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第1课马克思墓前讲话教学案苏教必修4Word含答案

来源:执业医师 发布时间:2020-10-19 点击: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 ◎ 第 第 1 课 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 ◎ 第 第 2 课 课

 我有一个梦想 ◎ ◎ 第 第 3 课 课

 季氏将伐颛臾 ◎ ◎ 第 第 4 课 课

 寡人之于国也

  第 1 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

  恩格斯(1820—1895),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少年时就读于巴门市立学校。1837 年起认真钻研黑格尔哲学。1841 年获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844 年 9 月,与马克思在巴黎相见,1846 年他们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7 年参加共产主义者同盟。1889 年领导建立了第二国际。1895 年 8 月 5 日在伦敦逝世。

 作品 与马克思合著《共产党宣言》《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等。

 评价

  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领袖。

 (二)人物轶事 恩格斯处理遗产的故事 恩格斯的父亲去世时留下了一笔可观的遗产。由于恩格斯在曼彻斯特经营着一家营业所的缘故,他的三个弟弟突然提出要让他放弃继承家产的权利。恩格斯感到有些意外,他思想上一直通不过。但要取得继承权,就必须费很大的周折,需要时间和精力去办理;而且弄不好就要与弟兄们翻脸去打官司。

  为了身患重病的母亲能安享晚年,不为此事而烦恼。经过再三思忖,他毅然决然地做出了放弃继承遗产的决定。

 大约事隔了一年多,母亲从信中才理解到恩格斯的苦衷。恩格斯信中说:“亲爱的妈妈,为了您,我克制了这一切及许多的事情。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丝毫不能使我让您在 晚年时,因家庭遗产纠纷而悲伤……”“高兴的是我能够把这一切做个了结。我还会有成百上千个别的企业,但是我永远不会有另外一个母亲。”

 (一)背景链接

  1883 年 3 月 14 日,马克思逝世,在欧美各国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反响。3 月 17 日,在伦敦郊区的海格特公墓,亲友们为马克思举行了隆重而简朴的葬礼,将他和 1881 年 12 月逝世的妻子燕妮葬在一起。在这里,恩格斯作为马克思最亲密的战友,代表无产阶级对伟大导师马克思的逝世表达了深切的悼念,并用英语发表了这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对于马克思所做的伟大贡献给予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

 (二)常识整理 特殊的演讲词——悼词 悼词 概念 指专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悼念性文章。多由死者的亲朋好友或师长学生撰写 特点 历叙死者的生平业绩和优秀品质,尤其突出其在某一方面杰出的贡献或动人事迹,及对自己的勉励、影响等。依撰写者的身份采用不同的叙写形式,一般以抒情为主,也可以叙事、议论为主 结构 ①开头(述其哀——悼念):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及其享年,还有死者生前的身份职务 ②主体(赞其功——评价):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③结尾(颂其德——悼念):对死者悼念以及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

  (一)读准字音 Ⅰ.单音字 (1)繁芜.(wú)

  (2)浅尝辄.止(zhé) (3)衷.心(zhōng)

  (4)嫉.恨(jí) (5)诬蔑.(miè)

  (6)诽.谤(fěi) (7)诅.咒(zǔ)

  (8)悼.念(dào) Ⅱ.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量 

 量.杯(liáng)重量.(liàng)

  (2)空  空.白(kòng)空.荡(kōng) (3)作  作.者(zuò)作.坊(zuō)

  (4)创  创.立(chuànɡ)创.伤(chuānɡ) (5)解 解.释(jiě)押解.(jiè)解.数(xiè)

  (6)豁 豁.然(huò)豁.口(huō)豁.拳(huá) 2.语境辨析法 (1)对 2016 年煤炭行业供给.(jǐ)侧改革,我们给.(gěi)以行业“推荐”评级,重点推荐带转型概念和高弹性标的山煤国际、安源煤业等几家煤业。

 (2)从闭塞.(sè)的黔南大山到布鲁塞.(sài)尔欧盟会议社会企业论坛,晟世锦绣 CEO 余英带领着苗乡绣娘团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之路。

 (二)写准字形 1.  jìng(竞)相jìng(竟)然

  2.  浅cháng(尝)赔cháng(偿) 3. sǔn(损)失 yǔn(陨)落yǔn(殒)命

  4. fú(拂)去fó(佛)祖fèi(沸)腾

 5. mō(摸)索mó(模)范mó(膜)拜冷mò(漠)

 6. yǎn(掩)盖yān(淹)留yǎn(奄)忽ān(庵)堂 (三)用准词语 Ⅰ.明确词义 1.繁芜丛杂:原指(草木)茂盛繁密,杂乱而没有条理,文中是错综复杂的意思。

 2.豁然开朗:形容由昏暗窄小而变为明亮宽敞。也比喻经过别人提醒或自己的学习探索,突然明白一个道理。

 3.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

 4.坚韧不拔: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

 5.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

 6.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语境运用(辨析正误) 回顾自己的成功之路,他豁然开朗....:搞科研不能浅尝辄止....,更不能自欺欺人,唯有坚韧不拔....地进行探索,才会取得永垂不朽....的成果。

  辨析:“永垂不朽”运用有误,该成语只适用于人的事迹和精神,不能修饰“成果”。其他成语运用正确。

 Ⅱ.易混辨析 1.估量 vs 估计 课本原句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辨析 “估量”多指对事物或现象的大小、好坏等情况的估计。

 “估计”指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作大概的推测。

 即境活用 国际足联指出,瓦尔克的行为给 FIFA 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最终决定对其禁足 12 年。台湾气象局长辛在勤说, 台南发生的 6.7 级地震由复杂破碎的地层错动引起,估计余震维持 1 至 2 个月 2.摸索 vs 探索 课本原句

  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辨析

  “摸索”侧重于在方向不明、经验不足的情况下试探着行进,寻求事物的方向、方法、经验等。

 “探索”侧重于为解决疑难问题而多方寻求答案,试图发现隐藏的事物。

 即境 活用 猴年央视春晚上谭维维与华阴老腔混搭《华阴老腔一声吼》惊艳全场,显示了华阴老腔面对当今不太景气的演出市场,依然在摸索中艰难前行。

 引力波的发现,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的一个新窗口,引力波天文学将成为 21 世纪的天文学。

 3.必须 vs 必需 课本 原句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辨析

  “必须”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加强命令语气。作状语。

 “必需”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谓语。

 即境 活用

 周小川指出,数字货币作为法定货币必须由央行来发行,其流通和交易,也应当遵循传统货币与数字货币一体化的思路,实施同样原则的管理。

 春节期间,内蒙古自治区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运行平稳,价格以涨为主。

  第一步 |

 快读课文·明大意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评价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理论方面,马克思发现了

  规律和

  规律;实践方面,马克思创办

  ,在

 工作,创立了

 。

 明确:人类历史的发展 剩余价值 各种报纸、小册子 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 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2.这篇悼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明确:①对马克思逝世的悲痛、惋惜、悼念之情;②对马克思伟大贡献和斗争精神的赞颂之情。

 第二步 |

 精读课文·细揣摩 [学习目标]

 1.理解马克思在历史科学和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方面的巨大贡献,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力量。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体会本文平实的语言中包含着的浓厚的感情。

 3.学习本文议论、叙述、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和烘托手法的运用。

 (一)阅读课文第 1~2 段,完成下面的问题。

 1.第 1 段写马克思逝世的时间,为什么要具体地写出时和刻? 答:

 明确:①因为这是在葬礼上的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②交代具体时间,强调了这是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不忘的时刻。③交代具体的时间,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世界无产阶级来说都十分宝贵,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与赞扬。

 2.作者写马克思的逝世,为什么用“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这些短语来表达?

 答:

  明确:

 短语 作用 手法 停止思想 突出了马克思作为伟大思想家的特点 讳饰的修辞手法,表现作者对马克思的敬重和对马克思逝世的悲痛 之 情 安静地睡着了 写马克思从容安详地逝世,语气平静含蓄,却蕴含着巨大的情感力量 永远地睡着了 既是对上文委婉含蓄的解释说明,更是作者感情上的递进加深,倾注了作者对马克思逝世的无限痛惜、深切怀念之情

  3.第2 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两个“对于”以及“空白”“不久”等词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

  明确:(1)总领后文,是对马克思无与伦比的丰功伟绩和卓绝的斗争精神的赞颂,突出了全文论述的中心,表达了对马克思逝世的无比沉痛和悲哀的感情。

 (2)①两个“对于”高度概括了马克思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的贡献:第一个“对于”指马克思在革命实践方面,第二个“对于”指马克思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方面。②“空白”“不久”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上强调了损失的不可估量。

 (二)阅读课文第 3~7 段,完成下面的问题。

 4.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说明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的意义的?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

  明确:

 规律 手法 作用 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类比(与达尔文发现进化论类比) 突出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划时代意义,强调马克思这一发现的重要性 剩余价值规律 对比(“豁然开朗”与“在黑暗中摸索”对比) 突出了马克思发现的剩余价值理论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指导意义。把抽象的道理表现得可感可见

 5.“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明确:这句话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①“承上”是说马克思不是为科学而关注科学,他重视科学在历史上的推动作用,致力于科学的实际应用,这表明了他从事科学研究的崇高目的就是为了指导革命实践。“因为”一词把课文第 7、8 自然段与上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②“启下”是说这句话又是下文的论题,即他光辉的革命实践的事实印证了他对待科学的严肃态度和执着追求。这句话不仅说明了“科学家”与“革命家”之间的关系,更说明了马克思的一生都是在为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而奋斗。这也是他“最遭嫉恨”“最受诬蔑”的原因。

 6.“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句中的“万不得已时”应如何理解? 答:

  明确: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蛛丝”比喻诽谤。“毫不在意”“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更好地表现了马克思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敌人的蔑视和大无畏的气魄。“万不得已时”是指有损于无产阶级事业的时候。

 (三)阅读课文第 8 段,完成下面的问题。

 7.如何理解“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句话? 答:

  明确:①这句话说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他有敌人,但都不是他的私敌,而是整个无产阶级的公敌。②这是对马克思把毕生精力都献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崇高精神的热烈赞扬,是对马克思一生的最好总结

 (四)纵观全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8.本文对马克思的称谓,分别有“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这个人”“这位巨人”“这位创始人”等,如何理解这些称谓的变化? 答:

  明确:①“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这一称谓,在运用讳饰这一修辞手法的同时,也对马克思的形象进行了一个高度概括。②“这个人”表示对马克思逝世所产生的影响要进行客观评价,但在感情上又将马克思与演说者和听众紧密联系在一起。③“这位巨人”表明了马克思“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所做的贡献之卓越,无与伦比。④“这位创始人”表明了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中的重要而特殊的地位。

 总之,这些称谓的变化,充分表现出恩格斯高超的表达技巧和他对马克思最深挚的感情。

 9.马克思的逝世使恩格斯极度悲痛,但文中却对这种感情表达得很含蓄,对此该怎样理解? 答:

  明确:①从身份上看,恩格斯是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悼念自己的领袖,这种特殊的身份以及当时特殊的环境,使作者不能把自己异常悲痛的情绪完全带入悼词,不能从个人的角度抒发自己的心情。②从目的上看,马克思主义者悼念自己的领袖,不仅仅是寄托哀思,更主要的目的在于评价领袖的思想和业绩,以便教育和鼓舞广大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他的话语不仅仅要唤起人们的痛悼,而且要启发人们思考:我们今后应该怎样做?这便决定了作者表达悲痛哀思的方式是含蓄的。

 如何恰当运用衬托手法 [写法领悟]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做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主体事物,“反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主体事物。

  本文在充分肯定马克思的“两个发现”的伟大意义之后,推进一步,用“两个发现”衬托马克思在其他领域深入广泛的研究和独到的发现:“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而且“都不是浅尝辄止”的。这样以点衬面,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突出了马克思多方面的辉煌成就。

 [写法指导] 运用衬托手法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绿叶扶花——以人衬人 (1)必须研究处理好衬托者和被衬托者各自的特点和相互关系,既不喧宾夺主,也不戕枝弱干,主次一定要分明。如《三国演义》中“关羽温酒斩华雄”一节,用众将的无能、华雄的嚣张、袁绍的平庸,来衬托关羽的英勇果敢、武艺超群。这里衬托与被衬托之间的关系很是分明,处理精当。

 (2)不要顾此失彼,衬托方与被陪衬方之间常是相辅相成的。比如“三顾茅庐”中,刘备之行衬托诸葛亮才貌非凡;反过来,诸葛亮的难遇难请也衬托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心情。写张飞不耐烦,衬托刘备耐心和孔明难请;反过来,也衬托张飞粗鲁莽撞的性格。这样主次人物的形象都会在衬托中变得越加丰满起来。

 (3)要善于根据主次人物的特点与相互间的关系,灵活巧妙地运用正衬与反衬。如《三国演义》“赤壁之战”一节,除了以刻画鲁肃的老实反衬诸葛亮的机智外,更以描写周瑜的聪明机智正面衬托诸葛亮的计高一筹。这样正反映衬的交互运用,不仅可以使诸葛亮的形象显得更加突出,还可以使行文灵活,富有动态感。

 (4)不论是写衬托者还是被衬托者,都必须抓住他们的特征,对所有人物的刻画必须符合其性格逻辑,真实可信,既不拔高,也不故意贬抑。通常情况下,写一个人和他周围的其他人之间的关系时,不能搞“水落石出”,而要设法搞“水涨船高”,“树一个贬一群”是运用衬托行文的讳忌。

 2.烘云托月——以境衬人 烘云托月是以对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的描写渲染来突出描写的主要对象的一种行文技巧,比如鲁迅的《故乡》里有这样的一段文字:“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是“烘云托月”的典范用例,为了有效地衬托少年闰土机敏活泼、充满活力的形象,作者在这里特地描绘了一幅深蓝的、金黄的、碧绿的,能给人以美感、色彩明丽的画面,为少年闰土提供了“用武之地”,使闰土的形象丰满充实。

 [针对练笔] 请运用衬托手法,写一个人,突出其人物特点。

 答:

  参考答案:“吱——吱——”蝉躲藏在树叶里声嘶力竭地唱着一首古板的、不知重复了多少遍的歌。屋里热得简直就像蒸笼。“啪!”珊珊烦躁地把钢笔扔到桌上,无力地瞟了一眼手腕上那被汗水浸得直往下滑的表。天啊!她已在“题海”中泡了整整两个小时。唉!什么时候才能上岸呢? “嘻嘻,哈哈哈!”窗外飘来一阵欢快的笑声,珊珊不由得探头望去:又是她们,那群和她年龄相仿的女孩子。她们多快活呀!珊珊突然感到和她们相比,自己就仿佛是一只被关在笼中的小鸟,一只得不到自由和欢乐的小鸟。珊珊羡慕甚至嫉妒地望着她们——她们全都穿着今年街上最流行的红裙子。乍一看,仿佛是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美丽极了。

  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

 (一)这样积累素材 话题专辑——无私无畏 1.从教材中积累 “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个影响人类历史的巨人就是这样以无私无畏的精神成就了伟大。

 2.从历史中积累 春秋时期,齐、晋两国出现过一个秉笔直书、以身殉道的史官群体,尤以齐国太史兄弟和晋国太史董狐最为典型。齐国相国崔杼杀了国君,他让太史们写“先君害病而死”,齐国太史因直书“崔杼弑其君”而被杀,崔杼又让太史的两个弟弟按自己的意愿写,但太史的弟弟却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继续直书,崔杼慑于太史兄弟三人的凛然正气,最后不得不让太史按史实记录。晋国太史董狐也因不畏权贵、“书法不隐”,记下“赵盾弑其君”而被孔子称赞为“古之良史”。

 3.从现实中积累 天津港发生化学品爆炸后,天津市公安消防总队保税支队天保大道中队班长庞题刚做完一个小型手术,领导建议他休息几天,可他却不顾自己的身体,主动请缨奔赴前方参与救援,成为第

  一批冲进爆炸区的消防员。16 日凌晨,失联 80 个小时的他,被确认遇难。这名从随州走出的消防勇士,将 24 岁的青春梦想,永留千里之外的渤海之滨。

 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明知火危险,偏向火山行。在那个火光冲天的惊心之夜,使命让他选择了无畏逆行、舍生忘死。他用青春、汗水和生命诠释了无私无畏。

 4.从名言中积累 (1)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其唯至人矣。

  ——《列子》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3)心底无私天地宽。

  ——周恩来 (4)人需要有一颗牺牲自己私利的心。

 ——屠格涅夫 (5)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

 ——达·芬奇 (二)这样运用素材 [精彩片段] 无私才能无畏。只有那些真正排除私心杂念和非分之想的人,才能将内心升华到无所畏惧的坦荡之境。正因为马克思是为无产阶级而战,所以他才能够从容面对统治者的一切诽谤和诅咒,为真理将个人的利益置之度外。正因为无私,齐太史兄弟才能够英勇无畏、前仆后继秉笔直书,使得乱臣贼子难逃历史的审判。这种无私的胸襟和无畏的精神,正是伟人和凡人的分水岭。

 [领悟] 该作文片段论述的中心是“无私才能无畏”,围绕这一中心,作者联想到课文中马克思的例子,马克思正是因为无私,才能够在最遭统治者嫉恨和最受诬蔑的境况下,从容地面对敌人的一切禁锢和打击,淡然地对待敌人的诅咒和诽谤,始终如一毫不动摇地坚守自己的人生信念和崇高理想。活学活用课本素材,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精彩范文]

  ①我哀悼一位逝去的女性,向一位不朽的女子致敬。

 ②我以往热爱她,赞赏她,尊敬她;今天,在死亡的宁静肃穆中,我瞻仰她。

 ③我称赞她,因为她的创造是伟大的,而且我感谢她,因为她的创造是美好的。我记忆犹新,有一天,我曾经给她写信说:“我感谢您心灵如此伟大。” ④难道我们失去她了吗? ⑤没有。

 ⑥高大的形象不见了,但是并没有销声匿迹。远非如此,几乎可以说,这些形象发展了。它们变成了无形,却在另一种形式下变得清晰可见。这是崇高的变形。

 ⑦人形有隐蔽作用,它遮住了真正神圣的面孔,这面孔就是思想。乔治·桑是一种思想;这思想如今离开了肉体,获得了自由;她辞世了,而思想却活着。

 ⑧乔治·桑在我们的时代享有独一无二的位置,其他伟人都是男人,她却是伟大的女性。

 ⑨本世纪以完成法国革命和开始人类革命为其法则;在这个世纪里,由于性别的平等属于人类平等的范围内,因此一个伟大的女性是必不可少的。妇女必须证明,她可以拥有我们男性的所有禀赋,而又不失去女性天使般的品质;强大有力而又始终温柔可爱。

 ⑩乔治·桑就是这种证明。

 ⑪既然有那么多的人给法国蒙上耻辱,就必须有人给它带来荣耀。乔治·桑将是我们的世纪和法国值得骄傲的人物之一。这个誉满全球的女性完美无缺。她像巴尔贝斯一样有一颗伟大的心灵,像巴尔扎克一样有伟大的头脑,像拉马丁一样有崇高的心胸。她身上有诗才,在加里波第创造了奇迹的时代,她写出了杰作。

 ⑫用不着一一列举这些杰作。何必把大家记得的事再鹦鹉学舌

 佳作赏析 作品用诗一般精湛的语言描绘了乔治·桑的非凡著述,赞誉了她的崇高思想和伟大人格,再现了一位非凡的文学家、思想家的形象。全文情感激越、语调高亢,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乔治·桑的钦敬和赞美。本文气势一泻千里,不可阻挡,感情充沛,富有号召力。

 写作借鉴 1.学开头 本文开篇点题,用简洁、饱蘸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乔治·桑的悼念和钦敬之情。

 2.学排比 “我以往热爱她,赞赏她,尊敬她”运用排比句式表达了作者对乔治·桑的热爱和崇敬,而这种情感与乔治·桑的去世在作者的心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这种充满热爱、遗憾、钦佩的复杂情感从作者笔下汩汩流出,才会有一泻千里的气势。

 3.学语言

  一遍呢?标志这些杰作力量所在之特点的,是善良。乔治·桑是善良的。因此,她受到憎恨。受人赞美有个替身,就是遭人嫉恨,热情有一个反面,就是侮辱。嫉恨和侮辱既是表明赞成,又想表明反对。后人会将嘲骂看作得到荣耀的喧闹声,凡是戴上桂冠的人都要受到抨击。

 ⑬像乔治·桑那样的人都是为公众谋福利的。他们逝去了,他们一旦逝去,在他们本来那个显得空荡荡的位置上,便可以看到实现了新的进步。每当这样一个杰出人物去世,我们便仿佛听到翅膀拍击的巨大响声;既有东西逝去,就有别的东西继续存在。

 ⑭大地像天空一样,也有隐没的时候;但是,人间像上天一样,重新显现,跟随在消失之后:一个男人或者一个女人,就像火炬一样以这种形式熄灭了,却以思想的形式重新放光。于是人们看到,原来以为熄灭的东西是无法熄灭的。这支火炬越发光芒四射;从此以后,它属于文明的一部分;它进入了人类广大的光明之中;它增加了光明;因为把假光熄灭了的神秘的气息,给真正的光提供了燃料。

 ⑮劳动者离开了,可是他的劳动成果留了下来。

 ⑯埃德加·基内去世了,但是从他的坟墓里冒出了至高无上的哲学,而他又从坟墓的上方给人们提出劝告。米什莱谢世了,但是在他身后耸立着一部历史,勾画出未来的历程。乔治·桑长辞了,但是她给我们留下妇女展露女性天才的权利。变化就是这样完成的。让我们哭悼死者吧,但是要看到接踵而至的现象;留存下来的是确定无疑的事实;由于有了这些令人自豪的思想先驱,一切真理和一切正义都迎我们而来,而这正是我们所听到的翅膀拍击的声音。

  ⑰请接受我们逝去的名人在离开我们的时候给予我们的东西吧。让我们面向未来,平静而充满沉思,向伟人的离去给我们预示的光辉前景的到来致敬吧。

  “乔治· 桑是一种思想;这思想如今离开了肉体,获得了自由;她辞世了,而思想却活着。”这诗一般的语言,既有轻灵之美,又有深刻的内涵,朴实真切,令人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乔治·桑的灵魂美。

 4.学类比 第⑪⑯段运用类比手法,将乔治·桑与巴尔贝斯、巴尔扎克、拉马丁、埃德加·基内、米什莱等名人相类比,意在表明乔治·桑的业绩非凡,精神永恒。

 5.学结尾 本文第⑰段,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着重赞扬乔治·桑逝世后精神的永恒,呼应开头,饱含激情地赞颂乔治·桑。

 二、研读品味经典·让积淀更丰厚

 知止① 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②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③ ,虑而后能得 ④ 。

 ——《大学·第 1 章》 注释:①知止:知道目标所在。②静:镇静不躁。

  ③虑:思虑。④得:收获。

 [翻译] 确定自己的目标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明理知义] 确定人生的目标是成功的基础,心中有了志向,便不会轻易为外物所干扰,就会至死不渝地去追求。

  伯牙善① 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 ② 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 ③ 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④ 兮若江河!”伯牙所念 ⑤ ,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⑥ ,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注] ①善:

 善于,擅长。

 ②志:志趣,心意。③峨峨:高耸的样子。④洋洋:宽广的样子。⑤念:指心里所想的。⑥操:琴曲。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译文:

  参考答案: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避雨;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弹了起来。

 参考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 水,钟子期说:“好啊!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心里所想的,钟子期必然能够了解它。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避雨;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理解得妙啊,妙啊!心里想象的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怎样才能让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1950 年,20 岁的阎肃来到西南青年文工团,并于 195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成为一名文艺兵。自那时起,阎肃就常常跑基层,慰问广大官兵,把官兵们的生活点滴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在连队的马扎上完成的。为了创作歌剧《江姐》,阎肃来到重庆渣滓洞体验生活,反铐双手,戴上脚镣,并坐上老虎凳来真实感受当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从艺 65 年来,他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为人民服务为使命,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

 2016 年 2 月 12 日,一代歌者阎肃与世长辞,他的夫人说,昏迷期间,阎肃只有听到自己写的歌时才有反应,甚至会流泪。在阎肃心中,他的作品里饱含着对兵、对民的深情,这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即使昏迷,也依旧共鸣不绝。他永远是一个兵,一个人民的优秀子弟兵。

 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

 [人生教益] 扎根基层、服务大众,活到老、干到老,赢得生前身后名。阎老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奋斗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

  一、语言表达专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美食节上,评委们对各路厨师烧的菜浅尝辄止....,往往尝一口就能说出好与坏。

 B.村居是党和政府服务群众、贴近群众的一线,要在繁芜丛杂....中找到符合大多数群众利益的需求,进而解决好民需,就必须搭准脉、开对方。

 C.崔世安还表示,澳门目前正处于经济的转型调整时期,澳门人应发扬抗战时期团结自信、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审慎严谨的态度,做出积极妥善应对。

 D.2015 年校园足球在普及与教学、竞赛体系搭建、支持系统等三方面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校园足球工作也得以全面推进。

 解析:选 A “浅尝辄止”指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指对知识、问题不做深入研究。此处望文生义。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驻韩美军第八集团军新任司令托马斯·迈达少将 2 日接受韩国媒体采访时表示,韩美正在________应对朝鲜弹道导弹的对策。

 ②著名艺术家阎肃于 2 月 12 日凌晨因病过世, 消息一出,六小龄童、赵忠祥、韩红、杨澜、冯远征、哈文等明星纷纷发微博________。

 ③听了法官的话刘某才________,他说自己从小住在大山沟里,家里穷,读书少,造成法律意识淡薄,如今是弄得自己哭笑不得,普法教育真是太重要了。

 A.摸索

 悼念

 恍然大悟

  B.探索

 怀念

 豁然开朗 C.探索

 怀念

 恍然大悟 D.摸索

 悼念

 豁然开朗 解析:选 A “摸索”指试探着(行进);寻找(方向、方法、经验等)。常用于具体情况,如工作、学习、研究等方面。“探索”指寻求答案,解决疑问,常用于探求深刻的道理乃至事物发展的规律等方面。句①的意思是寻求应对朝鲜的方法。该用“摸索”。“悼念”指哀痛地怀念死者。“怀念”指对所有人或事物的思念。句②意思是阎肃逝世后,明星们对其哀痛地怀念,该用“悼念”。“恍然大悟”形容以前不明白的事理现在忽然彻底明白了。“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昏暗一下子变为开阔明朗,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而心情十分舒畅。句③意思是刘某才现在明白了以前不知道的事理,该用“恍然大悟”。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如果污染排放企业采取使用低硫优质煤、提高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效率、减轻生产负荷等措施,就能把二氧化硫、烟(粉)尘、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控制在现行排放标准限值的 80%以下。

 B.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阅兵仪式上,中国三军仪仗队阵容规模不仅创下历史之最,而且女兵军乐队也首次亮相。

 C.发生在印度孟买的火车脱轨事故,是由于机车设备陈旧、人员超载、事故预警机制缺失等因素造成的,相信相关人员会受到应有的惩处。

 D.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通过本科教学工程、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等,正在努力回答“钱学森之问”的答案。

 解析:选 A B 项,语序不当,“不仅”放到“中国三军仪仗队阵容规模”前。C 项,“由于……造成的”句式杂糅。D 项,“回答……答案”搭配不当。

 4.“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这句话原稿是“他有千百万追随者”。试说说修改稿比原稿好在哪里。

 答:

 参考答案:①修改稿用双重否定句式,语气增强了,强调了马克思在所有无产者心中的地位,无一例外,比原稿的一般陈述句更有力量。②将中性词“追随者”改为“革命战友”,感情色彩更强烈。③“尊敬、爱戴和悼念”加深了句子的内涵,真实反映了千百万革命战友对马克思的深厚感情。

 5.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近年来出现了所谓国学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要的不是意见之争,而是学理或技术性争论。

 ①就像自然生态需要多样性,不能随便说哪个物种是“坏的”,更不能随便认为哪种文化不应该存在 ②关于国学到底“好不好”这样的问题几乎没有意义

  ③但居然演变成一种“轻浮”的文化争论,这就让人失望了 ④何况国学存在数千年,自有其伟大力量和深刻道理 ⑤过于随便地进行批判,没有任何建设性 ⑥国人对国学有兴趣,本是理所当然的事 答:

 解析:第⑥句中的“有兴趣”跟横线前的“国学热”在内容上紧密相联,故⑥应为首句。第⑥句中的“本是”与第③句的“但”构成转折关系,③句应在⑥后。第③句中的“‘轻浮’的文化争论”与第⑤句中的“随便地进行批判”在内容上紧密相联,⑤应在③后。而第①句通过打比方的方法对第⑤句进行解说,①应在⑤后。第①句与第④句构成递进关系,④在①后。②是总结性的句子,应在最后。

 答案:⑥③⑤①④② 6.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一句话概括“互联网+”的基本含义。要求:以“‘互联网+’的基本含义”作为开头,不超过 45 个字。

 “互联网+”其实是两个字段,一个是“互联网”,一个是“+”。互联网是核心,但是后面那个“+”是有开放的可能性的。这个“+”,其实主要指的是制造业,制造业是有地域性、局限性的,现在制造业和互联网结合之后,形成了很多诸如云计算、大数据的概念。而且结合之后会形成物联网,产生智能制造、云制造等等这样一些制造方式。会使制造业具有国际化、跨地域的特色,这是这个概念的基本含义。另外一个含义,就是利用现在的信息通讯技术,使传统的行业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创造一个互联网的新常态,这是“互联网+”的新含义。

 答:

 参考答案:“互联网+”的基本含义是制造业和互联网结合,使制造业具有国际化、跨地域的特色。

 二、阅读理解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10 题。

 在燕妮·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朋友们:

 我们现在安葬的这位品德崇高的女性,在 1814 年出生于萨尔茨维德尔,她的父亲冯·威斯特华伦男爵在特利尔城时和马克思一家很亲近;两家的孩子在一块儿长大。当马克思进大学的时候,他和自己未来的妻子已经知道他们的生命将永远连在一起了。

 1843 年,在马克思第一次走上社会舞台担任旧《莱茵报》的主编,以及该报被普鲁士政府查封以后,他们就结婚了。从此以后,她不仅和丈夫共患难、同辛劳、同斗争,而且以高度的自觉和炽烈的热情积极投身其中。

  这对新婚夫妇动身前往巴黎,自愿的出境很快变成了被迫的出境。甚至在巴黎,马克思也受到普鲁士政府的迫害。我必须遗憾地指出,像亚·洪堡这样的人竟卑鄙到和普鲁士政府合作,怂恿路易·菲利浦政府把马克思逐出了法国。马克思到了布鲁塞尔。二月革命爆发了,布鲁塞尔也随之动荡不安,比利时警察局不仅逮捕了马克思,而且毫无理由地把他的妻子也监禁起来。

 1848 年的革命高潮,到第二年就低落了。又一次驱逐开始了,起初到了巴黎,后来由于法国政府的干涉,便搬到伦敦。这次驱逐历尽了重重困难。尽管这次驱逐使她的三个孩子(其中两个是男孩)死亡,她还是决心忍受被驱逐者通常遭到的一切苦难。但是看到一切政党,不管是执政的还是在野的(封建派、自由派、所谓民主派),都联合起来反对她丈夫,对他进行最卑鄙下流的诬蔑,看到所有报刊都不登载他的文章,他在敌人面前陷于孤立无援和手无寸铁的境地,他们两人用来对付敌人的就是蔑视——这一切对她却是莫大的痛苦。而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时间。

 但这不是没有尽头的。欧洲的工人阶级逐渐处于稍微可能进行活动的政治条件下了。国际工人协会成立了。它使文明国家相继参加斗争,在这个斗争中最先参加战斗的是她的丈夫,开始补偿她所经受的种种苦难的时刻终于来到了。她生前终于看到,曾经落在她丈夫身上的各种诬蔑完全烟消云散;她生前终于听到,各国反动派曾经企图扼杀的她丈夫的学说在各个文明国家用各种优美的语言公开地、胜利地传播了;她生前终于看到,充满胜利信心的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席卷了从俄罗斯到美洲的一个又一个国家。最后使她感到欣慰的一件事就是,她在临死前得知德国工人阶级不顾一切镇压法令,在最近一次选举中光辉地显示了它的不可遏止的生命力。

 她的一生表现出了极其卓越的政治才干,充沛的精力,伟大的忘我精神;她这一生为革命运动所做的事情,是公众看不到的,在报刊上也没有记载。她所做的一切只有和她在一起生活的人才了解。但是有一点我知道:我们将不止一次地为再也听不到她的大胆而合理的意见(大胆而不吹嘘、合理而不失尊严的意见)而感到遗憾。

 我用不着说她的个人品德了。这是她的朋友们都知道而且永远不会忘记的。如果有一位女性把使别人幸福视为自己的幸福,那么这位女性就是她。(有删改) 7.文章开头一段有什么作用? 答:

 参考答案:开头一段对发生的事情和人物做了必要的介绍和说明,为后面的介绍做了铺垫。

 8.分析画线句子中“他们的生命将永远连在一起了”的含意。

 答:

 参考答案:燕妮和马克思作为人生的伴侣将永远生活在一起;二人作为革命的伴侣将共患难、同辛苦、携手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并为此奋斗终生。

 9.通读全文,请说说燕妮承受了哪些苦难。

 答:

 参考答案:①流亡的苦难;②痛失孩子的苦难;③遭受诬蔑、孤立无援的苦难;④遭受监禁的苦难。

  10.在燕妮生前,她得到了怎样的“补偿”?请概括作答。

 答:

 参考答案:看到了落在她丈夫身上的各种诬蔑烟消云散;听到了丈夫的学说在各个文明国家传播;看到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席卷欧洲和美洲;得知德国工人阶级不顾一切镇压法令,显示了不可遏止的生命力。(意思对即可)

推荐访问:马克思 必修 墓前
上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下一篇:赣南版2019-2020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