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财政局信息科年度工作总结与县财政局半年工作总结汇编

来源:普通话 发布时间:2020-09-21 点击:

  县财政局信息科年度工作总结与县财政局半年工作总结汇编

 县财政局信息科年度工作总结

 县财政局信息中心年度工作总结20**年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金财工程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财政信息化工作加速推进的一年。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局信息中心以服务财政改革发展为中心,以财政业务系统运维保障为重点,以财政网站建设管理为窗口,扎实工作,务求实效,运行维护保障取得新拓展,机房建设管理跃上新台阶,服务财政中心迈出新步伐。财政业务系统运维保障在全省会议上作工作交流,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在上半年全省量化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督促和指导县市区完成机房改扩建,撰写的调研材料被厅领导批示。一年来,信息中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一、加强督办协调,推进财政政务网上公开财政网站是财政部门在互联网上发布政务信息、提供在线服务、与公众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按照政务公开要求和责任分工,我们加强信息上网及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站的维护工作,对需要上网公开的财政资金分配信息在经审批后及时传输上网,对财政政务信息及时更新。克服财政政务公开软件升级后工作量大幅增加的困难,按照省里规定和新软件的要求,新上信息严格按规定模板填制,同时将20**年已考核过的资金全部从旧软件中导出,按照省规定模板修改后重新导入新软件上传。下半年局党组明确由信息中心负责政务公开的日常工作后,信息中心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组织协调、督办检查等工作,扎实推进全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使政务公开工作在公开内容上进一步拓宽,在公开的质量上进一步提高,在公开的社会效果和社会影响上进一步扩大,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市直上网公开资金34项,金额14306万元。资金到户51128户,金额2992.07万元;资金到项目5项,金额80万元。网上接受群众咨询投诉建议81条,其中财政31条,已回复81条,其中财政31条,回复率为100%。网站点击浏览次数21540次。除此之外,通过电话、信函、qq等其他途径接受并处理群众咨询、投诉建议2条。市水利局、市文化体育局、市农业局、市财政局等15个单位的部门预算按要求公开。通过逐项逐条对照检查,按考核总分值100分考核,自评得分99.4分。**县财政局信息中心积极服务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站建设管理、查询点建设管理、数据录入更新等工作扎实有力,上半年县政务公开工作被省评为优秀等次,年终量化考核复核成绩在县市区名列前茅。在精心维护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站的同时,我们加强了荆门财政网站、内部办公网站的建设及维护工作。利用财政内部网站建立《财政业务信息系统技术支持》子网页,设置计算机及网络故障处理、集中支付、资产管理等栏目,以问答式介绍常见问题处理;将各个业务系统的登录窗口整合到办公资源网站之中,统一登录界面;建立预算、国库ftp系统,拓宽文件交换途径。通过荆门财政简报、中国财经报、荆门日报、中国荆门网站等媒体获得稿源,加强网站更新。初步统计,荆门财政网站、财政内部网站更新信息1200多条。我们还积极做好会议、活动的摄影摄像工作,摄影摄像68次,为网站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加强运维整合,推进技术支撑服务针对预算单位反映财政软件不稳定、网络维护不及时等问题,经过调查研究,确定了“三统”、“三分”、“三合”的运维模式。“三统”即统一运维主体,统一运维服务,统一运维管理。“三分”即将管理权限与操作权限相对分离,将运行维护责任分工,将预算单位按财政业务口分划由代维公司提供一体化服务。“三合”即信息中心直接服务与专门公司代维服务相结合,上门现场服务与网站互动服务相结合,技术支撑服务与业务支撑服务相结合。按照这一模式,信息中心配合科室(单位)按程序招标确定代维服务公司,统一签订代维服务协议,加强对服务公司代维行为的约束。代维费每半年结算40%,服务质量保证金(年服务费总额的20%)与代维公司的服务质量挂钩,年底由信息中心组织预算单位测评后按满意率比例结算。服务被预算单位投诉经查实的,在服务质量保证金实行比例结算的基础上,每次另行扣减服务保证金总额的0.5%,扣完为止。为帮助代维公司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信息中心组织集中培训,讲解软件安装、数据备份及常见问题的处理等。为督促代维公司履行服务协议,下发《关于财政业务信息系统代维服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告知预算单位代维服务内容、投诉举报渠道等,请预算单位监督代维公司履行服务协议情况。公开服务电话,接受预算单位咨询和对代维公司的投诉,做到有问必复。自实行服务代维以来,共接受电话咨询或通过电话解决信息网络系统问题240多次。在加强对预算单位服务的同时,信息中心加强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入侵检测等设备维护,及时处理软件、线路、设备等故障,保证了网络系统畅通、稳定。今年来,共处理路由器、交换机等大型网络通讯故障8次。运用信息技术贴近服务财政改革发展是信息中心的核心任务。一年来,信息中心加强对部门预算、集中支付、e财指标、资产管理等业务系统的技术支撑。配合上线部门预算系统,安排两个人全程参与,从10月17日到22日,连续六天白天晚上连轴转,完成了包括设置录入表、设置表间公式、定制报表等工作,整理出全省第一个部门预算系统安装手册。对国库集中支付、e财指标系统,为了不影响工作时间内的正常支付业务,经常下午下班后才进行系统升级、数据库维护,有时一加班就是一整夜。对财税库横向联网系统,配合公司升级应用程序,由sysbase数据库改为oracle数据库,安装在收付系统数据库服务器,实现设备综合利用。对非税收入系统,上半年根据科室需求接收原由科室管理的非税收入服务器,依托财政业务专网,将财政、银行间的拨号联接改为光纤联接,提高了网络线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下半年,配合开展系统升级,重建非税收入服务器,实现银行代收信息实时查询。对资产系统,配合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固定安排一人负责资产清查软件的技术保障,参加财政部组织的资产清查软件培训,部署安装资产管理服务器。还安排人员全程参与业务科室对预算单位资产清查工作进行检查,一方面调查了解预算单位对财政业务软件的掌握使用情况,一方面为预算单位现场解决软件操作使用问题。对工资统发系统,运用技术手段直接对工资数据库进行操作,协助科室两天完成市直统发工资的数据录入,在规定时间内将所有应补发工资在规定时间补发到位。今年来,共升级收付系统1次,处理运行故障12多次;升级e财指标系统1次,处理运行故障5多次;升级资产系统次,处理运行故障6次。这些只是登记有维护记录的部分工作量,很多没有登记。

 三、加强督促指导,推进机房标准化建设管理作为金财工程建设的基础,计算机机房建设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对机房建设管理,局党组十分重视。局长陈祖涛针对市客观实际,要求市局信息中心重点在管理上下功夫,保证机房安全稳定运行;县市区先行一步,重视和加强机房建设,为推进金财工程奠定坚实基础。在全市会计工作会议上,局长陈祖涛就机房建设再次作了强调。**区财政局先行一步,投资30余万元建设局域网及计算机机房,制定《**区财政局局域网管理办法》、《**区财政局机房管理制度》等,机房建设管理规范有序。6月,信息中心组织机房建设管理学习参观,在**区财政局召开机房建设管理现场会,县市区财政局信息中心负责人、分管领导参会,局领导到会讲话。会后,各地迅速行动,机房建设管理掀开新的篇章。**市财政局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及机房建设,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要求管理、高投入保障,为全市机房标准化建设树立了新的样板。目前,县市区全部完成机房改扩建工作,**区财政局已验收,东宝、沙洋、京山、钟祥正在试运行准备验收。在机房建设中,我们做到了严把五关。一是严把工作要求关。认真落实《**省市州县财政局机房建设基本技术要求》、《**省市州县财政局机房建设规范》,以标准化来要求和规范机房改扩建。二是严把政府采购关。工程建设、设备采购中按照政府采购程序,通过公开竞标确定供应商,未出现“暗箱操作”。三是严把材料供应关。网线、地板、吊顶、电源、消防报警、网络设备等,全部选用具有相关合格证明的优秀品牌和成熟产品,进场有验收,施工有确认。四是严把工程建设关。在综合布线、机房装修、整体供配电、网络通信、消防报警、防雷保护等项目建设中,从材料进场到施工,从设备安装到调试,加强工程监理,严把工程质量。五是严把竣工验收关。工程竣工后,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部门进行检测。在此基础上,按照《**省市州县(区)财政局机房建设验收办法》进行验收。

  各县市区财政局信息中心以机房建设为财政信息化工作的新起点,加强运维保障工作,进一步健全了相关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对财政业务系统的技术支撑服务。**县财政局虽然未成立专门机构,人员也没有按要求到位,但在信息化管理与服务上还是做了不少工作。由于办公条件限制,市财政局虽然暂时未进行机房改造,但进一步加大了管理力度。在20**年委托安全公司开展安全评估的基础上,开展了信息系统加固及优化工作。今年,又委托专业公司对已运行5年的机房不间断电源进行首次检修,消除安全隐患,掌握运行状况,对其供电能力做到心中有数。

 四、加强计算机及网络管理,推进安全体系建设加强ip管理。近年来,我局计算机更新或新购较多,ip变动较大,原ip管理方案已不能满足工作需要。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重新规划ip分配方案,组织人员逐机调整,并将每台计算机的常用网络配置制作成标签贴纸,贴在计算机的显眼位置,方便今后维护管理。同时详细登记计算机配置、mac地址等信息,建立健全计算机档案。加强安全管理。按照市有关部门统一部署,开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搜集整理基本要素、网络结构、系统边界等方面的资料,完成《金财工程系统定级保护报告》并上报。市金财工程系统的预算指标管理、国库支付管理、政府采购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子系统,分别自评为二级安全防护等级,金财工程系统自评为二级安全防护等级。加强计算机及网络运行安全监管,明确要求财政业务用计算机未采取保护措施禁止直接联入互联网;使用业务信息系统必须设置登录口令,操作人员离开计算机时必须退出业务信息系统;计算机必须安装和实时运行杀毒软件,杀毒软件必须每星期至少升级一次;规范上网行为,不访问、浏览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网站网页,不下载、运行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文件,不接收、查看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邮件。开展安全检查,督促落实相关安全措施,规范计算机及网络使用行为。**区财政局在严格实行内外网物理隔离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分类部署5台防火墙加强安全管理,实行ip与mac地址绑定,上线网络监管系统,统一部署网络版防病毒软件,从设备、技术等方面加大了安全防御力度。加强数据管理。严格执行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业务数据库的备份措施,在策略上实行周备份与日备份相结合,在设备上实行硬盘备份与磁带库备份相结合,定期检查备份设备运行、数据库备份情况,保证数据备份安全、有效。

 五、加强业务学习培训,推进信息化能力建设按照局学习计划安排,组织全局信息员业务培训,重点学习了财政网站、财政邮件系统、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为了加强对预算单位财政业务用计算机的防护,经争取局领导同意,将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管理纳入财政资金管理程序和行政事业会计实务培训内容。培训前,信息中心认真准备,三次修改培训讲稿,两次进行内部试讲,保证了培训效果。信息中心内部加强学习,前后8次参加省财政厅、市信息产业局组织的业务培训。本人参加厅信息中心学习考察组赴新疆学习考察金财工程,撰写的报告受到副厅长王祺扬的肯定。认真准备“我讲我的业务”资料,形成《推进金财工程建设科技财政》文稿报领导审定。

 六、加强制度建设,推进规范化服务管理下发《财政业务信息系统管理办法》、《预算单位财政业务用计算管理办法》等制度,进一步明确和落实信息中心、财政业务信息系统主管科室(单位)、财政其他业务科室(单位)的责任。具体是财政业务信息系统主管科室(单位)对业务信息系统负主管责任;财政信息中心对业务信息系统负运维责任;财政其他业务科室(单位)对业务信息系统负协作责任。我们还根据系统用户的职责,对每个财政业务信息系统设置系统超级管理员、系统应用管理员、系统操作员、审核(审批)人等用户岗位。系统超级管理员由信息中心明确专人负责。系统应用管理员由财政业务信息系统主管科室(单位)明确专人负责。系统操作员由财政业务科室(单位)、预算单位明确专人负责。审核(审批)人为财政业务科室(单位)、预算单位的负责人。通过这些制度,进一步明确了相关单位的责任,为推进金财工程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一年来,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财政业务没有一个统一的应用支撑平台,各业务系统自成一体,相互整合差,数据查询、汇总、分析困难;财政核心业务上网,对网络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数据安全存储和运行的保障体系建设还有待加强;介入财政业务不深入,和业务部门沟通不经常、不紧密;服务方式还有待改进,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总结20**年信息中心工作,感触很多,可以说功劳不多但苦劳、疲劳不少。比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工作难度大,全市财政信息中心全员投入、全力支持,团结协作、任劳任怨,不少同志经常加班加点,有的带病坚持工作,付出了超常的劳动。比如财政信息化,唐兴华要维护管理服务器设备及集中收付系统、财税库联网系统、政府采购系统等;陈春华要维护管理网络设备及非税收入信息系统、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等;张莉要维护管理三个网站及部门预算系统、预算指标管理系统等,大家平时都很忙。为了处理机房和业务系统数据库突发问题,今年唐兴华7天年休前后休了三次。陈春华主动放弃年休,以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研究网络问题。张莉负责摄影摄像、全局ip管理、三个网站的维护、政务公开网站的日常工作等,从来都是任劳任怨。特别是在政务公开工作中,张莉一个人完成了其他市州几个人的工作量,为了保证数据及时上传网上经常加班加点。年终量化考核复核期间在办公室加班,因为楼道灯没有开,下楼梯时还摔了一跤。回想过去的一年,心中“五味俱全”:最高兴的是,各级领导对财政信息化工作越来越重视、越来越支持。县市区财政局今年全部完成机房改扩建工作就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最受鼓舞的是,信息化服务财政改革发展的领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已全面渗入部门预算、集中收付、非税征管、资产管理等工作。可以说,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撑,没有信息中心的配合,很多工作会受到影响甚至无法开展。最担忧的是,随着财政业务应用越来越多、财政专网覆盖越来越广,对安全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局信息系统安全基础建设比较滞后,越来越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工作需要,越来越难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安全形势。最尴尬的是,金财工程是“烧钱工程”,不仅要花钱而且要持续花钱,不花工作被动,花了领导被动。最无赖的是,信息中心的职能到现在全省还没有统一,金财办形同虚设,信息化建设监管力不从心,服务象小工被吆喝,劳动象义工被忽视。20**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结合”上下功夫,积极推进业务应用。坚持与深化财政改革相结合,财政改革延伸到哪里,信息系统的支撑就服务到哪里,促进管理与技术有机融合。二是在“稳定”上下功夫,努力加强信息系统维护。加强网络系统、业务系统的运行维护,做到“一降低两提高”(降低故障发生机率,提高运行稳定性、提高服务效率)。三是在“安全”上下功夫,严格保护信息资源。进一步强化安全建设,加强物理设备、网络操作系统、应用系统数据等的安全防护,建立起包括安全技术、安全人员、安全管理等全方位、多层次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对影响信息安全的事件能够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四是在“公开”上下功夫,积极宣传财政改革发展。按照电子政务及政务公开的要求,加强财政网站建设,做好网站公开工作,增强财政工作透明度。五是在“服务”上下功夫,着力提升工作质量。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切实做好服务工作,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主动思考,主动参与;由技术服务向技术服务与业务服务相结合转变,通过信息技术切入业务工作,支持和配合业务科室加强和改进业务管理;由事务服务向政务服务转变,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后续开发和综合利用,为推进财政改革发展当参谋出主意。

 县财政局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县财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和财政目标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把握财政工作的重心和工作重点,积极履行财政工作的职责和职能,全面深化财政改革,切实保障民生需要,加强财政监管,促进了隆昌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一)狠抓收支管理,确保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围绕财政收入目标任务,组织协调各征收部门,完善财政收入考核办法,分季下达目标任务,分月进行目标考核,奖惩逗硬,严格量化考核,确保应收尽收。1-5月份,全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实现35501万元,同口径增长17.9%。截至5月底,全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已提前实现双过半。

 (二)优化支出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围绕实现“保基本、保民生、促发展”的目标,积极调整支出结构,统筹财力,突出重点,全面完成了财政各项工作任务。

 1.确保机构正常运转坚持有保有压的原则,妥善安排财政基本支出,保证了财政供养人员工资,公务员津贴补贴,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以及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调标和发放,及时拨付各项公用经费,保障了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调动了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2.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继续推动实施“十项民生工程”,重点保障办好19件民生实事,保持对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截止5月,全县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达70%以上。①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20**年1-5月共有728人享受岗位补贴、1002人享受社保补贴、3500人享受职业培训补贴、12211人享受免费职业介绍。支持落实城镇新增就业、城镇失业人员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等计划,不断扩大就业规模,提高社会就业水平。

 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一是大力支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推进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县按照小学560元/生.年,初中760元/生.年的补助标准,上半年已安排20**春季学期中央及省级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补助20**.344万元,使全县64000余名学生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并保证了各中小学正常办公教学的需要。二是及时落实各类国家助学惠民政策、资金等。按照小学为1000元/生.年,初中为1250元/生.年的补助标准,20**年春季学期共补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5573人;按照1500元/生.年的标准,继续发放今年春季学期中职学校学生补助国家助学金、免学费补助资金,惠及我县4418名中职学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免作业本费政策,惠及全县64000余名学生;按照500元/生.学期的标准,落实学前教育“三儿”资助政策,惠及2109名儿童;落实免除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政策,惠及3020名学生。

 ③强化社会保障职能。一是全面落实国家提高城乡低收入和特殊人群收入的各项政策,全力保障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基本医疗保险、新农保等支出,群众生活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二是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着力缓解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投入资金进行廉租房、公租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发放廉租住房补贴等,努力让中低收入者“住有所居”。

 ④加大医疗卫生投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乡卫生服务体系,支持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试点,全面实施疾病应急救助制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落实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补偿政策。⑤促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支持乡(镇)村综合服务体系和薄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各项文化惠民工程,落实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户户通”运行维护费、农村文化建设“村级五项经费”政策。加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支持体育部门所属大型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⑥推进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探索研究财政支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政策体系。支持城乡社区管理、“大调解”、司法救助、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和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支持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支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监测,确保食品安全。支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对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支持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落实计划生育、“单独两孩”等政策。

 3.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①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强化扶持政策的导向作用。全面落实好国家结构性减税等积极财政政策,建立健全了财源建设奖励扶持机制;整合科技研发、节能减排等专项资金;优化政府投资结构,落实鼓励引导民间资金和社会资本的财税优惠政策,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落实工业聚集区税费扶持政策;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支持培育全县支柱产业和重点骨干企业引导企业做“大”。

 ②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支持高新产业优先发展。完善财政支持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提升,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力度,完善创新驱动发展财政体制机制,健全财政支持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加大重大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奖励力度。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③加大项目建设投入力度,统筹城乡全面健康发展。支持建立多元可持续的城乡建设资金保障机制,全面整合财政资金,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争取地方政府债券、创新政府融资担保方式等措施,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推进“五项任务”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发展、齐头并进。

 ④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县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推进农村改革为主题,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加大财政支农投入,优化支农扶持体系,创新支农机制,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保障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一是积极推进新村建设。安排支农专项资金,支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省级新村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示**县、专项扶贫、高标准农田、新农村综合体、幸福美丽新村、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二是及时兑付强农惠农补贴。全县发放粮食直补资金482万元,农资综合直补资金4351万元,拨付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补助资金219万元。切实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和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条件。⑤积极支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全县可持续健康发展。落实财政优惠支持支持节能环保产业优先发展,支持生态环境民生工程:开展天然林保护及退耕还林工作,通过“金土地”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治**县域内中小河流域,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切实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和人居水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理论。

 (三)开拓创新,全面深化财政改革不断推进财政改革创新,提升履职能力和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和绩效化水平。

 1.深化部门预算改革。进一步完善综合预算办法,改进预算编制方式,实现财政供养系统和预算编审系统的数据无缝对接,完善定额标准体系和项目预算管理模式,所有预算单位的年初部门预算全部提交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切实提高了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预算到位率。

 2.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手段,优化政府采购程序,妥善处理政府采购与公共资源交易整体改革的关系,不断提高政府采购的服务效率。强化政府采购项目的跟踪问效,提升政府采购的服务质量和水平。继续做好镇(街道)和行政事业单位的车辆定点保险和20**年通用货物协议供货及抽取和征集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等工作。今年已完成采购项目60次,协议供货383次,确定20**年通用货物协议供货商23家,完成抽取政府采购评审专家45次,新征集政府采购评审专家3名,执行采购金额4870万元,节约资金442万元,节约率达8.3%。

 3.积极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加大预决算信息公开力度,继续扩大信息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完善公开机制,切实提高预决算信息的透明度。20**年,除公**县级所有财政拨款单位的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外,还将公开范围扩大到所有乡镇,发挥信息公开的正面效应,努力打造透明政府。

 4.推进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完善政府间收入划分,全面完成印花税、契税和企业所得税共享划分工作。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税收制度改革的各项部署。推进建立财力与事权相匹配、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加强对税收优惠政策的规范管理,清理纠正自行制定的越权减免税政策。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

 5.深化绩效预算管理改革。扎实开展预算绩效评价,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在强化事前控制,提前细化预算编制,推进实现绩效目标全覆盖。抓好事中执行,强化支出执行结果通报考核,深化专项资金绩效分配改革,严格实施中期评估,加快预算执行,动态优化支出结构。严格事后审查,加大结余结转清核力度,加强财政决算审查,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优化评价方式,强化结果运用,推动全县绩效评价扩面增量,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6.深入推进公务卡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务卡结算制度,改善公务卡制度推广环境,强制实行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实现公务卡结算全覆盖。截止5月底,全县共办理公务卡847张。

 (四)依法理财,不断加强财政管理1.推进法治财政建设。①贯彻落实《中共**县委关于推进依法治县的意见》文件精神,为创建全省依法治县示**县提高全面保障,出台我局关于推进依法治县、法治财政建设的具体实施意见。加大开放式决策力度,促进财政决策公开透明。

 ②积极开展依法行政网络平台试运行工作,认真清理各项行政权力事项,共清理出行政权力160项:其中行政审批(许可)1项;行政处罚142项;行政强制4项;行政裁决1项;其他行政权力12项。规范财政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监督。

 ③继续推进普法工作,加强财政法制宣传教育。我局通过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工作,切实提高了财政干部职工的法治观念,以及全体财政干部的履职能力,提升机关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水平,促进财政事业健康发展。

 2.财政监管进一步加强。①加强国库管理。做好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国库现金、财政专户监督管理。加大资金支出审核力度,充分发挥国库集中支付的监管作用。截止5月底办理支付业务10702笔,其中直接支付8917笔,占83%,授权支付1785笔,占17%,资金支付准确率达到100%,充分发挥了国库集中支付的监管作用。

 ②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加大财政评审力度,强化项目投资控制。今年1-6月,**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共评审项目51个,有效的遏制了高估冒算,弄虚作假的不良现象,提高了政府资金使用效益。

 ③完备“三公”经费支出控管制度:按照中央、省市县厉行节约的要求,执行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部署安排,牵头制定了“三公经费专项整治方案”、“解决违规发放钱物相关规定”,正拟实行“**县公务接待标准”等相关制度,严格支出管理,严控行政成本,切实缩减了一般性支出。

 ④加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建设,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运作机制,不断扩大动态监控范围,合理确定监控重点,全面跟踪财政资金的申请、审核、支付、清算过程,确保财政资金安全。⑤强化财政资金监督检查。充分整合监察、审计、财政等力量,加大对各预算单位财务收支的监督检查力度,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切实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

 (五)加强机关建设,提高财政队伍整体素质1.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健全和改进学习教育制度,狠抓政治理论学习和理想信念教育,着重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精髓。完善并落实调查研究制度,开展重点课题调查研究。认真落实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民主生活会、中心组学习、等规章制度,联系财政工作实际,积极践行群众路线。组织开展机关作风自查自纠工作,坚决遏制“四风”的行为,深刻警醒和教育财政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始终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积极配合县群众路线活动办,牵头和协办开展全县“四风”问题整治活动。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走基层”、“双报到”、“结对帮扶”等活动,局领导积极与基层单位、村社联系,采用“一帮一”、“多帮一”等方式,结对帮扶基层困难的党员、群众,尽心尽力及时办理群众普遍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对群众来信来访问题高度重视,做到及时答复、妥善处理,上半年共受理群众来访7件,办结率和满意率100%。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改进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和考评办法,研究制定加强干部管理工作制度。加强干部教育培训,认真组织实施《20**年**县财政局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加强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完成惩防体系建设各项任务。严格执行党的各项纪律。完善财政内控监管机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规范权力运行流程。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考核机制。

 二、存在问题20**上半年财政工作总体情况较好,但仍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财政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县域经济依然比较薄弱,财政增收基础不够稳固,财政收入结构不尽合理。刚性支出需求不断增多,对上级财政依赖程度较高,用于支持发展的资金受到较大限制,收支矛盾依然十分尖锐。

 (二)财政资金调度压力较大。由于融资大环境不乐观,各项民生工程、重点项目资金需求量大,财政资金调度压力较大。

 (三)财政监管需进一步加强。公共财政体制尚不够健全,财政管理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监管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仍需进一步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的影响,重点项目建设所需资金缺口大;二是财政增收形势依然严峻,政策性减收因素较多;三是财政改革力度加大,财政支出压力有增无减。

 三、20**下半年工作安排20**下半年,我县财政工作将继续深入贯彻中央、省、市经济和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县委总体思路,着力培植壮大财源,优化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财政改革,加大财政监管,提升绩效管理,促进隆昌经济和社会事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

 (一)科学理财,促进增收节支一是培植壮大财源,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积极兑现落实各项财税政策;帮助和指导企业用足、用活、用好财政帮扶政策;加强税收监控,挖掘新的税源增长点;继续培植长效财源,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二是继续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在保证基本支出及运转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重点项目、“十项民生工程”和“19件民生实事”等民生支出、以及“三农”支出的投入,建设宜居、生态、平安、美丽、幸福隆昌。

 (二)深化改革,做好财政监管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和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一是继续深化改革。继续深化部门预算编制改革;深入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探索公共服务的政府采购机制;深化非税收入管理;探索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改革及公务卡改革,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加强财政监管,整顿规范财经秩序。健全完善政府性债务监管机制;加强对重点项目、民生工程的预决算审核;对财政专项资金实施督查、跟踪问效;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规范化管理的相关制度;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控一般性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三)常抓不懈,加强队伍建设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增强法制意识,落实和完善惩防体系建设,继续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不懈地加强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不断提高财政干部的综合素质,保障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财政局紧紧围绕“保安全、重开源、强管理”的中心思路,以创新为支点,突出工作的开拓性和主动性,涵养壮大财源税源,创新绩效运筹理念,优化财力资源配置,全力推动城市提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化综合管理改革,为实现“强中心”战略和建设幸福禅城提供了持续稳健的财力保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20**年**区财政预算收支执行情况20**年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09,643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2.2%,比20**年增收57,053万元(可比口径,下同),增长10.3%。税收收入483,835万元,同比增长10.4%,其中,国税部门收入131,403万元,同比增长10.3%,地税部门收入352,432万元,同比增长10.4;非税收入125,808万元,同比增长10.2%。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543,847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4.6%,比20**年增支50,960万元,增长10.3%。

 二、财政运行主要特点(一)收入规模刷新纪录。辖区税收总额达173亿元,当年预算总财力超过158亿元,连续三年站稳100亿元大关,其中区级可用财力建区以来首次冲上100亿元大关。

 (二)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及其税收收入分别完成61亿元、48亿元,增长10.3%、10.4%,与gdp预计增速协调同步,财政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关系增强。

 (三)税源结构加速优化。税收区级留成32亿元,税收分享比例比上年再提增1.3%,收入含金量提高,反映我区主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取得明显进步。

 (四)资源配置效率增强。提升运筹调控水平,筹措城市升级财政资金超20亿元,直接注资“大国资”平台10亿元,同步支撑“创文”、城市管理、“三打两建”、招商引资等中心工作,推动“强中心”战略实施。

 (五)民生投入保障得力。坚持民生财政的价值取向,公共财政预算民生投入33亿元,支出比重超六成,足额落实省、市、区民生实事资金,并及早划拨到位,着力提升民生福祉。三、20**年**区主要财政工作情况20**年,我们继续贯彻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深化管理改革,狠抓增收节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一)广辟财源,深挖潜力,主动强化财政核心保障能力加强财经形势调研工作。关注财税体制改革动向,开展民营经济、楼宇经济、传统产业、制造业等专题税源调查,着力留住优质财源,主攻重点财源,培植后续财源。强化收入综合征管体系。及早部署抓好收入组织工作,健全联动创收工作机制,对提升税收增速和收入质量进行绩效考评,调动各责任主体参与财源建设工作的积极性。按照“正税清费”原则加大非税收入清理力度,改革征管流程,堵塞征管漏洞,落实源头管控、以票控收,确保应收尽收。用活政策拓宽筹资渠道。搭建区镇两级财政与国资联动运营的机制,放大财政杠杆效应,增强公资系统资产实力,积极推进政策性融资工作,组织好中长期的现金流量规划,把握好投融资的节奏和力度,着力实现与项目建设周期相匹配,为城市升级行动提供“第二支撑”。

 (二)加大投入,优化结构,着力服务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统筹调配财力,推动城市升级。全力筹措调控资金。推行滚动编制项目预算,充分释放资金绩效潜力,投入城市升级财政资金超20亿元,为城市升级顺利启动提供宝贵的第一桶金。实施项目竞争性排序。积极转变理财观念,实行项目运营效益事前综合评价,界定项目投资规模和策略,力争实现投入与产出的动态匹配。规范资金运作秩序。开通政府采购、基建审核和资金划拨绿色通道,从优从速服务城市升级行动,大幅提升资金的运作效率,为城市升级项目加快推进打下扎实的机制基础。落实扶持政策,加快产业转型。坚定产业发展导向。实施“三旧”改造促进产业提升等政策,加大对新兴产业和园区经济的财政扶持力度,鼓励企业科技研发,推动重大项目落户禅城,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中央、省、市及区各项企业扶持政策,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达4.1%,开展“企业服务年”工作,促进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均衡有序发展。引导低碳经济发展。安排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流向节能产业,打造高端产品和高端技术自主创新平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继续实施家电下乡等财政补贴政策,发挥财政倍数效益,促进辖区消费增长。加大民生投入,提升保障水平。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拨付教育经费12.6亿元,大力推进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残疾儿童少年十五年免费教育,不断完善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促进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化发展。支持医疗事业发展。拨付医疗卫生经费2.4亿元,优化完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免费孕前优生检查,落实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完善社保就业工作。拨付社会保障和就业经费4.7亿元,探索建立低收入人群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模式,提高居民住院医保待遇水平,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广覆盖,落实免费安装“平安钟”、残疾人托养、再就业补助等惠民措施。加强文化惠民事业。拨付文化体育与传媒经费0.6亿元,全力支持“创文”工作,打造十分钟文化圈,建设推广农家书屋、数字图书馆,健全文化体育基础设施,活跃城乡群众文化活动。推进安居工程建设。多渠道统筹资金6.2亿元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落实财税扶持政策,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着力缓解贫困家庭居住难题,促进实现住有所居目标。加大公共安全投入。拨付公共安全经费7.1亿元,推动“三打两建”工作顺利开展,支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规范市场秩序,维护社会稳定。落实公交惠民措施。拨付公交运营补助2亿元,改善公交车辆、站台及枢纽等基础设施,优化公交运营网络,保障市民顺畅出行。

 (三)筑本强基,激发活力,促进管理机制体制推陈出新改革优化财政管理体制。创新“区镇联动、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财政管理体制,强化对基层发展经济、培植税源的激励作用,加速壮大镇街财力,服务好产业转型和城市升级大局。试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开拓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行模式,深化区属公有企业财务集中核算改革,探索编制区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促进资本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健全政府预算管理体系。创新社会管理模式。首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实施办法,率先启动公共事业领域改革和转型,探索竞争性择优分配机制,稳步扩大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深化公务卡结算改革。全面铺开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将78个预算单位纳入第三批公务卡改革范围,实施强制结算目录制度,加强和规范预算单位公务支出管理。

 (四)科学运筹,盘活资金,不断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打造民主预算管理体系。全方位引入民主元素参与预算编审,建立预算编审全程同步交流机制,实现与预算执行的有机衔接,按照“轻重缓急”对项目进行竞争性分配排序,促进预算编审更加科学、规范、透明。提升项目资金时间价值。强化预算单位主体责任,滚动编制项目支出预算,实现资金供需的实时动态调节。实施财政指标结余管理办法,提出动态管理、同步清理的理财思路,用好用活项目资金近8亿元。优化资金审批划拨效率。着力规范申领程序,精简支出审批办法,创新资金统筹运营、权力自动制衡的新型格局,主动服务一线用款需求,提供一站式资金服务。

 (五)加强监督,筑牢防线,打造财政资金安全管理体系提升自身管理层次。引入信息化技术支撑,整合财政数据资源,实现预算编制、指标管理、拨款审批、集中支付、会计核算功能的一体化管理,规划建设公共财政管理平台,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和层次。优化后台评审服务。充分引入竞争机制,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推进基建工程预结算审核和并联审批制度,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加快评审工作效率,科学有效节约财政资金,防止基建工程高估冒算行为。强化综合监督职能。建立财政内部检查、网上人大监督、总监委派跟踪、投资评审把关、绩效评价问效的财政监督体系,实现资金管理的全过程、多层次监督,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

 (六)完善机制,狠抓建设,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理财能力加强干部职工业务培训。制定执行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及财政业务知识培训,提升干部业务处理水平。鼓励财政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学历学位继续教育,优化财政队伍知识结构。构建管理岗位流动机制。实现年轻干部在多个岗位上锻炼,培养“多能手”角色,形成科学用人体系。建立效能督办机制。紧扣区中心工作,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引入效能问责制,明确科室职责,将完成情况与个人年度考核挂钩,增强忧患意识。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建立完善村扶贫专户资金管理制度,加大对帮扶村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力度,顺利完成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任务。四、20**年工作思路20**年,区财政部门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解放思想,稳中求进,着力优化税源结构,提升调控能力水平,深化实施联动机制,加大投入支持城市现代化建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社会管理创新,构建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机制体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一)注重提高预算执行均衡性,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强化联动开源机制。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综合运用税收、贴息等政策手段,实现财政与经济良性互促共进。强化收入运行监测和分析,围绕征管关键领域、重点地区、重点税源,挖掘增收潜力,提高收入质量。实施严格预算管理。继续落实厉行节约各项措施,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探索预算项目库建设,加大财政存量资金分类清理力度,增强预算单位用款责任主体意识,提高预算支出的均衡性和有效性。跟进体制实施效应。关注新一轮区对镇(街道)财政体制实施成效,扎实做好区域间财力测算分析,确保财权与事权相匹配,改革平稳有序衔接,发挥好体制的激励作用。

 (二)注重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全力支持产城融合互动联动支撑城市升级。推动政府资源、资产、资金的联动运营,财政主导发挥杠杆作用,用好用活政府资源,放大公有资产的投资效应,促使多元资金相辅相成、补位联动,打造稳健高效的资金运作链,全力支持城市建设管理和水环境整治。加速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发展禅西智慧新城、欧洲工业园和绿岛湖等产业载体,完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补贴机制,综合运用好税收激励、专项补助等政策措施,全面支持产业链延伸发展,服务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三)注重支持公共事业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发挥财政资金政策导向作用,创建公共产品的多元供给方式,构建激励与约束相兼容的政府购买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培育并支持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实现公共事业的最佳供给和公有资源的有效配置,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公共需求。创新办学管理体制。加强区级对教育改革发展的协调统筹力度,制订科学合理的财政投入机制,助推实施新型办学管理模式,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探索医疗卫生改革新路径。稳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补偿机制,集聚医疗资源进行组团联网运营,推行新型医疗管理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高社会保障整体水平。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标准和医疗门诊、住院费用报销水平,扩大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范围,落实农村劳动力“双转移”政策,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推进和谐平安禅城建设。创新平安村居建设的多方联动资金保障机制,加大“e超市”、“天眼工程”、智能交通等项目建设投入,落实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和食品安全监管整治经费,着力打造平安禅城。

 (四)注重创新财政监管机制,全程提升安全绩效水平深化民主预算改革。坚持民主优先、绩效优先,探索为民办事征询民意和项目绩效专家论证相结合的方式,适时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参与预算编审,强化竞争性分配机制,将民主程序前置到预算编制的源头,不断丰富民主预算改革的内涵。全程提升资金绩效。全面建立涵盖项目资金筹措、分配、使用、监督和评价各环节的绩效管理体系,控制优化资金综合使用成本,建立绩效循环约束机制,充分释放资金运作效益。完善财政内控制度。健全财政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规范业务操作流程,着力建立“职责明确、结构合理、流程清晰、运行高效”的内控管理制度。

 (五)注重强化队伍建设管理,全面丰富财政文化内涵加强思想武装引领。坚持不懈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努力培养“敢于争先、善于创新、敢于负责”的干部气质。强化财政业务培训。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通过开展全局性教育培训、部门性的专题学习等不同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组织财政业务教育培训,培育先进的机关文化理念,逐步形成具有核心价值导向的队伍战斗力。开展财政科研信息工作。充分宣传财政工作重点、亮点,围绕财政改革发展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竭力打造科研信息精品,更好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参谋作用。

  20**年我局财务工作按照市统计部门财务管理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当好家、理好财,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目标认真开展工作,认真开展了统计事业经费的预算、决算,建立健全了内控制度,做好了记帐、算帐、报帐等日常会计事务工作,及时地为单位提供翔实的会计信息,促进了局内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强化会计基础规范化建设

 1、建立机构。严格按《会计法》规定配备了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且相对稳定的财会人员2人,会计、出纳各一人,具体负责单位的财务工作。2、加强了财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核算和监督,做到帐目清楚,帐证、帐实、帐表、帐帐相符,使财务基础工作规范化。3、完善了财经制度。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电话管理、车辆管理、接待管理、会计档案管理等制度,使全局职工行为有制度约束,规范了财务会计工作;使单位资产有方案管理,保护了国有资产;使会计档案有专兼职人员负责,严格做到了档案保密、防火、防潮、防蛀、防盗。4、开展了内控和审计工作。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认真开展自查分析,对不完善的方面及时加以整改。5、加强财务人员的素质教育。我局配有会计、出纳各1人,为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积极组织财务人员参加县财政组织的培训及继续教育学习,并为财务上订了《会计与审计》专业书刊,使财务人员全面深入的学习财务知识,开拓视野,丰富知识,进一步优化了财会人员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了财务管理的综合水平。

 二、严格执行资金管理制度1、认真开展了财务预算工作,及时上报各类报表和信息,全年撰写财务信息4条,及时上报了财务审计情况报告,圆满完成了市、县安排的各项财务工作任务。2、严格按《统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办法》中“审计财政补助收入、拨入经费和单位非独立核算部门创收在内的各种资金来源纳入本单位预算,不能设‘小金库’”的要求,我单位经费纳入县财政核算中心统一管理,没有设“小金库”的现象。3、会计科目严格按照国家财政部制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规定设置,不存在设帐外帐、假造会计凭证行为、假造会计帐簿行为、假造会计报表行为;所有经费开支要按有关制度规定的管理权限,严格坚持主要领导“一支笔”审批制度,做到了专项专用,全年无违反财务制度的现象发生。4、为积极做好“民情家访”工作,我局努力缩减局内开支,严格控制支出,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在资金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拨出2万元用于解决联系点的困难,做到了少花钱、多办事,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由于省、市抽样调查工作业务不断增加,县上的工作经费缩减,局内办公经费紧张,给财务工作增加了压力。财务上除了做好业务工作外,将及时地为单位提供财务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当好领导的参谋,积极向县上争取资金,力争得到更大的支持。

 1

推荐访问:县财政局半年工作总结 财政局 工作总结 汇编
上一篇:高校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专题研讨发言材料
下一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研讨发言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