  C.税务所是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D.税务所是税务机关委托的组织

  E.税务所是职权行政主体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派出机构。《税收征管法》规定:本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罚款额在二千元以下的,可以由税务所决定。因此,税务所经《税收征管法》的授权,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在授权范围内成为授权行政主体。派出机关是职权行政主体。

 (二)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条件及规则(不是行政主体)

  1.行政机关必须有 法律依据的条件下,才能委托;

  2.行政机关 只能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进行委托;

  3.受委托组织 不得再委托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行使委托的职权;

  4.必须履行 书面委托手续;

  5. 委托组织对受委托组织的行为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三)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与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区别 区别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权力来源 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 行政机关的委托 行使行政权的方式 可以 自己的名义的行使 必须 以委托机关的名义行使 法律地位和行为后果 由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承担,直接可当被告或被申请人( 是行政主体)

 由 委托的行政机关承担,受托方不具有被告或被申请人资格( 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

 单元知识树

 单元三

 行政行为

  大纲框架 单元三 要求 要点 行政行为 掌握 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 熟悉 行政行为内容 了解 抽象行政行为

  9 行政事实行为

  知识点

 行政行为基本理论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1.行政行为的概念 概念 示例 行政法律行为: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并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税款征收行为 行政事实行为:行政主体 不以实现某种特定的法律效果为目的,而以 影响或者改变事实状态为目的实施的行为。

 政府信息公开 非法殴打 行政疏导

  【行政法律行为 VS 行政事实行为】

  区别在 是否设立、变更、终止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2.行政法律行为特征:

  (1)从属法律性( 合法性体现);

  (2)裁量性( 合理性体现);

  (3)单方意志性;

  (4)效力先定性;

  (5)强制性。示例:税务行政行为

  【例题·多选题】根据我国行政法理论,税务行政行为具有( )等特征。

  A.排除裁量性

  B.单方意志性

  C.效力未定性

  D.意思自治性

  E.从属法律性

 『正确答案』BE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法律行为。行政法律行为的特征主要有:从属法律性、裁量性、单方意志性、效力先定性、强制性。

 (二)行政行为的效力

  1.确定力:

  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具有不可争辩力、不可变更性。

  2.拘束力:

  对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均有拘束力。

  3.公定力:

  行政行为不论合法还是违法,都推定为合法有效。

  4.执行力:

  行政行为生效后,行政主体有权采取一定手段,使行政行为的内容得以实现。

  【例题·单选题】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具有不可争辩力,这在行政法上称为( )。

  A.行政行为的公定力

  B.行政行为的执行力

  C.行政行为的确定力

  D.行政行为的拘束力

 『正确答案』C

  10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行为的效力。确定力是指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具有不可争辩力、不可变更性。

 (三)行政行为的分类

  1.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

 适用对象范围

  (1)内部行政行为:如行政处分等;

  (2)外部行政行为:如行政许可行为等。

  2.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

 对象是否特定

  (1)抽象行政行为:如行政立法行为;

  (2)具体行政行为:如行政处罚行为等。

  3.羁束行政行为与裁量行政行为:

 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

  (1)羁束行政行为:如税务机关征税;

  (2)裁量行政行为:如骗税处骗取税款 1 倍以上 5 倍以下的罚款。

  4.依职权的行政行为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是否可以主动作出行政行为

  (1)依职权的行政行为:如税务机关的征税行为;

  (2)依申请的行政行为:如颁发经营许可证等行政行为。

  5.单方行政行为与双方行政行为:

 成立时参与意思表示的当事人数目

  6.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

 是否应 当具备一定的法定形式

  (1)要式行政行为:如行政复议决定书;

  (2)非要式行政行为:如公安机关对酗酒的人采取强制约束的行为。

  7.作为行政行为与不作为行政行为:

 是否以作为方式表现

  8.授益行政行为与损益行政行为:

 内容对行政相对人是否有利

  (1)授益行政行为:如行政许可、行政给付、行政奖励等;

  (2)损益行政行为:如征税行为、行政收费行为等。

  9.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与行政司法行为:

 以行政权作用的表现方式和实施行政行为所形成的法律关系

  (1)行政执法行为: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奖励等;

  (2)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定。

  (3)行政司法行为:行政调解、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

  【提示】行政立法行为、内部行政行为(如行政处分)、行政终局裁决行为、国家行为属于 行政诉讼排除范围。

  【总结】行政处罚 vs 行政许可 vs 行政强制 行政处罚 外部、具体、依职权、单方、要式、作为、损益、执法行为 行政许可 外部、具体、依申请、单方、要式、作为、授益、执法行为 行政强制 外部、具体、依职权、单方、要式、作为、损益、执法行为

 【例题·单选题】根据行政行为的分类标准,( )属于授益行政行为。

  A.行政确认

  B.行政强制

  C.行政许可

  D.行政处罚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行为的分类。授益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为行政相对人设定权益或免除义务的行为,即行政主体实施的为相对人创立、确认权利或者法律上利益的行政行为,以及行政主体为相对人免除行政法上某种义务的行政行为,都是授益行政行为。典型的授益行政行为有行政许

  11 可、行政给付、行政奖励以及确认或决定减税免税的行为等。选项 BD 都属于损益行政行为。

 (四)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和废止

  1.行政行为的无效:行政行为存在 重大且明显违法的情形。

  【提示】《行政处罚法》规定,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处罚 无效。

  2.行政行为的撤销

  (1)行政行为自 被撤销之日起失去法律效力,撤销的效力可追溯到 行政行为作出之日。

  (2)行政行为撤销后,行政主体与相对方 根据过错承担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包括 赔偿责任,不是补偿)。

  3.行政行为的废止

  (1)行政行为废止后,其效力从行为 废止之日起失效。

  (2)因行政行为的废止给相对人利益造成损失的,行政主体应当依法给予 补偿。

  【例题·多选题】根据举报,某市税务局的稽查局对该市金童服装公司进行税务稽查。经检查发现,该公司采取隐瞒销售收入的方式偷逃税款 20 万元。市税务局的稽查局向该公司送达《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对其罚款 20 万元。该公司不服,认为处罚决定违反法定程序,遂申请复议,请求撤销处罚决定。经复议,复议机关决定撤销该处罚决定。根据行政法理论,复议机关撤销该处罚决定的行为属于( )。

  A.行政裁决行为的撤销

  B.要式行政行为的废止

  C.损益行政行为的撤销

  D.损益行政行为的撤回

  E.裁量行为的撤销

 『正确答案』CE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行为的分类。本题中复议机关作出的撤销行政处罚决定的行为是对行政处罚行为的撤销。同时行政处罚是损益行政行为、裁量的行政行为。

 知识点

 抽象行政行为

  (一)抽象行政行为特征

  1.对象的普遍性;

  2.效力的普遍性和持续性;

  3.准立法性;

  4.不可诉性。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直接对象

  (二)行政立法的主体

  1.国务院:

 行政法规;

  2.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国务院直属机构:

 部门规章;

  3.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

 地方政府规章。

  【例题·多选题】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行政立法主体包括( )。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国务院及其部委、直属机构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E.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

 『正确答案』BCE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立法主体。人大及其常委会属于权力机关,不是行政立法主体。

  知识点

 具体行政行为

  (一)行政征收

  12

  1.行政征收:指行政主体依法以“ 强制”方式“ 无偿”取得相对方财产所有权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解释:

  (1)行政征收:政府强制、 无偿行为;

  (2)行政征用:政府强制、 有偿(补偿)行为。

  2.内容:税收与非税收入征收、建设资金征收、管理费征收。

  3.特征:外部、依职权、单方、要式、作为、 损益的具体行政行为。

  (二)行政确认

  1.行政确认:行政主体依法对相对方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和法律事实进行 甄别,给予确定、认可、证明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

  2.形式:认定、认可、证明、登记、批准、鉴证、行政鉴定。

  3.特征:要式; 依申请(如房屋出租登记备案)或 依职权(如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火灾事故责任认定)

  (三)行政监督

  1.行政监督的行为主体是享有行政监督权的“ 国家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2.特征:依职权的、单方的、相对独立的具体行政行为。

  (四)行政给付

  1.行政给付:指行政主体对 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或其他特殊情况下,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赋予其一定的 物质利益或与物质有关的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

  2.形式:发放退休金、退职金、失业救济金、社会保险金、最低生活保障费、安置、补助、抚恤、优待、救灾扶贫等。

  【行政给付 VS 行政奖励】

  行政给付:不具有精神上和职务上的权益,对象是 特定公民;

  行政奖励:更多是精神鼓励,对象是有 特殊贡献的人。

  (五)行政裁决

  1.行政裁决:指法律授权的特定行政主体对 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的 民事权利归属或民事侵权损害纠纷进行审查,并就各方责任的承担作出裁断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裁决 VS 行政调解】

  行政裁决:是可诉的,因为行政裁决是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调解:没有强制力,不服时只能针对原争议提起 民事诉讼。人身侵权治安处罚赔偿额,只有调解权,没有裁决权。

  【行政裁决 VS 行政确认】双方争议裁决;单方认可确认。

  2.情形:

  特定民事纠纷,如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纠纷的裁决、专利权许可使用费纠纷的裁决、土地等自然资源使用权侵权损害赔偿纠纷的裁决、国有资产产权纠纷的裁决等。

  (六)行政奖励

  1.行政奖励:

  行政机关对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一定 贡献的行政相对人给予物质、 精神奖励的行政行为。

  2.特征:

  授益的、可依申请,也可依职权的具体行政行为。

  3.适用:

  主体 限于行政机关;企业、学校内部及社会团体实施奖励行为,不属于行政奖励。

  4.情形:

  税务机关对单位和个人实名 检举税收违法行为的物质奖励;符合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办法规定的单位,授予 A 级纳税人的称号等。

  (七)行政协议

  行政协议:指行政机关为实现公共利益或者行政管理目标,因行使行政职权或者在行使行政职权过

  13 程中, 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协商订立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协议;如 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

  1.行政协议是一种 双方行政行为。

  2. 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和规章授权组织可以作为行政协议一方行政主体的缔约主体, 其他主体依法接受委托也可以成为行政协议的行政主体一方。

  单元知识树

 知识点

 行政行为程序与行政程序法

  【概念解析】行政程序法:

  是规定行政主体实施各种行政行为所应遵循的 方式、步骤、顺序和时限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一)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

  1.公开原则:

  主要体现在行政依据公开、行政程序公开、行政信息公开、行政决定公开等方面。

  2.公正原则:

  要 平等地对待当事人各方,排除各种可能造成不平等或偏见的因素,实施行政行为 必须听取各方意见。

  3.参与原则:听证程序是参与原则的重要体现。

  4.效率原则:时效制度、简易程序、紧急处置程序是效率原则的重要体现。

  【提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合法原则、合理原则、应急性原则。

  (二)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

  1.信息公开制度:体现公开原则

  2.回避制度:体现公正原则

  3.时效制度:体现效率原则

  4.听证制度:体现参与原则

  《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税务行政复议规则》等均 规定了听证制度。

  5.行政调查制度

  (1)《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 不得少于 2 人,并 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

  (2)《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机关在收集证据时,如果 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证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 批准,可以先行 登记保存,并应当在 7 7 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

  14

  6.行政案卷制度(案卷排他性制度)

  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应当以 行政案卷为根据,行政机关不能在行政案卷以外,以当事人所未知悉的或者未由当事人申辩、质证的事实作为根据来作出行政决定。

  【实例 1】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行政许可法》第 48 条。

  【实例 2】行政处罚听证应当制作听证笔录,交给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盖章;听证笔录是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重要证据之一。

  7.告知制度

  行政主体在作出某项 “行政行为之前”就行政行为所依据的 事实、理由、享有的权利以及其他有关事项,有义务告知相对人并加以指导。

  8.催告制度

  (1)催告是当事人在 “行政决定作出后”不自觉履行义务,行政主体督促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履行义务。

  (2)《行政强制法》中的催告制度主要体现在:

  行政机关 自行强制执行的催告、 代履行的催告、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催告三个方面。

  9.说明理由制度

  《行政许可法》规定,行政机关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

  10.教示制度——告知救济途径

  《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规定,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 应当告知其申请复议的权利、行政复议机关和行政复议申请期限。

  【例题·单选题】甲税务局对某公司作出税收强制执行决定,此决定的执行对该公司可能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甲税务局依照《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及《税务行政复议规则》的要求,依法告知其享有申请税务行政复议的权利,税务行政复议机关和申请期限,甲税务局的这一做法,体现了行政程序法中的( )。

  A.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

  B.教示制度

  C.行政执法公示制度

  D.说明理由制度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

  教示制度,是指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正式作出某种不利决定时,应当将有关法律救济权利事项明确地告知,教引行政相对人如何获得法律救济的一种行政程序法律制度。

 【例题·单选题】根据《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及《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法律及行政法理论,下列关于税务机关应当遵守的行政程序基本制度规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说明理由制度要求,与纳税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税务人员在涉嫌偷税案件调查取证阶段应主动提出回避

  B.行政案卷制度要求,税务机关应将有关税务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在办公场所公示回避制度信息公开

  C.催告制度要求,税务机关在作出税务行政处罚前应充分听取纳税人的陈述申辩意见,并对纳税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及证据进行复核

  D.教示制度要求,税务机关作出冻结纳税人存款的决定时应告知其申请复议的权利、复议机关和申请复议的期限公正原则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选项 A 体现的是回避制度。选项 B 体现的是信息公开制度。催告是当事人在行政决定作出后不自觉履行义务,行政主体督促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履行义务,否则承担被强制执行后果的一种程序。选项 C 体现的不是催告制度,而是行政程序法的基本

  15 原则——公正原则。

 (三)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概念解析】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1.信息公开的分类和时限要求

  情形 时间 方式 主动公开 1.行政法规、规章和 规范性文件; 2.机关职能、机构设置、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方式、负责人姓名; 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 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 5.办理行政许可和其他对外管理服务事项的 依据、条件、程序以及办理结果; 6.实施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的 依据、条件、程序以及本行政机关认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行政处罚决定; 7. 财政预算、决算信息; 8. 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其依据、标准; 9.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标准及实施情况; 10.重大建设项目的 批准和实施情况; 11.扶贫、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促进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实施情况; 12.突发公共事件的 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 13.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生产、食品药品、 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情况; 14. 公务员招考的职位、名额、报考条件等事项以及录用结果; 15.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其他政府信息。

 信息形成 或在变更之日起 20个工作日以内公开 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 依申请公开 (1)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证据证明行政机关提供的 与其自身相关的政府信息记录不准确的,有权要求该行政机关予以更正。

 (2)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可以(1)能当场就 当场; (2)不能当场答复,收到申请之日起 0 20 个工作日以内答复;如需延长,经同意,延长最长不得超过 0 20 个工作日 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予以提供,无法提供的,可安排查阅相关资料、提供复制件等

  16 主动向政府申请获取所需要的政府信息

 2.限制:

  (1)绝对不公开:

  不得公开涉及 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

  (2)相对不公开:

  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 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可以予以公开。

  3.收费:

  行政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 不收取费用。

  但是,申请人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数量、频次明显超过合理范围的, 行政机关可以收取信息处理费。

  4.救济: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诉讼。

 知识点

 行政事实行为

  (一)行政事实行为的特征、种类和法律救济

  1.特征:

  (1)

 公法行为:研究的是针对外部相对人的行为;

  (2)实施 行政职权的行为;

  (3)

 不以产生法律效果为目的:不产生、变更或消灭行政相对人的行政权利义务关系。

  2.行政事实行为的种类 种类 定义 示例 执行性行政事实行为 指一个行政行为的内容付诸实现的行为 (1)市场监督管理机关根据行政处罚决定书所进行的没收物品行为; (2)民政机关根据行政给付决定发放特定人生活补助金的行为 通知性行政事实行为 指行政机关作出的不具有法律拘束力的意见表示行为 对相对人提出的意见、劝告、提供的咨询服务(气象报告)

 协商性行政事实行为 指行政机关在作出正式的行政行为之前,与相对人就某些问题作出的不具有法律效果的协商行为 签订行政合同前与公民的 协商沟通

  3.救济

  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只能是对已经作出的违法行使职权对行政相对人的人身权、财产权造成损害的行政事实行为, 行政相对人有权提出国家赔偿。

  (二)行政指导

  1.行政指导:

  是一种行政事实行为, 不具有法 律上的强制力。行政主体通常以指示、劝告、希望、建议、鼓励、信息服务等形式实施指导。

  2.救济:

  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指导不服的,不能够提起行政诉讼。但行政相对人对于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行政指导行为,可以要求国家赔偿。

  【解释】行政事实行为大部分 不可诉,少量行政事实行为可诉。如政府信息公开行为等。

  【分析】承担国家赔偿责任的条件:

  17

  ①相对人有实际的损失;

  ②损失是由于接受行政指导所致;

  ③指导时存在瑕疵。

  【例题·单选题】曹某在当地集镇市场临时贩卖鲜活鱼,市场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章某责令其交纳有关费用,曹某拒不交纳。双方由此发生争吵,章某将曹某未卖完的鲜活鱼全部扣押,且将曹某打伤。下列关于本案涉及的主体、行为和责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章某是本案行政主体

  B.章某扣押曹某鲜活鱼的行为属于执行罚措施

  C.章某殴打曹某的行为属于事实行为

  D.章某个人应当就曹某的损失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事实行为。(1)行政主体是社会组织,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不是行政主体,A 错误。

  (2)扣押财产的行为属于行政强制措施,而不是执行罚,B 错误。

  (3)章某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殴打曹某的行为是一种侵权行为,属于行政事实行为。行政事实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不以实现某种特定的法律效果为目的,而以影响或者改变事实状态为目的实施的行为,C 正确。

  (4)章某是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其执行职务给相对人造成的损失,由其所属行政机关承担行政赔偿责任,D 错误。

 单元知识树

 单元概要

  1.行政许可概述、设定

  2.行政许可概述、设定

  3.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

  考情分析

  复习难度不大、考点集中,备考主要关注知识点:

  (1)程序部分:考查实施行政许可的程序、撤销、撤回、注销的情形;

 (2)结合税务部分考查税务行政许可设定、实施机关、实施程序。

  本章考试各种题型均可出现,预计分值在 5 分左右。

  18 单元一

 行政许可概述、设定

 大纲框架 单元一 要求 要点 行政许可概述、设定 掌握 行政许可设定权划分 熟悉 行政许可的特征 《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许可设定的有关程序制度及可设定事项 了解 行政许可的分类

  知识点

 行政许可概念和特征

  1.概念:申请→审查→批准(特定权利)的具体行政行为。

  2.特征:

  (1)依申请;

 (2)外部管理性;

 (3)事先控制性;

 (4)授益性;

 (5)要式性。

 3.行政许可 VS 行政审批 VS 行政确认 VS 行政登记

  特征 示例 行政许可 依申请、外部、事先控制、授益 (1)企业印制发票审批

 (2)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最高开票限额的审批等

 行政审批 依申请或职权、内部或外部、管理过程 (1)减税免税审批

 (2)税收保全的批准 行政确认 依职权或申请、权利形成于作出决定前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等 行政登记 建立一种秩序,多数情况属于 履行义务(损益)

 税务登记

 【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行政许可或者行政确认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减免税审批属于行政许可

  B.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属于行政确认

  C.行政许可属于依职权的行政行为

  D.行政确认属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许可与行政确认。

 (1)减免税审批就是减免税资格审批,属于确认类行政审批,不是行政许可;所以选项 A 错误。

 (2)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所以选项 C 错误。

 (3)行政确认既可以依申请也可以依职权作出;所以选项 D 错误。

 (4)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主要是对事实的甄别,属于行政确认;所以选项 B 正确。

 知识点

 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

  19

  1.法定原则:

  包括许可 设定法定、 主体及 权限法定、 实施程序法定等。

  2.公开、公平、公正、非歧视原则

  (1)

 规范公开:未经公开的法律规范不得作为许可的法律依据。这里主要是指内部的法律文件不得作为法律依据( 内部文件不对外,对外无效);

  (2)行政许可的过程要公开,但是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的 除外。

  未经申请人同意,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参与专家评审等的人员 不得披露申请人提交的商业秘密、未披露信息或者保密商务信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涉及 国家安全、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除外;行政机关依法公开申请人前述信息的,允许申请人在合理期限内提出异议。

  (3)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申请人有依法取得行政许可的平等权利,行政机关 不得歧视任何人。

  3.便民和效率原则

 公示制度、一次申请制度、当场更正制度、一次告知补正制度、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制度、期限时效制度等具体制度体现。

  4.救济原则

  (1)许可前:

 陈述权、申辩权

  (2)许可后:

 行政复议权、行政诉讼权、赔偿权

 5.信赖保护原则( 我国首次确立的)

 废止补偿: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不能随意撤回、改变,如果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变更或撤回这个行为,但给公民造成损失的,应予 补偿。

 【注意】

 撤销赔偿:行政机关做错了某行政行为,需要撤销,给公民造成损害的应予 赔偿。

  【提示】税务机关可以依法 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税务行政许可情形:

 (1)税务行政许可所依据的 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

 (2)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准予税务行政许可所依据的 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

  6.行政许可 不得转让原则:

  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除法律、法规规定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可以转让的外, 不得转让。

  7.监督原则。

 【例题·单选题】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废止,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法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由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该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2019 年)

 A.法定原则

  B.信赖保护原则

  C.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D.便民和效率原则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许可法》第 8 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由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这是我国行政法律首次确立信赖保护原则。

  知识点

 行政许可设定程序及可设定事项

  (一)行政许可设定的程序

  20

  设定行政许可 四项内容:

  ( 实施机关、条件、程序、期限)明确。

 1.听证、论证 ◆起草单位 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作出说明 2.评价(目的:早日废掉许可)

 (1)设定机关:

 应当定期评价; (2)实施机关:

 可以评价,并向设定机关报告意见; (3)相对人:

 可以向设定机关、实施机关提出意见建议。

 3.授权停止实施 ◆省级政府:对行政法规设定的经济事务的行政许可→(如市场竞争机制能有效调节的)→报国务院批准→在本省停止实施

 (二)可设定行政许可事项(六减四结构):

 1.可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 (1)安全活动——普通; (2)资源利用——特许(一般有数量限制); (3)资格赋予——认可; (4)技术审定——核准; (5)组织设立——登记; (6)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 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不可以)

 2.也可以不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 (1)相对人能够自主决定的; (2)市场竞争机制有效调节的; (3)行业组织中介机构自律管理的; (4)行政机关事后监督能够解决的

 (三)税务行政许可的设定

 1.税务行政许可项目包括:

 (1)企业 印制发票审批;

 (2)对纳税人 延期缴纳税款的核准;

 (3)对纳税人 延期申报的核准;

 (4)对纳税人 变更纳税定额的核准;

 (5)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税控系统)

 最高开票限额审批;

 (6)对采取实际利润额预缴以外的其他企业 所得税预缴方式的核定;

 2. 税务行政许可项目分项表如下:

 项目名称 实施依据 实施机关 申请材料目录 (1)企业印制发票审批 《税收征管法》《发票管理办法》 增值税票找 国税总局,其余找省级税务局 ① 税务行政许可申请表②经办人身份证件③代理委托书④代理人身份证件⑤印刷经营许可证或其他印刷品印制许可证⑥生产设备、生产流程及安全管理制度⑦生产工艺及产品检验制度⑧保存、运输及交付相关制度 (2)对纳税人延期缴纳税款的、核准 《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 国家税务局各省级税务局和计划单列市税务局批:可延缴+最长不超 3 个月 ①税务行政许可申请表 ②经办人身份证件 ③代理委托书 ④代理人身份证件 ⑤所有银行存款账户的对账单 (3)对纳税人延期申报的核准 《税收征管法》及《实施主管税务机关 ①税务行政许可申请表 ②经办人身份证件

  21 细则》 ③代理委托书 ④代理人身份证件 (4)对纳税人变更纳税定额的核准 《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 主管税务机关 ①税务行政许可申请表 ②经办人身份证件 ③申请变更纳税定额的相关证明材料 ④代理委托书...

推荐访问:考点 汇总 注册税务师
上一篇:四川省宜宾市临港区管理委员会财政局财政软件升级服务单一来源采购公告2407
下一篇:区、县卫计局党委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汇报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