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脾燥湿伏龙肝】 脾燥湿

来源:招警 发布时间:2019-09-05 点击:

  伏龙肝又称灶心土、灶中黄土,为久经柴草熏烧的灶底中心的土块。《本草便读》载:“伏龙肝即灶心土,须对釜脐下经火久炼而成形者,具土之质,得火之性,化柔为刚,味兼辛苦。”由此可见,灶中黄土乃一味良药。关于用一味黄土救治宋神宗皇太子的故事,还有一段传说。
  据传,宋代神宗的皇太子突发急病,胃脘疼痛,呕吐不止。皇帝急命御医前来诊治,但服药后病情毫无起色,而且越来越重,最后开始周身抽搐,皇帝见状十分着急。这时,有人向皇帝推荐曾做过翰林医官的钱乙给太子治病,并说:“钱乙医术高超,是著名的儿科医生,他著有《小儿药证直诀》在医界广为流传,不同凡响,人们尊称他为‘儿科之圣’。”于是,钱乙被召进宫内。皇帝见他身材瘦小,貌不出众,有些小看他,但既然召来,只好让他为儿子诊病。 钱乙从容不迫地诊视一番,要过纸笔,写了一贴“黄土汤”的药方。
  心存疑虑的宋神宗接过处方一看,见上面有一味药竟是黄土,不禁勃然大怒道:“你真放肆!难道黄土也能入药吗?”钱乙胸有成竹地说:“据我判断,太子的病在肾,肾属北方之水,按中医五行学说,土能克水,所以此症当用黄土。”宋神宗见他说得有些道理,心中的疑虑已去几分,这时太子又开始抽搐,皇后一旁催促道:“钱乙在京城颇有名气,他的诊断很准确,皇上勿虑。”于是,皇帝命人从灶中取下一块焙烧很久的黄土,用布包上放入药中一起煎汁。太子服下一剂后,抽搐便很快止住了,用完两剂,病竟痊愈如初。这时,宋神宗才真正信服钱乙的医术,把他从翰林医官晋升为具有很高荣誉的太医丞。这虽然只是个传说,但用灶心土祛病疗疾确有奇效。
  伏龙肝性温,味辛,据测定,主要由硅酸、氧化铝和氧化铁所组成,另含有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镁和氧化钙等成分,具有温中燥湿、止呕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呕吐反胃、腹痛泄泻、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妇女妊娠恶阻、崩漏带下及痈肿溃疡等症。《本草汇言》载:“伏龙肝,温脾散湿,性燥而平,气温而和,味甘而敛,以藏为用者也,故善主血失所藏,如《金匮》之疗先便后血;《别录》方之止妇人血崩,漏带赤白;《蜀本草》之治便血血痢,污秽久延;杂病方之定心胃卒痛,温汤调服七剂即定。他如藏寒下泄,脾胃因寒湿而致动血络,成一切失血诸疾,无用不宜尔。”现代药理研究及动物试验证实,给家鸽灌服伏龙肝煎剂,对静脉注射洋地黄后引起的呕吐有较好的止吐作用。伏龙肝多与诸药配伍,装入纱布袋煎汤内服,或先煎伏龙肝用其汤代水再煎药,常用量为30~60克,亦可入丸、散;外用多研为细末调敷。由于伏龙肝性温,故阴虚失血及热证呕吐反胃者忌服。
  常用验方:
  治反胃:取陈年灶心土适量(中药店有售),研为细末,每服6~9克,用米汤调服;治吐血、鼻血不止:取伏龙肝30克,水煎取汁,和适量蜂蜜调和顿服;治先便后血:伏龙肝250克,生地、白术、炙附子、阿胶、黄芩、甘草各90克,水煎分两次温服;治产后恶露不净:炒伏龙肝15克,蚕砂、阿胶各30克,共为细末,空腹每服9克,温黄酒调服;治小儿丹毒:取伏龙肝适量,研为细末,用麻油调成糊状,敷于患处,干则易之;治小儿脐疮:伏龙肝研为细末,敷于患处;治痈肿:取伏龙肝适量,研为细末,用老陈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处,干则易之。

推荐访问:燥湿 伏龙
上一篇:高血压 饮食 [高血压饮食“加减法”]
下一篇:癌症前会出3种身体信号【男性易忽视的种癌症信号】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