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跨学科融合原则、路径与效果分析

来源:教师资格 发布时间:2020-09-13 点击:

 初中地理教学跨学科融合的原则、路径与效果分析

  【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注重跨学科学习,研究跨学科融合的原则、路径,科学地分析融合效果就显得十分必要。做到适度、融合,以学科本位为核心,构建恰切的地理情境,我们就有可能收到预设的教学效果。

  为了突出地理学科的主体地位,我们应当坚守适度性、融合性和本位性原则。跨学科学习并不是刻意追求跨学科性,而是本着一种适宜的态度,在迫切需要的时候展开相关的拓展、迁移,以地理的视角纳入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思维视角。比如“地理课堂可以通过诗歌描述地理事物并带给学生一种新的、美的意境和情调,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审美观念。①”这种链接一方面可以艺术化、情趣化处理地理知识,吸引学生乐此不疲,一方面契合地理作为人文学科的特点,可以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所以,这样的跨学科学习是积极的、适度的,能够相融的。但是如果整节课一直不断地引入诗歌,或者过分强调相关学科的知识,就会出现喧宾夺主的倾向,反而使地理学科丧失了主体地位。

  如何跨学科教学呢?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教学所需要的具体场域、道具等环境,具有鲜明的预设性、针对性和现实性,师生借助特定的“境”实施教和学的活动。地理情境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可以贯穿整个的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习是个体与情境持续互动中,不断解决问题和创生意义的过程。情境不是学习了学科知识或技能之后,检验掌握程度的试验田,而是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逐渐形成,学科知识和技能不断结构化的基础。②”跨学科教学和情境结合就会带给学生生动、动态、仿真甚至真实的现场感,便于理解地理学科的价值,综合提高地理素养。

  请看下面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地形和地势”的教学。

  师:前一段时间,去新疆支教的同事回来了。他从我们这坐着大巴到了徐州坐火车,沿着陇海线,一路向西,同学们,猜一猜,他对中国的地形和地势有什么感受呢?

  生猜,只是凭借“道听途说”或者照本宣科。

  师:我的同事这样描述――起初觉得,处处可见多么熟悉的水乡,山充其量不过是小高坡,或者小丘陵,树木葱葱,那水呢与岸几乎相平,野鸭水鸟时隐时现,再见了,我的家乡。到了徐州,奔出徐州站,风景大不一样……远远的,山愈来愈多,风越来越大,气温越来越低,火车两边越来越空旷,或者穿山越岭,……

  师问:同学们,你们从刚才我的转述中,能说一下我国自东向西的地势有什么变化?地形有什么特点呢?

  建议采用下面的手段说出自己的认知:

  1.绘图。用简笔画的方式呈现中国的地形和地势特点。

  2.导游词。向老外浓情介绍我们可爱的中国。

  3.用简要的语言以提要钩玄的方式概括出来。

  4.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或省份,自东向西描述。

  以上的案例说明,课堂活动情境中将他学科的知识融入其中,如果做到妙然天成,学生就会不自觉地受到影响,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地理能力,健全人格,养成良好的地理素养。

  针对八年级下册“中国在世界中”一课的教学,笔者设计了老这样的活动:以“我的祖国和我们的世界”为话题,展开一次综合性活动,具体过程是:

  1.集会,讨论活动方案

  2.研读教材,提炼出要解决的问题,确立要实现的目标。

  3.分项分工合作,获取诸多方面的素材,全面了解中国在世界中的分量,着重从地理学科的角度了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相比存在的优势抑或不足等。

  整个活动过程以地理研究为主线,适度涉足其他学科,综合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学生在综合性活动情境中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发挥潜能,展开活动,贯通不同学科的知识。

  跨学科融合式的地理教学永无定法,需要我们相机而动,不可囿于一端。如果我们坚持地理学科本位思想,做到适度、因时,就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注释】

  ① 刘新民 .核心素养之我见[J]. 地理教育,XX.

  ② 刘桃. 初中地理与其它学科融合教学刍议[J]. 地理教育,XX.

推荐访问:跨学科融合 跨学科 路径 融合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心得
下一篇:个人承诺书(承诺书)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