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语文课堂的情境] 如何创设有效的课堂情境

来源:普通话 发布时间:2020-03-28 点击:

  如何创设语文课堂的情境   

      教师应明白兴趣是一种对事物喜好的情绪,它是个性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中最活泼、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保证学习的直接动力,也是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发展的内因和根据。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具有复杂的心理因素。根据儿童个性心理的发展,兴趣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直观兴趣,这是儿童的一种本能的兴趣。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语言动作幽默等可以引起这种本能的兴趣。这种兴趣虽然肤浅而不稳定,但早期诱发这种兴趣,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培养更高层次的学习兴趣。其二是自觉兴趣这种兴趣伴随着情感、思维活动而产生,是有着明确的追求目的的心理因素。这种兴趣靠老师发现、引导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密切结合根据语文教学特点,利用有意义的学习材料,运用创设情境、情感诱导、动手实践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以及积极独立思考能力。其中,创设语文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

 情境教学又称观察法、欣赏法、电化教学法等。即教师将教学目标外化为一个学生容易接受的情境,让学生比较稳定,具有自觉性。其二是潜在兴趣,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心理表现。这种兴趣表现为有强烈的追求、经久不衰的爱好。它不再为偶然因素所改变,亦不为艰苦挫折而退缩,相反地能够以苦为乐,在单调平凡中找到无穷的乐

 趣。在语文教学中,要激发直观兴趣、培养自觉兴趣、开发潜在兴趣,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兴趣的培养就需创设一定的情境效应。

 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激活课堂呢?   

 一、“导入”巧创情境  

 导语是课堂教学的突破口。任何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都会十分重视导语的设计。“导课”是一堂课中提供给学生的第一感知。如果创设情境法运用恰当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刚开始上课时,有些学生还沉浸在下课十分钟的喧闹中,心情激荡,具有这样心态的学生突然集中到课堂上来,就好像奔腾的激流一下子遇到了挡路的巨石,会激起反激的浪花。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巧妙的艺术疏导,让心情激荡的学生平静下来,尽快地把他们的思绪引入到课堂上来。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课文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法,一开课就像吸石一样将学生牢牢吸引住,起到“先声夺人,一石二鸟”的功效。因此,课堂导入应该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和简洁性。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才会被吸引过来。  

 二、“朗读”感受情境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语言的形象色彩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表达出来。**书生说过:“语文老师不应像食品厂的推销员,以把食品卖出去就算完成任务,而应当象保育员,以考虑孩子的胃口,心灵的需要为己任。”小学生感情胜于理智,他们的心灵接受艺术感染的效率,

 远远超过接受一个音阶的单调的说教。文学作品,大多是作者用笔蘸着心血、蘸着欢乐或辛酸的泪水写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设置环境,就像舞台需要灯光与布景一样,创造气氛,让学生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觉。  

 三、“提问”创设情境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好奇心特别大,如果能在课堂上故意激发疑问,挑起矛盾,常常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对有关内容的思索,形成浓烈的教学气氛。提问又是一门艺术。提问如果过宽,不能触及疑点,那么,即使课堂气氛热烈,也无补于教学目的的实现;如果过深,超出学生的智力水平,那么他们会因此而丧失“跳一跳”去“摘桃”的信心。巧妙的提问须在创设情境上下工夫,因此,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提供诱因,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巧设疑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惊奇开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设疑,以疑导思,可以诱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设疑要因学习对象而异,因教材而异,因课堂氛围而异。要透彻理解大纲,深入钻研教材,认真阅读教参,搞清教材知识体系,弄通知识内部结构的有机联系,做到得心应手地驾驭教材。要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心理特征、思维品质优选问点,问在知识

 关键处;选准时机,问在教学当问处;掌握分寸,问在难易适中处;查漏补缺,问在疏忽薄弱处。  

 2.趣激疑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肯不肯参与、配合,取决于他们对教学活动的情绪状态和对所授知识的兴趣程度。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强烈的释疑欲望是学生积极思维的内在动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给他们提供自己活动的空间,必要时向学生提出需要仔细探究的问题,以改变他们的研究思路,使他们朝着科学的方向探寻,从而体验到既有趣又丰富的调查研究结果。  

 四、“板书“再现情境

 漂亮的板书设计不仅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结构、框架,也能在视觉上造成冲击,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日后对于信息的提取。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结构的时候,可将文字内容转化为图文并茂的形式,必然也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如:《**州桥》利用图文结合的板书就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体味桥的雄伟,还记住了它的与众不同。

   五、“结课”品味情境  

 课堂教学的导语显然重要,而课堂教学的结语也尤为关键,它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计应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感到“言犹尽,意未了”,一直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

 一节课或一篇课文教学终了时,教师要用准确精练的语言,抓住教学重点和主要特点,进行高度概括,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起到强化和深化主题的作用;或者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展、使之成为联系第二课堂的纽带。但是必须遵循两个方面:第一是概括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总结规律,使学生对全课程的内容和知识点明确、清晰;第二是开拓学生视野,激发思维,引起联想和思考,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常用的方法有:

   1.回味式的结课  

 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回味式结课,即在一堂课结束时,注意增添浓郁的色彩、艺术的含蓄,使学生感受到“言已尽而意无穷”,课后引起咀嚼回味,展开丰富想象。如《爬山虎的脚》一文,在结束课时,不仅让同学们看到真物还观看了课件。有文章赞美的一顺朝下的叶子,还有那抓得牢牢的脚。又为何在课将结束时方又出示给学生看?其用意不仅在顺着文章脉络帮助学生理解有关语句,更在于把这满墙的碧绿的印在他们心上,让学生有一个回味课文的情境。用这美好的形象,引导学生具体体会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与由衷赞美,理解文章的精髓;用这样美好的形象在学生心田撒播热爱自然的种子,激发热爱生命的深情。回味式结课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它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并提高其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2.概括式的结课

    前苏联教育家叶尼洛夫·叶希波说过:“通过总结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主要事实和基本思想来结束一节课是很有好处的。”授完一篇课文,教师做一次简要总结,使学生获得一个较为完整的印象。总结可以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入手,决不是前面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要变化角度,要增加深度。

    3.朗读式的结课

   进入结课阶段,教师也可设计一段朗读。朗读的内容可以是课文中的精彩片断,也可以是课外精选的,还可以是教师自编的等多方面内容,但要以课文内容为主。这样才能体现出大纲、课文精神。朗读的方式可以是一个人的朗读,也可以是一个人的领读,还可以是分角色的朗读齐读等,因课而宜。结课的朗读意在加深对课文的感受,这对强化整体认知、培养语感能力、陶冶美好情操等都有重要意义。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结课,可安排全班齐读,让学生从文章铿锵的语句,连贯的语气中进入那种热血沸腾满腔怒火的氛围中及震撼人心的力量的情境中。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优化语文教学过程,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可以获得比传统教学更明显的教学效果。

推荐访问:创设 情境 语文课堂
上一篇:廉洁月【迅速安排部署廉政教育月活动】
下一篇:市政道路施工组织设计范本 [市政道路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新)]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