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心理健康系列谈(二十二)心理因素影响疼痛感受】 不属于影响心理健康的社会心理因素

来源:执业医师 发布时间:2019-08-29 点击:

  在临床各科病人中,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它不仅是躯体疾病的表现之一,也是某些心理障碍患者的确实感受。而且,同样的损伤,不同的人所感受的疼痛体验不同,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疼痛体验也不一样。还有一些疼痛感受发生在已被切除的器官中,如被截肢的患者感觉到已截除肢体的疼痛(幻肢痛),提示疼痛感受既会受躯体生物学因素影响,也与心理因素有关。
   1. 从某种意义上讲,疼痛感受与习得过程有关。例如,一个家庭对外伤很重视,轻微的破损就大惊小怪;而另一个家庭对外伤则很不在乎,甚至严重的外伤出血较多也认为没什么了不起。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必然会影响孩子对疼痛的认识以及对疼痛的感受和反应。
  2. 对疼痛刺激的含义理解不同,可产生不同的疼痛体验。例如,孩子在游戏中被同伴打了一下,可以毫不介意。但若是因做错了事,被父母同样打了一下,则会感到疼痛、哭泣甚至逃跑。又如有调查显示,战时受伤士兵只有1/3诉说疼痛,而平时同样伤势的平民却有4/5感到有剧烈疼痛。
  3. 当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某一点时,其他方面包括疼痛即会处于抑制状态。例如,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中,不同程度的碰擦伤,不感到疼痛和不适,但比赛一结束就会感到疼痛,有时甚至到使人无法忍受的地步。又如,有些病人的疼痛,一般都是白天轻些,夜晚加重,就是因为注意力被分散或集中的缘故。
  4. 人的情绪状态在疼痛知觉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在焦虑等负性情绪下,常引起痛阈降低,疼痛感加强;而在欢快等正性情绪下,疼痛会被抑制,甚至感觉不出疼痛。
  5. 坚强的信念也可减轻或消除疼痛。例如,建国初期浙南某些农村地区还流行一种所谓“扎肉灯”的迷信娱乐活动。用两盏灯笼点上火,通过一根弯钉扎挂在青壮年男子双上臂的皮肉里,然后平展双臂,进行长时间的游行,看不出痛苦的感受和表现。
  6. 人的性格倾向对痛觉的感受也有一定影响。如性格脆弱、过于敏感或对身体不适过分关注的人,弱的痛觉刺激也能引起较强烈的疼痛体验。
   除此之外,在临床心理科中,常可见到被称做“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病人。表现为不能用生理过程或躯体疾病予以合理解释的持续而严重的疼痛,常涉及到自身的2~3个部位。情绪冲突或心理社会问题直接导致了他们疼痛的发生,经过检查未发现相应主诉的器质性病变。这类病人常到多家医院就医,按通常躯体疾病所进行的治疗,往往效果不佳,有的甚至实施外科手术也枉然无助。实际上,此类病人属于一种心理障碍,虽然有明显的疼痛感受,但并非躯体疾病。
   对于这种由心理因素导致的慢性疼痛障碍,在确实排除躯体疾病后,应寻求心理科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治疗。首先,要正确认识所患疾病,要认识到虽病痛体验严重,但并不存在器质性病变,只是自身不良的心理感受所致,不要为之苦恼,其病痛体验会自然减轻。其次,要排除对病痛体验的注意力,降低对疼痛症状的过度关注。第三,要增强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主动参与到治疗中来,不要单纯依赖药物,被动地接受治疗,要学会自我调节,进行放松身心的训练,从而通过自身的努力主动降低疼痛的感受。病情严重者,还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配合应用一些抗焦虑或抗抑郁药,以帮助改善情绪,缓解疼痛体验。
   对于因躯体疾病所致的痛觉体验,要对所患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坚定治疗信心,调整情绪,转移对疼痛感受的注意,保持良好心态,方可减缓这种不愉快的体验,减轻疼痛症状,促进疾病恢复。否则,越是害怕、担忧,疼痛体验可能就会越明显,从而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推荐访问:二十 心理健康 心理因素 疼痛
上一篇:优生知识问答(六)_知识问答题目
下一篇:面神经炎的康复治疗|面神经炎的康复护理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