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和谐发展人才

来源:普通话 发布时间:2020-09-13 点击: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和谐发展人才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的‚软实力‛,不仅是发挥大学的文化引领作用所必需的,也是大学培养高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人才的需要。在新世纪首次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对以上内容也作了全面规划,指明了今后改革发展的方向。因此,在我国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大环境下,挖掘和整合地方优势文化资源,凝练主题鲜明的大学文化,有效实施和扩展优秀文化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个性品质形成的影响,建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体系,是当前高校培养高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人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凝练特色,倾力打造“主题化”大学文化 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卡西尔指出。‚人只有在创造文化的活动中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也只有在文化活动中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如果说文化作为人的符号活动的‘产品’成为人

  的所有物,那么人本身作为自身符号活动的‘结果’则成为文化的主人。‛在教育过程中,人与文化通过互动实现着双向建构,可以说,人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人的文化的生成过程。

 在文化素质教育中,大学生所在高校的地方文化的形态真实感和持续影响力是其他学校无法比拟的。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杨叔子院士指出,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而要重视大学文化建设,校园应是文化校园,学校应是文化学校,学校就是文化的凝聚。温家宝总理也曾强调指出:‚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打造以‚主题化‛为主要特征的大学文化,充分发挥大学文化的塑造和引领作用,是现代高等教育实现全面育人的根本举措。在凝聚地方优势文化资源、倾力打造‚主题化‛大学文化方面,南阳师范学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南阳是东汉光武帝的发祥地,是‚智圣‛诸葛亮的躬耕地,是我国首批 72 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上英才辈出,文化积淀深厚,南阳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南阳师院结合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创立南阳文化研究团队,凝聚地方文化精华,以享誉中外的南阳历史名人的人格精神教育为主题,充分利用和发挥以‚卧龙文化‛为核心的地方特色文化对大学生文化素养生成的影响力,积极打造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能产生潜

  移默化和决定性影响的大学文化生态环境:‚智圣‛诸葛亮以聪明和智慧安邦定国,成为‚千古良相‛;‚科圣‛张衡的天文学、地震学、文学成就成为世界科学文化史上的巍巍丰碑;‚医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成为世界中医药文化的奠基人; ‚商圣‛范蠡诚信善谋,富行其德,救危济困,令其富甲天下,孕育出了讲仁守义的商业精神。

 南阳师院坐落在卧龙岗上,与武侯祠为邻,培养的具有南阳厚重文化底蕴、个性特征鲜明的学生被社会誉为‚卧龙学子‛。学院通过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提炼,通过引导大学生参与地方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凝练出了‚博大、厚重、睿智‛的大学精神,形成了‚博学求是、笃行自强‛的校训,构筑了底蕴丰厚、主题清晰、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为高内涵、整体性、品牌化推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机制,着力构建文化素质教育“三维”体系 人是世界的主体,主体创造文化,而文化反过来又作用于主体,主体在文化的生成过程中成为社会的人,主体与文化处在双向建构的过程中。可是,在以往很长一个时期,教育学中比较权威的观点是将教育仅仅看成一个人的‚特殊的认识过程‛,看成一个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过程。传统的教育观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忽视了人的主体性,无法实现人的完整性建构,更谈不上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文化素质教育就是大学生的一种文化生成活

  动,是有意识地在专门的文化传递中对文化内容的选择和接受、对文化价值的体验和判断、对文化精神的理解和阐释。在文化素质教育过程中,文化实现着传递、保存和发展,人则获得了有价值的文化知识,丰富了自身的文化情感体验,完善了自身的文化价值观念,培养了文化创造的能力。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大学生在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着创造文化和自身主体的生成。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通过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和深刻的人生体验来实现的,是人作为自由的主体、向着自身的完整性生成所进行的一种自觉、主动的自我发展行为。在实践中,传统教育所强调的‚唯书‛的知识权威和‚唯师‛的师道尊严,直接导致了学生主体性的丧失。高校要克服传统文化素质教育中主体缺失的现象,实现大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主体生成,其根本途径是:在实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过程中树立生成性教育理念,不断加大文化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努力实现由‚灌输―塑造‛向‚自主―生成‛教育模式的转变。

 一是改革传统的人文学科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向的教育方式,以报告会、讨论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师生‚面对面‛的双向互动交流,牢固确立大学生在人文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南阳师院以大学文化为核心内容,以‚卧龙讲坛‛和‚卧龙文化书院‛为阵地,通过举办文化经典专题讲座、座谈和研修,传承

  文化、涵养学术、砥砺品质,让学生感受先贤的人格魅力,不断受到启迪。

 二是加强大学生社团组织的建设、引导和管理,开展主题鲜明、品位高雅、丰富多彩的群体文化活动 ,形成大学生人文教育‚自主―成长‛的发展机制。例如:南阳师院 63 个学生社团的典型代表、河南省高校优秀学生社团――绿茵读书会,秉承‚阅读文化经典,建设书香校园‛宗旨三十载,通过开展‚爱我南阳‛经典诗书诵读活动,引导学生诵读南阳名人名篇,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张衡的《南都赋》等,给学生以极大启迪,爱南阳、爱社会、爱民众等美好情感通过社团活动得以升华和固化。

 三是走向社会,深入实践,丰富大学生的社会文化体验。‚走进汉风楚韵,感受南阳文化‛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走进武侯祠、汉画馆、医圣祠、丹江口南水北调中线渠首、西峡恐龙遗迹园、南阳玉雕大世界等文化名胜地参观考察,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领略汉风楚韵的魅力,感受和体验厚重博大的南阳文化,增强了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南阳师院通过建立与推行以‚三个课堂‛为主线的三维教育体系,凸显了大学生的主体性,创新和完善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文化生成机制,实现培养高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人才的教育之根本目的。

推荐访问:文化建设 高素质 和谐发展
上一篇:XX研究所高端金属结构材料研究及工程化实验研发保障平台项目环境保护验收意见
下一篇:2020年全市农业重点工作考评表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