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医董奉【名医董奉的养生智慧(二)】

来源:三支一扶 发布时间:2019-04-03 点击:

  编者按:董奉为百姓治病不收钱财,而是让“病重愈者种杏树5株,病轻愈者种杏树1株”。如此数年,他的“草堂”周围便形成了百里杏林。后人将医药界的善事美谈称为“杏林佳话”,以“杏林春暖”来赞誉医者的仁心仁术均来自于此。著者并非专业研究人员,但他却凭着对中医药文化的炽热之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整理出《建安神医董奉传奇及养生智慧》一书,其精神令人钦佩。本刊节选其中一部分,与读者共享。
  
  道教有句名言,叫做“上善若水”。这句话就道出了道家“无为”则是“有为”的谋略,从处世的谋略上看,无欲的柔顺能够带来更好的效果。老子在《道德经》中讲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徒也。”意思是说,处事的策略就是要从与它相反的方面入手,叫做“欲擒故纵”。比喻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亡时就变得僵硬了。草木生长的时候是柔弱的,死亡就变得干枯了。所以从表现上看,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柔弱的东西富有生机。
  老子还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以其无以易之也。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水是最柔弱的东西,但它的冲激力却是无往而不胜的,因为它的力量是无形的,它不是以硬碰硬,而是以柔胜强。在老子看来,柔韧是生命力的特征,也是刚强的体现,但柔韧并不是一味地失去自主,而是以柔和迂回来达到目的,同时又符合自然之规律,这就是“道”。名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就是阴阳之道的处世谋略。将阴阳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作为诊断和治疗疾病、指导养生保健是中医理论的核心。究竟应该重阳还是应该重阴则是学术上长期争论的问题。相对于事物的阴阳属性而言,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其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一定条件下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另一方面,在阴阳之中又可再分阴阳,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大属性,而同一事物的内部又可分为阴阳两个方面。因此,《黄帝内经》中将阴阳的基本内容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阴阳相互对立。这里包含着在相互制约、相互矛盾和相互斗争中达到统一。《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也就是说,阴阳失调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
  第二,阴阳互相依存。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作用。因为阴与阳都是以对方存在而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阴,就无所谓阳:没有阳,也不存在阴,二者不可分离。
  第三,阴阳消长转化。阴和阳始终处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临床运用也始终存在“重阳”与“重阴”的不同。但阴阳消长转化是需要条件的。《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为飧泄:浊气在上,则生 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就是说,阴气是沉静的,阳气是躁动的。阳主生成,阴主成长。阳主肃杀,阴主收藏。阳主化生功能,阴主构成形体。寒至极盛会生热,热到极盛会生寒,寒气凝滞将产生浊阴,热气升腾将产生清阳。如果清阳之气居下而不升,就会产生飧泄之症:如果浊阴之气上逆而不降,就会发生胸腹胀闷之症。因此,阴阳是否保持在平衡的动态之中是识别疾患逆证和顺证的关键。
  道家的医学思想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在《道德经》中早就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意思是说:道在世间万物生成演变过程中生化为元一,元一生化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生化金、木、水、火、土五行,称之三,五行生成万物。万物皆背负于阴而拥抱阳,只有充满元气才和合。人之所忌无过于孤、寡、不足。这里孤、寡、不足均视为阴,从而道出了老子在阴阳关系中主张“阳主阴从”的思想。
  道教医学思想以老子的道家理论为纲,认为人体本身就是与大宇宙相对应的一个小宇宙,阳气就是这个小宇宙中的太阳,生命的过程就是在肾阳的主宰下,不停地合聚和转化能量的过程。道教还认为,每个人的肾阳都是有限的,人出生时,从父母那里禀受的先天之元气是恒定的,父母的身体状况决定了每个人先天之精的多寡,“元气胜谷气者寿”,而先天之精的多寡也就决定了人的健康基础和自然寿命。但这也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所以扶阳就是养生之根本,以确保肾阳的不伤、不衰,这是养生的前提。道教以保精长生为目的,以“食养”、“导引”、“按摩”、“行气”、“存想”、“房中”等为主要内容的养生之术,造就了道教养生思想与养生术在中医学的显赫地位。
  另外,道教养生中还有“谷气胜元气者夭”之说,强调在养生保健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元气的养护,所以在道教修炼术中,辟谷、服饵之法也占有一席之地。所谓辟谷,就是要节制饮食,注重向人体补充益气壮阳之药物,如果一味地满足食欲,贪图口福,容易造成谷气胜元气结果。用现在的话说,过量的饮食容易造成人体营养过剩,致使气血消耗加重而损伤元气,如肥胖、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都是人体内谷气胜元气所导致的结果。《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也指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在这里,《黄帝内经》将人体的阳气比同太阳一样重要,万物生长靠太阳,人体的健康靠阳气,否则,就会折寿。为此《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进一步指出:“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如果阳气劳耗过度,就会造成阴精逐渐耗竭,长此以往,就会导致疾病发生。
  导引修炼是道教“负阴抱阳”的炼气之法,是导气和引体相结合的一种功法,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其作用就是通过调和营卫,消水谷、排风邪、滋气血来达到扶阳养阴的目的。其方术包括呼吸修炼法、形体修炼法、肢体运动修炼法等等。在呼吸修炼法中又分丹田呼吸法、胎息呼吸法。在形体修炼法中又有按摩疏通法、静坐呼吸调气法。肢体修炼法中有华佗创建的五禽戏、龟鹤功。隋唐之后,又出现了以“阴阳”二气而命名的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等养生功法,《易・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即阴阳二气。上述这些导引之术,开合、虚实、呼吸、刚柔、快慢、提穴等功法,无不包含着阴阳的统一。例如,太极拳的起舞之间,处处都呈现出呼与吸、生与收、刚与柔、虚与实的动作与功法,将阴阳二气之间的联系、转化、牵制、统一的“负阴抱阳”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未完待续)

推荐访问:名医 养生 智慧
上一篇:精血不足 [精血不足,怀孕呕吐,葡萄汁儿显神威]
下一篇:[胃食管反流病切勿乱吃药]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