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方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机理探讨】乐山祛黄褐斑经纬疗效bang

来源:护士资格 发布时间:2019-03-29 点击:

  黄褐斑(chloasma)属于祖国医学“面尘”、“黧黑斑”等范畴,是当今女性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疾病,易诊难治。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紫外线照射、内分泌紊乱、妊娠、避孕药、氧自由基蓄积、微量元素异常、内脏疾病和局部微生态失衡等因素有关,本文就经典古方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机理探讨综述如下。
  
  1黄褐斑与内分泌因素
  有学者认为[1]部分妊娠和口服避孕药者,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或促黑素细胞激素(MSH)水平增高,一方面使黑素细胞(MC)增多,另一方面雌激素可刺激MC分泌黑素颗粒,孕激素可促进黑素体的转运和扩散,高水平的MSH能促使MC高亲和力的受体结合并与孕激素和雌激素协同作用而增加黑素量,出现色素沉着如黄褐斑。
  
  2黄褐斑与自由基
  生理情况下,体内产生许多氧自由基(OFR),但体内同时存在OFR清除剂,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等,在基因调控的保护机制下两者处于动态平衡。有学者认为[2]黄褐斑患者可能存在调节机制障碍,使抗氧化酶的活性不能随脂质过氧化物(LPO)增多而增强,导致LPO的蓄积, LPO转变分解为具有较强氧化作用的丙二醛(MDA),促进酪氨酸的一系列氧化反应,导致黑素形成过多,从而产生或加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
  
  3黄褐斑与血液流变学指标
  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可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引起末梢组织缺血、缺氧、代谢和功能失调等一系列损害,局部的病理损害产生大量OFR,导致巯基(-SH)大量被氧化,SH与酪氨酸酶(TYR)二者关系失衡,TYR活性增高,使皮肤中黑素合成增多。况且过量的OFR极易损伤机体内的不饱和脂肪酸,产生有细胞毒性的LPO,当大量LPO进入血液时,就会降低红细胞的变形性,增强聚集性,进一步引起血液流变学异常[3]。故认为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黄褐斑的发生关系密切。
  
  4黄褐斑与甲状腺激素
  女性黄褐斑患者的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增高。甲状腺激素可促进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小体的合成,并使表皮中的巯基减少,从而使黑素形成增多[4]。
  
  5 经典古方治疗黄褐斑
  目前西医治疗本病无特效药物,现代中医学者根据当代女性黄褐斑病因、病机特点采用经典古方治疗,不但取得了满意临床疗效,而且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揭示了这些方剂治疗黄褐斑的可能机理。
  5.1逍遥散:逍遥散首载于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该方由柴胡、当归、白术、白芍、炙甘草、茯苓、生姜、薄荷组成,具有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之功。加味逍遥散源于《内科摘要》,为逍遥散加丹皮、栀子而成。黄褐斑因情志抑郁,肝失疏泄,脾运乏力,不能化生营血以养肝,肝血愈虚,肝气愈滞,气血不荣于头面,故面部色斑沉着。逍遥散以柴胡疏肝解郁为君,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当归养血和血,气香可理气;归、芍与柴胡同用,补肝体而助肝用,使血充肝柔,共为臣药;木郁则土衰,故以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实土以抑木,使营血生化有源,共为佐药;加薄荷少许,疏散郁结之气,透达肝经郁热;生姜降逆和中,辛散达郁,亦为佐药。本方气血兼顾,肝脾同调。
  庞达通[5]应用柴胡12g,白芍、茯苓、白术、红花、香附、牛膝、川楝子、当归各10g,丹参20g,薄荷5g,党参20g,甘草6g治疗黄褐斑,15天为1疗程。显效19例,好转8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何文扬[6]应用丹皮、栀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各10g,甘草5g治疗黄褐斑,血瘀经色紫暗者加血竭、桃仁、红花;阴虚口干者加旱莲草、女贞子、天花粉。水煎后先用药汁熏蒸面部病变5~10min,然后将药汁内服,日1剂。治疗3月后82例患者,痊愈16例,显效30例,有效2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6.6%。张爱玲[7]应用柴胡、白术、茯苓、白芷各10g,当归、白芍各12g,甘草、薄荷各6g,黄芪30g,丹参15g治疗黄褐斑。水煎后药液熏蒸面部病变10~15min,然后取汁300ml,早晚分服。治疗3个月后痊愈12例,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3%。最快者2周见效。
  杨玉峰等[8]应用柴胡、白芍、当归、白术各10g,茯苓30g,生姜3g,薄荷5g,丹皮15g,栀子10g,甘草3g治疗黄褐斑。水煎服日1剂,4周为1疗程。58例患者治愈14例,显效19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0%。治疗前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素(LH)、泌乳素(PRL)显著高于对照正常组(P   5.4 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首载于清王清任《医林改错》,系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减而成,方中以桃红四物汤补血、活血、祛瘀,四逆散疏肝理气,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血。
  万海青等[16]应用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川芎4.5g,赤芍6g,生地9g,牛膝9g,柴胡3g,枳壳6g,桔梗4.5g,甘草3g治疗黄褐斑。皮损颜色深伴骨蒸潮热,眩晕耳鸣者,加熟地15g,女贞子12g,旱莲草15g;皮损颜色与妊娠或月经期变化有关者,加益母草30g,泽兰12g,仙灵脾15g;伴腰膝酸软,宫寒腹痛者,加肉苁蓉15g,巴戟9g,杜仲12g;伴肢体肥胖者,加茯苓20g,泽泻15g,半夏12g。28例患者,用药最长3月,最短25天,基本痊愈6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86%,治愈率为21.84%。武子华[17]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黄褐斑,桃仁、红花、当归、川芎各 10~15g,生地、赤芍、枳壳、柴胡、桔梗、牛膝各10g,生甘草 3~6g,兼气血亏虚,肌肤失濡者,加炙黄芪、党参、熟地、白芍、茯苓;兼肝肾阴虚者,加女贞子、枸杞子、山萸肉;兼湿热痰阻者,加半夏、黄芩、川贝、桑白皮;兼脾肾阳虚,经络失煦者,加制附片、肉桂、桂枝、细辛。总有效率为94.7%。王代明[18]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黄褐斑,生地20g,赤芍18g,当归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柴胡10g,炒枳壳10g,桔梗10g,川牛膝10g,甘草8g,牡丹皮15g,桑白皮15g,潼、白蒺藜各10g。治疗组18例,痊愈3例,显效10例,好转3例,无效2例;对照组(中成药百消丹)15例,痊愈1例,显效3例,好转5例,无效6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中药复方治疗黄褐斑显示出较大的优势及广阔的前景。可能机理在于抑制黑素细胞增殖、黑素合成、酪氨酸酶活性;提高机体SOD活性,清除多余超氧自由基;调节微量元素含量;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调节机体性激素水平等。针对黄褐斑发病的不同原因、发病机制中的不同环节均有调整作用,但应注意中药往往是通过多条途径发挥治疗作用,所以应一分为二的看待临床及试验研究中矛盾的结论。今后研究应从多指标、多方位、多靶点综合研究,才能较全面地体现中药对黄褐斑多途径的治疗作用,拓宽祛斑中药筛选研究的思路。另一方面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坚持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
  
  [参考文献]
  [1]彭 霞,杨 明.黄褐斑的类型病因及治疗[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0,2(1):11-12.
  [2]鲁 严,朱文元.黄褐斑的现代诊治(上)[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2, 35(3):248-251.
  [3]刘邦民,陶春蓉,艾儒棣.中药治疗黄褐斑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四川中医,2008,26(8):44.
  [4]谢志杰,郑志昂,李毓阳.黄褐斑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探讨[J].中国热带医学,2006,6(5):851.
  [5]庞达通.逍遥散加味治疗黄褐斑[J].医学文选,2004,23(3):340-3 41.
  [6]何文扬.丹栀逍遥散治疗面部黄褐斑82例[J].中医药信息,1999, 5:30.
  [7]张爱玲.加味逍遥散治疗黄褐斑46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 19(7):357.
  [8]杨玉峰,杨瑛.加味逍遥散对女性黄褐斑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23(5):41-42.
  [9]熊晓刚.加味当归芍药散治疗面部黄褐斑35例[J].河北中医,2000,22(4):295.
  [10]刘 召.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黄褐斑20例小结[J].甘肃中医,2004,17(4):27.
  [11]姜 醒,苑光军,李明杰.当归芍药散治疗黄褐斑的实验研究[J].黑龙江中医药,2007,30(5):49.
  [12]袁惠英.六味地黄丸治疗黄褐斑112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1,7(1):26-27.
  [13]杨国平,徐志愿,赵孝生.六味地黄丸对71例女性黄褐斑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的影响[J].国医论坛,2007,22(5):30-31.
  [14]李洪武,赵健.部分复方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江苏中医,1999,20(11):46-47.
  [15]雷水生,朱晓琴,张端莲,等.六味地黄丸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的抑制作用[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2,17(6):12-13.
  [16]万海青,杜卫萍,杨 燕.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黄褐斑28例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0,11(7):657.
  [17]武子华.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黄褐斑57例[J].四川中医,2003,21(12):78.
  [18]王代明.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黄褐斑18例[J].河南中医,2003,23(7):73.
  [19]高承贤,丁志山,沃兴德,等.血府逐瘀汤抗心肌缺血及耐缺氧作用的实验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25(2):45-46.
  [20]黄宏伟.血府逐瘀汤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甘肃中医,2005,18(4):39.
  [21]罗维丹,邬成霖.大黄蛰虫丸内服合归白药膜外用治疗黄褐斑45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2,9(3):179-180.
  [22]张学玲,毛东军,沈景刚,等.加用大黄蛰虫胶囊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4):435.
  [23]肖红艳,柳 琴.大黄蛰虫胶囊与维生素C联合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9):2244-2245.
  [24]骆秀梅,姜维忠.大黄蛰虫丸结合面部走罐治疗中重度黄褐斑42例[J].内蒙古中医药,2009,3:4.
  [25]罗维丹,邬成霖.大黄蛰虫丸内服合归白药膜外用治疗黄褐斑45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2,9(3):179-180.
  [26]靳香玲.桂枝茯苓胶囊治疗中年妇女黄褐斑36例的临床观察[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2,16(3):225-226.
  [27]刘继刚.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黄褐斑40例小结[J].甘肃中医,200 4,17(2):13-14.
  [28]李 洁,林 杰,李 征,等.桂枝茯苓胶囊对实验大鼠血浆内雌二醇、黄体酮、催乳素的影响[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3,22(3):146-148.
  [29]蒋时红,刘旺根,杨丽萍,等.桂枝茯苓胶囊对大鼠乳腺增生病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成药,2004,26(12):1040-1042.
  [30]孙泽渊.八珍汤加味治疗黄褐斑200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8,29(6):80.
  [31]吕 东,李洁华.八珍胶囊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观察[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14(12):151-152.
  [32]方玉甫,刘生明.八珍益母丸为主治疗黄褐斑32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00,32(6):39.
  [33]潘毓宁,潘洪平,吴隐雄,等.八珍汤对老龄大鼠血液流变学改善作用的研究[J].广西医学,1997,19(4):581-584.
  [34]吴国忠,杨其绛.加味八珍汤抗氧化及对黑腹果蝇寿命影响的实验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1997,11(2):32.
  
  [收稿日期]2010-03-11 [修回日期]2010-05-30
  编辑/李阳利

推荐访问:古方 黄褐斑 机理 疗效
上一篇:[E光治疗面部痤疮疗效观察] 面部痤疮最佳治疗方法
下一篇:旋肩胛皮瓣 [预扩张肩胛皮瓣在胸部瘢痕修复中的应用]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