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复习笔记】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来源:三支一扶 发布时间:2021-02-28 点击:

 目录 内容简介 目 录 篇 第一章 从一般信息传播到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轨迹 1 复习笔记 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篇 第二章 欧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述 1 复习笔记 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三章 英国新闻传播史 1 复习笔记 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四章 法国新闻传播史 1 复习笔记 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五章 德国新闻传播史 1 复习笔记 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六章 意大利新闻传播史 1 复习笔记 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七章 俄国新闻传播史 1 复习笔记 7.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三篇 第八章 美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述 1 复习笔记 8.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九章 美国新闻传播史

 1 复习笔记 9.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章 加拿大新闻传播史 1 复习笔记 1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一章 墨西哥新闻传播史 1 复习笔记 1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二章 巴西新闻传播史 1 复习笔记 1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四篇 第十三章 亚洲(西亚除外)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述 1 复习笔记 1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四章 印度新闻传播史 1 复习笔记 1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五章 中国新闻传播史 1 复习笔记 1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六章 日本新闻传播史 1 复习笔记 1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七章 韩国新闻传播史 1 复习笔记 17.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五篇 第十八章 西亚北非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述 1 复习笔记 18.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九章 埃及新闻传播史 19.1 复习笔记

 19.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六篇 第二十章 黑非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述 1 复习笔记 2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二十一章 南非新闻传播史 1 复习笔记 2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七篇 第二十二章 大洋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述 1 复习笔记 2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二十三章 澳大利亚新闻传播史 1 复习笔记 2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一篇 第一章

 从一般信息传播到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轨迹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人类无语言时代的信息传播 1.触觉和嗅觉 人是从动物进化来的,凭借触觉和嗅觉来寻求和接受信息的方式,是最为原始的,也是无法超越的。

 2.视觉符号 通过手势、面部表情、实际的动作,或利用物体,或描绘简单图形,向别人传递信息。对接受者来说,这些均为原始的视觉符号。

 3.听觉符号

 通过发出原发性声音、模拟性声音,或通过简单的敲击发出声音,向其他人传递信息。如果这类声音被接受和理解,即为原始性的听觉符号。

 二、基本的传播媒介——语言 1.语言 现在和未来的任何高级传播媒介,都必须以语言为媒介,词语是传播的基本单元。语言不单纯是一种传播媒介,语言同时也是人的思维本身。

 语言是文化的边界,一方面扩大了人们的信息传播,但同时也局限了信息的传播。要了解人类信息传播的历史,就要了解语言的发生和发展,这需要了解世界语言的谱系。“语系”之下是“语族”,“语族”之下是“语支”,“语支”下才是具体的语言。即语言→语支→语族→语系。

 2.世界六大语系 (1)分布最广的印欧语系 这一语系的起源地在现在巴基斯坦北部和印度两北部。印度欧洲的族群有共同的语言特点,故称“印欧语系”。15 世纪末世界地理大发现之后,欧洲国家将市场经济向全球拓展,以及后来的美国、俄国,先后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许多殖民地、保护国、托管地,这些国家的语言也传播到世界各地。因此,印欧语系在最近几百年内成为分布最广的语系。

 (2)拥有最多讲话人口的汉藏语系 这个语系以中国为中心,略向西南辐射,讲话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 1/4,但是地理分布上较为集中。下分 4 个语族,即汉语族、藏缅语族、壮侗语族、苗瑶语族。

 (3)阿尔泰语系 这一语系以现在中、俄、哈、蒙交界的阿尔泰山为中心,广泛分布于亚洲腹部的荒漠和草原地区。下分 3 个语族,即突厥语族、蒙古语族、通古斯满语族。

 (4)闪含语系 这一语系分布于西亚北非地区,分为 2 个语族,即西亚的闪语族、北非的含语族。

 (5)班图语系 这一语系分布于撒哈拉以南的整个黑非洲地区,拥有数千种语言,大部分是部族语言。代表性语言是斯瓦希利语。

 (6)南岛(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这一语系广泛分布于东南亚的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群岛、大洋洲各国。中国台湾岛的高山族语言,即属于南岛语系。

 其他的语系还有达罗毗图语系(印度半岛南部)、南亚语系(中南半岛南部)、芬兰—乌戈尔语系(主要在芬兰和匈牙利,以及俄罗斯北极圈内少数几个地点)、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高加索山脉一带),分布地区较狭小,对世界交往的影响有限。

 三、传播的文字媒介 1.文字与语言的区别 (1)文字基本是一种改变了的语言形式,使听觉符号转变为视觉符号,使语言有形和得以保存。

 (2)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人文明社会的标志,它的功能体现在历时性,即以文字表现的世界可以较长久地明确记录或报道历史上的信息。

 (3)传播的文字作为一种媒介,由于带有更为明确的传播目的,因而相对语言的使用,要认真和严肃得多。

 2.文字的起源 文字最早出现在公元前 5000 年的古埃及和公元前 3500 年的地中海东岸腓尼基一带。所有古老的文字都起源于象形符号,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人类最早的文字体系,那里也诞生了人类最早的书写文字载体——纸莎草和泥板。

 历史上的文字种类很多,经过数千年的演变、融合、创新和衰退,现在世界上跨国使用的文字体系,只有 6 种,除汉文外,均是字母文字。

 3.六种文字体系 (1)遍及全球的拉丁文字体系 (2)使用人口最多的汉文字体系 (3)阿拉伯文字体系 阿拉伯文字原是写作伊斯兰教教义的文字,后随着伊斯兰教的广泛传播,阿拉伯文字成为阿拉伯文化圈的标记。

 (4)斯拉夫文字体系 这是从拉丁文字体系中分化出来的,现在独立成为一种较完善的文字体系。

 (5)梵文字体系 它与阿拉伯文字、回鹘文字属于同一祖先,均是从公元前 11 世纪两河流域的阿拉马文字转化来的。中国的藏文即属于梵文字体系。

 (6)希腊文字体系 由于许多科学技术最早发明于古希腊,现代物理、医学、数学等等领域,有不少希腊字母成为通行世界的符号。因此,希腊文字亦属于世界性文字。

 就当代文字体系的发展而言,拉丁文字还有继续扩张的趋势。而阿拉伯文字、梵文字则已经历了自身发展的高峰期,呈萎缩的状态。总体上大局已定,扩张或萎缩的程度都有限。

 四、走近现代新闻传播的先导——印刷术的发明 印刷术是信息传播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1.中国的印刷术 能够规模化地复制文字的技术,最早出现于中国,即 6 世纪的雕版印刷术。11 世纪,中国人毕升发明泥活字印刷术,对于规模化的信息传播,其重要意义大于雕版印刷术。但是,中国在几百年内没有将其用于新闻传播。直到 17 世纪中叶,中国才将活字印刷用于邸报。

 2.古登堡与印刷术 在 15 世纪中叶德国人约翰·古登堡(Johann Gutenberg)重新发明出金属活字印刷术,并迅速应用于宗教传播和新闻传播。古登堡发明欧式印刷术不久,恰好遇上 15 世纪末的世界地理大发现。伴随着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商人向全球的扩张,印刷术和最初简单的新闻公报式的新闻纸传到了全世界。古登堡客观上成了自由交流思想的化身,因为印刷术使得信息得以规模化地传播,禁锢信息的政策遭遇到公开化的威胁。

 欧式印刷术为现代新闻传播做了技术上的准备。但是现代新闻传播的出现,还需要多种因素共同发生作用,才可能出现并持续下来。

 五、现代报刊得以在欧洲起源的五个相互依存的条件 ,是现代新闻传播的第一种载体,最早出现于欧洲,然后缓慢地推向全世界。

 现代报刊在欧洲得以产生的原因,在于以下五个相互依存的条件:

 1.世界地理大发现 世界地理大发现使得欧洲的商业和工业从地中海贸易转向全球贸易,因此造成对新闻传播的规模化需求。市场经济向全球的拓展,要求规模化的新闻传播。

 2.欧洲地理形成连成一片的文明地区 这一时期,欧洲地理上正在形成连成一片的文明地区,地理上进行贸易的关卡减少,传递信息的障碍也随之减少。任何规模化的新闻传播都需要畅通的渠道。

 3.通行标准语的形成 6 个主要的欧洲民族(意、西、葡、德、法、英)经过文艺复兴运动,自然形成了各自的标准语言和文字,奠定了规模化新闻传播的语言文字基础。

 4.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 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规模新闻传播的新技术条件。这个发明先是成为大量传播《圣经》的技术条件,接着成为全球性新闻传播的必要技术条件。

 5.文化转向世俗社会 文艺复兴后,文化从僧侣阶层的垄断下逐步解放出来,转向世俗社会,为规模化新闻传播提供了一定的读者群。

 这 5 个条件之间的关系:它们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没有第一个大背景条件,单独的其他条件都不可能造成新闻传播的规模化;而其他 4 个条件,缺少任何一项,都可能使新闻传播的规模化难以为继。

 六、现代报刊遍及全球的三个环节 1.15 世纪中叶德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出现印刷新闻纸 印刷新闻纸恰好赶上了世界新航路的发现和开通,原本属于中世纪的新闻传播与未来的现代报刊直接联系了起来,成为现代报刊起源的第一个环节。

 2.欧洲商业民族在全球的贸易 整个 16 世纪,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商业民族在全球的经商中,无意中传播了欧式印刷术和简单的公报式的报纸。这构成了现代报刊起源的第二个环节。

 3.殖民地的建立与西方文化的传播 从 17 世纪开始,英国作为工业民族逐步替代了西、葡、荷等国,有目的地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发展工商业,传播西方文化,将报刊移植到世界各地。18—19 世纪,现代报刊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完成了起源的全过程。

 七、西方报刊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1.封建集权制下的“官报时期” 现代报刊出现于欧洲中世纪末期,因而在报刊诞生的时候,便受到王权的直接控制,这个时期封建王朝对报刊内容的检查,主要是禁止报道和讨论与本国政治相关的问题,禁止对官员的批评,禁止一些当时宗教道德不允许报道的内容,而对外国的政治新闻,只要不涉及本国政治,一般允许报道。

 2.新闻自由条件下的“党报时期”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和革命成功以后的一段时期内,在结社自由和新闻自由的条件下,人们的热情集中在政治问题上,政党活动极为频繁。在这种情况下,政党报刊成为报刊的主体,即使是商业性的报刊,也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投入到各自选择的政治宣传和讨论中。

 这种情况的典型国家是美国(独立战争至 19 世纪中叶,大约 60 年),其他西方国家的党报时期与商业报刊时期,有时存在一个较为长久的并存期。

 3.“商业报刊时期”(又称自由报刊时期)

 一个国家大规模地出现廉价的大众化的报刊,是商业报刊时期到来的标志。此前的报刊属于党报时期,此后转向商业报刊时期。此前,报刊主要被看作一种事业;此后,报刊主要被看作一种产业。到 20 世纪 80 年代,几乎所有西方国家已经完全进入了商业报刊时期。

 八、电子媒介的几何级数发展

 1.电报 (1)1844 年 5 月 24 日,华盛顿—巴尔的摩之间的电报线路开通。19 世纪中叶,欧洲与美洲(包括南美)间铺设了海底电缆,通讯社开始利用电报传递重要新闻。

 (2)1835 年,第一家通讯社,哈瓦斯社出现于法国巴黎。1862 年,电报首次用于战时随身的新闻传递。通讯社的出现意味着报纸已经规模化,各报自行采集新闻高成本的问题通过由通讯社提供新闻稿而大大降低成本。

 (3)1870 年 1 月 17 日,法国哈瓦斯社与英国路透社、德国沃尔夫社签订《通讯社联盟条约》,又称“联环同盟”(Ring Combination)协议。对全世界新闻报道的范围做了分工,以避免重复和竞争。后来美联社也加人其中,故称“三边四社”协定。

 2.电话 1876 年,电话首先在美国出现。由于认识的差距,英国 10 年后才开始发展电话。

 3.真实图像的记录和传播 1822 年,法国拍出了第一张静物照片。1839 年照相术公之于世,得到不断的改进,推广速度较快,于 1853 年用于战地新闻采访。1895 年法国首次出现真实再现活动影像的电影技术,并很快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

 4.广播电视 (1)1920 年 11 月,美国匹茨堡的 KDKA 电台的播音,标志着世界上出现了一种新的面向社会的大众媒介——无线广播电台。

 (2)英国 BBC 电视台 1936 年 11 月定时播出节目,这被视为世界电视广播的开端。20 世纪 30 年代,在广播电台出现十几年后,电视技术就被推向社会。

 5.互联网 1969 年 9 月 1 日,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网络”(ARPANET,简称“阿帕网”)的四个节点的联系开通。随后这个网络逐渐延伸,现在互联网已经遍布全球。互联网的发明和普及,影响着当代的社会结构和人的思维方式。

 21 世纪世界新闻传播面临的情形是:无止境的传播技术创新、高度的商业化操作、全面的全球化趋势。

 九、世界新闻流通的不平衡和内容趋向大众化 1.世界新闻流通的不平衡 (1)随着美国综合国力的上升,1870 年由欧洲的三大通讯社瓜分世界报道范围的格局,从 20 世纪初起逐渐被打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美联社、路透社、合众国际社、法新社四大通讯社垄断世界新闻流通的新格局。

 (2)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争取“世界新闻新秩序”的口号得以提出;而发达国家以《塔鲁瓦尔宣言》的形式批评这个口号。他们认为,这个口号的实质是鼓励政府实行新

 闻检查。虽然这场观念上的斗争在 80 年代中期,由于美英等国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而被削弱了,但是实际问题并没有解决。

 (3)经济不发达的国家要求给予它们较多的新闻流通机会,就意味着发达国家必须主动“让利”,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能作为常态;而在道义上,这又是公正、合理的要求。发展中国家只有努力发展自身的综合国力,才能改变世界新闻和其他信息流通不平衡、不合理的状况。

 2.世界新闻流通的内容趋向大众化 (1)20 世纪伊始,英国的“三每”报(《每日邮报》、《每日镜报》、《每日快报》)称雄报界,开创了新世纪报业大众化的风貌; (2)美国的黄色新闻潮汹涌而来; (3)20 年代以图面为特色的“小报”热; (4)少量报纸脱俗成为相对应的“高级报纸”,适应了社会精英的需求; (5)自 20 世纪 50 年代《花花公子》流行美国和世界后,各种色情期刊风靡世界,长盛不衰,利益的驱动轻易地掀开了这个无底的欲望需求的领域; (6)休闲娱乐、轻松话题的期刊,在和平环境下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7)20 世纪 70 年代,以英国《太阳报》为代表,以视觉冲击为特征的新一代大众报纸开始风靡世界,以满足新一代年轻人的需求。

 十、网络传播—信息社会的到来 1.互联网 1969 年,美国国防部资助了一个有关广域网络的项目,称作 ARPANET(阿帕网)。运用这项技术把四台电子计算机顺利连通,它标志着“天下第一网”的诞生,宣告了网络时代的到来。

 网络传播的出现是人类信息传播史上的又一次革命,它动摇了原有大众传播的基本形态,对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模式已经并且还将持续发生着深远的影响。

 2.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相对应的主导媒介是“帮助创造、储存并加工信息的计算机”,而全世界计算机之间的联合——“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高速公路”的同义词。

 无论是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还是大数据,现在有一个统称,即新媒体。“媒体”的概念不能在原有传统媒体的意义上理解,包括各种新的传播途径、发送和接受方式或形态。

 3.Web3.0 时代 (1)1994 年,我国与国际互联网相连的 64k 网络信道开通,于是中国进入 Web1.0时代。随后有了第一个互联网上的网站瀛海威。随着博客的出现,互联网进入 Web2.0

 时代,有了博客、播客、掘客、维客等“自媒体”形式,使人有了更大的自我表达权。从微博、微信开始,Web 已经开始从 2.0 向 3.0 过渡。

 (2)web3.0 时代的技术特征:

 ①万物感知——智慧控制; ②物质世界与人类社会的全方位信息交互; ③人与物质世界的联接。

 十一、研究世界新闻传播史的意义 1.全球性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推动现代新闻传播业发展的基本动力。

 无论是出现现代新闻传播的萌芽,还是从欧洲封建社会末期的王权报刊转变到政党报刊、从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的政党报刊转变到大众化的商业报刊,以及通讯社的建立、广播电视业的普及、互联网传播的推进,其基本的动力始终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它顽强地为现代新闻传播业的发展开辟着道路。

 2.新闻自由政策的实行,需要各种综合条件。

 新闻自由政策的实行,需要各种综合条件,例如较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政治、文化历史中的民主政治传统,公众和领袖人物基本的民主政治素养等等。否则,新闻自由只能成为频繁的政治事变的直接牺牲品。

 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概念题 1.符号(北交 2016 年研;华东师大 2014 年研;复旦大学 2013 年研;南京大学2013 年研;中国传媒大学 2010 年研;华农 2010 年研;厦门大学 2007 年研)

 答:符号是指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符号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中介物,它承载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符号的特性:①指代性。符号与它所指代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这种指代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联系。②社会共有性。社会共有的一般是辞典意义和一部分引申意义。很多引申意义是在小群体中形成的。③发展性。人们不断赋予旧的符号以新的意义,并创造出新的符号和符号体系。符号可以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又分为有声语言符号(口语)和无声语言符号(书面语);而非语言符号又分为动态、静态的视觉型语言符号和包括类语言及其他声音符号的听觉型非语言符号。

 2.印刷术(华中科技大学 2014 研)

 答: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宋仁宗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印刷术先后传到朝鲜、日本、中亚,西亚和欧洲地区。

 雕版印刷是用刻刀将木版上的反体字墨迹刻成凸起的阳文,同时将木版上其余空白部分剔除,使之凹陷,用圆柱形平底刷蘸墨汁,把纸覆盖在板面上,纸上便印出文字或图画的正像。活字印刷术是使用可以移动的胶泥或金属字块,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德国古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使活字印刷术普遍使用。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3.商业报刊时期 答:商业报刊时期一般以一个国家大规模地出现廉价的大众化的报刊为到来的标志。此前的报刊属于党报时期,此后或者很快进入商业报刊时期(例如美国),或者从党报时期的发展顶点走下来,逐渐转向商业报刊时期。此前,报刊主要被看作一种事业;此后,报刊主要被看作一种产业。

 4.古登堡(北京邮电大学 2014 研;中国传媒大学 2011 研)

 答:古登堡是德国美因茨的工匠,早年从事过雕版印刷工作,1450 年前后成功地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技术,他用铜模铸出了以铅、锡、锵合金为材料的活字,并形成了由拣字、组版、填空、齐行和印刷活字等步骤组成的活版印刷工艺。他还制成了木质的、靠螺旋在印版上压力的印刷机,代替了纯粹的手工操作,从而提高了印刷的质量和效率。随后他印出了《拉丁文文法》、《四十二行圣经》、《教堂课读》等重要书籍。古登堡的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继语言和文字之后的第三座里程碑,使文字信息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标志着大众传播时代的来临。

 5.世界新闻新秩序(New World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Order)(华中师大2008 年研;人大 2006 年研)

 答:世界新闻新秩序(New World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Order)是指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的、旨在反对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新闻传播控制的行为,以克服两者之间存在的严重的新闻传播不均衡、不合理、不公正的现象,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依据的自由、平等、均衡、公正的新闻传播新秩序。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斗争,既是建立新型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重要一环,也是世界新闻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6.互联网电视(人大 2015 年研;中山大学 2015 年研)

 相关试题:IPTV(复旦大学 2012 年研)

 答:(1)互联网电视(NTV,Network Tele Vision)又称网络电视,即利用互联网进行电视直播。互联网电视以宽带网络为载体,以视音频等多媒体为形式,以互动个性化为特性,为所有宽带终端用户提供全方位服务。互联网电视在数字化和网络化背景下产生,是互联网络技术与电视技术结合的产物。在整合电视与网络两大传播媒介过程中,网络电视既保留了电视形象直观、生动灵活的表现特点,又具有了互联网按需获取的交互特征,是综合两种传播媒介优势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传播形式。

 (2)IPTV(Interactive Personality 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用宽带网络作为介质传送电视信息的一种系统,将广播节目透过宽带上的网际协议向订户传递数码电视服务。它是由广电或者通信运营商建立 IP 专网(有别于传统的同轴电缆有线电视网络)用于承载 IP 化的数字视频内容,用户终端安装 IP 机顶盒进行流媒体接收和解码的数字电视业务模式。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交互功能。用户在家中可以三种方式享受 IPTV 服务:①计算机;②网络机顶盒+普通电视机;③移动终端(如手机、IPad 等)。

 (3)IPTV 和互联网电视都是采用视频内容数字化,传输 IP 化的技术实现内容的投递。其技术上的差异主要是:IPTV 由运营商建立专网覆盖,通过 QoS 控制,可基本保证流畅的观看体验;互联网电视以 Internet 公网为承载,难以进行 QoS 控制。

 7.社交网络(人大 2012 年研)

 答:社交网络又称关系网络。社会学中,社会网络是指社会行动者及其间各种关系的集合,换言之,一个社会网络是多个节点(社会行动者)和各节点之间的连线(行动者之间关系)组成的集合。通俗地讲,个体的社会网络,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的人际关系网络,是与他有各种交往、互动关系的其他个体和他自身构成的一个集合。社会网络影响人们在互联网上信息获取的广度和深度,以及社会交往的质量。微博发生作用的机制,即嵌套性,是基于节点(个人)的社会网络的链接。

 8.新媒体 答:新媒体是指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型的媒介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iPad)和电子书等。从时间纬度来看,新媒体永远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概念;从传播技术角度来看,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和宽带局域网,以电脑、手机和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从传播特征上看,新媒体是“数字化互动媒体”,具有高度的互动性。

  二、简答题 1.简述西欧和北美报刊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及特征。(人大 2006 年研)

 答:西欧和北美报刊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政论报刊、政党报刊和廉价报刊三个历史阶段。各个阶段的特征如下:

 (1)政论报刊的特征 资产阶级革命以前,资产阶级报刊受封建统治者的压制,封建统治者通过出版许可制、内容审查制等手段压制异己思想和信息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思想家举起了出版自由的旗帜,宣传民主思想,论述出版自由的重要性。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这时资产阶级报刊发展受两个因素制约: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否彻底;该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是否巩固,有无封建复辟。

 (2)政党报刊(资产阶级革命后)的特征 ①随着议会民主和多党政治体制的确立,不同党派纷纷创办或控制报刊,作为政治斗争工具,宣传政见,争取舆论,甚至党同伐异,激烈论战。经济上,因报价贵、发行量少,没有广告收入,只好依赖执政或在野政党。

 ②政党报刊的共同特点是:a.政治上有明显的倾向性;b.内容上侧重于时政新闻和言论;c.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和上层人士。

 ③从政党报刊的特点来看,它们是政论报刊的发展。

 (3)廉价报刊(工业革命后)的特征 ①廉价报刊是指工业革命后各国先后出现的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小报,因售价低廉而得名。廉价报纸出现的原因在于:a.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迅速集中,为报纸大量发行流通提供了条件;b.经济的发展普遍需要高素质劳动者,于是教育有所普及,粗通文字的平民增多,形成了新的广大读者群;c.阶级力量发生新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同时在扩大,这就推动了各国政治变革的进程,使办报的政治环境逐步改善;d.高速轮转印刷机的产生,降低了印刷成本,报纸印得更快更多;e.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广告数量大为增加,广告费收入成为报社的主要来源,报纸廉价销售成为可能。

 ②廉价报刊的特点有:a.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受制于某个政党;b.经济上自主经营,不依赖政府或政党的津贴;c.读者对象为平民大众,又称大众化报纸,这是一种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业报纸;d.内容上注重地方新闻、社会新闻以及各种消闲性、趣味性的软新闻;e.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f.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大发行,进而赢得更多的广告。

 廉价报纸的出现使商业报纸更加兴盛,逐步成为资产阶级报业的主体,并为其向现代报业演变奠定了基础。

 2.在兴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的世界新闻新秩序之争中,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基本主张?(南开大学 2010 年研)

 答: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基本主张包括以下方面:

 (1)按照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从事国际新闻传播活动。国际信息交流的目的,在于增进各国的相互了解、友好与合作,反对国际新闻垄断,反对运用新闻媒介为侵略扩张服务。

 (2)新闻传播媒介在整个世界的分布应力求合理,不仅发达国家拥有强大的现代化的新闻传播体系的手段,而且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要建立和发展自己的新闻事业的基础结构,建立自己的新闻工作者队伍,提高各种接收工具的社会拥有量。

 (3)实行平等互利、公平合理的新闻交换原则,逐步实现新闻信息来源的多样化和信息流动的均衡化。

 (4)坚持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原则,反对歪曲、造谣、诽谤,弃绝各种国家的、民族的、政治的、文化的偏见。

 (5)强调新闻的积极作用,提倡“发展新闻学”。不仅报道突发事件,而且报道发展中国家经济、科技、文化等发展状况。发展中国家的新闻传播要以维护独立、促进发展、增进团结为己任。

 (6)根据上述原则和目标,各国在平等基础上共同参加制定共同遵守的国际新闻法规。

 3.简述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历史。(复旦大学 2013 年研)

 相关试题:简述互联网传播的发展历程。(人大 2010 年研)

 答:(1)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历程 ①现在的互联网前身,是 1969 年问世的“阿帕网”(ARPANET)。“阿帕”(ARPA),是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的简称。其使用仅限于军队和为军方服务的高校科研机构。

 ②接替国防计划署管理互联网的,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1986 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利用 ARPANET 发展出 TCP/IP 通讯协议,出资建立名为 NSFNET 的广域网。至此,互联网基本摆脱军方控制,并且逐渐成为一种便捷的“民用”媒介。

 ③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商业机构开始大举介入互联网,从而进一步推动其民用化趋势,充分挖掘了因特网通讯、资料检索、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巨大潜力。民用功能扩展到电子邮件(E-mail)、传输各种文件的“文件传输协议”(FTP)、进行远距离访问的“远程登录”(Telnet)以及满足人们实时交流欲望的各种即时聊天功能等。

 ④至此,互联网的基本平台已经搭建完成,接下来万维网(即 World Wide Web——WWW,又称 Web)和网络“浏览器”的普遍使用使它的发展又步上一个新的台阶,网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传播媒介,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生态与传播生态,其中自然也对兼及社会与传播的新闻媒介产生巨大的影响。

 (2)互联网与传播 ①互联网被视为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它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地方,在于它不是一种提供某种信息的媒体,而只是一种信息平台。个人、团体、传统大众媒介、权力组织,只要拥有一定的设备和技术,就可以上这个平台,创造自己的活动空间,如博客。它没有提供不同于其他媒介的内容,但具备了将各种信息形态,如图文、声音和活动图像相互转换的能力,具有强大的同步交互传播的能力,以及全球性高时效的传播能力。

 ②互联网传播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呈现全球性的传播形态,封闭而狭隘的地方性传媒将难以面对巨大的免费网络传播的挑战;同时,全球性新闻生产、地区性分配、用户取向标准正在改变,传统的传播理论和新闻教育也要相应作出调整。这也给国际交流带来了新的问题,不同政治体制和文化传统的国家,能多大程度上实现认同,会否出现媒介帝国主义,这都是要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解决的问题。

 ③互联网传播意味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博客、播客和各种层出不穷的网上数字化的新型传播方式或模式不断涌现,未来的传媒可能只有一种,即数字化媒体。在全球化背景下,网络公司与传统媒介集团正在联手,探索实现解决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形态的融合,如“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合并,各大报纷纷成立网站和网络版。

 4.与传统新闻媒体相比,网络新闻媒体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厦门大学 2006 年研)

 答:随着网络新闻事业的产生与发展,它与传统媒体的竞争也日渐激烈。经过近几年的讨论与实践,学界和业界越来越达成一个基本的共识:网络媒体有优势也有不足。

 (1)从网络传播技术的角度看,网络媒体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新闻迅速及时。互联网的触角已几乎延伸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信息在网上的流通已经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极为快捷。而且,网络媒体的信息发布可以随时更新,这就把网络传播的时效性发挥到了极致。

 ②全球传播。任何地方发生的事情,任何国家的任何用户的观点,只要上了网,就可以在瞬间传遍全球,只要这些信息具有足够的价值或吸引力,就可能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③海量信息。由于互联网将全世界的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无比巨大的数据库,使网上的信息无所不有,无所不包,相对于传统媒体有限的信息量来说,可以说是“海量”的。

 ④多媒体化。报纸通过纸质媒介利用文字和图片传递新闻,广播以声音发送信息,电视借助声画播放节目。网络媒体则在数字化技术基础上,综合多种媒体形式,实现了信息传输的多媒体化。所谓多媒体,就是指数据、文本、声音以及各种图像在数字化环境中的一体化。借助多媒体技术,网络媒体能对包括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在内的各种信息做数字化处理,从而使网络兼具多种媒体优势。

 ⑤渠道开放。从技术上说,网络是一个完全开放的信息空间,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地在网络上发布信息,表达意见。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这或许是网络最具革命性的挑战。正式网络传播的渠道开放性,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发布的垄断,让每一个人都可能称为网络上的传播者。

 ⑥交互性强。在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过程中,传者与受众是截然分开的两种角色,前者主动地传播信息,后者被动地接受信息。即使传者要与受众进行双向交流,也只能极其有限地体现在“编读往来”、听众热线、现场直播等形式中。网络媒体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用户不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拉出信息,还可以通过在线聊天、BBS、网上论坛及时发送反馈意见,并且会引发更多信息反馈,从而形成强烈的网上意见市场。

 ⑦检索方便。网络媒体在迅速及时地传递信息的同时,由于信息量巨大,海量信息能够得到长久的贮存,加上多媒体文本以超链接的方式加以组织,具有检索方便的突出特

 点。通过超链接,或者通过搜索引擎,人们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方便地从信息海洋中检索到自己需要的有关信息,有助于人们更深刻、更全面、更完整地把握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和现实意义。

 (2)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网络传播也有着自身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信息承载过量。虽然互联网络理论上可以容纳无穷无尽的信息,但由于信息是通过互联网上的站点来连接和传输,再加上承载信息的电缆、光缆又总是存在着信息容量的限制,必然使个网站难以承载无法计数的信息流量。即使网络传输畅通无阻,日积月累起来的信息,从四面八方会聚在一起的新闻报道,往往让用户掉进信息的汪洋大海。要从中挑选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耗费大量的精力和心智。

 ②新闻公信力低。网络新闻传播的渠道开放,在为人们提供新闻言论自由空间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新闻的公信力。

 ③技术依赖性强。网络传播具有高度的技术依赖性。首先是对电力的依赖,其次是对计算机网络设备的依赖,再次是对应用技术的依赖。

 5.互联网和新媒体带来了哪些传播理念上的转变? 答:互联网和新媒体出现之后,传统媒体的生态环境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新型的媒体既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又是可以借力的工具。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的传统媒体对于自身的传播理念进行了调整,选择不同的着力点来发挥独特的传播优势。

 (1)报业:回归精英 一方面,受到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冲击,传统纸媒的发行周期、发行成本、发行模式都必须改变;但另一方面,作为历史最悠久的大众传媒,报纸数百年来积累起来的传播公信力和专业的采编队伍是互联网和新媒体难以望其项背的。

 由于互联网传播瞬时性、快餐性的特点,不适合做大型的深度报道和深度解读。而在信息泛滥的汪洋大海中,深度解读的解释性报道、揭示事件真相的调查性报道和深度评论恰恰是对事物全面、细致、深入了解的关键。通过透彻的分析和评论,人们可以较为准确地把握重要的政策法规,将国家大事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勾连起来;同时公众就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还可以自由发表意见,使报纸成为严肃公正的多元意见交流平台。对于一般公众而言,互联网、手机上的动态新闻只能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对深度报道、评论感兴趣的基本上是社会精英阶层。这样一来,报纸将回归它的初期状态:精英媒体。报纸看似放弃了以动态新闻为主的报道阵地,实则更加强化了公信力和权威性。

 (2)电视:主导娱乐 电视在当代还牢牢地占据着传媒业的第一把交椅,但互联网和新媒体已经开始对其进行渗透。作为同互联网和新媒体最为“相像”的传统媒体,“电视屏幕”与“电脑屏幕”的界限

 正变得越来越模糊。受众对于节目的视觉、听觉震撼性有很高的需求。因此,面对互联网和新媒体在传输技术、使用习惯和内容制作方面的挑战,电视行业要进一步加强其高品质节目的制作,各种集声、画、音效、特技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娱乐节目、大场面体育比赛、长时间电视剧等,将电视娱乐休闲的功能进一步发挥出来;另外高清电视、3D 电视等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3)广播:受众细分 在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广播业重新找到了发展的契机。这其中的缘由是:一方面是由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都市化的进程,公共交通事业蓬勃发展,家用轿车的普及率大大提高,在来回奔流的过程中,通过广播来接收信息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使得各种音乐的易获性增强,人们对于音乐的鉴赏力和审美程度有所提升,需要更加专业化的音乐频道;另外,新型的各种数码终端基本上都配备收音机功能,客观上也培养了人们收听广播的习惯。

 因此,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广播的潜在受众和真实受众人数都在增加,对于节目的专业化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不同群体的内容细分,使得广播的目标受众定位更加明晰,更加能够把握受众的真实需求,黏滞忠实受众,从而拉动广播的收听率增长。

 三、论述题 1.谷登堡活字印刷术在人类传播史上的意义。(四川大学 2010 年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0 年研)

 答:1450 年前后,德国工匠古登堡改进印刷术,提高了印刷的质量和效率,使信息得以大量迅速复制,为报业的诞生创造了技术条件。

 (1)在经历了文艺复兴运动洗礼的 1450 年前后,约翰·古登堡重新发明出金属活字印刷术,这对欧洲印刷新闻纸的出现和流行起到决定作用。这一发明在欧洲得到非常快的普及,15 世纪末,欧洲大约有 3 万种、2000 多万册书籍被印刷发行,印刷种类也从宗教文件扩大到自然科学、哲学、文学和教科书,广泛地传播了新的信息和长期被垄断的知识。而在古登堡印刷术出现之前,欧洲的大部分书籍是用拉丁文写的,1 人 1 天只能抄写2~4 页,书籍极为珍贵,数量也很少。在 50 年中使用这种新方法印刷了三万种印刷物,共 1200 多万份印刷品。

 (2)古登堡西式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在人类传播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因为印刷可以大量而迅速地复制信息,以便向广大受众传播,这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原先为少数人垄断的文化知识扩散开来,新的思想,新的信息随着印刷时代的到来变成了一股无法遏制的时代潮流,现代新闻传播业在印刷媒介中发展波澜壮阔。

 随着印刷技术在欧洲的传播,周期短、批量大地印刷成为可能,周期较短的期刊很快出现了。世界上第一种有固定刊名和定期出版的刊物是 1588 年由德国印刷商艾青格尔在

 法兰克福出版的半年刊《书市大事记》。此后,荷兰、英国、法国在 17 世纪初相继出现了定期刊物。

 2.请论述西方印刷术的发明对新闻传播业的影响。

 答:文字虽然保留了语言信息,但是人工手抄无论如何形不成规模传播,手抄的文字一定程度可以变成一种很容易禁锢的信息。于是,印刷术的发明通常被视为信息传播史上又一座里程碑。

 (1)能够规模化地复制文字的技术,最早出现于中国,即 6 世纪的雕版印刷术,这种对工艺要求过于专业化的发明,可以适应宗教教义的传播,但难以在时效上适应真正的新闻传播。11 世纪,中国人毕昇发明泥活字印刷术,对于规模化的信息传播,其重要意义大于雕版印刷术。但是,由于缺乏社会需要,以及原材料无法适用于笔画繁多的汉字等原因,中国在几百年内没有将其用于新闻传播。

 (2)在 15 世纪中叶德国人约翰·古登堡重新发明出金属活字印刷术,欧洲印刷新闻纸流行之后,直到 17 世纪中叶,中国才将活字印刷用于邸报。

 (3)古登堡发明欧式印刷术不久,恰好遇上 15 世纪末的世界地理大发现,于是伴随着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商人向全球的扩张,印刷术和最初简单的新闻公报式的新闻纸传遍了全世界。

 (4)欧式印刷术为现代新闻传播做了技术上的准备。但是现代新闻传播的出现,还需要多种因素共同发生作用,才可能出现并持续下来。

 3.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四个阶段,是依据什么划分的?这种划分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1)人类的传播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前后相继的阶段:口头传播阶段、手写传播阶段、印刷传播阶段和电子传播阶段,其依据是媒介的变迁。

 ①从语言的产生到文字的发明这一漫长时期,人类的传播活动主要依靠口头语言进行,故有口头传播之称。

 ②从文字的发明到印刷的问世,书写的东西在口耳相传之外,使传播活动得以不受时空限制,书写传播正为突出这一点。

 ③从印刷问世到广播的兴起,印刷媒介令口头传播与手写传播相形见绌,所以用印刷传播概括这一阶段的特征。

 ④电子传播指广播兴起以来的情形,这一阶段电子媒介(广播、电视、网络等)异军突起,成为后来居上、无与伦比的媒介技术。

 (2)严格地说,把人类的传播历程,硬性分成这样四个递相衔接的阶段未必准确。因为,将人类的传播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把一个有机变化的历史过程简单化了,而且容

 易造成一种错觉,仿佛四种媒介在历史的长河中此起彼落、前赴后继似的。事实上,这四种媒介虽然依次出现,但它们的关系并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补充,并不是前后相继而是前后相迭。而且,这些媒介及其功能,越来越互相兼容,彼此融合。四阶段划分法简单明了,展示了不同历史阶段的传播特色,但应该看到,每个传播阶段都是从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

 4.试论纸质报纸的前景。(北大 2010 年研)

 答: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报纸消亡论日渐盛行,但是纸质报纸依然存在,并且有些优质报纸依然有着大量忠实的受众群。因此,纸质报纸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有较为乐观的发展前景。但是,纸质报纸在新媒体冲击下必须不断创新应变。

 (1)纸质报纸依然存在的原因 ①纸质报纸使读者享有控制阅读时间和地点的主动权。

 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携带阅看,而网络报纸阅看场所、姿势固定,不便于随意阅看;不便于携带,即使手提电脑、手机上网新事物也受制于网络技术的完善性和稳定性。

 ②人们阅读习惯和怀旧情结也会使许多人难以放弃报纸。

 阅读的方式已形成了一种文化。“阅窗读画”成了一种雅的生活状态,而网上读报没了那份悠闲的好心情。

 ③纸质报纸侵害性相对较小。

 大部分纸质报纸都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在一个相当大的受众群里具有较高的道德威信。报纸看重自己的把关人责任,在选材、采访、写作、编辑等各个方面严格把关。出错或弄虚作假新闻的出现可能性较小。

 ④纸质报纸给读者提供冷静思考的余地。

 短新闻是网上新闻的主体,在网上长篇大论不可能拥有读者。而纸质报纸可以有深度报道、长篇报道、评述性新闻等。从某种角度上说,纸质报纸是解释者、转述者和分析家。它有经得起反复阅读的美文,给读者带来“阅读的快感”。

 ⑤纸质报纸的经济性也决定了纸质报纸在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

 纸质报纸的成本相当便宜,在近期经济水平和地域的限制下,还会有相当数量的地区或家庭无法使用网络,纸质报纸依然是他们主要的接受信息方式。

 因此,纸质报纸凭借其阅读适应性、随意性、经济性等特点会在大众传媒中占有一席之地。

 (2)新媒体时代纸质报纸的应对策略

 面对新兴媒体的猛烈冲击,报纸如何克服自身的缺陷,利用新技术、新设备进行创新,在数字时代找到一条新的生存之道,已是所有纸质报纸必须面临的问题,使得纸质报纸不得不去探寻新的做法,创造新的理念。

 ①兴办报纸的电子网络版,适应不同读者的网络阅读需求。

 这是目前各报常见的应对方式,报纸的网络版又有两种:

 a.将报纸原封不动的搬上网络,省力省人,但不太招读者喜爱; b.在报纸基础上,根据网络特性重新加以编辑,形成网络电子版,其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同类新闻相对集中,便于观看、阅读; 第二空间的制约,可增大报纸网络版的容量; 第三,不受时间限制,可随时更新内容,对重大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更为及时。

 ②大办手机报,适应手机读者的快餐阅读需求。

 ③办门户网站,纸质报与网络并重,走融合新闻之路,适应读者的多味需求。

 门户网站相对于报纸的网络版,内容要复杂得多,它需要依托报纸这一母体,对数字技术环境下的新闻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强化各种传播技术的综合运用,生产出能满足各层次受众不同需求的多层面、多形态的新闻产品,实现报纸媒体与网络的新闻融合。

 ④报纸与广播、影视、杂志、新媒体合作,共用新闻资源与人力资源,走传媒集团之路,全方位满足读者的信息消费需求。

 ⑤以报业经济为主,多种经营为辅,多渠道拓展经营思路,变一元经营为多元经营,夯实报业经济基础。

 第二篇 第二章

 欧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述 2.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四个地区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述 1.第一个地区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述 这一地区的新闻传播活动起步早,发展迅速,对世界影响巨大。

 (1)第一个地区是指西欧和部分中欧工业发达国家,包括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爱尔兰、卢森堡等西欧家国,以及中欧的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国。

 (2)德语区诸国和荷兰、比利时(当时是一个国家)是最早流传印刷新闻纸的地区。后英国的工业革命奠定了其稳定发展的基础,其发展迅速,很快就领导世界新闻传播新潮流达一个多世纪。这个地区,特别是英国、法国,作为欧洲工业革命和政治变革的中心地带,其确立的新闻自由体制对于欧洲其他地区,甚至全世界都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3)德国二战后,其新闻传播业的恢复和发展很快。现在除了英、法、德三大国外,荷兰、比利时、奥...

推荐访问:笔记 高分 真题
上一篇:2021中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下一篇:收看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有感心得体会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