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发电厂生产准备工作手册】 发电厂

来源:执业医师 发布时间:2020-03-24 点击:

  第一章 生产准备工作概述 5

 第一节 生产准备工作的基本内容 5

 一、电力生产的特点 5

 二、发电厂生产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5

 三、发电厂生产准备的内容 6

 第二节 生产准备工作的组织机构 6

 一、生产准备工作组织机构的确定 6

 二、生产准备人员的配置 7

 第二章 生产准备大纲的编制 8

 第一节 生产准备大纲的编制要求 8

 一、生产准备大纲的作用 8

 二、生产准备大纲的编制依据 8

 三、生产准备大纲的编制步骤 8

 第二节 生产准备大纲的编制 8

 一、生产准备工作的指导思想 9

 二、生产准备工作内容 9

 三、生产准备工作要求 11

 第三章 生产准备计划的编制 14

 第一节 生产准备计划的编制要求 14

 一、生产准备计划的作用 14

 二、生产准备计划的编制步骤 14

 第二节生产准备计划的编刹 14

 一、生产管理部分的编制 14

 二、运行部分的编制 16

 三、维护部分的编制 18

 第四章 生产准备人员的培训 20

 第一节 生产准备人员培训的基本要求 20

 一、培训的必要性 20

 二、培训对象的分类 20

 三、培训要求 20

 第二节生产管理人员的格训 21

 一、生产指挥人员的培训 21

 二、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 22

 第三节 运行人员的培训 22

 一、主要运行岗位人员的培训 22

 二、一般运行岗位人员培训 23

 第四节 检修维护人员的培训 24

 一、主要检修维护人员的培训 24

 二、一般检修维护人员的培训 24

 三、机组维护人员的培训要求 24

 第五章 建章立制 26

 第一节 建章立制的基本概念 26

 一、什么是建章立制 26

 二、建章立制的重要性 26

 三、建章立制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6

 第二节 规章制度的制定 27

 一、规章制度的制订程序 27

 二、规章制度体系 27

 三、两票三制和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29

 第三节 图纸、资料的准备 31

 一、系统图册的准备 31

 二、图纸、技术资料的准备 34

 三、各类记录、表格的准备 35

 第六章 技术规程的编制 38

 第一节 技术规程的编制要求 38

 一、技术规程的分类 38

 二、技术规程的编制程序 38

 三、技术规程的审查 38

 四、制订技术规程的注意事项 39

 第二节 技术规程的编制内容 41

 一、运行规程的编制内容 41

 二、检修规程的编制内容 42

 三、试验规程的编制 43

 第七章 新建机组投产前的生产物资准备 45

 第一节 燃料的准备 45

 一、燃料准备的重要性 45

 二、燃料准备过程 45

 三、燃料管理系统建设 46

 第二节 备品配件的准备 47

 一、备品配件的分类 47

 二、事故性备品 47

 三、消耗、轮换性备品 48

 四、备用配件的管理 48

 第三节 仪器、仪表、量具、工具以及运行消耗材料的准备 49

 一、运行消耗性材料的准备 49

 二、仪器、仪表、量具、工具的准备 49

 第八章 新建机组的启动试运 50

 第一节 火电厂析建机组的启动试运 50

 一、启动验收工作的组织 50

 二、建筑工程验收 52

 三、分部试运 53

 四、整套启动试运 53

 五、技术资料和备品配件、专用工具等的移交 55

 六、试生产阶段 56

 第二节 水电厂街建机组的启动试运 57

 一、机组启动验收应具备的条件 57

 二、机组启动验收委员会机构 57

 三、机组启动试运行 58

 四、机组72h带负荷连续运行及可靠性运行 58

 第九章 发电厂 运营准备和信息系统建设 60

 第一节 运营准备 60

 第二节 系统信息建设 60

 一、信息系统建设原则 60

 二、信息系统建设的内容 61

 三、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功能简介 62

 第一章

 生产准备工作概述

 第一节 生产准备工作的基本内容

 一、电力生产的特点

 电力生产关系到社会的各行业、各单位和千家万户。在现代化社会中,可以说社会上的每个人和每件事无不与电力直接发生关系。由于电能不能大量储存,决定了电力生产的连续性,必须每天24小时连续供应合格的电力,否则就会对社会造成影响,甚至产生严重的后果。

 电力生产的特点是:

 (1)电力生产的整体性。电力系统是由发电、供电和用电三者紧密连接起来的一个系统,任何一个环节配合不好,都会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和经济运行。电网中,发电机、变压器、高压输电线路、配电线路和用电设备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缺少哪一环节,电力生产都不可能完成。同样,任何设备脱离电网都将失去意义。

 (2)电力生产的同时性。发电、输电、供电和用电是同时完成的,既不能中断,又不能储存,必须是用多少、发多少,是典型的连续生产、连续的过程。电能的传输速度与光速相同,达到30万千米/秒(万km/s)。即使发电端与用电端相距千万里,发、供、用电都是在同一瞬间进行和完成的。

 二、发电厂生产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发电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生产过程,随着发电机组容量的增大,技术性能的提高,很多环节都应用电子计算机控制或调节,发电厂是属于高技术型、装备式企业。要使一台新发电机组能够顺利投产,并能尽快达到安全、经济、满发的目标,就必须进行大量的、系统的、扎实的生产准备工作,才能满足电力生产的需要。

 电力生产安全第一,没有安全生产就没有经济效益。以300兆瓦机组为例,如机组发生一次停运,其各种消耗,如助燃用油、煤、水、电等直接损失达10万元以上,事故停运24小时,则少发电量约700万千瓦时,减少产值约200万元。

 发电厂建设是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而且建设周期较长,如建设一台300兆瓦火力发电机组投人资金约12亿元左右,从破土动工到发电,一般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发电机组能否如期投产,电厂建设安装的工期是决定性因素,但试运、调试也非常关键,试运、调试的质量与进度是和生产准备工作密不

 可分的,而且还决定着投产后的安全、经济运行。如果电厂运行人员的技术水平差或操作上的失误,一旦造成设备故障或损坏主要设备,其后果是严重的,往往会使机组投产延误几天、几十天,甚至几个月,而且还要投人大量的修复用资金。所以说新机组投产前的生产准备工作,对发电机组顺利投产和投产后的正常生产是至关重要的。

 发电厂应按照设备全寿命周期的设备管理理论来管理,实行基建生产一体化管理模式,确保站在生产的角度搞基建,实现建管结合、无缝衔接产准备也不是脱离基建的单纯被动的“准备”,而是生产的提前介人和控制。

 三、发电厂生产准备的内容

 发电厂生产准备的内容一般应包括成立生产准备机构、生产准备人员配置、生产准备人员培训及定岗、建章立制、物资准备、运营准备和信息系统建设等。

 发电厂生产准备应根据工程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生产准备大纲和生产准备计划,统筹安排生产准备工作。

 发电厂生产准备的时间一般应从发电机组建设开始,到机组完成1(或72+24)小时试运行,进入试生产为止。

 第二节 生产准备工作的组织机构

 一、生产准备工作组织机构的确定

 生产准备工作的组织机构的确定是各项生产准备工作中的基础工作。通过组织机构的确定,可以决定全厂人员的数量及对各类人员的素质要求,有了人才能进行各种生产准备工作。其组织形式有多种方式,在考虑组织机构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适应电力生产特点的要求;

 (2)适应本单位机组大小、机组多少和经营特点的要求;

 (3)适应当地环境特点的要求;

 (4)适应可能达到的本单位人员素质水平的要求。

 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原则下,应尽可能使组织形式简单,人员少而精。为此应尽量考虑有些工作向社会分包,如设备的检修工作,一些简单的维护工作等可由社会上的某些单位来承担,可大量减少厂内的机构设置,压缩人员定额。有些简单和重体力劳动的工作,应采取雇用长期临时工的方式来完成,如输煤系统的一些清理工作、设备检修中的一些简单的重体力工作,均可由临时工来承担,但一定要把这些劳动力组织好、管理好。这也是压缩定员、减少正式职工的一种手段。

 在生产方面的组织机构,根据发电厂的具体情况可以因时因地制宜地选用适当的形式,一般应包括运行、维护和管理三个主要方面。组织形式可考虑分为运行部、维护部和策划部三大部门或运行部和设备部两大部门,统一由生产厂长指挥领导,组织机构还可以有多种形式,发电厂应根据自身需要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设立。

 组织机构确定之后,根据各个岗位订出每一岗位的职责范围,用文字的形式明确其责、权、利。真正做到生产中的任何事情都有明确的岗位来管理,防止有事无人管或一事多人管的现象。在编制责任时,一般下层的责任都比较明确,而较难确定的是一些中层管理岗位和领导层的职责。在这方面应特别注意一定要明确,而且要落实。发电厂这样一个生产过程复杂的企业,如果在生产上的各个岗位和各级指挥生产的人员没有明确的职责,生产工作就不能正常进行,生产就会混乱,各类生产事故就会经常发生,就不能保证安全、稳发、满发,不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二、生产准备人员的配置

 在确定组织机构和明确岗位责任之后,就应根据各岗位工作的重要性及生产准备工作量的复杂程度逐步地落实有关岗位的人员,如运行的主要岗位的值长、单元长,主要岗位的主值班工,维护的主要专业班长和技术工人,运行、维护的主要专责工程师以及技术培训人员等。这些岗位有较多的生产准备工作量和大量的生产技术培训任务。

 各类人员的来源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条途径是通过有关方面调人符合岗位责任及有关学历和资历的人员;另一途径是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吸引社会上符合条件的人员来本单位工作。以上两种方式中第二种方式更符合当前市场经济的特点,而且能招聘到一些素质较高的人员。

 由于发电厂生产设备的现代化水平较高,生产过程比较复杂,所以对人员的文化素质要求相应较高。对生产一线的岗位如机、电、炉主值班员,运行班长,检修班长等岗位人员要求具有中专以上文化水平,值长、单元长、维护班长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并有一定的现场实践经验,才能适应其生产工作的需要,否则在工作中就很难处理运行中的一些异常现象,甚至会造成误操作,影响机组的正常运行。各级专责工程师应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并有3~5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方能适应生产的需要。

 第二章

 生产准备大纲的编制

 第一节 生产准备大纲的编制要求

 一、生产准备大纲的作用

 (1)生产准备大纲,是整个生产准备阶段的纲领性文件,指导生产准备各个阶段的工作;

 (2)生产准备大纲是新建机组基建阶段开展生产管理的基本要素,是保证机组顺利投产的重要环节;

 (3)生产准备大纲是制定生产准备计划的依据;

 (4)生产准备大纲是体现科学管理,实现生产准备阶段向生产阶段的重要基础。

 二、生产准备大纲的编制依据

 新建机组单位应依据以下资料编制生产准备大纲:

 (1)上级主管部门对生产准备工作的有关要求;

 (2)工程设计进度;

 (3)工程施工进度;

 (4)设备制造进度;

 (5)技术协议合同;

 (6)机组定员标准

 三、生产准备大纲的编制步骤

 (1)编写生产准备大纲的人员熟悉、掌握编制生产准备大纲的依据;

 (2)确定生产准备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合理划分生产准备各阶段的工作内容,保证涵盖生产准备阶段的所有工作,确定生产准备各阶段计划完成时间;

 (4)分管领导组织讨论确定,行文下发执行。

 第二节 生产准备大纲的编制

 生产准备大纲应按照生产准备工作的指导思想、生产准备工作内容和生产准备工作要求三个部分编制。

 一、生产准备工作的指导思想

 生产准备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开展生产准备工作的依据和最高标准,所有生产准备工作都要始终贯彻和围绕指导思想来进行。

 生产准备工作的指导思想应立足于生产准备与项目推进同步,确保人员能力素质满足生产需要,确保发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确保投产即产生效益。

 生产准备工作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三个结合,一是人员配备与机组建设需要相结合;二是全能培训与保证重点专业、重点设备、重点系统相结合;三是平稳接机与投产后的提高相结合。

 (2)突出三个重点,即生产技术、现代化管理和工作作风。

 二、生产准备工作内容

 生产准备工作内容可分为整体筹划、收资准备、培训准备、全面培训、建章立制、定岗完善等六个部分。各新建机组单位根据机组投产时间,具体安排各部分的具体时间和工作内容。

 大纲只简单列出各阶段的整体工作内容和完成时间,对每一个阶段的分解将在生产准备计划中进一步体现。

 1.整体筹划

 主要工作内容:

 (1)提出生产准备人员配备计划;

 (2)制订生产准备大纲和生产准备计划;

 (3)建立生产技术管理模式;

 (4)熟悉机组设计、施工概况、建设模式,掌握电厂系统设计思想及特点,设备特点;

 (5)在深人学习研究的基础上对设计、施工、安装、设备性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2。收资准备

 主要工作内容:

 (1)培训教材编制准备;

 (2)制定各项培训的管理办法、目标、要求;

 (3)组织到同类型机组及生产厂家收资;

 (4)技术资料收集、整理、归档、编目;

 (5)掌握机组系统设计特点,主机、主要辅机的特性及运行要求;

 (6)熟悉有关技术资料,提出建议;

 (7)建立设备台账;

 (8)编制备品储备计划。

 3.培训准备

 主要工作内容:

 (l)编制培训计划及管理办法;

 (Z)编制岗位责任制;

 (3)建立设备清册,编制随机备品清册;

 (4)提出各实验室、化验室仪器配置计划;

 (5)联系进行仿真机培训事宜,确定仿真机培训时间;

 (6)联系有关电厂和学校,为实习和办学习班做好准备,

 (7)消化有关技术资料,熟悉图纸,编写专业教材;

 (8)细化专业培训教材并交付印刷、出版,为厂内培训做准备。

 4.全面培训

 主要工作内容:

 (1)根据人员情况,组织专业理论培训;

 (2)成立相关部门,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3)运行规程初稿完成;

 (4)系统图绘制完成;

 (5)规程、系统图学习;

 (6)现场熟悉系统、设备,掌握系统特点、设备性能、原理、作用、控制原理、调节方式方法;

 (7)举办厂内运行人员培训班(厂家讲课,生产骨干讲课,互讲互学;

 (8)维护人员外厂实习,编人实习厂相应班组,原则上要求参加国内同类型机组大修;

 (9)组织相关人员到有关专业厂家进行设备培训;

 (10)举办维护专业人员培训班。

 5.建章立制

 主要工作内容:

 (1)组织进行规程修编,运行规程、调度规程提交公司会审,会审通过,交付印刷;

 (2)熟悉有关图纸、设备说明书、设计规范书、系统图等,完善检修规程,修订系统图;

 (3)编制岗位工作标准和各种规章制度;

 (4)进行规程、管理制度学习、考试,

 (5)各种生产用的报表资料准备齐全,各试验室、检修间达到使用条件;

 (6)生产值斑室用品配置,编制《生产值班制度》,

 (7)编制《设备分工细则》;

 (8)化学实验室、煤化验室达到使用条件;

 (9)运行各种台账、报表、日志、表格等准备齐全;

 (10)维护班组编制建立,班组管理健全;

 (11)各专业维护人员全面学习并掌握各项规程、规定及

 有关各项管理制度并进行考试。

 6.定岗完善

 主要工作内容:

 (1)生产人员全面参与启动工作;

 (2)设立技术监督专责人,建立技术监督网,

 (3)与上级公司管理接口工作准备;

 (4)设立消防专责人,编制《消防规程》;

 (5)介人灰场、渣场、水库、铁路管理;

 (6)集控运行人员全部经仿真机培训并取得合格证,定岗定责;燃料、化学、灰水所有运行人员全部到位,考试合格,定岗定责;

 (7)运行人员现场熟悉设备系统,系统挂牌完成;

 (8)运行专业各种办公用品、工器具、劳保用品配齐;

 (9)运行人员根据工程进度,陆续进人现场,参加分部试运、整体启动;

 (10)各专业维护人员全部进入现场,全面熟悉设备,配

 合部分系统的调试工作,

 (11)根据合同派员参加部分设备的检验、监造;

 (12)所有特殊工种及须持证上岗人员必须取得相应资格

 证书;

 (13)生产各部门工作进人正常运转状态;

 (14)完成检修规程初稿。

 三、生产准备工作要求

 生产准备工作要求应主要体现在生产准备机构设置及人员

 配备要求、生产准备基础资料的编制要求、生产准备人员的培

 训要求和机组启动前的准备工作要求四个方面。

 1,生产准备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要求

 (1)生产准备机构设置要求。例如,生产准备部门应在新

 建机组项目公司成立后的2个月内或在机组投产前2年组建,

 并由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副厂长)负责。委托运行管理的项

 目应在机组投产前2年签订委托运行管理合同(协议),合同

 (协议)应按国家和上级主管单位的要求,经充分协商后,明

 确生产准备的有关内容。

 (2)运行和维护人员的配备要求。例如,运行和维护人员

 中的技术熟练人员应要求不低于每类人员总数的二分之一。运

 行人员中的值长、单元长原则上应有3年以上同类机组同岗位

 运行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新建单位新招员工中,大中专学生

 比例不宜太高,且应在机组投产前2年进厂。

 发电厂运行和维护人员应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劳动定员标准

 的数量要求,在满足工作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减少配备。新建机

 组单位有2台及以上机组在建的,运行和维护人员应分批进厂。

 2.生产准备墓础资料的编制要求

 (1)编写生产准备计划。一般情况下,生产准备部门要在

 组建后1个月内,制定出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生产准备

 计划,并及时下发。

 生产准备计划应包括新机组投产前各阶段准备工作内容、

 时间进度安排及责任分工。

 (2)规程的编写与审查。机组运行规程一般应在新建机组

 分部试运前3个月完成编写,机组检修维护规程应在机组总启

 动前完成初稿。

 (3)图、票、卡的准备。绘制系统图,编写操作票、操作

 卡及系统阀门检查卡应在机组分部试运前3个月准备完毕。

 (4)建章立制。培训教材、反事故措施及各项规章制度原

 则上应在新建机组分部试运前3个月完成,存档备查,并组织

 相关人员学习。各类记录、表格在机组投产前发放到有关岗位

 或班组。记录、表格的印刷数量一般考虑用半年至一年。在使

 用中发现有不当之处,应在重印时进行修改。

 编制生产准备基础资料应注意收集国家现行有效的相关技

 术标准及法律法规和地方规章,以便为规章制度编写提供充足

 的依据。

 3,生产准备人员的培训要求

 (1)人员培训应注重生产准备人员的全能素质培养,加强

 安全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培养一支一专

 多能的高素质生产队伍。

 (2)人员培训应根据生产准备计划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和

 考核办法,认真实施,严格考核。

 (3)生产准备人员的培训时间。新建机组单位应根据工程

 进度安排培训时间,运行人员的培训时间应不少于12个月,设备维护人员的培训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

 (4)生产准备人员的培训内容及要求。生产准备部门应制

 定详细的培训计划,作好生产准备人员的培训记录,对每位职

 工每个阶段的培训效果作出总结、评价,在符合要求并取得相

 关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确保生产准备人员满足新机组安全生

 产要求。

 4.机组启动前的准备工作要求

 (1)生产部门应按当地电网有关要求向电网调度管理机构

 办理好新设备投运、新机组甩负荷试验申请等有关审批手续,

 签订新机组并网协议与购售电合同。

 生产部门应按当地电网有关要求向电网调度部门报新设备

 编号建议,提供一次系统结线图、主要设备规范及技术参数、

 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的配置及保护图纸、试运行方案、运行规

 程、主要运行人员名单、预定投产日期等资料。

 生产部门应将并网协议以书面形式向电网调度部门提出试

 运计划。其内容包括:启动试运措施、试运项目、接带负荷、

 对电网的要求等。试运前两天向值班调度员提出申请。

 (2)生产部门应提前2个月制定出机组分部试运与整体试

 运大纲,机组启动前分部试运的重大操作措施及安全措施。

 (3)在整套启动试运前1一3天所有参加整套启动试运的

 设备和系统均应能满足试运要求,并经运行试验合格。现场配

 备的消防器材符合要求,运行、维护人员应全部到位并达到上

 岗要求。

 (4)在机组总启动前,配全各类维修工器具及运行专用工

 器具;各专业维护部门应参照有关规定配置备品备件,并及时

 制定下一步的备品备件计划。

 (5)新建机组应在整体启动前6个月签订供煤和燃油合同

 或协议,人厂煤采、制样、化验,堆取料机、装载机司机等人员培训并取证。新建机组整体启动前3个月申报煤场垫底煤计

 划,编报月、季、年用煤计划,编制配煤措施。

 (6)机组总启动前,应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并做好相关准

 备。

 第三章

 生产准备计划的编制

 第一节 生产准备计划的编制要求

 一、生产准备计划的作用

 (1)编制生产准备计划,是保证生产准备工作有序、按期完成的一项重要手段;

 (2)编制生产准备计划是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

 (3)生产准备计划是组织生产准备工作的重要保证;

 (4)编制生产准备计划,.是规定生产准备工作的量、质、期要求。

 二、生产准备计划的编制步骤

 (1)组织编写生产准备计划的人员进一步熟悉、掌握生产

 准备大纲等编制生产计划的依据;

 (2)统筹安排

 (3)综合平衡

 初步提出生产准备计划各阶段内容

 确定生产准备各阶段计划完成时间

 (4)分管领导组织讨论,最后确定生产准备计划,行文下发执行。

 第二节生产准备计划的编刹

 生产准备计划应按生产管理、运行和维护三个部分分别编制,每个部分又可划分为几个阶段,但是要保证三个部分的时间段划分相同,工作内容上相互对应。

 生产准备计划的生产管理、运行和维护三个部分一般可分

 别划分为六个阶段,六个阶段的时间应根据本单位生产准备工

 作的实有时间来划分,倒排计划,具体安排各个时间段的工

 作。

 本节以生产准备期为两年为例进行各部分的时间段划分。

 一、生产管理部分的编制

 1.第一阶段

 时间:4个月左右

 工作内容:

 (1对生产设施、生产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2)建立设备台账。

 (3)建立生产技术管理模式。

 2.第二阶段

 时间:4个月左右

 工作内容:

 (1培训教材编制准备。

 (2)了解国内外电厂,选定实习电厂。

 (3)技术资料收集、整理、归档、编目。

 (4)联系专业学校,为举办理论培训班作准备。

 (5)建立生产管理体制。

 (6)制定各项培训的管理办法、目标、要求。

 (7)制定备品储备计划。

 (8)制订工器具配备计划、特殊工种配置计划。

 3.第三阶段

 时间:3个月左右

 工作内容:

 (1)生产、技术各管理办法、制度出台。

 (2)部门建制策划出台,编制岗位责任制。

 (3)培训教材印刷、出版。

 (4)建立设备清册,编制专业事故备品清册。

 (5)部分人员学习系统、设备的设计、制造、检修。

 (6)提出各实验室、化验室建设计划:人员、仪器配置。

 (7)提出质检计划,成立质检站。

 (8)组织培创!I。

 4.第四阶段

 时间:3个月左右

 工作内容:

 (1)组织厂内培训。

 (2)组织厂家培训。

 (3)成立相关部门,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4)提交常规工器具准备,制定大型工器具、电动、液压

 工具配置计划。

 5.第五阶段

 时间:6个月左右

 工作内容:

 (1)设立安全监察机构,健全安监体系、制度。

 (2)组织进行规程修编、管理制度学习、考试。

 (3)熟悉有关图纸、设备说明书、设计规范书、系统图

 等,完善检修规程,修订系统图。

 (4)编制岗位工作标准和各种规章制度。

 (5)各种生产用的报表资料准备齐全,各试验室、检修间

 达到使用条件。

 (6)成立锅检站,建立有关制度、工作程序。(7)调试期间燃料消耗、电量管理一。

 (8)生产值班室用品配置,编制《生产值班制度》。

 (9)编制《设备分工细则》。

 6.第六阶段

 时间:4个月左右

 工作内容:

 (l)生产人员全面参与启动工作。

 (2)设立技术监督专责人,建立技术监督网。

 (3)与上级管理接口工作准备。

 (4)设立消防专责人,编制《消防规程》。

 (5)介入灰场、渣场、水库、铁路管理,搞好地下水质监

 测。

 (6)制订《环保管理制度》、《指标分析制度》。

 (7)设立科技专责人、可靠性管理专责人。

 (8)完成检修规程初稿。

 二、运行部分的编制

 1.第一阶段

 时间:4个月左右

 工作内容:

 (l)制定投产前运行培训计划。

 (2)到省内外有关电厂调研、收资。

 (3)熟悉机组设计、施工概况、建设模式,掌握电厂系统

 设计思想及特点、设备特点。

 (4)在深人学习研究的基础上对设计、施工、安装、设备

 性能存在的间题提出建议。

 (5)第一批运行人员掌握机组系统设计特点,主机和主要

 辅机的设备构造、性能、特点、运行要求,各控制系统的基本状况、原理,熟悉DCS、DEH、MEH等系统的资料。

 2.第二阶段

 时间:4个月左右

 工作内容:

 (1)编制运行培训教材准备。

 (2)确定国内实习电厂,到同类型机组及生产厂家收资、

 实习培训。

 (3)掌握机组系统设计特点,主机、主要辅机的特性及运

 行要求,到有关电厂实习。

 (4)熟悉有关技术资料,提出建议。

 (5)联系进行仿真机培训事宜,确定仿真机培训时间。

 (6)联系有关电厂和学校,为实习和办学习班做好准备。

 (7)初步确定运行岗位设置原则和运行管理体制。

 3。第三阶段

 时间:3个月左右

 工作内容:

 (1)举办全专业培训班,运行人员换专业培训。

 (2)热能动力专业人员培训内容:集控运行、发电机及变压器、电工学、发电厂电气系统、继电保护、电气设备及运行等。

 (3)电气专业人员培训内容:集控运行、锅炉设备及运行、汽机设备及运行、发电厂热力系统、泵与风机、热力学等。

 (4)部分人员编写运行培训教材(运行规程的基础)。

 (5)部分人员省内外电厂收资、实习培训。

 (6)部分人员进行仿真机培训,参加培训人员取得上岗证。

 4.第四阶段

 在本阶段集控运行人员按定员配齐,各辅助运行单位主要

 生产骨干到位。

 时间:3个月左右

 工作内容:

 (1)运行规程初稿完成。

 (2)系统图绘制完成。

 (3)规程、系统图学习。

 (4)现场熟悉系统、设备。掌握系统特点,设备性能、原理、作用、控制原理、调节方式方法。

 (5).部分人员赴有关电厂实习。

 (6)部分人员进行仿真机培训,取得上岗证。

 (7)举办厂内运行人员培训班(厂家讲课,生产骨干讲课,互讲互学)。

 5.第五阶段

 本阶段所有运行人员全部配齐。

 时间:6个月左右

 工作内容:

 (l)运行规程、调度规程提交公司会审,会审通过,交付印刷。

 (2)建立健全运行各项管理制度: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两票三制,培训管理制度,技术管理标准等。

 (3)进行规程、管理制度学习、考试。

 (4)运行专业各种办公用品、工器具、劳保用品配齐。

 (5)化学实验室、煤化验室达到使用条件。

 (6)运行各种台账、报表、日志、表格等准备齐全。

 (7)各专业部分运行人员参加同类型机组运行实习。

 (8)机组相关调试、运行资料学习。

 (9)运行管理人员配齐到位。

 6.第六阶段

 时间:4个月左右

 工作内容:

 (1)集控运行人员全部经仿真机培训取得机组上岗证,定岗定责。燃料、化学、灰水所有运行人员全部到位,考试合格,定岗定责。

 (2)设置正常生产的运行机构,所有运行管理人员上岗定责。

 (3)按规定建立健全各项运行管理制度。

 (4)缺陷管理、运行管理微机程序开发完成,具备使用条件。

 (5)现场熟悉设备系统,系统挂牌完成。

 (6)根据工程进度,陆续进入现场,参加分部试运、整组启动。

 三、维护部分的编制

 1。第一阶段

 时间:4个月左右

 工作内容:

 (1)制定投产前维护人员培训计划。

 (2)到有关电厂调研、收资。

 (3)熟悉机组设计、施工概况、建设模式,掌握电厂系统设计思想及特点、设备特点。

 (4).对设计、施工、安装、设备性能在深人学习研究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5)掌握本专业初步设计及优化设计基本情况,熟悉系统,了解专业相关设备概况。

 2.第二阶段

 时间:4个月左右

 工作内容:

 (1)着手编制热机专业培训教材。

 (2)国内外同类型机组及有关国内外生产厂家收资、调研。

 (3)技术资料收集、整理、归档、编目。

 (4)掌握机组系统设计特点、设备特点,主机及主要辅机的特性及运行要求,各控制系统基本状况。

 (5)配合设备验收、质检。

 (6)熟悉并消化设计联络会有关资料,配合设计、订货及施工审查。

 (7)了解施工情况,提出完善建议。

 (8)制订工器具配备计划、特殊工种配置计划。

 (9)建立设备台账。

 (10)编制备品储备计划。

 3,第三阶段

 时间:3个月左右

 工作内容:

 (1)准备举办专业强化培训班,编制培训纲要。

 (2)参与工程设计,配合设备监造、验收及施工监督工作。

 (3)消化有关技术资料,熟悉图纸,编写专业教材。

 (4)细化专业培训教材并交付印刷」、出版,为厂内培训做准备。

 (5)建立设备清册,编制专业事故备品清册。

 (6)组织部分人员到有关单位学习系统、设备的设计、制造、检修。

 (7)编制、学习专业维护手册。

 4.第四阶段

 时间:3个月左右-

 工作内容:

 (1)外厂实习,编人实习厂相应班组,原则上要求参加国内同类型机组大修。

 (2)建立班组框架,初建班组管理模式。

 (3)微机、办公用品、劳保用品配备,常规工器具准备,制定大型工器具、电动、液压工具配置计划。

 (4)组织相关人员到国内外有关专业厂家进行设备培训。

 (5)举办厂内维护专业人员培训班。

 5.第五阶段

 时间:6个月左右

 主要工作:

 (1)熟悉有关图纸、设备说明书、设计规范书、系统图等,完善检修规程,修订系统图。

 (2)编制各岗位工作标准和设备维护相关规章制度。

 (3)参加系统的安装及调试工作,参加主设备及主要辅机设备的生产现场检验、监造。

 (4)班组编制建立,班组管理健全。

 (5)维护人员的工作条件应满足:公用工器具、个人工器具、劳保用品、办公用品设施器具等基本配齐,专业检修间建成。班组建设完成,各种生产用的报表资料准备齐全,部门主要岗位人员到位明确。

 (6)各专业维护人员全面学习并掌握各项规程、规定及有关各项管理制度并进行考试。

 (7)自编专业培训教材学习培训。

 (8)完成检修规程初稿。

 6,第六阶段

 时间:3个月左右

 工作内容:

 (1)各专业人员结合实际学习运行规程、检修规程。

 (2)各专业人员全部进人现场,全面熟悉设备,配合部分系统的调试工作。

 (3)参加主设备及主要辅机设备的生产现场检验、监造。

 (4)自编教材学习。

 (5)部门各项管理工作进入正常运转状态。

 第四章

 生产准备人员的培训

 第一节 生产准备人员培训的基本要求

 一、培训的必要性

 发电厂是一个技术专业性强、设备自动化水平高、各生产环节联系密切的企业,不论是生产指挥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还是运行、检修维护人员,都有学习培训的必要。生产准备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是确保机组的顺利投产以及投产后的长期运行好、生产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重要环节。虽然各类人员的培训重点不同,对每个人来说其技术起点也不同,但最终目的是通过生产技术培训,提高所有人员的岗位适应性,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事故反应能力及处理能力,达到生产指挥人员能够正确地进行生产指挥;运行人员正确.地操作和处理运行中的异常现象;检修维护人员能够正确地检修维护设备,处理设备发生的异常情况,以确保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

 新建、扩建电厂的生产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岗位技术培训,取得相关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工作。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有资质的专业培训机构培训并取得国家认可的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二、培训对象的分类

 生产准备人员一般分为生产管理人员、运行人员和检修维护人员三类。

 (1)生产管理人员是指在电厂从事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人员。

 (2)运行人员是指在电厂从事集控运行、化学运行、燃料运行、除灰除渣、脱硫、水库运行的人员。

 (3)检修维护人员是指在电厂从事机、炉、水机、电、热、燃料、化学等设备检修维护、试验的人员(含水工建筑物观测、维护人员)。

 三、培训要求

 1.总体要求

 生产准备人员培训必须落实培训管理部门,根据生产准备大纲和生产准备计划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目标,分专业编制培训大纲,有针对性地选取或编制培训教材。

 培训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无论是理论学习、现场实习还是厂家讲课,都应做到有记录、有检查、有总结。

 2.培训目标

 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目标为一专多能,运行人员的培养目标为全能值班,检修维护人员的培养目标为一工多艺。

 (l)生产管理人员应掌握国家、行业和上级主管部门发布的现行有效的电力生产及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熟悉电厂的生产流程,掌握主要设备的结构、性能、原理,熟悉设备的运行、检修、试验标准,熟练掌握岗位要求具备的专业技术管理知识和技能。

 (2)运行人员应熟悉现场设备构造、性能、原理及运行要求,掌握设备的运行操作及故障事故处理,掌握设备的日常维护操作技能;水库运行人员应掌握水库特征、水库调度方法。

 (3)检修维护人员应熟悉现场设备构造、性能、原理,掌握设备的安装检修维护工艺和技术标准。

 3.培训时间

 单机容量30oMW及以上新建电厂,原则上对运行人员的培训不宜少于24个月,对检修维护人员的培训不宜少于18个月。单机容量300MW以下新建电厂,原则上对运行人员的培训不宜少于18个月,对检修维护人员的培训不宜少于12个月。

 扩建电厂运行人员和检修维护人员的培训时间可以根据人员实际情况,比照新建电厂的培训时间适当缩减。

 第二节生产管理人员的格训

 一、生产指挥人员的培训

 生产指挥人员是指厂级或车间级负责生产工作的人员,他们必须掌握所管辖范围内的各生产系统情况及各系统内的相互关系,了解各主要设备的主要结构及其主要参数、工作特性,了解各设备、系统中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环节和影响经济效益的重点指标。一般情况下,生产指挥人员都有一定生产实践经验,有一定技术基础和文化基础。但每个入的基本条件相差较多,如有的原来是从事运行工作的,有的原来是从事检修工作的,有的原来是从事生产管理工作的,每个人需要学习的重点不一样。因此,生产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应该以自学为主,集中培训为辅。

 自学的方式有:可以查阅一些设计资料图纸,以掌握设备选型依据、各系统情况和布局情况;可从一些设备制造厂的技术资料图纸中了解设备的结构及其特性、参数情况等;参加有关专业性会议,了解某些方面的技术情况,如参加电厂的可行性研究的审查会议和初步设计的审查会议,以了解电厂的设计原始情况及电厂的总体情况,如没有条件参加时,应阅读上述

 两种会议的有关文件,以便掌握设计的总体思路。集中培训可以由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讲课的形式,其内容应包括:有关设备系数,主设备的结构、参数、特性等;设计中采用的新产品、新技术的有关特点、性能等情况;同类设备曾发生的主要间题及解决对策;外单位的其他好经验、好办法以及事故教训等。各级生产指挥人员在电厂施工过程中,应不断地深人施工现场,了解设备、系统的实际情况,在施工中发现某些不适应生产的间题可通过有关设计或施工单位进行解决。深人现场既能熟悉设备,又能发现一些技术问题,对培训、对工程质量两个方面都很重要。

 二、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

 技术人员包括各级、各专业的专责工程师、专业工程师和班组技术员等。这些人员是电厂在各专业范围内的生产技术负责人,对所管辖范围内发生的生产技术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解决方案。这些人员虽然都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生产实践经验,但要处理好一个新建电厂的生产技术间题,同样要进行学习培训工作。他们的学习培训是以自学为主,可以组织必要的技术讲座、专业学习班、到同类电厂进行学习考察等。

 学习培训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l)阅读电厂建设的可行性报告和初步设计的有关资料和图纸,以了解电厂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电厂的客观环境情况、电厂建设和设计的依据、电厂的总体布局以及电厂主要的设备选型的依据等。有条件时应参加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的审核会议,不但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设计意图,还可以提出个人对设计的具体建议和意见。阅读电厂施工设计的有关资料和图纸,了解本专业范围内设计的具体情况,对某些不适合现场具体情况的设计,可以在施工前向设计部门提出修改意见,以确保设计更能符合生产实际情况,为投产后的安全经济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2)深人了解制造厂家的设备说明书及有关图纸、资料,以掌握设备的特性、特点和有关参数,及运行和维修保养的有关规定,作为编写运行规程的可靠依据,了解设备的结构情况,作为编写检修工艺规程的依据和处理设备异常的技术基础。

 (3)为了解同类设备在外单位的实际运行情况,接受外单位的经验教训,防止设备投产后发生同类性质问题,需要到装有同类型设备的电厂和有关科研单位调研学习,搜集有关资料,并且争取建立今后互通信息的关系,结合本厂情况,吸取其经验教训,采取对策,达到使设备实现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目的。

 (4)学习上级主管部门对同类设备的有关技术要求和指示文件,并认真贯彻落实。

 技术人员的学习培训水平,不但影响投产后运行、管理水平,而且会直接影响生产准备工作的水平。因为很多生产技术方面的准备工作都是由各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他们不但需要学好、用好,而且要早学习,才能适应生产准备工作的需要。

 第三节 运行人员的培训

 一、主要运行岗位人员的培训

 主要运行岗位人员是指各岗位的运行班长和主值班员,这些人员是设备运行的关键操作人员,他们必须具有一定的设备操作、调整异常运行情况的基础理论知识,并有较熟练的运行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这些人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责任心决定设备试运行和投产后运行的安全生产水平。他们的培训学习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培训必须达到:

 (l)全面掌握所管辖设备系统的实际情况,设备的特性、参数、基本结构情况,并了解与所管辖设备系统有连带关系的设备系统情况,以及各设备或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2)全面掌握所管辖设备运行规程的内容,能正确进行操作、调整有关试验、测试和事故判断及处理。

 (3)了解所管辖设备系统在安全、经济运行中,关键环节有哪些,以及如何抓好这些环节,以确保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

 (4)了解所管辖的设备系统在同类电厂运行中的经验教训,如何接受这些经验教训来搞好本职工作。

 具体培训内容及方法为:

 (1)通过培训讲课,学习设备特性、结构、参数运行和维护的方法,学习系统图纸,并且要熟练掌握。通过深人现场,了解设备的实际情况和系统的真实情况。每次学习后应经考试合格。

 (2)学习运行规程。通过学习了解设备系统应该如何正确地操作、调整,为什么要这样操作、调整,不这样操作、调整有哪些危害,以及不准许的一些操作、调整方法。初步掌握设备运行异常的判断及处理。必须熟知、熟记运行规程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学习后应考试合格。

 (3)去同类型电厂进行实习3~4个月,从现场学习设备运行的有关知识,掌握一些实际运行经验,了解设备的实际情况。实习结束后,每个人应写出实习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学习到哪些知识、经验、教训和学习的心得体会。

 通过上述各项内容的培训合格后,在正式上岗前,还必须进行上岗前的综合考试,其内容除上述内容外,还应包括;有关岗位责任制内容,安全工作规程,消防规程,其他有关规程制度的内容。每个上岗人员上岗前必须取得考试合格证,否则不能上岗。

 二、一般运行岗位人员培训

 一般运行岗位人员,主要有两个来源,二是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工人,二是从大中专院校新毕业的学生。以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新建电厂中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比例较大,扩建电厂中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工人居多。

 对新毕业的学生,首先应进行人厂培训,对他们进行电力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的教育,电厂生产特点的教育,电力生产安全第一的教育,以及电厂生产过程的教育,使他们树立作为一个电力工人是光荣的、其责任是重大的思想。

 在生产技术培训方面,首先了解电厂的设备系统情况,学习运行规程的有关部分。学习考试合格后,带领他们深入现场,了解设备系统的实际情况,熟悉设备名称,掌握设备的主要参数,掌握本岗位内系统情况。在正式上岗前,必须进行上岗前的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0OMW及以上容量机组和20oMW以下容量但实行集中运行控制的其他机组的集控运行人员,必须参加仿真机的学习和培训,以训练其实际操作、调整和事故处理的能力,并经考试合格方能上岗。

 第四节 检修维护人员的培训

 一、主要检修维护人员的培训

 主要检修维护人员是指各检修维护专业的班长和主要工作人员,他们是电厂检修维护的主要力量。主要检修维护人员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丰富的检修工作经验,一般应有五年以上的检修实践经验,可以处理设备运行中发生的一般故障。

 主要检修维护人员的培训学习方法应采用培训讲课、参观学习、实习和自学。学习内容为:设备系统情况,设备结构情况,设备系统上的薄弱环节,设备的主要检修特点、方法,应该使用的专业工具和特殊材料等知识。培训讲课主要应由各专业技术人员来进行,也可以请设计部门或有关制造厂家的专业人员进行讲课,到同类电厂学习或实习,以达到深人了解设备的特点及检修工作经验。在施工阶段应不断地深人现场,了解施工的质量情况,同时也是熟悉设备和系统的过程,对发现的施工质量间题和设计上的不合理问题,及时向有关专业人员反映,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和改变设计不合理的现象。主要检修维护人员在机组整体启动前,也应进行上岗前考试。

 二、一般检修维护人员的培训

 一般检修维护人员和一般运行岗位人员的来源基本相同,主要是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工人和从大中专院校新毕业的学生。

 对新毕业的学生,同一般运行岗位的一样,首先应进行人厂培训,对他们进行电力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的教育,电厂生产特点的教育,电力生产安全第一的教育,以及电厂生产过程的教育,使他们树立作为一个电力工人是光荣的、其责任是重大的思想。

 在生产技术培训方面,一般检修维护人员首先了解电厂的设备系统情况,学习有关设备知识和检修知识,到同类电厂学习或实习。学习考试合格后,在主要检修维护人员的带领下深入现场,了解设备系统的实际情况,熟悉设备系统,掌握设备的主要参数,掌握负责检修维护设备的情况。在正式上岗前,必须进行上岗前的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所有检修维护人员在上岗前应参加同类型机组大修实习一次。

 三、机组维护人员的培训要求

 不设检修人员的发电厂,对于机组维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生产准备阶段,应按照维护人员一专多能的培训目标,热机、电气、热工、燃料等专业维护人员应全面学习、掌握本专业各个岗位的专业技能。

 (l)热机维护人员:学习汽轮机、锅炉主辅机设备及其附属设备,以及化学专业有关系统及设备规范。了解掌握各个系统设备的流程、原理、结

 构,掌握检修维护工艺、工序流程和质量标准,同时应掌握每一项检修、维护工作的安全保证要求。

 (2)电气维护:熟悉电气的一、二次回路图,掌握各元器件的参数、作用,掌握发电机主辅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检修维护工艺流程,能够使用各种仪器、仪表进行有关试验,并掌握试验的方法、步骤及原理,同时应掌握每一项检修、维护工作的安全保证要求。

 (3)热工维护:掌握各控制系统的基本配置、原理,熟悉各个系统之间的接口关系,了解各保护及控制的原理和过程,掌握各仪器、仪表、测量装置的使用方法,能够针对各控制系统出现的异常、故障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检修措施。同时应掌握每一项检修、维护工作的安全保证要求。

 (4)燃料维护:熟悉掌握输煤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流程,各相关设备的结构、原理,掌握不同设备的检修工艺、工序流程及质量标准。重点应作好相关转动设备的维护及检修技能培训,同时应掌握每一项检修、维护工作的安全保证要求。

 第五章

 建章立制

 第一节 建章立制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建章立制

 为确保新建、扩建发电厂投入生产后的各项工作纳人正轨,在机组投产前,应根据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高标准地建立起各项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包括规章制度、规程图纸、各专业设备台账等),是生产准备的一项重要工作。

 企业的规章制度是企业为了保证生产、工作等顺利进行、根据法律、法令和政策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制定的,大家必须共同遵守的行政、技术、业务、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或行为准则。企业建章立制就是建立企业的制度和行为准则。

 二、建章立制的重要性

 由于电力系统的行业特点,使得规章制度的组织协调、生产管理、保障设备和人身安全等重要功能显得尤为突出,直接影响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必须高标准做好这项工作。而规章制度制订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技巧性,做好规章制度的制订工作需要花很大的功夫。认真地研究并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配备齐全国家、行业、上级部门有关技术标准、规程、规定、规章制度及必要的专业工具书,保证其有效性,严格依照这些法规要求制定规章制度,做到“合法、合理、全面、具体”。

 发电厂必须把制度建设当作非常重要的工作来认真抓好。对一个优秀的企业来讲,建立健全制度是基础,贯彻执行是关键。在机组投产前的首要任务是把有关的各种制度建立健全起来。由于建章建制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为保证顺利完成此项任务,发电厂应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落实责

 任,按期完成。

 三、建章立制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规章制度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规章制度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到以下两个方面的间题。

 (1)规章制度建设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到科学性和可行性。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是规章制度长期稳定地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应该做到规章制度相对稳定,严格执行,对可能一时无法做到的,暂时先不要规定。否则就失去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规章制度只能流于形式。

 (2)规章制度制定要尽量发扬民主。规章制度是广大职工要共同遵守和执行的规程,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得到职工的理解,才会发挥制度的效力和权威。

 考虑到新建发电厂在基建阶段时期,生产运营的正式管理机构还未建立,职责和权限还未明确,制度的制订难免会缺乏针对性及可操作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第二节 规章制度的制定

 一、规章制度的制订程序

 规章制度的制订应按组织、收资、编写、讨论修改、批准等程序进行。

 (l)组织。建立制度制订小组,研究确定制度体系,分工负责。

 (2)收资。广泛收集同类机组电厂的相应规章制度,消化吸收。

 (3)编写。根据收资情况,结合单位的具体需要编写。

 (4)讨论修改。制度编写完毕,应组织电厂各方面人员参加讨论,充分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后进一步修改。

 (5)批准。制度应由发电厂厂长(生产技术副厂长)批准发布。各项规章制度一般应在机组投产前3个月发布,以便于学习、使用。

 二、规章制度体系

 规章制度体系包括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运行、检修、计划、物资等各方面。一般来说,表5一1所列出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发电厂应具备的。

 表5一1发电厂应具备的规章制度

 三、两票三制和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两票三制”和设备缺陷管理制度是发电厂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儿项最基本的制度,是我国发电行业多年运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对任何人为责任事故的分析,均可以在其“两票三制”和设备缺陷管理制度的执行间题上找到原因。发电厂应下大力气抓好“两票三制”和设备缺陷管理制度的落实工作,把安全方针落到实处,提高预防事故能力,杜绝人为责任事故,杜绝恶性误操作事故。

 1.两票三制

 “两票三制”即工作票制度、操作票制度、交接班制度、现场巡回检查制度和设备定期轮换制。

 (1)工作票和操作票制度是对发电设备及系统在启动、运行、停运过程中和在停运期间进行各类检修、检查、试验、测试等项工作,以及运行人员对设备进行各类操作工作的管理制度。该两项制度的有关原则要求在《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中都有明确的规定,但发电厂还应根据上述原财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具体可行的管理制度,以便生产人员认真贯彻实行,确保发电设备在进行各类维修检修工作和操作时不发生错误,保证发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及防止人身事故的发生。

 (2)交接班制度是连续性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制度。在电力生产中交接班制度就更为重要,这是由于电厂生产设备复杂性、生产技术的现代化以及

 各生产岗位人员的技术性较强,为确保发电设备的连续安全运行,搞好各岗位的交接班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发电厂必须编制适应电力设备特点的、内容全面的、便干实施的交接班制度。制度中包括有制度管辖的范围(即哪些岗位应执行本制度);各班次交接班时间,各岗位交接班地点;各岗位交接的内容以及有关交接班记录的格式、签字的要求等。在交接班记录的内容中必须有:交接时设备实际运行状况,即哪些设备运行,哪些设备检修;运行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是否有不正常的情况;前一班设备在运行中发生的异常现象的处理结果,前一班在运行方面上级行政领导或技术领导有什么关于生产方面的命令、指示或要求;其他需要向下一班说明的运行情况及事项。接斑人应对交班人所交的内容了解清楚,如有疑间应当面说清,或写在交接班记录本上;当发生双方意见不一致时,应及时请上一级领导人员决定;在未得到正确解决之前,可以暂不接班。总之,交接班工作是一项细致认真的工作,它是确保发电厂安全运行的一项重要措施,所以首先要编好制度,同时在运行中认真贯彻实行。

 (3)设备巡回检查制度。尽管现代化发电设备的自动化水平较高,各类反应运行状况的仪表较全面,但是对设备的定时巡回检查工作还是十分必要的。巡回检查的目的是要发现设备某些运行的异常现象,得以及时处理或采取措施,防止由于异常现象的扩大而造成设备停运,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如某些转动设备或电气设备的漏油现象、油位不正常,设备系统的漏汽、漏水、漏煤、漏粉、漏灰等现象,这些现象一般是难以用仪表检测的,通过现场巡回检查就可以被发现。另一方面是检查现场环境是否有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现象,如寒冷地区的冬季防寒设施是否正常,夏季的防暑、防风、防雨设施是否影响设备运行的因素等。总之现场设备巡回检查的目的,就是要及时发现设备在运行中的一些不正常的因素,防止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

 在编制设备巡回检查制度时,要根据各类设备的特点来确定巡回检查的间隔时间、检查路线、检查内容、检查记录的格式等。在贯彻实行巡回检查工作中,往往会出现某些值班人员经常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而某些人员却很少发现问题,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检查人员的责任心,能否按检查路线、检查内容认真地检查;另一方面是检查人员的工作经验,某些经验少的人对一些不正常现象看不出来,对一些微小异常现象缺乏辨别能力。因此,要使检查制度能更好地贯彻落实,就必须从提高检查人员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人手,并不断地交流、讲解设备运行经验,加强对检查工作的考核力度。

 (4)设备定期轮换制。设备定期轮换制是保证设备健康运行的重要措施,必须明确执行定期轮换的设备种类、轮换期限以及对操作人的要求。每一台设备定期轮换后,都应有翔实的记录。

 2.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设备缺陷管理是确保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下运行的一项重要手段,是发电设备在运行中的一些异常现象能够及时地发现,并得到正确处理的一整套管理办法。设备缺陷管理是与运行人员、维修人员、管理人员三方面共同完成的工作。设备缺陷管理制度的编制,首先应明确设备缺陷的定义范围,它应该是指发电设备在运行中发生的一些设备异常现象。如各类操作、调整、控制设备及仪表的失灵,转动设备的震动、温度、声

 音异常,各类泄漏现象等,属于设备缺陷;而那些自投产就存在的系统不合理、设备不完善等,应属设备改进项目,不属于设备缺陷。缺陷管理应分专业、分类进行管理。分专业是按机、电、炉、热工、燃、化、灰等技术专业分别管理;分类管理一般是将发生的设备缺陷按可消除的难易程度,分类进行管理。一般将设备缺陷分为三类进行管理,对一些不必停运主设备即可消除的设备缺陷定为三类缺陷;对那些需要主设备,停运时才能消除的设备缺陷定为二类缺陷;对一些必须在州B级检修中才能消除或是尚需进一步研究技术方案才能消除的老、大、难缺陷定为一类缺陷。

 设备缺陷管理制度就是将运行设备中发生的设备缺陷,从被发现进行登记·(或输入计算机)开始,如何转给维修人员,维修人员消除缺陷的手续,消除缺陷后的手续,运行人员的验收和对一些不能及时消除的缺陷如何管理的办法,以及对某些急需处理的缺陷如何得到更快消除的具体办法,都应以制度的形式明确的规定下来。从管理上如何确保三类缺陷的及时消除,一、二类缺陷确保在有条件时进行消除的管理措施。对各类缺陷的定期分析研究的具体要求,都属该制度的内容。目前,对设备缺陷的管理,绝大部分电厂应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以便开展更深人、更细致的设备缺陷统计分析工作,把设备缺陷管理得更细致,分析得更全面,科学地提高设备管理的水平。

 第三节 图纸、资料的准备

 一、系统图册的准备

 系统图册的准备是和建立运行规程有同等意义的一项工作,它也可以作为运行规程的一个重要的附件。

 系统图有三方面的主要作用:一是使有关人员通过系统图来了解实际设备系统的状况,以便于正确地进行操作或调整工作;二是当设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时,有关人员可通过设备系统图来分析研究设备系统异常运行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的对策,以达到设备正常运行的目的;三是通过对系统图的分析研究,总结运行的实践经验,可以发现某些设备系统的不足之处,甚至是错误之处,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之后,对不合理的系统进行完善化改进,以提高系统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系统图的绘制及编册工作,应特别强调其正确性,就是一定要与实际的设备系统情况一致,绝不能简单地把设计的系统图或厂家提供的系统图拿来就用,而是要把这些系统图进行实际调查,确实与现场情况一致之后才能编人图册。因为在施工中往往由于某些原因,把原设计的系统进行一些改动,这样就必须选用与现场一致的系统图,否则就会造成系统图册与实际不同,影响生产工作。

 系统图册应按不同专业分别编制,如:汽轮机系统图册,锅炉系统图册,电气一次系统图册,电气二次系统图册,热力控制系统图册,化学水系统图册,除灰系统图册,输煤系统图册等。

 表5一2列出了某4X600MW火力发电厂应具备的系统图。

 二、图纸、技术资料的准备

 图纸、技术资料准备的目的是为了使各级工程技术人员、工人,领导人员能够深人、细致、全面地了解发电设备、系统以及建筑物、地下设施的情况;当设备投入运行后,能够正确地进行操作、维修管理;一旦发生异常情况时,可以进行有科学技术依据的分析工作,以查出原因,提出解决对策。

 图纸、技术资料准备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搜集、管理、复制测绘工作。图纸、技术资料的来源主要是:工程技术图纸、资料,来源于设计部门,这是最基本、最大量的部分;制造厂家提供的设备图纸和资料;同类型电厂的运行经验及事故总结报告,有关科研、院校对同类设备进行的统计分析资料和实验研究报告;上级机头织寸该类设备进行的有关科学技术分析和技术方面的文件要求等。通过设计部门和制造厂提供的资料可以了解设备和建筑设施原有的技术状况。通过几个途径搜集的技术资料,一可以进一步了解并掌握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一些动态的技术状况。以上几个方面的技术资料,对设备投产后的安全运行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技术资料的搜集工作。设计部门的资料一般是比较齐全的,但应注意其提供技术资料和图纸的份数,其提供的份数除应满足施工单位、筹建单位和生产准备部门的需要外,还应满足本厂技术档案存档和国家(地方)档案部门所规定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注意搜集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的有关补充图纸、资料。制造厂家提供的图纸、资料一般只能满足运行操作和一般性了解设备技术状况的需要,这就需要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向厂家搜集那些必要的图纸资料,有时需要单独购买,或是通过设计院或向装有同类型设备的电厂联系搜集。有关设备运行的一些动态技术状况的资料,就完全是各专业技术人员向有关单位和部门进行搜集。

 (2)图纸、技术资料的管理必须从电厂的建设时就要抓好,为投产前的准备和投产后的技术资料管理打下良好基础。在建设过程中,筹建单位应设技术资料档案室,专门管理施工中的技术资料和图纸,设备投产后移交给生产部门.不论是筹建过程,还是生产准备以及投产后的技术资料管理工作,都必须严格按有关技术档案管理的规定,进行分类、编号管理,并建立明确的存档、调档、借阅的具体办法,并认真贯彻落实,以保证技术资料的科学管理,达到防止丢失和借阅方便的目的。技术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存档工作,必须认真抓好,往往有些人员只为本单位或本人方便,对搜集来的技术资料不能及时存档,造成技术资料不能集中管理供大家使用,而是分散到很多个人手中。这样既容易造成技术资料的丢失,又不能达到为多数人服务的作用。这方面的工作就需要行政领导的参与,要求各方面人员认真贯彻存档的有关规定。

 (3)在注意加强技术资料的集中管理的同时,还应注意方便使用技术资料、图纸。在生产准备过程中,有些部门或班组使用图纸较多,图纸的复制工作应有明确的规定,应经有关领导批准。

 三、各类记录、表格的准备

 机组投产后在运行、检修和管理方面需要的各类记录、表格比较多,每一种记录、表格都要由有关管理或技术人员根据其内容确定记录、表格的形式,画出具体的尺寸格式,交印刷单位进行印制,装订成册,在机组投产前发放到有关岗位或班组,印刷数量一般考虑满足用半年至一年。

 记录、表格应包括有:

 (1)运行岗位方面一般应准备:岗位值班记录本;交接班记录本,设备缺陷记录和消除情况记录本;工作票记录本;操作票统计登记本;工具、仪器、仪表登记本或登记卡片;生产日报表;设备巡回检查记录卡;设备定期试验、测试登记卡等。

 (2)检修维护班组一般应准备:班长工作记录本;设备缺陷统计分析本;设备定期检修记录本;设备检修、维护登记卡,设备或仪器、仪表定期试验、测试登记卡;维修工具、仪器、仪表登记卡;设备异常情况分析本;班组工作月报表;材料、备件消耗统计表,班组技术培训记录本及技术问答专用表等。

 (3)生产技术管理方面应准备:生产日报、月报表;设备运行情况统计表;运行经济指标统计表、分析表;生产调度会议记录本;设备运行中的异常、障碍、事故统计分析表;设备变更审批表;设备变更和设备改进统计表等。

 表5一3列出了发电厂应具备的基本记录、表格。

 第六章

 技术规程的编制

 第一节 技术规程的编制要求

 一、技术规程的分类

 发电厂使用的技术规程一般分为三类。

 (1)运行规程。主要包括调度规程、集控运行规程及各主机辅机运行规程、水库运行规程等。

 (2)检修、试验规程。主要包括主机检修规程及各辅机检修规程、电气设备检修规程、燃料系统检修规程、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试验规程、仪控系统调试规程、计算机监控系统调试规程等。

 (3)安全规程。安全工作规程(电气、热力和机械、水工)、消防规程等。

 生产准备阶段需要编制的技术规程主要是运行规程和检修、试验规程。规程的编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生产准备工作,要求规程的各项规定必须具有正确性、可操作性和全面性,而且要确保其文字表达清楚。规程需要有实践经验的运行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来编制。

 二、技术规程的编制程序

 技术规程的编制应按组织、收资、编写、审核、批准、印刷等程序进行。

 (1)组织。建立规程编制小组,分工负责规程的编写。

 (2)收资。收集电厂新建机组的有关技术资料,收集同类机组电厂的技术规程,收集国家、行业有关标准。

 (3)编写。根据电厂的设备及其控制、保护系统的结构、原理、安装调试程序编写。

 (4)审核。规程编写完毕,应由分管技术工作的领导组织电厂各方面人员审核,必要时在电厂内部审核完毕后,聘请电厂外部的专家进行审核。

 (5)批准。审核完毕的规程应由发电厂厂长(生产技术副厂长)批准。

 (6)印刷。经批准后的规程一般应在机组投产前百个月印刷出版。

 三、技术规程的审查

 规程的审查是标准制定过程的重要环节,是确保标准编制质量的重要步骤,标准的审查一般包括原则性审查、规范性审查、技术性审查和文字性审查等。

 1.原则性审查

 (l)贯彻国家有关标准化方面的法律、法规;

 (2)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装备的配套能力;

 (3)要符合国家有关安全、环境保护的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2.规范性审查

 (1)审查规程的封面、首页、名称、书眉、标准编号等是否规范;

 (2)前言的内容是否全面,制定规程的依据、目的、意义是否明确,基本部分信息、特定部分给出的信息是否全面,是否有利于使用者透彻了解规程的概貌;

 (3)范围所规定的内容是否与规程的内容相协调一致;

 (4)规范性引用文件是否有导语,标准一览表排列是否规范,引用的标准名称、年代号是否正确,文本中是否提及所引用标准;

 (5)定义的概念是否正确、严谨,与上下文是否一致,能否易于理解,

 (6)所用名词、术语、符号、代号是否统一;

 (7)是否与文本提及表图内容相呼应,表、图制定的是否规范;

 (8)法定计量单位是否正确;

 (9)章条划分是否合理,层次结构是否合理。

 3.技术性审查

 规程的技术性审查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在审查规程的工作中,应对规程技术内容的可行性、完整性、正确性进行审查。审查应注意以下方面的内容:

 (1)审查技术内容是否符合经济技术发展方向,技术规定是否先进合理,技术要求是否表达了对质量控制的要求。

 (2)规程基本技术参数的审查,规程基本参数是技术指标中最基本的内容,审查主要基本技术参数制定的是否齐全有依据,规定的参数是否合理,所规定的参数能否反映标准的基本特征,参数之间是否符合标准文本内容规定。

 技术参数定量规定要求时,均涉及到数值的有效位数如何正确确定和表达的间题,也就是说,凡是需标明量的数值时,均应反映出精度要求,试验结果数据也应与其他相关标准尽可能统一。审查规程要对技术要求、质量要求、技术方法、工作步骤、技术先进性等着重审核。技术性审查,要视不同的对象来规定所审查的技术内容。

 4.文字性审查

 文字性审查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审查时应全面地理解标准文本的主题,审查文字使用的是否准确,语句使用是否规范,条文措词应准确、逻辑性强、语气肯定,切忌模棱两可,文本表达的语句应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要避免使用多义词,文字要简练。

 四、制订技术规程的注意事项

 1.技术规程的内容要切题、目的明确

 针对规程草稿的适用范围,起草标准的过程,要做到所规定的技术内容应切题,所提出的技术要求应具体,技术指标不应难以落实、不便于操作,标准内容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及可操作性。

 2.技术规程的主题应突出,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这是对规程编写的基本要求,确定好规程内容及层次结构是编好规程的关键,是体现规程质量的主要标志。规程应注意突出主要部分,对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应详细明了,应避免对次要的部分进行过多的赘述。规程的编写应明确每章、每条、每段的内容,各章的内容要安排合理,使标准文本结构严谨协调,层次自然清晰。

 3.技术规程中技术指标应先进齐全

 技术规程的技术指标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为此,规程规定的技术条件或技术特征的各项指标应齐全,不能缺项。

 4.技术规程中提出的质量要求应明确、合理

 规程是指导生产的准绳,也是控制质量的准则。在规程中提出质量要求应有具体指标,质量指标要做到定量化,技术上要达到先进、经济合理。指标不可含混,要求定量的指标,应规定合理,具有可行性。质量指标不能定的过低,不能迁就落后;质量指标确定应概括产品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的特性。

 5。技术规程中的方法步骤应具体、易操作

 制定规程中所涉及的每项工作,方法要具体、可操作,以避免误导操作者;操作方法应简便易行,易于操作者掌握及实施,并要求能提高工效、省工省力。

 6。技术规程的编制尽量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是经试验验证制定出来的,因而,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及协调统一性。企业在制定标准时应根据企业技术、设备特点,有选择地引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7.技术规程中引用的各级标准应与文本协调一致

 技术规程可以引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企业标准。在编制规程时,引用标准是一种起草规程的科学、简便的方法,通过引用其他有关标准这种方法,将有关标准中的技术内容纳人所制定的规程中,并构成该规程的一部分内容,以避免相关标准的技术内容在制定的规程中重复叙述。

 8.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应与其他标准协调一致

 制定技术规程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是保证标准编制先进性的有效方法,但在制定标准时,必须考虑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可行性,以及采标的程度,即等同采用、修改采用,还是非等效转化。同时,还应考虑采用的标准与其他相关标准是否协调一致,而构成的标准内容是否完整,应避免标准内容出现重复和矛盾。

 9.技术规程中的数据要准确、可靠、齐全

 技术规程需要有一定的数据为依据,在制订标准的工作中,收集各种数据,按不同的要求进行归纳、整理、分类、统计、分析,并加以利用,只有掌握了详实的数据,才会使制定的技术指标及经济指标查有依据。规程的基本参数应齐全,参数之间应符合生产规律。

 10.技术规程中的计量单位及符号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制定规程所采用的计量单位及符号应符合国家法定的计量单位。规程中所用的数学符号、物理量符号及计量单位符号,还有其他代号,应协调一致,并应分别符合国家有关法令和标准的规定。禁止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11.技术规程中的计算公式应正确

 制订技术规程常出现一些计算公式,如计算公式出现错误,就会导致计算结论的错误,因此,规程起草人对规程的计算公式应验证,以保证计算公式推导的正确性。

 第二节 技术规程的编制内容

 一、运行规程的编制内容

 运行规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1)设备主要技术参数;

 (2)基本技术要求。

 设备运行前应满足的要求:

 1)主要设备应满足的要求;

 2)附属设备应满足的要求;

 3)设备有特殊运行要求时应满足的要求;

 4)设备运行发生异常情况时,应能发出相应的预警信号;

 5)设备运行发生特殊情况时,应能事故停机;

 6)具有相应的备件;

 7)设备的技术文件,包括:①安装竣工后应移交的主要技术文件和图纸;②设备检修竣工后移交的主要技术文件;③以前设备运行的纪录。

  (3)设备运行方式。

 设备运行方式的内容包括:

 1)设备的运行方式种类;

 2)各运行方式的主要运行条件。

 (4)设备运行操作。

 1)主要设备的运行操作;

 2)附属设备的运行操作。

 (5)设备运行的监视、检查及操作。

 1设备运行的监视、检查的要求;

 2)设备运行的监视、检查的方式;

 3)设备开机后的监视、检查及操作;

 4)设备运行中的监视、检查及操作;

 5)设备停机后的监视、检查及操作。

 (6)设备的故障及事故处理。

 1)事故现象;

 2)各类故障及事故的处理方法。

 (7)记录。

 1设备运行操作记录;

 2)设备运行的监视检查记录;

 3)设备的故障及事故处理记录。

 运行规程应由本单位生产技术副厂长或总工程师批准,并立随时修改和补充,该规程应正式印刷,发至有关运行值班员,人手一册,并确保在新机组投产前有充分的学习和上岗前考试的时间。一般应在投产前有半年的学习时间。

 二、检修规程的编制内容

 检修规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1)设备规范。

 设备规范包括运行规程所涉及的所有实际参与运行的主机和辅机的铭牌参数列表。设备有异动的,应列异动后的设备铭牌参数。

 (2)检修前准备。

 检修前准备包括:

 1)设备健康状况判定包括历次检修记录、上次检修至本次检修前设备运行和故障原因分析、必要的检修前测试或试验;

 2)制定设备检修方案;

 3)安全措施及安全规程;

 4)检修审批程序;

 5)检修所用材料、备品、配件质量检验及合格标准;

 6)检修工、器具检验及合格标准。

 (3)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包括:

 l)应执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2)部件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3)设备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4)系统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4)检修后质量验收和试运行。

 检修后质量验收和试运行内容应包括:

 1)确定停工待检(H点)、现场见证(W点)、文件见证(R点);

 2)必要的检修后测试或试验;

 3)设备试运行;

 4)质量评定的程序。

 (5)检修总结报告。

 检修总结报告包括:

 1)设备检修前的状况;

 2)检修工程组织;

 3)检修项目及其采取的检修方案;

 4)检修质量情况;

 5)检修过程中出现的安全和质量问题、处理情况及遗留问题;

 6)应总结的经验和教训;

 7)附件:①检修质量检验记录;②设备异动记录和图纸;③测试或试验报告;④设备验收记录。

 (6)检修设备及系统常见故障与检修处理。

 检修规程应由本单位生产技术副厂长或总工程师批准,并应随时修改和补充。检修规程应在新建机组总启动前编制初稿,在新建机组投产第一次大修后完善、定稿。

 三、试验规程的编制

 发电厂编制的试验规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1.试验项目及技术指标

 应明确是型式试验、出厂试验、抽样试验或检修试验等,被测对象要测试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的技术指标。

 2.试验条件及要求

 试验条件及要求应包括:

 (1)环境、温度、湿度、运行时间、场所等条件;

 (2)试验设备及对测量用仪器、仪表进行校验和标定,或在检定有效期内;

 (3)对试验设备及测量用仪器、仪表的精度要求;

 (4)对被试对象自然状况、试验工况的要求,如试件是否完好、带负荷的要求;

 (5)试验人员组织及分工。

 3.试验方法

 如果有相应的试验标准,应按相应标准相应条款进行;如没有相应试验标准,则应拟订试验方法,由测试方和被测方共同认可。

 4.试验记录

 试验记录的要求为:

 (1)试验前,应准备数据记录表;

 (2)试验记录应由测量人员填写,并经校核人员及试验组长审核、签名;

 (3)对各原始记录,必须进行整理和编号,并妥善保管。

 5.试验数据误差

 误差的分类与消除:

 (1)误差分类。

 1)系统误差:由于仪表缺陷、使用不当或测量时外界条件变化等原因引起的测量误差。

 2)过失误差:由于测量过程中,操作人员不遵守操作规程、误操作和读数不正确引起的误差。

 3)随机误差:由于测试过程中某些随机出现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2)误差消除。

 l)试验中严格遵守各项测试方法的有关规定,并通过多次测量掌握误差规律而尽量减少和消除系统误差。

 2)测试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尽量减少和消除疏失误差。

 3)通过增加试验次数来减少随机误差。

 6.试验报告

 试验结束时,应提交试验报告,可采取如下格式:

 (l)概述:试验任务和目的,测试系统简介。

 (2)试验方法:包括测试项目、测点布置、测试方法、所用仪器等。

 (3)试验数据整理:建立试验结果汇总表。

 (4)试验结果分析和评价。

 (5)结论和建议:应简明地对试验结果作出结论,评价其各项指标,指出是否与原设计或与相关标准指标相符。

 试验规程应由本单位生产技术副厂长或总工程师批准,并应随时修改和补充。试验规程应在新建机组总启动前编制初稿,在新建机组投产第一次大修后完善、定稿。

 第七章

 新建机组投产前的生产物资准备

 生产物资的准备是一项非常重要而且是涉及面广的工作,必须在厂领导的指挥下,由各生产部门与物资供应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抓早、抓好,以保证机组投产时和投产后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各类物资。

 第一节 燃料的准备

 一、燃料准备的重要性

 对于火力发电厂来说,燃料的准备至关重要。我国的火力发电厂,绝大部分是以煤炭为燃料的。现阶段我国煤炭市场呈现的特点是:煤炭产量大幅度增长;市场交易活跃,销量上涨迅速;铁路运输增幅较大,但运输能力仍旧偏紧;库存阶段变化较大、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煤炭地区、品种结构问题突出。由于目前煤炭市场供不应求,电煤价格大幅上涨,造成企业生产效益大幅下降,甚至出现发电越多、亏损越严重的现象。

 新投产的电厂,一般没有电煤计划,没有固定的煤炭来源。如何抓好煤炭供应和运输,切实解决好燃煤价格问题,已经成为新建电厂至关重要的任务。针对电煤供应紧张的问题,电厂燃料管理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把电煤供应问题解决好,力求使新建机组不要因缺煤和煤质差而停机或减负荷运行。

 二、燃料准备过程

 燃料是电厂物资供应中最大量的一种,在电厂可行性研究中就确定了燃料的来源和运输方式,并和有关部门订有协议。但在设备投产前要根据工程的进度情况,提前与燃料产地和运输部门联系,并签订具体合同,以确保投产时的燃料供应。对启动试运行过程的用油,应注意早作准备,对燃料的质量一定要与设计的要求一致,否则对设备的试运行会造成困难,甚至会延误试运行的时间。

 (1)加大调运力度,确保运输环境畅通无阻。协调好与各供煤单位之间的关系,从计划的编报、计划的批复、煤炭资源落实、煤炭质量等各个环节人手,加大协调力度,积极落实资源、运力,加强来煤催装催运,‘保证运煤车辆畅通无阻。

 (2)确保煤量。电厂应以诚信建设为切人点,增强企业的诚信度和市场竞争力,与合格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定期检查履约情况,稳定燃料供应渠道,提高计划煤兑现率,保证煤炭供应数量。

 (3)精打细算,控制成本。准确掌握燃料市场变化,及时作好煤价动态分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算方案。确保自购煤价不高于市场平均煤价,力争将人厂煤成本控制在市场最低水平。

 (4)细化制度管理,严把质检关,确保不亏吨。加强煤炭质量的监督、检验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全面提高燃料管理整体水平。规范采、制、化各个环节,加大煤质检查力度,避免出现设备问题影响人厂煤的检斤率和检质率,确保不出现亏吨、亏卡现象。

 三、燃料管理系统建设

 现代化的大型火力发电厂应从燃料生产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或使用能够对燃料业务进行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的燃料管理系统,实现火力发电厂的燃料现代化运营。

 燃料管理系统一般应包括燃料计划管理、燃料合同管理、供应商管理、燃料调运管理、燃料质量管理、燃料结算、燃料库存管理、统计分析等燃料业务各环节。

 1.燃料计划管理

 燃料计划管理应根据年度火电厂发电量计划、供热计划、耗煤等指标,求出燃料需求总数,再根据电厂的发电、供热、耗煤、机组检修计划及机组燃烧参数、资源分析等情况作出月度、季度及年度的燃料需求计划。

 2.燃料合同管理

 由于燃料供应合同执行周期长、环节多,因此燃料的合同管理是必需的。根据燃料需求计划,采购所需的燃料,选择供货单位,签订供需合同,最后修改确定燃料供应计划。燃料合同管理主要包括燃料订货合同的登记、燃料合同汇总表、燃料合同台账登记等工作。

 3.供应商管理

 要对煤炭供应商的资料进行全面管理,包括供应商地区、供应商类型、供应商资料登记、供应商报价管理、供应商发票管理。

 4.燃料调运管理

 燃料的发运、到货情况的管理监督是一项日常性的工作,主要包括燃料调运计划登记、燃料调运计划追加、调运计划停止、燃料日报。

 5.燃料质量管理

 包括质量验收、灰份计价煤质情况、热值计价煤质情况。

 6.经营管理

 主要是对燃料费用合理支出,执行索赔,对整体效益进行评估等。包括数量核算、采购费用核算、运价及附加费审核、燃料耗用核算、地方煤结算、核算不符处理。

 7.燃料煤场管理

 主要包括收煤登记、耗煤登记、盘煤登记。

 8.统计分析

 主要是燃料的统计报表和统计图表。包括生产用煤炭供应、耗用与结存月报表、进厂煤以灰份计价煤质验收情况表、进厂煤以热值计价验收情况表、进厂天然煤成本费用统计表、进厂煤盈亏情况统计表、生产用燃料供应、耗用与结存统计表、燃料价格构成表等。

 第二节 备品配件的准备

 一、备品配件的分类

 备品配件是及时消除设备缺陷、防止事故发生和加速事故抢修的重要保障。按照电力工业生产的特点及备品的重要程度,分为事故性备品和消耗、轮换性备品。事故备品配件是由于设备的异常运行而损坏的备品配件或设备,这类备品配件的准备就要根据备品配件定额,分轻、重、缓、急分别准备。消耗、轮换性备品可以按其损耗周期提前一段时间进行准备。

 备品配件主要是消耗性备品配件的准备;事故备件可以先准备一些通用性的,如滚动轴承、小型电动机等以及生产上关键性的备件。材料的准备可按各检修维护部门生产材料计划的要求进行准备。

 备品配件主要有随机备品及后续备品。随机备品是设备在订货时,考虑到易损、易毁部件而在基建签订购货协议时确定,尽可能缩小定购量,可以考虑通用性。后续备品是在机组正式生产阶段为了确保机组的正常生产而提前储备的备品配件。

 二、事故性备品

 事故备品包括配件性备品、设备性备品和材料性备品。

 (l)配件性备品是指主要设备(主机和辅机)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具有以下特点:

 1)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不易磨损;

 2)正常检修不需要更换;

 3)损坏后将造成发电设备不能正常运行或直接影响主要设备的安全运行;

 4)损坏后不易修复,制造周期长或加工须用特殊材料。

 (2)设备性备品是指除主机以外的其他重要设备,这些设备一旦损坏,将影响发电的正常运行,而且损坏后不易修复或难于购买。

 (3)材料性备品是指为解决主机设备及管道事故抢修所储备的材料以及加工配件性备品所需的特殊材料。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包括在事故备品储备范围之内:

 (1)在设备正常运行情况下容易磨损,正常抢修中需要更换的零部件。

 (2)为缩短检修时间用的检修轮换部件。

 (3)在检修中使用的一般材料、设备、工具和仪器。

 (4)设备损坏后,在短时间内可以修复、购买、制造的零部件的材料。

 (5)特殊检修项目需要的大宗材料、特殊材料以及零部件。

 (6)现场固定安装的备用设备,如备用励磁机、备用开关、备用水泵等。

 事故备品储备应注意事项:

 (1)上级主管部门已集中储备或有定点储备,修造企业已确定储备的事故备品,不再储备。

 (2)重点考虑机组和关键设备的事故备品。

 (3)互换、通用的零部件只备一种。

 (4)材料性事故备品的储备,只考虑在发生事故或意外情况下所需要更换的即可。

 事故备品储备的原则:

 (1)保证重点、满足生产需要的原则。

 电力生产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供连续充足的电力供应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作为发电企业,有一个科学合理的事故备品储备,是及时消除设备缺陷、加快事故抢修、缩短停运时间、提高设备可用率、确保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

 (2)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的原则。

 事故备品储备需要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疏于管理还可能造成库存积压,资源浪费。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基础上,应尽量降低事故备品储备量,减少资金占用。

 (3)超前预测、防范技术淘汰的原则。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加工制造水平的提高,电力设备技术更新改造的速度不断提高。有些备品一旦存放时间过久以后,其技术性能落后于在役设备,失去使用价值,导致报废,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事故备品储备应根据以往的消耗规律,结合目前设备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预测备品的储存、消耗寿命周期,做到科学储备,尽可能规避技术淘汰风险。

 三、消耗、轮换性备品

 1。消耗性备品

 消耗性备品是为消缺缩短检修时间用的消缺零部件。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包括在消耗备品储备范围内:

 (1)计划检修中使用的器材,工具和仪器。

 (2)在设备正常运行情况下不易磨损的零、部件。

 一般情况下,消耗性备品储备,只考虑一年的需用量。

 2.轮换性备品

 轮换性备品,是为缩短检修工期用的设备或部件,它具备修复再使用的特点。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包括在轮换性备品储备范围内:

 (1)使用周期小于两个A级检修周期的部件、设备。

 (2)不能修复再使用的部件、设备。

 (3)隶属事故备品定额范围内的。

 (4)在检修中使用的零件、材料、工具和仪器。

 四、备用配件的管理

 (1)新建机组设备的备品配件由发电厂和安装单位共同验收,清理登记,交电厂保管。安装单位使用时,可向电厂领用。

 (2)备品配件人库时应进行验收,填写人库验收卡片及记录,经验收人员签字后,连同实物的加工图纸、制造厂的检验合格证等有关资料和凭证,

 由备品保管人员建档立账保管。验收不合格的备品不准人库。

 (3)各类备品配件应单独立账,分类存放,并定期进行清点、保养、试验,做到质量合格,无损伤、变质或丢失。

 (4)精密零件、热控卡件和电气设备,要注意温度、湿度和阳光照射的影响。对需要用特殊方式保管的备品配件,由备品配件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共同提出保管措施、技术要求,以便妥善保管。金属制品必须定期做好防锈防腐工作。精密长轴要防止弯曲。

 (5)备品配件的动用,,必须经过审批,防止使用不当。动用事故备品须经生产技术副厂长审批。备品配件动用后,应及时补充,保持原储备量。

 第三节 仪器、仪表、量具、工具以及运行消耗材料的准备

 一、运行消耗性材料的准备

 正常运行消耗性材料种类多、规格复杂,包括更换或增添透平油、变压器油、树脂、机械油、软化水处理用化学药品、磨煤机钢球、钢瓦、叶轮、冲击板、输煤皮带及不构成固定资产独立对象的泵、电机等磨损性消耗材料。

 要搞好运行消耗性材料的准备工作,必须先由各生产部门根据设备特点,提出月消耗材料计划,经审核后交物资供应部门准备。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后,在基本掌握其消耗规律时,抓紧制定各类物资的消耗定额,使生产工作进人正轨化生产过程。

 二、仪器、仪表、量具、工具的准备

 仪器、仪表、量具、工具等无论是运行岗位还是检修维护工作,都是不可缺少的,而且种类多、数量大,在这方面主要强调的是要用好、管好。所谓用好就是不要乱用,不要损坏; 所谓管好就是要有一定的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其使用时间长,不丢失,不损坏。配备的数量应有一定审批手续,不宜准备过多,减少占有资金。

 专用仪器仪表随设备一起订购,专用工具随设备一起订购,常用仪器仪表如:摇表、测温仪、测振仪、测氢仪、万用表、钳形电流表、电导率仪、pH酸度计、微量硅分析仪、直流接地检测仪等,根据具体工作需要,由相关部门提出计划,集中购置。常用工器具与常用仪器仪表一样,由相关部门提出计划,集中购置。仪器、仪表、量具、工具由生产技术管理部门专业专工负责审核,经厂分管领导批准后购置。

 第八章

 新建机组的启动试运

 第一节 火电厂析建机组的启动试运

 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在每台机组投产前,必须及时进行启动验收。在本期工程全部竣工后,必须及时进行竣工验收。启动验收是全面检查投产机组以及相应建筑安装工程的设计、施工、调试质量和生产准备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机组安全、经济、迅速、可靠、完整、文明地投人生产,形成生产能力,发挥投资效益的关键性程序。具备投产条件的机组,必须及时办理启动验收手续。竣工验收是全面检查工程项目完成情况、工程质量、机组效率,是结束工程项目的最后步骤。建设工程的验收工作,必须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和行业有关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方面的各项规定。

 机组的启动试运一般分“分部试运、整套启动试运、试生产”三个阶段。机组的启动试运及其各阶段的交接验收,应在试运指挥部的领导下进行。整套启动试运阶段的工作,必须由启动验收委员会进行审议、决策。

 一、启动验收工作的组织

 (一)组织分工

 1.启动验收委员会

 一般由投资方、建设、质监、锅监、监理、施工、调试、生产、设计、电网调度、制造厂等有关单位的代表组成。设主任委员一名、副主任委员和委员若干名。由建设单位与有关单位协商,提出组成人员名单,上报有关部门批准。启动验收委员会必须在整套启动前组成并开始工作,直到办完移交试生产手续为止。启动验收委员会应在机组整套启动试运前,审议试运指挥部有关机组整套启动准备情况的汇报,协调机组整套启动的外部条件,决定机组整套启动的时间和其他有关事宜;在完成整套启动试运后审议试运指挥部有关整套启动试运和交接验收情况的汇报,协调整套启动试运后的未完事项,决定机组移交试生产后的有关事宜,主持移交试生产的签字仪式,办理交接手续。

 2.试运指挥部

 由总指挥和副总指挥组成。设总指挥一名,由工程主管单位任命。副总指挥若干名,由总指挥与有关单位协商,提出任职人员名单,上报工程主管单位批准。试运指挥部一般应从分部试运开始的一个月前组成并开始工作,直到办完移交生产手续为止。其主要职责是:全面组织、领导和协调机组启动试运工作;对试运中的安全、质量、进度和效益全面负责;审批启动调试方案和措施;启动验收委员会成立后,在主任委员的领导下,筹备启动验收委员会全体会议,启动验收委员会闭会期间,代表启动验收委员会主持整套启动试运的常务指挥工作;协调解决启动试运中的重大问题;组织、领导、检查和协调解决启动试运中的重大问题;组织、领导、检查和协调试运指挥部各组及各阶段的交接签证工作。试运指挥部下设:分部试运组、整套试运组、验收检查组、生产准备组、综合组、试生产组。根据工作需要,各组可下设若干个专业组,专业组的成员一般由总指挥与有关单位协商任命,并报工程主管单位备案。

 (l)分部试运组:一般由施工、调试、建设、生产、设计、监理等有关单位的代表组成,应邀请主要设备厂派员参加。设组长一名、副组长若干名。组长应由主体施工单位出任的副总指挥兼任·。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分部试运阶段的组织协调、统筹安排和指挥领导工作;组织和办理分部试运后验收签证及资料的交接等,

 (2)整套试运组:一般由调试、施工、生产、建设、设计、监理、制造厂等有关单位的代表组成。设组长一名,须由主体调试单位出任的副总指挥兼任.副组长两名,须由施工和生产单位出任的副总指挥兼任。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核实机组整套启动试运应具备的条件;提出整套启动试运计划;负责组织实施启动调试方案和措施;全面负责整套启动试运的现场指挥和具体协调工作。

 (3)验收检查组:一般由建设、施工、生产、设计、监理等有关单位的代表组成。尹组长一名、副组长若干名。组长一般由建设单位出任的副总指挥兼任。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建筑与安装工程施工和调整试运质量验收及评定结果、安装调试记录、图纸资料和技术文件的核查和交接工作;组织对厂区外与市政、公交有关工程的验收或核查其验收评定结果;协调设备材料、备品配件、专用仪器和专用工具的清点移交工作等。

 (4)生产准备组:一般由生产、建设等有关单位有代表组成。设组长一名、副组长若干名。组长一般由生产单位出任的副总指挥兼任。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核查生产准备工作,包括:运行和检修人员的配备、培训情况,所需的规程、制度、系统图表、记录表格、安全用具等配备情况。

 (5)综合组:一般由建设、施工、生产等有关单位的代表组成。设组长一名、副组长若干名。组长应由建设单位出任的副总指挥兼任。其主要职责是:负责试运指挥部的文秘、资料和后勤服务等综合管理工作;发布试运信息;核查协调试运现场的安全、消防和治安保卫工作等。

 (6)试生产组:一般由生产、调试、建设、施工、设计等有关单位的代表组成,主要设备厂应派员参加。设组长一名、副组长若干名。组长应由生产单位出任的副总指挥兼任。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协调试生产阶段的调试,消缺和实施未完项目等。

 (二)参与机组启动试运的有关单位的主要职责

 (l)建设单位应全面协助试运指挥部作好机组启动试运全过程中的组织管理,参加试运各阶段的工作的检查协调、交接验收和竣工验收的日常工作;协调解决合同执行中的间题和外部关系等。

 (2)施工单位应完成启动需要的建筑和安装工程及试运中临时设施的施工;配合机组整套启动的调试工作;编审分部试运阶段的方案和措施,负责完成分部沐运工作及分部试运后的验收签证;提交分部试运阶段的记录和有关文件、资料;做好试运设备与运行或施工中设备的安全隔离措施。机组移交试生产前,负责试运现场的安全、消防、治安保卫、消缺检修和文明启动等工作。在试生产阶段,仍负责消除施工缺陷;提交与机组配套的所有文件资料、备品配件和专用工具等。

 (3)调试单位应按合同负责编制调试大纲、分系统及机组整套启动试运的方案和措施;提出或复审分部试运阶段的调试方案和措施;参加分部试运后的验收签证;全面检查启动机组所有系统的完整性和合理性;按合同组织协调并完成启动试运全过程中的调试工作。负责提出解决启动试运中重大技术问题的方案或建议,填写调整试运质量验评表,提出调试报告和调试工作总结。

 (4)生产单位应在机组整套启动前,负责完成各项生产准备工作,二般包括燃料、水、汽、气、酸、碱等物资的供应; 负责提供电气、热控等设备的运行整定值,参加分部试运及分部试运后的验收签证;做好运行设备与试运设备的安全隔离措施;在启动试运中,负责设备代管和单机试运后的启停操作、运行调整、事故处理和文明生产,对运行中发现的各种问题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移交试生产后,全面负责机组的安全运行和维护管理工作等。

 (5)设计单位应负责必要的设计修改;提交完整的竣工图。

 (6)制造单位应按合同进行技术服务和指导,保证设备性能;及时消除设备缺陷;处理制造厂应负责解决的问题;协助处理非责任性的设备间题等。

 (7)电网调试部门应及时提供归其管辖的主设备和继电保护装置整定值;检查并网机线的通信、远动、保护、自动化和运行方式等实施情况;审批机组的并网请求和可能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试验方案,发布并网或解列命令等。

 (8)质监部门应按规定对机组启动试运进行质量监督。

 (9)监理单位应按合同进行机组启动试运阶段的监理工作。

 (三)启动脸收的一般程序

 启动验收一般包括建筑工程验收,分部试运,技术资料,备品、备件的移交及工程验收书,试生产,竣工验收。

 二、建筑工程验收

 在机组整套启动前,启动验收委员会应对建筑工程进行检查验收。全部工程竣工后,验收委员会应再对全部工程进行一次全面验收。建筑工程验收一般包括:

 (1)检查完工程度,影响整套机组启动的工程项目应及时处理,限期完工,对不影响安全发电的结尾工程项目,明确规定最后竣工日期(最后竣工日期不得超出试生产结束日)。

 (2)检查施工单位应提交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程度。

 (3)对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工作及评定结果进行检查,必要时可进行抽查。

 (4)属于外委工程以及与市政公用单位有关的铁路专用线、码头、厂外公路、上下水、消防、防洪、环境保护、综合利用等工程,在有关单位参加下进行验收。

 (5)在建筑工程验收中,生产方面人员应特别注意:一方面是结尾项目对整套启动的影响间题,应有专人对现场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应启动的设备能正常运行,具备运行人员进行检查、操作、调整和维修人员进行维修的安全通道和工作场所,否则应及时进行处理。另一方面是对地下设施的技术资料,一定要认真细致地检查、核对,确保其完整、准确,否则对投产后的生产管理会带来很大困难。

 三、分部试运

 安装工作结束,并按调试顺序完成了必要的检查试验后,即可开始分部试运。分部试运是由厂用电受电开始,到机组整套启动试运开始为止,由单机试运和分系统试运两部分组成。单机试运是指单台辅机的试运。分系统试运是指按系统对其动力、电气、热控等所有设备进行空载和带负荷的调整试运。单体调试和单机试运合格后,才能进人分系统试运。

 分部试运应具备的条件是:相应的建筑和安装工程已完工,并按《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第1部分:土建工程》(DL/T 521一一2005)验收合格;试行需要的建筑和安装工程的记录等资料齐全;一般应具备设计要求的正式电源;组织落实,人员到位,分部试运的计划、方案和措施已审批、交底。

 分部试运应由施工单位牵头,在调试等有关单位配合下完成。分系统试运中的调试工作一般由调试单位完成。分部试运项目试运合格后,一般应由施工、调试、建设、生产等单位及时进行验收签证。分部试运的记录和报告,应由实施单位负责整理、提供,各项试验结果将作为整套启动的依据。

 合同规定由设备制造厂负责单体调试的项目,必须由建设单位组织调试、生产等单位检查验收。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能进人分系统试运和整套启动试运。

 已验收签证的设备和系统,如生产或试行需要继续运行时,一般由生产单位代管。代管期间的施工缺陷仍由施工单位消除,其他缺陷应由建设单位组织施工等有关单位完成。

 系统碱洗、锅炉及其系统的化学清洗和蒸汽冲管是重要的系统试运项目,除必要的临时设施外,应尽量利用正规设备进行。点火前应保证燃烧系统和保护系统、火焰检测系统、吹灰系统等调试合格、可以投人,取样分析和加药系统也应正常投人。

 分部试运过程中,生产方面应有专业人员参加,除配合好各种操作、调整、试验工作外,对分部试运情况作好记录,试运发生或发现的设备缺陷、安装问题,应督促安装单位及时处理,对有些设计或制造厂家的间题,应逐级汇报,争取得到合理解决,以确保机组整套启动的顺利进行。

 四、整套启动试运

 整套启动试运阶段是从炉、机、电等第一次整套启动时锅炉点火开始,到完成满负荷试运移交试生产为止。

 1.整套启动试运的条件

 (l)试运指挥部及各组人员已全部到位,职责分工明确。

 (2)建筑、安装工程已验收合格,满足试运要求,厂区外与市政、公交

 的工程已验收交接,能满足试运要求,

 (3)必须在整套启动试运前完成的分部试运、调试和整定项目,均已全部完成并验收签证,分部试运技术资料齐全。

 (4)整套启动计划、方案及措施已经总指挥批准,并组织学习交底。有重大影响的调试项目的试验方案和措施,已经总指挥批准;必须报工程主管单位和电网调度部门批准的已办完审批手续。

 (5)所有参加整套启动试运的设备和系统,均能满足试运要求。需要核查确认的设备和系统应包括:炉、机、电和辅助设备及其系统;汽机旁路系统;热控系统;电气二次及通信系统;启动用的各种电源、汽源、水系统和压缩空气系统;化学处理系统;制氢、制氯和加药系统;煤、粉、燃油、燃气系统;灰、渣系统;启动试运需要的燃料(煤、油)、化学药品及其他必需品;试运现场的防冻、采暖、通风、照明、降温设施;环保监侧设施、生产电梯、保温和油漆;试运设备和系统与运行或施工设备和系统的安全隔离设施;试运现场的安全、文明条件等。

 (6)配套送出的输变电工程应满足机组满发送出的要求。

 (7)满足电网调度提出的并网要求。

 (8)已做好各项运行准备.包括运行人员已全部到位,岗位职责明确,培训考试合格;运行规程和制度已经配齐,现场已张挂有关的图表和启动曲线等;设备、管道、阀门等已命名并标识齐全;运行必需的备品配件、专用工具、安全工器具、记录表格和值班用具等备齐。

 (9)试运现场的消防、安全和治安保卫,验收合格,满足试运要求;试运指挥部的办公器具已备齐,文秘和后勤服务等项工作已经到位,满足试运要求。

 (10)一质监中心站按《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典型大纲》确认并同意进人整套启动试运阶段。

 (11)召开启动验收委员会全体会议,听取并审议关于整套启动的汇报并作出准于进人整套启动试运阶段的决定。

 2.整套启动试运

 整套启动试运应按“空负荷调试、带负荷调试和满负荷试运”三个阶段进行。

 (1)空负荷调试。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按启动曲线开机;机组轴系振动监测;调节保安系统有关参数的调试和整定;电气试验、并网带初负荷;超速试验。

 (2)带负荷调试。机组分阶段带负荷直至带满负荷。其间,一般应完成下列主要调试项目:制粉系统和燃烧系统初调整;汽水品质调试;相应的投人和试验各种保护及自动装置;厂用电切换试验;启停试验;主汽门严密性试验;真空严密性试验;协调控制系统负荷变动试验(参照《模拟量控制系统负荷变动试验导则》);汽机旁路试验;甩负荷试验(参照《汽轮机甩负荷试验导则》)。视主、辅机性能和自动控制装置功能情况,还可按合同增加自动处理事故的功能试验和特殊试验项目(如:单风机运行、高压加热器停用、汽动给水泵汽源切换试验等)。

 (3)满负荷试运。同时满足下列要求时,才能进人满负荷试运:发电机保持铭牌额定功率值,燃煤锅炉断油,投高压加热器,投电除尘,汽水品质合格,按要求投热控自动装置,调节品质基本达到设计要求。其间,机组须连续运行不得中断,平均负荷率应按《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DL/T521。一2005)考核。300MW及以上的机组,应连续完成168h满负荷试运行。30OMW以下机组的满负荷试运行一般分72h和24h两个阶段。连续完成72h满负荷试运后,停机进行全面的检查、消缺。消缺后再开机,连续完成24h满负荷试运。

 (4)完成满负荷试运要求的机组,由总指挥上报启动验收委员会同意后,宣布满负荷试运结束,由试生产组接替整套试运组的试运领导工作。对暂时不具备处理条件而又不影响安全运行的项目,由试运指挥部上报启动验收委员会确定负责处理的单位和完工时间。

 (5)由于电网或非施工和调试的原因,机组不能带满负荷时,由总指挥上报启动验收委员会决定应带的最大负荷。

 (6)在整套启动试运阶段,应如实作好试运期间的各项记录。

 (7)整套启动试运的调试项目和程序,可根据工程和机组的情况,由总指挥确定。个别项目也可在试生产阶段完成。

 (8)整套启动试运过程中发生的间题,由建设单位全面负责,组织有关单位消缺完善。

 五、技术资料和备品配件、专用工具等的移交

 300MW以下机组通过7zh试运完成后,由建设单位和生产单位对各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和试运中发现的缺陷,由建设单位处理完毕后(对个别难以马上处理的问题,已确定了处理的期限),机组应再次启动,带满负荷连续运行24h后,则认为机组调试合格,由建设单位移交给生产单位,进人试生产阶段,由双方办理设备交接手续。300MW及以上机组,完成168h满负荷试运行后办理交接手续。

 技术资料和备品配件、专用工具等的移交:

 (l)技术资料由建设单位组织有关单位按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向运行单位移交,一般应包括以下各项:

 1)据以施工的整套设计图纸、技术条件、设计变更、重要设计修改图。施工过程中,修改过而必须重新绘制的竣工图,包括电气、热工二次线、地下管线、电缆埋设和接地装置竣工图,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设计单位负责重新绘制、施工、调试等有关单位密切配合,完成后移交。

 2)制造厂家的整套安装图、说明书及出厂证明书。

 3)材料试验记录和质保书。

 4)建设及安装工程质量检查及验收记录和中间验收签证。施工和试运过程中,发现的质量事故和设备缺陷记录。

 5)施工过程中补充的地质及水文资料及建筑物、构筑物、大型设备基础的观测记录。

 6)建筑物或构筑物及大型设备的重要轴线的侧量放线记录及水准点一览表。

 7)安装记录和分部试运转及调整试验记录或报告。

 8)整套启动试运记录和调试报告。

 9)经上级质监站检查的项目、结果、评价及其他有关文件。

 10)与工程有关的将来生产上必须作为依据的合同、协议、来往文件及重要会议记录等。

 凡属外文的技术资料应一并移交。

 (2)技术资料的移交由启动验收委员会的验收工作组负责办理,应移交哪些资料,双方如有不同意见时,由启动验收委员会决定。

 全部资料应在整套启动试运完毕,进人试生产后一个月内移交完毕(或按合同规定),特殊情况由启动委员会决定时间。需在试运前移交的资料,施工单位根据运行单位的需要提前移交。

 (3)随同设备供应的备品配件、生产试验仪器和专用工具等,应由建设单位负贵组织安装单位移交给生产单位。

 六、试生产阶段

 试生产阶段自总指挥宣布满负荷试运结束开始,对200MW及以上的机组,均用6个月的时间,不得延期。200MW以下的机组是否安排试生产期,由总指挥上报启动验收委员会决定。

 试生产阶段仍属基本建设阶段,建设、生产、调试、施工、设计、设备制造等单位,应按建设合同和本规程的要求,继续履行职责,全面完成机组在各种工况下的试运和调试工作。

 试生产阶段的主要任务:

 (l)进一步考验设备、消除缺陷;完成基建未完项目;继续完成未完的调试项目。

 (2)主要的性能试验项目一般包括:锅炉热效率试验、锅炉最大和额定出力试验、锅炉断油最低出力试验、制粉系统出力和磨煤单耗试验、机组热耗试验、机组轴系振动测试、汽机最大和额定出力试验、RB试验、供电煤耗测试以及污染物排放、噪声、散热、粉尘测试、除尘器效率试验等。

 (3)按设计要求,在移交试生产时的水平上,继续完善提高自动调节品质和保护、监测仪表、热控自动投人率(按部颁《火电机组自动投人率的统计方法》),并逐步实现全部投运。

 (4)全面考核机组的各项性能和技术经济指标。包括:供电煤耗、热控自动投人率、监测仪表投人率、保护投人率、机组可用小时数、试生产期机组强迫停运次数、厂用电率、电除尘的除尘效率、不投油(气)最低稳燃负荷、机组的瓦(轴)振、汽水品质,发电机漏氢量、高压加热器投入率、汽水损失率、投高压加热器时的最低给水温度、真空严密性、主(再热)汽温、排烟温度、飞灰可燃物、空气预热器漏风系数等。

 试生产的机组,由生产单位全面负责机组的安全运行和正常维修,由施工单位消除施工缺陷。非施工问题,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责任单位或有关单位进行处理,责任单位应承担经济责任。在试生产期内,由于某种原因,个别设备和自动保护装置不能投人,应由建设单位组织有关单位提出专题报告,报工程主管单位研究解决。

 第二节 水电厂街建机组的启动试运

 每一台水轮发电机组及相应附属设备安装完毕后,在移交生产单位投人初期商业运行前,应进行启动试运行和验收。

 一、机组启动验收应具备的条件

 (1)大坝及其他挡水建筑物和引水、尾水系统已按设计文件基本建成,或挡水建筑物的形象面貌已能满足初期发电的要求,质量符合合同文件规定的标准,且库水位已蓄至最低发电水位以上。待验机组进水口闸门及其启闭设备已安装完毕,经调试可满足启闭要求。

 (2)尾水闸门及其启闭设备已安装完毕,经调试可满足启闭要求;其他未安装机组的尾水已用阿门或闷头可靠封堵;尾水围堰和下游集渣已按设计要求清除干净。

 (3)厂房内土建工程已按合同文件、设计图纸要求基本建成,待验机组段已作好围栏隔离,各层交通通道和厂内照明已形成,能满足在建工程的安全施工和待验机组的安全试运行;厂内排水系统已安装完毕,经调试,能可靠正常运行;厂区防洪排水设施己作安排,能保证汛期运行安全。

 (4)待验机组及相应附属设备,包括风、水、油系统已全部安装完毕,并经调试和分部试运转,质量符合规定标准;全厂共用系统和自动化系统已投人,能满足待验机组试运行的需要。

 (5)待验机组相应的电气一次、二次设备经检查试验合格,动作准确、可靠,能满足升压、变电、送电和测量、控制、保护等要求,全厂接地系统接地电阻符合设计规定。机组计算机现地控制单元LCU已安装调试完毕,具备投人及与全厂计算机临控系统通信的条件。

 (6)升压站、开关站、出线站等部位的土建工程已按设计要求基本建成,能满足高压电气设备的安全送电;对外必需的输电线路已经架设完成,并经系统调试合格。

 (7)厂区通信系统和对外通信系统已按设计建成,通信可靠。

 (8)消防设施满足防火要求。

 (9)负责电站运行的生产单位已组织就绪,生产运行人员的配备能应机组初期商业运行的需要,运行操作规程已制定,配备的有关仪器、设备能满足机组试运行和初期商业运行的需要。

 (10)有关验收的文件、资料齐全。

 二、机组启动验收委员会机构

 机组启动验收应成立机组启动验收委员会,全面负责机组启动验收工作。

 (1)机组启动验收委员会下设试运行指挥部和验收交接组。试运行指挥部和验收交接组应在机组启动验收委员会的领导下工作。

 (2)试运行指挥部由安装机组的施工单位负责人担任总指挥,生产单位

 的负责人担任副总指挥,负责编制机组设备启动试运行试验文件,组织进行机组设备的启动试运行和检修等工作。

 (3)验收交接组由项目法人担任组长,生产单位、主要施工单位负责人和监理单位负责人担任副组长,负责土建、金属结构、机电设备安装等工程项目完成情况和质量检查,以及技术文件和图纸资料的整理和随机机电设备品、备件、专用工具的清点等交接工作。

 机组启动验收委员会的主要工作:

 (l)听取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的检查报告,设计、施工、生产单位报告,以及试运行指挥部和验收交接组的汇报。检查机组、附属设备、电气设备和水工建筑物的工程形象和质量是否符合合同文件规定的标准,是否满足机组启动要求。

 (2)确定验收交接的工程项目清单。

 (3)通过现场检查和审查文件资料,确认要求具备的各项条件是否具备;对尚未达到要求的项目和存在的间题提出处理意见,并审查批准机组设备启动试运行程序大纲和试运行计划。

 (4)根据检查结果,作出机组能否启动的结论,提出机组启动前必须完成的工作和注意事项,确定第一次机组的启动时间。

 三、机组启动试运行

 机组启动试运行应按照机组启动验收委员会批准的机组设备启动试运行的文件进行。

 抽水蓄能电站可逆式机组启动试运行还应按照有关规定专门制定启动试运行试验文件,交机组启动验收委员会批准。

 机组启动试运行中全部规定试验项目完成后,试运行指挥部应编写机组启动试运行工作报告,附测试记录,分送机组启动验收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单位。

 四、机组72h带负荷连续运行及可靠性运行

 (1)机组启动验收委员会应在机组开始72h带负荷连续运行之前,听取试运行指挥部和监理单位的汇报,审查试运行工作报告,研究试运行中出现的主要间题,作出机组能否进人72h带负荷连续运行的决定。在机组完成72h带负荷连续运行后应提出机组启动验收意见,主要内容包括:.验收委员会审查情况,对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意见,并附机组启动试运行工作报告和验收移交工作项目清单。

 按合同规定有30天可靠性运行要求的机组,30天可靠性运行考核完成后,运行单位应提交可靠性运行工作报告,送机组启动验收委员会正、副主任单位备案。30天可靠性运行中发现的间题按机组设备合同文件的规定处理。

 (2)抽水蓄能电站可逆式机组的试运行考核为30天可靠性运行,应列人机组启动验收委员会的审查、验收工作范围。

 第九章

 发电厂运营准备和信息系统建设

 第一节 运营准备

 在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发电企业完全进人市场的情况下,运营准备工作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发电厂运营准备工作主要是“三电”(电量、电价、电费)、“三热”(热量、热价、热费),购售电合同管理及市场竞价工作。

 发电厂应设置专业人员负责开展运营准备工作,协调好内外关系,努力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经营环境。

 运营准备管理部门应加强与政府部门及电网公司的沟通和协调,在机组投运前,提前做好“三电”工作,要组织好《并网调度协议》、《并网运行协议》及《购售电合同》的签订工作,努力争取上网电量计划,确保新建机组早投运、多发电、早见效。

 新建机组上网电价申报主要程序:

 (1)在机组投产发电前3个月,根据国家规定及有关经营协议确定的原则,初步测算上网电价方案。

 (2)发电企业在征求上级主管部门意见后,以正式文件上报当地物价管理部门。

 (3)发电厂应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协助下与相关省物价部门进行必要沟通,促成上网电价方案及时出台。

 (4)在上网电价的执行过程中,如因政策性原因需要调整时,发电厂应根据上网电价方案制定的基本原则积极进行测算,并及时提出调整方案,参照正式定价程序报审,经有价格权限的部门批准后予以实施。

 供热价格的测算和申报程序,比照上网电价相关程序办理,在机组供热前4个月,电厂应完成基础方案测算。

 运营准备管理部门要加强新建机组投产后的电热费回收管理,及时全额回收电热费,确保新投产机组不发生欠费。

 第二节 系统信息建设

 一、信息系统建设原则

 发电厂大部分应用的信息系统是MIS系统,MIS系统是非常成熟且方便应用的管理信息平台,现在应用的一般包括办公自动化、计划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技术监督、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燃料管理、人事劳资管理、党政工团管理、综合查询等模块。

 新建电厂应与生产准备同步开发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实施现代化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应该是:创新原则,整体原则,不断发展原则,经济原则,以体现先进性、完整性、超前性和实用性。在建设中应以数据库为核心,统一规划、统一接口规范、分模块实施,避免产生信息孤岛,着重于生产运行系统和设备管理系统建设。

 二、信息系统建设的内容

 在当前的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厂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应该是充分利用电厂的生产和经营的数据,实现计算机辅助管理和辅助决策,合理规划生产管理流为电厂的经营目标服。从需求来看,要求MIS系统以企业内部网为依托,以经程务济分析、成本管理和报价辅助决策为目标,在对大量生产、经营、交易实时和历史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组织和控制的基础上,运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电力经济分析方法和决策分析模型实现了生产经营指标动态分析、投人产出比较、电价趋势分析、预报以及报价方案分析、评估等功能。

 电厂MIS系统,除常见的办公自动化、计划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技术监督、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燃料管理、人事劳资管理、党政工团管理、综合查询等模块外,应根据具体需要是否增加下列模块:

 (1)实时运行信息管理:主要包括实际出力和计划出力查询、电网频率和边际电价查询、机组主要运行参数查询、动态经济指标计算、运行偏差分析等,这些功能主要用于实时监测和考核各机组的实际运行状况,动态掌握全厂各机组的运行效率、变动成本等经济指标。

 (2)动态经济分析:生产指标动态分析、经营指标动态分析、成本综合分析、电价综合分析、启停损耗统计。其中经营指标动态分析又包括:利润指标分析、单位项目分析、投人产出比较。成本综合分析又包括:成本构成分析、成本变化预测分析、保本电量与电价、电价倒推成本、单位固定成本分析、成本项目变动趋势。电价综合分析又包括:日均价走势分析、月均价走势分析。

 (3)报价辅助决策:基本技术经济参数查询、机组功率与变动成本对照、中短期目标电价参考、开停机辅助分析、电价趋势分析、负荷需求趋势分析、系统边际电价预测、申报方案(数据)分析、历史报价对比分析。

 (4)交易信息管理:申报计划审批、申报数据记录、计划出力记录、实际出力记录、上网电量记录、申报数据查询、计划出力查询、实际出力查询、上网电量查询和交易分析,其中交易分析又包括:竞争电价统计分析、电价、成本对照、日发电计划分析、日实际发电分析。

 (5)模拟成本效验:给出一个日发电计划,系统根据物资成本,计算出该日发电计划的单位发电成本。

 (6)接收与报价:提供一个接收网上数据的环境。接收网上竞价的各类数据,并保存在数据库中,供查询和分析。按本省电力市场的运营规则的要求,提供发布和申报上网的数据的环境,可发布机组的基础数据和向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申报各时段的价格。

 (7)设备资产管理系统:由资产管理、预算、设备、库存、采购、工单及工单申请、计划、任务和预防性维修、职员等模块构成。

 三、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功能简介

 厂级监控信息系统是主要为火力发电厂建立全厂生产过程实时/历史数据库平台一、为全厂实时生产过程综合优化服务的实时生产过程监控和管理的信息系统。提供了基于优化分析的实时生产指导,可以提高发电厂的整体经济效益,在发电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厂级监控信息系统在运行管理中实现的主要功能:

 1。经济性能计算、分析和操作指导

 (1)机组级经济性能计算和分析。

 机组级性能计算和分析的项目应包括:锅炉效率、汽轮机热耗率、高压缸效率、中压缸效率、主汽压力、主汽温度、再热汽压力、再热汽温度、再热汽压力损失、锅炉排烟温度、烟气含氧量、飞灰含碳量、给水泵汽轮机用汽量或者电动给水泵用电量、厂用电率、凝汽器真空、凝结水过冷度、锅炉给水温度、各加热器端差、过热器减温水流量、再热器减温水流量、燃料发热量、辅助蒸汽用汽量、机组补水率、轴封漏汽量等。

 (2)厂级经济性能计算和分析。

 厂级性能计算和分析的项目应包括:全厂供电煤耗率、全厂发电煤耗率、全厂供电量、全厂发电量、全厂厂用电率、发电机电压品质、全厂燃煤量、全厂燃油量、全厂补给水量、全厂汽水品质指标、全厂辅助用汽量等。

 (3)机组经济性指标分析。

 机组经济性指标分析项目应包括可控耗差和不可控耗差。可控耗差应包括:主蒸汽压力、主蒸汽温度、再热汽温度、锅炉排烟温度、烟气含氧量、飞灰含碳量、给水泵汽轮机用汽量或者电动给水泵用电量、厂用电率、凝汽器真空、锅炉给水温度、各加热器端差、过热器减温水流量、再热器减温水流量。不可控耗差应包括:再热器压损、燃料发热量、高压缸效率、中压缸效率、辅助蒸汽用汽量、机组补水率、凝结水过冷度、轴封漏汽量等。

 (4)运行优化和设备操作指导。

 1)依据厂级和机组级性能计算和分析结果,以运行效率最高、煤耗率最低为目标,提出机组优化运行方式、优化运行参数等,使机组运行在最佳工况。

 2)除尘器、锅炉吹灰器等的运行优化。

 3)设备操作指导可有高压调门开度、送风机挡板开度、燃料风挡板开度、燃尽风挡板开度、磨煤机运行方式、循环水泵运行方式等。

 2.运行调度

 (1)机组级运行调度。

 1)根据全厂主、辅机投人和运行状况,提出机组运行方式和停运建议。

 2)根据负荷预测以及辅机安全经济运行状况,提出辅机出力大小或者运行方式的建议。

 (2)厂级运行调度。

 1)全厂负荷调度应有实时负荷调度和时段负荷调度两种方式,需具有三种运行模式:手动模式、自动发电控制(autornatic generation control,简称A.GC)模式和96/288点负荷曲线模式。

 2)根据全厂主、辅机投人和运行状况,按照各机组运行煤耗特性以及满足电网安全的条件下,以全厂最大收益为目标,进行最优化的负荷分配。

 3)辅助车间及系统的调度功能可包括输煤、循环水、化学水、凝结水及凝汽器胶球清洗的调度等。

 (3)运行调度方式。

 开环指导方式的控制指令和闭环控制方式的控制指令。

 3.工艺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

 (l)工艺设备状态监测。

 采集和监视全厂主机及主要辅机设备运行状态及参数,并将其存人数据库,作为实现电厂状态检修功能和设备故障诊断的基础数据。

 (2)机组故障诊断。

 机组故障诊断可包含参数级诊断(参数劣化分析)、设备级诊断、系统级诊断三个层次,并提供具体对策和处理措施,指导运行调整和相关处理。

 (3)金属状态检测和机组寿命管理。

 可包括对过热器、再热器、汽包、高温联箱、主燕汽管道、再热蒸汽管道、汽轮机转子、汽缸等机组主要设备和部件的金属材料老化状态进行检侧与监替,狈侧邵件的老化程度和老化速度、评估机组关键部件的寿命损耗及剩余寿命、失效时间及失效后所产生的风险大小,提出综合的分析和建议。

 (4)汽轮发电机组振动监测数据管理。

 汽轮机发电机组振动分析、故障诊断结果及处理指导信息等宜由专用装置实现,但可将信息送至510

 4.控制系统优化和故障诊断

 (l)根据机组DCS实际情况,可在515中设置控制系统优化功能。

 (2)控制系统故障诊断可包括变送器、执行器、电动阀门、开关柜等的故障检测与诊断、故障统计和查询等功能。

 5.机组在线试验

 (l)机组在线性能试验。

 在线性能试验宜包括锅炉性能试验、汽轮机性能试验、凝汽器性能试验、空气预热器漏风率试验和真空严密性试验等。试验完毕后自动生成性能试验报告并存储,以便运行和管理人员随时查看报告。

 (2)转动机械转子温度试验和计算。

 可包括发电机等转子温度试验及计算功能。

推荐访问:发电厂 工作手册 新建
上一篇:职业倦怠调查问卷_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调查问卷-4页
下一篇:【关于个人经营类贷款重组调查报告】经营类贷款调查报告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